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 篇一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故事】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説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宋·圓悟禪師《碧巖錄》卷三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相近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相反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嚥、融會貫通

囫圇吞棗讀後感 篇二

今天我讀了《囫圇吞棗》的故事。故事説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對食物保健很有研究。他對別人説,吃梨對牙齒有益,但對脾胃不好;吃棗可以補脾胃,但對牙齒不好。有個人聽了後想到了個既不用傷牙齒又不傷脾胃的好辦法:吃梨時將梨嚼爛後吐掉;吃棗時不嚼爛也不吐核,直接吞掉。他的這個辦法大家都嘲笑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學習上要多動腦筋,不能不做分析和理解。

囫圇吞棗成語故事 篇三

【出處】

《湛淵靜語》。

古時候,有一位喜歡自作聰明的人。一回,他向一位老醫生請教,吃什麼水果對身體最有益。老醫生對他説:“水果各有各的特性,每種水果對人的身體都有益處,但吃多了,也會帶來害處。比如説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但吃多了,就會損傷脾胃。棗子,對脾有健補作用,但吃多了,對牙齒又不利。所以吃什麼東西都要適量!”

這個人搖頭晃腦地説:“我有辦法既可以得到水果對人體之益,又可以不受它的傷害。”老醫生問道:“你有什麼好方法呀,能告訴我嗎?”

“我的方法就是,對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吃。比如吃梨子,只在嘴裏嚼,不嚥下肚去;吃棗子,不用牙齒咬,整個兒吞下去。這樣,就有益無害,既不傷牙齒,也不傷脾胃了。”

老醫生聽後,忍不住笑道:“你這個方法可不怎麼樣。吃梨子只嚼不咽倒還可以做到;吃棗子不嚼而咽,卻很為難。而且你那樣囫圇吞棗,也沒嚐到什麼滋味啊!”

釋義

原指把棗兒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後用來比喻對所學的`東西生吞活剝,並不理解。

囫圇吞棗讀後感 篇四

傳説古時候,有一位醫生對人們説棗對牙齒有害,對胃有好處。梨也相反,對對牙齒有好處,對胃有害。旁邊有一個呆子説:“吃梨時只嚼不咽,吃棗時只吞不嚼”。旁邊的人笑着説:“吃梨時不咽,腸胃沒有吸收,怎麼有益牙齒呢?吃棗時一個個吞下去不嚼,腸胃不能消化吸收,怎能對胃有好處呢?呆子一聽,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我知道了,做事都要考慮,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囫圇吞棗讀後感 篇五

今天,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名字叫《囫圇吞棗》。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醫生告訴病人:吃梨吃梨有好處,但對胃有害處,可是吃棗正相反,對牙不好。有一個呆子聽到了,説:”用牙齒嚼嚼梨,不往嘴裏咽,把棗直接嚥下,他以為這樣既保護牙齒,又能保護胃。最後他的肚子疼得嗷嗷直叫。

讀後,我懂得了做什麼事情不能囫圇吞棗。要認真。

囫圇吞棗讀後感 篇六

我讀了一個故事,《囫圇吞棗》,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有個人説:“吃一點梨,對牙齒有好處,但是傷脾胃。棗正好相反,棗可以健脾,但是對牙齒有害。”另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説:“吃梨時,我只嚼不咽,就不會傷脾胃。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不就不傷牙齒了嗎?”

當我讀到這則故事時,我知道我們學習時,不能像故事中囫圇吞棗的人一樣,只吞不嚼。我們一定要把知識理解清楚,再認真地掌握它。如果像故事中的人一樣,一口把棗吞下去,就會影響消化。所以,我們不能籠統地學,那樣是學不到真正的知識的。

正如有一次上數學課時,老師教我們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我就覺得我都懂了,就沒有認真聽講。可是,當老師讓我們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計算梯形的面積時,結果錯得一塌糊塗。學習時,如果上課認真地聽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地積累,成績就會越來越好。但假如只是籠統地學,作業只做幾題簡單的,難的就敬而遠之的話,成績就會越來越差。就像故事中的人一樣,吃棗時,為了不傷害牙齒,為了健脾胃,就一口把棗吞下去,這樣是不好的。

每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我都感受到學習不能馬虎,一定要認真地學。如果馬虎,不但學不到真正的知識,還浪費了時間。

囫圇吞棗讀後感 篇七

晚上,我坐在圓桌旁邊,阿姨拿出一本《成語故事書》給我閲讀,我一口氣讀了三篇成語,分別是:《克己奉周》、《囫圇吞棗》、《嘔心瀝血》,我覺得最好看、最有意思的是《囫圇吞棗》。

大家看見題目,一定會覺得十分奇怪,囫圇是什麼人名嗎?人吞棗有什麼奇怪的哩?不,不對,囫圇不是人名,而是直接的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篇成語故事吧:

從前有個人,他走路的時候,一邊吃着梨,一邊吃着棗子,遇見了一位老醫生,醫生好心的對他説道:”梨雖然對牙齒有好處,但吃多了傷脾胃;棗子雖然對脾胃好,但吃多了傷害牙齒。“年輕人聽了思忖了許久,高興地説道:”哈哈!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我吃梨的時候,只放在嘴裏嚼,不吞下肚,它就不能損傷我的脾胃了;吃棗子的時候,囫圇吞下肚子,不嚼它,它就不能損傷我的牙齒了!哈哈!“

接着這個人就把棗子直接吞下了肚。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學習上不求充分理解地籠統接受。

這個成語故事,使我想起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慚愧起來,那麼大家想想看有沒有”囫圇吞棗“過呢?

囫圇吞棗讀後感 篇八

一天晚上,我看了一篇叫《囫圇吞棗》的文章。

裏面講了一個年輕人牙痛了,醫生問他吃了什麼?他説”吃了很多棗。“醫生説:”棗雖然對脾有好處,但對牙有害。“年輕人又説,他有一個辦法,把棗直接吞了下去,這樣即不傷牙,又利了脾。牙醫聽了吃驚地説:”你那囫圇吞棗,棗核嚥到肚子裏,肚子要受不了,我看過幾天你不用來找我牙科醫生了,而是要看腸胃醫生了。“

這故事的意思是不經咀嚼地把棗吞下去,比喻含糊籠統的理解事物或在學習上不求甚解。

我在學習上,有時也像故事中的年輕人一樣囫圇吞棗,我只是一點兒懂了,就説全懂了,就不認真聽課了,自顧自玩了起來,到了做作業時,又不會做了。今後,我一定要認認真真地聽老師講課,勤于思考,積極舉手發言。如遇到不懂的話,就虛心地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不能做不懂裝懂的人,欺騙了自己,也欺騙了老師,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成了一事無成的人。

囫圇吞棗讀後感 篇九

我今天讀了一篇《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天,一個人去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的説: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説,梨對牙齒好,但吃了傷胃,棗能健胃,可惜吃了會傷牙齒。大家覺得很有道理。這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説:這個簡單嘛!吃梨的時候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的時候用吞的,就不會傷牙啦!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便拿起棗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客人們害怕他噎着,就連忙勸他:千萬不要吞啊,卡在喉嚨裏多危險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的時候,沒有經過思考就直接回答出來。在我學習知識的時候不能囫圇吞棗,首先要把學的的知識理解,然後再認真的去掌握它,這樣我才能真正學到知識。

囫圇吞棗讀後感 篇十

在我們的記憶中,都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囫圇吞棗》。但是當時我們卻還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直到看到這樣的一個有趣的故事之後,我漸漸的明白了。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一位年輕人來集市上買東西。只見他身穿名牌上衣、褲子,腳穿一雙鱷魚皮鞋,還亮得閃閃發光,一定塗了許多鞋油。坐在一輛保持捷跑車裏,還帶着MP3,一邊聽音樂,一邊頭在“跳舞”。

“喂,這梨和棗多少錢呀?”年輕人用霸道的語氣問道。“十五元。”老闆低聲的説。“給你二十元,不用找了!”別看他有錢,四肢發達,但他頭腦簡單,很笨呢!

他捧着一大堆梨和棗來到馬路邊,坐了下來,一個勁得吃,直把梨和棗往嘴裏塞。這時,一位老奶奶走了過來,意味深長地指着一對梨和棗,説“你呀,不能吃太多的棗,雖説棗對脾好,但對牙齒不利。也不能吃太多梨,雖説梨對牙齒好,但對脾不利!你自己看吧!”年輕人聽了若有所悟,把梨嚼了嚼,又吐出來,這樣就對脾不受傷害,把棗一下子吞了下去,就不會讓牙齒受傷害。他這麼想着,又這麼做着。

第二天,年輕人感覺渾身不適,胃難受,就去醫院急診,後來發現棗一個整吞下去,會消化不良。一天一夜的開刀、護理結束了,年輕人終於健康起來,他現在變得勤奮好學,不怎麼笨了。他經過長年的研究、體會老奶奶的那句話才明白:只要少吃點兒,對身體沒什麼大傷害的。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我們只要適量的吃東西,還是會健康的。但是,我們無論在面對什麼樣的問題,都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dypg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