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農村家庭報告多篇

農村家庭報告多篇

農村家庭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為了解我鎮農村國小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我對大崗鎮的部分農村家庭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此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二)調查的結果

1.家庭教育弱化。調查分析發現,我鎮有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模糊,他們片面地認為:孩子上學了,其思想、學業等方面的責任已轉移到學校老師,老師是孩子的成長責任人,從而忽略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學了,子女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況且,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3.家長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據調查瞭解,一些家長無視自己對子女的榜樣作用,在家中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 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導致家庭氣氛、家庭環境、家庭習慣差,對子女的成長十分不利。

4.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家庭中,家長只注重給予子女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認識水平的教育,忽視對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採用反詰、譏諷、用別家孩子優點與自家孩子缺點進行比較,甚至實施粗暴教育辦法來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對子女教育投入比較重視。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生家長為了子女教育捨得投資,對子女學習需求儘量給予滿足,他們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日後能夠出人頭地。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前,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正在轉型,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結構等狀況有了較大變化,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仍較落後、教育方式方法不當、經濟環境較差,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後。一些家長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觀念未轉變,他們受新讀書無用論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影響,對大、中專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不瞭解,特別是對部分普通高中、職校學生,畢業後外出打工與國中畢業外出打工,所得回報與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關心。

(二)苦於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為之煩惱。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家長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在教育方式上帶有很強的隨意性,並且個人言行不一致,失信於子女,難以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威信。尤其是,當前獨生子女較普遍,大多數處於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庇護,物質的滿足和行為的自由放縱,使家庭教育形同虛設。

三、強化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港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為此,各級政府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廣大羣眾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重教善育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學生家長,除了加倍地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愛外,還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並重視個人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創設一個有利於子女生存發展的家庭空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要學習一些較淺顯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正確應對,採用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學習,當孩子的表現未能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罵孩子。同時,家長可恰當地運用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寬嚴有度,獎罰分明。

(四)家庭與學校緊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子女的成長,家長要加強家校聯繫,齊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繫,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教育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等方面強差人意時,就要配合教師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長。

【第2篇】2022年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狀況調查報告

我國農村正經歷着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高齡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較快增長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以及農村老齡問題的綜合解決。為了解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發展情況及其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影響,xx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了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狀況的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調查運用國家統計局批准,中國老齡科研中心xx年和xx年實施的兩次中國老年人口狀況調查數據,結合北京、河北、江蘇、浙江、黑龍江、江西、河南、安徽、重慶、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典型調查,調查對象為農村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無子女(包括兒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兩類:1、獨居户;2、夫妻户。

老年類空巢家庭包括三類:

1、隔代户(老年人與未成年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同住,多稱“留守家庭”);

2、兩代老人户(老年人與父母同住);

3、與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與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xx年,全國農村老年空巢和類空巢家庭共3288萬户,佔農村老年人家庭總户數的48.9%,比xx年的44.9%提高了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萬人,佔全國1.08億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佔38.3%,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佔5.6%。除隔代户從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餘幾類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獨居户從13.3%提高到14.7%,夫妻户從26.7%提高到27.7%,與其他人同住户從0.5%提高到2.1%,兩代老人户從0.4%提高到0.7%。

空巢、類空巢家庭分佈呈現較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對較高,如山東、河北、江蘇的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比例超過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遼寧等也超過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陝西、廣西、雲南不足30%。各省份內部的分佈差異也較明顯。嚴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壯年比例達到90%,留在家裏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隨老年人年齡提高空巢、類空巢家庭比例呈減少趨勢。農村60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類空巢家庭中,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減少到40.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為主佔64.9%,喪偶的佔28.8%。

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內部差異明顯。約有2/5的老年人自願與子女分開居住。這類家庭以夫妻户多見,低齡老年人為主,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相對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與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關係緊張,或子女外出發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獨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願意入養老院,但因經濟條件不允許加之不是收住對象,或當地沒有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問題既有作為農村老年人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因子女“缺位”帶來的特殊問題。

(一)養老保障不穩定問題。

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個百分點,佔47.4%,得到子女經濟幫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個百分點,佔59.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約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養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經濟狀況和養老意識淡薄等影響,39.6%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經濟困難,49%的人認為經濟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體救助的只佔13.6%。

(二)基本醫療缺乏保障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狀況差的佔27.2%,患慢性病的佔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多數反映合作醫療報銷起付線高,報銷比例低,報銷程序過於複雜,門診取藥花費多但不能報銷,住院治療又需要先墊付大筆押金。因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後不去就醫,“拖”病現象比較普遍。

(三)照料服務供求矛盾突出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佔20%,約948萬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佔52.3%,國家、集體、養老機構上門服務合計僅佔2.9%。與此相對,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佔64.1%。

(四)獨居老年人面臨高生活風險問題。

獨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約1004萬人。其中,覺得經濟困難的佔52.4%,需要照料但無人照料的佔18.4%,經常感到孤獨的佔53.6%,感到不幸福的佔21.0%,有過自殺念頭的佔7.5%,這些指標均顯著高於其他老年人。統計分析顯示,有60%的農村獨居老年人生活中面臨着經濟非常困難、健康狀況極差、需要照料和孤獨寂寞中的至少一種問題,近19%的獨居老年人面臨兩種以上的上述生活風險。

(五)隔代户和兩代户老年人生活壓力大問題。

子女外出務工,留下祖孫在家的“留守”老年人佔農村老年總人口的3.7%,接近400萬人。他們既要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又要照看孫子女,身心壓力很大,健康狀況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認為健康狀況較前一年變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調查前兩週處於帶病狀態,這些指標均明顯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兩代户老年人既要自養還要贍養其高齡父母,他們參與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得到子女經濟支持的只佔44.3%,醫療費開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費支出達到1827元,遠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現象及問題成因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態勢仍將持續。

造成農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峯人口,同時也是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相繼進入老年,老齡化加快發展。二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隨着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願意分開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續存在,必將推動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繼續發展,空巢、類空巢將成為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一種重要居住形態。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養老的作用。

老年人勞動自養、夫婦互相扶養和子女贍養是傳統家庭養老的三大支柱,由於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喪失了支撐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户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三)農村社會保障與社會服務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老年人養老和照料服務的“真空”。

家庭養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由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覆蓋面窄,水平低,社會福利服務基礎設施短缺,社會養老服務不發達,使老年人的養老特別是服務需求得不到保障。調查發現,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門家務服務的佔32.8%,而當地有此服務的僅佔7.0%,需要上門護理的佔35.4%,能提供上門護理的僅佔6.3%,需要入住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的佔17.6%,離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關於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二是觀念落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三是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後,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基於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帶來的照料服務等問題在許多地方沒有擺上議事日程。

(五)敬老意識和贍養觀念淡化。

農村“重小輕老”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諉贍養義務。婆媳關係緊張,“媳婦當家,養兒防不了老”。外出務工子女忽視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與老年人缺少聯繫。還有“外嫁女兒不養娘”的傳統習俗,等等。這些因素導致部分老年人的贍養得不到落實。

四、對策與建議

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隨着農村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在城鎮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因素影響下,農村以家庭養老為主,依靠老年人勞動自養、子女贍養和土地保障的傳統養老模式受到進一步挑戰,需要從整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的建構上綜合考慮和應對。在繼續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保障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新時期保障包括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內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製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考慮免除7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費用,並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在個人賬户計入金額及報銷比例等方面予以優惠,適當擴大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門診報銷的病種。醫療衞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對於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採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要。

(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在服務好“三無”老人等傳統服務對象的基礎上,把服務對象擴展到高齡、病殘、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會老年人。

施院0託老年羣眾i 在農村社區建設綜合性養老服務活動設施,以此為依託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體娛樂、法律服務和宣傳教育服務,逐步形成住養、定點與上門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體要積極出資設立養老服務公益崗位,同時積極倡導鄰里互助、志願者幫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獨居户、隔代户、兩代老人户特別是高齡、貧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為重點,建立聯繫和幫扶制度,制定緊急事件的有效應對辦法,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三)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

進一步推進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書籤訂工作,鞏固家庭贍養,督促外出務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產。加強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傳,把敬老孝親納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的評選表彰內容,轉變不良習俗,和諧家庭關係。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加強生活安全的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辦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要制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發展規劃和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措施,將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衞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

【第3篇】農村家庭教育調研報告

我處於農村基層教育這中,所面臨的學生是來自經濟落後知識匱乏的家庭,對於這種我們無力改變家庭現狀的教育,我們該如何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呢,這是每一個山村基層教育者的難題。農村家庭現狀可總結如下:

__鎮地處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氣温16.00℃,年降水量780.00毫米,主要以種植玉米、洋芋、烤煙等農作物,由於土地貧瘠產量效益差。收入極不平衡。從而迫使部分家庭不得不外出務工,於是就出現了下列情況:

就我班上而言,現一年級共有學生74名,其中有留守兒童近20名,單親家庭近10人。留守兒童多部分是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有甚者是隻有稍大點的哥哥姐姐帶着。單親家庭的原因是有的不幸離世,有的媽媽不堪生活的拮据丟下家庭孩子離家出走。跟着祖輩的孩子他們在知識上得不到益處,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是父還是母一天為了生計而奔波也無暇照顧孩子學習。這樣導致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使孩子心理上出現偏差。給學習帶來障礙。

有些家庭的父母報着這樣一種觀念,把學生交到學校學校就得包乾,他們除了給學生吃住外,幾乎不再過問什麼。這些孩子雖然餓不着凍不着但精神安慰上或是跟家長溝通的機會上基本沒有。導致在家家長基本不管、學習基本不動。

教育是三方面的即學校、家庭、社會。只有三方面合作共管才有教育的成效。就家庭而言我們能做的有:

(1)精確掌握學生的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要精確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家訪,在進行家訪進我們要先預設一些有針對性問話,以便了解家長的思想,並做好記錄。回校後及時整理總結,達到些次家訪的目的。跟學生拉攏關係,瞭解其動態。

(2)班主任老師要不定時召開家長會,而且儘量全員參與。

利用家長會這個時間就家訪中所瞭解的情況對家長進行培訓,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例如在孩子面前不講粗話,不不酗酒。剋制家庭吵架等等。讓家長給孩子樹典範做榜樣,為孩子營造一個温馨、和諧的家庭。

總之,提高家庭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一個難點,不是一兩次的交流和培訓就能解決的,可能有些錯誤觀念已經在他們腦里根深蒂固,甚至用國小階段都無法扭轉,那麼就需要我們另找路子。教師要做好這種心理準備,反正孩子是天性善良的,本質是質樸的。用我們的耐心和誠心就算把石頭捂出一點温度也是一種成功吧!

【第4篇】農村留守婦女婚姻家庭狀況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和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使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這些佔勞動力(18歲-60歲)總數8%的已婚剩餘勞動力也都紛紛向城市轉移。這些轉移的已婚勞動力中男性佔98%,從而在農村就出現了一些留守婦女。這些留守婦女大多仍在農村從事農業,照顧老人和孩子。近期,xxx鄉婦聯通過召開村婦代會主任和部分留守婦女座談會,調查問卷,入户走訪等方式對本地區留守婦女的婚姻家庭狀況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婚姻家庭狀況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這些留守婦女家庭只有50%是穩定的,婚姻是幸福和諧的,而這些家庭的夫妻年齡基本都是45歲以上;有40%的家庭是有矛盾的,夫妻之間是不和諧的;另有10%的家庭因此已破裂或處於破裂邊緣的。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全鄉每年40個左右的離婚婦女中,留守婦女足足佔了一半。

二、家庭不穩定不和諧的原因

(一)改革開放30多年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對人們思想觀念產生巨大沖擊和影響。尤其大城市的環境極具誘惑力。一些外出打工的男性賺到錢後禁不住誘惑,其行為似乎印證了'飢寒起盜心,飽暖思淫慾'這句古話,直接導致家庭破。一些男性儘管還維持着原有家庭,但他已看不上那個只顧在家幹農活的'黃臉婆'.這種狀況導致婚姻家庭不穩定不和諧的在整個留守婦女中佔有33%.

(二)農村人受教育程度低,遇事缺乏理性思考,加上自身責任心不強,導致在外打工不是為家裏賺得補貼,而是隻顧自己享受或盲目搞投資,最終還欠下了外債,從而導致家庭不和諧乃至破裂。

(三)留守婦女自身思想守舊,生性多疑,對外出打工的丈夫缺乏信任。而外出打工的丈夫經過大城市的薰陶,視野開闊,思想開放,性格開朗大方,這些又是一些留守婦女眼裏所不能容忍的。無辜的丈夫又不能包容這一切,從而導致家庭矛盾重重。

三、留守婦女對婚姻家庭的心理狀態及期盼

(一)對於年齡偏大的留守婦女,她們比較關心的是丈夫在外所從事的工種、安全性、收入和生活狀況,並不擔心會發生影響家庭或破壞婚姻的問題。因為她們對自己多年來的婚姻家庭有信心,尤其她們確信年紀已漸成熟的孩子是維繫她們婚姻生活的牢固紐帶。她們當中多數所期待的是等孩子念高中或讀大學後,自己把家中的土地出租或轉讓他人,隨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少數年齡偏大的婦女仍願意留在農村務農。

【第5篇】2022年農村困難學生家庭情況調查報告

為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激勵其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同時有利於困難學生安心學習,減少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我代表聯合鄉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對關心關注雲南昆明農村學生的教育和成長的各位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現將6個困難學生的家庭走訪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生家訪情況

(一)困難學生張鎖、張天涯家庭情況

1.學生本人情況

張鎖:男,xx年2月28日出生,漢族,身體健康,目前就讀於聯合中學,學習成績優異,班級名列前三。張天涯:女,xx年1月24日出生,漢族,身體健康,目前就讀於聯合中心完小三年級一班。

2.家庭成員情況

父親:張正華,1978年生,國小二年級文化程度。母親:趙明芬,1979年生,文盲。爺爺:68歲,身患痛風,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奶奶:68歲,在家養豬。家庭住址為聯合鄉鬆棵村烏龍棚社29號,聯繫電話1519889xxxx。

3.家庭情況:建有石棉瓦磚房3間,牲畜房3間。摩托車一輛。土地約7畝,主要是山地,種植馬鈴薯、苦蕎、麥子。其中馬鈴薯為家庭主要經濟來源,依據當年收成情況和市場價格情況,年毛收入為4000—8000元。苦蕎、麥子收成主要用於買米及餵豬。養殖了4頭豬、1個騾子、6只雞,相關毛收入估計為xx—3000元。除去生活成本,粗略估計該家庭年純收入為5000—6000元。

(二)困難學生李聰家庭情況

1.學生本人情況

李聰:男,彝族,xx年2月25日生,身體健康,目前就讀於聯合中心完小三年級二班。學習成績班級前五名。

2.家庭成員情況

父親:黃順坤,1970年生,漢族,國小一年級文化程度。母親:張貴粉,1982年生,文盲。雙胞胎哥哥目前就讀於聯合中心完小三年級,學習成績一般。奶奶:72歲,在家幫助養牲口。家庭住址為聯合鄉鬆棵村兔吃水4號,聯繫電話:1528849xxxx。

3.家庭情況

建有石棉瓦磚房4間,牲口房3間。土地約4畝,主要為山地,種植馬鈴薯、青稞。馬鈴薯種植收入依據當年收成及市場價格而定,毛收入約7000—8000元。青稞種植主要用於餵養牲口。養殖有6頭牛、20餘隻山羊、3頭豬,毛收入約10000元。李聰父親農閒時外出縣城打零工,收入約5000元。扣減生活成本,粗略估計家庭年純收入為10000—13000元。

(三)困難學生張天樂家庭情況

1.學生本人情況

張天樂,男,漢族,xx年5月1日生,身體健康,目前就讀於聯合中心完小二年級一班,學習成績排名班級前十。

2.家庭成員情況

父親:張正宏,1976年生,國小二年級文化程度,聯繫電話:1351872xxxx.母親:熊開芬,1976年生,國小三年級文化,體弱多病。姐姐:14歲,就讀於聯合中心完小六年級,學習成績一般。爺爺、奶奶均為74歲。大伯50歲,幼年智力障礙一直未成家,為五保户。家庭住址為聯合鄉鬆棵村烏龍棚72號。

3.家庭情況

建有石棉瓦房4間,牲口房3間。有土地1.3畝,種植馬鈴薯及麥子。馬鈴薯毛收入約xx—3000元。麥子主要餵養牲口。養殖了2頭牛、2只山羊、4頭豬,年毛收入為5000元左右。父親農閒時到鄉鎮打零工,毛收入為7000元左右。除去生活開支,粗略估計年純收入為10000元。

(四)留守兒童張銀燦家庭情況

1.學生本人情況

張銀燦,女,xx年5月13日生,漢族,身體健康,目前就讀於北河國小一年級。學習成績排名班級1—2名。

2.家庭成員情況

父親:張金培,1981年生,國小三年級文化。母親:呂太香,1986年生,文盲。妹妹張銀爽,4歲半,就讀於學前班。爺爺62歲,奶奶61歲,在家帶兩個孫女及種植養殖。家庭住址為聯合鄉北河村漢泥排21號,聯繫電話:1591257xxxx。

3.家庭情況

父母前常年在雲南省文山州建築工地打工,年純收入5000—6000元。建有房屋5間,其中xx年新建了3間空心磚房、廚房及衞生間。共有4畝地,由爺爺奶奶耕種,種植馬鈴薯、玉米、苦蕎,毛收入為3000元左右,用於買米維持家庭温飽。養殖了3頭豬、2頭山羊,空閒時上山挖藥材。粗略估計家庭年純收入為7000—8000元。

(五)困難學生陳美麗家庭情況

1.學生本人情況

陳美麗,女,xx年6月15日生,漢族,先天性心臟病,xx年手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就讀於北河國小二年級。學習成績中等。

2.家庭成員情況

父親:陳應奎,1977年生,文盲;母親:趙田珍,1976年生,文盲。姐姐,18歲,長期在昆明打工。家庭住址為聯合鄉鬆棵村鬆棵頭21號,聯繫電話:1591170xxxx。

3.家庭情況

建有石棉瓦房3間,廚房1間,牲口房1間。共有7畝土地,種植馬鈴薯、苦蕎,依據收成及市場價格情況,毛收入約為10000—xx0。養殖了3頭牛、3頭豬。因陳美麗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向親戚借錢於xx年8月在昆明市兒童醫院心臟搭橋手術。目前尚未還請債務,屬於因病返貧的家庭。

二、學生生活費及住宿費現狀

經訪談聯合鄉政府分管教育李副鄉長、聯合鄉中心完小李校長及部分學生的班主任,我們瞭解到,在國家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支持下,聯合鄉中心完小及北河國小對所有學生免收學費和雜費。同時,按照國家對西部地區寄宿制學校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簡稱營養餐)和生活補助項目的要求,聯合鄉中心完國小生每天能享受到4元/人的營養餐補助,寄宿制學生還能享受500元/人的生活補助。上述惠民政策的實施,極大的緩解了經濟困難學生家庭的負擔。

經核算,扣減上述相關補助費用後,每個學生家庭需要支付學校的相關生活費用約為550元/學期,每年約為1100元。

【第6篇】農村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對農村未成年人成長髮展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本次調查通過深刻分析和客觀評價我鎮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並針對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合理的途徑方法和對策建議,從而將加強農村家庭教育,促進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轉化成為_____鎮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內在推動力。

一、調查實施概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全鎮居住的居民,調查方式主要是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等。調查結果:走訪了120名農村婦女,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回收率為100%。被調查的120名農村婦女中,已婚婦女90人,未婚22人,離婚或喪偶的8人。年齡結構,20歲以下的8人,2130歲的22人 ,3140歲的42 人,4150歲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國小及以下的48人,佔40% ;國中的66人,佔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佔5 %;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及特點

從調查情況看,_____鎮農村家庭教育現狀主要呈以下特點:

(一)農村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過分依賴學校教育

實地調查反映,95%的農村女性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很重要,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都給予一致肯定。71%的農村婦女表明願意不惜一切投入,培養子女成才。問卷調查中顯示,67.61%的農村女性家長重視孩子的學業問題(成績差、聽課困難、學習態度不端正等),重視孩子情緒問題(暴躁易怒、焦慮、抑鬱、自卑等)、交際問題(內向冷漠、不善交際、經常與人發生矛盾等)以及行為問題(違反校規等)的比例分別為11.83%、13.80%和6.76%。很多農村家庭父親和母親分頭負責兒童的生活、學習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兒童學習教育比例最高達77.55%,説明隨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以及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 為國教子、以德育人 為主題與核心的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觀念被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所認同,多數家庭民主和諧,父母協力、協商共同承擔家庭教育責任。

但實地調查也發現,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落後,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嚴重不足,農村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並能較好地擔當起這一責任的農村家庭只佔15%。85%的農村家庭認為孩子的教育責任在老師、在學校,與己無關,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學校和老師,一味感歎孩子沒遇上好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有的家長和代理監護人甚至認為: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麼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監護人教育理念差,認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兒孫自有兒孫福,認為只要能掙錢,讀書也沒什麼用,不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大學生不是還找不到工作嗎?這些觀念勢必影響孩子,產生學習無用的情緒;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中,由於學校單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更新, 但科學家教任重道遠

問卷調查中,52.6%和32.3%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私下讚賞、公開表揚方式鼓勵兒童的進步。孩子做錯事時,61.5%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心平氣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錯誤。與孩子溝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調查者覺得自己與兒女的關係非常好或比較好;64.5%的女性家長表示自己能夠很好或較好地與孩子溝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長明確自己的孩子經常或偶爾告訴父母他(她)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走訪調查發現,孩子有事瞞着家長時,多數家長採取引導而不是強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與家長意見相悖,一時難以確定對錯,45%的家長會採取冷處理。孩子有吸煙、喝酒、沉迷網絡遊戲和上網聊天等不良行為,部分家長能按照問題的性質採取不同的糾正措施。這説明,廣大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在改善,但調查也反映,農村家庭教育方式傳統簡單,不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

一是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部分農村家長認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體罰等。問卷調查顯示,在教育孩子做錯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調查者選擇教育方式是責罵或打孩子;3.77%的被調查者採取禁止孩子參加喜歡的活動或拿走孩子喜歡的物品等懲罰方式,甚至有2.76%農村家長認為,小孩子都會犯錯誤,做錯就做錯了,由他去。被調查的家長中,對孩子採取物質獎勵的佔8.86%。而且,考試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質獎勵;直接用金錢獎賞的家長佔2.08%。在與小孩之間的溝通問題上,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願。 24.21%的農村女性家長表示溝通的時間很少,6.49%的農村婦女反映自己與孩子雙方雖有溝通的想法,但溝通過程中,總是因無法剋制的情緒而中斷與孩子交談;有2.91%的農村婦女直接表態自己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或很難與孩子溝通。農村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攻擊和敵意對待他人。

二是疏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實地調查反映,大部分家長整天忙於農活或打工掙錢,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教育孩子,更談不上有閒暇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基本疏於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不管不問,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的確切年齡和所在年級都不知道。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於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特別是留守兒童代理監護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這方面顯得更為突出。

由此可見,教育方式傳統簡單,缺乏先進家教理念和科學家教知識,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鎮廣大農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廣大農村家庭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遠。

(三)農村家庭對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長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一方面,農村家長素質普遍偏低。被調查的農村婦女中,國小及以下的48人,佔40% ;國中的66人,佔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佔5 %;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農村婦女承擔社會、家庭雙重角色,大部分時間被擠佔,很少有時間來充實提高自己,有部分國小文化的人漸漸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狀態。現在讀書真難,孩子的作業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農村家長普遍存在的現狀。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鎮廣大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藴差,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

另一方面,農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圍。目前,由於農村經濟相對滯後,大部分農村家庭條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決衣食問題,家長們根本無能力投資家庭教育設施建設,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雖然廣大農民的住房及經濟條件提高很快,但有書房或書桌的學生並不算很多。同時,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少,農村女性家長農閒時大多用於聊天,或沉迷搓麻將、打撲克,很少看得見書籍,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的佔絕大多數。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苦細緻的工作。家長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對孩子影響是綜合的,相互滲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農村家長認識不到知識和文化對子女成長的意義,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責任、義務,忽視家庭教育。許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無法擔當起家庭教育的責任,還有一些家長採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無意識中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和導向,直接影響了農村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為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根據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決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社會、家長、學校共同關注農村家庭教育問題

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農村家庭教育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要認真做好農村家庭教育指導、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規範化。

政府應該適當加大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設立農村家庭教育基金,應付必要的農村家庭教育支出,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正常運行。政府要盡最大可能挖掘農村教育資源,大力創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娛樂活動場所。盡最大努力發揮農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農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家長要想方設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創設豐富的信息環境來幫助孩子擴大視野,培養其探索的興趣和習慣以及陶冶情操。家長可以利用電視機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指導孩子收看;可以帶孩子到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為孩子選購有關書籍,訂閲報刊雜誌,並堅持與孩子一起閲讀、欣賞。

(二)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家長素質

農村中國小應注重宣傳發動,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學校章程,規劃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教學管理,採取多種措施,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農村學生家長整體素質。

學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將提高家長素質當成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學校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出提高農村學生家長素質的長遠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要根據家長的實際需要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定期組織家長來校學習,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素養。家長學校的授課形式應靈活多樣,可以採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家庭教育論壇等形式。家庭教育論壇內容既包括知識講座也包括家長髮言、提問,使家長、教師形式互動,在互動中交流經驗,提高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將提高家長素質和提高家長實施家庭教育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側重培養家長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識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終實現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的目的。

(三)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與孩子建立心連心的溝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長處,並儘可能的積極的引導。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專橫的態度對孩子進行體罰,讓孩子去接觸社會生活影響,包括社會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甚至是敵對作用的影響,父母應該指導他們去跟不好的影響進行鬥爭,從而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給孩子的自由空間應該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愛孩子,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盲目地去愛自己的子女,結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

家長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即使在農忙時,也不要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使孩子有一個學習的小天地,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其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經常查看孩子的作業。對孩子經常犯的錯誤進行細緻的講解。在學習之餘,家長還可以訂閲一些有益智力的書,培養孩子對讀書的樂趣,增長孩子的知識面。

【第7篇】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 我們於xx年3月份對我市農村國小開展了調查訪問,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調查組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兩所國小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後三次召開座談會。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國小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座談法和家訪談話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 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對家長專項調查的要點是: 你覺得爸爸媽媽説的話都是對的嗎?你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通過回收調查表,研讀家訪、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關於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户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國中佔66%;國小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佔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 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農村責任田的承包、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農村很多家庭的條件明顯改善,他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而計劃生育政策的結果又使農村獨生子女劇增,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絝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麪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第8篇】新形勢下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這次調查,採取聽彙報、發問卷等形式。調查範圍主要在國小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國小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

1、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

2、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

3、你覺得爸爸媽媽説的話都是對的嗎?

4、你在家裏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通過回收調查表,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佔57.5%;幹部和工人佔38.8%;個體户佔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從事臨時建築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6.3%;中專文化佔12.1%;國中佔66%;國小文化佔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國小和國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國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佔83.8%;收入較好的只佔2.5%;經濟困難的佔12.5%;特別困難的佔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佔91.2%;再婚的佔2.5%;單親家庭佔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時看書看報的佔17.5%;指導孩子學習的約佔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並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佔25%左右。

這些並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國小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 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從情感上他們願意為孩子奉獻一切。現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於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並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絝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麪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二是粗暴 。很多父母都將自己擺在家庭的絕對權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壞了家裏的一件小東西,家長會大發雷霆;一次考試失誤,家長會毫不留情,痛罵斥責;如果在外闖了禍,那可更不得了,一頓臭罵自然少不了,拳腳相加也會接踵而至。從調查中顯示,有30%的家長都會憑藉自己的家長“權威”,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準到同學家去玩等。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不願意或不善於讓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許多孩子由於家長的粗暴無知,有的放棄了心愛的體育活動而埋頭於書山題海,被迫“一心只讀聖賢書”;有的很愛好畫畫,卻被家長逼着告別了自己的興趣……這些家長把嚴格要求理解為不斷地批評、訓斥和逼迫孩子。這不能不説是家長的過錯。為此,國家總督學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為了觀察蚯蚓而換來家長一巴掌,我覺得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個未來的科學家。

三是放任。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學生自主發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為:自主發展就是讓孩子自己發展、隨意發展,他們認為“樹大自然直”,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以及社會交流不聞不問,缺乏必要的輔導和教育。有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從而喪失了對孩子的信心,於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隨他去了。

四是望子成龍 。這種類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期望度過高,要求過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體驗人生的價值,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只想當科學家、董事長、總經理、博士……那麼,可以想像,他們美好的夢想在現實面前將會形成怎樣的一種落差。

五是嚴他寬己。 從調查中顯示,有80%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放鬆,不能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從來做不到。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後地擠車搶座;一邊教孩子尊重父母,一邊自己卻不盡贍養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自己卻從不摸書本,經常沉溺於撲克麻將桌上;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後對老師評頭論足,甚至破口漫罵……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學習、生活懶散,多半沒有上進心和求知慾望。

六是重智輕能。 作為一個社會人,既要懂得知識,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魚,僅夠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得益。從本次調查中得知,至少有80%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他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學習技能、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等少得可憐。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後,很難有大的發展。

六、對策

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會的事,其中與教育部門聯繫尤為密切。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書育人,還要承擔起協調校內外教育力量的重任。當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開辦家長學校,定時定人辦好家長培訓班,讓家長接受當前的先進教育意識、教育動態,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開設家長接待日,每月定時專門接待來訪家長,與家長們在某些教育問題上進行交流、溝通,達成共識。 三是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家訪,瞭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及在家的表現,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從而因材施教。 四是設“家長聯繫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長手中,並請家長反饋信息,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為祖國培養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第9篇】農村家庭參與技術培訓的調查報告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我國農民數量眾多,有3.28億農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嚴重製約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進程。農村科技培訓是推廣農業科技的重要手段。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南通大學商學院“紅t恤”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對農村家庭參加技術培訓的意願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85%的主要勞動力文化程度處於國中或國中以下水平,80%的農村家庭沒有參加過農業類培訓,75%的農村家庭有成員參加過非農業類技術培訓。據瞭解,大多數家庭有意願在近期內參加非農業類技術培訓,但費用普遍控制在500到1000元內,培訓時間也控制在1到2個月。家庭參加培訓人員主要是户主及其子女。絕大多數農民是通過幹部上門瞭解到技術培訓項的目的的,廣播宣傳是另一個重要的途徑。

通過調查總結,我們得知農村家庭參加技術培訓的態度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農村主要勞動力對科技興農的意識不強。現在農民對種植養殖方面的常規技術有了一定的掌握應用,但對農業高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認識不足,大多數人安於現狀,沒有進一步提高技術與認識的意識。

二、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對高新農業科技的接受能力、運用能力差,影響了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這是技術培訓面臨的最大問題。

三、農村家庭對於技術培訓長遠利益的認識不夠明確。很多農民不捨得眼前時間和經費的投資,不能認識到技術提高對長期利益的重要性。

四、農村科技培訓缺少資金支持。開展農村科技培訓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業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舉措。農村科技培訓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具有政府行為。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水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支持。但這項工作在市場條件下運作,沒有穩定的資金投入支持,也只能因陋就簡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工作也就浮於表面,很難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五、當前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不得力,缺少科技推廣人員,科技培訓工作沒有專人具體管理。鄉鎮農業科技培訓絕大多數是通過幹部上門以及廣播宣傳,部分村幹部不能把培訓內容及時傳達給農民,影響到科技培訓的推廣。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覺得應做出相應的對策來提高農村科技培訓教育程度,具體如下:

一、深入農村加強調研,瞭解農民對科技的需求;理清思路,找準當前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的切入點。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民的市場意識、效益觀念、競爭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發生着重大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產品質量意識等已不適應這一歷史性轉變的要求。要搞好農村科技工作,首要的問題是要搞清農民科技文化的總體水平、開展科技培訓的難點和熱點,根據農民需求和農業生產的特點統籌安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培訓效果。

二、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意識不強,直接導致農民對農業新技術認識不足,接受、運用新技術能力差,從而影響了農業的發展,束縛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從各方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也是提高科技培訓教育的重要內容。各項科普活動、送技術、送知識等活動需要積極開展。

三、提高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力度,加強鄉村幹部的文化、科學素養以及責任意識。培養、發展科技推廣人員,建立健全科技培訓工作的具體管理體制。切實組織、宣傳好科技培訓,讓農民認識到科技培訓的重要性,參加農村培訓的必要性。

四、在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同時,還要積極宣傳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地推動了“以崇尚科學,崇尚文明,反對封建迷信,反邪教,反陋習”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以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物質文明建設。

五、社會、政府應加大農村科技培訓的資金的投入,促使科技培訓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培養出新型的農村科技型人才,不僅要“輸血”更是要“造血”。政府的資金與政策支持是開展好技術培訓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馬虎不得。

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通過開展農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是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重要手段。開展農村科技培訓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農村科技培訓是一個長期的、艱鉅的任務,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是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

【第10篇】農村家庭藏書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隨着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人們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對自我進行精神領域的薰陶。公民的文化積澱程度決定着他們素質的高低,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明與否,代表着一個國家的發展狀況。

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國的現實狀況,我選擇了發展情況在全國居中游的城市陝西來進行調查。

由於公民的文化積澱程度是一個複雜的,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比較方便,比較明顯地將其表示出來,我們就決定調查農村家庭的藏書情況。

二、數據分析

此次共調查了6户家庭,總共是27人,其中女性14位,男性13位。包括3050歲的中青年婦女6位,60歲以上的老嫗1位;3050歲的中青年男性6位,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1位。另外,還有各個階段的學生13名。

在這6户家庭中,有3户是地處較為偏遠的農村家庭。還有3户則是相對繁華的城鎮農村家庭。

以下數據都是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到的。

在地處較偏遠的農村家庭中,有60%的家庭主要以學生的課本資料為主,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它藏書;有40%的家庭除學生用書外還分別藏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經典名著,少數家庭還藏有《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古典智謀類圖書。

而在相對繁華的城鎮農村家庭,則只有20%的家庭已藏有學生用書,剩下的80%的家庭還有古典名著,菜譜類書箱、針織毛線類書籍等。

在學生用書中,有60%的學生只有課本和輔導資料,沒有其它課外書。其餘的學生(主要是中學生)則還藏有一些期刊如《讀者》、《意林》、《最小説》等。其中以《最小説》以類的青春文學期刊居多。

還有些同學藏有郭敬明、饒雪漫等流行作家所著的書,少數的還藏有席慕容、顧城、海子等詩人的詩集。

有些同學還表示,自己的媽媽同樣是饒雪漫等流行作家的粉絲。可見,70後也有涉足青春文學的跡象。

三、對公民閲讀情況的建議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分析,不難看出:除學生以外的農村男性公民對文學的接觸僅限於《三國演義》等經典著作,而女性則只有對針織毛物線和家常菜譜類書籍感興趣,甚至一些地處偏遠的女性幾乎不碰書籍。

作為21世紀的公民,我認為我們應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因為世界範圍內的信息、文字、政治、經濟等領域都在以光速變化着,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的發現問題、改正問題,進而使自身修養得到提高。

對此,我為農民朋友提出以下建議:

1、應多看一看關於農業方面的科普類書籍,爭取可以將裏面的內容用到實際操作上來。這樣,既增長了見識,又有很大的實用性,一舉兩得。

2、有空的時候,可以看一下國際國內時事類書籍,關心國家大事,做一個稱職的公民。

3、如果您對文學情有獨鍾,不防讀一讀老舍、巴金、賈平凹等著名作家的書,您一定會得到許多在四大名著等書籍中所沒有的收穫。

對於學生,我建議在熱衷於青春文學的同時,也稍微涉獵一下經典文學,只有那樣,你的文學素養才會真正得到提高。

我不贊成像外界談得那樣嚴厲杜絕學生熱愛青春文學,熱愛流行文學。我認為,流行的東西不像他們説的那樣一無適處盡是糟粕。相反,其中也有很多堪稱經典。想當年,李杜不也在唐朝流行的火熱朝天嗎?所以,在此,我對那些絕對否定流行文化的人提出嚴肅批評。

不過,還是建議同學們在追逐流行文化的同時,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做到為我所用,並儘量用好。

以上就是我調查的全部內容。

四、經驗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我增強了社會責任感,鍛鍊了綜合實踐能力。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

在以後的調查工作中,我應該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羣體進行抽樣,在問卷上也要多下點工夫,努力做到問得夠全面而且讓被調查者有足夠的興趣做完問卷。還有,對被調查者的態度一定要好,對整個調查過程的態度也要堅定。畢竟,態度決定一切。

【第11篇】農村留守婦女婚姻家庭狀況調研報告範文模板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和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使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這些佔勞動力(18歲-60歲)總數8%的已婚剩餘勞動力也都紛紛向城市轉移。這些轉移的已婚勞動力中男性佔98%,從而在農村就出現了一些留守婦女。這些留守婦女大多仍在農村從事農業,照顧老人和孩子。近期,xxx鄉婦聯通過召開村婦代會主任和部分留守婦女座談會,調查問卷,入户走訪等方式對本地區留守婦女的婚姻家庭狀況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婚姻家庭狀況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這些留守婦女家庭只有50%是穩定的,婚姻是幸福和諧的,而這些家庭的夫妻年齡基本都是45歲以上;有40%的家庭是有矛盾的,夫妻之間是不和諧的;另有10%的家庭因此已破裂或處於破裂邊緣的。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全鄉每年40個左右的離婚婦女中,留守婦女足足佔了一半。

二、家庭不穩定不和諧的原因

(一)改革開放30多年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對人們思想觀念產生巨大沖擊和影響。尤其大城市的環境極具誘惑力。一些外出打工的男性賺到錢後禁不住誘惑,其行為似乎印證了飢寒起盜心,飽暖思淫慾這句古話,直接導致家庭破。一些男性儘管還維持着原有家庭,但他已看不上那個只顧在家幹農活的黃臉婆。這種狀況導致婚姻家庭不穩定不和諧的在整個留守婦女中佔有33%。

(二)農村人受教育程度低,遇事缺乏理性思考,加上自身責任心不強,導致在外打工不是為家裏賺得補貼,而是隻顧自己享受或盲目搞投資,最終還欠下了外債,從而導致家庭不和諧乃至破裂。

(三)留守婦女自身思想守舊,生性多疑,對外出打工的丈夫缺乏信任。而外出打工的丈夫經過大城市的薰陶,視野開闊,思想開放,性格開朗大方,這些又是一些留守婦女眼裏所不能容忍的。無辜的丈夫又不能包容這一切,從而導致家庭矛盾重重。

三、留守婦女對婚姻家庭的心理狀態及期盼

(一)對於年齡偏大的留守婦女,她們比較關心的是丈夫在外所從事的工種、安全性、收入和生活狀況,並不擔心會發生影響家庭或破壞婚姻的問題。因為她們對自己多年來的婚姻家庭有信心,尤其她們確信年紀已漸成熟的孩子是維繫她們婚姻生活的牢固紐帶。她們當中多數所期待的是等孩子念高中或讀大學後,自己把家中的土地出租或轉讓他人,隨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少數年齡偏大的婦女仍願意留在農村務農。

(二)對於45歲以下的留守婦女儘管她們也關心丈夫在外邊的冷暖和安全,但她們更擔心年富力強的丈夫禁不住繽紛世界的誘惑。她們有的通過隨時打電話方式監督丈夫;有的想盡辦法阻止丈夫外出打工;而有的婦女則表現為無可奈何之狀,她們認為婚姻都是命中註定的事;另外也有個別留守婦女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丈夫的言行,在努力改變自己,加強自己與丈夫之間的溝通交流。

【第12篇】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

結合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現狀調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從而探討如何結合農村留守兒童自身及環境的實際情況,發揮社會、家庭、學校及留守兒童本身等各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利於貫徹落實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

一、調研主題的背景

目前民生問題並未得到徹底的解決,其中就存在這麼一個需要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羣體——留守兒童,大部分留守兒童缺乏最直接有效的關愛。 其次,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再者,隨着“中國夢”的提出,勵志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源於家庭教育當中的勵志教育成分的數量和質量將很大程度的影響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成長等方方面面,因此瞭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是十分必要的。

二、調研的時間和地點

1、時間:xx年7月8日——xx年7月21日

2、地點:永新希望學校及其留守兒童所分佈在的馬灘村、魏家莊、沙雲村、龐家堡、寨子村、馬棚村、東村、新城村、集賢鎮等。

三、調研的主體和對象

主體:西安外國語大學“心.希望”社會實踐服務團

對象:周至縣永新希望學校的留守兒童、教師及留守兒童監護人

第二部分:調研的方法和過程

一、調研的方法

1、文獻法

2、訪談法:家訪;採訪學校領導

3、問卷調查法:設置《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家長

篇)》和《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現狀的調查問卷(孩子篇)》。

4、參與觀察法

二、調研的過程

1、前期準備:xx.06.18—xx.07.07

通過各個渠道瞭解家庭教育、勵志教育、留守兒童等核心概念,並在查閲心希望以往資料、瞭解當地具體狀況以及永新學校老師同學的基本信息的基礎上,確立“夢想滋養心靈,勵志照亮人生”的主題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調研方向,策劃實踐具體流程,擬定孩子篇和家長篇調查問卷以及訪談提綱。以下是具體的編制維度圖:

2、中期實踐:xx.07.08—xx.07.21

在班主任組織下,對在校學生共發放130份孩子篇問卷,收回留守兒童問卷66份,有效份數為65份;共進行43 次家訪,收回43份家長篇問卷,其中留守兒童的有35份,有效份數為33份;共進行一次老師訪談,收回訪談記錄一份。

3、後期總結:xx.07.22—xx.08.29

第三部分:調研結果及對比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勵志教育的基本情況

1、家庭是否對留守兒童進行勵志教育

根據調查問卷孩子篇及父母篇(圖1)反映的情況,從未對孩子進行勵志教育的情況為0,而孩子做家務時(圖2),大部分家長都會表揚孩子,因此留守兒童家庭中是存在勵志教育的。然而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圖3),有27.27%的父母認為這不重要。同時,當孩子做錯事時(圖4),有25.9%的父母嚴厲批評打罵或者不理不顧。可以看出留守兒童家庭中儘管存在勵志教育,但不明顯,需要引起注意。

2、缺乏家庭勵志教育的原因

在關於“雙方交流多嗎”一題(圖5)中,從孩子和家長的角度都沒有“從來不交流”的情況出現,但經常交流的情況少於50%,説明家長和孩子交流頻率較低;同時有50%左右的家長和孩子都表示交流當中存在着困難(表1),而產生這些困難的原因主要在於代溝的長期存在(沒有共同語言、不敢和家長説以及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沒有時間)(圖6)。由此可見,目前孩子與家長的交流障礙問題是阻礙家庭勵志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3、家庭勵志教育的作用體現

圖7

由圖可得知(圖7),留守兒童與全國各地同齡階段的其他孩子相比,都表現出與老師交流頻率低,與同學交流頻率高的特點,都表現出樂觀自信的性格特徵。因此從調查問卷中我們無法得知勵志教育對留守兒童人際關係和性格養成方面的直接聯繫。但在訪談過程中,我們卻發現了這樣的聯繫:

典型案例:

在對八年級孩子小豪進行家訪的時候,我們很明顯地發現這個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更自信大方。除了男孩子特有的淘氣之外,在詢問到要考什麼高中什麼大學之類的問題時,和其他害羞或是叛逆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他很自信地説要考鎮上最好的高中,才能讀最好的大學,問道他為何有如此的自信,他很出乎意料地説,“我有我爸爸這麼聰明。”孩子的父親常常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歡的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父親常常鼓勵孩子,儘管只是口頭上的簡單鼓勵,但是卻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家庭勵志教育在孩子人際關係和性格養成方面起着正面積極的作用。在家中受到鼓勵多的孩子更善於與人交流,表現得自信大方,對自己的夢想有堅定的追求;相反,在家中受到鼓勵少的孩子則更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不愛與人交流,缺乏追尋夢想的內動力。

二、勵志教育的來源

1、勵志教育現實主要來源與孩子期望的對比

通過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圖8),我們得知留守兒童平時最常得到老師的鼓勵,其次才是家長,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進行自我鼓勵;而在家長和孩子的期望值當中(圖9),大部分家長(70.27%)認為學校的鼓勵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10.81%的家長認為家庭的鼓勵最重要;然而從孩子的角度而言(圖10),他們最渴望得到的卻是家長的鼓勵(45.59%),老師只佔33.82%。由此可得,在農村留守兒童家中儘管家長會鼓勵孩子,但與孩子的期望值還是有較大的偏差,他們對於家庭勵志教育對孩子成長重要性的認識仍舊存在欠缺。

2、勵志教育的其他來源

圖11

勵志教育的來源除了家庭,還有孩子們周圍的文化環境,包括學校和平日裏接觸到的文化媒介。根據統計(圖11),我們發現書籍被孩子更多地用於攝取知識(51.02%),電視節目則因其搞笑有趣而被孩子更多地用來放鬆娛樂(41.20%),而真正給予孩子們鼓勵,激勵其成長的則是名人明星(56.00%),説明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效應的積極成分在勵志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家庭勵志教育當中激勵方式的比較

在家庭激勵方式中,人們總結了7種激勵方式,分別為語言激勵、行為激勵、競爭激勵、榜樣激勵、目標激勵、物質激勵和興趣激勵。在此次調研中,我們通過對這7種家庭勵志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在家長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家長會對孩子説“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為激勵:高達68.75%的家長不會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為方式去鼓勵孩子,農村人保守內斂,不善於用親密的肢體接觸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競爭激勵:42.40%的家長要求孩子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27.30%的家長鼓勵孩子努力趕上他人,9.10%會罵孩子沒出息,剩下的21.20%則不與其作比較;

榜樣激勵:51.72%的家長會選擇自家優秀、成功的親戚作為孩子的榜樣,20.69%的家長會以自身為標榜,但還有27.59%的家長不為孩子設立榜樣,同時沒有家長願意選擇名人作為榜樣;

目標激勵:76.67%的家長會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中為孩子設立目標,並保證達到目標後給予相應獎勵,23.33%從來沒這麼做過;

物質激勵(圖12):98.30%的家長會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其中給孩子獎勵零花錢、零食和衣服的居多,而書籍及文具只佔13.60%;

興趣激勵:超過半數的家長對孩子的興趣發展採取放任式態度,任其發展。

在孩子方面:

語言激勵:超過90%的孩子反映家長會對其説“不錯”、“有進步”等鼓勵性的語言;

行為激勵:68.25%的孩子説家長曾經通過擁抱、親吻、拍肩等行為方式去鼓勵自己,但其中只有16.28%的家長會經常這麼做;

競爭激勵:有44.62%的孩子表示父母會鼓勵自己趕超其他優秀的孩子;

榜樣激勵:據孩子反映,43.75%的父母會以自家優秀成功的親戚作為孩子的榜樣,而以名人、父母自身及不設榜樣則分佈稍次且平均,分別為20.31%、18.75%、17.19%;

目標激勵:孩子説父母經常或偶爾為自己設立目標的高達87.30%;

物質激勵:孩子反映,在其受到的獎勵中,以衣服、書籍、文具、零花錢、零食為主,且其所佔比例相近;

興趣激勵:孩子認為父母對其興趣不予支持的佔18.04%。

對比表2的數據,我們發現,孩子偏向的激勵方式與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存在偏差。孩子更偏向於興趣激勵(32.43%),這説明家長平時比較限制孩子興趣的發展,取而代之用物質激勵去補償,但事實證明孩子對於物質激勵和對行為激勵、目標激勵、語言激勵、競爭激勵的態度幾乎一樣,他們更需要的是自我興趣的發展和被肯定。

而就家長常用的激勵方式而言,他們最常用的是物質激勵(高達40.68%)和語言激勵(32.20%),其他激勵方式則小於10%。綜上發現,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三個誤區:

1、功利導向。家長在進行勵志教育時,以物質激勵居首,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了金錢為上的觀念,這會導致孩子功利心過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2、榜樣示範。在榜樣激勵中我們發現家長多以自家親戚作為孩子榜樣,自己以身作則做孩子榜樣的只佔20.69%。雖然以自家親戚為榜樣比以名人為榜樣要現實,但孩子平日接觸最多的還是家長,所以家長樹立好榜樣也是激勵孩子成長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3、忽略興趣的重要性。調查顯示53.10%的家長不鼓勵也不反對孩子的興趣發展,有6.30%的家長甚至完全不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每個孩子都有閃光的地方,若我們遏制了他的興趣發展很有可能就扼殺了一位名家的誕生。

四、勵志教育主題活動的初步實踐

勵志教育主題活動是 “心·希望”團隊支教的新增環節,旨在將勵志教育主題貫穿到課餘活動當中,探討勵志教育的作用。據此我們為孩子們舉辦了“世界2分鐘”、“乒乓球比賽”和“英語可以這樣學”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這種形式的活動受到永新希望學校老師的支持和廣大學生的喜愛,充分挖掘了孩子的潛能和內動力,使勵志教育成效明顯。

第四部分:建議及對策

一、政府層面

1、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農村家庭勵志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是父母長期不在家,而父母外出的原因則在於務農帶來的收入較低,相比之下外出打工收入更多。若政府能積極引進外資,推動當地農業發展的升級,帶動當地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使農民收入得到可觀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則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留在農村,更多的父母願意陪在孩子身邊,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

2、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勵志教育

農村地處偏遠,信息閉塞,村民文化水平較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力不從心,時常走進嚴重的誤區。因此,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農民,提高當地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3、加大教育基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學校等教育機構

孩子們正處於思想啟蒙和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今後行為的關鍵原因和關鍵因素。因此政府應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加大教育力度,在農村學校推廣勵志教育,使留守兒童塑造完好人格。

4、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和獎勵機制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補貼制度,對條件較差的農村家庭給予扶助及一系列的物資支持;同時政府還可以在農村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先進勵志的學校及個人給予獎勵,以此刺激農村勵志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學校層面

1、重視勵志教育,加強教師培訓

農村學校教育大多僅限於知識層面,在精神教育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對於勵志教育更是瞭解甚少。因此學校應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對勵志教育的重視程度,讓他們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中轉變到既傳授知識又加強培養學生意志、激發學生成功志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的勵志教育上來。

2、建立可行的勵志教育模式

課堂是勵志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時穿插有關勵志教育的內容。此外,學校在學生的考試評比中可以要求學生按照自身的情況定下目標或者設定一個對手,在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公示優秀學生名單或者告知家長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學校還可以效仿“勵志教育三大步”的育人模式。第一步,每天讀一封勵志信;第二步,讓學生填寫成長記錄,原則上要求“只記進步不記懺悔,只記快樂不記煩惱”;第三步,行動與自我評價,讓學生每天對自己的行為自我監督和評價。

3、積極開展勵志活動,加強勵志氛圍建設

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邀請勵志教育專家或者對此有研究的教師定期為學生做勵志教育講座;還可採取記誦校風校訓、聆聽傑出青年事蹟報告、唱勵志歌曲、看勵志電影系列活動、設興趣班、開展心理健康課程等形式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潛質。同時,學校應當重視並營造富有勵志精神的校園文化環境以薰陶學生,可充分利用教室、寢室、食堂等校園空間或者宣傳欄宣傳勵志格言,建設校園勵志文化。

三、家長層面

1、與孩子加強交流,改善溝通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溝通,則需不斷改善溝通的方式。首先,父母要與孩子在同一水平線上平等交流;其次,父母要學會傾聽,避免誤解,同時通過細節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再次,父母要努力創造溝通的機會,除普通的電話交流外,還需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前沿的方式來積極拓展情感交流的渠道。最後,父母應創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很多留守兒童家庭當中僅有父親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親”角色的缺失,母親則很難同時扮演兩個角色,在教養孩子中容易走極端,要麼過於放鬆,要麼過於嚴厲,導致交流氛圍缺失或失衡。因此,父親應儘量多回家看孩子,母親則應權衡角色的扮演。

2、走出教養誤區,完善家庭勵志教育

在調研中家庭勵志教育存在不重視、功利導向、榜樣示範和忽略興趣等的誤區。因此,家長需要認清這些誤區並儘量規避它們。

同時,家長還應學會通過正確的方式鼓勵孩子,完善家庭勵志教育:第一,要保持對孩子的語言鼓勵。第二,要增加對孩子的行為鼓勵。第三,應適當運用競爭激勵。第四,應正確選擇榜樣運用榜樣激勵。第五,需重視目標激勵。第六,適當減少物質激勵。第七,要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

3、臨時監護人應積極擔負責任、履行義務

父母雙方長期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日常生活和學習大都由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照料,較大的年齡差造成了巨大的代溝。因此,臨時監護人應盡好應盡的義務,承擔應有的責任,在保障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時,多關心孩子的想法。

四、孩子層面

1、體諒父母,自強不息

沒有哪個留守兒童的父母是願意離開孩子的,他們四處奔波,辛苦工作終究是為了把家建設得更好。因此,孩子應該更多地體諒和感恩父母,學會承擔,自立自強。

2、敞開心扉,主動交流

一方面,每個孩子應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敞開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關心父母的同時自己也就得到了關懷。另一方面,在學校裏,還應積極主動和老師、同學多多交流,做一個樂觀、開朗且大方的人。

3、堅定夢想,不懈追求

首先,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其次,應拓寬知識面,開闊眼界,不侷限與眼前,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再者,要勇敢面對困難,不怕失敗;最後,要不斷激勵自己,堅持奮鬥,為夢想不懈努力。

五、社會層面

1、加強對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的關注

廣播、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工作者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勵志教育給予關注和報道,定期舉辦與該主題相契合的講座、報告等學術交流活動。

2、發揮名人效應,傳播正能量

根據問卷反映,名人明星是最能激勵孩子成長的羣體,可見偶像的魅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明星名人都是台前發光發亮,台後默默努力付出的典範。因此,公眾人物應維護好自身的打造的良好形象,做好榜樣,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多投身公益,傳播正能量。

3、提高志願者服務水平

志願者應不斷提高個人素養,服務的目的不能僅僅停留在給留守兒童帶去歡樂和知識,還應學會如何用自己優秀的品質在短時間內感染他們,從而激發他們發憤圖強、追求夢想的內動力。另外,以短期支教為主要方式的志願者還應做好回訪工作,保證對留守兒童關愛的持續性。

第五部分:結束語

“寶貝,我是你的大樹,一生陪你看日出……”這是當下流行的親子節目主題曲中爸爸們對孩子的承諾,現實當中又何嘗不是。家庭永遠是孩子們心靈的港灣,父母則是為孩子抵擋烈日和風雨的大樹,但孩子終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和庇護,去獨自與烈日相持、與風雨對抗,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但若父母一味的緊閉門窗,包攬一切,讓孩子與困難隔絕,百般寵愛,又或是完全放養,連最基本的關愛和鼓勵都不給予,那麼孩子將來何來的自信、勇氣和能力去獨當一面,開闊自己的藍天?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無法成為立於孩子身邊的大樹,但卻可以紮根孩子的心裏,無法手相牽,卻能心相連。但願每一個留守兒童的父母能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多和孩子聯繫,多鼓勵孩子,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切實走近農村留守兒童,傾聽他們內心的獨白,彌補他們缺失的愛,助他們發憤圖強,實現夢想,收穫勵志人生。

【第13篇】農村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對策分析調研報告

近年來,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問題正逐漸凸顯並日益得到重視。家庭暴力已演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其越來越嚴重地阻礙了婦女身心健康、婦女地位的提高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農村婦女受家庭暴力案例數據呈上升趨勢,體現出複雜性和普遍性的特點。就__縣農村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對策。

“你有沒有被丈夫打過?”有一些婦女隱瞞了自己被毆打的事實。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婦女顧及臉面,怕旁邊人笑話。當問及“有沒有被打過”的這個問題時,她們顯得猶豫,最後才説“沒有”。二是農村婦女對丈夫的暴力有很大的容忍度,只要打得不是太厲害,丈夫打老婆的事不值一説,尤其是年紀大些的婦女,她們很爽快地回答:“都過去了,不算啥。”甚至於還有的婦女覺得丈夫打自己,是因為自己確實做得不夠好。第三,對家庭暴力有一個識別的敏感度和認定的標準問題,農村婦女把丈夫的小打輕罵稱之為“扯皮”、“脾氣急”、“不是真的往死裏打”,可以不列入“打”的範圍。調查中,詢問被打的理由時,回答千差萬別,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家務瑣事或觀點不一致。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婦女在遭受家暴後認為,“肉體的傷是輕,精神的傷害最重”。

1、封建思想殘餘是產生家庭暴力的主要根源。中國封建社會有幾千年的歷史,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思想意識根深蒂固,尤其在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更為突出,做丈夫的將打老婆視為天經地義的事。而有些婦女在封建思想影響下,也認為只要不過分,丈夫打妻子很自然,一旦被丈夫毆打,只好自認倒黴。這樣,就為丈夫的施暴行為創造了條件。

2、立法不足和現行的司法舉證制度是家庭暴力存在的主要原因。目前為止,我國在反家庭暴力方面,法律法規還沒有做具體規定,大部分婦女在遭受家庭暴力後不注意及時取證,導致在訴訟中難以舉證。婦聯作為維護婦女權益的主要組織,沒有相應的執法權,多數情況只能接待和傾聽受害婦女傾訴,指引其依法解決;司法機關受“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影響,一般不願介入家務糾紛,致使反家暴聯合機制難以有效落實。

3、農村基層幹部重視程度不夠,助長了家庭暴力的升級和蔓延。農村傳統觀念中有這樣一種認識,即“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許多農村基層幹部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內部的家事,別人管不了,也沒有必要管。由於基於這些模糊認識,直接影響了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的積極性和公正性,對家庭暴力案件調處中存在“勸和不勸離”傾向。

4、受害婦女的軟弱和一味忍讓也是造成家庭暴力的成因。一些受婦女往往因為考慮到子女和社會輿論壓力而一忍再忍,導致家庭暴力愈演愈烈。95%的女性是多次遭受暴力侵害後,才要求調解,她們中的多數人認為,男人脾氣上來了打一下是正常的,她們一般都不會想到要用法律來解決,其結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從而導致家庭暴力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無法忍受,直到男方要以暴力趕自己出門或者危及到生命安全時,才會想到尋求法律保護。試想,如果在第一次遭受暴力侵害後,就能冷靜地及時採取有力措施,那麼相當一部分家庭暴力案件是可以得到有效遏制的。

5、喜新厭舊和婚外兩性關係的發生是導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影響的人,尤其是那些先富起來的人,腰纏萬貫後,就滋生了“飽暖思淫慾”的思想,為了踢掉原配偶,人為地製造矛盾,採用毆打、折磨、等手段逼使原配偶同意離婚或原配偶無法忍受時主動提出離異。當然,也有因妻子有了外遇後,致使丈夫採用武力解決的。總之,哪裏有喜新厭舊或第三者,哪裏就很有可能出現暴力,這是當前家庭暴力中出現的一個新情況。此外,一些家庭中,由於女性經濟不獨立或經濟收入偏低,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夫妻間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不一致,夫妻之間的性格及關係不和諧、愛好不同等等也是引發家庭暴力的原因。

1、嚴重地損害了婦女的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相當多的農村家庭中丈夫處於主導地位,受傳統觀念影響,加之個別男性倚仗自己是體力上的強者,對妻子破口就罵,動手即打。妻子在暴力侵害中失去了人格尊嚴,失去了健康,甚至危及到生命。

2、影響了子女的健康成長。由於家庭暴力影響了夫妻感情,很容易導致家庭破裂。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產生恐懼、焦慮和厭世心理,他們感到自卑、孤寂,變得情緒低落,不相信任何人,會嚴重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有些孩子因忍受不了父母整天的吵鬧、打架而離家出走,流落街頭巷尾,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家庭暴力導致妻子傷殘甚至死亡,這本身就是一種違法犯罪的行為和社會不安定因素。個別的還會引起家庭之間的暴力衝突,釀成血案,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1、廣泛開展男女平等國策的宣傳教育。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水平,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是反家庭暴力的關鍵。要廣泛開展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切實糾正“打老婆不犯法”、“清官難斷家務事”等錯誤觀點,使大家都認識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清楚家暴也是違法的這一淺顯道理。要大力開展家庭美德教育,倡導在家庭內發揚民主,男女平等觀念,應通過開展“平安文明家庭”、“模範夫妻”等評選活動,促使婚姻美滿、家庭和睦。

2、加強立法,從源頭抓起。一是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1992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禁止歧視、、殘害婦女。新修改的《婚姻法》也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內容,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真正落到實處的少。為此,執法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要各司其職,對家庭暴力案件應根據情節輕重,依法進行嚴肅處理。二是建立維權聯席會議制度。應建立公、檢、法、司、婦聯參加的維權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婦女維權的政府行為,做到維權工作綜合治理,齊抓共管。各級婦聯組織要定期向有關黨政部門彙報和通報家庭暴力的具體情況,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和政法部門的支持配合,使嚴重侵害婦女權益

的重大案件、疑難案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三是建立婦聯幹部特邀陪審員制度。應當在各級人民法院成立婦女維權法庭。審理維權案件時,婦聯幹部以特邀陪審員的身份參加審理。四是對受害婦女提供切實有效的法律幫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往往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識淡薄、經濟條件差,用法律手段解決時,受到很大侷限,各級婦聯和司法部門要及時掌握情況,儘量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法律幫助,如:法律諮詢、代寫訴狀、代為辯護等等,使受害者能夠通過合法途徑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設立家庭暴力傷情鑑定中心。在家庭暴力造成的離婚案中,受害者往往因為證據不足而難以索賠。而家庭暴力因其發生場合的隱蔽性和私人化,難以尋找證人,而受害人的傷情鑑定是最好的證據。家庭暴力傷情鑑定中心的建立應選擇在司法機關設立,傷情鑑定應做到及時、快速、準確、科學可信,同時還應做到保密和對受害人應有的關心和尊重。

5、全面提高婦女素質,是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徑。首先要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質。文化素質偏低,不僅限制了婦女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的能力和擔任社會公職的廣泛性,也使許多女性對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持冷淡和消極的態度。要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堅決杜絕新文盲的產生。鼓勵女性通過各種渠道,提高文化素質,掌握生產技能;其次,要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由於文化素質低,婦女缺乏享有和行使權利的能力,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淡薄,以致有的婦女在家庭中遭到歧視、或殘害時,不懂得也不敢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還認為是“命中註定”。應當有針對性地向婦女宣傳和普及法律知識,使廣大婦女都能學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要培養女性的“四自”精神。使她們充分認識到女性的優勢,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不輕易為社會和他人的態度所擺佈,敢於在競爭中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總之,隨着家庭暴力的日趨增多和手段的逐步升級,要從根本上肅清夫權主義、大男子主義的毒瘤,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各有關社會組織同心協力,齊抓共管,相互配合,綜合治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實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

【第14篇】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調查報告

隨着農村勞動力的流動,在蘇北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調查資料顯示,僅連雲港市就產生了近16 萬的留守兒童,其中父母都在市外的 0-14 週歲以下的留守兒童 52675 人,祖輩照料的 43188 人,其它親朋照料的 8731 人,無人照料的 756 人。部分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表現突出,家庭教育缺失嚴重,家庭教育狀況堪憂。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

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是留守兒童教育的'瓶頸'。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連雲港市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有了明顯的改善。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辦好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學校。一些農村學校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進行培訓。灌南縣婦聯舉辦農村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培訓班。市婦聯組織編寫、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呵護青青草》農村留守兒童家長讀本在農村免費發放,起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二是搞好親情交流活動。市婦聯、市文明辦舉辦暑期親情快車,利用暑假讓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團聚,增強相互感情。市移動通訊公司、網上家長學校還利用電話、網絡讓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情感,利用手機、網絡平台,進行節日的問候和祝福。三是建立一支志願者隊伍,組織社會媽媽、退休老教師、老幹部等擔當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建立留守兒童校外輔導站。四是搞好留守兒童學校和寄宿班,免除留守兒童的後顧之憂。五是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學校就讀,使更多的留守兒童享受親情的關懷。

但是,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令人堪憂。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停留在生活照顧上,客觀地説,留守兒童的家境並非一樣,由於父母外出打工,有相當部分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條件高於農村家庭的生活,但是他們的家庭教育卻是匱乏的。很多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一些父母看看孩子的成績單就算是一種關心,以至很多留守兒童有話無處講,心情憂鬱。二是留守兒童缺乏心理疏導,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缺乏親情,對周圍的親友又缺少信任,很多留守兒童心理封閉,難以打開心扉。對父母的長期不在家,產生怨恨心結。在調查中,海州錦屏鎮一留守兒童説:'我想媽媽,就因為我家中沒有錢,媽媽遠離我,我將來要去賺很多很多的錢,讓媽媽永遠陪伴在我身邊。'一些留守兒童有厭學、離家外出打工的想法。三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觀念陳舊,一些留守兒童由祖輩撫養,只負責留守兒童的飲食起居,很少關心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方法滯後,特別是重男輕女、封閉保守思想嚴重地制約留守兒童的成長。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及社會的重視,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也成了為留守兒童興辦的一件實事。温家寶總理在北京的流動人口兒童學校訪問參觀時説,'同在一個藍天下,享受國家的教育和關懷'.表達了黨和政府對留守兒童這一羣體的關懷。其實留守兒童的父母除了思念之外,對留守兒童的最大擔心是'別學壞了'.這就是教育問題,因此,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尤顯重要。其特點一是時代性。留守兒童作為新農村發展的預備力量,其素質的優劣直接關係新農村建設。也許,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改變貧困狀態,但是培養一代有高素質的農村生力軍,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時代意義。放棄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就會延緩或推遲新農村建設。二是現實性。要把留守兒童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健康心理的兒童,是當務之急。 3000 萬留守兒童是佔全國少年兒童十分之一的人羣,教育好留守兒童能使 3000 萬家庭充滿幸福,有利於社會的和諧。三是針對性。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有着個性特徵,如留守兒童相對缺少親情,性格比較封閉,需要開展個案的研究,找出適合留守兒童教育特點的方法。四是特殊性。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社會問題,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他們是在改變農村面貌時,出現的階段性問題。要解決短期的陣痛,就要對特殊問題特殊對待,制定有益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政策,如入學政策、户籍政策等。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三、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對策

要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需要得到社會的重視。温家寶總理説:'孩子經常見不到爸爸媽媽,這是現在農村出現的新問題,我們要給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愛。'關愛是留守兒童家庭的主題。關愛要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醫療、安全等問題,並建立相應的管理和保障制度,使他們健康成長,也使外出打工父母無後顧之憂。應從六個方面入手:

(一) 建立有利於留守兒童成長的外界環境

要讓留守兒童感觸社會的温暖。一是讓留守兒童有生活保障機制。讓留守兒童吃飽穿暖。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將留守兒童的生活費放在學校或指定監護人手裏,讓留守兒童不為生活發愁。生活問題會影響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一個連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的孩子,是很難把學習搞好的,也無法快樂健康地生活,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更無從説起。某留守兒童家境不好,外出打工的父母幾個月都沒有寄錢給孩子,迫使孩子偷竊,最終因盜竊電線而落下終生殘廢。

(二) 辦好有利於留守兒童教育的家長學校

顧秀蓮同志指出,教育要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機制。她解釋説,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個課堂,'家長素質要提高,現在我們全國婦聯牽頭成立了家長學校,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法律觀念,科學基礎知識,讓他們尋求用好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學校一是利用父母打工回鄉或在父母打工的地方舉辦家長學校,讓父母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經驗,自覺地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二是辦好監護人家長學校,監護人要系統學習家教方法,特別是接受新觀念,用適合留守兒童特點的方法教育孩子。對於留守兒童的祖輩更要通過家長學校提高他們對孫輩教育的水平和責任感。三是要有一本適合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的教材。由連雲港市婦聯編寫、省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呵護青青草—留守兒童家長讀本》,是一本淺顯易懂的教材,通過事例講解了許多教育留守兒童的方法,對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搞好家庭教育起到輔助作用。

(三) 辦好有利於留守兒童教育的心理課堂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不僅侷限於生活的照顧,更應該體現內心世界的關懷。留守兒童遠離父母、他們的內心世界需要開啟,也需要向別人傾訴。由於監護人缺乏心理關懷,一些留守兒童出現心理自閉、交友早戀等問題,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導。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應該進行情感溝通,市婦聯'四個一'做法,值得提倡。即打工父母每週要給孩子打一個電話,每月寫一封信,打工父母每月給監護人、班主任打一次電話,打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灌南縣光明實驗學校'留守兒童快樂家園'、新浦區開展社區老少親子樂夏令營活動、海州區開閘愛心聊吧,都加強了家長和監護人與留守兒童的溝通。一些學校還舉辦了心理課堂、建立心理諮詢室、開設心理熱線,這些做法都打開了留守兒童的心扉,讓留守兒童活潑開朗起來。

(四) 組織有利於留守兒童教育的志願者隊伍

對於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要完善一支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隊伍。這支隊伍一是農村老幹部、老教師、老模範、老戰士、老科技工作者組成的'五老'隊伍。灌南縣組織'五老'義務留守兒童輔導站,從生活、學習、思想、安全上關心留守兒童,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二是組織在校教師搞好代理家長工作,根據班級中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分片包乾、定點到人。三是婦聯組織社會媽媽為周邊的留守兒童做好生活和安全上的照顧。四是組織假期回鄉大學生和青年志願者隊伍,為留守兒童進行學習輔導和思想交流。

(五) 開展有利於留守兒童教育的多彩生活

活動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有效載體。豐富多彩的活動對留守兒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要繼續搞好'親情之旅'幸福快車活動,讓更多的留守兒童通過假期探親的方法,感受親情和接受城市的信息,同時瞭解父母勞動的艱辛。二是要搞好留守兒童的信息服務活動,如為留守兒童開設親情服務電話、在網上開設視頻、開闢留守兒童對話專欄。開通留守兒童心理熱線,讓留守兒童在現代信息中體會到關懷。三是開展留守兒童讀書徵文活動、組織留守兒童流動書庫、進行留守兒童網絡短信、演講、文娛、體育比賽,讓留守兒童愉快地生活。四是讓留守兒童感觸農家生活,學會家務勞動,學會感恩。贛榆縣沙河二小利用農家小院,讓留守兒童瞭解更多的農家生活。連雲港市大村中心國小留守兒童利用中秋節為五保户做月餅,都讓留守兒童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六) 制定有利於留守兒童教育的政策措施

制定有利於留守兒童教育的政策措施是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保障。一切有條件的地方,都應採取政策傾斜的方法制定有益於留守兒童成長的政策措施。一是方便入學政策。為留守兒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學提供方便,在城市農民工集中的地方開辦農民子弟學校,提供隨時轉學、就近入學的條件。二是開辦寄讀學校,住宿由政府提供補助,學校配備專職的生活教師。三是建立留守兒童健康保障制度,定期給留守兒童體檢、實行看病統籌制度。四是開通留守兒童上學車,在有條件的地方,採取政府補貼的方法,為留守兒童提供交通安全車輛。五是提供免費活動場所。如提供免費書屋、免費觀看影視片、免費進入電腦室、發放免費遊園票、書券,還可為留守兒童進行勞動、生活知識培訓,使留守兒童的生活更加多元化。省、市婦聯現開辦的'兒童快樂家園'讓留守兒童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

留守兒童是一個長期的社會問題,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盡一項社會責任,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明天就會更美好、生活就會更燦爛。

【第15篇】農村家庭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按照縣委組織部的規定要求,我對我所在的行政村萬安鎮xx村的農户家庭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就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xx村的狀況

1、農村發展情況

xx村人口約1200人,200户,離縣中心約20公里,頻臨洪喬公路。土地人均一畝。該村耕地面積共約1200畝,園地5畝,林地12畝,每畝產量約為850斤。每户糧食略有結餘,是變為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物產主要為小麥、玉米、大豆;果樹主要為蘋果樹。

該村收入形式多樣,但主要是種植業約佔48.5%,外出收入、種植業收入、林業收入、畜牧業收入、交通運輸業收入、批零貿易業、飲食業收入、社會服務業收入在全村中所佔比例為10%、18.5%、4%、2%、3.5%、1%、1%其中種植業中糧食、蔬菜、果品的比例為8:1:1。人均收入不等,有的毛收入平均3500元左右,有的在2500元左右,更差的1000元,以比較富裕的3000元計算。純收入只有七八百元。略有結餘。xx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純收入增幅為2%,總支出增幅為1%,每户農民如果沒有人生病住院,債務幾乎為零。

該村實有勞動力526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人數6人,佔勞動力總數的5 %;國小文化程度43人,佔33%;國中文化程度256人,佔48%;高中文化程度58人,佔11%,大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8人,佔3%。從所調查到的人員數來看,一產業從業人員佔勞動力總數的70%;二產業從業人員3佔勞動力總數的12%;三產業從業人員佔勞動力總數的15%。從事的主要行業來看,我村農民主要是以從事一產業中的種植業為主,從事二、三產業的僅佔百分三十左右。

2、農民生活狀況

各項惠農政策的全面落實,加上縣委、縣政府歷來十分重視新農村建設,隨着國家政策的不斷傾斜,農民生活水平已

有所提高。xx年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320元,比去年增加50元,增長了4%。該村居民消費結構中比例最大的仍然是食品佔25%。衣着佔6%,交通、通信費用佔6%,文化教育、娛樂用品費用佔48%,家庭費用支出佔15%。家庭費用支出中購買農業生產資料佔得比例為50%。

到xx年底,該村擁有洗衣機167台。摩托車286輛,農用汽車10輛,三輪車97輛,移動電話擁有率78%。家用計算機20台。農户的住房以磚窯洞為主所佔比例為60%,平頂房佔20%。沿公路兩側的住房比較現代。全村共有樓房4幢、土窯洞8户,瓦房3户。

3、村容村貌,農民對兩委的評價狀況

由於該村地形西高棟低,沿公路而建,因此該村的村貌較亂,房屋七零八落。這兒一家,那兒一家,除沿公路的農民住房較好外,其他農民的住房條件一般。但村裏還是很乾淨的。飲水比較衞生,公共垃圾點與住房的距離間隔符合常規。

該村的村民凝聚力、集體主義觀念淡薄,農民對村務公開的滿意程度評價一般,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程度評價良好。對兩委工作的滿意程度一般,對黨員作用發揮的滿意程度評價一般。農民有事一般自己解決,主動找兩委的比較少。村民對兩委只有無可奈何的評價“就那樣,各自過好各自的日子,誰也幫不了誰”比較冷漠。

二、調查中比較滿意的方面

1、農民對政策的知曉程度比過去大大提高。黨的農村政策温暖了農民的心。

2、農民對求富得渴望非常強烈。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呼聲很高,積極性也高。

3、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觀念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了。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xx年,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幫扶下,該村的經濟狀況有了一定得好轉。農民家庭生活狀況改善,但是,還必須認識到該村的經濟發展以及現狀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農民增收緩慢

從xx年上半年與同期相比,農民人均純收入只增加了50元,增幅為1.9%,比較貧困的幾乎沒有增長,增長率低於2%,低於本縣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主要原因有四:一是農業轉型及市場變化影響;二是農民文化素質低下的影響;三是自然條件差,該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靈。事實上,農民增收緩慢,主要體現在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增收緩慢。四是兩委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低收入户生活更為困難。

該村老年生活保障相對滯後、老年人在養老、醫療保障方面面臨的問題更多。到xx年底該村享受農村養老保險金的人數為20人,僅佔全村老年人的7%。更多的老年人是靠自己幹活養活和子女養老的。在調查的108個有老年人的户中,靠自己養老的38人佔42.4%,靠子女養老的佔31%,靠自己和子女共同養老的佔24.6%。還有12户為五保老人。從而出現了六七十歲老年人還在田間勞作。在醫療保障方面,雖然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得到補償的金額最多隻佔總費用的30%。因而存在着小病拖成大病的現象。

3、該村自然條件有限,難以開拓其他產業

該村農民收入來源有運輸業、加工業、服務業、農業中的種植業、養殖業。從調查中可知幾乎沒有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範圍也有限。該村地形複雜,是一條坡,山多為石頭山,有山無水。水質較差。礦產資源有,但開發難度大,加之資金不足。因此,很難開拓其他產業。

4、村委支委的幹部作用狀況堪憂

①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三是民主、法律意識淡薄②個別幹部存在不作為現象③農村幹部隊伍後繼乏人。一是班子年齡結構老化。二是年輕黨員政治意識淡化。三是農村幹部待遇低。④村級黨組織活動開展難。農村黨組織反映農村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外出務工人員增多。活動難以開展。

四、解決問題的建議

1、緊緊抓住當前金融危機中央出台的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內需的一列政策,在加快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改善人畜飲水條件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好各項資金,以改善農户的基本生產條件為重點,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優越的環境。

2、採取多種措施方法加大投入,切實解決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差、生活、生產基礎薄弱的狀況。

3、積極引導和組織貧困地區剩餘農村勞動力脱離第一產業,加入二、三產業的行列,積極開拓第二產業,千方百計地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

4、堅持推廣“小額貸款”,確保貧困農民能得到國家扶持專項資金的扶持。監督和指導農民自己創業,對創業農民要解決好後顧之憂。在技術、資金、政策上給予傾斜和指導。

5、根據新階段農村扶貧新特點,實施分類扶持措施,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提高農村社會綜合服務水平、大力培育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充分依靠科技,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

6、採取激勵措施擴大農民參保的覆蓋面,加大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力度。健全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醫”。

7、加強對農村班子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①進一步加強對村級班子建設的重視和領導。要充分認識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抓好村幹部隊伍建設。一是切實加強對村幹部隊伍建設的領導和指導。要認真落實好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鄉鎮黨委的責任,黨委書記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二是出台有關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結合全縣實際,制定完善農村幹部的教育培養、考核管理、獎懲激勵等機制,特別是要全面加強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三是營造有利於村幹部工作的良好環境。鄉鎮黨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幹部的工作,執紀執法部門要強化措施,確保村幹部正當權益不受侵害,新聞媒體要加大村幹部的正面宣傳,在全社會推介一批優秀村幹部典型,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②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培養和管理。一是抓好村級後備幹部的選拔培養。要以鄉鎮為單位建立健全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有計劃地加強培養鍛鍊。同時注重發展優秀青年農民入黨。二是進一步落實村級幹部的“雙定、雙述、雙評”管理制度,加強農村幹部的日常監管,進一步強化村級幹部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三是建立培訓教育機制。充分發揮縣鄉黨校主陣地的優勢,強化在職村幹部的教育培訓,切實幫助基層幹部更新觀念、增強致富本領。同時,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四是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完善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制,更好地實施對權力的配置和限制。深入推進“三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增強工作透明度。

③提高村幹部的經濟待遇,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內在活力。針對農村幹部特別是村級幹部所處環境艱苦,工作難做,報酬又低,不少優秀年輕黨員不願擔任村幹部的實際,要在提高政治地位的基礎上,切實在生活上關心他們,提高村幹部的工資待遇;繼續落實縣委實行的卸職幹部定額補助制度,讓村幹部“在職有奔頭,卸任有想頭,工作有勁頭”。

④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為村級班子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加強村級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的物質基礎。結合縣委發展縣域經濟的發展思路,合理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鄉鎮黨委、政府要加強對村級經濟工作的領導,幫助搞好經濟管理和發展規劃,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對集體經濟薄弱村,要統籌規劃,重點扶持,上下結合,分批突破,做到“一村一策”,切實為村級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⑤細化辦法,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力度。要按照“細化、量化、科學化”的要求,合理確定鄉鎮黨委和農村黨支部承擔的黨建責任目標。要建立獎懲機制,對完成責任目標好的,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對於不能完成的,實行末位淘汰、黃牌警告、誡勉談話等制度,並與工資待遇掛鈎。

⑥對村支、村委提出的突出性問題要及時解決。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我真心希望,我們的縣委、縣政府,我們的基層領導幹部以及我們的大學生村官能夠真正牢記黨的宗旨。真心真意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樣農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k3n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