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多篇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多篇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多篇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篇一

4月22日上午,在xx大劇院,我縣按照落實“三項任務”、推進“兩聚一高”大討論活動總體安排,舉行廳局長xx行活動,邀請省農委副主任張堅勇就轉型發展提質增效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與會人員作了一場內容豐富、生動精彩的講座。

所謂生態經濟是指建立在自然資源環境承受範圍之內,彰顯自然資源之本質屬性,順應自然規律的經濟形態,也是實現經濟騰飛與環境保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高度統一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當今世界,走生態經濟發展之路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堅持生態經濟建設,必須建立在強大的物質基礎之上。我們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創造比其他文明更為豐富的物質財富。

農業是生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生態引領,實現跨越發展就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特色農業建設、農業結構調整、退圩還湖、水污染綜合治理、植樹造林、生態恢復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深入推進xx生態經濟建設,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保障生態系統安全,切實增強加速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障能力。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要改變一頭是大路貨農產品銷不出、價格低,一頭是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的現狀,採取有效措施,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向良好生態要收入,讓保護生態和資源獲得實在的收入,農民不僅僅是靠產量增收,還要靠生態增收,走生態致富之路。此外,加快生物肥料、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技術的研發和技術推廣。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旱作節水、水肥一體化,以及農產品精深加工、儲運保鮮等技術推廣運用。大力推進農業物聯網和生物信息化技術與現代農業相互融合。加快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遠程監測和控制等技術研發和運用,依靠信息化精準預測和精細控制,降低資源要素投入,提高單位產出效率,促進農業節能環保。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篇二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羣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税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篇三

地球孕育了人類,是人類的母親,她提供了人類生存、生產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

然而人類在不斷的發展中卻逐漸遺忘了地球的恩惠,肆無忌憚的破壞生態環境,作為地球的一員,人類的一員,湖南的一員,我們可曾想過昔日的地球草木葱蘢、鳥語花香的樣子呢?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就要認清恣意破壞環境的危害,地球雖有“水球”之稱,但是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僅佔總量的2.47%。

就在前幾天,我們全家去郊遊;當我們路過長沙的一家化工廠時,看到了工業廢水正順道往前流,那本來清澈的河水變得非常髒,一些死魚浮在水面上。再看河兩邊,草都枯萎了,小花也低下了頭。這些情景令我非常難過。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湖南的班團活動。共建綠色湖南的重要重性為主。

世界上最美的顏色是什麼,毫無疑問,是綠色。綠色是大自然贈與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綠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綠,環保的顏色。有了綠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氣;有了綠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綠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希望。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新主人,國家的未來要靠我們建設,環境也要靠我們保護,我們要勇於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共同維護地球母親的安全,共同創建和諧美好的綠色校園。

而且綠色,又不僅僅是物質、顏色上的,共是精神上的。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明聯談趣》中談到一句“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事事關心。”這説明新時代主人的我們不能滿足於物質的需要,更要是精神的追求,做到物質與精神與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讓我們綠色校園更美好。

讓我們撿起一張紙,節約一滴水,珍惜一朵花,愛護一棵草……用實際行動來履行我們的承諾,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

2023年生態文明 篇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生態文明的背景

當今世界已經開始邁向生態文明時代。自20-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以來,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傳統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危害,全球生態惡化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全世界聯合起來拯救地球成為共識。生態文明、生態保護、低碳生活成為全球性話語。在過去數百年間,西方發達國家走的是先浪費後節約、先污染後治理的現代化道路。但是我們不能再走那樣的彎路。並不是説中國沒有這個權利,而是這條路是一條死路。當今的工業化國家,人口僅佔世界的15%,而工業化進程中卻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礦產資源。我們人口占世界的22%,如果走西方的工業化道路,是根本不可能找到足夠的資源。專家測算表明,如果中國也象美國當時那樣實現工業化,那麼三個地球的資源也不夠用。中國人均石油消費量如果達到美國現有水平,即使把目前可開採的全部後備石油採出來,也只夠用一年零三個月。在論述生態文明建設時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其中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是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國情。從資源來講,我國並不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國土面積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面積每年受季風的影響,33%是乾旱或荒漠地區。55%的國土面積不適宜人類生產或生活。資源相對緊缺,耕地、淡水、能源、鐵礦等主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1/2。一方面是資源短缺,另一方面卻是有限的資源存在存在浪費的現象。

二、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一)理論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生態文明建設與科學發展觀在精神實質上具有內在一致性。生態文明建設是對科學發展的具體實踐和真正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不是要阻礙發展,而是強調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發展,是為了實現長遠的發展,為了更好地發展,充分反映了科學發展觀“發展”的第一要義;生態文明建設強調關係“人民福祉”,要“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反應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生態文明建設強調要促進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協調,統籌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反映了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

(二)實踐意義

標誌着中國社會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將推動生活方式的變革生態文明既是生產領域的文明,更是生活領域的文明。生態關係人人,人人必須保護生態。報告在黨的文獻中突出了中國生態問題的嚴重性,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的迫切性,提出要“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的良好風氣”。這是全社會範圍內的一次建設生態文明的總動員,必將提高全民族的生態意識,促使全體民眾進一步轉變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形成從我做起、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偉大的實踐需要有科學的理論來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非常及時,它既是實踐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實踐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它會使我們靜下心來梳理和解決前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它會為我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永續發展提供載體,它必將使美麗中國變成現實。

三、生態文明存在的問題

1、人頭問題突出,龐大的人口規模對資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加劇了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由於人口多,自然資源人均佔用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是“一多三少”。隨着人口的不斷增長,工礦、交通和城市建設用地不斷增加,人均耕地面積減少。

2、環境日益惡化。我國在獲得巨大經濟發展的背後,卻付出了更大的資源成本、環境成本和生態成本。我國的經濟發展是以大量消耗甚至破壞自然資源為代價的。改革開放後,我國生態退化的局面不但沒有得到扭轉反而更加嚴重,如果繼續實行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問題只會變得更加嚴重。空氣持續惡化,水污染日益嚴重,金屬污染呈現高發態勢。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戰略任務表明了黨中央對生態文明的重視程度,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目的就是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我國的生態狀況十分嚴峻。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分別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蓋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積已佔國土總面積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斷增加。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七大江河水系,劣五類水質佔27%。668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因缺水影響城市工業產值20-億元;尚有3.6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衞生標準的水等等。生態惡化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此,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生態文明的解決辦法

(一)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着上升。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之一。加速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法規制度,高度重視市場機制的重要槓桿作用。

(二)儘快出台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財税制度,可借鑑美國使用綠色税收和綠色收費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經驗,包括按照“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對造成污染的企業徵税,以各種税收獎勵制度促進清潔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將税收與環保表現掛鈎,徵收天然產品發展税,制定交通優惠政策等。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強化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環境責任、守法意識和監督意識。落實企業的生態責任和監督,強調重在生產線始端的污染控制和污染減少,而不是在傳統的終端治理;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環保產業等發展。

(三)確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公眾的生存權”的現代意識,提高全民的生態道德,讓推進“生態文明”儘快成為全社會的主流意識以及各級政府的執政理念。加快環保的信息化建設,以推進環境民主,保障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決策權和監督權;大力推進環境保護民間組織的發展,發揮民眾的參與、監督和管理作用。

(四)重視把環保與經濟發展、提高就業緊密結合。以高校和環保科研機構為平台,加快對環保科學、技術以及新產品的研發,促進我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的新興產業發展,鼓勵其發展專業的環保諮詢、設計、工程、服務和保險等的新興產業。儘快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廣大城市社區和農村民眾的環保教育和示範基地建設,落實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儘快讓生態文明教育作為青少年和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注重民眾的生態意識和環保行為能力的培養,營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社會環境。

五、結語

生態文明建設,能夠為我國的生產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生態文明觀念,作為一種基礎的價值導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隨着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乾淨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適的房子等。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自然生態保持動態平衡和良性循環並與人們和諧相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迫切。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便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更無法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任重而道遠。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徵文 篇五

生命是綠色組成的,綠色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幸福生活,可是這綠色正在大片大片的消失……

在遠古時代,地球氣候温暖濕潤,空氣清新,水源豐富,植被茂密,鳥語花香,是人類理想的棲息之地。可是近年以來,隨着地區人口增加,土地被大量開墾,人們又多以木材為燃料,致使森林大量減少,造成水土流失,導致河牀堵塞等多種惡果。

森林過去曾是動物們的天然綠色的居住場所,它們可以在那兒悠閒自在地生活。但是好景不長,這“風水寶地”被人類發現了,他們把森林開闢出來,用來造房子、工廠。從這以後,這裏就變成人類的棲息地,動物的集中營,動物們只好千方百計逃亡。可他們逃到哪兒呢?在食物鏈中植物(即生產者)是最重要的一環,要是這一環出現嚴重問題,就等於割斷了動物的命脈。從而導致動物們無法生存,讓動物們瀕臨滅種。別忘了,人也只是所謂“高等動物”。

人類生活所需的森林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為人類長期做貢獻的。可是因為人類亂砍伐樹木,用來造紙、做傢俱、修鐵路、造房子……森林資源逐日變得供不應求了。樹木的作用廣泛,於是人們便大量採伐,越來越多的樹木進入了加工廠,以至於一些樹種漸漸絕跡了。人們大肆地亂砍濫伐樹木,還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氾濫。雖然有有公德心和環保意識的人會去制止他們這樣做,但是幾乎於事無補:還是有一些人打着“需求”的旗號去砍伐樹木,而去還不是少數。有人認為,一個地球上森林面積那麼廣,砍一些也沒有關係。這種説法,在遠古時代可以這麼説;而在現在,就大錯特錯了。你砍“一些”我砍“一些”,森林資源只會越來越少,沙漠的面積只會日益增加,也許不久的將來,地球就會變的光禿禿的。

古語云:“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這難道還不清楚嗎?開發是要度的,你超過了這個度是會成惡果的。不過還得請你自己吞下這枚苦果。

除此之外樹木還可以淨化空氣。這就是為什麼城市的空氣質量總是沒山區好了:車多人多但樹少,樹木也忙不過來呦。

現代社會,幾乎每家都有車,車要排放廢氣,廢棄會污染環境,會危害人的健康,樹葉可以吸附灰塵,從而減少了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在綠樹的環繞中,人們可以鎮定神經,降低血壓,也容易解除疲勞。樹木還能製造氧氣,l公頃闊葉林1天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釋放出0.73噸氧氣。樹木是殺菌能手。許多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出殺茵素,殺死由粉塵帶來的各種病菌。據調查,每立方米空氣中的含菌量百貨大樓為400萬個,林蔭道上為58萬個,公園裏為1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林區與百貨大樓空氣中的含菌量相差7萬多倍。可見樹木的重要性有多大。此外,樹木還可以調節氣候、防風降噪、蓄水防旱,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樹木對我們的人類有這麼大的幫助,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生活,你還會無情的去砍伐它們嗎?植樹節就要到了,伴隨着春天,我們把一粒粒樹種放在泥土中,給予它們養料,讓它們長成一片鬱鬱葱葱的森林!

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篇六

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標誌着我們黨完成了對“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每一個“全面”的部署,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我們要深刻認識全面從嚴治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內在要求,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經驗總結,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根本保障,自覺把管黨治黨責任牢牢扛在肩上,以全面從嚴治黨新成效促進全省追趕超越取得新進展。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認真嚴肅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要加強黨內監督,勇於革命,嚴格自律,以身作則貫徹落實《若干準則》《條例》。要牢記“全黨必須聚精會神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要求,牢記追趕超越諄諄囑託,深化改革、奮發有為,以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良好成效,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社區生態文明建設方案 篇七

創建“綠色社區”工作是我鎮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增強全社會環保意識,促進我鎮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的重大舉措。為進一步提高社區環境管理水平,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我鎮將從年上半年開展“綠色社區”創建活動。現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創建綠色社區的主要目標是:改善市民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生態平衡;提高環境意識,變革價值觀念;提倡綠色消費,共建綠色文明。通過開展“綠色社區”創建活動,逐步建立起規範的社區環境管理模式,倡導符合綠色文明的生活習慣,消費觀念和道德意識,使廣大居民自覺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識和行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切實改善我鎮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二、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創建工作,推進創建工作的紮實開展,鎮政府成立中堂鎮綠色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和指導各項工作的開展。具體成員名單如下: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環保分局,具體負責協調創建綠色社區各項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張應良同志擔任,成員分別從環保分局、宣教辦等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

三、基本內容和條件

綠色社區的主要內容包括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環境美化、環境質量、環境意識、環境行為、環境特色等七大部分,既有硬件要求,又有軟件要求,具體內容詳見《東莞市綠色社區考評標準》。

綠色社區的基本條件為:以已建成的、相對獨立的住宅小區為單位,原則上不少於500户家庭或1500名居住人口。小區規劃佈局合理化,工程質量標準化,建築材料環保化,能源消耗清潔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環境建設生態化,公眾參與制度化,消費行為綠色化。

四、實施步驟和考評辦法

本着“誰條件成熟,誰爭先創建”原則,經初步調查研究,我鎮確定潢湧村為今年創建綠色社區對象,按照建立機構、開展宣傳、組織培訓、申報、檢查驗收、命名錶彰和複查的步驟進行。

(一)完善機構階段:年 月,按照有關要求,成立潢湧村創建綠色社區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配備專人負責創建綠色社區工作。

(二)宣傳發動階段:年 月,制定可行的創建計劃,明確創建目標和工作職責,在轄區範圍內廣泛開展宣傳活動,營造人人蔘與“綠色社區”創建的社會氛圍。

(四)創建自查階段:年 月初,按照創建“綠色社區”的軟、硬件要求,潢湧村落實綠色社區建設工作,加強自查完善,確保各項工作自查達標,並上報鎮創綠辦。

(五)創建申報階段:年 月,對照考評標準,協助潢湧村填寫《東莞市綠色社區申報自評表》和《東莞市綠色社區考評申報表》,經鎮“綠色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審查、考評、驗收後,報市“綠色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六)受理公示階段:市創建綠色社區辦公室根據考評標準進行初步審核,決定是否受理。受理後,申報單位要在社區宣傳欄公告,同時,申報名單將在東莞環保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羣眾監督。

(七)考核命名階段:年底,市創建綠色社區辦公室組織對申報單位進行考評,考評方式包括實地察看、檢查檔案、問卷座談等。符合考評標準的,授予東莞市綠色社區稱號,並從市級綠色社區中擇優向省創建綠色社區領導小組推薦,參加省級綠色社區評選。

(八)長效管理機制:東莞市綠色社區每年評選一次,每3年複查一次。複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銷命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要求創綠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把創綠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制定計劃,落實措施,明確責任,保證經費,確保創建活動正常開展。

(二)建立制度,加強交流。要求創綠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分階段分重點報送創建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切實加強創建工作的信息交流,推動創建活動有效開展。

(三)運用媒體,廣泛宣傳。利用廣電站、宣傳冊子等宣傳載體,廣泛宣傳創建“綠色社區”意義和典型,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宣傳和監督作用,並以點帶面,推廣“綠色社區”創建經驗,營造創建的良好社會氛圍。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心得體會 篇八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和平,幸福的年代,但環境問題也隨着經濟的發展在日漸加重,天空不再湛藍,河水也不再清澈,空氣污染指數也在持續上升……

我國現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是以下幾種:大氣污染問題、水環境污染問題、垃圾處理問題、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水土流失問題、旱災和水災問題、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WTO與環境問題、三峽庫區環境問題、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問題等,這些問題對我國的環境保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在這些個問題中,大氣污染是中國第一大環境污染問題。大氣環境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據統計,2011年中國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達1857萬噸,煙塵1159萬噸,工業粉塵1175萬噸,大氣污染仍然十分嚴重。中國大多數城市的大氣環境質量超過中國規定的標準。中國47個重點城市中,約70%以上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達不到中國規定的二級標準;參加環境統計的338個城市中,137個城市空氣環境質量超過中國三級標準,佔統計城市的40%,屬於嚴重污染型城市。從這些信息看來,中國的大氣環境質量十分讓人擔憂。

中國也是一個十分缺水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人們在科學進步的同時,依然在浪費水資源。

面對這些個問題,我們應該要如何處理?

①我們可以多多植樹造林,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淨化新鮮空氣;

②我們要不隨地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

③我們要儘量節省文具用品;

④我們不能夠亂砍濫伐;

⑤我們要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自備購物袋,筷子等;

⑥我們不能夠隨意獵殺野生動物,而要保護野生動物;

⑦我們儘可能用節能燈代替普通燈;

⑧我們儘量用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騎自行車來代替開私家車。

我們只要做到以上幾點,我們的環境問題就一定會有所改善,我們的環境也就會越來越好。所以,讓我們一起愛護環境,守護綠水藍天!

生態文明建設倡議書 篇九

老師們,同學們: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源泉。在當今世界面臨的人口、資源與環境三大問題面前,水資源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源。沒有水,一切生命都將消失。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的59—66%是由水組成的,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在沒有食物但是有水的環境下可以存活7天左右,可是在雖有食物卻沒有水的乾燥環境下只能存活3天。一個城市在沒有正常能源甚至沒有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還可以維持一定時間的正常運轉,然而沒有水,這個城市很快就會成為一座死城。

一個71%的面積被水覆蓋的星球卻面臨着水危機,這就是地球上的事實。其中97.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飲用也不能灌溉。餘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不足世界淡水總量的1%。有人比喻説,在地球這個大水缸裏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湯匙。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統計,世界上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正面臨着水的危機,發展中國家約10億人喝不到清潔的水,17億人沒有良好的衞生設施,每年約有2500萬人死於飲水不潔,500萬人死於同水有關的疾病。預計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將生活在不同程度地缺水的地區。聯合國水事會議指出水危機將成為繼石油危機之後另一項嚴重的社會危機。人們説:20世紀人類“為石油而戰”,21世紀人類將“為水而戰”。

這説明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再次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是我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中一個不能迴避的難點,水資源短缺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貧水國無法迴避的世紀挑戰。儘管孕育了中華文明的長江和黃河依然奔流不息,儘管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興建了水庫8萬多座,總蓄水能力達5000億立方米,加上無數引水、抽水設施,使全國供水規模從1000億立方米增長到5800億立方米。但是,今天的中國卻不得不面對被聯合國認定為“水資源緊缺國家”的現實。全國有400餘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較嚴重缺水的有110座。春耕生產正面臨着嚴峻的水資源制約,“供水危機”的警報頻頻拉響。

為此國家正在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戰略工程——南水北調。節約用水是永恆的主題。“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這句提醒人們節約用水的廣告語,相信許多人都聽説過。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從此節約每一滴水,真正做到用水“斤斤計較”?

我看到某些同學缺乏節水意識,喝剩下的礦泉水隨手倒掉,洗衣服、刷碗擰開水龍頭任其白流。體育課後擰開水龍頭隨意衝頭。

長期以來,人們錯誤的認為: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導致公眾的節水意識仍然不高,造成了長期破壞、浪費水資源。要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和嚴重的用水浪費現象,必須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這是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們倡議:珍惜每一滴水,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節約用水。 同學們, 作為一名學生,一名祖國的接班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儘自己的所能,為建設一個節約型的學校貢獻一份力量。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將節約進行到底! 讓我們的學校成為“節水學校”。讓我們大家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和諧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kzm1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