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語文答題臨場應試技巧

語文答題臨場應試技巧

語文答題臨場應試技巧

如何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識才能,在大學聯考答題時如何做到儘量不丟分,爭取多得分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語文答題臨場應試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答題臨場應試技巧

一、基礎知識題注意細微差別和語法規範。

字音題注意同(近)音字、形近字、多音多義字,因為該題考查的大多是常用而有容易讀錯的字。字形題注意形似字、同音字,從漢字的“六書”、從意義來推求該字的書寫正確與否。對實詞、虛詞的考查要注意其細微差別和側重點。熟語(含成語)判斷題,切忌望文生義,注意似是而非的成語,如“不以為意”與“不以為然”,“不負眾望”與“不負眾望”等,從感情色彩、陳述對象、習慣用法、謙敬色彩等方面考慮。

二、科技説明文的閲讀要從整體把握。

自然科學類文章主要考查考生的概念、判斷、推理能力。對“詞語”的理解,實際上是對“概念”的理解,要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徵;“對內容的解説”實際上是對信息收集與整合,注意選項內容與題幹內容的關聯。推斷題可從過大、過寬、因果倒置、強加因果、無中生有等方面考慮。社會科學類文章實際上社科類小論文,要從觀點、材料、論證、推理等角度來考慮。無論是自科類還是社科類文章,實質都是科技小論文,都是觀點、材料、證明和推理,該題考查的還是語文能力。

三、文言文閲讀注意古今不同。

閲讀時,首先當作典雅的現代文來讀,整體把握文章的大致內容,因為語言有繼承關係,不要一看到文言文就畏難,平心靜氣地看下去,注意前後句子的互為補充,相同句子的對應詞語在意義上的相互關聯。在答題時注意這是考文言,偏重在“言”,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句子時,要特別注意省略的詞語和特殊用法的詞語。

四、古詩賞析要進入語境。

去年湖南卷古詩鑑賞表面上看是賞析兩首詩,實際上第2首已經賞析出來,以為考生賞析第一首的導引。第1問考查對全詩含義及詩眼的作用的理解;第2問考查對寫作手法、主要意象的表達內涵的理解。按説也是過去的基本命題形式,題乾的要求也很清楚。但還是有不少學生未得讀詩的要領,比如應結合詩題與詩句來讀(一實一虛)、應注意景物對情感的象徵隱喻等。答題時一定要在各個環節上坐實。比如此題第1問,“望”虛寫置身峯頭,以及“更期待京華親故施以援手”很少有人答對;第2問,則一般答得比較籠統,未落實。仿寫類賞析,注意對應點;如果是問答類,也不妨參照賞析類來答,即通過什麼景(物),表達什麼情(志,或理),運用的是什麼手法。不要有遺漏。

五、文學作品閲讀注意整體和思路。

對文學作品的閲讀要從整體把握,理清思路結構,注意象徵義和比喻義。這裏特別強調一下“作用類”試題的思考角度。一般來説,無論是詞句運用、題材選取、或是表現手法的作用,一般都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思考:詞句的(1)表層含義是什麼(材料的內容是什麼),運用了(2)什麼手法,其(3)深層藴涵是什麼,對(4)思想感情的表達有何作用(這一點往往出現與深層藴涵重合的情況,但並不絕對,因為思想感情往往關涉主旨),有何(5)表達效果。當然並不是説每一道題的答案都一定要答上這五點,具體問題得具體分析,但我們往往需要從這五個方面切入思考回答答題,才可能得到滿分。比如《一日的春光》第二題第二問“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有同學這樣回答:“這樣的寫法可以突出作者的感情,使表情達意更加順暢。”這個答案存在以下問題:①漏掉了“欲揚先抑(或是鋪墊襯托)”的手法,要扣分;同時手法不明,自然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這一要點也就漏掉;②突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沒有明示,回答過於空泛而沒有針對性,不是“閲讀”的答題,當改為盼春不得見而失望,突出作者熱愛春天的感情;③其回答涉及到了表達效果,“使表情達意更加順暢”,但這一分析不恰當,“反覆這樣説”,應該是強化作者的情感表達。答題者的失誤就在於不明白回答“作用類”試題的切入角度。

六、賞析短評寫作要敍、析、評結合。

敍述要概括抓點,分析要簡潔、評是對以上敍析所作的評論。最好用總??分??總來結構全篇,這樣眉目清晰。去年大學聯考得分高的往往是抓住了要點(有點像做問答題),加上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得分低的則主要是未認真審題,寫成整體性的賞析了。

七、作文要審清題意和要求。

縱觀近兩年湖南作文題,都是着重於寫個人體驗和感悟,這既符合課改要求,也有利於避免重複。而從考生作文情況來看,一是沒有審清材料,材料實際上有導向和提示作用,“家庭教育”和“跑的體驗”都有提示作用。如去年大學聯考作文提示語中有“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表明希望看到你寫自己的體驗,但還是有許多考生寫的是歷史人物或文學人物的體驗;二是沒有審清要求,今年繼續“限文體”,實際上就是寫成議論文或記敍文。議論文就是擺事實,講道理。觀點要明確,見解要深刻,材料要典型、豐富,條理要清楚。記敍文要中心明確,語言要優美,注意於細微處見真情。三是結構意識不強。總共800字的文章,卻雜雜沓沓的包羅幾個主題,思維混亂,條理混亂,卷面混亂。在網上閲卷,尤其是要加快速度的時候,這種文章是要吃虧的。

語文考試題型的提分技巧

一、基礎知識

1.錯別字:

主要考查識記能力。最實用的方法是將常見錯別字歸總分類記憶,要注意高中語文第四冊附錄中的《容易寫錯的字一覽表》和《容易用錯的成語一覽表》。備考的重點是別字,注意形近字、音近字的比較記憶。如“輯拿”的“輯”系“緝”的形、音皆近字,豈不知,“緝拿”住後是要用繩子捆的。記憶的前提是理解到位。如“義憤填膺”考的就是“膺”的字形,如果我們知道“膺”的本義是“胸”,它是身體的一個主要部位,根據造字規則,身體部位的字有“月”字偏旁,可斷定“膺”為正確字形。再如“大有稗益”的“稗”看偏旁就知道是一種“草(莊稼)”,顯然是錯誤的,應為“裨”。建議考生自己整理“容易用混用錯的字辨析一覽表”,注意以音辨形、以義辨形、以語境辨形。當然,備考時還要進行“字音題”訓練,解題思路與識別字形相同。

2.成語:

正確理解成語在語境中的含義。歷年大學聯考成語題主要考查的是“感情色彩的誤用”、“適應對象的誤用”、“易混淆成語”。必須掌握成語的確切含義、使用範圍和感情色彩。如“拍手稱快”是針對反面人物被處治後發生的,“功敗垂成”是差一點沒有成功。建議考生自己每天積累、辨析1—2個成語。除了備考成語以外,還要對重要實詞、虛詞乃至俗語也要進行專題複習,因為這些內容均屬於“詞語”範疇。

3.病句:辨析病句時不要將簡單問題複雜化。

主要考查的類型是“句序不當”、“搭配不當”、“重複”、“成分殘缺”、“不合邏輯”,沒必要搞成“雜糅”再細分。答題時,主要採用句子成分主幹劃分法判斷“句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的問題。不合邏輯主要是前面“是否”雙向對後面“是”或“否”的單向和關聯詞語使用不當的問題。複習時一定要把劃分句子主幹成分的語法知識補充學好。

4.語句連貫:

連貫就是話題統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答題時要注意看陳述對象(含話題)的一致性、句子前後結構的一致性、詞語前後照應、邏輯順序恰當。可採用根據語境提示先確定選項首尾的“觀察首尾法”,然後再採用“抽心連貫法”,看哪一語句和首尾連接最緊密。

二、科技説明文科技説明文的命題特點

選文——關注自然科學研究新觀點;理解——緊扣重要詞語和句子的準確含義;分析綜合——注重信息篩選和整合。命題的設計注重整體感知,並運用分析、比較等手段收集篩選有效信息,進而考查學生處理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介紹新知識、新觀點的材料中必然要涉及一些新的概念和重要的句子。如果考生不能正確理解這些概念、詞語和句子,必然無法準確地把握文意。這些新概念、重要的句子常常就是命題點。解答有關術語概念理解、重要詞語理解、概括性題目,一定要到原文中找答案,這是解答説明文題目的基本原則,諸如到文章標題中找答案、到上下句中找答案、到上下段中找答案、到總結性語句中找答案、到註解中找答案等。

三、文言文閲讀

1.實詞活用和虛詞重要用法實詞出題一定要在課內註解中找到原形用法,尤其注重重要實詞的引申義,通假字,名詞做狀語,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或使動、意動用法,注意典型的古今異義詞。

要關注句式和句式特點,重點關注六種句式中的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和四種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基本發生在疑問句和否定句當中,關注命題典型字樣的“之”、“是”提示賓語的作用;定語後置的命題典型字樣是“者”;狀語後置命題典型字樣是“於”。

2.翻譯句子句子翻譯要先將關鍵字詞翻譯到位(實際上句子翻譯的採分點就在一兩個關鍵字詞的準確翻譯上),然後看句式或句序,最後補足省略成分使句子通順。

翻譯的總要求是意思明確,表達通順。

3.篩選文中信息命題時依據文段中描寫人物主要材料,以某個標準(諸如經歷事蹟、才能才幹、品質情操等)編題目。

從近年大學聯考題目可以看到,文言文考題的分析理解題目有傾向於現代文出題的新動向,比如分析內容因果關係,佐證前後呼應,修辭法分析,寫作借鑑等,這也是文言命題創新的增長點。

4.篇章內容的理解整體感知類題目,就是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

先針對選項內容到文中去解讀大意,對比見正誤。

四、古詩詞鑑賞古詩詞鑑賞要抓住“詩眼——詩言志,表達的思想”

“詩意——描寫的意象,創設的意境氛圍”:“詩情——詩言情,詩的感情基調”:“詩句——煉字煉句(尤其是名句),語言文采的作用”。古詩詞鑑賞要找好解題的突破口。從題目突破,明確內容;從作者突破,瞭解風格(例如李白之飄逸,杜牧之俊逸;白居易之曉暢,劉禹錫之清新;杜甫之沉鬱,李商隱之奇豔;韓愈之雅素,賈島之苦澀);從詞語突破,理解句意;從修辭突破,體味意境美;從表達方式突破,鑑賞藝術技巧;從比較閲讀突破,把握思想感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o66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