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杜甫—《絕句》(其二)賞析(多篇)

杜甫—《絕句》(其二)賞析(多篇)

杜甫—《絕句》(其二)賞析(多篇)

閲讀訓練 篇一

(1)詩歌以“___”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遲日)

(2)這首五絕在結構上有怎樣的特點?(四句兩兩對仗)

(3)詩歌前兩句組成了一幅粗線勾勒的才、大場景,並以“_____”、“____”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麗 香)

(4)賞析詩歌后兩句。(60字左右)

煦暖的陽光下,飛燕的繁忙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閒適則透出温柔的春意。這一靜一動,相映成趣,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5)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淨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悦閒適的心境(步驟三)。

(6)結合全詩,分析本詩寫景運用了哪些手法?(借鑑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描述秋景的方法)(3分)

答: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並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後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閒適則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絕句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二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泥土隨着春天的來臨而融化變得鬆軟,燕子銜泥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雙成對的鴛鴦。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豔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註釋

遲日:春日。

泥融:這裏指泥土滋潤、濕潤。

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鳥:指江鷗。

花欲燃:花紅似火。

創作背景

這組五言絕句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於公元764年(廣德二年)暮春,當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賞析

其一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説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於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着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淨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豔。“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裏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緻,“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衝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温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飢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悦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緻,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其二

這是杜甫客居四川時寫的一首抒情小詩,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光圖,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心中沉重的鄉思。

前兩句寫景,第一小句寫江水和水鳥,江水碧綠,襯托出鳥的羽毛更白,一個“逾”字,借襯托而顯露其顏色。第二小句寫山和花,一個“欲”字,由襯托更突出其姿態,把“江”、“鳥”、“山”、“花”四種實物塗上一層碧綠、青翠、瑩白、緋紅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滿動感。

後兩句筆意一轉,抒發感情,第三小句寫春景物雖好,但已匆匆飛逝,觸景生情。並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歸年”。春歸人未歸,沉沉的傷感,縷縷的分愁,一筆湧出,發自心靈深處。言已盡而意無窮,使人置念不已。

本詩的藝術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寫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長。其次是以敍景寄鄉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卻透露出詩人的懷鄉愁思。言婉意深,獨具風致。

譯文其 篇三

江水碧綠使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峯青翠映襯得花兒像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答案: 篇四

(1)第一首詩寫景主要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泥融飛燕子”一句,描繪了燕子銜泥築旭,是動景:“沙暖睡鴛鴦”一句,描繪了鴛鴦在沙洲上靜踩不動,是靜景,一動一靜,展現了初春時節一派生機盎然明麗之景;(答出“動靜結合”1分,分析1分)第二首詩前兩句描寫了碧江、白鳥、青山和鮮豔欲燃的山花,寫景着色鮮豔,詩人筆下是一幅清新、燦爛的春景圖,又以江碧襯鳥的歸,以山青襯花的紅,相互映襯,生動形象。(答出襯托手法1分,分析1分)

(2)第一首詩描繪了一幅初春時節清新明麗、春深似海之景,表達了詩人面對春天的無限喜悦之情;第二首詩以樂景寫哀情“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一句,春景不可謂不美,然而歲月茬苒,歸其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趣,卻反而勾起了詩人漂泊感傷之情。

(3)第一首主要運用了粗筆勾勒和工筆描繪相結合,動景和靜景相映襯的手法,展現了初春時節一派生機、明麗之景;第二首主要採用色彩互相映襯的手法,描繪了一幅清新、燦爛的春景圖。

(4)第一首詩,作者借清新明麗之景,表達了喜悦安適的情懷。第二首詩,作者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羈旅異鄉的`思鄉之情。

譯文 篇五

春天的陽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春風吹來,帶着花草的清香,河灘上冰雪融化,泥土變得潮濕而鬆軟,引得燕子飛來含泥築巢,温暖的沙子上還偎依着一雙雙的鴛鴦。

絕句二首(其 篇六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註釋 篇七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①遲日:出自《詩經·七月》中的“春日遲遲”句。春天日漸長,所以説遲日。②泥融:這裏指泥土滋潤。 ③鴛鴦:一種水鳥,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表示恩愛的情侶。

註釋其 篇八

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燒。

過:過去。

何:什麼。

相關試題 篇九

(1)蘇軾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評價王維的詩,其實,杜詩中也有不少“以詩為畫”之作,這兩首絕句就是如此,請簡要欣賞這兩首詩是如何寫景的。

(2)以上兩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請簡要分析兩首詩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兩首詩在寫景手法上各有什麼特點?請作簡要賞析。

(4)以上兩首詩,寫景形神兼備,但所表達的情感並不相同。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賞析 篇十

其一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説:“餘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並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甦,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鬆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徵。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並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後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閒適則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説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並不止於“以詩為畫”,詩人着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説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麼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鬆濕和沙礫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於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l6o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