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苔花如米小精彩多篇

苔花如米小精彩多篇

苔花如米小精彩多篇

《苔》-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篇一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兩天,整個朋友圈都被被這首清代詩人袁枚的小詩刷屏了,整個中國好像都被它感動了。其實,莫説這首20字的小詩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就是連袁枚這個人大多數人也是不知道的。這首小詩之所以能火起來,是因為鄉村老師樑俊和山裏孩子小樑在《經典詠流傳》舞台重新喚醒了它。小樑用最樸實無華的天籟之音,既喚醒了這首小詩,也喚醒了我們心中的那個自己。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感動了我們?難道是這區區20個字和山裏可愛的孩子們嗎?還是樑老師山區支教的精神?當然,他們都很打動我們,但在我看來,這首詩最打動我們的,其實是中華文化中那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樑老師、小樑以及袁枚的《苔》,他們都在傳遞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之所以這麼感動,就是因為我們自己,骨子裏都有這種精神,我們都曾努力或在努力開放。而《苔》這首詩、樑老師傳承給小樑及山裏的小樑們,他們傳遞的也是這一中華精神!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那時候,農村很窮,平時基本吃不上肉,一年下來還經常吃雜麪饅頭,饅頭裏能偷偷夾點白糖,就是上好的美味了。只有逢年過節,家裏才會割點肉。

夏天和秋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因為可以到河裏抓點魚、到樹林子裏抓知了、到田裏捉母蟈蟈或逮青蛙,這些都是可以解饞改善生活的時節。遇到下雨天,陰涼處的腐木上會長點蘑菇或木耳,也是可以當肉吃的。

那時候,家裏都孩子多,父母在忙農時基本顧不到孩子,更不可能像現在孩子那樣享受那麼多關愛及豐富的物質生活。偶爾,有什麼事沒搞對的事,還會捱上父母的一頓“破鞋燉肉”或“皮帶燉皮”。然而,就在那樣的環境下,該成長也還是成長了。

記得大約三四歲的時候,自己和很多孩子不太一樣,喜歡往距家不遠的國小跑。説是國小,實則就是幾間土坯房字,裏邊連課桌都沒有。一個年級一個班,兩個村二三十個孩子,都是從家裏搬小板凳,趴在大約20公分寬的長條木板上學習。黑板也很簡陋,就是在土坯牆上抹了點水泥、刷了點黑漆。教室的門非常破舊,窗户就是幾根木棍,連塊擋風的塑料布都沒有。我當時跑到學校玩,就是趴在那個土坯房的窗户下聽老師講課。記得有一次老師教了一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老師領讀幾遍,讓孩子在裏邊讀她出來透氣,佔豪在外邊已經會背了,這讓那位年輕的女老師好驚奇了一陣逢人便説。這位年輕的女老師,後來還真的當了我國小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啟蒙老師。想想自己的成長,可不就是“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嗎”?自己從一個農村娃,經歷波折到城市,然後又一步一步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紮紮實實地發展自己走到今天,何嘗不是“苔花如米小”?而這一切的過程,不正是“也學牡丹開”嗎?

仔細想想,對絕大多數人來説,我們都如苔花般渺小,我們的父母沒有給我們特別好的發展基礎,他們大多為了養育我們不得不為生計奔波。但是,我們就是再小,我們也是一個有夢想的花蕾。一個花蕾,到底能不能開放,除了環境之外,更多的因素其實是自己。

所以,哪怕我們小如苔花,那也要像牡丹一樣開放。或許,沒有人欣賞我們,但我們要對我們自己負責,我們要讓自己的生命負責,怒放一次,今生無憾。

中華文化第一經《易經》的首卦首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苔》這首詩,傳遞的正是這種民族精神,而我們身上,流淌的就是自強不息的血液。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這首經典小詩被小樑的天籟之音唱出來時,我們的心一下子就被觸動了。

看了視頻之後,我有感而發,針對袁枚的這首《苔》和了一首小詩。

《牡丹》

清風無撫處,綠意蓋青山。一日強怒放,馨香滿天觀。

袁枚的《苔》,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生觀:自強不息;這首詩,表達的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觀:兼濟天下。

清風,無所不撫,任何一個空間都不會錯過,這就是自然。只要有清風就能化雨露,就能綠意滿人間,就能生機勃勃。我們就是再小,我們也要有夢想,也要努力開放,這就是“苔”,就是我們自己。

一旦有一天,我們爆發了生命的怒放,有了足夠強大的能量,就應該把自己的馨香傳給他人,哪怕只讓最近的人聞到。如果有幸,自己成了一朵“大牡丹”,那就更該怒放,讓那股馨香,儘量盈滿所能傳遞到的空間。這一思想,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達則兼濟天下!希望,每一個達的中國人,都不要忘記自己,也不要忘了他人。自己要自強,要記得把自己的馨香隨清風送到遠方,讓自己的温度化作他人的一點温暖!

苔花如米小作文 篇二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題記

驕陽似火,夏日炎炎。

新開學,馬上就要迎來了新學期的演講比賽,老師組織同學們每人寫一篇作文,再從班級選一篇最好的,去演講。

而我就是那個幸運兒,我並不想去,這種演講比賽,我一次也沒參加過,就連在團體舞的舞台上跳舞,我也緊張地流汗,更別説獨自一人上去演講,台下還那麼多的觀眾了。

老師説:自己寫的文章,當然要自己去講才行。我只好捧着一張帶着怒火的紙,無力地揹着。但怎麼樣也都背不熟,回家無奈地躺在沙發上,直勾勾地盯着那一盆似乎永不開花的苔花。

光陰似箭,馬上就要迎來演講比賽,在比賽前一天,我獨自走在夕陽照耀下,平淡無味,已開始懼怕。而那盆苔花,卻不一樣,它開了,開得是那麼燦爛,那麼一丁點的花,怎麼可能會開,開得那麼燦爛呢?媽媽知道我開始着急了。

就與我説:它雖然很不起眼,但開花後,一定也會如同我所喜愛的牡丹花一樣明豔美麗,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像苔花一樣的榮耀。

此時的我,已經站在了山頂,望着下面的人羣,掌心裏的汗水如一顆又一顆的大豆,不停地向下流動,我的眉毛緊緊地繃着,心裏不是滋味,五味雜陳。

當我講到一半時,我突然忘記了我的台詞。一個人傻地站在台上,彷彿只剩下我,沒有了汽車的喧囂,沒有了人羣的紛雜,我真的很無助,我很想下台,但不知又有什麼樣的力量的牽引着我,不讓我下台,也許是那如米粒大小的苔花?

我,也不知道。

我費盡最大力量努力地思考着昨晚背的台詞,而那熱烈的苔花,也飄浮在我的眼前,好似在對我説:我相信你能行,加油,衝!

我沒有辜負它的期望,我想出來了,我變得更加自信,説得更加流暢了,也以一等獎的好成績,贏得比賽。

因你,我做到了。

我熱愛,那如米小的苔花!

苔花如米小作文 篇三

苔花是什麼?它們來自何處?

原來是看似不起眼又經常被踩在腳底的青苔。真正的它們是這樣的嗎?不!它們爭求上進,敢於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苔花”的奮鬥精神

七年級上學期時,我的月考成績每次都不盡人意。它像只偷懶的時鐘,卡在那裏不肯前進。後來,我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首先,必須認真完成作業,不會的題怎麼樣也要弄懂;其次,將自己買的練習題認真做起來;第三,準備錯題本和好題本,自己覺得沒事幹的時候,拿出來複習一下。我不斷的給自己施壓,不斷提醒自己學習的目標。一路堅持到了現在,幸好,我沒有在這條道路返航,最終我超越了自己,我要做苔花一樣的人,雖然渺小但是我不服輸。

“苔花”的團結精神

“激情澎湃,七一不敗!”是迎接勝利的吶喊!這是我們班隊列比賽時的口號。比賽時第一個上場,“打頭陣”一定要做個好榜樣

“蹲下!起立!”空氣似乎凝結着,體委的口號震天響。同學們筆直挺立,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意氣風發,散發着青春活力校服,使整個隊伍更加整齊了。顆顆石子填滿汪洋大海,朵朵浪花擊碎堅硬礁石,團結的力量可以把渺小變成巨大。也正是因為團結,我們得到了這次比賽的一等獎。

我要唱屬於我的主打歌,為生命激情,拋開一切,不惜所有,只為我們要遍野。在這一刻我踩下一個深深的腳印,見證我和青苔長大的這一瞬間。

苔花如米小作文 篇四

一片樹葉成不了清涼的樹蔭;一顆石頭壘不成巍峨的高山;一條河聚不成浩瀚的海洋;一朵花也散發不出春天的芬芳。苔花雖然微小,開放卻也像牡丹一樣自豪。

去年初夏的某個課間,老師找到我,讓我為一個舞台劇伴奏,我知道自己有個古箏的特長,便爽快答應了。

劇本發到了我的手裏,我瀏覽一遍,發現從頭到尾沒有一句是關於我的,我也沒有一句台詞,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失望透頂,眼巴巴地看着老師和“主角”們聊得熱火朝天,自己卻一句話也説不上。我默默地退到一邊,垂着頭,一陣苦澀蔓延心頭。

回到家,我什麼心事也瞞不過媽媽,我把這件令我失望的事一五一十地同媽媽説了一遍,媽媽笑笑,語重心長地説:“沒有台詞並不代表你不重要,想想看,一部成功的電影,並不是只有主角在努力,台前幕後無數人都在為成功做着貢獻,即使沒有台詞,他們一定也是無比自豪的`。”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有沒有台詞並不重要,就算我再微小,也應該實現自己價值。

比賽悄然而至,我看到評委老師那鋭利目光,好像能挑出所有不好的地方。舞台劇在無數次的排練後順利進行,整劇在我的琴聲中結束,我緊張地注視着評委老師,他穩穩拿起話筒嘴巴張開:“這部劇最大的特色是有了古箏來做伴奏,顯得整劇生動起來。”那一刻,心跳彷彿已經停滯,時間好像已經定格,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是對我的認可嗎?那是對我這朵微小苔花的認可嗎?剎那間,我的心就像打滿氣的氣球,被滿滿的自豪感充盈着,一朵微小苔花正在悄然綻放。

一棵草它再渺小,也是點綴春天的美麗;一滴水它再渺小,也是浩瀚海洋的源頭;一顆石頭它再渺小,也是磅礴高山的基礎。即使我不起眼,我也會有我自己的重要性,“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即使沒有“牡丹”那般豔麗,也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苔花如米小 篇五

森林深處,有一片小小的苔花悄然開放,雖然春風和雨露常常遺忘它,可它自身並沒有放棄努力,花兒雖然不似牡丹那般雍容和華麗,卻擁有自己的純摯和美好……

清晨,明媚的春光普照在地上,給那些渺小的微塵送去了露臉的機會,今天,也是我思慕已久的畫展開始的日子。

我站在畫廊的一角,不遠處人流湧動,也有竊竊私語,可我卻只能注意到我眼前的畫,我見到了真正的名家大作,本是應該高興的,可此刻我的心裏卻寫滿了失落,只有這樣的距離。這種仰望的角度才能真正的讓人明白,自己與那些大家的距離。

真正的名畫是美的,它們身上有一種光華,像是將世間所有的靈氣盡收筆下,又將他們剝去厚重的外殼,只留下那最輕最純的那一點魂,那是一種返璞歸真的魅力,是脱盡鉛華的展望,讓人覺得温和而遼闊,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每一筆都看似普通,細細瞧去,則是藴含千萬種變化和層次,每一個角度都有它不同的意境,真正的將靈藴融到了畫中。

再反思我的畫,紙面盡是浮華,縱觀一看便是呆板無趣,我學了五年的國畫,卻最終連個中規中矩都沒夠到。我覺得自己實在不是天才,真正熱愛的東西卻怎麼也做不好,才會讓自己感到無比痛苦,或許我該放棄的。

回家的路上,天空的臉迷離而悲傷的,一如我的神情。

我自從睡夢中醒來,漫天低垂的星子告訴我,只是一個浪漫的夜晚,微風彷彿將靈魂的雜誌滌盪一空,只留下那最純最摯的一個點,伴着濕潤的草尖,譜成如華爾茲般優雅的自然交響樂。

我抬頭仰望天,頭上盡是那遙遠而迷離的華光,星河是浩淼無邊的。相對於人的百年而言,星星億萬年的壽命簡直可以視為永恆。可就算如此,我們仍舊會在億萬年之後,看到它墜落的樣子,而人類不照樣在快樂地生活嗎?

回想以往昏黃的燈光下,畫板的殘影,我突然笑了,努力了這麼久,又能如此輕易放棄呢?

那之後,我便瘋狂的收取自然之靈,用於自己的畫中,雖然依舊不能與那些大家相比擬,但畫技,卻在日益進步……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雖然我沒有驚人的天賦,但我也會執一段陽光心境,努力吸收春風和雨露;雖然註定成不了國色天香,但也會收穫自己的純美和芬芳。

苔花如米小作文 篇六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提並論,而苔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百花一樣開放的權利:無論位置高低,都能奉獻出最好的“表演”。

《論語》有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精神是一個靈魂之所在,於渺小個體如此,於國於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精氣神在,再大的驚濤駭浪、風霜雨雪,都能被克服,皆可被戰勝。因此,位置之高低並不重要,無論你在哪個位置上,只要努力去做,便能鑄就輝煌。“掏糞”也許是被人看不起的職業,但北京的掏糞工人時傳祥卻把這項工作做到了極致。他從事這項眾人眼裏卑微低賤的工作,卻能受到毛澤東國家領導人接受並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

再説吳孟達,有人説他因形象氣質等原因,不適合當主角,只能做配角,可他卻憑藉出色的表演贏得了“金牌綠葉”的美譽。無論你是主角還是配角,是核心人物還是湮沒在人流中的凡人,腳踏實地,努力奮鬥,亦能站在泥濘中仰望星空。

張愛玲、餘秋雨是文學舞台的主角;梅蘭芳、常香玉、俞振飛是戲曲舞台的主角;貝多芬、聶耳是音樂舞台的主角……不要羨慕他們舞台上的主角光環,因為那是他們用汗水與血淚換來的,也不要因為自己舞台的渺小而自卑,因為你也能用奮鬥與責任站上更廣闊的天地。正如冰心所説,成功的花兒之所以能綻放得明豔,是因為它們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一個主角的誕生,靠的應是努力。而對於我們青年人來説,就必須把握住青春年華,以自己的火焰點燈,努力奔跑,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創造一片天地。

“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價值,做好自己就可以鑄就輝煌。日月星辰,它們堅持每天運行從不停歇,而這種運行的力量是來自於它們自身。因此,位置在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腳踏實地,努力奮鬥,亦能“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 篇七

詩人袁枚寫:“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花在生長之處雖陽光難以照到,但它仍堅強綻放,如同牡丹。我想我們當中有不少如苔花的例子,而他們在幽暗處選擇盛開,有兩方面原因。

苔花之開,首先出於現實之考量。身在資源稀缺之處境,選擇無畏盛開是唯一出路,養尊處優者尚可先富上兩代再“富不過三代”,清貧者如苔花卻必面對“不開則死”之選擇。命運的殘酷之於苔花一類,便是哪怕活着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亡。因此寒門大多出貴子,鯉魚志在躍龍門,為改善自己生活狀況的願望是如此強烈,好似一隻鷺鷥始終灼灼目光投向晴空,願能“會接鸞凰別葦叢”。尤其讓我想到苔花的是英國的狄更斯,我讀過他的三部作品,無一不是窮苦男孩的奮鬥路程,以及皆大歡喜的結尾團圓。在陽光找不到的街頭巷尾,有多少青春正熱烈而渺小地努力開放着——如最深的山溝裏,解海龍曾攝下那雙既要滴水,也欲燃燒的大眼睛。而這“如米小”的花朵往往已是大多數人盡一生之力的最高“天花板”;沒事,蘇東坡寫下過“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交手相付”,開花不僅解救自己,也是為子孫作文後代奠基,抬高他們的上界,植下三槐。

但苔花之開同時也意喻着更高的東西,具有精神上的無上意義。能慰藉我們一次次推着巨石爬上山坡的,也只有“盛開”二字了,縱使我們或許不是牡丹。癌症患者能列出長長的遺願清單,抑鬱症者卻只欲陷入被窩孤獨離去,可見“開放”的確是關乎精神之存在。菲利普迪克抒寫“生化人”的小説題為《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詼諧之中一針見血,區別人類與製造出的血肉之軀何其容易,不過是前者有無謂的夢想與瘋狂卻無止境的野心。所謂“見賢思齊”與其説是方法論不如説是人生觀,不斷向上求索、向外開放是人之最美好的本能。有時人們伸出手去並不是為了打破什麼,而是明知絕望大於希望,仍要在哪怕幾分鐘內狠狠扼住命運之咽喉。海燕不期望風暴在振翅下放晴,桑地亞哥纏鬥至死只抱回魚的骨架,但振翅本身即是果實與勝利,而在纏鬥中我們或可找到比魚肉更苦澀與香美的答案。從這個角度説,苔花之開有如博爾赫斯的詩句,“花香無意義”,是盛開的行為而非花朵的大小,決定了苔花或許比温室中的牡丹更為錦繡。

這便是我對於苔花之開的一點見解。

苔花如米小 篇八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無論在挺立的大樹下,還是斷垣殘壁前,都不難發現苔的身影。

苔與它的同類無論是形態,還是結構,都大相徑庭。它附着在石頭上、泥土上、在陰暗潮濕處繁衍生息。也正是苔的這些特點,賦予了苔獨具一格的美。

兒時,我在老家的牆後面總能尋見大片青苔,我那時並不喜歡它們,很少到那兒玩耍,那兒很暗,而且不乾淨。剛到城裏,我一度認為高樓林立的城市裏不會有這種令人反感的東西。一次雨後,我偶然看到人行道上棵棵樹下都長着翠綠的苔蘚。我稍留了點心,便驚奇地發現建築下多多少少都長着點苔,有泥土的地方更不用説,更是被苔裝點得富有生機。

要知道,苔也是高等植物,與梅蘭竹菊同等的植物。它習性與長相都令我想到菌類,但它卻與那些豔麗的花朵,高大的樹木同出一脈。它能在城市中自己找到立足之地,人們的踐踏傷不了它,風雨只會讓它長得更加茂盛。它沒有牡丹在精心呵護下的國色天香,沒有桂花在作文幽靜之處的香飄萬里,只是憑藉着強大的生命力逆境生長,渲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無論是在眾花爭奇鬥豔的園子裏,被人們所嫌棄的污穢之處,還是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苔都在生長,生長,再生長。現在很少有人懂得去欣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意境,苔的習性和外形也自然不被人待見。但苔卻仍能如野草一般抓緊任何縫隙生長,裝點着各個地方。

每個人出身不盡相同,就如牡丹和苔花。有的人能在萬千目光的注視下,展現最美的自己;有的人平庸、普通,一輩子碌碌無為。而我們,正處在青春年華,在別人眼中,我們也很平凡。但如果能在逆境中成長,勇敢面對挫折與苦難,把握每一個可能讓自己脱穎而出的機會,汲取任何可以讓自己更優秀的知識,掌握別人做不到的本領,那麼在將來,立於舞台之上,被聚光燈聚焦,讓眾人景仰,成為國家棟梁的,為什麼就不會是我們呢?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平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甘於平庸。

苔花如米小作文 篇九

偶爾讀到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小詩《苔》,詩的後兩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讓我心中湧出深深的感動。苔花是那麼弱小,既不起眼更不絢爛,仍要學着牡丹的樣子,認真地裝點春天,樂觀地開放出生命的尊嚴!

苔是一種低級植物,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牆角房沿,沒有陽光照射,但它也開花,雖然花只有米粒大小,沒有香氣,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或許只有幾個晝夜的工夫,它們便會靜悄悄地謝了,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

苔花學牡丹開,肯定不會像牡丹那樣倍受賞愛,但是,它還是竭盡全力地綻開了,有模有樣,不亢不卑,以廣袤的天地作幕,以無垠的時間作尺,它是如此渺小,但它開花的過程和牡丹是一樣的,我想,苔花是滿足的。

推花及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或許不能過轟轟烈烈的顯赫一生,或許終其一生亦不過是牆角里的一點青苔,然而我們同樣可以過滿足的一生,這種滿足源於內心而非來自外界,那便是,只要你綻放出自己生命中最美麗的東西,哪怕那只是小小的幾粒苔花,哪怕如螢火蟲一樣的微小光芒,但只要開放了屬於自己的燦爛花朵,發出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光亮,我想,那就是完滿的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ok7z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