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新版多篇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新版多篇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新版多篇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複習資料 篇一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是一個球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週的航行。

2、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3、地球儀上與南、北極距離相等的大圓圈叫赤道,赤道是的緯線圈,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赤道緯度為0°,是緯度起始線。赤道以北叫北緯,用“N”表示;以南叫南緯,用“S”表示。

5、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垂直緯線的線叫經線,也叫子午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線經度為0°,是經度起始線。向東和向西各分180°,稱為東經(E)和西經(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8、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週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

9、地球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是一年。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上產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季節變化,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10、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多少,把地球表面分為熱帶、南、北温帶和南、北寒帶共五個温度帶。

11、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語言,閲讀地圖要學會測量距離,辨認方向、識別圖例。

12、辨認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按照指向標判讀方向。

13、地圖種類很多,根據不同目的,正確選擇地圖。公園遊玩要用導遊圖,外出旅行參考交通圖。

14、地面某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海拔,把地圖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就是等高線。

15、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正確判讀不同的山體部位:山峯、山脊、山谷、陡崖。山脊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山谷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

16、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態;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種。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海洋彼此相連,陸地被海洋分割。陸地主要集中北半球,但北極周圍是海洋;海洋大多分佈南半球,但南極周圍是大陸。

2、全球陸地分為七大洲,按面積排列是: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的島嶼。亞、歐、非和大洋洲主要在東半球,北、南美主要在西半球,合稱美洲。

3、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合稱亞歐大陸,蘇伊士運河是亞洲、非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4、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連,四大洋按面積排列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5、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説,在大陸漂移説基礎上,科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説。

7、全球大致分六大板塊,板塊在不斷運動中;板塊內部地殼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集中分佈在板塊交界的地帶,如環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帶。

8、世界上高大的山脈主要在板塊碰撞擠壓地帶,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複習資料 篇二

1、地圖的種類包括: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

2、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註記。

3、在地圖上確定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圖時,應手持地圖,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一般來説,所畫範圍大,內容簡單,選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畫範圍小,內容詳細,選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個分數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6、麥哲倫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最長的緯線。緯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N和S表示。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9、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10、緯度範圍: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11、地球表面,陸地面積佔29%,海洋麪積佔71%,所以有形象地稱地球為“三分的陸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名稱形狀長度指示方向

經線半圓(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緯線都是圓(極點除外)有長有短東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稱按面積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亞洲和歐洲連成一塊合稱亞歐大陸,中國位於亞洲。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亞洲是面積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15、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通常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對高度,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8、非洲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積的盆地;世界上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上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

19、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蕩,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峯巒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

20、海底地形:大陸架、大陸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溝、洋盆和大洋中脊組成。

21、地球表面形態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態的地形是地球內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22、板塊構造學説認為:地球巖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來説,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佈在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和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上。

25、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緩。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的部位是山脊。

26、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7、一般來説,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

28、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主要分佈在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如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原因是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

29、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佈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

30、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1、城市問題: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噪聲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2、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黃色人種分佈在:亞洲東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也屬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分佈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種分佈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均為黃色人種。

34、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使用範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

35、巴西通用葡萄牙語,西亞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語。

36、基 督教:產生於公元1世紀,經典為《聖經》,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主要分佈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築為教堂。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7世紀,經典為《古蘭經》,主要分佈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築為清真寺。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典型建築為寺廟。道教是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

3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38、天氣和氣候概念和區別:

概念特點

天氣某個地方短時間內發生的陰、晴、冷熱等變化多變、不穩定

氣候某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相對穩定

39、在衞星雲圖上,白色通常表示雲雨區,藍色表示陸地,綠色表示海洋。

40、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温和降水。

41、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當中氣温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温出現在日出前後。

42、世界氣温分佈的規律:由低緯度(赤道)地區向高緯度(兩極)地區逐漸降低。

43、非洲是最炎熱的大陸,南極洲是最寒冷的大陸。

44、降水形成條件:1)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和凝結核;2)空氣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45、科學家依據降水形成過程中空氣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種主要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對流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6、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温下降0。6℃。

47、世界降水分佈規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2)中緯度地區大陸的沿海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3)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48、氣温年較差=最熱月平均氣温—最冷月平均氣温

49、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佈、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緯度位置。

50、緯度越高太陽輻射越小。

5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週的週期是一天,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

5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的週期是一年,公轉產生四季更替現象;地球公轉時地軸總與公轉軌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夾角不變。

53、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夏至日(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54、熱帶(23。5°N~23。5°S)有陽光直射現象,氣候終年炎熱;寒帶(緯度66。5°~90°)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終年寒冷;温帶(緯度23。5°~66。5°)既沒有陽光直射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氣候的四季變化明顯。

55、目前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積的國家是俄羅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

56、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國家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佈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佈於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58、國際間的矛盾與衝突的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59、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60、世界規模和最有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組織是聯合國(UN)。

61、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安理會的主要職能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62、中國與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63、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設在瑞士洛桑。

64、紅十字會的宗旨是堅持人道主義。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彙總 篇三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週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自轉)

繞什麼轉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

週期約24小時

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差

地球運動(公轉)

繞什麼轉太陽

方向自西向東

週期一年

產生的自然現象:四季更替、五帶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帶(66.5°N-90°N)、北温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温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温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 篇四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佈很不均勻,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

2、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

七大洲(按大面積大小劃分):“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面積最大是亞洲,面積最小的是大洋洲。

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合稱為亞歐大陸<

四大洋(按面積大小):太大印北。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

3、亞洲和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和非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紅海;

歐洲和非洲分界線;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4、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5、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説。

6、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地表劃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六大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一般來説,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佈地帶,例如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的日本、印度尼西亞多火山、地震。

7、據測量,亞洲與非洲之間,紅海幾千萬年以後將成為新的大洋;歐洲與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幾千萬年後可能消失。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彙總 篇五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總人口

④人口稠密地區:亞洲東部、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東部。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佈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佈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佈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主要分佈地區

漢語:中國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____、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⑥____——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説,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佈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彙總 篇六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海陸面積:海洋麪積為71%,陸地面積為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積排序

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亞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南極洲跨經度最多)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大洲分界:

亞歐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非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界線:巴拿馬運河。

歐非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海陸的變遷

1、全球大致分為六大板塊(識圖: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圖)

2、通過圖中板塊運動方向可以解釋或預測一些地理現象:

①喜馬拉雅山在不斷長高:喜馬拉雅山位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②紅海面積在不斷擴大:紅海位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③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地中海位於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交界處。

④預言:幾千年,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地中海將會消失,大西洋麪積將超過太平洋。

3、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嘯,位於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

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①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5、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説。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彙總 篇七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裏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

3、氣温和氣温的分佈

①日變化

一天中的最高氣温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温出現在日出前後。

③氣温的分佈

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温逐漸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温約下降0.6℃。

同緯度,夏季陸地高於海洋,冬季海洋高於陸地

④用等温線圖表示氣温的水平分佈。

4、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降水的分佈

赤道降水多,兩極降水少

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在温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②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佈情況。

③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④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佈圖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迴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迴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温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温和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海陸、地形,也是影響氣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彙總 篇八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佈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範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佈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佈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佈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 篇九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一、世界人口

1、總數:65億,2006年3月

2、增長:18世紀以前增長緩慢,18世紀以後,特別是20世紀以來增長迅速。

原因:生活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壽命延長。

3、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長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

4、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歐洲;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發達國家人口增長慢。

5、世界人口的分佈

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該地區的總面積,人口的疏密程度即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單位:人/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分佈特點--世界人口分佈不均勻,集中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氣候濕潤、農、工業最早、最快地區。

四大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這裏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北美洲(這裏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

四大稀疏區: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

6、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飢餓貧困。教育、醫療等

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

合理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7、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原因:a鄉村人口增長快造成勞動力過剩;b.城鄉差別大:城市有較

多的就業機會,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鄉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人口遷移主要形式:科技移民;勞動力輸出;國際難民遷移 。

8、劃分人種的依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

9、人種的分佈:三大人種在世界上既有大範圍的集中分佈,又有小範圍的零星分佈。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

白種人: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

黑種人:主要分佈在非洲、大洋洲、美國

二、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語言:漢語-使用人數最多 英語-範圍最廣 西班牙語-拉丁美洲

2、聯合國六大語言及分佈: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漢語:分佈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南部等。

俄語:俄羅斯 法語:法國和其前殖民地

西班牙語: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原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語: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3、世界的宗教:中國大多數人不信教,土生土長的宗教是道教。

宗教 發源地 分佈 建築物及經書

____ 亞洲的西部 歐洲、美洲及大洋洲教堂、《聖經》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清真寺、《古蘭經》

佛教 古印度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廟宇、《藏經》

4、中國的回教和清真教屬於伊斯蘭教(回族、維吾爾族等信仰);喇嘛教屬於佛教一支(藏族、蒙古族、滿族等信仰)

三、聚落

1、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聚落不僅是人們的組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2、聚落的類型: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

3、①鄉村聚落有農村(耕作)、牧村(放牧)、漁村(捕魚)、林場(伐木)等不同類型。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一般來説,先有鄉村後有城市。由於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不同類型的聚落所呈現出的景觀有較大差異。

4、聚落分佈: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

5、聚落形成與發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適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

⑤自然資源豐富等。

6、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的雪屋嚴寒雪塊構築,低矮,無窗,門小,保温性好。

黃土高原的窯洞乾燥,冬冷夏熱利用厚厚的黃土層,冬暖夏涼。

傣族竹樓(高架屋)潮濕,炎熱多雨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乾燥,風沙大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炎熱,乾燥牆厚,窗小。減少熱量的傳入和沙漠的熱風。

7、濕熱地區--雙層結構、屋頂傾斜(坡形屋);寒冷地區--牆厚窗小;炎熱乾旱-屋頂平(平頂屋)、窗小厚牆

6、聚落世界文化遺產的代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中國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安徽皖南的西遞、宏村、福建客家的土樓等。

8、聚落髮展與保護: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應處理好聚落髮展和保護的關係。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

1、數量:世界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2、地區: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如北美洲的格陵蘭地區(丹麥)

3、面積大小:記住面積居世界前6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記住國家輪廓圖、分佈。

4、人口多少: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其中中國和印度人口超過10億。亞洲的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6個國家

5、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和資本主義國家(美國)。

6、領土:國界線範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的總稱。

7、國界: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限。它是國家各自行使主權的範圍。(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跨兩大洲的國家及所跨大洲:俄羅斯(亞歐)、埃及(亞非)、土耳其(亞歐)

8、經濟發展水平:發達國家(美國、日本)和發展中國家(中國)。

9、佔世界人口84%發展中國家只佔世界20%的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發達國家人口占16%,國民生產總值卻佔80%。

10、中國的航天工業,核工業,印度的軟件業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

11、發展中國家落後的原因:人口增長過快、歷史上受殖民侵略。

12、發達國家大多位於北半球,以“北”代指;而南半球大多為發展中國家,以“南”代指。“南北對話”:國際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有關經濟、政治等的商談。“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合作。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

13、聯合國--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立在美國紐約)

14、聯合國的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15、聯合國: 5 大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瞭解六大機構: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祕書處和國際法院。安全理事會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組織

16、國際貿易方面,發達國家以計算機、汽車、輪船、飛機等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科技含量高,價格昂貴,賺錢多;發展中國家以石油、礦石、木材、橡膠等原料和初級加工品為主,科技含量低,價格低廉,賺錢少。發達國家的農業實現了大規模機械化。而發展中國家半機械化或手工生產。

猜你喜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9w4o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