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多篇(精品多篇)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多篇(精品多篇)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多篇(精品多篇)

鄉村經濟調查報告 篇一

一、基本情況

經濟狀況:該村農業生產條件較為脆弱,農業發展受水的制約很大,通過對該村的農田、水庫、渠道、揚水站等水利設施進行了實地考察,同羣眾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主要是乾渠較長,引水不暢,需機提水,增加了用水成本,由於水的限制,致使該村農業發展緩慢,土地鹼化,現在已有近800畝土地由於水的制約而棄耕。

二、存在的問題:

土地較為分散,該村的土地村南有800畝,村北600畝,村西500畝,該村五隊的耕地在崔家村南,土地的分散,致使輸水渠道過長,勢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難以開展較大規模的農業開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尚未全面展開。土地鹽鹼較為嚴重,村北和村西的耕地因灌溉不及時,已經開始鹼化,需定期大水漫灌壓鹼或深溝排鹼。

三、發展對策:

xx村的發展應以農業為突破口,圍繞水字做文章,循着水路找財路,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強農業發展後勁,提高農民收入。

(一)、藉助水利配套,進一步加大農業開發力度

抓產業結構調整 目前xx鄉積極推進冬棗產業化經營,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具有相對的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如果利用緊鄰xxx灌區的灌溉優勢,發展300畝密植型冬棗圓。 每畝按110棵, 每棵7元計算,需投資23.1萬元,具體資金籌集渠道為:為增強種植户的管護責任感,由種植户每棵承擔2元,爭取上級資金(市局現在在該村包村)扶持16.5萬元,每棵5元,種植完成後,每棵補助2.5元,明年按成活率,每棵再補助2.5元,由於冬棗可以進行棗糧間作,第一年不影響糧食生產,第二年開始結果,每畝年收入可到1500元,人均增收900元,進入豐產期後,產量和效益將大幅度提高,與種植户簽定種植合同,待有效益後,所投資金分期收回,用於該項目的滾動發展。使冬棗成為xx村種植業的支柱產業。

(二)、重點支持發展種養業

繼續重點支持發展種養業,集中力量幫助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種養項目,以增加人均收入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着力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選好項目,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我局工作組投入資金6萬元,同養殖户簽定了小尾寒羊和波兒山羊雜交養殖養殖合同,現在存欄量已達300多頭,一隻種羊的年效益可達700元,羣眾們發了“羊”財,積極性很高,如果因勢利導,繼續膨脹養殖規模,再購進波兒山羊母體和小尾寒羊,用於小尾寒羊和波兒山羊雜交的發展,可使該村的波兒山羊雜交體存欄量達800--1000頭,成為該村的養殖龍頭產業。人均年收入增加800--1000元。

(三)、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

利用村北空置的荒地進行水產養殖 ,目前市縣包村工作組正在積極的籌備,準備投資5萬元,利用緊靠乾渠的水源優勢,開發荒鹼地100畝,進行河蟹養殖,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

(四)、努力改善村裏的 交通狀況

xx村目前有兩個自然村,五隊在xx的東南部,出入道路僅靠一條土路,一遇雨雪,泥濘不堪,交通隔絕,村民深受其苦,成為阻礙五隊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經與村兩委商定,決定由包村工作組投資1萬元,為該村五隊修建500米長的道路一條,新建穿涵一座,以改變五隊的交通狀況。

(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爭創一流班子

按照市委組織部的有關要求,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規範化管理和檔次升級,嚴格定時定點辦公制度,搞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後備幹部工作。幫助羣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而為全村的發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動力。

(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搞好文化大院建設,以此為根據地,積極開展“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利用農閒時間,組織村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致富技術,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村容、村貌有較大改觀,力爭早日實現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奮鬥目標。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篇二

一、蘇州鎮的基本情況

蘇州鎮位於敦煌市西郊,東有沙州鎮,西有青海石油管理基地,南有敦齊公路開發區,北有黃曲鄉。敦煌市主幹道陽關路東西交叉,新城區古城路南北貫通,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鎮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萬畝。現轄齊家橋、高太保、魏家橋、蘇州寺、板橋、武威寺、賀州堡、孟家橋、楊家堡、姚家溝等10個行政村,5783户,21000人。XX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預計達到4.2億元,農業總產值3.09億元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探索城郊農業發展模式,核心是以負責任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和務實的措施,積極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根據我鎮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實際情況,城郊經濟的發展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加強和改進。一是在跳出農業、抓農業方面,雖然已經確立了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但對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和統籌規劃的研究並不全面,仍然存在協調性不強、統籌規劃不足的問題。受發展空間、思路、投入能力等諸多條件限制。,大規模、高質量的發展還停留在追求單位產出和單位效益的層面,綜合運用生產、管理、銷售和流通手段來提高產出效益的實用方法不多。由於受到基地、規模、市場等因素的制約,產業化發展不夠均衡。農產品大部分屬於初級加工,跳出蘇州,整合全市力量,彙集全市資源自用,沒有大的進步。第二,在提高組織化程度方面,雖然在實踐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對如何組織農民、如何發揮合作組織作用的研究還不到位,還存在專業化程度低、支持力度小等問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如何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和加強合作意識,有效克服小家庭和小户獨力經營的生產方式,提高面對市場、進入市場、控制市場、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走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的發展道路,是當前的推動。“三農”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們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三,在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方面,雖然通過深化改革和加強建設得到了大力推進,但對如何加強管理、如何調動基層組織在實際工作中的積極性的研究仍不深入,仍存在基礎工作薄弱、創新能力弱等問題。面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大多數基層幹部仍然停留在現有的心態和工作模式上。在組織農民進行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繁榮農村文化、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等方面,一些農村幹部仍處於等待思想、發呆的狀態,思想觀念亟待轉變,促進發展和諧的能力亟待提高。第四,在建立和完善新農村管理體制方面,雖然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進行了積極的改革,但在實際工作中對新管理體制的配套性、長效性和激勵性的研究還不全面,還存在體制不完善、機制不活躍等問題。

三、關於加快城郊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發展目標,走郊區城市化道路

1、充分利用郊區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圍繞休閒、生態、觀光、觀光農業、名優農產品積極開展項目包裝,積極開展各種相關招商活動,以有限的資源做好精細農業。

2、充分利用城郊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建設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生產蔬菜、畜禽等副食品,振興第三產業,形成城鄉新型產業結構和城郊農村經濟體系。

3、以城帶鄉,以鄉促城。面對耕地逐年減少的現實,我們應該引導農民向城市聚集,以“城鄉一體化、共同發展”為目標,借鑑城市管理的成功經驗,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整治村莊面貌,以城帶村,以城帶村,實現城郊農村城鎮化和城郊農民市民化,使城郊農村經濟成為城市經濟的一部分。

(二)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打造農村品牌效應

1、跳出農業看農業,跳出農村看農村,在種植結構上創造特色。隨着城市文明和生態文明的發展,城郊農業的功能和作用不斷擴大。發展生態農業、精品農業、旅遊農業、觀光農業、花卉農業和農業度假區已成為發展城郊經濟的捷徑。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特色農業。

2、堅持在發展中有特色,在特色中有差異,在差異中創造優勢。大力發展蔬菜、水果、特色餐飲等產業,形成特色優勢和規模效應,促進城郊特色農業發展。以產業化的方式推進城郊農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產業化經營的方式把農業作為產業和項目,實現企業經營、產業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

(3)加快我市郊區經濟發展的一些做法

近年來,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我鎮不斷總結提煉,在發展城郊經濟中形成了一些適合自身發展的思路。按照“科學佈局、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彰顯魅力”的總體思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在齊家橋、魏家橋、板橋等郊區村莊發展以居住、商業、娛樂、餐飲為主的商業服務,促進城郊經濟快速發展。一是在齊家橋村一組開發建設高標準的酒店式公寓及配套設施,為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提供優良的居住環境,規劃建設外來人口居住服務區和勞動力市場。二是依託當河海關線和濕地公園優勢,在齊家橋村和高太保村發展以農家客棧、農家餐飲和採摘園為重點的農業旅遊觀光區。三是依託北外環和東格鐵路過境,依託鐵路貨運碼頭建設,大力發展以專業市場、礦產流通和物流中心為重點的倉儲物流配送區。四是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開闢城鎮“四縱四橫”交通網絡,構建“四縱四橫”產業框架。

第一、一些建議

一是加大全市農業資源的科學整合利用。通過優化全市農業生產力佈局,建立完善的農業市場體系和完整的農業信息網絡交流平台,全面整合全市農業生產、加工和流通力量,建立產業聯動機制,建立農產品價格預警機制,全市形成了全面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二是加大農業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力度。圍繞培育新型農民,制定全市新農村人才建設規劃。通過實施提高新型農民素質戰略和城市人才服務農村戰略,加快城市農村實用人才、涉農專業人才和農村基層管理人才建設,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二、加大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和品牌建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是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城市化進程的現實選擇。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調動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提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

鄉村經濟調查報告 篇三

近年來,雋水鎮各村、社區充分利用城區優勢,千方百計引導農民增加收入,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各項經濟指標逐年攀升,基層組織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的能力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顯著提高,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發展,農村社會穩定,各項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總體來看,雋水鎮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普遍偏弱,發展步伐滯後,村級招商引資困步不前,產業結構落後,調整優化乏力,歷史債務負擔沉重。如何抓住機遇,加快村級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培育集體經濟發展後勁,全面推進我鎮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是擺在新一屆鎮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我鎮村級集體經濟概況

二、存在的問題

1、產業層次低,規模小而單一,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薄弱。

2、融資難度大,發展後勁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薄弱。

目前,由於一些村負債情況還比較嚴重,銀行存在惜貸現象,貸款手續繁多,審查苛刻,導致一些村級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下降。在我鎮,特別是10個社區的集體企業發展資金,60%以上靠如土地開發等方式自我積累資金來發展集體經濟,30%的資金通過其他渠道籌集,銀行貸款不到10%。過多的非正規渠道融資不僅增加了融資成本,同時也增加了融資風險和社會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進行土地開發過程中,沒有在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招商的思路下進行大開發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進一步分散。以村一級自身的經濟實力,難以實現土地的高標準開發建設,致使土地的開發利用初級化,回報收益最小化,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造成村級集體經濟難以在上規模、上檔次上有所作為,可持續發展能力薄弱,發展後勁不足。

3、幹部思想保守,觀念滯後,創新發展能力薄弱。

有些村幹部對集體經濟的理解比較片面和滯後,認為集體經濟就是集體辦企業、上項目,集體經濟集體管,由於管理跟不上,集體資產流失嚴重,挫傷了幹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顧慮;部分羣眾怕搞垮了受連累,背上新的債務,思想上有障礙。有人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大局。個別村幹部則存在小富則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思想,缺乏艱苦奮鬥和創新發展的精神,發展觀念滯後,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思路不多,積極性不高,這些都導致村級集體經濟一直不能取得創新和發展。

4、發展不平衡,差距明顯,不利於整體發展。

5、村級債務包袱沉重,不利於全力發展。

至20xx年底,全鎮村級債務總額累計達1071.9萬元,村均51萬元。有債務的村、社區14個,佔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巒、石泉、新塔5個村(社區)債務均超過百萬元,共計733.87萬元,佔全鎮村級債務總額的68.5%。形成這些債務的原因較多,主要是經營性虧損、老財貿任務借款、基礎設施投資、各類達標升級及非生產性支出等。村級班子很大的精力用於清償債務,難以全力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6、村級招商引資困步不前,不利於突破性發展。

近幾年,我縣雋水、錫山等盛縣級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但由於村一級招商引資在土地開發、基礎設施、政策措施、投資服務體系等軟硬環境上無法與盛縣級工業園相比。因此雖經努力引來一些客商前來考察、諮詢,但最終能夠成功落户的沒有幾家,不利於集體經濟取得突破性發展。如下闊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個肉牛養殖項目,實地考察後一去不返;一位老闆有意在石泉投資鐘錶廠項目,卻找不到一塊條件適宜的地盤,最後落户麥市工業園。

三、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1、堅持以人為本,加快乾部意識轉變,建設強有力的村級班子。

有沒有一個敢於創新、富於開拓的強有力的村級班子,有沒有一個敢於創業、善於管理的好班長,是決定村級集體經濟能走出多遠的關鍵。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採取公開招聘、異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職等形式選拔懂經濟、會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進入村級班子,並牢固樹立只有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才能解決辦事難的問題,才能為羣眾興辦各種福利事業,提高羣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基層黨組織才能贏得羣眾信賴,凝聚力、戰鬥力才會不斷增強的發展意識。鎮黨委、政府要經常組織村級班子成員進行思想意識、管理知識的培訓,制訂政策解決基層幹部福利待遇、醫療養老保險等切身利益問題,解除後顧之憂,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2、因地制宜,選準集體經濟發展的好路子。

在選擇發展路子時,要本着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避免跟風上、盲目投資現象。一是興辦村級集體企業,象寶塔一樣,走工業興村的路子;二是興建或經營專業市場,走商業興村之路;三是發展立體林業。比如東港、桃源每年在林業上分別可收入4萬元、8萬元,可在此基礎上,擴大規模、調優品種結構、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項目,走立體林業的發展路子;四是興辦第三產業,城區內幾個社區可大力發展餐飲、娛樂等服務業;五是創新資本運營手段。以現有土地、資金、資產入股或合資、合作興辦企業或參與企業發展;六是經營集體土地和物業。發揮城區優勢,開發建設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倉儲設施和商住樓等二、三產業載體,對外出售、租賃,走物業經營的路子;七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生產。村委會可以在技術、貯藏、加工、銷售等環節上發揮集體經濟的優勢,解決一家一户辦不了的事,培植集體農業生產基地,走特色農業、服務農業、規模農業的發展路子。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

要落實縣、鎮招商引資政策或創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資責任機制和激勵機制,鎮一級要在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招商的思路下對村、社區實施傾斜的扶持政策,結合各村、社區的優勢、特色,實行統一政策、統一宣傳、統一引進、科學佈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財、物資源,集中力量,明確主導產業,重點突破,把一些規模相對較小不適宜在盛縣級工業園區發展的項目引薦給村、社區。並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村級在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上的積極性。

另外,各村組目前掌握着大筆土地補償金,可否借鑑深圳等沿海地區及寶塔村的經驗,鼓勵、引導其集中資金開發一批標準化廠房用來出租給企業,既可以避免集體土地的大量流失,又發展了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同時解決了投資商將大量資金用於投資廠房和設備,導致流動資金週轉困難的實際問題。

4、強化管理,千方百計盤活資產,化解村級債務。

村級集體資產管理水平弱,是制約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管好並盤活存量資產,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資產投入更為重要。積極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完善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登記的同時,推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兩分離,並對集體資產的佔有、經營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確規定,定期公開帳目。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積累機制,實行集體經濟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總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積蓄集體經濟發展後勁。加大村級債務清償力度,通過增收還債、清欠還債、節支還債、歸責還債、降息減債、核銷減債等手段減輕村級債務壓力,集中精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最佳範文 篇四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實施“旅遊富民”工程,把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拓寬羣眾增收渠道、加快脱貧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着力打造了一批生態、文化、養生、休閒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示範村,特別是在“尋夢·2015中國最美村鎮”評選中,xx縣陽壩鎮、大水溝村被評選為全國最美村鎮。全市鄉村旅遊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羣眾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農民就業率,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脱貧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國家鄉村旅遊模範村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0個,省級旅遊扶貧試點村12個,市級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65個,農家客棧達到876家,8191張牀位,農家樂達到1321户,其中星級農家樂54户,星級農家客棧8家;發展旅遊專業合作社74家,旅遊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户480家。2017年,隴南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828。79萬人,同比分別增長20。5%,收入1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2%。

隴南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做法

按照市委“433”發展戰略中“努力把隴南打造成為甘陝川毗鄰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我市以創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市為契機,在打造隴南十大旅遊景區、提高旅遊開發水平的同時,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打造隴南旅遊品牌的重要內容,着力建設一個不要門票的大景區,在發展全域鄉村旅遊中促進精準扶貧。

明確目標,聚力扶貧

全市各縣區以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為依託,把旅遊扶貧村作為景點來規劃設計,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產業來培育,把旅遊扶貧村建成有個性、有特點、有核心競爭力的旅遊精品,使鄉村旅遊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突出“旅遊扶貧”主題,緊緊圍繞旅遊扶貧來做鄉村旅遊建設項目,儘可能吸收全體村民參與,讓精準扶貧的村民參與旅遊發展,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主力軍和最大受益者。旅遊扶貧村建設依託當地旅遊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堅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較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充分體現“原鄉”原真性,把保護好歷史遺存,留住“鄉愁”作為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體現在旅遊開發建設的各個環節。

政府引導,行業規範

制定了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建設了xx縣陽壩、宕昌哈達鋪等10個旅遊名鎮和xx縣大水溝、文縣哈南等一批歷史文化旅遊名村。同時要求各縣區結合地域特點,儲備鄉村客棧建設圖紙,免費向鄉村旅遊户提供,並指派專業人員現場指導施工,出台以獎代補政策,每建成一間鄉村旅遊標準客房,政府補貼一部分,雙聯單位幫扶一部分,農户自籌一部分,引導羣眾打造標準化農家客棧。

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各縣區依託美麗鄉村建設,整合資金,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道路、供排水和房屋風貌改造、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加快鄉村旅遊示範村的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山、水、田、林、建築等原生資源的保護利用,標準化打造農家客棧,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湧現出了一批道路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潔、彰顯地方文化和自然生態特色的旅遊示範村。市上自籌資金2億多元,建成了貫通兩縣三片區的五陽路,為向南開放、帶動沿線羣眾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重要條件。全市旅遊扶貧村通寬帶率達到90%以上,隴南市區公共場所和30個重點旅遊景區、所有星級賓館飯店均實現了免費無線網全覆蓋。

統籌聯動,金融發力

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雙聯幫扶單位的優勢,幫助鄉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旅遊扶貧,引導企業在貧困村創辦旅遊公司,鼓勵能人大户領辦旅遊合作社,帶領貧困羣眾發展鄉村旅遊,助力精準脱貧。市上重組市信通公司,追加1億元資本金,組建成立新的市級文化旅遊投融資平台公司,並要求每縣區至少成立一家旅遊發展公司。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於1000萬元、各縣區政府每年安排不低於500萬元的旅遊發展基金,用於獎補貧困村編制旅遊規劃、開展宣傳推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

創新模式,示範帶動

一是“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户”的花橋模式。由市龍江公司投資,縣裏提供土地,共同組建鄉村旅遊發展公司。二是“幫扶單位+支部+公司+農户”的鳳凰谷模式。xx縣城關鎮鳳凰谷以村集體控股、羣眾參股、貧困户持股的方式,成立鄉村旅遊度假有限公司,將幫扶單位和鎮上幫扶資金的一部分作為集體股由村上持有,另一部分按每户3000元的標準作為19户貧困户的股金,其他農户自籌資金入股,年終按股份分紅。三是“合作社(協會)+農户”的鹿仁模式。宕昌縣城關鎮鹿仁村成立了羌寨旅遊專業合作社,將村內從事農家餐廳、農家客棧經營和旅遊商品營銷的農户納入合作社。四是經營大户帶動的草河壩模式。文縣鐵樓鄉草河壩將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能人大户創辦白馬風情園,引導農户發展農家客棧、農家餐廳,所需蔬菜、土雞、豬肉及各種雜糧均由周邊農户供應,帶動當地農户致富。

新媒助力,加大宣傳

全市大力推進“互聯網+旅遊”戰略,整合各類新聞媒體,利用全市2690個政務微博、560多個政務微信公眾平台和大量的新聞網站、政務網站、商業網站,海量發佈與鄉村旅遊等相關的攝影及圖片。許多農家樂、農家客棧與美團、去哪兒、攜程等全國知名平台合作,實現了全民分銷和全網營銷,吃、住、行、遊、娛、購全面觸網,為遊客帶來多元立體的旅遊服務體驗。

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但我市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着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扶持政策仍需不斷完善。

對鄉村旅遊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與強勢推進的形勢不相適應。目前,各縣區鄉村旅遊發展呈不平衡、不充分現象,對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打造,主要靠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專項發展資金少。由於旅遊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力度不夠大,投融資渠道較窄,鄉村旅遊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態勢尚未形成,單純依靠政府開發投入,投資嚴重不足。農民籌資有限,資金、項目等原因嚴重製約鄉村旅遊的發展水平和速度。此外,當前的環保、土地政策也制約了鄉村旅遊的規模化發展。

二是配套服務設施不盡完善。

鄉村旅遊道路、環境衞生、旅遊標識等基礎配套設施還很不完善。縣鄉公路等級較低,路況差,標識標牌缺乏,不便於旅遊車輛通行。鄉村旅遊點的停車場、供水供電、應急救援、購物商店、遊覽步道、觀賞休憩、旅遊廁所、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設施還不完善。農家樂、農家客棧建設標準低,接待能力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三是開發層次低,產品形式單一。

當前大部分鄉村“空巢化”現象嚴重,缺乏鄉村旅遊經營主體。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資源與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鄉村旅遊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的現象。大部分鄉村旅遊項目在開發前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技術指導,建設水平低,鄉村旅遊產品粗糙、深度開發不夠,不能滿足遊客需求。

四是鄉土文化特色不明顯同質化現象嚴重。

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沒有對旅遊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存在較大盲目性。過分地依賴農業資源,地域特色不突出,旅遊產品雷同現象突出。在鄉村旅遊打造中存在千篇一律、風格雷同現象,人工痕跡過於明顯,無法體現鄉村旅遊環境的生態、自然之美。

五是文化內涵有待深度挖掘。

在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中,對各地獨特的生態資源、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深層次挖掘、開發和利用不夠,致使景區開發檔次低、文化內涵少。特別是對散落在鄉村的大量歷史文化、民俗文化保護挖掘開發不夠,致使鄉村旅遊產品單一,體現不出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對鄉村農耕文化的挖掘利用保護工作滯後,對獨特的無公害綠色農特產品開發滯後,鄉村旅遊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離規模化、品牌化還有很大差距。

六是從業人員管理服務水平較低。

在實際的鄉村旅遊實體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鄉(鎮)、村幹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都是本地農民,旅遊領域管理服務技能方面的知識較為欠缺,且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其管理水平及綜合服務質量相對偏低。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與低素質鄉村旅遊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矛盾突出,鄉村旅遊處於粗放、低級的管理營運狀態,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做好全市鄉村旅遊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制定扶持政策,創新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加強統籌,建立由旅遊部門牽頭,文化、農業、交通、環保等多個部門參與配合的鄉村旅遊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合作解決旅遊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資金整合等問題。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遊,推動農家樂的產業化發展和提質升級。加強與省農委、扶貧辦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統籌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的扶持。在重點推進農家樂集中連片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行專業合作社、企業主導型、產業集聚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實施品牌化、專業化、企業化經營。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鄉村公路建設,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完善鄉村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統籌協調全社會力量,整合各方面資金,加大對旅遊扶貧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的遊客接待服務中心、停車場、購物中心、餐飲服務、標識標牌、旅遊廁所、村容村貌改造、農家客棧、農家樂等項目的建設進度,提升旅遊接待條件。推廣鄉村旅遊扶貧發展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多種形式興辦鄉村旅遊經濟實體,形成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與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結合起來,重點做好政治引領、組織建設、政策宣傳、能人培養、機制建設等工作。積極落實近年來黨和國家相繼出台的關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轉化為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實踐,結合當地實際,引導科學編制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做好鄉村旅遊發展要素保障,“牽頭”形成推動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合力。通過“黨建+鄉村旅遊”聯動融合,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鄉村旅遊和電商發展優勢,對於閒置農房,由村黨支部或村民委員會收回農民的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權,對地上建築物實行補償,產權歸村民委員會所有,並通過房屋修繕後,出租給原住民或社會投資人創辦旅遊項目。

全面提升鄉村旅遊要素品質。緊盯旅遊發展新業態,以旅遊為導向,以“1+N(養老、養生、體育、親子、研學、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為模式,積極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業、林業等資源要素與旅遊的疊加效應,大力開發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康養服務、旅居養老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產品,着力打造現代農業莊園、鄉村旅遊創客基地、特色小鎮、旅遊特色村、農家客棧和鄉村旅遊點。鼓勵農民以土地流轉、帶地入股等方式參與鄉村旅遊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旅遊景區周邊、城市周邊、高速公路出口(休息站)及沿線地區的鄉村旅遊,着力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聯動發展的有效平台,實現鄉村旅遊的鏈條式、連片式發展。

打造鄉村旅遊品牌。以鄉村旅遊資源為依託,以農民為主體,以參與性、休閒性為賣點,逐步實現由單一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生態、農業、民俗等旅遊產品轉變。注重打造鄉村旅遊的體驗性和參與性,讓旅遊者親自參與操作、實踐、設計等環節,使旅遊者體會勞動生產和產品製作的過程,既體現旅遊者自身的價值,也顯示出其體驗的樂趣。挖掘具有典型的、古老的、鄉土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鄉村旅遊產品滿足遊客對歷史知識、跨文化差異的瞭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遊的吸引力。鼓勵鄉鎮舉辦旅遊藝術節慶活動、推廣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建設鄉村信息垂直平台、發展鄉村電商、智慧旅遊等,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鄉村旅遊宣傳營銷。

加強從業人員的素質培育。對從事鄉村旅遊工作的在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學習旅遊政策、市場動態、經營和操作程序、環境教育等專業知識;利用旅遊院校培訓班、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各種形式以及請進人才、派出學習等方法培養一批鄉村旅遊管理人才,為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注意從本地農民中培養一批導遊人員,以密切旅遊區和當地農民的相互關係。在原有xx縣花橋村全省鄉村旅遊培訓示範基地基礎上,增建幾處市級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基地,鼓勵旅遊企業或有資質的相關機構對農户進行運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説、市場營銷等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技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4wvn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