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第十一課鄧稼先七年級精品多篇

第十一課鄧稼先七年級精品多篇

第十一課鄧稼先七年級精品多篇

國中語文:鄧稼先教案 篇一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回憶性文學傳記的特點,多變的語言特色。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題。

3.抓住文章結構進行整體把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主)。

2、小組學習,責任分工。

3、閲讀法、討論法等。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

2、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

2新設計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環節我是按照“創設情境,導入課文”——“人物簡介”——“瞭解人物傳記”——“檢查預習”——“速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課堂總結,佈置作業”程序進行的。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的方法目標、能力目標及課文的重難點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複習導入”、“美讀課文,揣摩語言”、“開放探究,拓展遷移”、“體驗與反思”“課堂小結,佈置作業”五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給予分析,以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3學情分析

學生對鄧稼先和楊振寧瞭解甚少,學習課文之前應作介紹;同時是初學人物傳記,應該為學生介紹相關的知識,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抓住文章語言進行整體把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學習文章佈局謀篇的特點上。

5教學過程

5.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

【導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多媒體展示圖片)

1、展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圖片。

2、展示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的圖片。

二、人物簡介:(幻燈片展示)

鄧稼先(1924—1986),安徽省懷寧縣人,我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為成功研製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貢獻。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他追授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楊振寧(1922—),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宇稱守恆定律,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瞭解人物傳記。

1、學生交流了解的內容。

2、教師用幻燈片展示人物傳記的相關內容。

四、檢查預習。

1、讀準字音(幻燈片展示)

2、記住詞義(幻燈片展示)

五、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瀏覽時,思考:

1.在樣式上與我們以往學過的文章有什麼不同?

2、各部分分別寫了什麼?

3、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回答後教師明確。

六、研讀課文,合作探究:(屏幕展示問題)

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合作學習:

1、在你所討論的內容中,看到了一個__________的鄧稼先。

2、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年的歷史

3、文章既然是寫鄧稼先,為什麼還要寫奧本海默?

4、從你閲讀的內容中找出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

討論明確,要求多讀。

七、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小結知識內容。

2.複習鞏固所學的重點字詞。

3.蒐集更多的名人故事。

5.2 第二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

國中語文:鄧稼先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並理解“宰割、籌劃、彷徨、馬革裹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詞語,並學會運用。

2、高快速閲讀的能力,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情感。

過程和方法目標:

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徵。

2、會語言及句式特點,理清各部分的關係。

3、探究作者寫人物傳記的獨特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鄧稼先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圖片)顯示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雲,鄧稼先畫像、楊振寧畫像。(針對三幅圖作適當的介紹,突出鄧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兩彈元勛”鄧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説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説服兩派羣眾組織,能説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説説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説,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麼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閲讀課文,然後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閲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髮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②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藴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讚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鬥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髮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並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閲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閲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閲讀散文、小説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閲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閲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閲讀中多加實踐。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探究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説明嗎?(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繫?

第一部分可以説是全文的“小引”,等於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説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説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説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3、為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説,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敍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於: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着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着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着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瞭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二、總結課文

三、作業佈置:完成練習冊

四、板書設計:

教後記:結合美國同伊拉克戰爭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導入課文。鄧稼先,“‘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這是一個“大寫的人”!我們做人就是要做這樣的人!我們隨着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來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的。。讓學生了解一些武器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orp1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