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通用多篇】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通用多篇】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通用多篇】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 篇一

1、我國地形的特徵: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對農業生產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有利影響:①複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②山區森林、草地、旅遊、礦產等資源豐富,不利影響:耕地資源不足,不利於發展種植業;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不利於農產品等山區資源外運。

2、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我國地勢的特徵的有利影響是: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促進農業發展;另一方面使我國的江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繫,有利於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和內陸地區的大開發。第三,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往往建在高一級階梯與低一級階梯交界處,這是因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資源豐富。

3、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崑崙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峯山。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包括: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掌握:課本

4、五種基本類型都有,山地佔1/3,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2/3

5、我國的主要山脈:

⑴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峯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部峯。

⑵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崑崙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着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峯珠穆朗瑪峯海拔8844.43米,為世界山峯,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6、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連綿、冰川廣佈,“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態的寫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我國被稱為“日光城”的地方是拉薩。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黃土高原呈現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溝壑縱橫的狀態。雲貴高原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嶇,石灰巖廣佈。我國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面積的盆地,盆地內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面積的沙漠。準噶爾盆地緯度位置最北,柴達木盆地在青海省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有“聚寶盆”之稱。四川盆地號稱“紫色盆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國”。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的平原。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鄉”“魚米之鄉”之稱。

國中地理會考複習提綱整理 篇二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之地球結構

地球這個名字來源於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從球體哲學上“完美性”和數學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這個名稱和概念。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繫。

地球是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誕生於45.67億年前,而生命誕生於地球誕生後的10億年內。從那以後,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臭氧層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週期性地持續。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為週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液態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外核和一個固態鐵的內核。

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個部分:最外層是地殼(由巖石組成),中間是地幔(由巖漿組成),裏面是地核(由巖漿組成)。

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365.26太陽日。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23.4°),從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週期為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衞星,也是地球的衞星,誕生於45.3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穩定了地軸的傾角,並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大約38到41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境。

總結: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又常稱呼地球為世界。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赤潮特徵

赤潮發生時,海水變得黏黏的,還會發出一股腥臭味,顏色大多都變成紅色或近紅色。

赤潮特徵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並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 九年級。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溝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

總結:赤潮是一種災害性的水色異常現象。人類早就有相關記載。

八年級地理複習資料之雙颱風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為乾旱地區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成因

藤原效應源於日本氣象學家藤原(Fujiwhara)博士於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他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着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並有彼此接近及合併的趨勢。

雖然雙颱風效應的定義是兩股熱帶氣旋繞着共同中心旋轉,但是,雙颱風效應卻可以是千變萬化,並不一定是兩股熱帶氣旋繞着共同中心旋轉: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熱帶氣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動方向,或兩股熱帶氣旋互相排開,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甚至它們之間不發生雙颱風效應。因此,每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往往會變得十分困難。

雙颱風效應這個名詞可謂是亞洲區域對熱帶氣旋相互作用獨有的稱謂。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則被稱為“齒輪氣旋”(pinwheel cyclone)。

互旋

二個氣旋範圍強度都要相當,繞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減弱或離開 ( 二個若都為大型氣旋就會自相殘殺,若為中小型或許能維持強度 )。不過一般來説,西北太平洋颱風互旋時間持續不長,很容易演變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總結:熱帶氣旋亦是維持全球熱量和動量平衡分佈的一個重要機制。熱帶氣旋把太陽投射到熱帶,轉化成海水熱量的能量,帶到中緯度及接近極地的地區。

國中地理複習資料之霧與生活關係

霧是千變萬化的,紛繁複雜的,但不外乎輻射霧、平流霧兩種。現象雖紛紜,本質都是一個:水氣遇冷凝結而成。

霧與生產生活的關係

有時霧出預報晴,有時霧出預報雨,似乎混亂不堪,但是隻要掌握了輻射霧、平流霧的特徵,多方觀察,仔細分析,就能準確地抓住霧與天晴、落雨的規律,以便預測天氣了。這對於農業、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處。

霧與未來天氣的變化有着密切的關係。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認識這個道理了,並反映在許多民間諺語裏。如:“黃梅有霧,搖船不問路。”這是説春夏相交的霧是雨的先兆,故民間又有“夏霧雨”的説法。又如:“霧大不見人,大膽洗衣裳。”這是説冬霧兆晴,秋霧也如此。

準確的看霧知天,還必須看霧持續的時間。輻射霧是由於天氣受冷,水氣凝結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煙消雲散,天氣晴好;反之,“霧不散就是雨”。霧若到白天還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陰雨天了,因此民諺説:“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

為什麼同樣是霧,有的兆雨,有的兆晴呢?

這要從氣象學的知識裏得到解釋。只要低層空氣的水氣含量較多時,趕上夜間温度驟降,水氣就會凝結成霧。霧有輻射霧,即在較為晴好、穩定的情況下形成的霧。只要太陽出來,温度升高,霧就自然消失。對此,民間的説法是:“清晨霧色濃,天氣必久晴。”“霧裏日頭,曬破石頭。”“早上地罩霧,儘管曬稻。”人們見輻射霧,往往“十霧九晴”。便得出這些説法。

冬季節,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後,隨着天氣轉晴和太陽的照射,空氣中的水分的含量逐漸增多,容易形成輻射霧,因此秋冬的霧便往往能預報明天的好天氣。

春夏季節的霧便不同了,它大多來自海上的暖濕空氣流,碰到較冷的地面,下層空氣也變冷,水氣就凝結成霧了。這種霧叫平流霧。它是海上的暖濕空氣侵入大陸,突然遇冷而形成的。這些暖濕氣流與大陸的乾冷空氣相遇,自然就陰雨綿綿了。所以春夏霧預示着天氣陰雨。

霧與天氣的關係如此密切,故可以看霧知天氣的變化了。不過,上述的關於輻射霧、平流霧的解釋只是就大體情況而言的。

總結:霧與天氣的關係並不如此簡單,還有許多複雜的內容,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就是説,要準確地看霧知天,還要作多方面觀察、分析,進行綜合判斷。

世界地理試題之我國東部季風區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 .

比較我國東部季風區的差異(20分)

地區 地形特徵 温度帶 景觀 氣候類型 土壤 農作物 耕作制度

東北温帶濕潤半濕潤區 寒温帶

中温帶

華北暖温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黃土廣佈

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 山地丘陵 貧瘠紅壤

華南熱帶濕潤地區 低山丘陵 磚紅壤 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 一年三熟

3、開發早期,我國黃河流域的農業經濟為什麼比長江中下游地區發達?(4分)

4、素有“魚米之鄉”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現在為什麼不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糧了?(4分)

總結: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

國中二年級地理試題之地理區域圖

地地理區域指一個比較獨立的地理地形區。 四大區域分為: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

1.讀下面兩幅民居圖及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現在我國 地區,乙圖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現在我國 地區。(填寫區域序號)

(2)比較甲、乙兩圖所表示的屋頂有什麼不同?並分析原因?

(3)寫出圖中序號所代表的地理區域名稱:① ② ③ ④

(4)圖中界線Ⅰ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界線Ⅱ與 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吻合。

(5)區域①中,由A→B→C的景觀變化依次是: → → 。

(6) 區域③中,有我國著名的 工業基地和 工業基地。

總結: 華北平原區——他包括海河平原、黃河平原、淮河平原,華北平原也叫做黃淮海平原。華北平原所涉及的省區就比我們所説的華北五省市的範圍大。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剛果河水系

剛果河左岸支流多發源自安哥拉、贊比亞;右岸支流多發源自喀麥隆、中非,幹流流經贊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

源流贊比西河向西南流480公里,經班韋烏盧(Bangweulu)湖沼澤地帶後,稱盧阿普拉(Luapula)河,為贊比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界河;再向北流560公里進入姆韋魯(Mweru)湖(該湖最大長度122公里,平均寬約50公里),出姆韋魯湖至安科羅城的河段稱盧武阿(Luvua)河 九年級,向西北流350公里,在安科羅附近匯入盧阿拉巴(1ualaba)河。從源流謙比西河算起,盧武阿河全長1512公里,總流域面積25萬平方公里。

過基桑加尼(Kisangani)後稱剛果河,經博約馬(Boyoma)瀑布向西北流,後轉向西南流,在金沙薩以南為一系列峽谷,急灘和瀑布,於博馬(Boma)附近匯人大西洋。

由河源至基桑加尼(Kisangani)為上游,長2200公里,該河段自南向北流經高度不等的高原和陡坡地帶,水流湍急。從基桑加尼至金沙薩(Kinshasa)為中游,長約1700公里,流經地勢低平的剛果盆地中部,支流眾多,河網密佈,河道縱坡平緩,水量豐富,水流平穩,河面變寬。基桑加尼處河寬800米,往下河面展寬至4~10公里,有的地方可達14公里,水深在10米左右。

因中游河水流速緩慢,形成許多辮狀河道,河中有沙洲和島嶼,沿岸多沼澤和湖泊,有眾多支流匯入。金沙薩向西南到大西洋岸為下游,長360公里,先穿越100多公里的峽谷地帶,河寬收縮到400米以下,最窄處僅200餘米,形成一系列瀑布,組成世界著名的利文斯敦瀑布羣。從馬塔迪(Matadi)往下,河道擴展,河寬水深,水流分汊,河口處寬達數公里。

剛果河的上游位於贊比亞境內東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區,源頭稱謙比西河,過姆韋魯湖後稱盧阿普拉河,向北與發源於坦噶尼喀湖的盧阿拉巴河匯合後,過了基桑加尼附近的斯坦利瀑布後稱為剛果河,折向西流,進入中游。上游地區多湖泊和沼澤。進入中游後,剛果河逐漸改向西南,接納多條支流,最後與烏班吉河合併,進入馬萊博湖,金沙薩和布拉柴維爾隔湖相對。

總結:金沙薩以下,進入下游。下游剛果河切穿晶山山脈,河面變窄,多峽谷、急流和瀑布,經過馬塔迪和博馬,在姆安達小鎮邊入海。

地理經緯度知識怎麼記 篇三

1、表達方法:

經緯度的表達方法——”十六字準則:緯度在前,經度在後,數字在前,符號在後“

例:北京(40°N,116°E)

桐城(31°N,117°E)

2、規律:朝什麼方向數值越來越大,就是什麼度數。

朝北數值越來越大,就是北緯度。朝南越來越大,就是南緯度。

朝東數值越來越大,就是東經度。朝西越來越大,就是西經度。

3、推論:沿着地球自轉方向,東經度變大,西經度變小。(注意:反過來用亦成立)

4、計算:

算經度——地方時計算——東加西減,15度1小時,1度4分鐘。

算緯度——①正午太陽高度公式計算;

②緯差法:在太陽直射點的同側,兩地緯差相差多少度,

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推論:與直射點緯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陽高度就與90°相差

多少度。

③北極星的仰角=當地地理緯度。

5、分界:

緯度二分界:南北半球劃分;高中低緯度劃分。(注意:赤道不屬於南北半球)

經度二分界:東西經度劃分;東西半球劃分。

國中地理會考複習提綱整理 篇四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週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週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註記:地圖上,用來説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準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閲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説: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温是指大氣的温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温度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dy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