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參觀農村報告多篇

參觀農村報告多篇

參觀農村報告多篇

【第1篇】學校參觀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推薦

x月x日,我校黨支部組織教師前往“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村”參觀。走進 ,一股農業新村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每到一處,統一規劃建設的村民住宅、乾淨寬敞的村莊大道、美如風景畫的村莊綠化都使我們感覺到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心靈深處感受到一種震撼和衝擊。近年來, 村黨總支以村企共建新農村為契機,以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為抓手,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堅持強班子、抓發展、惠民生,增強了黨組織的發展力、服務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500元。一天的參觀學習時間雖短,但對新農村建設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瞭解,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一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保障。俗話説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選配好村“兩委”班子是發展農村經濟、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一環。要把想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並且有能力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人選到村領導崗位上來。村民大會選舉青龍湖公司總經理、也是 村人的張德華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黨x會選舉張德華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大膽實行村企聯姻,壯大村集體經濟。由於村支部想幹事,敢幹事,幹實事,深受村民的擁護,大大增強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農業龍頭企業立足農村實際,利用農業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顯。以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 村發展了養殖、種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塊六大品牌產業:水禽養殖品牌,建立年產xx萬隻商品鴨苗的肉鴨養殖基地,帶動周邊50公里內的農民發展養殖業;家禽養殖品牌,建立年存欄10萬隻的蛋雞場;生豬養殖品牌,全村飼養生豬過萬頭;漁業養殖品牌,年養殖特種水產品過百萬斤;水稻種植品牌,無公害種植優質水稻6000畝;精品蔬菜品牌,建設蔬菜大棚xx畝。

三是規劃村民新居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形式。 村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農户的新居建設。村民統一住進小區,整齊劃一的新樓房,寬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畫般的村莊綠化無不展示新農村建設的風采。規劃好新村建設,整體搬遷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決農村的髒亂差,促進村容整潔。以前的 村,村民的住宅都是典型的“小户大院”模式,户均佔地8.1畝,但實際住房僅不到1畝,宅基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低,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對此,該村按照“民主定點、科學規劃、以點帶面”的原則,選定在該村4組開展遷村騰地試點。在新居民點上,居民都住進聯排小別墅,小別墅佔地400平方米,造價12萬元,村民只需要出資4.5萬元就可入住。但條件是村民必須把原宅基地還給村集體。目前 村已經有184户農户搬遷,為村裏騰出了2100畝土地。村裏成立了一個“土地存貸合作社”,農户騰出的土地全部存入合作社,村裏引進的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價將土地貸出發展現代農業。按每畝地每年至少能貸出1000元計算,2100畝地若全部貸出,每年將可為村集體帶來210萬元的收益。目前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貸出的土地上建起了200個蔬菜大棚,以每個500元的低租金租給村民種精品蔬菜;投資8000萬元建成養殖規模為xx萬隻的種鴨場、種鴨孵化場和屠宰分割廠。 村村支書張德華説:“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種植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養殖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就近務工的發展格局,使集體經濟和農民的收入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通過參觀考察 新農村建設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前景有了直觀的瞭解,進一步增強了關心“三農”、服務“三農”的自覺性,真實感受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着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黨員青年教師,我們要深入學習村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統籌規劃、科學發展的求實精神,發展循環經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持續發展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自身素質,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2篇】學校參觀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我校黨支部組織教師前往“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村”參觀。走進 ,一股農業新村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每到一處,統一規劃建設的村民住宅、乾淨寬敞的村莊大道、美如風景畫的村莊綠化都使我們感覺到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心靈深處感受到一種震撼和衝擊。近年來, 村黨總支以村企共建新農村為契機,以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為抓手,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堅持強班子、抓發展、惠民生,增強了黨組織的發展力、服務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500元。一天的參觀學習時間雖短,但對新農村建設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瞭解,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一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保障。俗話説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選配好村“兩委”班子是發展農村經濟、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一環。要把想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並且有能力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人選到村領導崗位上來。村民大會選舉青龍湖公司總經理、也是 村人的張德華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黨的代會選舉張德華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大膽實行村企聯姻,壯大村集體經濟。由於村支部想幹事,敢幹事,幹實事,深受村民的擁護,大大增強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農業龍頭企業立足農村實際,利用農業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顯。以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 村發展了養殖、種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塊六大品牌產業:水禽養殖品牌,建立年產2000萬隻商品鴨苗的肉鴨養殖基地,帶動周邊50公里內的農民發展養殖業;家禽養殖品牌,建立年存欄10萬隻的蛋雞場;生豬養殖品牌,全村飼養生豬過萬頭;漁業養殖品牌,年養殖特種水產品過百萬斤;水稻種植品牌,無公害種植優質水稻6000畝;精品蔬菜品牌,建設蔬菜大棚2000畝。

三是規劃村民新居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形式。 村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農户的新居建設。村民統一住進小區,整齊劃一的新樓房,寬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畫般的村莊綠化無不展示新農村建設的風采。規劃好新村建設,整體搬遷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決農村的髒亂差,促進村容整潔。以前的 村,村民的住宅都是典型的“小户大院”模式,户均佔地8.1畝,但實際住房僅不到1畝,宅基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低,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對此,該村按照“民主定點、科學規劃、以點帶面”的原則,選定在該村4組開展遷村騰地試點。在新居民點上,居民都住進聯排小別墅,小別墅佔地400平方米,造價12萬元,村民只需要出資4.5萬元就可入住。但條件是村民必須把原宅基地還給村集體。目前 村已經有184户農户搬遷,為村裏騰出了2100畝土地。村裏成立了一個“土地存貸合作社”,農户騰出的土地全部存入合作社,村裏引進的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價將土地貸出發展現代農業。按每畝地每年至少能貸出1000元計算,2100畝地若全部貸出,每年將可為村集體帶來210萬元的收益。目前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貸出的土地上建起了200個蔬菜大棚,以每個500元的低租金租給村民種精品蔬菜;投資8000萬元建成養殖規模為2000萬隻的種鴨場、種鴨孵化場和屠宰分割廠。 村村支書張德華説:“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種植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養殖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就近務工的發展格局,使集體經濟和農民的收入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通過參觀考察 新農村建設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前景有了直觀的瞭解,進一步增強了關心“三農”、服務“三農”的自覺性,真實感受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着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黨員青年教師,我們要深入學習村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統籌規劃、科學發展的求實精神,發展循環經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持續發展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自身素質,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3篇】2022年新農村建設參觀考察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激發調動學員們對湖北經濟文化的認識的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武漢警官職業學院組織110名學員和輔導員老師到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進行了新農村建設實地參觀考察。一天的時間,先後參觀考察了官橋村和潘家灣村的生產發展、新村建設等情況,並認真聽取了兩村有關負責同志的經驗介紹。每到一處,他們的做法、工作幹勁和發展境界都使我們為之歎服,也讓我們真正看到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家鄉發展上的差距。

一、官橋村和潘家灣鎮四邑新村的基本概況

官橋村:位於咸寧市嘉魚縣發展大道南隅,官橋鎮政府所在地,與縣工業園接壤,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26個自然彎,共有730户,3089人,4245畝耕地,總面積17.6平方公里。這裏原是一片黃土地,是一個生產靠貸款,吃糧靠返銷的窮山村。在 “領頭雁”周寶生的帶領下全體幹部羣眾艱苦創業,經過30年的奮鬥,從原來簡單的春種秋收到多業並舉的經濟格局,從窮山村到小康社會,從窮鄉僻壤到擁有高新技術企業和經濟實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該村的突出特點是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託田野集團整合資金1.8億元整體推進官橋新農村建設。項目以“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小城鎮建設”為主要方式,努力建設“四大產業板塊”,即“15000畝高產油茶示範基地”、“3000畝有機稻生產基地”、“xx畝特色水產養殖基地”、“1000畝農業生態旅遊基地”。規劃建設用地150畝,建築面積約80000平方米,可容納800户居民入住,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居民社區。

領導班子加強組織領導,他們強化了村民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了凝聚力、向心力,營造了濃厚的集體主義氛圍。特別是聘請了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和湖北工業大學的專家對官橋村進行了科學編制規劃即四大產業板塊的發展規劃。並且該村廣泛宣傳發動,真真細緻做好羣眾思想工作特別是鎮村幹部挨家挨户上門做工作,不厭其煩的講解、宣傳、動員,組織他們進行參觀學習。而且落實了村民的社會保障,對遷村騰地的居民給與50000元的房屋拆遷補貼,社區新建房屋明確產權頒發證照,落實低保、補貼等政策切實保障民生。

官橋村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街道寬闊平坦,道旁綠樹成蔭,新村集村民居室、文體中心、便民醫務室、超市、羣眾服務中心、運動場、閲覽活動室、幼兒園等於一體,規劃村民新居使村民人人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潘家灣鎮四邑新村:潘家灣鎮四邑新村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全鎮總人口6萬人,四邑新村按照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圍繞“建一個新村,構五大板塊”的建設規劃逐步把四邑新村建設成了一個富裕、民主、文明、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潘家灣鎮四邑新村現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走集體共同富裕道路,一是建2300畝苗木基地;二是建500畝竹柳基地;三是建500畝花卉基地,現已建成200畝;四是建千畝蔬菜基地,計劃投資一億元,建成現代科技農業基地,採取“客商+農户”、“合作社+農户”、“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户”等多種模式經營,此模式正在籌建;五是建農家莊園,由企業投資新建“一大兩小”三個集餐飲、休閒、觀光、娛樂於一體的新型農莊。由此潘家灣鎮四邑新村也形成了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實現了層層增值和良性循環,不但有效地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而且有力地促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飛速發展。

二、主要感想和體會

1、一個好帶頭人和一個有開拓創新精神的領導班子對強村富民作用重大。從官橋村和潘家灣鎮四邑新村的發展經驗來看,他們發展的速度如此快,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威信極高、能力極強的支部書記和一個有強大凝聚力、戰鬥力、敢於創新的領導班子。模範的帶頭作用和感召力是一種無形的強大精神動力。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官橋村和潘家灣鎮四邑新村帶頭人能夠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把羣眾的疾苦掛在心上,集體、羣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我就不信農村永遠窮!我就不信農民幹不成大事,農村就沒有出路!”憑着這種不服輸、不甘平庸的勁頭,1979年,26歲的周寶生毅然放棄了令人羨慕的“鐵飯碗”,從縣化肥廠辭職,被推選為官橋八隊隊長。上任沒幾天,看到安徽鳳陽聯產承包的報道,周寶生便在本隊把田地按好壞分類定產,承包給各家各户經營。吃夠了“大鍋飯”苦頭的人們,迸發出多年藴藏的能量,生產熱情空前高漲,當年的糧食產量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周寶生説:“要發展,沒有一點敢為人先、敢闖敢幹的精神是不行的。”周寶生密切聯繫羣眾,有較強的議事能力。“作為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利益”,這是他對自己提出的嚴格要求。他堅持深入到羣眾中傾聽呼聲,正確反映人民羣眾的意見、要求,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較好地發揮了一位人大代表的職責。在他的帶動下,羣眾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可以説,這兩個村的領導班子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為了集體經濟的發展,敢於承擔風險,開拓創新,真心實意地為羣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切實體現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通過劉莊村劉副主任的介紹,可以看出他們的班子內部沒有一點雜音,十分團結,對帶頭人更是充分的維護。這是一個班子幹好工作的必備條件。

2、立足實際,把發展置於第一位。 “領頭人”的作用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人,都需要一種機制對自身行為進行校正。因此,管理民主是衡量新農村的一條重要標準。

作為村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了物質基礎,黨支部就可以為羣眾辦實事,樹立威信,就會説話有人聽,辦事有人做。官橋村和潘家灣鎮四邑新村都有一套符合自己實際發展的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變化,不失時機地搶抓機遇。

官橋村的“四大產業板塊”,潘家灣鎮四邑新村“五大板塊”,這兩個村都制定了一整套適合自身實際發展的規劃,並能夠探索創新,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大力引進人才、資金、技術和設備,不斷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既壯大了集體經濟,也富裕了村民,使村民真正過上了小康生活。

三、關於幾點啟發

1、強村富民首先要強班子。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各項事業發展的前提,如果班子不團結、戰鬥力不強、沒有羣眾威信,發展則是一句空話。要注重領導班子建設,提高兩委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使兩委班子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實處,讓羣眾看得見、摸得着,增強班子的凝聚力。要像周寶生那樣,發揚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開拓進取,敢為人先,一切為了人民羣眾,真心實意、盡心竭力、堅持不懈地為人民羣眾辦實事。

2、加快發展要結合自身實際,搶抓機遇。一步攆不上,步步攆不上。每個地區都應該制定出適合自已發展的短期和長期規劃,特別是要把本地方的特色經濟發展規劃再進一步提高標準和要求,沒有高的目標就沒有超常規的發展。根據先進地區發展的經驗,我們一定要在發展集體經濟上作足文章,要向官橋村和潘家灣鎮四邑新村學習,以農業上工業,圍繞龍頭上配套,以大手筆、大氣魄上大項目和高科技項目,發揮集體經濟的優勢,真正強村富民。只有村集體的經濟實力強了,才會有為羣眾辦事的能力和本錢。

3、要物質、精神、政治三個文明一齊抓。通過官橋村和潘家灣鎮四邑新村的經驗,我們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在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必須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努力營造發展的良好氛圍。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是招商引資上項目的充分必要條件。先進村在大事上都由黨員大會、村民議事會討論決定,村務、財務按時公開,接受羣眾監督,做到按制度辦事。成立了文體藝術團、建起了文化園、圖書室、衞生所、康壽樂園等,千方百計搞好各種文明創建活動。通過對村民進行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教育,既弘揚了社會主義新風尚,提高了村民的素質,又優化了社會環境,對經濟的發展可以説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第4篇】赴新西蘭參觀新農村的考察報告

XX年1月22日至2月2日,以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農村處調研員郭正文為團長的民政部農村基層社會管理考察團一行9人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農村基層社會管理情況進行了考察。期間,參觀了澳大利亞的悉尼、堪培拉、墨爾本、布里斯班、黃金海岸和新西蘭的奧克蘭等城市,訪問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新南威爾士州農業部、昆士蘭州農業協會、新西蘭農場等,聽取了有關情況介紹,進行了熱情友好的交流。通過考察,初步瞭解了所到國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態和基層管理狀況。考察期間,全體成員團結互助,遵守紀律,順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務。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農村、農業基本概況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萬,其中74.2%是英國及愛爾蘭後裔,亞裔佔4.9%(其中華人、華僑約45萬人),土著居民佔2%。先後有來自全球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來這裏謀生和發展,是典型的移民國家,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成為澳大利亞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75%,僅悉尼和墨爾本就集中了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澳大利亞是一個以農牧業、採礦業和製造業為主的國家,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等農產品。農牧業以小麥、養羊為主,全國農牧業用地約4.8億公頃,農業人口人均農牧業用地27公頃,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6%。

新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人口410多萬,其中歐洲移民後裔佔78.8%,毛利人佔14.5%,亞裔佔6.7%。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商港是奧克蘭,人口近80萬,是國家最大的工業中心和國際交通樞紐。新西蘭是以農牧業為主的國家,畜牧業、園林都包括在農業中,在這個大農業中,從事農業的人口才10%,但農牧業的各種產品收入約佔整個國民收入的四分之三,國家60%的外匯收入是這個大農業創造的,僅畜牧業就佔到農業總產值的80%左右,從事畜牧業的人口占農業人口的80%。另外,新西蘭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產國和出口國,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

澳、新兩國的農牧業生產基本上是以農場為單位來組織進行的,生產規模一般在400至500公頃,農牧業生產的全過程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且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非常高,一個飼養了幾千頭牲畜的農場,僅需3至7名工人。作為高城市化率的國家,澳、新的大部分農業從業者都居住鄰近農場的大、小城市,僅有少量的農業人口分佈在廣大農村地區。居住在農村的人口又往往以一個個農場為居住單位,所以居住相對分散,兩户之間相隔幾公里,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是很正常的事,基本上很難找到與我國類似的人口聚集的農村社區。

二、澳、新基層社會管理體制的主要情況

澳、新都是英聯邦國家,實行議會內閣制,由議會中佔多數的黨派執政。澳大利亞同時又借鑑了美國式的聯邦制,成立了聯邦制國家,實行聯邦與州分權。全國分為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六個州,首都直轄區和北領地兩個地區(領地),此外還有諾福克島等一些零散的海外領地。各州有自己的議會、政府、州督和州總理。澳大利亞實行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管理體制,聯邦議會和政府負責處理涉及全國利益的外交、國防、移民、高等教育、就業和社會福利等事務。州議會和州政府補充聯邦政府的活動。全國有大約700個地方政府實體,各地方政府的權力和職責不盡相同,但一般主要負責城鎮規劃、建築標準的監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公共健康與衞生、公共圖書館和社區娛樂休閒設施等。

新西蘭1840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XX年新獨立,成為英屬自治領,政治、經濟、外交仍受英控制。1947年成為主權國家。新西蘭每三年選舉一次議會。議會控制公共財政及制定法律。總理領導新西蘭政府。總督和部長組成的行政會議是法定最高行政機構。行政會議由總督主持,總督缺席時由總理或高級部長主持。總督行使權力必須以行政會議的建議為指導。內閣掌握實權。新西蘭全國分為12個大區,下設有74個地區行政機構,其中包括15個市政廳、58個區議會和查塔姆羣島議會。

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市政府或地區行政機構是最低層次的社會事務管理機關,基本上相當於我國的鄉鎮,但又兼具我國村委會的某些功能。市政府一般只管部分地方社會事務,區域性公共事務由州政府實行州內條條管理,如社區間的主要道路、消防、緊急救護、社會治安和國小和中學教育,而聯邦政府管理社會保障、公民就業和公共醫療等。市政府直接面對居民,在居民與市政府間再沒有中間機構。所有房地產業主及在社區登記選民資格的年滿18歲的公民,都有選舉市長和市議會委員的權利。市長和市議會委員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居民、服務機構和部門、地方企業都是公共管理的責任者,所有居民都有權參與市政府的決策過程,也有權參加市政議會。地方政府最為重要原則就是保障轄區居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參與權、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以便幫助市政府在公共管理上準確和有效地做出決策。市政府必須保證轄區內所有成員在生活中享有平等機會,平等地參加市政府的決策過程、服務和計劃。為了做到這一點,一般市政府都採用多種語言印發多種出版物,如雜誌、週報、年度報告等向居民免費發放。

三、澳、新基層公共服務的發展及其成就

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高税收、高福利的國家,社會貧富差距很小,基本上形成了覆蓋全國社會福利網,包括廣大邊遠地區。社會福利種類多而齊全,公民從出生到死亡都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貼,如家庭津貼、失業救濟金、生育津貼、免疫津貼、家長補助、子女補助、托兒津貼、住房補助、殘疾兒童津貼、護理人補助、土著青年助學金、偏遠地區兒童補助、健康護理卡、老年津貼、鰥寡津貼、殘疾人津貼、老年優惠卡、老年健康卡、電話補助、退伍軍人津貼、孤兒養育津貼、領津貼者的教育補助,等等。1997年,澳大利亞專門成立了一個新機構,名為“聯絡中心”,是政府出資設立的非贏利性事業機構,它負責原先由聯邦政府幾個部所承辦的一系列社會工作。這個全國性的網絡注意為邊遠地區服務,並安排為土著人和託雷斯海峽島民解決困難的工作方案。聯絡中心的總部設在首都堪培拉,在全澳各地社區有1000多個服務網點,提供的服務項目多達70多項。該機構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受家庭與社區服務部委託發放養老金,負責養老金領取人的情況登記、費用申報和通知發放,工作一直做到家庭,同時負責收集彙總全國養老金申領發放信息。聯絡中心的設立,使政府從繁雜的具體事務中解脱出來,形成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家庭疏而不漏的社會服務網。

當然,城鄉發展的差距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同樣存在,資金、人才、公共資源等也容易從農村流向城市,帶了農村老齡化、公共服務落後等一系列現象。在澳大利亞,由於地域廣闊,人口稀少,環境複雜,地理社會多樣化,許多地方相距遙遠,有的甚至與人口聚集區相隔絕,缺乏社區服務和交通設施,教育和就業機會少,農民生活時常感到寂寞和無助,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農民自殺。

四、澳、新基層社會管理經驗的啟示和借鑑

由於國情不同,我們不能照搬他們的模式,但公共服務的理念和某些管理方式,對我國的農村基層管理和農村社區建設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鑑的意義:

一是要大力發展各類農村民間組織。

澳、新在發展農村、農業的過程中,十分注意發揮農村各類協會的作用。以澳大利亞為例,該國的農業協會有140多年的歷史。目前,全國共有各類農業協會2400個,成員200萬人,遍佈各地,不僅城市郊區有,而且邊遠的漁區也有,且形式多樣。協會種類繁多,既有生活服務型的協會,也有生產服務型的協會;既有勞動合作的,也有資金股份合作的。協會的規模也大小不一,有十來户組成的,也有上千户甚至幾千户組成的。協會既有全國性的,如新西蘭肉類畜牧業協會;也有地方性的,如墨爾本穀物生產者聯合會。協會由理事會進行管理,理事會成員按章程規定,定期選舉,集體決定合作社重大事項,每個成員在協會事務中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協會的利潤一般根據各成員與協會之間所達成的業務量進行分配。協會為社員統一購買農資,降低了生產成本;引進新品種和技術,指導農民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通過培訓、教育活動,改善社區的環境等。所以協會在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説農民可以離開政府,但不能離開協會。由於協會發達,澳大利亞政府對農民的許多公共服務都是委託民間組織來完成的,這既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降低了行政成本,同時也造就了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

二是要大力培養髮展各類志願者組織。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志願服務事業已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動,隨處可見到各種不同的志願者。他們在社會事務中,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大到為緩解社會矛盾,促進族羣和諧,小到為農牧民解決生活困難,做心理疏導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有超過30%的居民參與志願服務,這些志願者把幫助他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當成自己的一種精神滿足和自我價值實現方式,不求回報的。而在我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志願服務還不普遍,或者説有的地方根本沒有真正開展,而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關鍵一點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村志願服務,這確實需要政府切實加以引導呀。

三是政府的公共服務和公共政策必須向農村延伸和傾斜。

為了緩解城鄉差別等問題,澳大利亞政府做出了許多努力,如提升邊遠地區各類人員的工資待遇,有的甚至可以高出城區一倍以上;開出眾多優惠條件,吸引移民申請者到邊遠地區服務;僱用民間組織或人員為分散的農户提供公共服務,聽取農户意見和要求,在政府和農户間建立起橋樑和紐帶;定期組織醫療衞生人員到邊遠地區為農民提供醫療服務等。這些做法對我們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第5篇】參觀廉政文化進農村的考察報告

一、基本概況

二、主要作法與經驗

成廂區於2022年5月,率先在xx市開展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的試點工作,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以提高農村幹部的廉潔意識和村民監督意識為重點,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主要做法與經驗是: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確保廉政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成廂區專門成立了廉政文化進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這項活動由區紀委總協調、區委組織部牽頭、區委農辦協助組織實施,制定了城廂區廉政文化進農村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方法步驟、責任分工等。各鎮(街道)由黨委統一領導抓落實,紀委書紀任組長,組織委員任副組長,各村由村支書負總責,各村組幹部共同參與,為廉政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每季度定期召開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協調會議,對各項工作早部署、早總結、早安排,且常抓常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966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