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包公斷案歇後語下【精品多篇】

包公斷案歇後語下【精品多篇】

包公斷案歇後語下【精品多篇】

包公斷案的故事 篇一

相傳包公帶着包興,微服私訪。這天,來到一個地方,看看天色已晚,決定找個人家投宿。

他們順街走着,見前方有一位老人伏在門前石階上流淚。包公忙上前問:“請問老翁,何事傷心?”老人抬頭看了包公一眼,並不説話,只是流淚。包公不便多問,便提出想在這裏借宿。老人一聽,連連搖手:“不行,不行!實不相瞞,這裏前幾天才死了人。”包公一聽死了人。便問死者何人?何故而死?這一問不要緊,倒引出一段奇案來。

原來,這位老人姓徐,夫婦兩人,膝下只有一子,年方十八。不久前,老夫婦為兒子娶了親。新娘子聰明賢慧,全家人都很滿意。

新婚之夜,新娘子聽説丈夫正在攻讀迎考,便出了一個上聯考他。這是個連環對:“點燈登閣各攻書”。新娘子開玩笑地説:“對不上下聯,不準進洞房。”偏偏新郎書生氣太重,一時答不出,竟賭氣到學堂去了。

第二天,新娘發現丈夫愁眉不展,便問是何原因?新郎説;“我正為答不出你的對聯發愁呢!”新娘説:“你昨天夜裏不是對上了嗎?”新郎感到很奇怪;“我昨夜睡在學堂裏,並沒有回家,怎麼會答出對聯來呢?”新娘聽了這話大吃一驚,這才知道昨夜是被人鑽了空子失去貞操,悔恨交加,一氣之下,便上吊死了。

一見出了人命案子,衙門馬上來人,將新郎捉拿歸案。文弱書生抵不住糊塗官的嚴刑拷打,被逼供認,判了死刑,秋後問斬。老夫人徐氏聞訊,投河而亡。活生生的一個家庭,被弄得家破人亡,好不悽慘。

包公聽老人講完了經過,心裏也很難過。是誰促成新娘子冤死的呢?要破此案,必得先對出這個對子來。

這天晚上,包公就宿在老人家裏。夜深了,他還在苦思着那個下聯,一個人在後院裏踱了一會,索興叫包興搬來一張太師椅,倚在梧桐樹旁,對月而思。想着想着,包公禁不住笑出聲來。原來,這個下聯正是“移椅倚桐同賞月”。對聯想出來了,破案的辦法也就有了。

天明後,包公來到縣衙,叫人貼了張榜,上寫欲在本地挑選一些有才學的人,帶進京城做官。條件是:能對出“點燈登閣各攻書”的下聯來。

榜貼出不久,一個書生揭了榜。他得意洋洋地來見包公,説:“本書生看過榜後,欲隨大人進京,還望大人多多栽培。”包公説;“你對出那副對聯了嗎?”書生假裝思索了一下,説:“這是個下聯,上聯應是‘移椅倚桐同賞月’,不知大人肯不肯帶學生進京?”包公嘿嘿一陣冷笑。“行,我帶你進京!”説罷,驚堂木一拍:“ 還不快給我拿下!”左右一擁而上,把書生捆綁起來。

書生正做着官夢,不想被當場拿住,嚇得連喊冤枉。包公厲聲説:“歹徒,你居心不良,乘夜間淫人妻子,害死兩條人命,豈能饒你!左右,掌刑!”書生一聽,嚇得魂不附體,連忙跪下,高呼:“小人願招!”

原來,那日新郎賭氣跑到學堂後,幾個同學開他玩笑,説他放着如花似玉的新娘不伴,卻到學堂來守夜,新郎便將考對聯的事説了。誰知,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那書生乘機潛往新郎家去答對聯,新娘子不辨真假,竟與他同入洞房,以致釀成了這場悲劇。

包公當堂叫書生劃供,打入死牢,並叫來姓徐的老人,讓他將押在獄中的兒子領回家去。一場冤案,被包公巧妙地判明瞭。

包公斷案的短故事 篇二

過了三日,適值包公巡行其地,夜間做夢夢見安福寺中大鐘下覆一黑龍。初亦不以為意,至第二、三夜,連夢此事,心始疑異。乃命手下徑往安福寺中,試看何如。到得方丈坐定,果見方丈後有一大鐘,即令手下抬開來看,只見一人餓得將死,但氣未絕。包公知是被人所困,即今以粥湯灌下。一飯時稍醒,乃道:“僧性慧既拐我妻削髮為僧,又將我蓋在鐘下。”包公遂將性慧拿下,但四處搜覓並無婦人。包公便命密搜,乃入複壁中,有鋪地木板,公差揭起木板,有梯入地,從梯下去,乃是地室,室內點燈明亮,一少年和尚在坐着。公差叫他上來,報見包公。此少年和尚即是鄧氏,見夫已放出,性慧已鎖住,鄧氏乃從頭敍説其被拐騙情由,夫被害根原。性慧不能辯,只磕頭道:“甘受死罪。”包公隨即判道:“審得淫僧性慧,稔惡貫盈,與生員丁日中交遊,常以酒食徵逐。見其妻鄧氏美貌,不覺巧計橫生,騙其入寺背夫,強行淫玷;劫其披緇削髮,混作僧徒。雖抑鬱而何言,將待機而圖報;偶日中之來寺,幸鄧氏之聞聲。相見泣訴,未盡衷腸之話;羣僧拘執,欲行刃殺之兇。懇求身體之全,得蓋大鐘之下。

乃感黑龍之被蓋,夢入三更;因至方丈而開鍾,餓經五日。丁日中從危得活,後必亨通;鄧氏女求死得生,終當完聚。性慧拐人妻,坑人命,合梟首以何疑,羣僧黨一惡害一生,皆充軍於遠衞。”

判訖,將性慧斬首示眾,其助惡眾僧皆發充軍。包公又責鄧氏道:“你當日被拐便當一死,則身沽名榮,亦不累夫有鍾蓋之難。若非我感觀音託夢而來,你夫卻不為你而餓死乎?”鄧氏道:“我先未死者,以不得見夫,未報惡僧之仇,將圖見夫而死。今夫已救出,僧已就誅,妾身既厚,不可為人,固當一死決矣!”即以頭擊柱,流血滿地。包公乃命人扶住,血出暈倒,以藥醫好,死而復生。包公謂丁日中道:“依鄧氏之言,其始之從也,勢非得已;其不死者,因欲得以報仇也。今擊柱甘死,可以明志,你其收之?”丁日中道:“吾曏者正恨其不死,以圖後報仇之言為假;今見其撞柱,非真偷生無恥可知。今幸而不死,我待之如初,只當來世重會也。”

日中夫婦拜謝而歸,以木刻包公像,朝夕奉侍不懈。其後日中亦登科第,官至同知。

包公斷案的短故事 篇三

包拯,字希仁,廬州人(今安徽台肥肥東人) ,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進為龍圖閣直學土,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諡孝肅,贈禮部尚書。他廉潔公正、不附權貴,故有“包青天”之名。傳説其面色黝黑,亦被稱為“包黑子”、“包黑炭”,“黑臉”從此也就成了公正無私的象徵。

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被授以重任,出任北宋都城開封的知府。開封知府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職務,以往一般都是由親王、大臣兼任。歷來京官難當,一是皇權可以隨便干預地方事務,二是皇親國戚都聚集在這裏,仗勢欺人,無理可講。北宋政權存在的一百多年間,出任開封知府的竟有一百八十多人。平均每個知府的任期只有半年多。包拯在開封知府的任期內,秉公理政,鐵面無私,雖然得罪了不少皇親國戚,但是因為他行得正、坐得直,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包拯性情嚴峻剛正,憎惡辦事小吏苟雜刻薄。他到任前,開封府舊制規定,訴訟的事主不得直接到庭,所遞送的訴狀須先交“門牌司”,由“門牌司”收轉,胥吏趁機勒索錢財。包拯到任後撤銷門牌司,府門大開,告狀者可直接到庭前申訴。無權無勢的百姓把獲得公道的希望寄託在包拯身上,京師因此流行一句民謠:“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就是説暗中行賄疏不通關係的人,有閻羅王和包老頭。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許多人都很害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做黃河水清,意思是説讓包公笑一下是一樣極難的事情。

沈括的《夢溪筆談》裏,記載了一個包公任開封知府時的判案典故:有個犯人過堂時,應受杖脊。他想逃避皮肉之苦,花錢買通了一個府吏。那個府吏説:“我是在知府面前記錄供詞的。你見到知府時,只管大聲喊叫。”到了那天,犯人被帶到包拯面前,果然大聲喊冤。那個受了賄賂的府吏説;“這個犯人不知好歹,受過杖脊就可以出去了,還大叫大喊什麼了” 包拯立刻看出了破綻。他把那犯人放走,叫手下把府吏拿住,一審之下,府吏供出真相。包公判他代替那個犯人承受杖脊的刑罰。包拯不僅不畏強權,不護私屬,也不私親友。廬州是他的家鄉,他到任時親友紛紛前來拜望,卻都吃了閉門羹,故人親友都和他斷絕關了關係。包拯的堂舅以為自己的外甥任知府,自己有了依靠,就胡作非為,橫行鄉里。包丞聞訊依法處置,杖責七十,自此以後 “親舊皆屏息”。包拯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他在生活中待人總務求忠誠厚道,雖然對奸佞之輩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雖然地位高貴,但吃穿用度跟當百姓時一樣。他曾經説:“後代子孫當官從政,假若貪贓枉法,不得放歸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聽從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孫。”

包拯病逝,首府開封的老百姓無不悲痛,皇帝親自到包家弔唁,並宣佈停朝一天以示哀悼。當宋仁宗看到包家如此儉樸,又聽聞他居家儉約,不禁感慨!歐陽修曾説,包拯“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

包公斷案的短故事 篇四

在位時,端州城郊有一個十多歲的5261小男孩,名叫張小友,他4102父親靠炸餈粑賣來維1653持生活。有一天,張小友放學後,他幫助父親提餈粑上街叫賣。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剛過就賣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見路旁的大樹下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大石頭,不坐下來休息。知他一坐下來,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來時,一摸籃子裏的錢,發現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來。 正當他哭得傷心時,包公恰好路過此地;過去詢問原因。小友哭着對説:“大老爺,我賣的銅錢,被偷去了。”

包公聽後,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馬漢把石頭抬到一間祠堂裏面説是要審它。霎時間,包公審石頭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後地湧進祠堂,都想親眼看看包大人審石關泊奇案。

威風凜凜地坐在臨時擺高的公堂上,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喝道:“你這塊石頭,

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賣餈粑的錢不見也,定是你偷了,快從實招來,以免受刑。”包公一連問了三聲,石頭卻沉默不言。包公看見石頭不做聲,頓時怒目一睜喝道:“這塊頑石死不開口,打它三十大板。”石頭捱打後,仍舊沒有做聲。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這時,看的人擠了一祠堂。包公笑着開口説:“列位鄉親父老,這頑石偷了錢,死不承認,我看這張小友

真可憐,大家就伸出友愛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錢,好不好?”大家聽後都異口同聲地説:“好!我們聽您

包公斷案的`故事 篇五

宋仁宗在位時期,在端州城外有個小孩子他的父親靠賣油炸餈粑來維持生計。有一天小孩幫父親到街上叫賣,這一天生意特別好,剛過中午就全部賣完了,小孩在回家的路上,感覺有點累,就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下休息,不由自主打起噸,等他醒來的時候,小孩子大哭。

包拯正好路過,就讓馬漢去問明情況,小孩哭着對包拯説,老爺我賣炸餈粑賺來的銅錢,讓人偷了去,我回去爸爸肯定揍我,包拯聽了之後,決定幫一幫這個孩子,他想了一會,有了主意,他讓王朝、馬漢把石頭抬到府上説是要審判他。

一時間包拯審石頭的事情傳遍大街小巷,第二天百姓爭先恐後的來觀看,他們要看看包拯這一次會怎樣斷案,包拯在公堂上正襟危坐,把驚堂木一拍,大聲説道,你這石頭,小孩在你身上打盹,醒來之後錢就不見了,是不是你偷了,快快從實招來,不然,賞你三十大板。

包拯連問三聲,這石頭還是默不作聲,包拯説,你這是軟的不吃吃硬的咯,來人,給我打!手下就一擁而上,啪啪啪的打了三十大板。包拯説這石頭我是審不了了,在座的各位能不能每人給這個孩子一文銅錢,讓他和自己的父親有個交代,包拯在這裏謝謝大家了。

鄉親們平日裏受包拯照顧,這時候當然願意幫忙,就一人一文的投到門口那個裝滿水的桶裏,但有一位扔銅錢的時候,水面上浮起一層油,包拯大吼一聲,快把這個了抓起來,他就是偷錢的人。

這人當然不承認,包拯説孩子賣餈粑的前他都數過,每一文錢上都有油印子,現在你的錢也有這個現象,怎麼解釋,投錢的人終於承認。百姓對包拯的敬意又多了一分都説包拯是一位好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57om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