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一

本課是國小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抽屜原理”應用很廣泛且靈活多變,可以解決一些看上去很複雜、覺得無從下手,卻又是相當有趣的數學問題。但對於國小生來説,理解和掌握“抽屜原理”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設計時着眼於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幾下可取之處:

1、情境中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抽撲克牌”的小遊戲,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2、在學生操作活動中恰當引導。

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操作活動設計中,我着重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4根小棒放進3個紙杯的結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通過放一放、想一想、議一議的過程,把抽象的説理用具體的實物演示出來,化抽象為具體,發現並描述、理解了最簡單的“抽屜原理”。然後再引導學生在操作中繼續探究:把5本書放入2個抽屜,部有一個抽屜至少有幾本書?那麼7本書呢?9本書呢?

3、在生活情境中深化知識。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試一試環節裏,我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比如:任意點13個同學起來,至少有2個同學在同一天過生日。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回顧整節課我覺得在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中,老師處理得還是有點粗,特別是在學生敍述的過程中,學生用比較凌亂的語言的進行描述,教師指導不夠,因為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就是沒有很好地強化理解“總有”“至少”的含義。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數學活動,建立數學模型,發現規律。滲透“建模”思想。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文化及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學準備:教具:5個杯子,6根小棒;學具:每組5個杯子,6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初步體驗。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撲克牌嗎?下面我們用撲克牌來玩個遊戲。大家知道一副撲克牌有54張,如果去掉兩張王牌,就剩52張,對嗎?如果從這52張撲克牌中任意抽取5張,我敢肯定地説:“張5張撲克牌至少有2張是同一種花色的,你們信嗎?那就請5位同學上來各抽一張,我們來驗證一下。如果再請五位同學來抽,我還敢這樣肯定地説,你們相信嗎?其實這裏面藴藏着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學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發現規律。

(一)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數比杯子數多1的情況。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小棒和杯子來研究。板書:小棒杯子

師: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個杯子裏,該怎樣放?有幾種放法?

學生分組操作,並把操作的結果記錄下來。

請一個小組彙報操作過程,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師:觀察這所有的擺法,你們發現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幾根小棒?板書: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

師: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個杯子裏,又可以怎樣放?大家再來擺擺看,看看又有什麼發現?

學生分組操作,並把操作的結果記錄下來。

請一個小組代表彙報操作過程,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師:觀察所有的擺法,你發現了什麼?這裏的“總有”是什麼意思?“至少”又是什麼意思?

師: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個杯子裏,猜一猜,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師:怎樣驗證猜測的結果對不對,你又什麼好方法?引導學生不再一一列舉,用平均分的方法來找答案。並用算式表示分的結果:6÷5=1……1

師:那如果用這種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個杯子裏,把10根小棒放在9個杯子裏,把100根小棒放在99個杯子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你又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呢?

師:我們發現了小棒的數量比杯子的數量多1,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數量比杯子的數量多2、多3,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2、研究小棒數比杯子數多2、多3的情況。

師: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個杯子裏,會有什麼結果?

引導:先平均分,每個杯子裏分得1根小棒,餘下的2根小棒又該怎麼分呢?

師:把7根小棒放在3個杯子裏,會有什麼結果呢?為什麼?

3、研究小棒數比杯子數的2倍多、3倍多…等情況。

師: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個杯子裏,把15根小棒放在4個杯子裏,分別又會有什麼結果?

小組內討論,再請同學説結果和理由。

4、總結規律。

師:我們將小棒看做物體、把杯子看做抽屜,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總結:把m個物體放在n個抽屜裏(m﹥n),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商+1”個物體。

5、介紹抽屜原理。

“抽屜原理”又稱“鴿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裏克雷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

三、應用“抽屜原理”,感受數學的魅力。

1、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幾本書?為什麼?

先思考:這裏是把什麼看做物體?什麼看做抽屜?再説結果和理由。

2、8只鴿子飛回3個鴿舍,至少有3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裏。為什麼?

3、向東國小六年級共有370名學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學生。請問下面兩人説的對嗎?為什麼?

(1)六年級裏至少有兩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個月出生的。

4、張叔叔參加飛鏢比賽,投了5鏢,成績是41環。張叔叔至少有一鏢不低於9環。為什麼?

5、師:開課時我們做的遊戲還記得嗎?為什麼老師可以肯定地説:從52張牌中任意抽取5張牌,至少會有2張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學的抽屜原理來解釋嗎?

四、全課小結。

説一説: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什麼新知識?(師生共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

五、佈置作業。

課本73頁練習十二第2、4題。

六、板書設計。

數學廣角——抽屜原理

物體數÷抽屜數= 商……餘數 至少數 =商+1

小棒 杯子 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

3 2 2

4 3 2

6 ÷ 5 = 1……1 2

5 ÷ 3 = 1……2 2

7 ÷ 4 = 1……3 2

9 ÷ 4 = 2……1 3

15 ÷ 4 = 3……3 4

教學反思:

1、通過遊戲,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我設計了從52張撲克牌(去掉2張王牌)中任意抽取5張,老師肯定地説:至少有2張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學生半信半疑時,師生共同遊戲,讓學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奧妙,這樣導入,學生興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根小棒放入3個杯子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2根小棒”,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層面和知識層面上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優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 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藉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體儘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裏,看每個抽屜裏能分到多少,餘下的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比平均分得的數量多1。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的數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餘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3、解釋應用,深化知識。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應用“抽屜原理”,感受數學的魅力環節裏,我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進2個杯子,把4根小棒放進3個杯子裏,都讓學生進行了操作並做了記錄,但對學生的有序思考重視不夠,導致課堂檢測時,學生用列舉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有兩個同學把所有的可能都列舉對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還有兩個差一點的學生由於思維無序,因此沒能正確列舉出來。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個杯子裏,有學生出現了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3根小棒的結論,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學容易出的錯誤:用商+餘數。這時老師沒有抓住這個同學思維中的錯誤製造思維矛盾,因此感覺學生對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的數量=商+1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3學生在用“抽屜原理” 解決實際問題時,書寫格式教師指導不到位。有些題目是要先説結論,再説理由。那麼説理由的時候,有的同學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還有的同學先列算式,再回答問題。在區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導下,我才明白這類題目的書寫格式是:因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個杯子裏至少有2根小棒。

總的説來,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全班學生針對這類問題都能快速做出正確分析與判斷。我也算圓滿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三

本課是國小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初看教學內容,我甚至沒有看懂所學的內容與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有多大聯繫,不知道這部分知識能夠解決什麼問題,而且這部分知識又有一定的難度。但我是一個喜歡冒險與挑戰的人,覺得越是有難度的課,如何能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專研這種課對於我個人來説是非常有價值的。因此,我毅然決定的選擇了這節課。

細細的專研教材,終於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路,明確了教學的目標。

本堂課着眼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通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活動,建立數學模型,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本堂課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一堂好的數學課,我認為應該是原生態,充滿“數學味”的課;應該立足課堂,立足知識點。“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模式。本節課運用這一模式,創設了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產

生興趣,讓學生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初步瞭解了“抽屜原理”,並能夠應用於實際,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課後,通過方麗娜老師的指點,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與大家共勉。

一、情境導入“理性化”

情境導入,目的是讓學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教學內容,營造一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探索,導入新課的目的是要引起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願望,產生一種需要認識和學習的心理。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玩“剪刀、石頭、布”的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初步感受至少有兩位同學相同的現象。通過教學發現,這樣課堂比較“雜與亂”,缺少一種理性。因此,將此遊戲設計為:猜一猜,班上有幾位同學的生日是在同一個月的。這樣的設計更加的符合教學。

二、教學過程“簡單化”

理解“抽屜原理”對於學生來説有着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例題:把5個蘋果放進2個抽屜中,證明,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進了3個蘋果。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從簡單的情況入手研究(把3個蘋果放進2個抽屜,可以這麼放?),通過簡單的教學,不僅為學生學習例題鋪墊,同時又可以滲透解決複雜的問題可以將問題簡單化或者已經學過的知識的這一種思想。

三、數學語言“精簡化”

教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特別是數學這一門學科,課堂中,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隻抽屜裏至少放進了幾個蘋果?”對於這句話,學生聽起來很拗口,也很難理解;通過思考,我將這句話變成“不管怎麼放,至少有幾個蘋果放進了同一個抽屜中?”這樣對學生來説,相對顯的通俗易懂。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善於發現並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四、練習設計“多樣化”

練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鞏固和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並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要讓全體學生計算達到熟練,思維得到發展,就必須加強針對性的練習。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單一的進行練習,不僅學生的解題能力不容易提高,使學生產生乏味、枯燥的感覺,而且會使學生的思維呆板。由此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和練習效果。相反,適當設計形式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引起並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因此,在不改變練習內容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地改變一下形式:如“從撲克牌中取出兩張王牌,在剩下的52張中任意抽出5張,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試一試,並説明理由”。在練習中,我採取遊戲的形式,請3位同學上來分別抽5張牌,然後請同學們猜猜,至少有幾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學生興趣盎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四

“抽屜原理”應用很廣泛且靈活多變,可以解決一些看上去很複雜、覺得無從下手,卻又是相當有趣的數學問題。但對於國小生來説,理解和掌握“抽屜原理”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設計時着眼於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幾下幾點可取之處:

1、情境中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搶椅子”的小遊戲,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2、活動中恰當引導。

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設計中,我着重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的結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讓學生通過放一放、想一想、議一議的過程,把抽象的説理用具體的實物演示出來,化抽象為具體,發現並描述、理解了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在此基礎上,我又主動提問:還有什麼有價值的問題研究嗎?讓學生自主的想到:鉛筆數比文具盒數多2或其它數會怎麼樣?來繼續開展探究活動,同時,通過活動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歸納出求至少數的方法。

3、遊戲中深化知識。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試一試環節裏,我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練習的梯度考慮不周全。練習題3的難度太大,應在學習例3後再出現。另外,課前的遊戲簡短有效,在結束新課前,用“抽屜原理”來解釋,會有一種前後呼應的整體性,但由於時間的安排,一直到課後,再沒提及,有點遺憾。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五

《抽屜原理》教後反思一堂好的數學課,我認為應該是原生態,充滿數學味的課;應該立足課堂,立足知識點。本節課我讓學生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初步瞭解了抽屜原理,並能夠應用於實際,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導入新課時,我以四人一小組的形式玩搶凳子的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初步感受至少有兩位同學相同的現象,這個遊戲雖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二、活動中恰當引導,建立模型

採用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筆放入3個筆筒中的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枝筆。

在例2的'教學中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到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大量例舉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抽屜原理。由於我提供的數據比較小,為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發現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通過學生歸納總結的規律:到底是商+餘數還是商+1,引發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和説理活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能力。

三、通過練習,解釋應用

適當設計形式多樣化的練習,可以引起並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如從撲克牌中取出兩張王牌,在剩下的52張中任意抽出5張,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試一試,並説明理由。在練習中,我採取遊戲的形式,請3位同學上來分別抽5張牌,然後請同學們猜猜,至少有幾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學生興趣盎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課堂中,數學語言精簡性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隻抽屜裏至少放進了幾個蘋果?對於這句話,學生聽起來很拗口,也很難理解;通過思考,我將這句話變成不管怎麼放,至少有幾個蘋果放進了同一個抽屜中?這樣對學生來説,相對顯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嚴謹準確地使用數學語言,發現並靈活掌握各種數學語言所描述的條件及其相互轉化,以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增強提問的指向性、目的性。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六

我從網上下載了大量教學素材,經過幾天醖釀,形成了本次教學。本節課是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探究“抽屜原理”,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並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1、藉助直觀操作,經歷探究過程。

教師注重讓學生在操作中,經歷探究過程,感知、理解抽屜原理,留給學生大量的思考空間。

2、注重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

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學生對於枚舉法和假設法有一定的認識,加以比較,分析兩種方法在解決抽屜原理的優超性和侷限性,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

3、本節課是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與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現抽屜原理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

特別以遊戲引入,又以遊戲結束,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受了數學的魅力。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七

作為數學廣角,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方法,教給學生一種思考方式。我上完這節課後,感覺這節課中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真的很難。所以,課程的建模過程應該以活動為載體,帶抽屜原理是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的知識。作為數學廣角,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方法,教給學生一種思考方式。我上完這節課後,感覺這節課中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真的很難。所以,課程的。建模過程應該以活動為載體,帶動學生的思考。在充分活動的基礎上理解總有與至少的含義。如進行坐椅子游戲,5個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樣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有2個人。

又如,4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裏,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盤子裏至少有2個桃子。3支筆放進2個筆筒裏,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筆。多次操作,分一分,描一描,説一説等活動體會總有與至少的含義,這些知識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在建模後在分析具體問題時,先讓學生説説把什麼放在什麼地方,體會待分物體與抽屜的關係,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到至少數。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 篇八

《抽屜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屬於奧數知識範疇,首次被編入新課改教材,它的教學就是通過實際案例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的魅力。

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本堂課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一、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導入,目的是讓學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教學內容。營造一個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願望,產生一種需要認識和學習的心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基於以上認識,在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對學生來説很感興趣的猜撲克牌遊戲:任意在52張牌中抽出5張牌,不看牌面,老師敢肯定至少會有2張同花色的牌。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翅膀,給學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慾望,激發他們積極思維,快速進入學習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養問題意識。

在本節課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猜想、驗證、推理、應用的`過程。

1、採用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筆放入3個筆筒中的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枝筆”。

2、在例2的教學中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個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3、大量例舉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抽屜原理。

三、注重“説理“活動,培養學生邏輯能力。

在這節課中,由於我提供的數據比較小,為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發現“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通過學生歸納總結的規律:到底是“商+餘數”還是“商+1”,引發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和説理活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能力。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我們的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的難點突破處,也就是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個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我還可以對教學環節進行再安排,讓學生體會到多餘的物體只要不超過抽屜的個數,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2個物體,這樣學生對“抽屜原理”規律會更清晰更明瞭。同時,我們要明確,教學知識不光是讓學生按照公式來套用公式,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在讓學生充分説理的基礎上,明確把什麼當作“抽屜數”,把什麼當作“物體數”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把教育教學看作一門藝術,那麼我就是那個孜孜不倦追求藝術的人,雖然前進的路上會有坎坷,會有荊棘,但是有了我的堅持不懈,有了我們團隊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們一定能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收穫碩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1ny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