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現代寓言故事【多篇】

現代寓言故事【多篇】

現代寓言故事【多篇】

關於寓言故事 篇一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叫做亡羊補牢。

它講的是有一户人家,他們養了很多隻小羊,每天認真的照顧,餵養它們,很快,小羊就長大了。可是與此同時,它們彈跳力也越來越好,直到能夠跳出柵欄。巧的是,柵欄的旁邊破了一個洞,有一天,幾隻小羊就從那個洞裏跑了出去,鄰居看到了,趕忙告訴小羊的主人,他們一臉淡定的樣子,覺得無所謂,以為是柵欄矮了,小羊才跳出去的,於是加高了柵欄。

可是沒過幾天,又有小羊跑了出去,主人還是隻加高柵欄,沒再檢查原因。結果,小羊越跑越多,到最後柵欄裏幾乎一隻羊也沒剩了,並且主人親眼看到最後幾隻小羊從柵欄破的那個洞裏跑出去,這才明白,原來不是柵欄矮了,而是那個破洞的原因。他趕忙找了木料補起那個破洞,但其實,早就已經晚了。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等到事情已經嚴重到無法挽回的時候才去彌補,那時候肯定已經晚了。學習中,如果遇到什麼困難也該及時解決。問題不要越攢越多,到那時你就會變得越來越懶,到最後更無從開始了。

寓言故事 篇二

狐狸和葡萄

飢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掛着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己安慰自己説:“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説,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藉口説時機未成熟。

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着兩手去捕捉他。蠍子舉起他的毒刺,説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失掉。”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對待他們。

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着一隻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於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説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裏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説,藉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寓言故事作文3:小豬的小木屋 篇三

兔爸爸和兔媽媽有四個孩子。四個孩子一起生下來,長得一模一樣,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三、誰是老四都分不出來。

兔媽媽想了一個好辦法,她做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衣服。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就成了紅紅、黃黃、藍藍、和綠綠四個孩子。這下可以分清楚了。

四個孩子穿上自己的衣服很開心。紅紅喜歡用紅筆畫畫,黃黃喜歡用黃筆畫畫,藍藍和綠綠呢,當然喜歡用藍筆和綠筆畫畫了。

過了不久,四個孩子覺得老穿一種顏色的衣服,太沒意思了。他們把衣服換着穿,你穿我的,我穿你的。爸爸和媽媽又分不清四個孩子了。

兔爸爸想出了好辦法,他讓四個孩子把自己的筆每天帶在身上。他先讓小兔拿出自己的筆再叫名字,這下就不會錯了。

一天晚上,兔媽媽給四個孩子洗衣服。可是,她忘了把筆拿出來,就把衣服扔進了洗衣機。這下糟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染到了每一件衣服上。每一件衣服都變得五顏六色了。

第二天早上,四個孩子穿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他們開心極了。兔爸爸和兔媽媽再也想不出辦法了,只好紅紅、黃黃、藍藍、綠綠四個名字一起喊。

四個孩子很喜歡爸爸、媽媽這樣喊,這就好象一個人。從那以後,四個孩子一塊兒起牀,一塊兒上幼兒園,一塊兒回家,一塊兒睡覺,真的就像一個人了。

關於寓言故事 篇四

鴿與秋果

從前,有一對鴿子,同住在一個巢中,相依為命地過着快樂的生活。

在一個金色的秋收季節,樹上的果子都熟透了。它倆共同採集了滿滿的一巢。過了一段時間,果子風乾了,漸漸縮少到只剩半巢了。

雄鴿子氣憤地斥責雌鴿子説:“別吃了!當初採集果子的時候是多麼辛勤勞苦,現在你獨自大吃,只剩下一半了!”

雌鴿覺得受了委屈,就分辯説:“我根本沒有獨自大吃,是果子自己減少了。”

雄鴿不信,又氣又恨地説:“不是你獨自大吃,那果子為什麼會自己變少呢?”説完,便用嘴把雌鴿啄死了。

又過了些日子,天降大雨,乾果子得到雨水的滋潤,膨脹起來,又同原來一樣,裝了滿滿的一巢。

雄鴿這才恍然大悟。它悔恨地責怪自己:“果子一點兒也沒少,是我錯誤地把它殺死了。”它情不自禁地哭叫自己命苦,並呼喚雌鴿,“我親愛的,你到哪裏去了啊!”

不可只見到表面現象,就主觀武斷地出口傷人,要透過表面現象,深入瞭解事物內在的發展變化,掌握其規律和特點,這樣才不會犯錯誤。

中國寓言故事 篇五

欹器的啟示

孔子帶着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裏參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形體傾斜地放在祠廟裏。在那時候把這種傾斜的器皿叫欹(qi)器。

孔子便向守廟的人問道:“請告訴我,這是什麼器皿呢?”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如‘座右銘’一般用來伴坐的器皿。”孔子説:“我聽説這種用來裝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歪倒;水裝得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就會是端正的。裏面的水裝得過多或裝滿了,它也會翻倒。”説着,孔子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們説:“你們往裏面倒水試試看吧!”學生們聽後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這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裏灌水。果然,當水裝得適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在那裏。不一會,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裏面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了一會兒,器皿裏的水流盡了,就傾斜了,又像原來一樣歪斜在那裏。

這時候,孔子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説道:“唉!世界上哪裏會有太滿而不傾覆翻倒的事物啊!”

這篇故事的寓意是借用敬器裝滿水就傾覆翻倒的現象來説明驕傲自滿,往往向它的對立面——空虛轉化。從而告訴人們要謙虛謹慎,不要驕傲自滿,凡驕傲自滿的人,沒有不失敗的。

中國寓言故事 篇六

兩把斧子

很久很久以前,獵户家裏有這麼兩把斧子,一把金斧子,一把銀斧子。他們倆非常要好,簡直是形影不離。

忽然一天夜裏,一夥強盜進了獵户家裏,打傷了獵人,搶走了兩把斧子。在逃跑的路上,他們不小心把金斧子弄丟了。後來,金斧子被一位忠貞愛國的將軍見到了。金斧子跟着將軍一起轉戰四方,風餐露宿,最終殺敵無數,保家衞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深的將軍的喜愛。

您也許忍不住會問了:那後來銀斧子怎麼樣了?可憐的銀斧子呀,只能在強盜頭子手裏,跟着他們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成了遠近聞名的惡棍,被無數人唾罵。

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將軍率領部隊圍剿強盜的老巢。雙方激戰了很久,強盜死傷慘重,幾乎快要全軍覆沒了。傍晚時分天色暗淡,將軍揮舞着燦燦發光的金斧子,帶領精兵良將奮勇殺敵,終於消滅了十惡不赦的強盜團伙。

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金斧子一眼認出了多年前的好朋友--銀斧子,他們抱頭痛哭,互相訴説着自己這麼多年來的遭遇。金斧子把銀斧子帶到了將軍面前,請求將軍高抬貴手,不要毀掉銀斧子。從此,兩個好朋友又能在一起了,銀斧子再也不用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了。

金斧子和銀斧子團結互助,成了將軍最得力的助手,立下了一個又一個赫赫的戰功,被人們交口稱讚。

中國寓言故事 篇七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

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麼愛好?”

縣官手下的人告訴他説:“縣令無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我經常看到他手捧《公羊傳》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這個人把縣令的愛好記在心裏,滿懷信心地去見縣官。縣官問他:“你平時都讀些什麼書?”

他連忙討好地回答説:“別的書我都不愛看,一心專攻《公羊傳》。”

縣官接着問他:“那麼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

這個人其實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生的一起人命案,於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説:“我平生確實不曾殺過人,更不知有個叫陳佗的人被殺。”

縣官一聽,知道這傢伙並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説:“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麼你説説,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

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更加惶恐不安起來,於是嚇得狼狽不堪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麼回事,他邊跑邊大聲説:“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後,我再來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用誠實、謙虛的態度去對待知識。不懂裝懂的做法既會妨礙自己的求知進步,又會鬧出愚昧無知的笑話來。

中國寓言故事 篇八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裏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鍾”。每逢祭鍾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隻羊,然後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裏來了一個人,他牽着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裏去呢?”那人回答説:“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鍾。”

齊宣王聽了後,看了看那頭牛,然後説:“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説:“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鍾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麼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着説:“這樣子吧,就用一隻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隻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中國寓言故事 篇九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説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説:“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着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着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85m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