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精品多篇)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精品多篇)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精品多篇)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篇一

查道是宋朝的一名官員。年輕的時候,查道去參加科考,家裏沒錢,他的親戚湊了三萬文錢給他,作為進京趕考的費用。查道在趕考途中去拜見父親的老朋友呂翁,很不巧呂翁剛剛去世,家裏窮得連為他下葬的錢都沒有,呂翁的哥哥打算賣掉自己的女兒來辦理喪事。查道知道這件事後,便拿出所有的錢財,幫助呂翁家人辦理了喪事,使他們不用再賣掉女兒,後來又幫呂翁的哥哥操辦了女兒的婚事,呂翁一家人對查道十分感激。

查道在官府任職後,他的一位老朋友去世了,因為家中非常貧窮,把女兒抵押給別人做了丫鬟。查道知道此事後,馬上替朋友的家人贖回了女兒,並穿針引線,讓這個女孩嫁給了當地的名門望族。後來,查道為了幫助窮苦的人,不惜花掉所有錢財,還賣掉房子,搬到茅草屋裏去住。

查道的義舉感動了很多人,他樂善好施的名聲就這樣傳播開來。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篇二

顏真卿是唐代名臣。他深明大義、志節凜然,是一位忠義之士。

公元782年,節度使李希烈發動叛亂並自立為王,顏真卿由於得罪了權臣,被派去執行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勸李希烈投降。當時顏真卿已經七十多歲了,卻毅然接受了這一使命,親朋好友都替他擔心。到了叛軍那裏,顏真卿遭受到李希烈手下的謾罵與恐嚇,但是他鎮定而又勇敢的氣度,反而讓李希烈敬畏不已。後來有人勸李希烈説:“顏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師,相公您稱王稱帝,而太師他自己就來了,這難道不是天意嗎?宰相的人選,除了顏真卿,還有誰會比他更合適?”

顏真卿聽到這番話之後,十分憤怒,大聲呵斥他們不知廉恥,他説:“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們顏家都是忠烈之士嗎?顏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節,犧牲生命也絕不變節,我怎麼可能接受你們的利誘!”最後,李希烈以死相威脅,顏真卿還是不為所動,他事先寫好了遺書,作了必死的準備。叛賊看他毫不屈服,便殺了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顏真卿仍在大罵他們是“逆賊”,當時,他已經是七十七歲高齡的老人了。

顏真卿堅持操守、剛強不屈的氣節讓後世的人們永遠追念。顏真卿還是中國書畫的書法名家,他的“顏體”字如其人,方正剛勁,洋溢着浩然正氣。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篇三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説,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佈。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粧,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中華美德故事 篇四

【包拯剛正不阿】

包拯是北宋時期的清官。他深知民間疾苦,不畏強權,秉公辦案,為民伸冤,留下了許多故事,彈劾張堯佐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京城中的皇親國戚權力很大,宋仁宗寵妃的伯父張堯佐便是其中之一。張堯佐通過皇妃的關係進入京城,很快就成為主管財税的官員。但是,他貪污,胡作非為。包拯知道後,和同僚們上書宋仁宗彈劾張堯佐。皇帝知道理虧,只得罷免了張堯佐的官職,但過了不久,又將他任命為地方大員。包拯得知後又當面勸諫宋仁宗,認為此人不可重用。宋仁宗迫於輿論壓力,只好免去張堯佐的官職。

一年後,宋仁宗又讓張堯佐擔任另一個官職。包拯知道後再次進諫,嚴厲地指出了皇帝用人的過錯,極力主張不能將此人留在京城做官。皇帝辯論不過包拯,又迫於各種壓力,只好下詔,明確昭示不再起用張堯佐。通過此事,包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品質更加深入人心。

中華美德故事 篇五

【楊業為國捐軀】

楊業是北宋時期的愛國將領,在抗遼鬥爭中屢建戰功,被人們稱為“楊無敵”。在楊業鎮守北方邊陲雁門關的時候,遼國派大軍犯境,宋軍探馬早已報告楊業,楊業在代州附近(今山西代縣)設下伏兵。等敵軍一到,楊業率數千精騎出其不意進行阻擊,敵軍頓時亂了陣營。楊業一馬當先連斬數名遼將,遼軍大敗逃走。

公元986年,宋太宗大舉攻遼。剛開始,戰事還算順利,不久東路軍失利,朝廷命令全軍撤退,並命楊業的西路軍在後面掩護。在分析敵我形勢之後,楊業和其他將領約定,由楊業出兵做誘餌,把遼軍引到陳家谷,宋軍在此伏擊,合力殲敵。隨後,楊業帶兵入雁門關,半路上遭到遼軍伏擊。雖然楊業手下的軍士各個勇敢頑強,但畢竟人單力薄,只能邊戰邊退,來到陳家谷。

可是等楊業退到陳家谷才發現,宋軍早已撤走。楊業只好率軍與遼軍激戰,血染戰袍,最後只剩一百多人,楊業自己身受十幾處傷。最後,將士們都犧牲了。楊業的戰馬中了箭,他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被遼兵抓獲。遼軍統帥想勸楊業歸降,被楊業堅決拒絕。他緊閉嘴脣,再也不説一句話。三天中,他不吃一粒飯,不喝一口水,絕食而死。

楊業及他的子孫英勇抗敵、保家衞國的故事流傳開來,就是我們熟悉的楊家將的故事。

中華美德故事 篇六

趙州橋的傳説

趙州橋的神話流傳很久很廣,但對神化的趙州橋卻知者不多。它是以實物與抽象的神話結合使抽象的神話形象化,使只能聽到的幻想變為能看到的似真的現實。

傳説天上的神有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二十八星宿,九麼星君,六丁六甲。這一神話傳説對趙州橋的建造構想起了一定的啟發作用,奠定了創造設計的思想基礎,我們的先人,聰明的匠師,就是在這一思想的基礎上,大膽設想,巧妙構思,充分利用前人的經驗和

神話傳説,把它們融化進了橋的構造中去。一是它把我國的在古代科學的天平地支作了橋的總體造型結構來設計,即太極分二儀,二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橋身為太極,兩端為二儀。四個小拱為四象。二是又把傳説中的眾天神與橋的構件相結合,使科學的經驗與神話傳説融為一體。創造出了一個神化形象的趙州橋。如,二十八道拱圈為二十八星宿,每道拱圈的七十二塊拱石為七十二地煞。它們在橋下承託橋底。龍根鐵樑為九麼星宿,六塊勾石為六丁六甲,它們保護橋身。一百零八塊仰天石為一百單八將,鎮守橋兩邊。三十六根欄杆為三十六天罡,把守橋面。各天神構件在太極、二議、四象、八卦結構的佈局內,分兵把守,緊密協作,各盡其力。這一巧妙的設計,借鑑、利用、結合神話傳説,以虛帶實,虛實結合,使這一神話的影響,在橋的設計構造中發揮着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我國匠師一大發明。由於這一巧妙的結合,使神的形象滲透到橋的結構之中,又使橋的結構以神的形象來體現,橋成了眾天神的化身--神化的趙州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j7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