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説和做課文賞析【精品多篇】

説和做課文賞析【精品多篇】

説和做課文賞析【精品多篇】

説和做課文賞析 篇一

從下冊的語文書裏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寫的一篇回憶錄。寫的是聞一多先生。文中寫到“在30年代國力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寫此作文時已是75歲高齡,但面對這些往事,他仍然歷歷在目。

聞一多先生總是頭髮零亂,但他是無暇及此的。我認為聞一多先生與杜甫有着相同的經歷,在抗戰爆發前,聞一多先生曾是過着一段寧靜的書齋生活,但當他親眼目睹了下層人的苦難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漸形成沉鬱頓挫的創作風格。我從查閲的資料裏知道了了聞一多先生不僅是優秀的詩人,還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還有臧克家與聞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師生,臧克家常説若沒有聞一多先生便沒有他的今天,他們倆共同有着愛國情懷,那是潛移默化的。

聞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糧食,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藥方。他在最後一次演講中,慷慨淋漓地大罵特務,那是心的釋放,是代表全中華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墮落!聞一多先生忍受着飢餓帶來的折磨,在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演講》一文後,當天就被的特務殺害了,

從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績不要驕傲。不要懼怕勢力。

説和做課文賞析 篇二

1、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提示:“詩興不作”是文言説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提示: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説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3、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提示:“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説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説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提示:“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5、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提示:“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説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

説和做課文賞析 篇三

“空談,水之泡沫;實行,金之點滴。”説一尺不如行一寸,如果説語言是枝葉,那行動便是果實了。聞一多先生便用他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説”了: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他“做”了:在李公樸同志被害,警報迭起,凶多吉少的時候,他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遊街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他終於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這是多麼崇高的品格和可貴的精神啊!

誠然,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但他更是行的高標。可反觀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呢?他們説是説了,可是卻遲遲不見他們行動,或者他們“雷聲大,雨點小”,説的時候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可做起來畏手畏腳,停滯不前。這樣的人一開始站在語言的巔峯,到後來卻跌落到了舉止的谷底,最終只能淪為歷史舞台上的挑樑小丑。如果説了卻不能做到,索性不如不説,正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你若言而無信,叫人如何相信你呢?

當然,歷史的大舞台上從來不乏言行一致,敢説敢做的人。“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説了,他也做了,他虎門銷煙,抵禦英國侵略,開發伊犁,管理新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説了,他也做了,他以筆為槍,射向KMT及外國反動勢力,使他們膽戰心驚,坐立不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説了,他也做了,他開闢中國外交工作,長期處理政務工作,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些志士仁人説的痛快,動人心;做的坦蕩,服人心!他們言行一致,敢説敢做,用優秀的人格魅力和可貴的精神品質感染着一代又一代!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説到做到,敢説敢做不應只存於聞一多等人身上,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做到言行一致,敢説敢做,把實幹的精神不斷地發揚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去!

説和做課文賞析 篇四

聞一多先生曾經説過,“人家説了也不做,我是做了也不説”,生活中的人往往急於説卻不願做,因而成了説空話的人。我認為,要是他們去讀一讀《説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這篇文章,定然將呈現出不同的'人生姿態。

文章通過敍述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者的主要事蹟,表現了先生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崇高品格,高度讚揚了他刻苦鑽研學術的嚴謹態度和實幹精神。作為一名讀者,聞一多先生做了,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驚歎在讚美,他卻什麼也沒有説。文章中有些句子讀起來意味深長,如“飯,幾乎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先生為了研究古代文化而完全沉浸在“做”的世界裏,這是多麼忘我的精神啊!“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先生不但做了,而且還做得認真,做得精細。可以説,先生在學術研究的領地中默默耕耘着,無聲地奉獻着他的人生價值。

其實,生活中也不乏默默耕耘,低調奉獻的人。有位化名叫“微塵”的人,他在印度洋發生海嘯災難時,捐款五萬。工作人員在檔案中找到這位“微塵”的事蹟:給白血病兒童捐款一萬……“微塵”的愛心帶動了他人,社會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愛心符號:“微粒” 、“陽光”、“雨露”“甘霖” ……他們像聞一多先生一樣,只是默默做着,卻從來不曾説過他們是誰?來自何方?他們如同那一株株墨梅,在我們周圍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感染着整個世界。

“不用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我們應該學習聞一多先生等人的高尚品質,默默耕耘,低調奉獻,在平凡的生活裏活出不平凡,為這個世界塗上最亮麗的顏色!

説和做課文賞析 篇五

讀了臧克家先生所寫的《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之後,我徹底明白了踏實做事和言出必行的重要性了。

身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為了我們衰微的民族,鍥而不捨地鑽研古代典籍,甚至已經達到了疲寢忘食的地步。最後,不動不響,無聲無聞地凝結了幾年辛苦的果實《唐詩雜論》。這就是聞一多先生的人家説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説。人家説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説。

看到這裏,我已經被聞一多先生的踏實做事的品德震撼了。以往讀書寫作業根本靜不下心來的我,從來就不相信有什麼人真的能夠做到學習廢寢忘食的境界。其實那只是我不能,就一昧地吃不到萄萄就説葡葡酸,認為那只是大人編來騙小孩認真讀書的。現在當我看到了臧克家所描述的聞一多先生後,我心頭的那種想法被聞一多先生深深撼動了。他竟然可以鍥而不捨到如此地去追求一件事,還是在一聲不吭的情況下。他不會去享受將偉大的事情在別人面前炫耀着先説一番的快感,而是踏踏實實地默不作聲地去完成自己的行動。這一點是許多人身上所沒有的品質。

最讓我吃驚的是聞一多先生雖然平時注重做,但需要他説時,他也絕對不會有一絲的含糊。作為一個政治家,聞一多先生開口説了。他在號召大家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時説了,他在羣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時説了,而且他也確確實實地做到了。他用生命作證的言與行,人們永遠銘記於心。

聞一多先生説了,他就必須做出來,就算代價是生命,他也在所不惜。這就是聞一多先生言出必行的可貴品質。平時的我,對於老師的要求、父母的教誨,我從來都是答應下來,承諾他們。但卻從來沒有將所承諾的任何一件事情完成,我只是説説卻沒有實際行動。今天讀着《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回想起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我真是羞愧萬分!這樣的聞一多先生打破了我之前的所有僥倖心理,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向聞一多先生學習呢?

文章最後一句話更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聞一多先生,是足夠我學習一輩子的高標!

從今天開始,我將少説多做,踏實學習,而且言出必行!

説和做課文賞析 篇六

這是一篇寫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語言精警。

文章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敍述中的抒情、描寫和議論,前後文的過渡和照應,都值得學生學習。

這篇文章前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前期怎樣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着力表現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

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於學術,後期投身於民主運動,這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終如一的。

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

課文的兩個部分之間,是用兩個句子完成過渡的。“做了再説,做了不説”,這是對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後指出這只是聞先生的一個方面。“聞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革命家的方面”,這句領起了文章的後一部分。這兩個句子關聯得十分緊密,“僅……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這都是起關聯作用的詞語,“學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這是呼應緊密的提法。

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髮零亂、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目不窺園。又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凡此種種,能起到具體再現聞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彷彿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寫法上的特點:

1.精於剪裁。對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據表現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簡。

如聞先生的研究唐詩,作者並沒有寫他研讀了哪些書籍,發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寫他研究的目的和態度:“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突出了聞先生的研究學問,目的是在於救國。

細節描寫:“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髮零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先生的刻苦精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則表現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這樣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從詳略上説,研究唐詩,寫得詳細;而寫作《楚辭校補》和《古典新義》兩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強調“做”了“也沒有説”的意思,表達的側重點與前面又有不同。聞先生的“最後一次演講”及其被害經過,是人們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對事實經過作過多的記述,而只是反覆強調“凶多吉少”的緊急形勢,擷取“演講”中最“慷慨淋漓”的“你們站出來”這一句話,描繪“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的從容姿態,從而突出了聞一多先生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所有這些,都説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2.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於感情和音樂美。

(1)生動形象。不僅描寫的語言是形象的,敍述和議論的語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一句,本來是敍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鑽探”,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義也更豐富了。並且句式也變成“向……鑽探”,敍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讚了。此外,如“吃盡”,“消化盡”,“炯炯目光……遠射……”,“赫然而出”,“向……邁進了”,“起先,小聲説”,“向……呼喊”,“警報迭起”等等,都是明顯的例子,敍述語言和議論語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動,富於感染力。

(2)精練含蓄。比如一個“説”字,很普通,作者卻賦予多種含義。開頭引用的聞一多自述中的“説”,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幹什麼或告白自己幹了什麼的意思;與第5段“他並沒有‘説’,但他‘做’了”中的“説”和第6段中的“説”,則有吹噓、自詡的意思,這裏的“沒有‘説’”,主要是讚揚聞一多先生的實幹精神和謙虛美德;“作為革命家”,聞一多的“説”,是對於革命的宣傳和動員,是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實際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個“説”字,竟然表達這麼多的意思!這種結合一定語言環境靈活地賦予同一個詞以不同含義的表現手法,是耐人尋味的。

(3)富於感情。這篇文章的敍述、描寫抒情化,令人無法分清哪些是記敍,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鍥而不捨“,説它是記敍未嘗不可,但洋溢着讚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長鬚飄飄”,顯然是描寫,但頌揚、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飯,幾乎忘了吃”,本來是極平常的一句讚語,但緊接着跟上一句“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形成了對比,意藴就豐富多了。同樣,“夜間睡得很少”,“惜寸陰”,這種句子原也並不怎麼精妙,但跟着一個情猶未盡的“分陰”,給人的感覺就不一般了。由於作者帶着強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語句變得不平常了。

(4)富於音樂美,“潛心貫注,心會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報迭起,形勢緊張”,等等。這些詞語的結構整齊,有節奏感。作者慣於使用對句的形式,如一開頭的“人家説了再”,“動人心,鼓壯志,氣衝斗牛,聲震天地”,還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這些成對的句子,有些具有對比的性質,有些則是並列的性質,有的是更為整齊的對偶句。這些句子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力,富於音樂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pr66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