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大學聯考語文答案【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答案【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答案【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自測題及答案 篇一

16. ①蒼蠅飛行時必須高速扇動翅膀,鵬鳥翱翔時可以不扇動翅膀。

②蒼蠅飛行時藉助自身撲翼產生的升力,鵬鳥翱翔時藉助外界的上升氣流。

③蒼蠅飛行時可做出急轉彎的動作,鵬鳥翱翔時無法做到。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7分。

17.A D

18.①色彩鮮明、嚴謹素淨以及質樸温厚的特色。

②要點一:魯迅創作中即使最平常的敍述也富於感染力。

要點二:魯迅性格中既嚴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

19. 要點一:模糊了市區與郊外的界限,雖處鬧市,卻清淨脱俗。

要點二:明媚但是更顯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勝。

要點三:因環湖的羣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

20.略

大學聯考《語文》自測題及答案 篇二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眾,宋太祖雖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備,並有所防範。

10.文中第5段寫道“美竊視彬笑”、“上亦大笑”,請分別簡述兩處“笑”的緣由。(4分)

三。本大題共三小題,共20分

11.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獲 福 為 惡 者 得 禍 及 其 亂 也 行 善 者 不 獲 福 為 惡 者 不 得 禍 變 數 也 知 者 不 以 變 數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來 防 禍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時 也 夫 施 吉 報 兇 謂 之 命 施 兇 報 吉 謂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於《中論・修本》)

12.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7分)

古風(其十)

李白

齊有倜儻生,魯連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憎,顧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盪人,拂衣可同調。

註釋: ① 魯連:魯仲連,戰國齊人,他説服魏與趙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趙國重臣。

①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三四句與曹植詩句“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運用比喻的方式表達讚譽之情。

B. “後世仰末照”句,感歎魯仲連的功績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陽一樣將被後人漸漸遺忘。

C. 本詩最後兩句,以“澹盪人”與開頭的“倜儻生”相呼應,意在表明詩人的志趣。

D. 李白在詩中盛讚了魯仲連的高風亮節,並把他引為“同調”,內容顯豁,感情深摯。

② 前人評此詩:“此託魯連起興以自比。”結合詩句,談談李白借魯仲連表達了自己怎樣的人生理想。(4分)

13. 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其中4道題)(8分)

① _______,________,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經・氓》)

②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

③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韓愈《師説》)

④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前赤壁賦》)

⑤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聲聲慢》)

四。本大題共三小題,共12分。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題

當你在花園裏駐足觀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叢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廚房手拿蒼蠅拍對着狡猾的蒼蠅無可奈何時,你一定認同以下觀點:把“飛行家”這個名詞冠於昆蟲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蟲不僅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飛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這項技術的先驅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飛行是個什麼場景?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早已消失在巖層之中。不過,當年第一批飛行者的後代仍然活躍在我們的星球上,它們就是蜉蝣。

蜉蝣這種生物大多數時間生活在水中,以藻類為食,當它們準備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邊的植物上蜕皮,成為有翅的成蟲。這些獲得新生的小蟲子並不急於飛行,多數時候會聚集在水面上,伸展雙翅,在微風的吹拂下於水面上滑行。當時機成熟,便風中舞動,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蟲產卵,剛剛脱離水面不過十幾小時的蜉蝣們再次回落水中,這也意味着它們個體生命的終結。目前,多數昆蟲學家認為,最早的昆蟲也像蜉蝣一樣,是從水面滑行演化到飛行的,最早的翅應該是“風帆”,而非“機翼”。

昆蟲的翅是一個工程學奇蹟:一片幾丁質的薄層,沒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撐。幾丁質這種物質本身柔軟而堅韌,就連碳纖維複合材料都無法與之相比。幾丁質中貫穿着翅脈,它們是液壓管道,正是這些液壓管道讓昆蟲的翅膀有了足夠的剛性來應對飛行時巨大的應力考驗。與鳥、蝙蝠的翅膀一樣,昆蟲翅膀的剖面上端彎曲,下端平直,這使得空氣流過翼面時產生升力。

昆蟲與其他其他飛行動物的標誌性區別,在於它們扇動翅膀時高得驚人的速度――蜻蜓一般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馬蜂則能高達每秒1000次。不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攝像機拍攝的昆蟲飛行影像,你會驚奇地發現,昆蟲撲翼飛行可不簡單是上下運動,從側面觀察,昆蟲的翅膀其實是在畫八字形。直到最近,人們把昆蟲放進風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發現,其實這些小傢伙的翅膀是在空氣中製造渦流,依靠這些可控的渦流,它們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動時都能產生升力,這是鳥與蝙蝠絕對無法做到的,一隻小蜜蜂藉助這些渦流,產生達到其體重3倍的開力,而向前的推力則是體重的8倍之多,與之相比,一架戰鬥機的推力與重力大小之比能達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這樣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蒼蠅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轉彎了。

當然,這一切代價也相當高昂,飛行是件十分費力的活兒,一隻果蠅飛行1小時就要消耗掉體重的10%,果蠅使用碳水化合物作為動力來源,這有點兒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蟲直接利用脂肪作為“燃燒”,便讓飛行的“經濟性”大為改觀。所以你絕對不能小看昆蟲的能力,一隻小小黑脈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連續飛行3000公里,完成從北美到中美洲的長途遷徙。

(取材於王冬《御風飛行》)

14. 根據文意,下列説法不能支持“昆蟲的翅膀是一個工程學奇蹟”的一項是(3分)

A. 薄薄的翅由幾丁質構成

B. 不需要脊髓肌肉的支撐

C. 柔韌性可比碳纖維的複合材料

D .翅脈增強了昆蟲翅膀的剛性

15. 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A. 昆蟲最初駕馭“風帆”在水面上滑行。後來逐步從滑行演變到在空中飛行。

B. 蜉蝣有翅後即升空飛行。雖然飛行的時間不長,但由此實現了生命的延續。

C. 昆蟲翅膀的剖面,上端彎曲,下端平直,這可以使空氣濾過翼面時產生升力。

D. 昆蟲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為“燃料”,從而大大提高了飛行的“經濟性”

語文大學聯考及題目答案 篇三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行伍(háng)名宿(sù)惡貫滿盈(yíng)厲兵秣馬(mù)....

B傾軋(zhá)不啻(chì)補苴罅漏(xià)荊釵布裙(chāi)....

C.巨擘(b?)河蚌(bàng)得不償失(cháng)莘莘學子(shēn)....

D.解剖(pāo)羈絆(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

【答案】A

【解析】A項厲兵秣m?馬,B項傾軋yà,D項解剖pōu。本題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見誤讀字的讀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識記,一要注意從詞語含義上區別;二要注意從詞性上區別,如“宿”;三要注意通過書面語與口頭語的不同記憶,如“血”;四要注意記少不記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讀bang,記住這一處特殊讀音既可;五要記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A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我們單位職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騎車,為的是倡導綠色、地毯生活。尤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們新來的局長。

B.幾年前,學界幾乎沒有人不對他的學説大加撻伐,可現在當他被尊奉為大師之後,移樽就教的人簡直要踏破他家的門檻。

C.他是當今少數幾位聲名卓著的電視劇編劇之一,這不光是因為他善於編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寫的劇本聲情並茂,情節曲折。

D.旁邊一位中學生模樣的青年誠懇地説:“叔叔,這些都是名人的字畫,您就買一幅吧,掛在客廳裏不僅沒關打氣,還可附庸風雅。”

【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着酒杯離座到對方面

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C、聲情並茂:並,都;茂,草木豐盛的樣子,引申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D、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範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後語境,儘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係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後語義矛盾或者前後語義重複的現象。

【考點定位】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D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大師的這段經歷非常重要,但流傳的説法不一,而所有的當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所講的為準。

B.我們説話寫文章,在把零散的詞語串成一個個可以用來傳遞信息、完成交際任務的句子的時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律的。

C.這個法律職業培訓基地由省司法廳和南海大學合作建立,是全國首家有效聯合政府行政職能和高效教育資源而成立的培訓機構。

D.近期發熱患兒增多,我院已進入門診超負荷狀態,為使就診更有序,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如果由此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答案】B

【解析】A、句式雜糅,“擬採用”和“為準”雜糅,可改為“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的説法”或者“我們斟酌以後擬以兒子所講的為準”。C、搭配不當,“基地”與“機構”不搭配。D、賓語殘缺,應改為“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的辦法”。語病題做題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幹和枝葉,看成分是否殘缺或者贅餘;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謂、賓之間,句子的枝葉即定、狀、補與中心語之間是否搭配;心裏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語序是否恰當;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表意是否明確。。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近幾十年來,,,,,,。隨着中國國力的增強,關於中國的國際地位、作用和責任的討論方興未艾。

①也高於同時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國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③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④中國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

⑤儘管對增長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增長的事實

⑥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

【答案】D

【解析】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範圍內排序,然後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聯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後據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考點定位】語言表達連貫,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D

大學聯考《語文》自測題及答案 篇四

三、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小題。

每個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個社會是不可能不死的。“社會”為什麼能長久地存在?因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於人的羣體性。羣體可以超越個體的侷限。每個個體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與死是有時間差的,生不同時,死不同刻。而不同時間生死的人,不同代際的人,會有共處的時間,個體的人生經驗、知識、感受、發現、發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傳遞,可以變成別人的東西,保存在別人那裏。一個人的生命會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識積累,不一定隨他的生命結束而消失,它們會傳遞給繼續活着的人,可以傳遞給很多人。這種不斷傳遞,就成為社會很多人共同的知識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形成一個不斷增加的、動態的、分散的“信息庫”,這個信息庫又反過來不斷塑造着新的社會成員的態度和行為,這就是文化的傳承。同時,由於各種信息載體(石刻、竹簡、磁帶、光盤等)的存在,人們可以把知識記錄下來,存儲起來,留給後人,這樣,即使一個社會真的消失了,一個文化中斷了,但後來的社會,其他文明活着的人還可以從哪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裏學習各種知識――人和人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障礙,進行交流和學習,分享知識和經驗。

文化傳承中,有很多這種跨越時間、空間繼承的例子。比如我們今天經常説“西方文化來自古希臘羅馬文明”,實際上,儘管古希臘羅馬本來就屬於歐洲,但他們的很多文化成就,並不是通過他們自己生物性的後人直接傳到近代歐洲的,而是通過阿拉伯人“轉手”的。因為在中世紀,歐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東西中斷了,而這些東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裏,後來“文藝復興”,歐洲人不是從自己的前輩手裏,而是從阿拉伯人那裏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臘羅馬人創造的知識。

社會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詩人李白,是一個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種文獻中的詩和詩的風格,則是“文化”。“人”是會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來了,社會

長存,文化不死,創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個人創造的文化不僅能保留,還能傳遞,還能影響別人,能激發別人的靈感,實現“再創造”,所以傳遞可以成為新文化生長的土壤。文化的傳遞,必須是一種歷史過程,所有文化都必段是積累的,沒有積累,沒有超越生死、時空的這種積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從“個人和羣體”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會”這種羣體形式下,把歷史上眾多個體的、有限的生命的經驗積累起來,變成一種社會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識財富,又以各種方式保存在今天一個個活着的個體的生活、思想、態度、行為中,成為一種超越個體的東西,當一個新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時,這套文化傳統已經存在了,這個新的生命體就直接生活其中,接受這種由很多人在很長時間裏逐步創造、積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歷史性。

文化的歷史性是廣義的,不僅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是在歷史長河中積累傳承的,更深層、更抽象的很多東西,比如認識問題的方法、思維方式、人生態度等,也同樣是隨文化傳承的,進一步説,文化的傳承,也同樣包含了“社會”的傳承,一個社會基本的結構,夫妻、父母、社區結構,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傳下來的,是晚輩向長輩、後人向前人學來的,學習、繼承中不斷有修正和創新,但只有在繼承中才可能有創新,沒有一個讓會結構是完全憑空構建的,它總是要基於前一個社會結構,繼承期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東西。比如,即使像美國這樣一個“人造”的國家,其社會結構也不是從美國建國時突然開始的,而時來自歐洲的移民從歐洲移植過去的,實際上是歐洲文化的延伸和變體。

12-13題為選作題

12、下列關於“文化”的説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A.如果沒有人在羣體性,文化就不會得以保存和傳遞。

B.在文化傳遞中,古人所使用的信息載體和今人所使用的信息載體是相同的。

C.歐洲的“文藝復興”和美國社會結構的構建,其文化傳承的具體方式是不同的。

D.一個人可以“不朽”,因為有文化的作用;一個社會可以不死,因為有文化的存在。

E.文化是社會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識財富,與個體的人生經驗、感受無關。

13、下列推斷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現代社會每個個體的思想和行為,都會受到前人思想的影響。

B.一個國家失傳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國家的文獻中找到。

C.傳統的宣紙生產工藝,既是前人生產經驗的總結,也體現了前人對客觀世界的人知。

D .儘管社會面貌已有了巨大的變化,但在社會基本的結構上,我們今天與唐代並沒有什麼不同。

14.文化為什麼“具有歷史性”請結合文本回答。

15 .下面這段話説明了穩中什麼觀點,你是怎麼理解的。

1994年,上海博物館獲得一批戰國楚國竹簡,其內容涉及大量古籍,很多是以前未曾見過的。比如《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收錄的《恆先》,是一篇完整的戰國道家佚作,它的出現為道家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道家思想。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

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 “文學類文本閲讀”試題組合“實用類文本閲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

(文學類文本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小題。

家中那隻柯基犬,玲瓏小巧,卻愛運動,只要房門一打開,它就躥出門去,然後不停地

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隨。如果你跟隨了,它會露出歡喜的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報給你足夠的速度,讓你以它為榮。

有個鄰人也喜歡它的乖巧模樣,遠遠地看到它過來,雙手插進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狀,且不停地呼喚。它自然是興沖沖地奔跑過去,但鄰人攤開的卻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裏便彌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過幾次,以為它不會再聽從鄰人的召喚了,卻見它依舊聞聲前往。但是,當鄰人愛撫的手剛要伸下來的時候,它卻猛地轉身跑了,徒讓鄰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則在遠處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紅色的舌頭,表達着一種頑皮的嘲笑。我不禁心有所動:真誠收穫真誠,欺哄收穫欺哄,即便是小獸,也是懂的。

其實,鄰人也不存惡意,只不過他是個上了些年紀的鄉下農民,被兒子接進城來小住,看到城裏人對狗比對人還嬌寵,他心裏有一絲不平。其實他對狗也是寵的,只不過兒媳豢養的那條金毛小犬從不允許他表達愛意――兒媳嫌他粗糙與髒,斥他遠離。感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比一隻小狗還低微,他有些鬱悶。對家裏的狗他不敢不敬,對街頭的狗他自然而然要發泄一下。

他見我在不遠處對他微笑,臉一下子就紅了,囁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紀了,還欺騙一隻狗。”我説:“沒關係,狗不像人那樣愛記仇,只要你真給它食物,它還是會跟你親近的。”

“等等。”他説罷,轉身進了樓廊,很快就又出來了,手裏攥着幾粒乾果。他朝着我的愛犬招招手:“小小,你過來,爺爺這裏有好吃的哩。”

居然稱之為“小小”(他孫子的乳名)!這樣親熱的稱呼,連狗都吃了一驚,但最終它還是遲疑地走近了他。吃淨乾果,小犬用温熱的舌頭舔舐着他乾裂的手心,情意殷殷,一點也不嫌他的粗糙與髒。“爺爺”的內心,不禁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温暖。

小犬讓他暖意縈懷,所以他總想給樓宇裏的人貢獻些什麼。看到樓前有塊空地,依農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壟,種了一片紫蘇。紫蘇俗稱蘇子葉,葉面呈油紫色,且有藥香,繫上好的調味菜蔬――生拌,或佐以細丁鹹菜,祛毒、開胃,為居民所喜。特別是吃過水撈麪,如果以其做麪碼兒,會吃得酣暢淋漓,即便吃得太飽,也沒有撐的感覺。

紫蘇體貼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綠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時的美味。他招呼鄰人道:“蘇子葉就是給大家種的,快來吃個鮮兒吧。”

大家自然就來了,葉綠如酥,有誰不稀罕呢?人們小心地掐着嫩葉,一如不忍驚破美夢。他笑眯眯地注視着,説:“儘管掐吧,蘇子葉命賤,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健旺。”但是,人們還是掐得很節制,剛一成撮,就停住了。這讓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鄰人臉一紅,説:“夠了。”

怎麼就夠了呢?他不知道,施予者的注視會讓承享者失去坦然的心情,一如大聲説出“我愛你”,會讓被愛者頓生羞澀,反而不知所措,生出退縮。

後來,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紫蘇被他暫時遺忘在那裏。被遺忘的紫蘇反而瘋長――恩德既然被種下了,自然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生命,有不懈怠的模樣。瘋長的紫蘇會變老,會變得不能入口,鄰人們懂得這個道理,心想,與其讓紫蘇變得無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採摘,以至於懷抱盈滿,口中整日裏都是紫蘇的餘香。

從老家歸來,他本以為那片紫蘇一定會很荒疏了,卻看到它依舊青綠、嬌嫩、齊整、油亮,便一下子明白了:一個人一旦把自己對別人的好處忘掉,恩德自己會走進人心裏去。這之後,他只管給紫蘇鋤草、施肥,讓它長得好,然後退隱到紫蘇之外,暗看鄰人欣喜。欣喜之餘,是人們對他的關心與尊重――端午節有人給他送粽子,中秋節有人給他送月餅,重陽節有人約他到河邊公園看蹬高蹺,元旦、春節有人請他喝好酒,俊男、靚女、美婦也不嫌他粗糙與髒。

翌春一日,小區裏的一個老婦人抱來了兩棵香白杏的樹苗,對他説:“紫蘇的空地上,應該再植兩株杏。因為紫蘇喜陰,有樹遮擋,它慢長秧棵快長葉,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長白杏,地長紫蘇,上下都有收成,鄰居們就多了喜樂。還有,白杏和紫蘇,高矮不一,比對着就有景緻,你説是不是呢?”

“是,是,自然是哩。”他便幫老婦栽下杏樹。

杏樹也一如紫蘇,體貼人心,快速發育,一年成株,兩年開花,三年就結果了。四年以後,年年果實滿枝,紅綠相間,看着就讓人欣喜。且兀自掛在枝頭,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隨性摘取。

兩個老人自然不會想到,他們的種植喚來了一種別樣的人情格局――樓子裏的人,每每詳見,都要輕生細語地相互問好;階梯一染飛塵,無須他人提醒,總有人主動打掃;路燈初上,相約散步;亭閣之下,對弈懇談……一如笑可以傳染,善行也一經蔓延開來。

(作者凸凹,文章選自《散文 精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有刪改)

16.請結合上下文賞析畫線的詞語。

17.對人們採摘紫蘇,老人的表現前後有什麼不同?原因各是什麼?請結合文本分析。

18.善行是如何“蔓延”的?請結合全文分析。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小題。

種子萌芽從汲取水分開始,種子首先膨脹,胚部接着生長。①發芽就像分娩,一旦啟動就是個不可逆的過程,因此發芽的時機攸關生死,種子早已演化出各種各樣的手段找對時機。楊樹和柳樹的種子壽命極短,若沒有在散播後幾個小時內找到濕泥地,就會死亡。熱帶雨林中,許多樹木結的大型種子如果沒有在幾周內發芽,就會腐敗。對這些物種來説,正確的發芽時機,得先掌握正確的結子時機,因為種子一旦成熟,保存期限是很短的。一年中,若季節氣候對種子來説太乾燥或太寒冷,不利於發芽,種子就進入休眠,等待不適宜的氣候過去。

如果將植物行為以精巧度衡量,扁蓄的發芽行為只有初級程度。扁蓄是長在耕地和花園中的雜草,種子先天為休眠型,未經冬天不會發芽。土壤中的種子在冬季感受到低温,打破休眠狀態,預備好在春天來臨、土壤回暖時發芽。扁蓄的行為其實相當合理,稱為初級程度好像不太公平,更何況相似的植物還不少,許多雜草也有依季節循環的休眠期和發芽期。

另一種相當常見的雜草則要比扁蓄技高一籌,那就是羊腿藜。羊腿藜年初只結不休眠的種子,產季時則結休眠的種子。有了年初生產的種子,這年的羊腿藜就有更多子代,後來所結的種子則安然保存至明春。

一年生物植物的種子與發芽機制就更精巧了,這些植物會打賭冬天冷不冷。許多冬季一年生植物,像雀麥草,都是再秋天發芽,這樣做的風險是冬天的寒霜含可能凍死幼苗。但如果存活下來,就有了回報,因此比起她春天才發芽的種子,這些幼苗搶先一步發育成長,能長得比較大,結的種子也多得多。冬季一年生植物也懂得分散風險,讓部分種子在冬季休眠、春天發芽。比起熬過冬天的幼苗,這些春天發芽的種子長出的植株比較小、結的種子也比較少,但是存活的機率通常大一些。由於某幾年的冬天比較冷,某幾年比較不冷,所以有時不休眠種子長得好,有時休眠種子勝算大。

目前為止所談的發芽行為,精巧程度還不及格。種子還能從其他線索得到更精確的訊息,決定什麼時候發芽。許多像萵苣一樣的種子,對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會發芽,即使温度和濕度都很恰當。這樣的機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沒有機會到達土壤表層的種子發芽。

而只要一絲陽光,就能讓種子自休眠中甦醒。替菜圃翻土會讓陽光傳遞懸系給土壤中許多對光敏感的雜草種子,讓它們知道接近土壤表層了。

很多種子的招數更了不起。植物可藉由遠古演化而來的光感受體(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線。光敏素分子有兩種形式,可彼此轉換。一種稱為 Pr,吸收紅光後轉換另一種形式,稱為 PFr,PFr吸收遠紅光後再轉回 Pr型分子。Pr對 pfr的比率是由接受多少這兩種不同波長的光而定。這種 PR對 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環境的訊息。對植物來説極為重要。②為被

遮蔽的日光,紅光/遠紅包的比率為 1,然而,陽光穿過樹葉後,大部分紅光為樹葉吸收,這時比率遠小於 1.植物透過pr對PRr比率能偵測到光的改變。由此,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覺鄰近植物的位置,調整自己的生長以避免開鄰近植物。同樣,種子如果暴露在透過葉子照射的陽光中,就不發芽。與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發芽、長出難以存活的幼苗,還不如維持無休眠狀態。光敏素有個缺點,就是在黑暗環境中無用武之地。因此只有位於土壤表塊壘或接近表層的種子能加以利用,偵測競爭對手是否環伺在側。不過還有另一種線索,能讓深埋土中的種子知道上方有沒有一線生機。土壤表層的植物,例如草類,就像一層隔絕物,調節土壤內種子感受温度的範圍。光裸的土壤表層沒有這層隔絕物,所以底子下的種子會感覺到強烈的温度起伏,許多種子就從這種温度起伏中得知土壤表面是光裸的。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種子就會在春天發芽;而如果感受到的温度很平穩,沒有高低起伏,種子就不發芽。

(選自【英】)喬納森希爾費頓著、徐嘉妍譯《種子的故事》,商務印書館,,有刪改)

19.簡要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特色。

20.作者認為有些種子發芽行為的精巧程度還不及格,請寫出這些種子的發芽行為。

21.翻土可以除掉土壤表層的雜草,但是翻動過的土壤有時反而長出更多的雜草。請用文中觀點解釋這種現象。

五、本大題 2小題。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邏輯嚴密,前後連貫。每處字數不得超過所給空格數。(含標點符號)。

產品説明書的出現是商品生產的一大進步。隨着社會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商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許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遠遠地超出了人們的常識。_________①________,就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不便,如不會使用或者使用不當。可見説明書是不可或缺的。________②________否則、文字的任何錯誤都有可能使消費者乃至生產者付出沉重的代價。除了文字錯誤以外,產品説明書還存在諸如專業術語男澀難度、產品説明與

實際不符等各種問題。現在關注產品質量問題的人越來越多,_______③________,許多人甚至不看説明書或者不按説明書來使用產品,這意味着大多數消費者還沒有意識到説明書的重要性。

23.下圖是北京市控煙協會遴選的兩個勸阻吸煙的手勢,分別是“我介意”和“不可以”。

請寫一段話分析這兩個手勢的勸阻效果。要求語意完整,前後連貫,不少於 50字(含標點符號)

六、本大題 1小題,60分

24、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看天光雲彩,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日力所能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缺少了靜

觀雲捲雲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説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

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②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

③不少於 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大學聯考《語文》自測題及答案 篇五

3.C(“原形”指本來面目,含貶義,而原型可特指文學藝術作品中所依據的原始模型;“處置”事件,強調解決問題,而“處治”強調治理、懲罰, “融化”,一般只指冰、雪、霜等受熱變成水,“熔化”指鐵等固體受熱到一定程度而變成液體、膠狀或粉末)

5.A(全新題型,BCD三項,動詞與賓語之間本來都適合搭配,而A項的飄來與花香是可以搭配的動賓關係。修辭中“拈連”,指甲乙兩個事物連在一起敍述時,把本來只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拈來用到乙事物上。)

6.C(預:提前,預先)

7.D(A兩個“以”都是介詞,前“以”翻譯為“把”,後“以”翻譯為“用、憑藉”;

B兩個“所”都是結構助詞,屬於“所V”結構,把動詞變為名詞性結構;

C兩個“何”都是疑問代詞,翻譯為“什麼”;

D前一個“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譯為“……的時候”,後一個“之”在謂語和補語之間,翻譯為“得”,“哭得悲痛”。)

8.B(“近名”,追求名聲。)

9.D(“心存戒備”“有所防範”原文無此意)

10.答案示例:

“美竊視彬微笑”:曹彬已經料到太祖不會兑現承諾,甚至預見到太祖要説的理由,潘美的會心一笑,表達了對曹彬的欽佩。

“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對曹彬的賞識。

參考譯文:

曹彬字國華,是真定靈壽人。其父曹芸,任成德軍節度都知兵馬使。曹彬出生週歲時,他的父母把各種玩具排放在桌子上,看他取什麼。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抓俎豆,過一會兒又拿一方印,其他的不屑一顧,人們都感到驚異。

顯德五年,出使吳越,傳達完使命就回朝。私下相見之禮,一點也不接受饋送,吳越人乘輕舟追送給他,以至再四,曹彬還是不接受。過一會兒説:“我最終拒絕他們,是近於邀名啊。”於是接受下來回來登記,全部送給官府。

當初,太祖管領禁兵,曹彬中立不偏不倚,沒有公事從不登門,羣居宴會,也很少參預,從此被器重。建隆二年,從平陽被召回朝,太祖對他説:“往日我常想親近你,你為什麼總是疏遠我呢?”曹彬叩頭謝罪説:“我是周室的近親,又忝任宮內職務,端正做官,還怕有過失,哪裏敢妄自結交呢?”

乾德七年,討伐南唐。長期的圍城中,曹彬常常緩攻,希望李煜能歸降。城即將攻克時,曹彬忽然稱疾不處理事務,諸將都來探病。曹彬説:“我的病不是藥石能治好的,只要諸公誠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就會自動痊癒。”諸將答應下來,一起焚香立誓。第二天,病情稍微好轉。再過一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與他的大臣們一百多人到軍營請罪,曹彬安慰他,用貴賓禮接待他,請李煜入宮換裝,曹彬只派幾個騎兵等在宮門外。部下暗地對曹彬説:“李煜入宮如有不測,怎麼辦?”曹彬笑着説:“李煜向來懦弱不能果斷,既然已經投降,一定不會自殺。”李煜的君臣,最終賴以保全。

當初,曹彬統領軍隊,太祖對他説:“等攻克李煜後,任命你為使相。”副帥潘美預先向他祝賀。曹彬説:“不是這樣,這次行動,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謀略,才能成功,我又有什麼功勞呢?何況使相是極品呢?”潘美説:“怎麼説呢?”曹彬説:“太原沒有平定啊。”回朝後,獻俘虜。太祖對他説:“本來要授任你為使相,但是劉繼元沒有攻滅,暫且稍微等待一些時候。”聽見這句話後,潘美偷看着曹彬微笑。太祖發覺後,於是責問他為什麼發笑,潘美不敢隱瞞,於是按實情回答。太祖也大笑起來,於是賜給曹彬錢二十萬。曹彬退朝後説:“人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也不過多得些錢罷了。”

鹹平二年,生病。真宗親自看望,親手替他和藥,又賜他白金萬兩。六月去世,終年六十九歲。真宗親自致祭痛哭。

三、

11、略。

12.①B 末照指餘輝,“後世仰末照”指的是後世的人們依舊敬仰他的功績。

②答案示例一:要點一:輔弼天下,建功立業。結合“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

要點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結合“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答案示例二:此詩開篇首句運用起興的手法,引出倜儻高妙的魯連的形象,再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達了對魯連如明月般光芒萬丈的才華的讚賞,接着兩句詩闡述魯連説服魏趙,合力抗秦的豐功偉績,以及魯連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風亮節,令後世仰慕。由此引出,李白自己想要建功立業,但又不屑於追名逐利的崇高曠達的人生理想。

13. ①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②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③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④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⑤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四、本大題共三小題,共12分。

14. C

昆蟲的翅是一個工程學奇蹟:一片幾丁質的薄層(A),沒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撐(B)。幾丁質這種物質本身柔軟而堅韌,就連碳纖維複合材料都無法與之相比(C)。幾丁質中貫穿着翅脈,它們是液壓管道,正是這些液壓管道讓昆蟲的翅膀有了足夠的剛性(D)來應對飛行時巨大的應力考驗。

15. B D

最早的昆蟲也像蜉蝣一樣,是從水面滑行演化到飛行的,最早的翅應該是“風帆”,而非“機翼”。(A) “成為有翅的成蟲。這些獲得新生的小蟲子並不急於飛行,多數時候會聚集在水面上,伸展雙翅,在微風的吹拂下於水面上滑行。”(B)不是“有翅後即升空飛行”。

與鳥、蝙蝠的翅膀一樣,昆蟲翅膀的剖面上端彎曲,下端平直,這使得空氣流過翼面時產生升力。(C)

果蠅使用碳水化合物作為動力來源,這有點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蟲直接利用脂肪作為“燃燒”,便讓飛行的“經濟性”大為改觀。(D)選項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應該去掉“碳水化合物”

語文大學聯考及題目答案 篇六

大學聯考試題——語文(重慶卷)

一、(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雞肋(lèi)蠻橫(hèng)不着邊際(zhuó)大楷字帖(tiè)

B、內訌(hòng)哂笑(sh?n)斷壁殘垣(yuán)不落窠臼(kē)

C、驚悚(s?ng)憤懣(m?n)怙惡不悛(quān)狼奔豕突(sh?)

D、難處(ch?)括弧(hú)唾手可得(tuò)不脛而走(jìng)

2、下列各組詞語中,只有一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A、愧疚必須品防微杜漸額手稱慶

B、搜尋吊胃口炙手可熱按捺不住

C、剽悍金剛鑽始作俑者不明就理

D、撮合板着臉破涕為笑奉為圭臬

3、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他是一個處事謹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願交往過深。

B、亞冠聯賽小組賽上,魯能泰山隊的另一個對手韓國首爾FC對以6:1取得了勝利,從目前的形式來看,泰山隊的亞冠之旅格外艱險。

C、平遙人過去在外經商的極多,賺了錢,要往家裏送,很不安全,還要僱保鏢,於是便生出這票號,專管對換銀錢。

D、老張按照慣例把買回來的對蝦和豬肉分別稱了稱,才發現他買的對蝦被偷工減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4、下列各選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現代醫學一再證明,當一個人精力衰退,對事物缺乏好奇心與興趣時,循環系統功能也會跟着退化。

B、來自海內外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31個省、直轄市的1800多位閩籍工商界精英匯聚福州。

C、昨日,市文物局組織了39名專家趕到重建的龔灘古鎮,對已經完工的工程通過了驗收。

D、漫步小徑,風送來一陣撲鼻的香味。環顧四周,我看見一枝露出高牆的臘梅正在那裏釋放幽香。

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閲讀下文,完成5——7題。

浩瀚無垠的海洋似乎是永遠也不會千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麼來的呢?

有學者認為,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氣的形式存在於熾熱的地心中,或者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存於地下巖石中。那時,地表的温度較高,大氣層中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較多。地球在最初的5億年,火山眾多且活動頻繁,大量的水蒸氣及二氧化碳通過火山口噴發出來,冷卻之後便漸漸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謂的“初生水”。

為了尋求地球水的淵源,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學家托維利提出的假説:地球上的水是太陽風的傑作。太陽風即太陽颳起的風,但它不是流動的空氣,而是一種微粒流或帶電質子流。根據托維利的計算,從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了多達17億噸的氫,若把這些氫和地球上的氧結合,就可產生153億億噸水。

科學家路易斯?弗蘭克也提出一個新理論: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迄今為止還未觀測到的由冰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衞星圖片時發現了一些黑色小斑點,而這些黑斑是高層大氣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氣體水雲。他認為,小黑斑現象是許多小彗星不斷地把水從高層注人大氣,形成彗星雲團,而後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發現了帶狀發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類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帶。1990年,一塊冰體從天而降,落在中國江蘇省無錫梅村鄉。我國專家經潛心研究後認為,此冰塊就是來自彗星。弗蘭克理論還為一些未解之謎提供瞭解釋。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傾瀉而下,造成地球氣候劇變,才使恐龍及其他一些物種滅絕。美國科學家打開了一塊來自彗星的隕石,結果竟在裏面發現了少量的鹽水水泡!不久又發現另一塊隕石里布滿了奇怪的紫色晶體,這些晶體裏竟然有水!

對於小彗星是否為地球帶來過大量降水,科學家們正在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試驗。

5、下列對所謂的“初生水”表述準確的一項是

A、存在於熾熱的地心中的水蒸氣。

B、存於地下巖石中的結構水、結晶水。

C、大氣層中以氣體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噴發的水蒸氣冷卻後形成的水。

6、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弗蘭克理論的是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來自由冰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帶發現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經我國專家研究,落在中國無錫梅村鄉的冰塊來自彗星。

D、有的隕石裏含有鹽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體。

7、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拖維利假説,人類有可能利用太陽風獲取更多的水。

B、根據弗蘭克理論,人類有可能借助彗星雲團進行人工降雨。

C、對地球水源地研究,有助於預見地球氣候還將發生劇變。

D、對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於瞭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三、(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閲讀下文,完成8——10題。

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羣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

貪人不解愛財也,至如內外官五品以上,祿秩優厚,一年所得,其數自多。若受人財賄,不過數萬,一朝彰露,祿秩削奪,此豈是解愛財物?規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儀休性嗜魚,而不受人魚,其魚長存。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詩》雲:“大風有隧,貪人敗類。”固非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逕,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見之,以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漢大司農田延年贓賄三千萬,事覺自死。如此之流,何可勝記!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云:“賢者多財損其志,愚者多財生其過。”此言可為深誡。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苟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

古人云:“鳥棲於林,猶恐其不高,復巢於木末;魚藏於水,猶恐其不深,複穴於窟下。然而為人所獲者,皆由貪餌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祿,當須履忠正,蹈公清,則無災害,長守富貴矣。古人云:“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

(節選自《貞觀政要?貪鄙》)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以博財物耶博:增加

B、祿秩優厚秩:品級

C、規小得而大失者也規:謀求

D、事覺自死覺:敗露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於“貪鄙”的惡果的一組是

①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②一朝彰露,祿秩削奪③道成,秦師隨而伐之,蜀國遂亡④愚者多財生其過

⑤使子孫每懷愧恥耶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明珠彈雀為喻,説明人不能“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貪圖身外之物,而招來殺身之禍。

B、文章用“公儀休不受人魚”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説明不可“規小得而大失”。

C、為主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僅能使百姓安寧,自身常獲歡樂,還能使子孫後代感到榮耀。

D、文章最後以鳥貪高、魚貪深而被獲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祿”的官員們做到“履忠正,蹈公清”,這樣才能避免災害、長保富貴。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11、用斜線(/)給第三大題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並把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用斜線(/)斷句(2分):

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

(2)翻譯:

①且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4分)

②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4分)

12、閲讀下面的曲詞,回答問題。(6分)

【折桂令】問秦淮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麼修辭手法?(2分)

(2)、“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13、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學常識的空缺部分。(6分)

(1)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

(2)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柳永《雨霖鈴》)

(3)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勸學》)

(4)、悦親戚之情話,。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5)、“名人傳”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均是法國作家

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的代表。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2分)

閲讀下文,完成14——17題。

瓷器的意味池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②比如許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裝修房子,只要稍有餘地,便會置一架多寶櫃,架上最少不了的及時瓷器。瓷器的確是好看,其質地,造型,團,色彩,沒有其他什麼工藝品可以媲美,實在是一件無可非議的雅物。一般的東西,單從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處,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講究,如叫什麼青花釉裏紅玉表春瓶的,簡直就像歐洲古典女人的長裙,是絕不肯平鋪直敍的,到處都鑲了繁複的精緻的華麗的花邊,修飾出無窮無盡的意味。

③現在,瓷器毫無疑問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麼來的?是做什麼用的?這麼往深處一想,就會發現瓷器原來是一個大俗之物。瓷器原來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於陶器。在漢代之前,一般都燒製陶器,它的發明和用途直接源於人類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發現的年代早,據説原始社會的燧人氏就會製造陶器了。人類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燙的,這就要求使用相應的容器,於是各種各樣的為生活服務的陶器便被創造了出來。釉是漢代發明的,有了釉之後,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進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於實際生活的,等到在現實生活中足夠使用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比較豐富了,這才有少數人的藝術天分開始覺醒,更高的追求出現了。真正作為單純欣賞對象的精美瓷器這才出世。這個年代就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唐代。

④唐代首開瓷器藝術的風氣之先,想必也是因為豐衣足食之後無所事事,便有了多餘的精力去熱乎藝術。那時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來,人們便口口相傳。傳到社會上有錢有勢的人那兒,他們就不惜千金購買了過去,藏入深宅觀賞把玩,一幫文人騷客也為其吟詩作畫。一來二去,瓷器的佳名傳到宮廷,皇家也是凡人,對瓷器的喜歡也是有的,不喜歡也是有的,但是既然達官貴人這般青睞瓷器,在社會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難免附庸風雅,也欣賞把玩起瓷器來。瓷器貴入宮廷,反過來又刺激了社會。商人有利可圖,他們便會投資瓷器工藝,工匠自然受到了極大地鼓舞,藝術靈感噴薄而出。就這樣,一波波,一浪浪,推動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創作,直到宋代的登峯造極。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終於擺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藝術品。

⑤儘管瓷器已經被公認為藝術品,但至今為止,用於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還是用於吃喝拉撒,並沒有因為成了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實而龐大的藝術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來越好,藝無止境,美無止境。可見大雅寓於大俗,無俗也就無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實是一體的。⑥再説了,即便是當年官窯出的夜壺,皇帝撒過尿,詩人寫過詩,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給博物館,不賣給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無所謂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儘自己的本色就是。這就好比一個人出了家,超塵脱俗,不在紅塵話語中,自然又是一重清涼境界了。這是藝術和做人最難得境界,就是做到了別人也無從知道,因為它不再在任何媒體露面和喧譁,大眾很快就忘記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與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當然就是奪人魂魄,驚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4、怎樣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語文大學聯考試卷及答案 篇七

E. 昆蟲是地球上規模最為龐大的飛行者家族,很多昆蟲都具有長途遷徙的能力

16. 根據本文和下列材料,説明蒼蠅的飛行和鵬鳥翱翔有哪些不同點。(5分)

《逍遙遊》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絕雲天,負青天。然後圖南”這幾句話,是對鵬鳥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學家認為,鵬鳥翱翔要藉助上升氣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機翼。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7分。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題

浙江的感興

我很想追懷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卻只記起了一些片段:隨着母親去一個廟裏看初期的電影,去曹娥江頭看潮水,隨着小舅舅到河蚌頭石橋邊的館子裏吃餛飩,那樣好吃的餛飩,後來似乎再也沒有吃過。如此等等,連不起來,而且越來越模糊了。

於是我懷疑自己是否配稱浙江人。

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邊,又有幸去了紹興,看到魯迅故居,還在咸亨酒店裏喝了加飯酒,並且站在門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塗了厚厚一層辣醬,吃着吃着,心裏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歡這鄉土的。

這裏主要的色澤是黑與白,黑的瓦頂,白的粉牆,沖洗得發白的石板路,連木柱子也是黑的,嚴謹、素淨。然而空間是龐大的,人有足夠的地方可以移動,物件也是厚實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廚房裏的那口大大的醃菜缸,在樸質的生活裏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書屋裏,既有嚴厲老師的戒方,又有那頑皮學童的小小樂園,在門前的石板路下則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的靈秀所在,是音樂,是想象力。

在魯迅的藝術素描裏不是也有這樣的黑泥、白石和綠水的配合麼?多麼樸質,又瀰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筆何等經濟,總是短短几句話就勾畫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生處境,而同時他又總是把這處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氣氛之內。他是最嚴格的,有是最温情的,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敍述也帶有餘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閏土成了我們一切人記憶中的童年好友。他的烏篷船成為我們每個人夢裏的航船,他的憂鬱、憤怒和嚮往也成為幾代讀者難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紹興的街道、店鋪和水鄉景色,我以為我對這位大作家多一點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來,忙於遊覽名勝,但也抽時間陪一位老友去追尋他年少時代的蹤跡。走了一箇舊的市區,像是有一家過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裏依然賣着素淨而又雅緻的黑麪白底的舒服鞋。接着進入一家鹹肉店,面前是一條長長的洗得白白的木櫃台,上面擺着十幾塊乾乾淨淨的鹹肉,隨你挑選。這鋪子的舊式建築有高的屋頂,店堂裏空空蕩蕩的,沒有現代肉店那種血淋淋的屠場味道,人們從容選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鹹肉香隨之而起。

這次重來,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猶有南宋遺風的街道和店鋪,卻始終不得空兒,只在汽車裏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區的主要街道。在我遊歷過的城市裏,我總覺得杭州是最富於中國人情味的,即使車站旁邊的鬧市也鬧而不亂,人行道上人來人往卻不擁擠,同時有一些老鋪子老字號還以傳統的禮貌待客。

杭州難分市區與郊外,環湖的大道既是鬧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紅塵洗滌了。任何風塵僕僕的遠來人也是一見湖光山色而頓時感到清爽。

在陽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時候顯得清幽,這次因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總算把湖的各種面容看了一個真切,清晨薄霧下,黃昏夕照裏,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則只見遠岸的燈火盪漾在黑黑的湖水裏,千變萬化,沒有太濃太豔的時候,而是素抹淡粧,以天然而不是人工勝。

在湖岸散步的時候,抬起頭來,看到了環湖的羣山在天邊聳起,也是淡淡的幾抹青色。然而它們都引人遐想。給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沒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輕飄飄的,它是有性格的,從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靈秀,山卻給予它骨氣。

(取材於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7.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 飲食在作者關於故鄉的感興中佔有重要地位,根源於作者無法追懷的童年。

B.作者書寫的是對故鄉的追憶和遊歷,感物寄興,表達了對浙江性格的體悟。

C.作者插敍初次遊覽杭州的經過,揭示了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特徵。

D.“水”既是浙江靈秀風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組織結構展開敍述的核心線索。

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匯了自然山水、風土人情、歷史傳承等因素的江南圖景。

18. 文中説:“看看紹興的街道、店鋪和水鄉景色,我以為我對這位大作家多一點了解了。”結合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7分)

① 作者從魯迅的故鄉環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

② 作者對魯迅又多了哪些瞭解?(4分)

19. 作者從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點?(4分)

20. 有評論者曾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來概括本文帶給讀者的藝術感受,請談談你對“一切景語皆情

語”的理解,並結合本文進行具體闡述。(不少於200字)(12分)

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1. 閲讀下面的對話,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學家:假如愛迪生來21世紀生活一個星期,最讓他感到新奇的會是什麼呢?

文學家:我想,手機會不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呢。

科學家:我同意,手機是信息時代的一個標誌物,簡直稱得上是一部掌中電腦,豐富的功能一定會讓這位大發明家感到新奇。

文學家:手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或許這也是愛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學家與文學家各自對手機的看法,引發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詩歌除),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21.作文

一。選擇題(每題3分)

123456789

BACDACDBD

1.B (A養殖業,與日俱增;C爛攤子,卷帙(zhì);D信筆塗鴉,湮(yān)沒無聞。)

2.A ( B選項“對於513公頃的園博園”原句無主語,可去掉 “對於”;C選項“原因……所致”為句式雜糅; D選項“加大對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缺賓語中心語“的力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kgy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