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秋節主題班會精品(多篇)

中秋節主題班會精品(多篇)

中秋節主題班會精品(多篇)

中秋節主題班會活動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學習圍繞主題“月亮”進行談話。

3、喜歡與同伴交談,並安靜地傾聽同伴説話。

活動準備:

1、不同造型月亮的`圖片(彎月、圓月)。

2、有關中秋賞月的1幅圖畫。

3、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昨天在家裏有沒有吃月餅呀!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呢?昨天為什麼要吃月餅呀?(請幾個孩子來回答)

2、因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節,每個人的家裏都有圓圓的月餅吃,圓圓的月餅又香又甜真好吃。

二、幼兒欣賞中秋節的圖畫。

1、教師:你們見過月亮嗎?圖畫裏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2、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提醒幼兒安靜地傾聽同伴説話。

教師:一個小朋友在説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靜地聽他説,等他説完以後再補充。

3、教師邊出示月亮的圖片邊請幼兒回答:月亮有時候是圓圓的,有的時候是彎彎的。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關於月亮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提醒小朋友仔細傾聽)

三、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兒歌裏説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時候變成圓圓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給幼兒提示及補充)

2、兒歌裏面説中秋到,月兒圓圓慶國慶,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

3、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根據幼兒對兒歌的熟悉度,可重複幾次。

4、幼兒集體念一遍兒歌。

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知道了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圓的,圓圓的月亮就像我們的小圓臉。

四、幼兒畫一畫月亮。

教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冊上畫一個你喜歡的月亮

2、幼兒傳書(老師繼續教孩子學習傳書)

活動結束

中秋節主題班會 篇二

中秋節本是團圓的日子,分別已久的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思念的痛苦在歡聲笑語中煙消雲散。然而,就在這座城市裏,有一些孤寡或空巢老人承受着孤獨和思念的折磨。自記者刊發陪孤寡和空巢老人過節的報道以來,上百個電話打進報社,紛紛表示“想去看望他們”。9月10日上午,儘管陰雨綿綿,卻擋不住志願者看望老人的腳步。在記者的陪同下,志願者們組成三個小分隊,給老人們送去中秋佳節的祝福。

拱辰社區

有一種淚水,是一種久違的感動

謝女士在銀行工作,平時工作量很大,當天卻放棄了難得的休息日,還帶了10歲的兒子一起過來。“孩子今天要上輔導班,專門請假帶來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讓他懂得關愛老人。”董先生是一位律師,他是最早到達的志願者。“家家都有老人,每個人也都有老的時候。”董先生説,很感謝新安晚報辦了這次活動,也希望老人們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大學生董心韻説,全班同學都有看望老人的意願,但因人數有限,只能派幾個代表。

10平方米小屋她獨居二十餘載

在拱辰社區吳主任的帶領下,記者和14位志願者在狹長逼仄的巷道里穿行。因為巷道太窄,我們不約而同地排成了長長的隊伍,當隊首抵達巷道最深處那間小小的平房時,隊首隊尾之間竟隔着五、六間平房。

打開門,一股黴味撲鼻而來,在這間陰暗潮濕的平房裏,今年81歲的方奶奶已經獨自居住了二十多個年頭。“老伴走得早,兒子在外地打工,很久沒有回來了。”吳主任告訴記者。

一張小牀、一個小櫃子、大小包袱、還有水池,全都擁擠在這間勉強夠十平方米的小屋裏。如此蝸居震驚了記者,也讓志願者們瞠目結舌。方奶奶佝僂着背,從屋裏顫巍巍地走出來,看到來了這麼多人,枯瘦的手臂激動得顫動不已。

送禮品竟也讓志願者犯了難,兩位學生好一頓收拾,才勉強騰出了一點地方。一位工大的學生將月餅放在方奶奶手裏,方奶奶吃了一口,話還沒説出,眼淚卻下來了。

方奶奶年紀大了,耳朵也背了,大多時候,她都是不停地重複那幾句感謝志願者和祝福學生的話,因為激動,甚至有些語無倫次。在交談中,記者得知,因為家裏沒有爐灶,方奶奶長年只吃白米飯,頂多放兩根胡蘿蔔和米飯一起煮。屋裏的一根繩上掛着三包餅乾,那也是好心人送的,因為捨不得,方奶奶一直沒吃。

我們留下兩位志願者陪伴方奶奶,其餘人去看望別的老人。活動結束後,這兩個志願者告訴記者,方奶奶説,屋子漏雨很嚴重,窗户也已破碎,下雨天很是難受。

97歲徐奶奶這輩子最怕孤獨

徐奶奶今年已是97歲高齡了,她沒有子女,也不曾結婚,在漫長的歲月裏,一直是獨自一人生活。大家走進徐奶奶家中,圍着徐奶奶説話。平日清冷的家,今日來了這麼多客人,突如其來的熱鬧讓年邁的徐奶奶沒説幾句便流下眼淚。志願者們握着徐奶奶的手跟着流淚,安慰她説:奶“奶別哭,我們以後常來看你!”記者坐在徐奶奶身旁,鼻子也酸酸的。

等徐奶奶的情緒平靜下來,記者向她打聽平日的生活狀況。身體倒沒有大毛病,就“是太孤獨了,一年到頭都沒幾個人來我家。”志願者們勸她説,白天可以出門走走,看看電視什麼的,徐奶奶指着電視説:“我只晚上看看。白天我也不出門,不幹家務活,就像這樣坐一整天。”徐奶奶最羨慕兒孫滿堂的老人,“別人能活到我這歲數,早都是一大家子了,可我一輩子都是一個人。”話沒説完,徐奶奶又嗚咽了起來。

活動結束後,徐奶奶依依不捨,幾番出門送行,志願者又扶她進屋,來往了多次。

獨居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

76歲的錢奶奶生活條件還算不錯,但長年都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你們看看我的右腳。”順着錢奶奶手指的方向,大家看見她的右腳已經畸形,沒法正常走路了。

錢奶奶痛風的老毛病已經很多年了。也到醫院看過,“可總是不見好,這幾年反而更嚴重了。只要發病,疼得連打滾的力氣都沒有。我的腳本來好好的,硬是讓痛風病弄成了這樣。”

如今,錢奶奶的雙手也出現畸形跡象,關節處都已腫大。我老伴走得早,孩子全在“外地,平時就我一個人住。我有這病,身上不能碰,也幹不了重活,實在太痛苦了。”

志願者董先生説,他認識一位中醫朋友,過去給不少痛風病人治過病,效果都很好,“我回去就聯繫他,希望他能給錢奶奶治病。”臨走前,董先生還專門和錢奶奶互留了聯繫方式。

合肥工業大學的董心韻和安徽財經大學的褚詩霞説,打算聯繫學校裏的社團,組建一個團隊,可以長期到這些老人家中陪伴他們。“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我們最需要的,還是陪伴。”錢奶奶握着志願者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中秋節主題班會教案 篇三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活動目標:

1、能回憶我吃過的月餅,在月餅上畫出圖案。

2、激發幼兒創作的慾望,引起對中秋節活動的興趣。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材料:水彩筆、範例、紙環境:幼兒在家嘗過各種各樣的月餅活動過程:

1、回憶講述:我吃過的月餅是什麼樣的?月餅上有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2、幼兒、老師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圖形上畫出圖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規律排列的。

3、幼兒練習,鼓勵幼兒能大膽作畫。

4、展示講評:我畫的月餅。

活動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秋節主題班會優秀 篇四

中秋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每一個人對於親朋好友的衷心祝福。在這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們到“_x蛋糕坊”學習親手製作精緻美味的月餅,享受中秋的蜜意濃情。

9月30號下午小朋友們興高采烈的來到目的地,在專業的工作人員的詳細講解及親身示範後,大家都躍躍欲試。首先要將準備好的麪糰儘可能攤平,然後根據一定比例分配好餡料,進一步揉圓,再放入精巧的模具之中定型,之後在放入烤箱之中進行烘焙,美味的月餅就大功告成了。接着孩子們跟隨者工作人員學習月餅的包裝、售賣,在現場也感受了中秋節大家購買月餅的歡樂場景。快樂温馨的同時,更是感覺到意義非凡,孩子們紛紛表示要將親手製作的月餅與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同分享。

本次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積極參與,在活動中體驗了動手與分享的快樂,感受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本次活動來自於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瞭解了人們怎樣歡度過中秋節,充分挖掘了中秋節活動的多樣化,讓孩子們體驗到了節日的快樂,擴展了他們的知識範疇。在活動的保證,充分利用和開發家長資源,在課程實施中實現家園互動。本次活動中我們邀請家長參與我們的活動,和孩子一起收集中秋節食物、謎語、燈籠等,利用廢舊的物品循環運用進行親子製作燈籠,在無形中讓家長懂得讓孩子參與收集資料、材料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在主題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們始終貫徹觀念:活動中教師是體驗孩子需要的支持者,在活動中既做到適時提升總結,又使孩子在創造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此次活動,並對活動過程進行了總結和提升,認為本次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主要得益於以下有效措施:到了中秋的喜慶和甜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1gqg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