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夢天實驗艙發射時間和地點新版(精品多篇)

夢天實驗艙發射時間和地點新版(精品多篇)

夢天實驗艙發射時間和地點新版(精品多篇)

夢天實驗艙百科簡介 篇一

“夢天”實驗艙研究方向

夢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等多學科方向的實驗櫃,支持開展重力掩蓋下的材料凝固機理等物質本質規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實驗研究。

以材料科學為例,一般材料的製備過程都是先把材料加熱,熔融成流體,這個過程會受到重力影響。

“在空間站上,我們可以研究材料沒有重力時會發生什麼現象,這能反過來促進地面上材料科學的研究、材料的加工,提升效率、提高質量。”中國科學院院士顧逸東表示。

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 2 個實驗艙段。發射入軌後,將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共同承擔起建設國家太空實驗室的重要使命。

不過,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 “ 生活 + 工作 ” 功能不同的是,夢天實驗艙只有一個用途,那就是用於科學實驗。艙內搭載了 8 個科學實驗櫃,這比問天實驗艙多了一倍。

這些科學實驗櫃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包括流體物理實驗櫃、兩相系統實驗櫃、燃燒科學實驗櫃、高温材料科學實驗櫃、超冷原子物理實驗櫃、高精度時頻實驗櫃主櫃、高精度時頻實驗櫃副櫃和在線維修裝調操作櫃。

每台實驗櫃都是一個小型的太空實驗室,可以支持開展單學科或多學科交叉的空間科學實驗。未來,在夢天實驗艙內,航天員可以在微重力環境向下進行復雜流體、基礎燃燒、材料凝固機理等物質本質規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實驗研究。

值得關注的是,高精度時頻實驗櫃中將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氫鍾、銣鍾、光鍾組成的空間冷原子鐘組,可以實現 50 億年誤差 1 秒的高精度時間測量。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曾介紹,夢天實驗艙還配置了一個貨物氣閘艙和一個艙外展開試驗平台,今後需要在艙外安裝的科學試驗設備,可以通過貨運飛船運送到空間站,再通過貨物氣閘艙把載荷送到艙外,由機械臂或者航天員把它安裝到艙外的平台上,這樣可以實現艙外試驗項目不斷更新。

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收官階段

早在 “ 一字構型 ” 的空間站組合體在軌運行 2 個月後,問天實驗艙就從前向口轉到核心艙一側的停泊口,變為兩艙 “L” 構型,迎接夢天實驗艙的到來。

等到這次夢天實驗艙發射、交會對接後,中國空間站將轉位將形成三艙 “T” 字構型組合,這也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基本完成,並轉入為期十年以上的長期運營階段。

今年是中國載人航天 30 週年,按照總體規劃,在 “ 夢天 ” 之後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首次形成六艙組合體構型,並實現兩個乘組 6 名航天員在軌 “ 換班 ”。

據瞭解,未來我國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

夢天實驗艙發射時間 篇二

10 月 25 日,夢天實驗艙與長征五號 B 遙四運載火箭完成了垂直轉運,進入發射倒計時狀態。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正在按計劃開展發射前各項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等工作。

夢天實驗艙由工作艙、貨物氣閘艙、載荷艙、資源艙組成,長 17.9 米,最大直徑 4.2 米,重 23.3 噸,與問天實驗艙基本一致,是我國迄今航天任務中重量最大的載荷。

如何把這個大傢伙送入太空呢?那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 “ 硬核神器 ” ——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這個型號的運載火箭常被航天愛好者們稱為 “ 胖五 ”。

“ 胖五 ” 的運載能力達到 25 噸,是目前世界上在役火箭中唯一一型一級半直接入軌的火箭,也是我國目前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 胖五 ” 最特殊的本領就是在發射過程中火箭主體不再進行多次分離,只用一級火箭和助推器就能直接入軌,實現 “ 一步登天 ”。此前發射升空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都是在它的助力下,進入到太空預定軌道。

本次任務中,發射窗口由 “ 零窗口 ” 拓展為 ±2.5 分鐘的窄窗口。針對夢天實驗艙的發射要求,文昌航天發射場創新制定了 “ 火箭射前關鍵動作解耦 ”“ 彈性倒計時 ” 等應對措施,着重開展了故障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演練訓練,確保可以準時發射、安全發射、可靠發射。

按照以往情形,問天實驗艙在完成垂直轉運 6 天后發射升空,那麼這次夢天實驗艙發射窗口時間確實很近了。

天文追夢團看到有網友猜測會在 10 月 31 日發射,究竟是不是?我們拭目以待!

夢天實驗艙發射地點 篇三

夢天實驗艙將於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o5jv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