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董少鵬致股市投資者公開信新版多篇

董少鵬致股市投資者公開信新版多篇

董少鵬致股市投資者公開信新版多篇

客觀看待國內外經濟形勢,不要迷失於一時的國際市場炒作。 篇一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匯率巨幅波動,並對在岸匯率形成牽引,這是國際資本炒作美元加息“利好”的必然舉動,不值得大驚小怪。客觀看,美元無風險收益率遠不及人民幣,人民幣不具備大幅持續貶值的基礎。借壓低人民幣匯率制造中國經濟危機論,不可能繼續下去。

國內經濟確實存在不小壓力。2015年12月PPI同比降5.9%,連續第46個月下滑;2015年1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這被認為是中國經濟糟糕的信號。但我認為,這恰恰是轉折的信號。中國無論從財力來説,還是從需求來説,都具備拉動經濟的紮實條件;中央政權的行動力遠超其他國家,這有助於保持經濟和就業雙增長。2016年實現經濟增長7%左右,仍具備較大現實性。

中央已下決心,今年內推出若干項標誌性、引領性、支柱性的改革,這是很有力的政治經濟支撐力量。對此的預期不可放得過低。

深刻認識中國股市的軟肋,不要當國家利益的“政治鴕鳥”。 篇二

最近,一些政府部門、學院研究院、金融機構對2015年夏天的股市暴跌進行了總結,主要從經濟週期、資產價格、槓桿資金等方面進行了剖析,其援引的市場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大體也是對的。但是,這些分析都未涉及市場主體責任問題,更未涉及中國股市的獨立定價權問題。這是重大缺失。

中國股市暴漲暴跌並非始自2015年,其核心原因是缺乏穩定的價值中樞,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沒有獨立定價權。沒有強大的投行隊伍,是中國股市的最大軟肋。中國自己的核心投行不能維護股市價值中樞,有的甚至和國家利益玩兒對賭遊戲——千方百計套取每一項政策的利差。這為境內外做空中國力量翻雲覆雨提供了條件。

如果我們僅僅把市場機制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當作爆發危機的原因,而不去剖析市場機制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的國內外政治因素,分析得再頭頭是道,也不可能解決根子上的問題。

一些人假裝中國股市只存在市場機制問題,總結來反思去,還是在原地“打轉轉”,不肯追問主體責任或者轉移主體責任,甚至為已被立案調查的金融和證監繫統官員、大型機構高管叫委屈,把嚴肅的執法行動説成是“內耗”。這一狀態必須得到糾正,對危害國家利益的人員和機構必須一抓到底。

還有一些人認為,暴跌暴漲都是市場行為,與愛不愛國沒有關係。我認為,作為一國的重要金融機構,毫無疑問應當和國家利益保持一致;在本國金融市場遭遇危機時,就應當有所作為。這與中小投資者跟隨趨勢不是一回事。在這個問題上,不可以真糊塗和裝糊塗。

堅定推進“信用導向”的改革,為恢復市場秩序做幾件響噹噹的實事。 篇三

我國資本市場改革是整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站在國家利益高度看待資本市場改革。長期存在的股市價值中樞紊亂問題,與上市公司、證券機構等的行為模式相關,也與監管機構行為模式相關,要從規範這些主體的行為入手,完善價值形成機制,優化市場內在和外在環境。

我們現在遇到的熔斷機制困境,表面看是部門決策問題,深層次是行政運行機制、改革運行機制、改革大環境相互交織疊加的問題。無論新股發行機制的階段性改革,還是即將啟動的'註冊制改革,也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處理好這些矛盾,其實不難,就是要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大股東、董監高減持問題的本質是價差問題,那就要充分尊重這個本質。註冊制改革是要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問題,但構建發行人和投資人的信任關係更重要。人無信不立,市場無信則亂。一切都要從信任出發,最終落腳在信任上。這是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平衡關係的關鍵。

去年夏天的危機已經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今年又一次遭遇危機。市場危機可以度過,信任危機則難以度過。為此,我呼籲政府和核心市場主體共同行動,共同維護市場信任。要為恢復市場秩序穩定做幾件響噹噹的實事,要一致回擊任何破壞市場信任的言行。

“十三五”規劃已經展開,結構性調整必須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必須深化。長期看,我們需要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資本市場。去年11月10日,總書記對股市發展提出了47字新要求,即“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去年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並明確了五項工作任務。這為資本市場改革提供了重大政治支持。

我們要認真對待過去的發展歷史,認真對待當前的複雜問題,認真對待實打實的國際競爭。要敢於擔當,敢於碰硬,敢於試錯,把資本市場真正做大做強!

董少鵬

2016年1月11日於北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pn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