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論語高中讀後感

論語高中讀後感

論語高中讀後感

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論語高中讀後感精選,方便大家學習

論語高中讀後感精選1

這個寒假我過得頗有收穫,因為除了和家人一起享受着天倫之樂的日子之外還能有時間讀讀書,看看電視。其中在CCTV10的百家講壇中收看了于丹教授的《莊子》,自己也買來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細細品讀。

一直以為讀《論語》需要有足夠的文學修養和耐性,也覺得自己沒有興趣去讀那樣“過時”的書。然而在學校開展《論語》導讀之後,老師們開始了讀《論語》的熱潮,我也在收看了“百家講壇”的節目後被專家、學者們的淵博學識和娓娓道來的易懂並且有現實意義的道理所感染。於是我也就開始了讀《論語》,並有了一點點的收穫和一點點的心得體會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它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有着實際的意義。書中涵括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讀了《論語》我才知道了它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人。他們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把那種生活的態度、生活的智慧廣為傳播。我們説孔子是聖賢,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

大家讀《論語》會發現,這裏面經常出現一個詞:君子。我們直到今天還常常將其作為做人的一個標準,説某某人非常君子。作為一個教師同時也是一個班主任,我希望自己能向孔子所説的“君子”靠攏、看齊,同樣用我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我的學生,影響我的學生!

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君子的力量始自於人格與內心。當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後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孔子也曾和他的學生討論過何為君子。他謙虛地説“不憂”,“不惑”,“不懼”這三點他自己都做不到。“仁者不憂”,就是説,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心無比仁厚、寬和,所以可以忽略和多細節不計較,可以不糾纏與小的得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內心安靜、坦然。

知者不惑,在當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是一個繁榮時代帶給我們的迷惑。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當我們很明白如何取捨,那麼那些煩惱也就沒有了,這就是孔子所説的“知者不惑”。

“勇者不懼”,當你的內心足夠勇敢,足夠開闊,你就有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個真君子做到了內心的仁、知、勇,從而就少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做一個內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為君子的前提。但僅有這個是不夠的,孔子心目中的君子,不僅是一個好人,還要是偉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懷天下,奮發有為。孔子曾經説過,“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一個人如果整天想的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麼這個人就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這樣一份擔當,後來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人格中所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應該有培養國家所希望的一代新人的職責。就如馮校所説的“有本事,靠的住”的人。我不僅要教授給我的學生專業知識,還要着重注意培養他們的高尚品格,做一個文明人,現代人!

以上是我讀《論語》後的一點體會,在往後的時間裏我更會抽出個人的休息時間再慢慢品讀它,領會、學習裏面的精髓,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進而去影響我的學生,使之轉化成為一種內在的性格、品質。

論語高中讀後感精選2

想找出一本影響了中國的書並不難,從《詩經》到《易經》從《左傳》到《史記》都能如此説,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展進程以及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絲萬縷的滲透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典之作——《論語》。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脱,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於“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則説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麼去住那麼落後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麼會閉塞落後呢?”此話又説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淨重要於外界環境的清淨。二是人改變環境,還是環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説把胡蘿蔔放到開水裏,胡蘿蔔變軟了,把雞蛋放水裏,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裏,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説明三種對於外界環境的態度,是“窮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環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孔子正是説,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那裏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對於第二則,我有切身體會,以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廣東番禺人,一次和他閒聊時,我突然憶起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對一種猴子的稱呼,後來我查了詞典,也的確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國的意思,於是我故作神祕的問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語中的意思,然後又拿出詞典,一邊笑着一邊查給他看,他的臉色便慢慢的難看起來,我卻自顧自的補充道“你們番禺人就都成外國猴子了……”話沒説完,他勃然大怒,扭頭就走。後來我也覺得是自己沒考慮他人的感受,沒做到“慎於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於第三則,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同學,都可能有自己的幾個獨門“絕技”有籃球猛將,堪稱喬丹第二,有數學天才,堪稱華羅庚再世,有科學愛好者,大有創造超越《相對論》的《絕對論》的雄心壯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淵博,就得學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一點一滴的精華,如此的好學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樣的偉人。

小小的一本語錄體書籍,從治國,到為政,再到做人,無不有詳細的思想與感悟,宋朝的宰相趙普曾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我們普通人也能説,我們以一本《論語》治人生。

論語高中讀後感精選3

每年暑假,媽媽都會給我補習很多課,比如説:數學、語文、英語。可是,今年暑假只給我報了個小靈童國學班,學的是兩千多年前的《論語》,我開始以為沒有什麼用,可是學了之後,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論語》這本書,是根據孔子和他的學生的對話來編寫的。老師教書的方法也很特別,以蓋笑臉讓我們互相比較,在競爭中學習。老師並不強求我們背誦,只是讓我們大聲朗讀,用多種形式去讀,所以,我們心裏沒有壓力,感覺很輕鬆。所以,在不知不覺中,許多內容就能熟讀背誦了。在課堂上,老師常常會選出一些與我們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句子,讓我們獨立思考,可以相互討論,然後講講意思,最後老師進行點評、補充、總結。

我性格比較內向,在國學班學習一段時間後,大家都説我變得開朗多了。上課的時候,我們經常進行一分鐘演講,我感覺這對提升我們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講能力很有幫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緊張到比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麼膽怯了。下課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玩一些健身小遊戲。

《論語》裏好學的顏回,我最喜歡,因為回也聞一以知十,就是説顏回能夠舉一反三。如果同學們都能做到這樣,學習肯定會容易得多。這本書裏的許多道理、方法,對以後的學習一定會有幫助,所以,我覺得學習《論語》非常好。

論語高中讀後感精選4

儘管之前對《論語》的學習從國小持續到高中,加上自己的積累不過只有20多則,但是我卻從中受益良多。高中語文課老師説,人不僅需要清洗自己的身體,也需要淨化和洗滌自己的心靈。閲讀經典文化便是淨化心靈的一種方式,而《論語》作為儒家經典,更能讓我們體會人性中的至善之美,並在一次次的誦讀和思考中感受至聖先師的精神品格,提升自己的修養和內涵。

《論語》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他不再是書上冰冷的畫像,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到了孔老夫子温潤君子的風範和心繫天下的偉大胸襟。尤其是孔老夫子圍困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但卻仍舊日日彈琴,盡顯君子風範,期間太公任來看望他,勸他放棄名節,與鄉野村夫一起,既可以飽腹,又不用四處奔波,而孔子回敬他:這樣又與野獸有什麼區別。無論環境多麼艱苦都無法磨滅孔子復禮於天下的壯志,這是何等高尚的君子情懷啊!

儘管已經有了這麼多收穫,但我從《論語》中學到的最大智慧,還是對覺性的認識。正如《中庸》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人的覺性是先天的,這點要與人心區分開,人心是後天的養成,是變化的。人的覺性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人心的善惡喜怒,並指導我們做正確的事,所以説,人心有善惡,但人性是純善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人性,因而每個人生來就是善良的,這就是孔子的“性善論”。覺性人人都有,但大部分人的覺性為心所矇蔽,因此就要通過學習來發掘自己的覺性,因而要學禮,通過禮來喚醒心中的善,正所謂“克己復禮是為仁”。這是《論語》的核心,也是孔子儒學的核心。

讀《論語》,不只是讀到了知識,而是學道、做人、實踐。修身,齊家,才得以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雖然課程時間受限,但我收穫了學之道、孝之道、為政之道、禮樂之道……關於《論語》具體的內容剖析,在這裏我不再贅述。因為上善若水,行勝於言,我將在以後的日子裏,用實際行動表現我的學習成果。在這條路上,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我又是何其幸運,有此經歷助我一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無論這條路如何荊棘叢生,踏之則幸,風雨兼程。

論語高中讀後感精選5

《論語》既樸實無華又秀色可餐,白紙黑字,片言隻語就勾畫出了美好圖景:“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道出治國真諦;“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醖釀凌雲壯志;“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描摹君子氣概;“仁者愛人,親親愛人”呼喚人間温情。這些樸素而睿智的詞語使我的心靈乾淨明澈,引我走進了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

規範我的言行和學習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上半年,我急於求成,卻忽略了對概念、句型的理解,這使我學得並不紮實,特別是英語……後來,我反覆咀嚼了《論語》,其中“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話語,使我受益匪淺。《論語》倡導的老實、嚴謹的學習態度,這比任何一種學習法都行之有效。反覆咀嚼,如同在蒼翠的青橄欖中嚼出絲絲清涼:做事一定不能違背原則,不僅僅是學習,否則必然失敗。我豁然開朗。

思,然後明目標。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它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為怎樣的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前十天,我誇下海口説我知道一個半元音字母,結果我姐姐不信,偏讓我説出來,哎,這下可鬧笑了笑話。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

思考,然後明確目標,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説,應思考立身和處世的原則。“內聖外王”的君子,是我們做人做事的目標和準則,也許也是需要用畢生努力不斷去接近的一個目標。

讀《論語》,讓我們的心靈和諧飽滿,讓我們對生活有熱愛,有嚮往。因為它太博大精深,我不敢説我已讀懂《論語》,但我從中悟出了很多知識、啟迪,更讓我明白了關於學習和讀書的方法、態度。我還會堅持研讀《論語》,一點一滴的通透其心靈,使我的心靈芳香馥郁。

標籤: 讀後感 論語 高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qwd1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