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精品多篇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精品多篇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精品多篇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一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樑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裏的牆壁上也畫着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

葉公説“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説。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説:“難得有人這麼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裏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户中大喊説:“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説:“你怎麼説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髮抖,説:“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説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説:“哼,葉公説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後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愛好某樣事物,其實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歡!

葉公好龍這個成語的意義是: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讚賞某事物,實際上並不愛好,或者實際上並不瞭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並不愛好或讚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感悟: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脱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裏不一的人。但歷史上的葉公卻不是這樣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後,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一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葉公沈諸樑,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於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後,楚昭王把沈諸樑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樑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經考古發掘證實,他主持葉政期間,採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築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地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一江一 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至今,葉公修築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的歷史見證。

史學專家安國樓博士稱,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後,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後,即被立祠享祭。葉公的後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改沈為葉,是為葉姓之源。因此,葉公沈諸樑又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後,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遊的一大景觀。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二

成語釋義:

一個名叫葉公的人愛好龍。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但並非真愛,甚至實際上懼怕它。

來源追溯:

漢·劉向《新序·雜事》: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故事鏈接:

春秋時楚國人沈諸樑,字子高,自稱葉公。這位葉公愛龍成癖,他身上佩帶的劍、鑿刀等武器上都飾有龍紋,家裏的樑柱門窗上都雕着龍,牆上也畫着龍。葉公愛好龍的名聲傳揚四方。

上界的天龍聽説人間有這麼一位葉公對它如此喜愛,決定到人間看望葉公並表示謝意。

這天,葉公正在午睡,一時風雨大作,雷聲隆隆,把他驚醒。葉公忙着起來關閉窗户,不料天龍從窗口伸進頭來,葉公嚇得魂飛魄散,奪門而逃。逃進堂屋,又看見一條碩大無比的龍尾巴橫在面前,擋住了去路。葉公面如土色,頓時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天龍瞧着半死不活的葉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得掃興地飛回上界。其實,葉公並不是真的愛好龍,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學以致用:

喜歡什麼,嘴上説的僅僅只是表面現象,只有心中實實在在的喜歡,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那才是真心地喜歡。在對於業餘愛好的選擇上,我們一定要真心實意,否則只能犯葉公好龍的毛病。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三

成語釋義

葉公好龍是一句成語,講述了葉公好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葉公一看是真龍,驚嚇過度,以致魂飛魄散。現在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些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愛好,大多含貶義。

這個成語實際是稱讚葉公畫的龍的,後經歷史演變成為了貶義詞,是被誤解的歷史人物葉公實際上是戰績輝煌、樂善好施的一位歷史人物。

葉公傳説

葉邑 葉縣南 舊縣鄉葉公的生卒年月難以確考,大約生於公元前550年,卒於公元前470年,與孔子(前551~前479)是同代人。

楚平王五年(前524),葉公被封於葉邑(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南舊縣鄉)。葉邑是楚國北部的邊防重鎮。據《葉縣志》記載,葉公主持葉政49年,大興富國強兵之策,在築城固邊、開疆拓土的同時,發動民眾開挖東、西二陂,蓄方城山之水以灌農田,葉民深受其利,世代感恩戴德。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孔子聽説葉公政績顯赫,特意由蔡及葉,與葉公交流治國方略。在此期間,葉公不僅向孔子請教了治國方略,而且還同他討論了倫理道德的標準問題。孔子主張當親人犯罪時應“為親者隱”(按:論語。子路第十三:“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淺人不識經籍字義,望文生義,曲解聖門。

此隱,非隱蔽之隱,乃隱括之隱,即檃栝之檃也。隱括者,矯正曲木之具。儒門律己,直己不直人,直內不直外,故有禹湯罪己(左傳)、衞武自警(國語)、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左傳)、膳夫徹膳(毛詩)、父有爭子則身

不陷於不義(孝經)等等。簡而言之,”父為子隱“,即父親檃栝兒子於內(內即”其中“),不必待外人矯正也,故有後文”直在其中矣“),而葉公主張應“大義滅親”。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葉公論政”。

楚惠王十年(前479年),王族白公勝乘隙發動政變,與石紇襲殺令尹(宰相)子西、司馬子期於朝堂,劫持惠王,楚國頓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時,正在老家新蔡休養的葉公聽説後,立即率方城之外的邊防兵趕往楚都平叛,沿途受到楚國人民的擁戴和支持,稱讚他“國人望君如望父母焉。”叛軍頃刻土崩瓦解,首領白公勝自縊,石紇被烹,楚國得以轉危為安。葉公因功被擢為楚令尹兼司馬,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四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説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説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説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着別的國君説説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伕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伕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伕去把子張請來。車伕對魯哀公説: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伕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伕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鈎上畫着龍,在酒具上刻着龍,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裏,它把頭伸進窗户裏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葉公好龍成語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 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葉公好龍成語寓意

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讚賞某事物,實際上並不愛好,或者實際上並不瞭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並不愛好或讚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五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自稱叫葉公的人。葉公經常對別人説:“我特別喜歡龍,龍多麼神氣、多麼吉祥啊!”於是當他家裝修房子的時候,工匠們就幫他在房樑上、柱子上、門窗上、牆壁上到處都雕刻上龍,家裏就像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

葉公喜歡龍的消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裏,真龍想:“沒想到人間還有一個這樣喜歡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龍從天上降下來,來到了葉公的家裏。龍把大大地頭伸進葉公家的窗户,長長的尾巴拖在地上。葉公聽到有聲音,就走出卧室來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隻真龍正在那裏瞪着自己,葉公頓時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大叫一聲逃走了。

【漢字】葉公好龍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

【基本釋義】比喻口頭上説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近義詞】言不由衷、口是心非

【反義詞】名符其實、表裏如一

寓意:葉公好龍,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歡某種事物,其實並不是真的喜歡的人或事。

[釋義]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説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處]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着龍,房屋上也畫着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裏,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六

寓言故事: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説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説魯哀公這麼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説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着別的國君説説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伕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伕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伕去把子張請來。車伕對魯哀公説: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伕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伕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鈎上畫着龍,在酒具上刻着龍,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裏,它把頭伸進窗户裏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葉公好龍成語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 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葉公好龍成語寓意

葉公好龍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讚賞某事物,實際上並不愛好,或者實際上並不瞭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並不愛好或讚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七

原文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託僕伕而去,説:“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非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説:‘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託而去。”

譯文: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過了七天魯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僕人去,説:“傳説你喜歡人才,因此不怕路遠從千里之外過來,冒着風雪塵沙,不敢休息而來拜見你。 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覺得你所謂的喜歡人才倒是跟葉公喜歡龍差不多。據説以前葉子高很喜歡龍,衣服上的帶鈎刻着龍,酒壺、酒杯上刻着龍,房檐屋棟上雕刻着龍的花紋圖案。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來到了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台上探望 ,龍尾伸進了大廳。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臉色驟變,簡直不能控制自己。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呀!他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罷了!現在我聽説你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里跑來拜見你,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來你不是喜歡人才 ,你所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罷了。詩經早説過:‘心中所藏,什麼時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離開了!”

辨析: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脱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裏不一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後,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一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葉公沈諸樑,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於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後,楚昭王把沈諸樑封到楚國北疆重鎮“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樑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經考古發掘證實,葉公主持葉政期間,採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築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地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至今,葉公修築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的歷史見證。

史學專家安國樓博士稱,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後,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後,即被立祠享祭。葉公的後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改沈為葉,是為葉姓之源。因此,葉公沈諸樑又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後,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來自海內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遊的一大景觀。

寓言故事成語: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有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七國中數秦國最強大, 其時,楚國有塊和氏璧寶玉,為趙國惠文王所得。而秦國昭王想用15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趙國惠文王派遣藺相如攜帶和氏璧去見秦國昭王交涉,藺相如憑着機智勇敢,從而保全了和氏璧完整歸趙,趙國惠文王就封了藺相如為“上卿”(相當於宰相)。

趙國惠文王這麼器重藺相如,可氣壞了大將軍廉頗,他認為自已立下不少戰功,但藺相如的地位反比自已高, 心中極不服氣,暗想着若與藺相如相遇,定要當面給點顏色使其難堪。

後來藺相如得知廉頗將軍的心計, 便吩咐自已手下人以後碰着廉頗將軍手下人,切勿與之爭吵。連自己坐車出門若與廉頗將軍照面而至,亦叫馬車伕把車子躲避小巷,讓路給廉頗將軍先行而自已後走。

廉頗將軍手下人見藺相如上卿這樣讓着自己的主人,更是得意忘形,見了藺相如手下人就百般嘲笑,藺相如手下人受此欺侮,忍不住對藺相如訴説:“你貴為上卿,地位比廉頗將軍高,他肆意戲弄你也忍讓着,他越發不把你放在眼內,他目下無人的傲漫誰也受不了。”

藺相如卻心平氣和地反問手下人, 説:“廉頗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 手下人回説:“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繼讀説:“對呀!我見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將軍嗎?秦國雖然強大, 何解未敢輕易來犯趙國呢?就是因為趙國文官武將團結同心。而我與廉頗將軍一文一武,好比兩隻猛虎,若兩隻老虎撕打起來,不免有一隻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有進攻趙國的好機會。大家細想一下,國事與私人面子何為重要?”

藺相如手下人聽完這番話,明白了箇中道理,以後與廉頗將軍手下人相遇,也遠而避之。藺相如教使手下人的舉措, 高尚行為,後來廉頗將軍得知, 深感慚愧,他脱掉一隻袖子,露着肩膀,背上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府第,藺相如連忙上前迎接。廉頗將軍對着藺相如單膝下跪,雙手捧着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請他上坐。

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從此成了莫逆之交,同心同德,協力為趙國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八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寓言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自稱叫葉公的人。葉公經常對別人説:“我特別喜歡龍,龍多麼神氣、多麼吉祥啊!”於是當他家裝修房子的時候,工匠們就幫他在房樑上、柱子上、門窗上、牆壁上到處都雕刻上龍,家裏就像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葉公喜歡龍的'消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裏,真龍想:“沒想到人間還有一個這樣喜歡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龍從天上降下來,來到了葉公的家裏。龍把大大地頭伸進葉公家的窗户,長長的尾巴拖在地上。葉公聽到有聲音,就走出卧室來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隻真龍正在那裏瞪着自己,葉公頓時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大叫一聲逃走了。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寓意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脱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裏不一的人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 篇九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姓葉的員外,他在鎮裏很有人緣,很愛幫助窮苦的百姓,於是鎮裏的人們也非常尊敬他,大家都叫他葉公。

葉公有個奇怪的嗜好——喜歡龍,他認為龍這種動物是傑出人才的象徵,它能呼風喚雨,上天入地,變幻無窮。葉公特意請來了各地的能工巧匠,在他的房屋裏,所有樑、柱、門、窗都雕上了龍的花紋,牆壁上繪着龍的生動形象,甚至衣服和被帳上也都繡上了龍。總之,他家裏到處都是龍。

葉公好龍遠近聞名,最後被天上的龍知道了,大為感動。龍想:世界上從來沒有如此喜歡我的人。他既然這麼喜歡我,那我就真的現身去見見他。

於是有一天,天上的真龍便下降到葉公家裏。真龍可不像柱子上雕刻的那般渺小,而是一個龐然大物。龍頭從窗口伸進來,龍尾巴拖在客堂裏,搖頭擺尾,吞雲吐霧。葉公一看見是真龍,登時嚇得魂飛魄散,轉身就拼命往外逃跑了。

真龍見到這種情況非常失望,才知道葉公喜歡的並不是真龍,而是假龍。

人生哲理:

有的時候,真的喜歡某件東西,並不是表面上的喜歡,而是真正的喜歡。做人要表裏如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o81m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