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世間最美的墳墓》原文閲讀及答案新版多篇

《世間最美的墳墓》原文閲讀及答案新版多篇

《世間最美的墳墓》原文閲讀及答案新版多篇

世間最美的墳墓 篇一

世間最美的墳墓

教學目的:

1、瞭解托爾斯泰及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

2、研讀課文,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

3、掌握對比、襯托等寫作手法。

4、通過閲讀課文,提升對美的判斷和認識能力,提高審美品味,培養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一、掌握對比、襯托等寫作手法。

二、通過閲讀課文,提升對美的判斷和認識能力,提高審美品味,培養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學難點:分析作者為什麼説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想:

一、利用多媒體,感知托爾斯泰墓的樸素美。

二、插入文學常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三、啟發學生思維,通過對優美散文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方法

講授、討論、誦讀、多媒體演示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人總歸有入土的一天。西方的神父在葬禮上常會説這樣一段話:塵歸塵,土歸土。把軀體還給大地,把眼淚還給大海。確實如此,當疲憊的身體迴歸大地,她的靈魂也在永恆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後的安寧。而墳墓,則成了他們的曾生活於這個世界的唯一紀念。一代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又是怎樣詮釋他生命的最後驛站的呢?今天我們要跟隨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腳步,去俄國探訪一處世間最美的墳墓。(出示課題 作者)

二、檢查預習

組內交流蒐集的資料,瞭解作者和列夫托爾斯泰。教師補充寫作背景。明確: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暴行而自感無能為力,流亡的茨威格和妻子一道自殺於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郊外寓所,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人間的罪惡不義發出最後的抗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托爾斯泰出身於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

進行改革。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創作,登上了歐洲批評現實主義的高峯。《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的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長篇小説。

寫作背景:茨威格於1928年——托爾斯泰誕辰100週年,瞻仰了托爾斯泰墓,被墳墓的樸素及透過樸素流露的偉大精神震撼了。他借《世間最美的墳墓》這篇散文抒發了對托爾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出示目標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調,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這處墳墓埋葬的是哪一位偉大的人物?

(幻燈顯示)托爾斯泰生平

(一):列寧稱他為“偉大的藝術家”,從事創作60多年,創造出了許多傑出的作品。“由於這些作品提出的社會問題之重大以及藝術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強烈地震撼着我們的心靈。

2.為什麼茨威格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將描寫墳墓的句子畫上線。3.請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寫托爾斯泰墓的句子?(出示圖片托爾斯泰墓)參考:

(1)“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裏。”

(2)“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廕庇庇。”(極為普通,入土為安,不勞頓他人)

(3)“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淡泊名聲)

(4)“風兒俯臨,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着,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温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5)“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着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6)“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這一節。

4.托爾斯泰墓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麼?(試用文中的詞語回答。)!參考: 樸素(自然、簡樸、不求名聲 寧靜)

托爾斯泰墓的周圍,該有的卻什麼都沒有,我們看到的只是隨處可見的陽光、白雪、一個長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柵欄,以及四周盛開的鮮花和幾株大樹,聽到的只是清風拂過樹梢時發出的“颯颯”聲響。如果要給這樣的“樸素”再加一個修飾語的話,那便是文中的一個詞——逼人。的確,是“樸素”撲面而來。

5、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呢?請同學找出文中的詞語。

參考:(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2)“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3)“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後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着的感情。”

更宏偉、更感人

最美的最深刻的、最感人 打動人心

莊嚴肅穆,感人至深

震撼 7.如此普通的墳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間“最美的”,顯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對比而言的,文中將托爾斯泰墓和哪些墳墓做了對比?運用這種對比有什麼作用呢?

參考:拿破崙的墓穴,歌德的靈寢,莎士比亞的石棺(出示三幅圖片)

運用對比更表明托爾斯泰墓的“樸素”,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更讓人體會到這幽暗的小土丘的偉大,讓人感到與眾不同。顯出托爾斯泰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8.文中還有對比的運用嗎? 參考:作者在描寫了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之後,又説明墓中“包容着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墓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強烈的對比。可見,對比在寫作中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後的寫作中便可以採用,這會使你本來平平的文章出現一點閃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9.以上三位偉人的墓美不美? 這是一種什麼美?  參考:是一種豪華的美、華麗的美。這種“美”與他們“偉人”的名聲是和諧統一的。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偉人死後,人們會用自己認為是最好的方式來紀念他們。

10、你認為托爾斯泰墓美不美? 這又是哪一種美呢?(學生思考,討論)

參考:我們感受到了“美”,樸素美。這裏景色優美,環境寧靜。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間颯颯響着,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温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這種“美”與他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和諧統一的。因而,作者認為它是“世間最美的”。

這種對內心的強烈震撼引發的是一種崇高的敬意。時間在行進中,讓人感受一顆偉大的靈魂永恆不變;温情的景物描寫,流露出對生命的無限沉思。

11、這麼一位偉人,為什麼不要富麗、豪華的墳墓,而要選擇這麼一個土丘作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是他怕別人盜墓嗎? 參考:“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

1)“飽經憂患”在文中表現在哪句話?

“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

2)“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含義?(聯繫生平理解)

(幻燈顯示)托爾斯泰生平

(二):1828年出生在俄國一古老的貴族家庭。他在從事創作的同時還廣泛研究哲學、宗教、道德和倫理問題,更加認清了沙皇專制的黑暗和剝削階級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觀由貴族地主向宗法式農民轉變。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棄。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幾度想離家出走,實現過平民生活的理想。

名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社會關注,要合乎規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會遭到非議。托爾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卻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為聲名所累”的感受比誰都深。

3)“新的、美好的啟示”是什麼?

“埋骨於那些親手裁種的樹木之下”就能獲得幸福。托爾斯泰生前精神飽受痛苦,希望死後在這樣樸素的墳墓中靈魂獲得安寧、幸福。托爾斯泰的選擇只源於他小時候的一個遊戲,一個奇妙的諾言,從這裏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自然、樸素的思想。

12.長眠於這片樹林中的托爾斯泰感受到幸福了嗎? 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第二部分。(學生配樂朗讀課文,)13.請你從自己的感受出發,説説這種幸福體現在哪些地方? 參考: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最後找到了他追求的樸素,安寧;這裏的環境優美。

三。拓展延伸: 托爾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簡樸,作者説它是“最美”的,那在我們的眼裏,什麼是美呢?

參考:黃山的奇峯,黃河的咆哮,是一種壯美;桂林的山水、杭州的西湖,這是一種秀美。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一位妙齡女郎,面目清秀,穿着入時,可謂美矣,當她與你擦肩而過,不經意將手伸入你的腰包,你再回頭看她,還會認為她美嗎?晨曦中,那為城市美容的環衞工人的身影,我認為是美的。

大家所説的,無論是外表美還是內在美,都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也就是心靈上的一種震撼,所以,真正的美食不僅能有一種瞬間的愉悦,還要能引起內心長久的震撼,這種內心的震撼又會賦予事物更持久的美感。托爾斯泰曾經説過:“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美在內心,讓我們記住托爾斯泰的這句名言,讓自己的青春因為可愛而在生命中留下一個美麗的回憶。

[教學小結]

很好,以上這些同學從多種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談到了什麼是美。比如有自然美、行為美、心靈美,還談到了對美的認識。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美的事物,關鍵是要我們能去用心發現它、認識它,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

眼睛”。羅丹曾説:“藝術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茨威格有這樣的一雙“眼睛”,但願我們班的每位同學也能有這樣的一雙“眼睛”。

板書:

世間最美的墳墓 墳墓的樸素美 託翁的人格美

有一教師上《世間最美的墳墓》,在討論了因托爾斯泰人格魅力而使墳墓成為世間最美的問題後,老師問怎樣裝修才能使墳墓更美。這問題旨在引導學生體會老託墳墓的樸素和其中藴藏的高尚人格,也是比較有價值的。可由於問的不是時候,學生反應並不強烈。但若把這一問題在大致感知了墳墓的樸素和寥落後馬上插入,學生會八先過海各顯神通,給你整出各式各樣的“花墳”來。如果有學生在熱鬧之後幡然醒悟,提出異議説並不需要再作修理,教師可順水推舟問為什麼;如果學生仍沉迷於各自的設計當中,教師可當頭“棒喝”:大家設計的墳墓都很美,但作者為什麼説這樣的墳墓是最美的?引發學生思維興奮點。同樣的問題,問在不同的時候,收效迥異,就看你如何安排。

第一課:世間最美的墳墓 篇二

教學要求:

1、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教學時間:兩教時

教學過程:結構——思想——寫作手法 第一教時

一、引入課文

同學們,今天又是一個陰雨天,春雨綿綿不絕不禁令我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清明是中國非常有特色的一個節日,從我們對其的重視程度可推知中國人對於喪葬的重視。有那位同學可以告訴我中國式的墓是怎樣的形式啊?那最常見的西方墓葬方式又是如何的呢?(中西方的墳墓的形式基本是差不多的)

二、介紹人物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説、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

2、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後半期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峯。托爾斯泰出身於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説。

3、列寧的評價: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托爾斯泰的創作是“全人類藝術發展中向前跨進的一步”。魯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巨人”。

三、講解課文

(一)、托爾斯泰是如此偉大的一個作家,那他的墳墓應該是怎樣的呢?(按照現在中國過去的等級至少也該是個候級的墓葬水準,但實際上呢?)閲讀課文,看看託的墓究竟是怎麼樣的。師:下面我要求你們以一個導遊者的身份,向前來瞻仰的遊客作介紹。請看課本前的插圖。(學生們讀課文,看插圖)

師:誰來當導遊? 生:(出發前)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想必大家早有耳聞,他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在座的也一定有人拜讀過,然而,他最後的安息地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有幸帶大家到那裏去緬懷這位“19世紀俄國的巨人”。

(行進中)托爾斯泰原是一個貴族青年,由於受過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他從一個進步的貴族青年轉變成為一個具有宗法制農民思想的代表,他熱愛人民,同情人民,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裏均有體現,其中《復活》是他跟貴族地主階級徹底決裂的代表作,也是他創作的最高峯,列寧曾高度評價他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的靈寢會是怎樣的呢? (到達目的地)這兒就是這位世界偉人的安息地,大家不必驚訝它的普通。這完全是按他老人家的意願辦的: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曾聽過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傳説,説是親手種樹的地方會成為幸福所在,他便和他的哥哥在自己的莊園裏種下了幾棵樹苗,到了晚年,他突然想起了這樁與幸福有關的兒時往事,飽經憂患的他若有所思,當即表示將來願意埋骨於此處。後事完全照這樣辦了。你們看,這些高大的白樺樹日夜守護着這位老人,樹上的鳥兒還在為他歌唱呢!這是大自然賜給老人的幸福,難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把它譽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好,讓我們默哀三分鐘,來緬懷這位老人吧!師:説得很好!(全班熱烈鼓掌)

(二)、説的很好,下面我們來具體感受一下託墓的逼人的樸素吧。第一步:讀第一段,它主要寫什麼?寫作順序如何?怎樣劃分層次? 寫托爾斯泰墓給人的總印象

寫托爾斯泰墓的地點,環境,形狀等 寫樹的由來,引出托爾斯泰的願望 層次:三層

(1)托爾斯泰墓宏偉感人。(2)托爾斯泰墓普通平凡

(3)托爾斯泰墓的修建是作家本人願望 第二步:理清段落間關係

1、兩段間的銜接

有過渡句(他當即表示願意將來埋骨於那些親手栽種的額樹木之下。後事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願望),銜接自然緊密

2、兩段內容上的關聯

讀第一段會產生如下疑問:

第一、第二兩層的內容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它們是怎樣統一的? 可以從第二段去尋找答案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句,賞析文章(以第二段為例)1句:承接上文

2句:世間最美,印象最深,最感人,(點題)

3句: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排比)(樸素)4句:不留名姓(類比)

5句: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他接近人民)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人民崇敬他)(破壞寧靜:參觀墓地)

6句:樸素(托爾斯泰墓的基本特徵)7句:描寫景物(襯托墓地寧靜、樸素)8句:樸素,最偉大人物(作者直接讚揚)

9句: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絃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10句、樸素、打動人心(再次肯定了上句)第四步:重點分析托爾斯泰墓的描寫:

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裏。順着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墳墓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廕庇。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的名字也沒有。

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樸素: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 總結評述:板書: 最美的墳墓 樸遠離塵囂樸 素外沒有裝飾內素 美沒有墓碑美

四、作業

回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託墓會如此樸素,身為大貴族的托爾斯泰為什麼會追求如此樸素的生活? 第二教時

先回答昨天佈置的回家作業:和他的思想變化密切相關。(看一下他的夫人在他死後的回憶:在托爾斯泰逝世之後,托爾斯泰夫人向一位採訪她的新聞記者講述説:“他開始對一切都傷心起來。譬如亞斯納的一個寡婦來找他,他會激動地説:‘我的天呀,她這一冬該怎麼過呀,——我給她的三個盧布能頂什麼用啊!’又如他常獨自去走訪村落,回來就會這麼講:‘我到村子裏去了一趟,我發現他們從早晨就吃乾巴巴的土豆,一點兒麪包也沒有„„’,遭受火災的人們來了,他幾乎是噙着眼淚説:‘我的這點兒援助對他們有什麼用呢?一個人一個盧布能解決什麼問題呢„„想一想,他們竟怎麼生活呵„„要知道火災什麼也沒給他們剩下。’你瞧,又來一批新的乞討者,他拿手頭東西分給他們,他激動萬分地説:‘生活多麼艱難呵,周圍有多少痛苦,多少不辛呵!’”)

托爾斯泰的思想已經完全背離了他所身處的階級: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又一個想法一直折磨他,那就是不可再在“周圍是一片赤貧”的情況下,過“可恥的奢侈生活了”。他意識到,只要他部分但受苦受難的人民的厄運,只要他不同自己的特權環境決裂,他就得對沙皇政府的一切暴行,一切罪惡承擔罪責。他懺悔般地説:“不,不能這樣生活下去了。要知道,我住得寬敞的房間,享用的豐盛的飲食,這些都是人為的可怕現象,都是為這些現象作辯護„„我不願意這樣,我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了!”

也因此,他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離家出走放棄一切,最終孤獨地死在了一個小火車站。第二教時

一、進一步研讀課文

1、作者為什麼要敍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自由回答)

——敍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揭示托爾斯泰內心對美和幸福的渴求,使託墓的樸素之中有了一種不平凡的內涵。

2、“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麼? ——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的士兵一樣在世間流失。

把托爾斯泰與流浪漢、無名士兵進行對比,在對比中人們感情的波瀾被激發了起來。

3、“夏天,風兒„„和暖的陽光„„;冬天,白雪„„”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由於沒有奢華的裝飾,描寫自然景物更顯示墳墓的樸素。

景物描寫還渲染出墓地寧靜肅穆的氣氛,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時,景物的變化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感受到一個偉大的靈魂的永恆不變。”

4、作者用拿破崙、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意在襯托出託墓逼真的樸素中所藴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蓋世,墳墓卻平凡普通,在這個似乎不相稱的統一體中,人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5、作者説託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着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具體描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這裏,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在在聲説話。”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着紀念。”

6、如何理解“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無論你在夏天或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着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

托爾斯泰的墳墓極普通、極樸素——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土丘,無人守護,無人管理,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名字也沒有。但它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其所以美,正是因為樸素的墳墓裏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藴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

7、説説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遊覽托爾斯夫墓抒發了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並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並讓人們永久記住。

8、作者為什麼説“特殊的日子”? ——託翁誕生一百週年(1828—1928)。

二、分析寫作特點

1、結合感受進行描寫。

2、巧妙運用襯托手法。A、分析下列結合感受進行描寫的文句:

⑴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更宏偉、更感人的了。⑵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的墳墓。

⑶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後留下的、紀念碑似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⑷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大聲説話。襯托手法的運用:正襯: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反襯: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崙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裏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着的情感。

三、拓展遷移我們常常聽到樸素美、自然美、心靈美、社會美等這樣一些關於“美”的詞語。結合課文請談談你對“美”的看法。

師:托爾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簡樸,作者説它是“最美”的,請談談你對“美”的認識。

(學生情緒激昂,很踴躍)生:黃山的奇峯陡峭、松柏參天,黃河的咆哮,這都是美的,是一種壯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也是美的,這是一種秀美。

生:你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一位妙齡女郎,面目清秀,穿着入時,可謂美矣,當她與你擦肩而過,不經意將手伸入你的腰包,你再回頭看她,還會認為她美嗎?

生:晨曦中,那為城市美容的環衞工人的身影,我認為是美的。

生:什麼是美?美是人們對某一事物的真實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年齡、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頑皮天真的小孩,在他們眼裏,世間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都那麼美。血氣方剛的棒小夥,有崇高的理想與抱負,在他們眼裏,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是美的。事業有成的中年人,身強體壯,在他們眼裏,拼搏與創造是美的。年逾花甲的老人,身心已有了一絲疲憊,需要夕陽紅時的那片寧靜與安詳,他們認為寧靜就是美。[教學小結]

師:很好,以上這些同學從多種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談到了什麼是美,比如有自然美、行為美、心靈美,還談到了對美的認識。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美的事物,關鍵是要我們能去用心發現它、認識它,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羅丹曾説:“藝術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茨威格有這樣的一雙“眼睛”,但願我們班的每位同學也能有這樣的一雙“眼睛”。

《世間最美的墳墓》原文閲讀及答案 篇三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2)這將被後代懷着敬畏之情朝拜的莊嚴聖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裏。(3)順着一條羊腸小道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數陰庇。(4)她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5)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在他們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説時,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6)於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栽了幾株樹苗,這個兒童遊戲不久也就忘了。(7)托爾斯泰晚年才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於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到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8)他當即表示願意將來埋骨於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後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願望;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後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一一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惟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着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裏,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允許你大聲説話。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林間颯颯響着,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温柔地覆蓋着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和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着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絃: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最後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殘廢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崙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裏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着的感情。

閲讀題:

1、給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塵囂墓冢蔭庇禁錮颯颯

AxiāozhǒngpìgùsàBxiáozhǒngbìgūsuǒ

CxiáozǒngpìgūsōuDxiāozhǒngbìgùsà

2、按照下列解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成語,寫在前面的括號內

(1)():形容經歷過很多憂困禍亂的的事情。

(2)():形容費盡心機,想盡辦法。

(3)():形容詩人十分激動。

3、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高度概括出托爾斯泰墓給作者留下的總體印象,你把它找出來,寫在下面橫線上。

4、文中的第一自然段運用了插敍,其中插敍的句子是

5、“後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願望;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6、“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一一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惟有人們的敬意”這句話中破折號的用法是:()

A解釋説明B遞進C轉折

7第二自然段中“”處應填的標點符號是()

A:B,C;D……

8“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是因為:()

A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B怕遭到管理人員的制止或處罰

C不願破壞此時此地莊嚴肅穆的氣氛

D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後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的心的了

9判斷下列説法的正誤

(1)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墓,是因為它的上面開滿鮮花。()

(2)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墓,是因為它的上面除了鮮花之外什麼都沒有了,從而具有一種樸素的美。()

(3)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墓,其中一個原因是托爾斯泰生前在文學上有過巨大貢獻,名聲顯赫,作者非常景仰他。()

(4)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墓,也是由於作者為托爾斯泰不計身後名聲的灑脱,為他生之輝煌,死之樸素的人生所感動。()

10、文中最後一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試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D

2、飽經憂患挖空心思扣人心絃

3、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4、(4)~~(8)

5、承接上文的插敍再次點題

6.C

7.A

8.C

9、××√√

10、對上一句話作具體説明從反面襯托托爾斯泰墓之“宏偉”“感人”之美。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篇四

《世間最美的墳墓》PPT課件 新課導語

人生事事有選擇,但有一件事情是沒有選擇的,那就是死亡。就因為其無法選擇,所以從古至今許多人對生命結局做了各自的詮釋,有埃及法老的木乃伊,有秦皇漢武的海外尋丹,更有唐宗宋詛的輝煌靈寢對面立着個如來佛祖。那麼,一代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又是怎樣詮釋他生命的最後的驛站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文章——《世間最美的墳墓》

。.。.。.。.。一、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説、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始終沒有跨出資產階級意識範疇。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

二、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後半期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峯。托爾斯泰出身於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説。.。.。.。.。.一、整體感悟:體會託翁墓特點

如果我們忠於自己的眼睛,托爾斯泰墓應該是“世間最____的墳墓” 那麼他的____體現在哪裏?(邊讀邊拿筆在課文中劃出相關語句)引導:課文中有四處。集體有感情的朗誦。(配樂)

二、作品賞析

第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全文

1、速讀全文,説出本文主要內容

記遊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讀第一段,它主要寫什麼?寫作順序如何?怎樣劃分層次?。.。.。.。.。拓展遷移

我們常常聽到樸素美、自然美、心靈美、社會美等這樣一些關於“美”的詞語。結合課文請談談你對 “美”的看法。(下節課請同學談)

《世間最美的墳墓》,全名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是茨威格寫的一篇散文。1928年,茨威格到俄國旅行,拜謁了托爾斯泰墓,他有感於託墓逼人的樸素,稱頌它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有關於: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説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峯。托爾斯泰出身於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説。

《戰爭與和平》: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小説的中心思想在於表現人民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國人民反拿破崙入侵戰爭的正義性質。

《安娜。卡列尼娜》:交織着安娜追求愛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展的線索,通過這兩條情節線索,小説不僅形象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變動,同時也鮮明地暴露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尖鋭矛盾。

《復活》: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對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鋭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

3課文解析

編輯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這似乎是一篇遊記——記遊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遊覽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並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並讓人們永久記住。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1]

4有關人物

編輯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説家、傳記作家。擅長寫小説、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內心衝動,比如驕傲,虛榮,妒忌,仇恨,等樸素情感著稱,煽情功力十足。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偉大的悲劇》等。他的小説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於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去世界各地遊歷,結識羅曼·羅蘭和羅丹等人,並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1934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與感覺理想破滅中與妻子雙雙自殺。

斯蒂芬·茨威格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以德語創作贏得了不讓於英、法語作品的廣泛聲譽”。他善於運用各種體裁,寫過詩、小説、戲劇、文論、傳記,還從事過文學翻譯。他在詩、短論、小説、戲劇和人物傳記寫作方面均有過人的造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説和人物傳記最為著稱。茨威格對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學説感興趣,作品擅長細緻的性格刻畫,以及對奇特命運下個人遭遇和心靈的熱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範圍都有着經久不衰的魅力,國內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內出版過幾乎所有他的傳記著作和小説文集。

其代表作有小説《最初的經歷》、《馬來狂人》、《恐懼》、《感覺的混亂》、《人的命運轉折點》(又譯《人生轉折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又譯《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滑鐵盧之戰》、《危險的憐憫》等;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異端的權利》、《麥哲倫航海記》、《斷頭王后》、《人類羣星閃耀的時刻》(又譯有《人類的羣星閃耀時》)、《三位大師》、《同精靈的鬥爭》、《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三作家》等。

他被世界上公認為最傑出的中篇小説家之一。

列夫·托爾斯泰:全名為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讚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顆鑽石》《跳水》《窮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國小語文書。

5問題研究

編輯

第一段中的“宏偉”在文中的含義是:

答: 托爾斯泰的墳墓在外觀上並不宏偉,相反是“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説它“宏偉”特指托爾斯泰偉大的思想,偉大的作品和偉大的人格給後人以精神上的震撼。

“樸素”的外在具體表現在哪裏?體現了託翁什麼精神? 答:遠離塵囂的長方形土堆;(極為普通)無人守護,無人管理;(迴歸自然,不勞頓他人)

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甚至連名字也沒有。(淡泊名聲)縱觀全文《世界最美的墳墓》題目中的“美”在文中具有哪幾層意思? 答:①通過它形式上的樸素之美,反映了托爾斯泰樸素純潔而高尚的心靈世界和平易而偉大的人格。

②它的美還源自於托爾斯泰童年關於植樹與幸福的傳説。所以樹下的墳墓還包含着幸福和美好的啟示。

③美還體現在人們對托爾斯泰無比的敬仰之情,這是一種非常美好的感情。本文第一段可分幾個層次?請你從下面的幾種答案中選出正確的一項,並説明理由。(序號代表句子的順序,“∥”表示層次的劃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本文第一段可分為3個層次。

上面選項選擇B比較合理一些。因為第一句“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是全段的總領句,歸為一層;第2和第3句是描寫託翁墳墓的概況,歸為第二層;而4、5、6、7、8句是插敍一段關於種樹的傳説,説明托爾斯泰把墓地選擇在此處的原因,歸為第三層。

“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一句運用了什麼手法?起到什麼作用?

答:這句話運用了類比的説法。類比説法説明托爾斯泰的墳墓與流浪漢和不為人所知的士兵一樣平凡,説明托爾斯泰的平易樸素的精神內核。然而顯然托爾斯泰和流浪漢和不為人所知的士兵是不同的。這種類比其實也是襯托了託翁的偉大高尚。

“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總是懷着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裏,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大聲説話”在這段文字中,沒有直接描寫托爾斯泰的墳墓,而是把筆墨放在人們在墓地的表現,説説其寫作上運用的手法和其表達效果。

答:沒有直接描寫托爾斯泰的墳墓,而是把筆墨放在人們在墓地的表現上。這是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能夠通過人們對托爾斯泰的崇敬的表現烘托出托爾斯泰偉大的人格魅力。側面描寫是從一個側面來達到表現主題的作用,往往更有説服力。

文章對托爾斯泰墓這一中心意象作了四次描寫,這四次描寫有什麼不同?(從課文中找出這四次描寫)。

答:文中四次用平淡樸素的文字描寫樸素的托爾斯泰墓這一中心意象,語義上層層拓展,步步加深。表達了作者對托爾斯泰作為一個平凡的偉人的無比崇敬的心情。

“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廕庇。”

“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着,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 冬天,白雪温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

“這將被後代懷着敬仰之情來朝拜的聖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蔭裏”,其中的“敬仰”、“朝拜”、“聖地”和“遠離塵囂”、“孤零零”形成了強烈反差。在這裏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起到什麼作用?

答:這裏用了對比的手法。兩個看似邏輯上相反的事物相映襯:一。更體現出托爾斯泰樸素而高尚的人格魅力。二。因為一,也更使人們愈發對托爾斯泰敬仰到膜拜的地步。對比手法在此起到了更強調這兩層意思的作用。

“而通常,人們總是懷着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裏,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體會這句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答:這是運用了對比手法。體現出托爾斯泰和一般偉人的區別,那些“好奇”、“觀賞”和“閒情”與托爾斯泰無緣,鮮明地體現了他強大的精神感召力。

“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着,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 冬天,白雪温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請指出這段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並説出句中的加點詞語的修辭作用。

答:這裏的景物寫了不管是夏季還是冬季,自然界的風兒、陽光和白雪都來到墓地,在自然的烘托下,更顯出墓地的美好,也更好地體現了文章歌頌托爾斯泰美好樸素和高尚人格的主題。

“俯仰”、“嬉戲”和“温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賦予風兒、陽光和白雪以人的行為、靈性和情感,體現大自然也被托爾斯泰的精神感動,渲染了托爾斯泰墓地聖潔美好的氛圍,也加強了文章的主題。

請説出“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含義?(聯繫生平理解)答:1828年出生在俄國一古老的貴族家庭。他在從事創作的同時還廣泛研究哲學、宗教、道德和倫理問題,更加認清了沙皇專制的黑暗和剝削階級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觀由貴族地主向宗法式農民轉變。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棄。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間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幾度想離家出走,實現過平民生活的理想。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個醫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車,着涼得肺炎,在一車站下車,死在這個小站上。這位偉大的老人對兒子説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愛真理,非常地愛真理。”

名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社會關注,要合乎規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會遭到非議。托爾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卻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為聲名所累”的感受比誰都深。

你覺得《世間最美的墳墓》這篇文章,體現的美學思想在當代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

答:在商品經濟大潮中,人們對美的認識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許多人羨慕那些花枝招展、風流倜儻然而心靈扭曲、沾滿銅鏽的人,而鄙視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滿身灰土的環衞工人。有些同學拋棄純樸、純真美,一味追求“轟動效應”,刻意講究穿着打扮。學了這篇文章我們懂得美的最高境界是樸素,是體現在人格中的質樸、純淨、高尚的美。

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説:“有的人活着……人們永遠記住他。”在這個問題上談談你對托爾斯泰的認識。

答:託翁雖然已經去世,他的墳墓連名字也沒有 “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但是樸素的墳墓所展現的偉人純潔美好的精神卻強烈地衝擊着人們的心靈。人們永遠記住他。從這個意義上説,托爾斯泰雖死猶生。[2]

三。拓展訓練:

托爾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簡樸,作者説它是“最美”的,請談談你對“美”的認識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美的事物,關鍵是要我們能去用心發現它、認識它,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羅丹曾説:“藝術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茨威格有這樣的一雙“眼睛”,但願我們班的每位同學也能有這樣的一雙“眼睛”

四。拓展延伸

我們就要向托爾斯泰墓告別,如果在我們面前有一本留言簿,請你用一句話來抒發你的感想。要求表現景仰之情,運用對比手法(背景音樂《神祕園》)

參考:你是一棵參天的大樹,也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教師出例句)最簡陋的生命形式表現出最崇高的生命價值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北島

世間最美的墳墓 篇五

《世間最美的墳墓》(1課時)

【課前預習】

1、為生字詞注音釋義。

塵囂()墓冢()蔭庇()柵欄()禁錮()颯颯()

2.蒐集資料,瞭解作家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的有關知識。

【相關課程標準】

欣賞文學作品,能從散文中領會托爾斯泰的人格美,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從詩意的語言中感悟作者對托爾斯泰的讚美與崇敬。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理解墳墓樸素美、人格美的內涵。2.品味文章中對墓地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評價任務】

1、找出文中描寫墓地的相關句子,體會作者藴含在其中的深情,理解文章的主旨。2.精思揣摩,欣賞作者於語言表達上的精緻細膩與優美。

【教學過程】

一、積累、能力訓練

1、給學生出示“泰姬陵”、“十三陵定陵”圖片,讓學生説説可以用哪些詞語形容這些陵墓?你知道的形容建築物的詞語還有哪些?(讓學生説)參考示例:美輪美奐

雄偉壯觀

金碧輝煌

獨具匠心

精雕細刻

富麗堂皇

雕欄玉砌

瓊樓玉宇

精美絕倫

雕樑畫棟

獨具匠心

鬼斧神工

別有洞天

巧奪天工

精美絕倫

(設計意圖:讓學生積累有關描繪陵墓或建築的詞語,豐富學生詞語的積累,也為後面描繪托爾斯泰墓的樸素進行對比。)

2、讓學生選用上面描寫陵墓或建築物的詞語,描繪一個你見到的一個建築物的華美。(100字左右)(找學生回答)

參考示例:那尖聳入雲端的天頂,彷佛要穿透蒼穹般去一窺天堂的神祕;巍峨的宮殿正廊綿延至遙遠的盡頭,目及所見皆是璀目眩爛的琺琅彩繪窗櫺和栩栩如生的大理石浮雕,似羅丹的手,似米開的魂,似達芬奇的靈氣,似拉斐爾的灑脱……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用描繪建築物的詞語描寫出建築物,讓學生感受一般怎樣描寫建築物,同時也與托爾斯泰墓的樸素進行比較,體會作者是如何表現其樸素美[]的。)

過渡語:我們已經描繪了華美的陵墓或建築物,再看看在茨威格筆下描繪的托爾斯泰的陵墓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世間最美的墳墓》。(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簡介托爾斯泰的成就。

托爾斯泰,十九世紀末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峯。列寧稱讚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使“全人類藝術發展中向前跨進的一步”。魯迅稱讚他是“19世紀俄國的巨人”。

就是這樣的一個偉人,他的墳墓應該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托爾斯泰的偉大成就,可以與他墳墓的樸素形成對比,讓學生對托爾斯泰這個偉大的人物的偉大的靈魂的感慨與讚美!)

三、速讀課文,體會托爾斯泰墓的美。

1、勾畫出描寫托爾斯泰墓環境和形狀的句子。(找學生回答)

(1)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廕庇。(2)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3)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着,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温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着的感情。2.那麼,同學們,你們想一想,這些優美的文字裏藴含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呢? 明確:

樸素 逼人的樸素美。(幻燈顯示)

3、作者對托爾斯泰墓的樸素美是怎樣評價的?(從原文中找出)明確: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2)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閒情,並且不容許大聲説話。

(3)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4.為什麼托爾斯泰墓的這種樸素是最美的?

提示: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稱,但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藴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這也正是文章打動的基礎之所在。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對托爾斯泰墓描寫的句子,體會托爾斯泰墓的特點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讓學生理解這種樸素的美,體會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敬仰之情。)

四、體會寫法,學習語言表達上的細膩與優美。

1、與其他偉人的墓相比托爾斯泰墓缺少哪些東西,又擁有哪些東西?

明確:

“沒有”:十字架、墓碑、墓誌銘、名字

“只有”:小小長方形土丘、鮮花

“沒有”:好奇(破壞寧靜)

“只有”:敬意

2.托爾斯泰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墓地?

明確:晚年的托爾斯泰在追求一種恬靜、自然的幸福。

教師提示:他兒時聽到關於幸福的古老傳説,就和哥哥在莊園裏親手種樹,多麼天真無邪,多麼富有童趣。而飽經憂患、歷經磨難的托爾斯泰晚年回想起這些往事,突然覺得“自然、寧靜、遠離世俗”才是幸福的,於是他願意將自己埋骨於此處。要理解這段話其實並不很難,只要我們善於抓住其中的一些語言信息,比如:“遠離塵囂”“飽經憂患”等,再結合我們對托爾斯泰生平的瞭解。

3、找出夏天、冬天墓地的景物描寫,説説通過哪些詞語描繪出怎樣的意境?

明確:“風兒”“俯臨”“和暖”“嬉戲”“温柔”。營造了寧靜、輕柔、和諧、靜穆、温煦的意境。這種自然寧靜、遠離世俗、不為名聲所累的境界,正是托爾斯泰畢生的追求,同時也印證了他生前的選擇。

4、作者在描寫了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之後,又説明墓中“包容着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此處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明確:通過對比,更能襯托出托爾斯泰的偉大,給讀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三位偉人的墓是一種莊嚴的美、華麗的美。這種“美”與他們“偉人”的名聲是和諧統一的。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偉人死後,人們會用自己認為是最好的方式來紀念他們。而托爾斯泰墳墓的樸素美與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諧統一的。因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讓人體會到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偉”,才能讓人感到托爾斯泰的與眾不同。作者認為它是“世間最美的”。

教師總結:可見,對比在寫作中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後的寫作中便可以採用,這會使你本來平平的文章出現一點閃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設計意圖:此環節主要讓學生總結本文通過對比的手法,通過墳墓的樸素正展示了托爾斯泰的博大胸懷、崇高人格。同時也讓學生學習作者這種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特點。)

五、探究主旨、教師小結。

找學生總結 教師小結:

儘管這是一個極樸素的墓地,但他與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作者受到感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這世間最美的墳墓中。使文章內容與形式、情感表達與理性思考完美統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幻燈顯示)

【教學反思】

對比手法,是本文寫作上的特色之一。課文教學中,我也充分利用這種方法來幫助對文本的分析,以實現教學目的。新課分析中,我把托爾斯泰墳墓的“樸素”與其本人的偉大貢獻和偉人身份對比,以及托爾斯泰墳墓與其他人的墳墓對比,來讓學生充分理解托爾斯泰的偉大人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對學生的引導還要再耐心些,學生讀的設計還有點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ywp4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