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老馬識途的故事(彙總6篇)

老馬識途的故事(彙總6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老馬識途的故事》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老馬識途的故事》相關的範文。

老馬識途的故事(彙總6篇)

篇1:老馬識途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嚮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的成語,其中齊桓公就有不少的成語典故流傳後世,其中比較有名的有老馬識途、管鮑之交、一鼓作氣、風牛馬不相及等等,這裏就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個故事。

據説當時齊桓公為了建立霸業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一方面保持對於周王室的敬重,一方面互相扶持對抗外族,而就在齊桓公提出這一口號不久,遠在北方的山戎就跳出來攻打燕國,當時山戎部落活躍在周朝北方,而燕國就深受其害。在收到燕國的支援請求之後,齊桓公就領兵幫助燕國(話説當時雖然諸國之間內鬥不休,但是碰上外族入侵的時候倒是少有拖後腿的。)

齊軍的強大遠不是山戎可以抵擋的,一路打過去很快就擊敗了山戎部隊,甚至還反攻,滅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國,之後一路進發打倒了孤竹國,但是因為地形複雜,有很多山丘,所以齊桓王等人在一個山谷之中迷路了,連着幾隊斥候出去都沒有什麼成果,軍隊的補給出了巨大的問題,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可能會死在這裏。就在這個時候管仲苦思冥想,對齊桓公説:“這兒的老馬肯定認識路,我們讓老馬來帶路肯定能出去。”果不其然,在幾匹老馬的帶領下,齊軍很快就出去了,找到了孤竹國,消滅了孤竹國,從此以後老馬識途的故事也就流傳了開來。

還有比如管鮑之交,用來形容兩個人相知相識交情深厚,當時如果不是鮑叔牙的力薦,管仲或許就死在了齊桓公的手上,也就不會有日後的春秋霸主了。

齊桓公逐白鹿發生什麼故事

一般來説,小説電視劇裏面的主人公就能夠經常碰到老爺爺來指點他們,齊桓公也就像是主角一樣,經常在外面碰上老人家,比如他追一隻鹿遇到一個“愚公”的老人指點了他應該整頓吏治,這次出去又是追一隻鹿,又碰着了一個老人。

齊桓公雕像

話説這一天齊桓公趁着天氣好出去打獵,遇上一隻白鹿,就一直追着去,追到了麥丘,看到了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家,齊桓公看到老人家就問:“老人家多大了啊?”那人回答説:“83了。”在那個時代83歲很長壽了,於是齊桓公感歎道真長壽啊。於是就和老人家坐下來喝喝酒什麼的,喝着喝着,齊桓公説:“老人家您祝福我一下吧。”於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齊桓公,第一句是“讓我的國君更加長壽,金銀都不足為貴,只有百姓更加珍貴。”齊桓公聽了覺得説的很有道理就讓老人話再説一句。

老人家接着説:“讓我的國君能夠好學且不恥下問,手下都是賢者能臣。”齊桓公覺得這個老人家肯定是來指點自己的就説再來一句,於是老人家又説了:“希望百姓能夠不得罪君王,君王也不得罪百姓。”齊桓公覺得這句話説得不如前兩句有水平,就請老人家換一句,但是老人家哭着説:“這句話比前兩句更加重要呢。百姓得罪了君王,還有為他開脱的,君王得罪了百姓現在都沒有為他們辯解的啊。”聽到老人家這麼情真意切的話,齊桓公覺得自己能夠碰上這麼一個智者,真是天大的福氣,於是舉薦他為官,而齊桓公能夠稱霸天下,不只是因為管仲,也是因為這次的遭遇啊。

齊桓公為什麼會吃人

自古以來吃人肉就是一種屢見不鮮的事情,很多混亂年代裏百姓們都有易子而食的事情,而在軍隊戰爭中這種吃人肉作為軍糧的事情也數不勝數,就連岳飛這樣的民族英雄都寫過“壯士飢餐胡虜肉”的經典詩句。而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過吃人肉的記載。

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一直位高權重,可以説當時能夠有的奇珍美味他都吃過,有一次他開玩笑地對自己的廚師易牙説:“寡人這一輩子什麼都吃過了,就是沒有吃過人肉啊。”本來只是一句玩笑話,齊桓公也只是説説而已,但是易牙是一個小人,對於權勢的追求,讓他把這句話當真了,回家之後殺了自己3歲的小兒子,蒸成肉餅給齊桓公吃。“虎毒尚且還不食子”而易牙竟然下得了手直接殺了自己的兒子,還親手做成了肉餅給人吃,簡直就是禽獸不如。

那麼齊桓公既然吃了人肉,他又是什麼感覺呢?其實當時齊桓公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的時候,心裏也是非常不舒服的,畢竟身為一種高智慧的文明物種,人類對於吃同類這種事情相當排斥,但是得知這是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親手做給自己吃,希望能夠保佑齊桓公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他就被感動了,覺得易牙愛自己勝過了愛他的兒子,所以齊桓公對於易牙更加寵愛。但是其實試想一個人能夠殺死自己的兒子來取悦君王,那麼君王還有什麼能夠給他的東西呢?還有什麼東西回報給他超過他的兒子呢?

齊桓公改革了哪些政策

眾所周知,齊桓公在上位之後任用管仲,改革齊國的各項制度,使得齊國國力大增,最後才成功的成為了當世霸主,那麼當時齊桓公時期的改革到底是哪些方面呢?接下來小編我就為大家系統的介紹一下齊桓公的改革。

首先齊桓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政治優勢,畢竟祖上是姜太公,名聲赫赫,通過自己的政治地位,大力發展當時的齊國軍隊,實行民軍制度,平時不打仗的時候就是務農的老百姓,到了要打仗的時候就可以出征,這樣既可以很好的解決國家的軍事壓力,同時也可以保證農業的發展,同時一個地方的農民都編在一起,保證了士兵之間的熟悉,有利於增強戰鬥力,之後齊桓公還通過頻繁的軍事訓練增強軍隊的作戰能力,同時經常以“周禮”為藉口,以“周天子”為幌子,發動戰爭,在經過多次戰爭之後,齊國的兵力得到血與火的洗禮越發強大,建立起了三軍的編制。

除了在軍事上之外,在經濟上齊桓公也積極變革,他實行“相地而衰徵”通過把土地按照土質的好壞分類,來區別的徵收賦税,改變了一直以來井田制的土地形式,並且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積極鼓勵老百姓自己種植。同時減少賦税,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寬裕,讓老百姓多生幾個孩子,增加了齊國的人口,這對於人口就是財富的古代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推行準平政策,縮小貧富差距,也保證了農民的生活。

齊桓公的兒子奪位大戰揭祕

齊桓公雖然大半生英明神武,帶着齊國走到了中原的巔峯,但是到了晚年,晚景比較淒涼,不只是被手下人囚禁,他的那些個兒子也沒有一個靠得住的,沒有一個去看看他們可憐的老父親,任齊桓公餓死在了宮廷中,那麼齊桓公的兒子們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

齊桓公一生總共有過好幾個夫人,但是這幾個夫人都沒有兒子,所以説齊桓公並沒有嫡子,根據當時“立嫡不立庶,立賢不立長”的習慣,最後齊桓公選擇了公子昭為繼承人,但是晚年的時候齊桓公寵信小人,而且對於公子無虧的母親也非常寵愛,所以讓那些小人蠢蠢欲動。齊桓公病重被一干小人囚禁的時候,各個公子都忙着爭權奪利,所以沒有顧着齊桓公,任由齊桓公死在了一個角落裏。

在齊桓公死後,易牙等奸臣扶持公子無虧,對抗公子昭,公子昭不得不遠走宋國,但是公子無虧畢竟不是太子,沒有繼承的權利,於是在公子商人的帶領下,其他的諸位公子一起討伐公子無虧,諸人大戰,其中公子雍勢單力孤就逃到了秦國,受到了秦王的重用,融入了秦國生活。在齊國內部爭鬥不休的`時候,公子昭得到了宋國的幫助,聯合了諸國軍隊一起討伐公子無虧,在眾多諸侯聯軍的幫助下,公子昭成功的擊敗了公子無虧,成為了齊孝公,但是之後宋國撤軍,公子商人聯合了公子潘、公子元等人再次攻打齊孝公,齊孝公不得不再次逃到宋國請求宋國的幫助。後來齊孝公在位不過10年就去世了,之後公子商人殺害了其他人登基為齊懿公,但是沒幾年就因為暴虐無道被殺了,於是齊國再次招來了當時遠走衞國的公子元,是為齊惠公,等到齊惠公死後,齊桓公的兒子們的奪位過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篇2:老馬識途的經典故事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召集各諸侯國訂立盟約,十多個與會的中原諸侯國還宣了誓。主要內容如下:尊重周天子,扶助王室;抵禦外族,不准他們向中原進攻;幫助弱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國。由此,齊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這第一個撞槍眼兒上的入侵外族叫山戎,當時的山戎勢力範圍遍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還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無終等好幾個小國。山戎沒事就跑到中原搶點東西惹點事,還先後挑起了好幾次大規模戰爭,被欺負得最慘的就是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正與管仲議事,燕國使者求見,説山戎又侵犯了燕國,希望齊國出兵支援。齊桓公決定親自統率軍隊援救燕國,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一路順暢,滅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國。發現令支國君已逃往孤竹國,便向孤竹國進發。孤竹國君頓時慌了手腳,後採納元帥黃花的計謀,引誘齊軍到達孤竹國北邊一個叫旱海的地方。凡是進旱海的,就沒聽説有誰活着出來。

齊桓公果然中計,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管仲派出幾路兵馬去探路,可探來尋去,猶如進入迷宮一般。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髮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管仲思索了好久,忽然眼睛一亮,向齊桓公大聲説:“主公,有辦法了!臣聞老馬識途,當地的馬對這一帶地形肯定熟悉,咱們只要選幾匹老馬帶路,一定能帶引大軍走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這一招兒果然靈驗,老馬左轉右拐,帶着齊軍,不出兩個時辰,便出了谷口。

齊軍出了迷谷,順原道返回孤竹國都城。孤竹國君忽聽城外鼓號聲驚天動地。趕到城牆上一看,只見齊軍已到城下,將城圍得水泄不通。天亮了。齊桓公與管仲入城,桓公揮劍砍去,孤竹國君人頭落地。孤竹國就這麼消失了,然而,“老馬識途”的故事卻流傳至今。

篇3:老馬識途成語故事

老馬識途,途:路,道路。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成語出自《韓非子·説林上》: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髮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説:“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着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近義:識途老馬 駕輕就熟 輕車熟路

反義:不知所以

例句:他雖然年高;但~;還是可以做個顧問的。

篇4: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

關於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

成語老馬識途出處:關於這個成語故事,《韓非子》和《管子》都有記載,不過稍有出人。

老馬識途關於這個成語故事,《韓非子》和《管子》都有記載,不過稍有出人。

春秋時,齊國的國相管仲,跟隨齊桓公攻打孤竹國。原來因為山戎國侵犯燕國,齊桓公出兵援助燕國,打敗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於是齊國繼續進兵,去汀孤竹3

據《韓非子·説林》上篇説:齊國軍隊去時是春天,回來時卻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該怎麼走,大家很着急。管仲説:“不要緊,老馬可以作我們的嚮導,它們有經驗,認得路。”於是挑選幾匹老馬,放它們走在前頭,隊伍跟着走。結果,果然找到歸路,平安地回來了。

《管子》也有這段記載,不過它説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於中了敵方的`奸計:孤竹國國王答裏呵故意叫黃花元帥向齊桓公假投降,把齊軍誘進了迷谷瀚海,那裏一片沙漠,荒無人煙,風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裏,因此迷了路。捱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馬作嚮導的辦法,把軍隊帶出了迷谷。後來,人們便用“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老人能帶領年輕的新人工作。

篇5: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

雖然中原各國逐漸承認了齊國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邊遠地區的某些少數民族部落卻不理會這一套。有一天,齊桓公正與管仲議事,有人來報告説北方的一個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數民族又侵犯了燕國,劫奪糧食、牲畜和財物,燕國派人來求救了。齊桓公徵求管仲的意見,管仲説:“山戎經常騷擾中原,是中原安定的憂患,一定要征服。”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親率大軍援救燕國。

齊侯大軍到了燕國,才知山戎早就帶着搶到的人口和財物跑了。管仲説:“山戎雖然跑了,但以後還會來騷擾。我們不如一追到底,徹底打垮他們,實現北方的長治久安。”齊桓公聽了管仲的意見,向北追擊山戎。燕國的君主燕莊公又對齊桓公説:“附近有個無終國(今河北省玉田縣),與我們素有往來,他們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請他們給我們帶路,一同攻打山戎?”齊桓公立刻派人帶着禮物去無終國求助。無終國也派了一支軍隊前來參加戰鬥。

山戎的首領叫密盧兒,他聽説齊、燕、無終三國聯合討伐,知道打不過,就帶着一些親信和金銀財寶向北方逃跑了。來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齊桓公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傳令不許傷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寬待,感激齊桓公。

齊桓公問他們:“你們的.首領跑到哪裏去了?”他們説:“一定是去孤竹國借兵去了。”齊桓公決定跟蹤追擊,捉拿密盧,征伐孤竹國,徹底消除北方**的隱患。

再説密盧逃到孤竹國,向國君答裏呵求援。答裏呵派大將黃花率兵跟密盧前去迎戰齊軍,不料,黃花一出陣就被齊軍打得大敗。黃花逃回去對答裏呵説:“齊侯率軍前來,不過是要捉拿密盧,與我國毫無關係。我看不如殺了密盧,與齊侯講和,方能保全我們自己”。

另一位大臣則獻計説:“北方有個地方叫‘旱海’,又稱‘迷谷’,那裏茫茫沙漠無邊,路途難辨。如果能把齊軍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齊侯人馬全軍覆沒。”

篇6: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

黃花聽到這裏動了心眼。於是去殺了密盧,割下了首級,直到齊侯軍中,獻上密盧首級,並稱答裏呵已經率軍逃跑,自己願歸順齊侯,為齊軍引路,追擊答裏呵。齊侯見黃花獻上密盧首級,便信以為真,率領大隊人馬跟着黃花向北追擊。黃花在前面帶路,齊侯人馬隨後緊跟。

進了沙漠,才拐了幾個彎就找不到路了。茫茫無垠(yín)的黃沙,好似靜靜的大海,既分不清東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後左右。齊桓公想找黃花來問一問究竟是怎麼回事,但哪裏還有他的影子?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奸計。這時太陽已經下山,夜幕籠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風一個勁地刮,凍得士兵直髮抖。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發現人馬已零散不全。齊桓公命令趕快尋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隊人馬轉來轉去,怎麼也走不出這個迷谷。這時,管仲猛然想起老馬大多認識歸途,便對齊桓公説:“老馬識途,無終國的馬很多是從山戎弄來的,不如挑選幾匹無終國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興許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齊桓公雖然將信將疑,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就同意試一試。於是管仲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大隊人馬跟在後頭。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來的路上。大家死裏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謀。從此,“老馬識途”也成為一句廣為流傳的成語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説:“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

憑藉管仲和隰朋的聖明,遇到他們所不瞭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 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蠢、不知道學習和吸收聖人的智慧,這太過分了。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國(在今河北省東北部)侵略燕國。燕國的國君向齊國求救,齊國的國君齊桓公親自率領大軍去救助。 齊桓公的軍隊趕到燕國時,山戎國的軍隊已帶着掠奪的財物,逃到東部的孤竹國去了。齊桓公命令軍隊繼續追擊敵人。山戎國和孤竹國的軍隊聽説齊國的軍隊打來了,就嚇得躲進了深山荒林中。齊桓公順着敵人的蹤跡攻進深山。最後,把敵人的軍隊打得四散逃奔。齊桓公取得了勝利,並把敵人掠奪的財物也奪了回來。

當他們要返回齊國時,這時他們卻迷了路。因為齊軍來的時候是春天,山青水綠,道路容易辨認。而返回去時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皚皚,山路彎曲多變。所以,走着走着就辨不清方向了。 這時,齊桓公手下的謀士管仲説:“大王,狗、馬都有辨認道路的本領。我們挑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齊桓公立刻讓人挑選了幾匹老馬,放開韁繩,讓它們在前隨意地走,軍隊跟在馬的後邊。沒有多久,在馬的帶領下,齊國的軍隊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路。[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d535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