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一

這篇文字優美而又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説——《最後一頭戰象》是著名的動物小説家沈石溪的力作,記敍了在抗日戰爭中倖存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懷舊、英勇、忠誠的高尚情懷。文章感人至深,讓人久久難忘。

由於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在進行本課的學習時,我主要結合單元訓練目標“訓練用較快速度閲讀課文的能力;揣摩作者如何表達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情感的。”在課堂中,我首先限時讀課文,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在十五分鐘內讀完一遍課文。通過檢查發現,學生的讀書能力參差不齊,讀得快的十分鐘左右就讀完了,而讀得慢的在規定時間裏根本就讀不完。

讀完後,我們馬上進行交流:課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通過這種快讀思考的方式來梳理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閲讀速度,教給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再次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説説嘎羧給你留下了怎麼的印象?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嘎羧懷舊、英勇、善良、忠誠的句子或段落,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抓住了嘎羧神態、動作描寫來刻畫懷舊、英勇、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學生在深刻理解了嘎羧的高尚品質後。再進行朗讀的指導,學生悟得深刻,讀得自然也就十分精彩。

課文學完了,最讓我欣慰的是學生閲讀感恩系列叢書的興趣再一次被激發起來,課間同學們又開始互相借閲感恩系列叢書。如果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有所收穫,那將是老師最大的收穫。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二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説。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我只板書“戰象”二字,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回答什麼是戰象。從課文中哪可以看出這是最後一頭戰象。在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為什麼呢?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為什麼呢?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為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本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本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閲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四、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説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閲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 如: “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盪漾的江面。然後,它踩着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着天邊那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句子,就這個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説話訓練: 1 、“ 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彷彿看到了什麼? ” 學生通過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場激烈的戰鬥,懷念在這裏犧牲的那些戰友們,回想自己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邁。()於是我馬上順勢引導: “ 嘎羧不僅僅是一頭大象,更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 ”2 、嘎羧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這塊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是什麼?學生通過想象,交流道:“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鮮血的傷心之地。” 3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吼聲中尼認為它也許在幹什麼?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他的戰友;也許它在告訴戰友他要去陪伴它們了;也許是對曾經的敵人發出仇恨的聲音。而且提得很有價值,值得思考。比如: “ 嘎羧要離開寨子了,為什麼人們送給它的食物它不吃,卻只喝了一點水? ” 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三

語文課上教師提出的問題是教學設計的一個直接體現。好的問題設計,是幫助學生打通一篇課文七經八脈的關鍵所在,可達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好的問題設計,往往在淺層解構文本的基礎上,一步步深層挖掘文本內涵,水到渠成地達到語文課人文性目標的預設效果。

觀察陳壘老師的《最後一頭戰象》,發現,少而精的問題在整個課堂穿針引線,不但調動了學生的活躍思維,呈現了學生為主角的課堂形式,更是在不着痕跡間,將文本條理化、深度化、細化。

如:“課文描寫了哪些感人的場面?”

大問題的提出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將文本條理化。學生讀書時指向性明確,不會迷失在大篇幅的句段中。自然,由此得出的四個場面,讓文本結構與梗概清晰地呈現在課堂。

“讀着戰象拼殺的場景,你想到什麼?看到什麼?能用那些成語來概括?”

這個問題的結構是:文本文字——情景再現——文字再造

由理解到想象,由想象到文字再造,這是一個對文本理解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與表達力得到發揮,雖不借助多媒體演示卻同樣能身臨其境——這是問題對文本深度化、深刻化的貢獻。

“戰象在走向黃泉前,哪些動作讓你感動?”(重點:“摩挲”、“呼呼吹去”)

由這個問題的思考,學生走進了戰象的內心世界。細膩的文字牽動了學生的神經,教師的點撥將學生的思考提升到更高。由感而讀,讀出了思想,讀出了深度。

“噶羧走前,在村民心中,他還僅僅是一頭戰象嗎?

是啊,噶羧已經不是一頭意義上的戰象,更多的是和村民產生深厚感情的朋友。此時對噶羧的理解又有了新一層的含義,也由此更能瞭解到噶羧的內心,為噶羧的形象起到烘托作用。這個問題是感性的問題,將文本更加情景化、情感化。

……

有效的問題設置成就了這堂課,也在孩子心中成就了忠肝義膽、情深意重的噶羧!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四

本學期,楊主任對六年級特別關愛,親自走進課堂,指導我們的工作,使我們六年級老師倍受鼓舞!於是我也早早地備好課,準備真實地開放自己的課堂迎接主任的到來。

於是我順應教學進度,選擇了第23課《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文字優美而又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説。它是著名的動物小説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讓人久久難忘。由於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在進行本課第二個課時學習時,我主要訓練學生用較快速度閲讀課文的能力,快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展開教學。首先,我帶領學生概括了課文主要寫了嘎羧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做了哪幾件事情?(即:重披象鞍、告別村民、重返戰場、莊嚴歸去)然後引導學生從這幾件事情中感受這是一頭怎樣的戰象展開教學。學生很快説出嘎羧的“英勇、善良、忠誠”等特點。

為了避免跟別人的雷同,我特意從四件事情中去具體感受戰象的形象。通過抓文中的重點詞句,我帶着學生細緻地感受着嘎羧對象鞍,對戰友的懷念,告別時對村民的不捨與感激,見到夕日的戰場時的那份激動與悲傷……課中我很注意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當看到很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舉手,想表達自己感受的時候,我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由於理解到位,所以讀書時,能入情,我陶醉在他們的讀書聲中。這節課很多平時不發言的孩子都舉手了,因此我並沒有因趕着完成教學任務而一帶而過。當我知道自己的設計無法完成時,我並沒有慌張,也沒有捨棄某個環節,因為我知道我設計的內容需要我的孩子消化吸收。至於後面課沒上完,別人怎麼評價,那是他的事情。我這堂課沒上完,下節課,繼續深入學習!無需為了所謂的完美匆忙了結!這就是我的真實課堂!

當然,這堂課中,有許多不足。如果反饋時語言簡練些,課堂還緊促些,我想我和孩子的收穫會更多!繼續加油吧!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五

重情重義,有着人類一般的情感。這是《最後一頭戰象》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文章中着重描寫的四件事,重披象鞍,淚別村民,憑弔戰場、與友長眠。然而,我卻忽略了這些去解讀教材,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出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收穫不大。本人認為主要問題如下:

一、教學失去精神主線。

重情重義,便是這頭戰象最讓人感動的地方,也應該是課堂中的精神主線,是一堂課的靈魂。在教學時,本人卻並沒有根據此條來設計教學,而把戰象嘎羧所做的幾件事情做為重點,然後去研讀哪幾件事情是戰象的反常表現,具體反常表現在哪些句子,哪些動作。因為沒有“重情重義”這個中心思想的支持,此時的句子、詞語解讀完全是空中樓閣,水中鏡月。試想,本人如果這樣提問:“你覺得一頭怎樣的戰象?它的情深意重又表現在哪裏呢?你能揣摩它的內心世界嗎?”就可將動作背後隱藏的情感世界呼之欲出。這樣,情感落點腳一清二楚,體會方法就是找句子、詞語,猜心理。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明朗起來。

二、課堂失去輕鬆氛圍

一堂好課,首先應該是學生精神興奮、不覺得疲勞的課,是課堂氛圍輕鬆的課。課堂上,本人也忽略了這點。課始,我立刻用深情的朗讀把自己與學生拉開了距離,課堂變成了一個朗誦者與一羣聽眾之間的對話。

試想,如果一開始,我問學生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你見過大象嗎?你見過戰象?沒有,那我們能不能通過一段文字見見所謂的戰象。這些戰象給你的感覺怎麼樣?由此循充漸進,慢慢進入課堂。課堂説不定會是另外一種生成。

三、閲讀失去學生主動

在課堂中,教師應該是起主導作用,而學生處於主動作用。對於六年級來説,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從個性角度去解讀教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應該讓學生去挖掘文本中有價值的東西,解決他們的學習難點。但是這節課,本人沒有給學生機會,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和學習難點,沒有給學生設置廣開言路的提問或板塊,而是緊緊圍繞着老師的小問題,這也使得學生變成課堂的被動者,使課堂變成一問一答式。課堂也就此失去應有的精彩。

綜觀全堂課,本人在文本的解讀,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存在着明顯的不足之處。不過能通過這堂課,這面鏡子觀察到,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六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我想我這課上的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考慮孩子們思考的世界,我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但是卻沒有考慮在他們的思考裏有哪些內容。換句話説我是沒有以生為本進行教學。

這篇課文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頭戰象,儼然是一個知情懂意的英雄,他懷舊,他善良,他英勇,他忠誠……他具備了完美英雄的高尚情懷。這些,孩子們是不容易懂的,但是孩子們也是容易懂的。

在我的課堂裏,我的教學設計過於生硬牽強,我少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這篇課文和學生生活世界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學生難以理解。而我在設計的過程中,一直牽着學生,企圖讓學生順着我的設計一步一步地走來。因此,課堂上氣氛沉悶,學生總是欲言又止。

這篇課文較長,長文如何短教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但是遇見這樣的課文的時候,依然束手無策。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我自己的思想還沒有轉過彎來,總是擔心學生這裏沒理解,那裏沒有領悟,因此,教學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礙手礙腳的。而學生在教師這樣的引導下也就顯得無所適從了。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注重了文本的人文感悟,在學文結束的時候我讓孩子們敞開心扉談了自己學了本課後的所得。有不少的孩子談的不錯,他們談到,大象都有這樣高尚的情懷,那我們做人應該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重情誼的人,應該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特別是有一個孩子這樣談到:“雖然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陰暗面,有不少的陷阱,但是我們應該自始至終做一個善良的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温馨,更加美好!”他的話讓我感動,一個孩子能夠有這樣的認識,應該説還是讓人欣喜的!

總之,以後的備課中真正做到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七

我前段時間執教《最後一頭戰象》,教完後感受頗深。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

1、要善思: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結合平時的學習,談一點淺薄的看法。這節課的設計,每天都在冥思苦想,求變求新,刪繁就簡,領異標新,語文功夫是慢活,是要耐得住寂寞,來不及半點急躁和武斷。在備課時,同事們也出主意。是啊,我深深的知道,當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時,怎能不“為伊消得人憔悴。”

2、要有己:

寧可不完美,也要敢於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鮮明的風格,語文教師的魅力來源於個人的獨特風格。要敢於亮出自己的劍,包括自己的學生,説實話。上課之前,我沒有和學生鋪墊過,只在徐老師第一課講過之後,對學生進行了一些複習。我想:假的真不了,即便一時過關,終將對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想要真發展,真得有膽量。一次真實的洗禮,勝過千次萬次的虛榮。

3、要關注:

關注文本,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如果你教的學生沒有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教學水平是徘徊不前的。設計一節課要把它當成設計學生的人生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成長,學生的成長將無限精彩!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八

《最後一頭戰象》記敍了在抗日戰爭中倖存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課文篇幅較長,但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學生在充分批註感悟下,體會到了戰象的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受到了教育。

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九

《最後一頭戰象》記敍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歌頌了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的高尚的情懷。江老師的課總體而言是成功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

一、教態自然,用語親切。

在聽課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老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從容和温柔的語調,這讓人感到很親切。同時,也讓我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行為。在整節課中,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位有一定經驗的教師,而不是初登講台的支教生。

二、讀寫結合,體會情感。

在教學中重點抓住三個場面,即重披象鞍、憑弔戰場、莊嚴歸去來,重點研究嘎羧的內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歷程。然後讓學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悟嘎羧的內心世界並且寫上標註,思考這樣寫的方法和好處。這個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把握主線從而深入研究和探討,體現了高年級教學的深度。

三、調節課堂,學生為主。

在課程設計上,分為解讀題目、作者簡介、初讀課文、會讀會寫、概括事件、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具體分析語句等方面,對於一節40分鐘的課來説,內容還是很多的。到了最後的具體分析語句的環節,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也不能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就像是一出大戲沒了戲眼一樣,匆匆落幕。我覺得可以把具體分析語句這一環節放在下一節課再教學,在概括事件、思考問題這兩個環節裏可以增設相應的練習、多提問學生。一節課的精彩之處不在於老師講得多好,而在於學生的表現。

《最後一頭戰象》這節課,讓我看到了同學的進步,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觀摩中學習,在學習中總結,在總結中進步。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篇十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説。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懷舊、英勇、忠誠的高尚情懷。文章感人至深,讓人久久難忘。

1、在初讀中定情

當我讀完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我也被嘎嗦有靈性、重感情的特點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誠、善良的精神所打動,它早已不是一頭戰象,它儼然成為了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由於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但是學生閲讀了這篇課文之後是否都能產生共鳴的想法。畢竟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閲歷還不足以能夠憑藉一次閲讀感覺到。為此在進行本課的學習時,我主要結合單元訓練目標“訓練用較快速度閲讀課文的能力;揣摩作者如何表達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情感的。首先,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四個場景,並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

2、在精讀中悟“情”

本課的教學,為了實現長文短教,在教學中,,我緊緊依託文本,從整體入手,讓學生抓住嘎羧的神態、動作描寫,引導想象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重情重義、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通過品讀讓學生走進它的內心,感受嘎羧高尚的情懷。為了加深理解,啟發想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我先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瞭解嘎羧,體會一個英雄的高尚情懷。比如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並及時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依託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結合課後小練筆引導學生們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説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如嘎羧“凝望着清波盪漾的江面”時,嘎羧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場激烈的戰鬥,懷念在這裏犧牲的那些戰友們,回想自己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邁。於是我馬上順勢引導:“嘎羧不僅僅是一頭大象,更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

3、多種形式的讀促“情”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抓重點語段細讀,教師配樂範讀,自主挑戰讀,自由選擇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讀等多種形式,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在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的基礎上,還深深地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重情重義,忠誠情懷。我們的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人呢?

4、在生活中驗“情”

大語文教學觀提倡活學語文,活用語文。本課講述的內容及藴含的思想感情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我在上課前,先讓學生收集關於戰象的歷史資料。對大象作為士兵參加戰鬥的歷史多加了解。除此之外,我努力尋找文本與學生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生活中捕捉髮生在動物身上感人的故事,上課並適當加入一些體現動物與動物之間生死離別的故事,激發學生對動物內心深情厚誼的讚歎,對自然界中所有生靈生命的愛護和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5.讓“情”貫穿課堂

開課時,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説説嘎羧給自己留下的印象。通過暢説,讓每個學生的腦子中都有一頭善良、英勇、忠誠的大象。成功的情感基調,為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研讀感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帶着這種濃濃的敬佩之情,反覆朗讀細節描寫,體驗交流,力求凸顯情感主線,深挖文本藴含的情感,尤其是教師富有激情的點撥,過渡語,結束語,至始至終為整個課堂創設了情景,營造了氛圍,傳遞了情意。

固然,情在本課教學中被充分的誘發出來,但仍有不少瑕疵,比如:對“情”字的放重卻削弱了對錶達方法的領悟,我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瞭解,能聽到你們的真知灼見。因為我堅信:水本無華,相伴才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才。

弱項:在課堂中,我首先限時讀課文,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容“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在十五分鐘內讀完一遍課文。通過檢查發現,學生的讀書能力參差不齊,讀得快的十分鐘左右就讀完了,而讀得慢的在規定時間裏根本就讀不完。讀完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課文講了什麼故事?通過這種快讀思考的方式來梳理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閲讀速度,教給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但是很多學生由於讀書速度慢,課文內容不熟悉,在概括總結時造成表達的障礙。這些弱項應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彌補。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説,全文接近20xx字。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是我的教學目標。

由於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在進行本課的學習時,我主要訓練用較快速度閲讀課文的能力,學習通過對嘎羧動作、神態、聲音的描寫來突出它的高尚情懷的表達方法。在課堂中,我首先限定讀書時間,讓學生在五分鐘左右默讀完一遍課文。通過檢查發現,學生由於課前預習的好,大部分學生都讀完了。這一遍讀書並非單純為了讀而讀,讀完後,我們馬上進行交流:課文到底講了什麼故事?通過這種快讀思考的方式來梳理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閲讀速度,教給他們正確的讀書方法。為了實現長文短教,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態、動作描寫,引導想象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重情重義、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我主要抓住這段文字進行研讀。“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盪漾的江面。然後,它踩着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着天邊那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句子,就這個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説話訓練:1、“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場激烈的戰鬥,懷念在這裏犧牲的那些戰友們,回想自己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邁。於是我馬上順勢引導:“嘎羧不僅僅是一頭大象,更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2、嘎羧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這塊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什麼?學生通過想象,交流道:“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鮮血的傷心之地。”3、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吼聲中你認為它也許在幹什麼?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他的戰友;也許它在告訴戰友他要去陪伴它們了;也許是對曾經的敵人發出仇恨的聲音。

通過閲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點。在交流時,展示的學生已經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説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我只是在他們準備結束這個話題時進行了追問,強化了多數同學的內心體驗。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我在點撥學生讀好嘎羧回到戰場時,震耳欲聾、撕心裂肺的呼喚時有學生笑場,應該及時調整,讓小組合作從文本中去體會,而不是一味地反覆地、單一地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yml3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