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十一月”的古詩【精品多篇】

“十一月”的古詩【精品多篇】

“十一月”的古詩【精品多篇】

“十一月”的古詩 篇一

農曆十一月,為“冬月” ,又稱辜月、暢月、後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的話,又稱“子月”稱“建子”。

《冬月長安雨中見終南雪》

唐代:賈島

秋節新已盡,雨疏露山雪。

西峯稍覺明,殘滴猶未絕。

氣侵瀑布水,凍著白雲穴。

今朝灞滻雁,何夕瀟湘月。

想彼石房人,對雪扉不閉。

《黃魯直示千葉黃梅餘因憶蜀中冬月山行江上聞》

宋代:範祖禹

江上清香隔水聞,林間不見雪紛紛。

春寒忽憶登山屐,歸夢猶尋谷口雲。

《沁園春 仲冬初四夜,小園梅始著花,雪月交映,效稼軒體》

清代:樊增祥

晴雪在檐,寒梅始花,新月媚之。

把雪為豔友,梅為香友,月為清友,伴我娛嬉。

雪謂梅花,白雖遜我,疏影暗香還妒伊。

嫦娥笑,且莫爭春色,自畫修眉。

待儂三五圓時。嚮明鏡台前滿意窺。

更梁園雪裏,招回玉兔,樓東劫後,喚起梅妃。

綽約瑤華,伶俜縞袂,姊不主張將待誰。

梅和雪,願同依月府,長奉清輝。

“十一月”的古詩 篇二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鑑賞四

此詩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時年詩人67歲,閒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原詩共兩首,此處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與詩人其他的老年詩相比,這首詩在寫法上別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於以夢境抒發情懷。寫到夢境的詩詞,在陸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描繪的是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夢;杜甫的詩《夢李白二首》,摹寫的是滲透了詩人與李白形離神合、肝膽相照友誼的夢;蘇軾的詞《江城子》,記敍的是詩人悼念亡妻、寄託哀思的夢。而陸游詩中的夢,大都是愛國之夢。在陸游的《劍南詩稿》中有近百首記夢的詩。清代趙翼《甌北詩話》卷六曾評陸游詩道:"即如記夢詩,核計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託之於夢耳。"此評語認為陸游的詩記夢並非全是寫真夢,有的屬於託夢詠懷。這是頗有見地的。事實上,陸游的詩記夢,有的是寫真夢,而更多的還是託夢詠懷,當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似可視為既寫真夢又託夢詠懷之作。

此詩前三句,寫夢因。"僵卧":躺着不動。"孤村":一作荒村。"輪台":漢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台縣;詩中泛指邊防重鎮。箇中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夢境產生的前提:"僵卧"、"夜闌"。俗話説:"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詩人白日憂國憂民,才會在夜闌卧牀睡眠中"有所夢",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闌",就不可能有夢的出現。故"僵卧"與"夜闌"是夢境產生的前提。二是夢境產生的主觀因素:"尚思為國戍輪台。"如果詩人沒有為國戍邊的情懷,就不可能有"鐵馬冰河入夢來"。三是夢境產生的'外界條件:"風吹雨。"可以説,正是有了"風吹雨"這一外界條件,詩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來。

最後一句,寫夢境。與詩人那些通篇記夢的詩作有別,此詩寫夢境也獨樹一幟。全詩由夢因引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之後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更多聯想、想象的空間。人們儘可以據此夢境展開豐富的想象,具體想象詩人當年是如何身披鐵甲,手持兵器,騎那披着鐵甲的戰馬馳騁沙場、英勇殺敵,作此詩時他又是如何夢繞神牽"九州同"的。

可見,思想性與藝術性較為完美的統一,使得此詩成為陸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為中國古代包括老年詩在內的所有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十一月”的古詩 篇三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註釋

(1) 僵卧:靜卧。僵:僵硬,僵直。

(2) 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3)不自哀:不為自己而感到悲傷,不為自己哀傷。

(4)尚:副詞,還,仍然;表示事情的繼續或殘存狀態。

(5) 思:想着,想到。

(6)為:介詞,為,為了;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

(7) 戍輪台:在新疆一帶防守。戍(shù),守衞。輪台:現在的新疆輪台縣,漢代曾在這裏駐兵屯守。 這裏泛指北方的邊防據點。

(8) 夜闌:夜將盡。闌(lán):殘盡。

(9) 卧聽:躺着聽。

(10) 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11) 鐵馬:披着鐵甲的戰馬。

(12)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

譯文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着替國家防衞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牀上傾聽那風雨的聲音,披着鐵甲的戰馬馳過冰河征戰疆場的情景又進入我的夢境。

創作背景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罷官後,閒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於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在現實中當然已不可能實現,於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裏,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感情深沉悲壯,凝聚了詩人所有的愛國主義激情。原題有兩首詩,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鑑賞

這首詩以“痴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詩的開頭兩句,意思緊密相聯:“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訪了作者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尚思為國戍輪台”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的解釋,前後照應,形成對比。“僵、卧、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淒涼的境遇。“僵”字寫年邁,寫肌骨衰老,“卧”字寫多病,寫常在牀蓐(rù,草墊子):“孤”字寫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村”寫詩人貧困村居,過着荒村野老的悽苦生活。四字寫出了作者罷官回鄉後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現狀。籠罩着一種悲哀的氣氛,讓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又現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詩人對自己的處境並不感到悲哀,貧病淒涼對他來説沒有什麼值得悲哀之處;詩人自己尚且“不自哀”,當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需要什麼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終生不渝的統一之志,理解他為這個壯志奮鬥的一生,理解他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就是“尚思為國戍輪台”的精神狀態。這兩句詩是詩人靈魂和人格的最好説明山河破碎,國難當頭,自有“肉食者謀之”,詩人何必多此一舉呢?另外,詩人不正是因為“喜論恢復”、熱心抗敵才屢屢受打擊,最後罷官閒居的嗎?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問心無愧,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而今後國運如何他可以毫不負責。其次,雖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詩人作為年邁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擔報國殺敵的義務了。作為一個既無責任也無義務的七旬老人仍有“為國戍輪台”的壯志,這就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達官貴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們承擔着責任和義務卻無心復國,不就十分渺小和可鄙了嗎!

“夜闌卧聽風吹雨”緊承上文。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爭的風雲、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着、想着,輾轉反側,終於幻化出一幅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

俗語説:“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岳飛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詞句;辛棄疾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張元幹有“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同樣魂牽夢縈的語言。……這些不朽的精神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9o1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