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再別康橋》賞析 篇一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什麼呢?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描寫的客觀景物。何謂意境?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既稱為有意境。當然我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調動對生活的積累,需要調動我們對知識的積累,然後我們一節節的講這首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句詩若分析的話,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着淡淡的哀愁。還有,還加上一句,作別西天的雲彩,西天的彩霞給我們一個印象,就是為後面的描寫佈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用這句話來概括,為這個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這句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裏“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盪漾“,把牽掛表現的非常形象。當然他的手法是比擬的手法(擬人、擬物),與第三句話合在一起講,“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這一句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着詩人的到來。再次,我覺得它不是完全脱離中國詩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為主,第三句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係。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三個方面: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我們欣賞詩也是從形象入手,來逐漸接受詩人的心靈的。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這句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那麼這個夢引起我們什麼感覺呢?這使我想起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它的'長女夭折時寫的一首詩。他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裏的一個夢,像夢裏的一聲鍾“,大家知道夢時美好的,鍾時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1927年他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節,既然談到夢,那麼這次再來康橋,再回母校,是不是來尋夢的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處放歌。“這句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的兩年,悠哉悠哉。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最好的詩詩第三句詩。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句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句詩就需要聯繫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悄悄是離別的笙蕭“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悦的,所以“蕭“來比喻“悄悄“來説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着“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為什麼一再重複“沉默““悄悄““輕輕“?這不是浪費語言,而恰恰是他的重點。

其實“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中的語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後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內”。“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説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當,看着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着,表現感情的深厚。如王國維説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有很深長的意藴,又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是這樣的好詩詞。説沉默時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結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着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雲彩”有象徵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並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再別康橋全文的意思 篇二

1928年6月,徐志摩起程赴日本、美國、歐洲遊學。11月6日於回國途中的中國海上寫下了著名詩作《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給我們的第一個觸動,是該詩的標題。“再別”的意思是曾經告別了一次,這是第二次告別。既然是第二次告別,之前就必然有一個“再來”的動作。為什麼再來呢?根據詩中內容的提示,是為“尋夢”。既然尋找到了夢想,為何要“再別”呢?這就是詩歌留給我們的一個思考。“尋找—告別—再尋找—再告別”組成一個情節,而首節與尾節的有變化的重複組織成一個環形結構,意味着這一過程可能再次重複,但每一次重複又會有變化。來自中國論文網就是説,人不可避免地會陷入輪迴,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尋找、告別、再尋找、再告別……《再別康橋》的因果是一種循環的因果結構,尋找的原因是曾經的告別,尋找的結果是再次告別,再別的結果是為了下一次尋找,所以再別就是下一次尋找的因。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詩歌結尾的時候,詩人説要“不帶走一片雲彩”,原來,把雲彩留在西天,就是為了下一次尋找。為什麼人會陷入這樣一種永恆的循環圈呢?中國論文網免費論文下載大概解釋是人總是不滿足於已有,要追求生命的變化性和豐富性。即使生活於理想化的康橋,也是不滿足的。詩歌寫了康橋令人留戀駐足的特徵:“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既然“甘心”,為何還是要走?因為純粹的美與自由並不能給人的生命以豐富性。“夏蟲也為我沉默,中國論文網教你如何寫論文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既然滿載星輝而歸,放歌又是如此快樂,為何又要“沉默”?因為沉默意味着思考,思考意味着反思,反思的結果,就是不能在此獨享快樂,人不能過早進入天堂,而是要去經歷塵世的苦難。塵世的苦難與天堂的快樂對人而言都是必須的。

這樣,《再別康橋》就給人的生命一種辯證的解釋。尋找是肯定,告別是否定。人的生命是一個不斷肯定和否定的過程。對每一個肯定和每一個否定,我們都不能輕率地、粗魯地進行,我們對生命過程中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放棄,都要小心翼翼、充滿敬畏之心。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要“輕輕的來”,又要“輕輕的走”了。這既是對生命的重視與珍惜,也是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與放棄的重視與珍惜。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徐志摩在林徽因另嫁他人之後仍然珍惜這段感情與友誼,成為極好的朋友;選擇陸小曼之後雖經“浮言”打擊,仍然珍惜這段婚姻;雖然與張幼儀“笑解煩惱結”卻仍然將其視為親人、朋友的人生態度了。

尋找與告別是人生的永恆主題。沒有尋找,生命就沒有了動力;沒有告別,就不會有新的尋找。所以,《再別康橋》首先觸動我們的,是關於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深刻理解。它不但告訴我們人生意義的結構與獲得方式,也告訴我們在追尋人生意義過程中應持的態度。我們不必讓“此情可待成追憶”,因為追憶的情境是可以重複的;更不會“只是當時已惘然”,因為每時每刻我們都是清醒的。能夠有這樣一種境界,關鍵是現代人有了“自由”。自由帶給我們的,不是任性而為,而是更加沉重的責任感。正是因為“責任”,所以任何選擇與放棄,都必須“輕輕的”,但又是義無返顧的。與尋找、告別相對應的。一組動作是“來”和“走”。我們固然可以把來定義為尋找,把走定義為告別,但是來和走又可以將意義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它可以被理解為任何的來與走,例如生與死、愛與恨、入與出。《再別康橋》告訴我們,對所有這些,我們都要謹慎、敬畏、珍惜。但是,我們又不能留戀於任何一種狀態,要果斷、毅然地與之分別,不斷地出入於這些狀態之中。存在主義哲學以悲觀的態度面對世界,把世界看成處處充滿困境,中國論文網免費論文模板就像錢鍾書《圍城》所揭示的那樣,人生處處是圍城。然而在《再別康橋》中,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任何困境我們只要充滿敬畏地直面,它也就是美的。即使是在康橋,“天上虹”也會被“揉碎在浮澡間”,作為美的象徵的“彩虹”在康河裏仍然可能被撕碎、沉澱,成為一個虛幻的“夢”。但是這並不影響康河的美,也並不影響它作為美的寄存地的品質。同樣的道理,儘管現實會撕碎夢想,苦難會溶解幸福,生活會限制自由,但是這也並不影響現實、苦難、生活作為夢想、幸福、自由的寄存地的品質。生命的意義在於尋找,而尋找的地方,正是在生活的波濤之中,也在現實苦難之中。這可能是徐志摩重遊康橋獲得的重要啟示,也是他再次告別康橋的原因之一吧。

《再別康橋》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尋夢”。既然有尋夢這個動作,就應該有尋夢的原因,也應該有尋夢的過程和結果,還應有關於夢的內涵。學界一般也把這個夢叫做“理想”,康橋夢也就是康橋理想。

詩歌的中間幾小節,有一個尋夢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之所以要尋夢,是因為有夢的失落。從詩中內容來看,因為夢“沉澱”在康河裏了,所以才需要尋夢。夢是怎麼沉澱在康河裏的呢?答案是“揉碎”在康河裏的。就是説,夢想像天上的彩虹,美麗而遙遠,拉近到現實中,就會被揉碎。但是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夢想其實又是在現實中培養起來的。河畔的金柳,在夢想中就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盪漾在心中即成夢想。這個美麗的夢想,正是在康河這個地方、這個現實中培養起來的。這樣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徐志摩説“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了。就是説,康橋是夢想的初因,沒有康橋也就沒有夢想。一般邏輯是,有了一個夢想之後又得到這個夢想,就應該滿足。所以接下來一節便説“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為什麼我們“甘心”,是因為“青荇”在招搖,“招”有招呼之意,“搖”有拒絕之意,意思是説,“康橋夢”既呼喚我,又警示我,夢想是一把雙刃劍,既是誘惑,又充滿了危險。但是,我仍然願意冒這個險,我心甘情願為夢想而獻身。為了夢想,可以義無返顧,這是主動的選擇。選擇是自由的,獻身於夢想,夢想失落而尋找夢想,都是自由的,這正是對自由內涵的解釋。

在現實中產生的夢想,其實並不在現實之中,而是像天上的彩虹那樣遙不可及,像西天的雲彩那樣美麗而易逝。這是一個比喻,也是一個寫實。夢想往往產生於現實之中,但是一旦產生,它就會離我們很遠很遠。一旦將其拉近映入現實,它就是易碎的、易沉的,因此《再別康橋》又寫出了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理想與現實不能互相結合,一旦結合,兩敗俱傷。中國論文網手把手教你寫論文清泉變成了彩虹的幻影,彩虹被清泉揉得粉碎。現實成為理想的幻象,理想被現實撕成碎片。但是,被撕碎的理想,並沒有消失,而是沉澱在現實深處。為什麼呢?是因為彩虹、雲彩仍然留在西天,任波浪如何蹂躪,也不能使之消失。這樣,我們就找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的原因。只要理想還在,任現實如何捉弄理想,理想也會沉澱在現實之中,現實中就包含了理想。這樣我們就理解了徐志摩在經歷了陸小曼的“浮言”事件後仍然不放棄婚姻的原因,他在這段已經破碎的愛情中澆灌了理想主義的精神,儘管千瘡百孔,但理想的碎片早已深深地浸潤於愛情深處。同時,我們也就找到了徐志摩“再來康橋”的原因。再來康橋,是為了堅定理想,重温理想,要讓理想成為破碎現實的堅強支撐。應該説,徐志摩在此處為理想遭遇現實而破碎的結果之後找到了足夠的堅持的理由。再做一個觀察我們會發現,康河中彩虹的倒影之所以沉澱不見,其實是因為時間已晚,天上的虹消失了,西天的雲彩消失了。所以,真正可怕的,可能還不是現實對理想的打擊,而是那個遙遠的理想本身已經不見。一旦理想喪失,我們甚至不能在現實中再找到理想的碎片,那理想就真正消失了。

然而,只要追夢的動機還在,哪怕只剩碎片或一點尋夢的精神,它也是可以尋找到的。

字詞註釋 篇三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

⑵招搖:這裏有“逍遙”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製成的撐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再別康橋 篇四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

軟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⑶,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⑷;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全文的意思 篇五

一,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

軟泥上的青荇⑴,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⑶,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⑷;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二,字詞註釋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

⑵招搖:這裏有“逍遙”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製成的撐船工具。

⑷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三,《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什麼呢?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描寫的客觀景物。何謂意境?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既稱為有意境。當然人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調動對生活的積累,需要調動人們對知識的積累,然後人們一節節的講這首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句詩若分析的話,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着淡淡的哀愁。還有,還加上一句,作別西天的雲彩,西天的彩霞給人們一個印象,就是為後面的描寫佈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用這句話來概括,為這個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這句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裏“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盪漾”,把牽掛表現的非常形象。當然他的手法是比擬的手法(擬人、擬物),與第三句話合在一起講,“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這一句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着詩人的到來。再次,我覺得它不是完全脱離中國詩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為主,第三句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係。這就是人們前面所講的三個方面: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人們欣賞詩也是從形象入手,來逐漸接受詩人的心靈的。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這句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那麼這個夢引起人們什麼感覺呢?這使我想起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它的長女夭折時寫的一首詩。他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裏的一個夢,像夢裏的一聲鍾“,大家知道夢時美好的,鍾時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1927年他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節,既然談到夢,那麼這次再來康橋,再回母校,是不是來尋夢的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處放歌。“這句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的兩年,悠哉悠哉。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最好的詩詩第三句詩。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句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句詩就需要聯繫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悄悄是離別的笙蕭“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悦的,所以”蕭“來比喻”悄悄“來説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着”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為什麼一再重複”沉默“”悄悄“”輕輕"?這不是浪費語言,而恰恰是他的重點

其實“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中的語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後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內”。“不着一字,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説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當,看着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着,表現感情的深厚。如王國維説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有很深長的意藴,又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是這樣的好詩詞。説沉默時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結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着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雲彩”有象徵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並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覆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壓韻。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jdk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