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清明節名家散文 清明節名家散文名篇【精品多篇】

清明節名家散文 清明節名家散文名篇【精品多篇】

清明節名家散文 清明節名家散文名篇【精品多篇】

精選清明節名家散文(推薦 篇一

清明節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重要契機。我園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要求,以傳統美德教育為內容,舉行主題活動為途徑,積極開展各項清明紀念活動,緬懷先烈,慎終追思,教育幼兒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現將清明節教育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祭奠緬懷先輩,寄託哀思之情。

引導幼兒在情境中獲得完整的體驗,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重要手段。我園把清明節活動作為培養幼兒人文精神的良好契機,清明節前夕,中大班從唐詩清明引入,講解清明節的源由,讓幼兒帶着對先人和革命先烈的緬懷心情,觀看《雷鋒的故事》、《英雄王二小》等動畫片,先烈們的感人事蹟鮮活地展現在幼兒面前。觀看後,有的班級還開展了以英雄人物事蹟為內容的情景表演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他人的情感。

時屆清明,翠柏凝春,閩清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更顯得鬱鬱葱葱,莊嚴肅穆。4月1日上午,城關幼兒園大班師生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這裏,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表達他們的思念之情。全體師生向烈士鞠躬並默哀3分鐘,小朋友敬獻了自做的小花、花圈。在老師的講解下孩子們深受感動,並宣誓:一定牢記革命烈士的事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二、誦讀詩詞經典,感受文化魅力。

創設誦讀詩詞經典環境,小班年段開展了清明誦詩詞,追思先輩志的經典誦讀活動,以此來紀念中國傳統清明節。活動有機地將詩詞誦讀與語言領域活動整合,將《清明》、《詠柳》、《春曉》等幼兒耳熟能詳的詩詞,利用説、唱、演等形式,形成綜合性語言活動,在讓孩子從中感受到了經典詩篇的魅力的同時,也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三、瞭解節日習俗,感受春日美好。

清明節時,萬物復甦,是春遊踏青、親近自然的好時機。我園組織小朋友到台山踏青,飄落的花瓣、路邊的石子、草裏的鳴蟲都是孩子們的玩伴,嬉笑中,沐浴着温暖的陽光,親吻着和煦的春風。此外,教師還組織家長和幼兒開展別開生面的親子互動遊戲,讓他們在這既緊張又熱烈的氣氛中感受春遊的快樂。活動中,幼兒初步瞭解了清明節踏青的習俗,切身感受盎然春意的同時還享受了濃濃的親子之樂。

在組織開展清明節活動時,我們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幼兒,充分利用資源,精心設計,使幼兒樂於參與活動,收到了預期效果,愛祖國、愛家鄉的種子在幼兒的心中生根萌芽。今後我園將繼續積極營造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氛圍,把培育民族精神貫穿於整個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清明祭 篇二

清明節到了,突然覺得父母又走近了自己。

父親還是用他那一貫嚴肅審視的目光看着我。

母親則一臉慈祥的笑,一邊摘下頭巾拍打身上的浮灰,一邊急切切地説:“快進屋,快進屋。”

其實,堂屋裏並不比屋外暖和,雖然初春的涼風吹不進來,但暖融融的陽光也被擋在了外面。

母親跟着進來,父親則停放好他的加重自行車,提一個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進了廂房。

父親在縣上工作,每次回家都會帶一些村裏很少見的東西。

有時出差去外地,也會帶回一些外面的稀罕什物。

那時候,在北方鄉下能吃上一瓣橘子也是令人羨慕的事情。

因為我有一個在公家上班、且有機會到南方出差的父親,吞嚼過橘子所散發出的'少見的清香味,常常讓夥伴們眼瞪溜圓、咂吧不已。

母親從不捨得吃一粒花生、一瓣橘子、一口香蕉,看着父親攤開的一堆平素少見的他鄉水果,一臉的滿足,一迭聲地説:“我不吃,我不吃。”

奶奶活着時,父親會把帶回來的稀罕東西悉數送到奶奶屋裏。

我自幼跟着奶奶住,比弟妹們見識的多,有時睡到半夜被奶奶喊醒,眼睛還沒睜開就感覺一牙蘋果或一瓣橘子貼在了嘴邊。

奶奶很疼我,我能吃到這些貴重東西,還少捱了很多打。

奶奶年紀大了後,害一種胸悶胸痛的病,一咳嗽就要用手撫着胸部,有時痛的流出眼淚。

我能感覺到奶奶的痛苦,她時常盤腿坐在炕上,腰彎的很低,有時就這樣坐着睡着了,頭俯下來,額頭就碰到了膝蓋。

這一磕,奶奶就醒了,然後長出一口氣,身子向後背幾下,下炕到院子走幾圈,揀一塊乾淨些的房檐石坐下。

奶奶是從晚清過來的,裹着小腳。

冬天裏洗腳對奶奶是項重大的工程,揀太陽好的天氣,提前燒好一大鍋熱水,把那張一拃厚的草蒲團放在當院,再擺好腳盆。

奶奶坐下來一層一層解開裹腳布,一股刺鼻的氣息便散發開來,奶奶的腳重見了天日,腳掌扭曲變形、五個腳趾翻到腳心、腳面拱如駝峯,那樣子悲慘可怕,至今還令我悸悸於心。

爺爺在世時,尖尖的下巴時常挑着一撮花白鬍須,天還沒亮就聽到枴棍點地的聲響,噹噹噹地,從窗前響到門道,漸漸消失了。

不知過了多久,噹噹噹的聲響又起來了,越來越大,最後在屋內戛然而止,緊接着一聲洪亮的吆喝:“都半早上了,還睡!”奶奶應聲坐起;我睡眼惺忪地翻個身,眯起眼看看窗户,天才麻麻亮。

爺爺很勤勞,等母親做好早飯時,他已經背一簍柴禾回來了。

幹樹枝、幹樹葉、乾草莖,在門前土場上攤了一大片,這時候太陽已經半杆高,灑下一片暖洋洋的光。

爺爺的枴棍便成了農具,被爺爺擺動着挑撥翻曬柴禾,發出沙沙沙的聲音,也抖出一縷縷淡淡的草香味和土腥味。

爺爺容不得孩子們懶惰,見我們兄弟跑出跑進玩耍,便扯起嗓子大罵,甚至揮起枴棍抽打我們的屁股。

爺爺的呼罵常常引來鄰居們的圍觀,那些老辣有力的罵語非常獨特有趣,現在想起來還不禁捧腹。

每當這時候,奶奶便移着小腳走過來,擋在我的身前,生怕爺爺的枴棍打到我的身上。

奶奶越護我,爺爺就越厭嚇我,眼睛鼓鼓的瞪我,恨不得把我吃掉。

但爺爺並不是真的厭惡我。

我生病發燒、滿臉通紅時,爺爺陰鬱着臉,眼睛裏同樣滿是焦急。

爺爺去世前一天晚上出事時,只有我一個在場。

當時,奶奶在院子裏給各路神靈焚香誦經,我坐在炕上就着煤油燈看小人書,爺爺則坐在炕沿抽煙袋。

突然,“嗵”的一聲,巨大而沉悶的響聲嚇我一跳,只見爺爺一頭栽下,腦門正好磕在炕對面箱櫃支腳的花頂稜角上。

我立即跳下去拉爺爺,卻渾身沒一絲力氣。

爺爺鬢角迸裂,冒着紅白色糊狀液體,眼睛緊緊地閉着,只有微弱的呻吟聲。

我拉着爺爺的衣服,喊一聲爺爺,又喊一聲奶奶,爺爺不回答我,奶奶也不回答我,突然爸爸慌慌地闖了進來,把爺爺抱到炕上。

這時,奶奶也做完功課進屋了,見狀慌得渾身顫抖,老淚橫流。

爸爸後來説,那天下午他就心慌心亂,無法自已,晚飯後實在忍不住就回家了,沒想到正好碰上爺爺出事了。

第二天下午,爺爺嚥氣了,撇下一大家人走了。

爺爺離世後,姑姑們常常來看奶奶,但奶奶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話多,背過人常常悄悄流淚。

爺爺活着時,奶奶經常跟爺爺慪氣,爺爺不在了,奶奶的世界就像傾倒了一樣。

我常常聽到奶奶自言自語:“老天爺呀,長短叫我死了吧。”奶奶到底是厭世還是孤獨,我不得而知。

於是,放學後我急急地趕回來,守在奶奶身邊,給她説着學校的事情。

奶奶沒讀過書,不理解學校的事情,便陪着我笑笑。

等我升到三年級時,奶奶不再流淚了,話也多起來。

也許,奶奶已經習慣了沒有爺爺的生活了。

爸爸經常揹着母親給奶奶幾塊零花錢,奶奶捨不得花,用手絹裏三層、外三層地包裹,生怕錢長了腿跑掉。

奶奶每到冬天就咳嗽,一咳嗽就上不來氣。

天天都煎藥喝。

我每天下學後就去生產隊種過白朮的地裏挖遺留的白朮,然後洗淨拿到藥材公司去賣。

每個冬天都能賣出將近一百塊錢,夠奶奶抓藥用。

五年後,奶奶也離開了我們。

我難過的幾天吃不下飯。

後來,整理奶奶的遺物時,竟發現了七八個手絹小包裹。

原來,奶奶把零花錢都積攢下來了,足足有二百多。

奶奶的離去使爸爸一下子老了許多。

爸爸比以前回家更頻了,每次回家都要在奶奶住過的屋子裏呆一會兒。

然後扭過頭對我説:“記着七年級、十五要給你奶奶上香。”我一直住在奶奶住過的屋子,屋子裏供着奶奶的遺像,擺放着香爐和供燈。

在爸爸心裏,奶奶就是一尊菩薩。

爸爸從來不過問我的學習,但每次知道我考全年級第一時,都會禁不住臉上露出輕微的笑,然後對媽媽説:“今天做米飯吃,炒個肉。”到過年時,爸爸還會買回很多鞭炮和煙花,全村就我家的鞭炮最長,煙花最高。

清明節散文 篇三

清明節,這是個神聖的節日,在這一天中,無論是誰,都沒有好的心情;無論是誰,都會熱淚盈眶,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天是個非常沉痛的日子,懷念親人的日子,是為了表達對死去英雄,敬仰和悼念的日子。

今天,在這個神聖的日子裏,我來祭祖,面對我的親人,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知要如何説出,沉思後,我四處觀望,只見周圍雜草叢生,可見這裏很少有人來,在這裏,每天陪伴他們的除了一堆堆雜草,一顆顆大樹,剩下的就是這寂寞的恐懼、冰冷的淒涼。彷彿只有周圍的花草樹木才是他們的親人,才能夠日日夜夜陪伴着他們,共度那美好的時光。

雖然,我們的親人不像許多大人物、許多英雄一樣,在死後,受到無數人的追悼、懷念,但是,我想説的是,在那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真心實意的懷念他們,大多數人不是為了參觀,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真心實意的人只佔少數。而我們的親人,雖然去看他們的人很少,但那個人不是真心實意,他們的懷念是發自內心的、是最真實的。

在這裏,我向那些死去的革命先輩,表示深切的懷念,深切的沉痛。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勇敢、堅強、捨生取義、為新中國而奮鬥,哪有我們美好的今天,哪有現在繁榮富強的中國,他們雖然一個接一個的犧牲了,肉體雖已不復存在,但他們的奉獻精神、愛國精神永駐在這片神州大地,而今天的我們也會為他們的死感到自豪。

如今,時代變了,那麼生活在現在的我們,是不是也因該像他們那樣為祖國,為祖國創造美好的明天呢?

清明節散文詩 篇四

《清明節的雨》

下雨了,清明時節的雨

淅瀝瀝、淅瀝瀝投入視線

絲絲的雨珠與天空相連

墓園的街道上依然人來人往

白花、黃花、紅絲帶

水果、點心、紅蠟燭

青青蒼松滿山遍野的墓居前

晃動着密密麻麻的身影

一裊裊青煙在雨中飄渺

細述、落淚、或憂、或喜

這份和諧是曾經的留戀

這份孤獨是渲染的桑田

這份執着是感情的釋放

這份追思是血脈的相連

透過清明的雨幕恍若穿越時空

思念的靈魂伴隨着空靈的軀殼

遊走在這孤孤單單清明的雨季

那一刻,時光彷彿已定格

鐫刻成一幕幕温馨的回憶

那一段段震顫人心的往事

如故人的淚珠飄落在身軀

一顆一顆敲打在我的心靈

逝去的親人啊!

我時時刻刻都在想念您

縱然有一天我魂飛魄散

這份情懷依舊刻骨銘心

清明節散文詩 篇五

《人生匆匆》

已經沒有什麼想法了

但多少有一點,也無關緊要

小區的犬吠,半夜雞叫,不影響

我一萬步的快走。寂靜的腳步

似乎比清晨的鳥語還要清晰

而這是要走向哪裏呢?

哪裏才是你的前面

穿過那片樹林,可否品賞明前茶?

事實上,新發的枝葉早已掛不住

任何一滴露了。環顧左右,風和霧

全是雨水的想法

慢條斯理,沉思或是低語

整體而言,對於我來説

人生太匆匆,而我,似乎已走到

只剩一個想法的時候了:

無論如何,我不想你比我走更得快……

清明節散文 篇六

去年清明節前一天,我匆匆回鄉,祖塋碎裂的炮皮散落一地,我知道你已經回來過,墳前紙灰還未燃盡,你已趕往城裏的家。今年清明,你卻躺在祖輩們腳下,將一切置身事外。四十年兄弟親情,短短的半個小時,哥哥啊,誰知道這次擦肩而過,竟讓是永久的陰陽兩格。

去年秋天,我在旬陽海拔最高的村子,正在給上級檢查工作的同志彙報脱貧攻堅,兒子突然打來電話,説是你北京住院,已經不行了。晴朗的天空,一大片烏雲忽然遮住頭頂的陽光,我忽然覺得渾身發冷,靠在一户人家的牆上,給兒子説,打車,以最快的時間,趕到醫院,見見你的二爸。給兒子轉200元車費後,我蹲在牆角,哭了。在檢查工作的領導和村裏的鄉親面前,控制不住自己的失態,淚水汩汩流淌。毫無徵兆的噩耗,將我置身莽莽荒原,我知道,血肉相連的兄弟,已在彌留之際,今生,可能無法相見。猛然間,見你一面的想法,非常的強烈,電話聯繫三哥,正預定赴京機票,兒子電話又過來了,説,他的二爸已經走了。命運的殘酷,讓你客死他鄉,直至安康接靈,送你火化,迎你歸鄉,一切都昏昏沉沉,醒裏夢裏,還是最後一次見你的時候那樣,睿智的目光,和藹的笑容,坦誠的交流。直至今天立在你的墳前,才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你已經永遠的走了,留下的只是永生難忘的兄弟深情。

哥哥,你我雖非一母同胞,勝似親生兄弟。在我們出生長大的那個貧窮寂寞鄉村,堅毅、聰穎上進的你,一直是我少年時候效仿的榜樣。你大我十二歲,對於我這個你唯一叔父唯一的兒子,自小關愛有加。家中獨子,父母的驕縱,讓我自小異常倔強頑劣。待我稍懂人事,你已在安康師範讀書,給我講人生的理想,做人的道理,給我講羣山之外的世界,在我荒蕪的心靈中,撒播下走出大山追趕美好的憧憬。歷經磨難,我國中畢業那年,不負你望,也考上你就讀過的師範學校,雖然註定未來要輾轉鄉村當一輩子國小老師,總算是擺脱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體力勞作,在但是當年的農村,也算是讓人振奮。畢業了,分配到與村子隔江而望的地方教書,發不出工資的困窘,獨自搖擼過河的危險,山村國小找不到媳婦的擔心,我每每説起,你雖不曾經歷,但卻感同身受。鼓勵我直面困境,認真工作,厚積薄發。我也調整心態,在枯燥壓抑的生活中,尋找到工作的樂趣,幾年後終得離開那裏,進入縣城工作。逐漸的離開了本行,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當初你或許只是隻言片語,對我卻是當頭棒喝,讓我不迷失,不放棄,朝着自己認定的方向,一步一步的挪騰。明裏提醒,暗裏運作,我的環境慢慢得到改變。環境漸好,讓我父母少了焦慮,親人少了擔心,讓我的孩子,在一個與原來不一樣的環境成長,相對較好的境遇,讓他磨練了心智,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幹。而他的謙遜、成熟與穩健,定會讓他的在生活中,儘量巧妙的避開厄運。孩子對未來生活的自信,讓我覺得人生再無憾事,心性也慢慢變得沖淡平和,終於可以慢慢的品味生活的美好細節,不必為了什麼目的,強扭自己的本心。人世間事物千絲萬縷的複雜聯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哥哥啊,今天站在墳頭看你,前塵往事如過眼雲煙,處處都有你的影子,而我,早已步入中年,如何平穩的過完餘生,在哪一天,像你一樣,把生命之舟蕩回故里,平穩無憾的泊在你的身邊,只是希望,在這個過程,一直有你守望的目光。

你把自己的病,瞞得得那麼緊。不知道你身體受着怎麼的折磨,確一直強忍着,談笑風生的工作何生活。後來才知道,就在前年我外甥結婚,本來是個我們兄弟放開暢飲的日子,無論幾個表哥怎麼攛掇譏諷,你也只和你的叔叔飲了一小盅。當時你尷尬的表情中,我知道一向豁達的你,一定有什麼難言之隱,卻萬萬沒有想到,那個時候,你心臟病已經很重,上樓梯都已經很艱難,為了不讓別人知道你的身體狀況,以至於上班,只能騎摩車直接到辦公室門口。我嫂子身體一直不好,你女兒正高三備考,輾轉安康山山水水,你忙着各種頭緒的工作。或許是這些責任,讓你覺得,不能倒下,不能倒下啊,孩子沒有成人,妻子需要照顧,一直為之奮鬥的事業,也還有很長很長的路

天不佑人啊,哥哥,兒女長情,離合悲歡,剎那間戛然而止,千般夢想,萬里雄心,一瞬裏灰飛煙滅。在安康的殯儀大廳,悼念的的人,一撥又一撥,鞠躬獻花後,又匆匆返回自己的生活。你的離世與別人,是茶餘飯後,一個小小的傷感話題,一縷短暫的黯然神傷。生活還在繼續,每天都是新的。對於我們至親,尤其是我的侄女和嫂子的生活,是硬生生的腰斬,陰險的謀害。哥哥,從那個小小的村子出發,我們都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或許就是冥冥中上天一個莫名其妙的小情緒,讓我們的一切想法都折戟沉沙,讓一切又重新開始。哥啊,一個人可以有無比的堅韌,一個人也同時脆弱如蘆葦;一個人能跋涉萬里,一個人又得魂歸故里;一個人能改變世界,一個人卻不能改寫過往;一個人能橫渡滄海,一個人不能跨越生死……

哥哥,兄弟間曾經探討過這個世界上是否有來生,今天,佇立墳前,我相信真的有,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來生,如不然,正茂盛鮮活的生命,被攔腰截斷,呼吸已經停止,那些一直前行的夢想,那些正濃正熾的親情,那些不得不盡的種種責任,正在按照慣性,在飛奔向遠,何處安放啊!

此時,雨落山鄉,葉綠花黃,哥哥,借這清明節氣,氤氲的紙煙燭香,尋一處籬牆杏花人家,把心安下 ……

清明節散文 篇七

前年臘月,我帶母親到醫院檢查。過了兩天得知結果,母親患上了鱗癌。看到檢查結果,我一陣心酸。不成想剛經歷了父親的疾病到康復又面臨母親的磨難。我揣着母親的檢查結果,好像也乾澀了眼淚,一步一步走下醫院的樓梯,開着車慢慢回家。我知道生活就是這樣再一次給我出了一道難題,一次次沖刷着我年知天命的心靈。

那年母親八十二歲,她平平淡淡也經歷了很多。我到家,老爸、哥和幾位家人都在場。媽用放鬆的口氣問道:“咋樣?”我心裏很明白——不用也不能和他拐彎抹角,但變着口氣説:“毛病不好,這歲數人都是這樣。”

媽媽有預知,也便很明白了。她從心裏直截了當的説:“不治了,這麼大歲數治療還要受那樣的罪,算了吧,你們都省點心吧!”心裏當然也不高興,邊忙着手裏的活兒邊絮叨着。當時本家叔叔也在場,安慰道:“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毛病的。有病就看嗎,身邊那麼多人,人家都治好了嗎!”也是緩和當時的氣氛。後來在家人的勸説下,母親還是答應我們陪她到醫院看病治療。

那年春節前後四十多天時間。我和妹妹及家人在醫院陪着她度過艱難也還算她體力輕鬆的時光。

母親勤勞一生,這是親人和鄰里都知道的。從我記事兒起,沒有記着媽媽有一天休息或清閒過。

在我小時候七八十年代,生活條件比較差,是現代年輕人所體會不到的。生活在農村,母親 整天為家人、孩子的吃穿度日操勞忙碌。沒記着或想不起媽媽哪一天累了早些休息了。燭光前媽媽做着針線活,鍋灶旁忙碌着一頓頓飯菜,烈日酷暑下忙着地裏的耕種農活。一幕幕的畫面在我腦海裏隱隱約約閃爍着。聽過她説累,沒聽她抱怨過。

在醫院裏放療治病的前些日子,媽媽體質還算好。我和妹妹逗媽玩兒,她雙腿還能蹦高。好像有了這樣的疾病媽媽才能放下手頭上的活兒休息一下。每天拉着她的手,到放療科一會兒放療結束就算完成當天的任務。然後陪着她到周圍轉一轉,散散心。揀她可口的吃點。我們心裏到有了點愜意。我也像在偷偷地還着她點什麼,心裏略得到點慰藉!

母親一生愛乾淨。家裏的房舍和用具雖沒那麼講究,但每天總要打掃多少遍,要乾乾淨淨,收拾的條理有序。孩子們穿的衣服從沒有髒着上過身。在醫院裏的那些日子,我們也生怕她覺着自己的衣服髒了又不願意麻煩我們自己為難,所以老惦記着給她洗換。看着她穿着乾淨舒身都感覺整個環境清新了,心裏也敞亮舒適了許多。

母親很善良。親戚鄰里有需要接濟向媽媽開口借錢物,可以説沒有駁回過。有時候需要的話也會跟我們兄弟姐妹開口,盡力幫幫親近的人。我們自然也會按照媽媽説的去做。她沒有什麼救急還是救貧的原則,總之幫了別人心裏就過得去。也有做過自己埋怨自己的事,我記得她總想學做媒人,説成幾樁婚事,好像是積德行善的心理。終於説成一樁,後來看人家夫妻沒那麼和睦或着過日子有些小磕絆,然後就埋怨自己媒人沒做好什麼的,看到他們夫妻心裏總有些過不去。

母親從骨子裏又一股正氣。看到不順眼的總要説幾句,就是不頂事也要自言自語絮絮叨叨。也常有鄰居或本家兄弟侄子到家裏坐坐,遇到誰辦沒理的事就要説兩句。或者有人到家裏看望她知道人家在家有對不起老婆孩子的事,就要用責怪的口氣罵幾句。她不懂什麼大道理,也不會説什麼客套話、好聽話,但總能讓人信服。也可能是為家家和諧吧,也不會落下什麼埋怨。

在醫院的後些日子,感到媽媽身體的虛弱,我也不願意提她精神上的頹唐和萎靡,心裏只是默默祈禱。

回家過了兩個多月,母親再一次住院,她感覺到自己有生時光的短暫。母親拉住我們的手,我們拉住母親得手,面對面,手拉手,卻有一種説不盡的思念。

如今她離我們而去近一年了,從她身上的日月年輪,我看到這一代母親的縮影。她們都是那麼樸素,然而是她們見證了祖國人民由貧窮走向富裕的七十年曆程;是她們用勤勞鋪墊了祖國興盛的基石;是她們哺育了當下祖國各行業頂天立地的一代人。

思念——我的母親。

願天下所有父母健康快樂,願天下所有兒女盡孝盡心,勿留遺憾!

清明節散文 篇八

初春乍到,清明就來。

以前覺得清明是父輩們的事,與自己無關,那些老舊的禮節與套路只有他們能懂,並懶得學,也懶得管。總認為年輕人不該參與這些繁文縟節的事,更何況,小時候真心悲傷不起來。説是去上墳,權當春遊,而且特別挑氣候,但凡下雨或起霧都不會去,只有天晴,才有雅緻。

但父親每次都會不厭其煩的叫我去,不去、他也不會説什麼,去了、他自然高興。還記得有次天氣特別放晴,花也開得特別好。農村人,上墳難免翻山越嶺,沾花惹草。不知怎麼的花粉過敏,全身發癢起紅點……又正值這個迷信時節、父親還認為我冒犯了某位去世的老人,回來三拜九叩,還吃了兩個紅心雞蛋。至此,我對清明節,是有陰影的。

對清明節特有的情節就是這樣:父親早早地起牀,穿上膠鞋,揹着小揹簍,收拾好昨晚準備好的錢紙,用黑色的一次性塑料袋提上兩瓶酒,點支煙就出門了。而後,母親總追着出去給他鐮刀,他也總是忘記,母親還特別提醒他回來時捎上鐮刀,別搞掉了。每次回家總見他歎氣,身上全是泥,也不知是他上墳太累,還是太投入,也不洗洗,就一個勁的坐着抽煙。

記得高中清明放假回家,還有幾所墳沒有去打理,父親有事,實在走不開,母親是女人,不好去打理。萬般委託下,我終於答應去祭拜一下,但前提是得有個長輩帶我去。第二天,我早早起來,背好母親收拾妥當的物件,騎上摩托車去找長輩去了。來到約定的地點,不見長輩來,並打了個電話給他,他説他在xx祖祖墳那裏,我直接來就是。我瞬間懵了,竟答不上來,也不好意思説我不知。匆忙答應聲,馬上就來。然後努力回憶以前和父親一起時,他都會給我説的每所墳的名字。記得那情景就像介紹每個親人一樣,而不是一堆冰冷的石頭長着草。他們每個人的姓名,我該叫什麼,生平事故等等,都會不厭其煩的和我説一遍。到説過就過了,我也記不得,也不想記得,倒現在才覺得,原來,這些都是有用的。後來實在記不起,也找不到了,只得後着臉皮打電話問長輩具體在哪裏。電話裏的長輩就不像父親那麼通情達理了,我話還沒説完就説我怎麼連自己祖祖墳在哪裏都不知,是不是一次都沒來過?我很想説是,可還是沒勇氣説,不是怕長輩嚴厲,而是我和我祖祖一個姓氏。

回到家中,悶悶不樂,父親問我為何?我如實説了。認不得睡在墳裏的是誰,還叫父親下個清明節帶上我,一一和我細講一遍,免得以後被長輩笑話。他也答應了,下個清明節只要我來,就帶我去認一遍。但事與願違,下個清明節,我不在家中。也不怕笑話,至今我都還不知這些墳的名字,這也是我不去祭拜的`原因。一是怕亂了心情,更怕不知祭拜給誰。

今年初春,奶奶重病去醫院,在醫院呆了十多天,回家養病時,我去看望她。閒聊中,發現老人特別喜歡聊以前的長輩,還説清明節要去祭拜一下。我無奈地説,你自己都走不動了、還去什麼,我代你去也是一樣。話雖答應了,但卻後怕,因為我真心不知道該如何去祭拜,又該祭拜誰?奶奶是心臟問題,時日不長,我不想騙她。或許有一天我也會去祭拜她吧。然那都是後話,我也不想,也不願意。看她急迫的等待和打算清明節,我忽地覺得,清明節,更多是種落葉歸根吧。

對清明節,父親教給我的,是場故事,是回憶,更是種認祖歸宗。回憶他們的生前,講述他們和後輩發生的故事,和他們同根同脈,在同一棵樹上開枝散葉。不是沉重,也不是悲傷,更多的就像一個喝酒醉的人看見了家,踏實。而奶奶教給我的,是種歸屬,好比落葉歸根。

而清明祭拜的,就是這個根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llj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