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淺談中國酒文化【精品多篇】

淺談中國酒文化【精品多篇】

淺談中國酒文化【精品多篇】

酒的飲法 篇一

黃酒的飲法黃酒的飲法,可帶糟食用,也可僅飲酒汁。後者較為普遍。傳統的飲法,是温飲,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温。温飲的顯著特點是酒香濃郁,酒味柔和。但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都揮發掉了,反而淡而無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飲。還有一種方法是在常温下飲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後飲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塊,注入少量的黃酒,最後加水稀釋飲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檸檬入杯內。飲酒時,配以不同的菜,則更可領略黃酒的特有風味,以紹興酒為例:幹型的元紅酒,宜配蔬菜類、海蜇皮等冷盤;半乾型的加飯酒,宜配肉類、大閘蟹;半甜型的善釀酒,宜配雞鴨類;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類。

在飲酒前要先吃些飯菜或少量主食,或者慢慢地邊吃東西邊喝酒,可以減輕酒精對胃的刺激,降低發生低血糖和酒精中毒的發生。而且喜歡飲酒時調兑可樂、綠茶之類的年輕人,最好選擇酒精含量較低、濃度較小的酒。

酒文化知識 篇二

酒,自打它產生那一天起,就在人們生活之中形成了一種文化,並且始終位於“食文化”、“茶文化”、“服飾文化”等之首。酒的品種繁多,按色分有白酒、紅酒、黃酒……按原料分有高粱酒、包穀酒、糯米酒、葡萄酒、桂花酒……按香味分有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按品種分還有燒酒、酒、啤酒、白蘭地、威士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如果説就因為酒的製作源遠流長,酒的釀造工藝如何高深,而高於其它文化,恐怕是説不過去的。因為烹飪藝術的千變萬化、茶道藝術的品評講究、服裝設計和縫紉技巧千姿百態也是使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的。所以從人們對這些“文化”的體味來看,應該是各有千秋。

那麼,酒的玄妙之處在哪裏呢?並不在別處,在於喝酒者喝的過程,喝的環境,喝的心情,看起來喝的是醇香的玉液,其實飲的是精神的瓊漿。歐陽修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可謂經典之言。

人們處於大千世界,或悲或喜,或離或合,或愛或恨,或窮或富,或古或今只要和酒沾上了邊,那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曹孟德説得好啊: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將酒與人生結合在一起,畫出一個大意境。所以當他不順當的時候,自會想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辦法。借酒澆愁,是從古到今最普適的現象,如范仲淹老先生所吟“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屢見不鮮。現代影視劇中只要有人不痛快就在那裏喝酒,藉着酒又演繹出後面的故事,藝術來源於生活,雖司空見慣卻也無可厚非。只是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借酒澆愁愁更愁,把自己麻醉得不省人事後,“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一切依舊。還不如想開點,象古時的戰士一樣高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還是大詩人李白最豪爽,友人來了,大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萬古愁”不是真愁,是一種心態,一旦周圍的環境有了好的轉機,那就不同了,就會“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了。不喝酒的人也是如此,毛澤東不怎麼喝酒,高興了也會就着紅燒肉來一杯,而心情沉重時,也要“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至於貧窮潦倒的孔乙己,一杯老酒幾粒茴香豆就算是一種精神上的安慰。

好酒在“酒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廣告效應,曾幾何時,在現實生活中卻扮演過行賄受賄的不太光彩角色。幸而,社會發展很快,幾百元的酒在腐敗分子眼裏已經無足輕重了,酒連同它的品位又回到了民間。在“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已經過時的情況下,酒桌上的“文化”卻保留了下來,特別是在應酬和相聚當中,酒桌上的“言語”眾生態可算是一番淋漓盡致的描述。在酒宴開始時,大家心情舒暢,等着饕餮着一餐美味佳餚,席上一片“歡聲笑語”;三巡過後,朋友和對手推心置腹,知心的話兒説不完,席間盪漾着“輕言細語”;酒至半酣,主客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絕頂在望,眾山彌小,席上回蕩着“豪言壯語”;幾瓶下肚,桌上已無魚和熊掌之分,諾大一個天下,捨我其誰?不信我們立馬賽車於長安街!好一派“胡言亂語”;酒宴結束了,杯盤狼跡,東歪西倒,再看幾位英雄,已夢迴温柔之鄉?“不言不語”。

在北方,似乎有一種習俗,叫“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大概來自《水滸》中梁山好漢的豪邁舉止。但總覺得缺點什麼,因為喝酒吃肉只是一種形式,一種鋪墊,還應該有一個內容。梁山好漢們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大秤分金銀”,這很重要,因為這即是物質基礎,也是梁山好漢們聚集在一起喝酒吃肉的紐帶。沒有了這個內容,喝是白喝,吃也是白吃,意義不大。一位朋友就講述過他初“下海”時,為了簽定一個合同而喝得酩酊大醉,但這個合同使他掘得了“第一桶金”,這就值了。不過,靠喝酒來維繫信譽,終是不太可靠的。在商界有一傳説,有的地方見面就是喝酒,喝起來豪爽之至,使人以為辦事就會象喝酒一樣暢快,結果往往令人大失所望。而在南方,好象功夫就不在酒上了,在很隨意的氣氛中,事情就敲定了,再喝就是慶賀之酒。雖然同是頻頻舉杯,同是觥籌交錯,其含義不同了。

説來説去,無酒不成席。愚以為若是朋友相聚,切不可把酒當成酒,非得定量配給不可,不來個“不言不語”不罷休?能者多勞,盡興為宜,足矣。朋友之誼,寓之酒而得之心也。某西哲説過,酒恰是雨一樣:當它落在淤泥上,它會使之更污爛;而當它落在沃土上,它會煥發出美和鮮花。對於普通人來説,酒堪稱是一種興奮劑,而茶可視作一種鎮靜劑,若是從另一種意義上看,人們相交從“酒文化”而進之於“茶文化”,也許步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酒文化知識作文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歡酒文化。酒是一種常見的東西,有人結婚的時候,就要用到酒。

別小看那會讓人醉的酒,他可是有許多知識的,比如:評酒知識。評酒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説它是一門技術,是因為我國和世界各國一樣,都要採用理論簽定和感官簽定兩種方法來對各種飲料酒進行品評,説他是一門藝術,是因為不同酒的色、香、味、體所形成的風格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享受,使人“知味而飲。”酒文化簡介。酒文化是中華是中華人民族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裏面還有一首詩:飲酒詩,杜甫寫的。“山坪如就下青雲,氣味濃濃香幸見。鳴董走送憐漁夫,洗盞開嘗對馬軍。”“酒的起源”也很有意思。在中國,酒神精中以道家哲學為源頭,酒的起源有好幾種説法。“上天造酒説”、“猿猴造酒説”、“杜康造酒説”、“老帝造酒説”。

養生酒的功效 篇三

1、增強免疫

血液、生殖、內分泌、免疫、骨骼、神經人體六大系統,是為細胞提供營養和為人體提供精氣的通道,而免疫系統則是人體健康的守護神,免疫力強,小病不得,大病不來。

免疫失調,人體易受毒邪侵襲,聚集臟腑,久瘀成毒,造成心腦、肝、肺、脾胃、腎、胰臟的衰老和病變。古漢養生酒高效成份通過酒力提升,迅速增強人體免疫力,重建機體保護屏障,針對臟腑,清除、修補、保護同步進行,六大系統同調同養,遠離各種大病、重病、疑病、難病,更是病後、術後、人體久虛不愈的強身良方。

2、調陰陽、合五行,陰陽平衡,百病不生

陰陽失衡,人體易受風寒濕暑燥火六淫,喜怒憂思驚恐悲七情困擾,造成人體各種器質性損傷及功能性病變,加速人體衰老,誘發動脈硬化、三高症、糖尿病、男女腎陰虛腎陽虛、關節屈伸不利、風濕、失眠、神經衰弱、女性內分泌失調等症。

古漢養生酒,讓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下降,驅邪扶正,陰陽平衡。人體經絡暢通,精氣旺盛,血脈充盈,六大系統健康循環,有效防止臟腑毒素再生,機體有活力,人有精氣神。

3、激活臟腑,補腎健脾,抗衰老,活力旺

腎主精,肺主氣,心主神,精氣神乃人體三寶。臟腑受損,損害最重的是人體“先天之本”腎和“後天之本”脾,造成腎精虧耗,脾胃不合,各項生理功能急劇下降,男人腎陰虛,女人腎陽虛,精神萎靡、五穀不納,未老先衰,多病纏身。

中國酒文化 篇四

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自從酒出現之後,作為一種物質文化,酒的形態多種多樣,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它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文學藝術乃至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在這個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無論怎樣,人在社會生活中都要直接或間接地與酒搭上關係。這種關係的物化表現就是酒趣。酒趣富於酒令之中,酒令則純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酒令就在黃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現了。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較豐富文化知識的人士間流行。白居易曰:“閒徵雅令窮經吏,醉聽新吟勝管絃。”認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樂曲佐酒更有意趣。文字令又包括字詞令、謎語令、籌令等。

酒令是酒與遊戲的結合物。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投壺→←遊戲,秦漢之間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種酒令。但是遊戲的發展成了一種帶有強制性與結束性的遊戲後,就成了既輕鬆又嚴肅的—種文化現象了。西漢時呂后曾大宴羣臣,命劉章為監酒令、劉章請以軍令行酒令,席間,呂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劉章揮劍斬首,為喝酒遊戲而戲掉了腦袋這也許就是戲中之戲了。此即為“酒令如軍令”的由來。唐宋是中國古代最會玩的朝代,酒令當然也豐富多彩。白居易便有“籌插紅螺碗,觥飛白玉卮”之詠。酒令在明清兩代更步上層樓,發展到了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清代俞敦培將酒令分為四類:佔令、雅令,通令、籌令、籌令是酒令中的重頭戲。

籌令,顧名思義,行酒令必用籌子,籌子是此類酒令的顯著特徵。説起籌令先要弄明白什麼是籌。籌本是古代的算具。古代沒有計算器,一般用竹木削製成籌來進行運算、善計者可以不依賴算具求得結果,因此籌引申為籌謀、籌劃。《漢書。高帝汜》記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時説“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現在把軍事指揮將在室內製訂作戰計劃,即稱為運籌帷幄。其中的籌,志義為籌劃、籌略、籌謀之義。從唐代開始,籌子在飲酒中就有了兩種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記數、白居易詩“醉折花枝作酒籌”中的”酒籌”即為此類、這種意義下的籌在後代酒令遊戲中仍可見到,作用是以籌計數,後再按所得的籌的數量行酒。另一種就比較複雜了,人不滿足於籌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變化成了一種行令的工具。籌的製法也複雜化,在用銀、象牙、獸骨、竹、木等材料製成的籌子上刻寫各種令約和酒約。行令時合席按順序搖筒掣籌,再按籌中規定的令約、酒約行令飲酒。據考,唐代的《論語》酒籌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種籌令。

籌令的包容量很大,長短不拘。大型籌令動輒有八十籌,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籌令因有這樣的特點,才有能力從長篇鉅作的戲劇《西廂記》及《水滸傳》、《聊齋志異》、《紅樓夢》等小説中取材,也才能有包容像《易經》的六十四卦等具豐富內涵的文化現象。

酒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不能設想,在高節奏運轉的現代化生活的今天,再有幾個年輕人慢騰騰地坐麥當勞玩什麼《紅樓夢》酒籌。但是酒籌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它仍然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一份寶貴財產,除了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外,在某種特定的`適當場合也會有一定的文明作用。比如,無論如何、總比什麼“感情深,一口悶”式的蠻喝,“哥倆好哇,五魁首哇”地俗喝要好一些。因為“附庸風雅”總比“附庸粗俗”要有品位。而“附庸風雅”本來也就不是個貶義詞。

酒籌文化是中國飲食合餐制的產物,它的本質是農業文化。酒宴中的酒籌令有着很大的文化含量,參加者自古今名著、詩詞歌賦,至天文地理、民俗俚語都要胸中有數才能現場發揮得好而不被罰酒。人們在歡宴中也鍛鍊了才思敏捷和競爭精神;既活躍了飲食的氛圍又增添了審美情趣。

酒文化知識 篇五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中國是酒的故鄉。

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佔據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酒又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其中也衍生出了酒政制度。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佈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

中國是酒的王國。酒,形態萬千,色澤紛呈;品種之多,產量之豐,皆堪稱世界之冠。中國又是酒人的樂土,地無分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少,飲酒之風,歷經數千年而不衰。中國更是酒文化的極盛地,飲酒的意義遠不止生理性消費,遠不止口腹之樂;在許多場合,它都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文化消費,用來表示一種禮儀,一種氣氛,一種情趣,一種心境;酒與詩,從此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僅如此,中國眾多的名酒不單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給人以美的啟示與力的鼓舞;每一種名酒的發展,都包容勞動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奮鬥,英勇獻身,因此名酒精神與民族自豪息息相通,與大無畏氣概緊密相接。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酒魂!與歐洲標榜的“酒神”,甚稱伯仲。似乎可以認為,有了名酒,中國餐飲才得以昇華為誇耀世界的飲食文化。

酒,作為世界客觀物質的存在,它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像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

該殺該戮;它能叫人超脱曠達,才華橫溢,放蕩無常;它能叫人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勇敢地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

淺談中國酒文化 篇六

中國關於酒的起源歷史悠久。酒對中國政治歷史、文學藝術、宗教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酒文化是一種政治文化,也是一種藝術文化,以下是“淺談酒文化在中國傳統習俗中的功能”,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酒在中國的歷史起源

中國素有“酒的故鄉”之稱。據考證《呂氏春秋》和《世本》等較早的文獻都認為酒為儀狄所造。《戰國策·魏二》“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指出了儀狄造酒的時代;《世本》認為這是造酒之始“, 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但在同一本《世本》裏又有杜康造酒之説,《事物紀原》也説“少康作秫酒”。張華《博物志》也有“杜康作酒”,陶潛《述酒詩》序説:“儀狄造酒,杜康潤色之。”儀狄,相傳為夏禹時人;杜康,也叫少康,殷商時人。後來,儀狄造酒之説漸隱,杜康造酒之説益顯,遂使杜康成為酒的代稱。

二、酒文化的內涵

關於“酒文化”,蕭家成撰文提出其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酒文化就是圍繞着酒這個中心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的、技藝的、精神的、習俗的、心理的、行為的現象總和,圍繞着酒的起源、生產、流通和消費,特別是它的社會文化功能以及它的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現象,都屬於酒文化及其相關的範圍,酒文化是以酒為物質載體,以酒行為為中心的獨特文化形態。酒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同時還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發生影響,與其他文化現象緊密聯繫。

同時,中國酒文化也是一種地道的社會文化,酒不是生活必需品,卻是一種特殊的飲食。“酒食所以合歡也”、“飲食男女”等等,其中“飲”便是指酒,所以在中國,“飲”與“食”同樣具有極強的親和力,把這一親和力用之於人際交往,就形成了一種社會文化。酒作為中國人追求個性自由的基本需求的替代物,與政治軍事、皇權社稷、世俗人情、悲歡離合、親疏遠近、喜怒哀樂、性情風度等有着密切聯繫。

三、酒文化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滲透

酒,可謂是中國人飯桌上不可或缺的東西。朋友聚會觥籌交錯間,距離拉近,家人聚會中舉杯盞影間,流露着默默温情。同時,各種社會風俗習慣中也離不開酒。如新人結婚,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要前去喝“喜酒”,孩子滿月,其父母會大辦操持一場“滿月酒”,以祝福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端午佳節,人們要喝雄黃酒,寓意驅邪避禍。清明重陽更是要以酒祭祖,表達對先人逝者的懷念。可見,酒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有一句俗語“無酒不成席”,可見酒的重要地位。

四、中國傳統習俗中酒的文化功能

1、婚俗中約定盟誓功能

在中國人的婚嫁慶典上,無論是在中國當今社會還是傳統社會中,酒是婚俗中不可或缺的點綴品,甚至在許多民族的婚嫁中,自始至終都有酒的參與。酒固然有喜慶的含義,但同時酒還有約定盟誓的功能。結婚的序幕是“訂婚”,許多民族訂婚的俗儀,都是酒字當頭,所以婚俗的帷幕就是由酒來拉開的了。例如在東北,男女雙方經媒人的中介議婚後,第一步就是“喝相親酒”。相親酒宴上,被相的男女要出場敬酒。雙方無異議時,席面上由雙方的主婚人交換酒杯一飲而盡,或由媒人舉杯飲盡,謂之“端盅”,以示婚約已成。而在陝西安康一帶,新娘被送至男方家時,一進門,便有兩個婦女向之遞酒,名曰“喝迎門酒”。隨後拜完天地,進入洞房,新婚夫婦雙方還要共喝“交杯酒”。交杯酒是由“合巹酒”發展來的,“巹”是葫蘆,一分為二成為兩瓢,夫妻雙方各執一瓢盛酒同飲。酒在此便是約定盟誓作用,表達了夫妻雙方合二而一、不分彼此、禍福同享的決心。

2、酒的交際禮俗功能

在現代人們的交際生活中,喝酒應酬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在少數民族傳統習俗中,以“酒”示儀的傳統禮俗更是比比皆是,表達了對客人的歡迎和真摯熱忱的情感。如廣西瑤族的喝“三關酒”的禮俗,當有賀客來臨之時,主人就在屋外組成三關,每一關都敬客人兩杯酒,以示款待之誠。瑤族有喝“笑酒”的習俗,當親朋聚飲之時,或提出笑話佐酒,或邊喝邊唱“笑酒歌”或者吟“笑酒詞”。還有廣西壯族喝“交臂酒”的禮俗,主人和客人喝酒時,要主客交臂,各飲自己所執的杯中之酒,以示情誼之深。人們推杯換盞的舉動,就是互敬互讓的表示,所以感情越喝越厚。

3、酒的祭祀功能

傳統的漢族祭祀活動大都有三祭:春節祭、薦新祭(收穫季節的農耕習俗)、清明祭,這些祭祀活動中都離不開酒的存在。以春節祭祖的習俗為例,祭祖寄託了後世子孫對祖先“水源木本”的情思和“慎終追遠”的悼念。除夕前一日,家人都把“宗譜”懸掛在堂屋的北牆上,下設供桌,擺上供器、供品。貼上對聯吊錢等物,作為祭祖的神壇。除夕的上午,家中老少要帶着燒紙和白酒去先人的墳頭燒紙奠酒,意為給逝者帶去錢財、酒肉。燒完紙,奠完酒,要點上一餅爆竹,意為請先人在此“喝酒拿錢”。同時。除夕十二點除焚高香、燒大紙、供酒、奠酒的祭儀外。還要添加供飯、子孫們磕頭禮拜的祭儀,酒在這裏又一次充當了主祭品的角色。除祭祖的活動外,一些少數民族還有祭天地、川澤、山林、社稷、芒神、蠶神、財神、龍王爺、藥王爺、牛王爺、馬王爺等祭祀活動,寄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口平安的願望。

五、小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酒從不單純的作為一種飲食,而是作為一種傳達寄託情感的媒介,一種交際往來的手段和符合。中國傳統酒文化有着濃郁的精神文化特點,它被寄寓了豐富的個人希望和社會期待。同時在中國傳統習俗中,酒文化也具有獨特的功能,它的功能和價值都已經遠遠超出了酒自身所具備的內涵。所以中國酒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具有把廣闊的精神文化內涵和實際社會功能相統一的文化功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4ym6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