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絕句》杜甫全詩精品多篇

《絕句》杜甫全詩精品多篇

《絕句》杜甫全詩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着濕泥忙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雙成對的鴛鴦。

絕句 篇二

心同豈得忘飢寒,

病更朝行不敢吃。

垂淚休呵荑碧草,

留心客帆躍鱗時。

《絕句》古詩詞鑑賞 篇三

絕句

朝代:元代

作者:王庭筠

原文: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賞析

前兩句一從視覺、一從嗅覺的角度來描寫詩人居處的清幽境界。“竹”和“詩”,一為自然之物,一為社會之物,二者本無從比較,但詩人用一個“瘦”字把二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格。“瘦”字用得生新,為全詩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圍。而“入夢香”則將現實與夢境聯繫起來,梅花夜間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噴出清香,已不同凡響,而這香氣還伴着詩人進入夢鄉,則香氣之濃郁、之悠長可以想見。將竹與梅這樣的自然物象與詩與夢這樣的人為之物煉在一句之中,這就構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兩句字面上完全沒有“月”,但透過竹影和梅香,我們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後兩句中,詩人便將“月”和盤托出。可憐者,可愛也。當詩人信步庭院時,月光與竹影、梅香是那樣的和諧;而回到西廂房時,這月光卻不能“下西廂”,這多麼地令人遺憾!詩中透露出一股月與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遺憾或幽怨的情緒。詩人遺憾或幽怨的是什麼?也許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懷;也許是君臣阻隔,上下無法溝通;也許什麼都不是,只是詩人置身此時此景之中的一種朦朦朧朧的感受而已。

王庭筠簡介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黃華老人、黃華老子,別號雪溪。金代遼東人(今營口熊嶽),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進士,歷官州縣,仕至翰林修撰。文詞淵雅,字畫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詞作十六首,以幽峭綿渺見長。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篇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之作,在盛唐時代廣泛流傳。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王維的五言或七言絕句,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王維最著名的七絕)

絕句 篇五

作者: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涼州詞》·王翰 篇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説:“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這詩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喜此詩者甚多)

《絕句》古詩詞鑑賞 篇七

杜牧 〔唐代〕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註釋:

⑴華清宮:《元和郡縣誌》:“華清宮在驪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宮。天寶六年改為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台,以祀神也。”

⑵繡成堆:驪山右側有東繡嶺,左側有西繡嶺。唐玄宗在嶺上廣種林木花卉,鬱鬱葱葱。

⑶千門:形容山頂宮殿壯麗,門户眾多。次第:依次。

⑷紅塵:這裏指飛揚的塵土。妃子:指楊貴妃。《唐國史補》:“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宿則敗,後人皆不知之。”按:此詩或為寫意之作,意在諷刺玄宗寵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諸史實。在唐代,嶺南荔枝無法運到長安一帶,故自蘇軾即言“此時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嶺南也”(《通鑑唐紀》注)。而荔枝成熟的季節,玄宗和貴妃必不在驪山。玄宗每年冬十月進駐華清宮,次年春即回長安。《程氏考古編》亦辨其謬,近人陳寅恪亦復考證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豐:唐設新豐縣,在陝西臨潼縣東北,離華清宮不遠。黃埃:馬隊奔馳踏起的塵土。

⑺漁陽探使:《全唐詩》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輔璆琳探祿山反否,璆琳受祿山金,言祿山不反。”

⑻霓(ní)裳(cháng):指《霓裳羽衣曲》。當時的宮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據西涼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舞曲十二遍親自改編而成的。千峯:指驪山的眾多山峯。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於享樂而誤國,導致安史之亂。

⑽萬國:指全國。

⑾倚天:形容驪山宮殿的雄偉壯觀。

⑿“雲中”句:《舊唐書·安祿山傳》載:祿山體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卻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風。旁邊的宮人拍掌擊節,因為舞得太快,節拍都亂了。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杜牧拼音解讀

guò huá qīng gōng jué jù sān shǒu

dù mù 〔táng dài 〕

zhǎng ān huí wàng xiù chéng duī ,shān dǐng qiān mén cì dì kāi 。

yī qí hóng chén fēi zǐ xiào ,wú rén zhī shì lì zhī lái 。

xīn fēng lǜ shù qǐ huáng āi ,shù qí yú yáng tàn shǐ huí 。

ní shang yī qǔ qiān fēng shàng ,wǔ pò zhōng yuán shǐ xià lái 。

wàn guó shēng gē zuì tài píng ,yǐ tiān lóu diàn yuè fèn míng 。

yún zhōng luàn pāi lù shān wǔ ,fēng guò zhòng luán xià xiào shēng 。

相關翻譯

其一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其二綠樹環繞的新豐一帶不時可見黃塵四起,那是前往漁陽的探使返回。他們謊報軍情,唐玄宗和楊貴妃仍舊沉溺於歌舞,直至安祿山起兵,中原殘破。其三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昇平之中,驪山上宮殿樓閣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安祿山拖着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引發了楊貴妃的笑聲隨風飄揚越過層層山峯。

相關賞析

這三首詠史絕句,合起來是一組詩。開元、天寶年間,李唐王朝經歷了一個“彷彿從天上掉到地下”的變化,這個變化的轉折點便是安史之亂。杜牧的這三首絕句,就是從不同的側面抒發了他對這個轉折點的慨歎和極其深刻的見解。

要用十二句詩,抒寫這麼重大而複雜的題材,這當然是對詩人才力的一個考驗。但是,困難還不止於此,安史之亂,從唐王朝方面來講,第一個應負責任的當然是那位“半明半昏”,也可以説是前明後昏的唐玄宗李隆基。詩人對此當然也是明確的,這組詩也可以説正是為此而發的。不過作為晚唐的一位封建知識分子又不可能超越時代和階級所允許的界限,去直批本朝的天子,雖然如此,但又要人能悟出問題之所在,這恐怕是創作上的又一個難題。

華清宮,在驪山上,是李隆基和楊貴妃尋歡作樂的地方。所以詩題點明華清宮就不僅為全詩選擇了一個恰當的背景,而且也會立即引起讀者對這兩個人物形象的'聯想。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杜牧寫驪山,就不是站在驪山上。而是由遠而近地寫,體現了詩題中的“過”字。先是“長安回望”,從遙遠的地方看上去,那驪山美得猶如團團錦繡;再走到近處,便可見到層層疊疊的富麗堂皇的建築。第二句中的“開”字很有講究“開”就意味着有人,有活動,“千門”,大開,何等氣派,若是千門緊閉,那就顯出一片寂寞冷落的氣氛。錦繡驪山萬木葱蘢,殿閣樓台千門洞開,李(隆基)楊(貴妃)就是在這麼一派繁榮熱鬧的景象中,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詩的一二句雖然是對環境氣氛的描寫但對人物活動也起了渲染烘托的作用。下面詩人就擷取其荒淫享樂的一例,以見其餘。楊貴妃愛吃鮮荔枝,玄宗為了討其歡心,奸臣為了迎合旨意,從蜀地“十里一置,五里一堠”,飛馬送上“風枝露葉如新採”的鮮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寫的就是這件事。而這一笑,就不知多少人“奔騰死亡,罹猛獸青蟲之害”,誠所謂“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蘇軾《荔枝歎》)。可見“無人知是荔枝來”,是委婉而又藴意極深的。“無人知”是説這種特殊的罕見的享樂,對廣大人民來講是無法想象的,不可思議的。但是,反過來如果知道了,那將會怎樣呢?“笑"嗎?還是恨?

視野廣闊,焦點明確,筆墨飛動,委婉深遠,是這三首絕句的共同特色。我們就拿這第一首來看,這裏有京城長安,有秀麗的驪山,有堂皇的建築,有塵土飛揚的驛道,有奔馳的駿馬,有鮮美的荔枝,不過,詩人要突出的還是那個驕縱一世的楊貴妃。這個形象一出現,便會引導人去思索:是誰使她過着如此荒淫享樂的生話?這樣的昏君能治理國家嗎?這樣的國家能長治久安嗎?詩人就是採取這種旁敲側擊的手法使詩的主題深化,同時也為下一首奠定了基礎。

如果説第一首詩是封建統治者荒淫生活的一個縮影,是對致亂因素的典型概括。那麼,這還只是序幕。第二首就寫安史之亂,那才是高潮。妙在詩人不去正面地寫它,而是先來一段插曲,“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謀反的一切準備都做好了,但是玄宗對安祿山還是深信不疑,只是在別人一再進諫下,才勉強派中使輔璆琳以給安祿山送禮為名,去察看情況。狡猾的安祿山反以厚賂收買了廖琳,於是這個壞蛋回來之後便盛稱安祿山無二心,而昏聵透頂的玄宗也就信其“必無異志”,照樣過着紙醉金迷的生活。不過,在實際上或者説在別人的眼裏,那“霓裳一曲千峯上”已經置於即將爆發的火山口了,下邊是巖漿翻滾,上邊是大跳死亡之舞。“一場歡喜忽悲辛”,755年11月安祿山公然反叛了。河北州縣望風瓦解。玄宗這才帶着貴妃匆匆下山。白居易的兩句詩:“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就是形象而生動地描述了這件事,不過有點兒就事論事。“舞破中原始下來”,就較為深刻地揭示問題的本質。是李、楊一夥把中原“舞破”了,是他們的昏庸驕侈弄得山河破碎,人民遭殃。而他們自己也只有到了這種身家不保的時刻“始下來”,這是歷史的裁判,也是歷史的規律。

玄宗和貴妃已經結束了“霓裳一曲”,下了驪山,詩似乎也可以不寫了。但是,痛定思痛,詩人又回過頭去咀嚼這一段歷史,寫了第三首,再從另一個側面揭示這一歷史事件的根源。安史之亂的禍首當然是安祿山,但是,這麼一個歷史人物在此時此刻出現卻不是偶然的。開元、天寶期間是唐王朝的盛世,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但是統冶階級內部的腐朽勢力,在這個盛世之中也一刻沒有停止它的發展。以李、楊為首的統治集團沉迷在昇平景象之中,利用積累起來的物質財富,縱情享樂、夜以繼日、驕侈無度,這就是詩的前兩句所寫的“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這樣驕縱淫逸的結果,必然是愈加昏聵和專制,必然是黑白不分,於是昏君奸臣沆瀣一氣。所以玄宗身邊也不只是一個安祿山,那個貪贓枉法,助紂為虐的輔璆琳不就是一個類型的代表嗎?還有那個口密腹劍的李林甫不又是一個類型的代表嗎?……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屢見不鮮的事實。“雲中亂拍祿山舞”,看似一場滑稽戲,然其深刻的含意卻不可忽視。據云安祿山“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屑月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舊唐書·安祿山傳》)。雖然胖得不能走路,但是為了博得李、楊的歡心,這個外若痴直,內實狡黠的無賴居然“翩翩起舜”,那邊上趨炎附勢的男女也以“亂拍”助興。然而正是這種令人作嘔的醜態,不堪入目的鬧劇,才能刺激那種腐朽空虛的病態心理,贏得“風過重巒下笑聲”。這“笑聲"就意味着安祿山的無賴狡詐,和李、楊的昏庸腐敗是十分“合拍”的;這“笑聲”就向人們解釋了陰謀家、野心家安祿山所以能步步高昇、飛黃騰達的原因。當然,這種把餓虎當作嬌兒抱在懷裏餵養、取樂,其後果是不難想見的,詩也就這麼頗有餘味地結束了。假如我們一定要將這“餘味”道盡,那大概也就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宮賦》)這一類的話吧?如果我們猜得不錯,那麼生活在晚唐的杜牧寫這三首絕句,就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更重要的是有感於現實的了。

作者介紹

杜牧杜牧〈803—852 :!,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 篇八

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牆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翻譯

親手種的桃李樹不是沒主人,村野老人的院牆雖低也像家。

而現在春風竟然也來欺欺凌,晚上的春風吹折幾枝桃李花。

註釋

恰似:正是。

賞析

組詩第一首總述客愁惱春,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牢騷。前兩句説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感情色彩。後兩句説,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現在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枝鮮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語,語助詞。詩人寓情於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絕句原文、翻譯、賞析 篇九

欲作魚梁雲復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翻譯

原想築個魚梁忽然烏雲蓋()住了急流,隨後又驚訝四月的雨聲如此淒寒。

也許這青溪裏面早有蛟龍居住,築堤用的竹石雖堆積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險。

註釋

魚梁:築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用木樁、柴枝或編網等製成籬笆或柵欄,置於河流中。但因為這裏的水勢險惡(“青溪先有蛟龍窟”),所以有“竹石如山不敢安”之説。

青溪:碧綠的溪水。

創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賞析

這首詩寫浣花溪,狀其水勢浩大,借“欲作魚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魚梁”也。因為“作魚梁,須劈竹沉石,橫截中流,以為聚魚之區,因溪有蛟龍,時興雲雨,故公不敢冒險以取利”(《杜詩詳註》卷十三引)。對此解説,浦起龍《讀杜心解》認為“是為公所愚也”。他説“須知‘蛟龍’之想,只從‘雲覆’‘雨寒’生出,值雲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為這首詩“為作魚梁而賦,而自況不凡”,則未免有點牽強。其實,這首詩並非什麼“自況”,只是流露出詩人對能否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擔心情緒。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實含意。詩人覺得自己在草堂儘管心境淡泊,無所奢求,但仍難保不測。詩中謂溪下有蛟龍,時興雲雨,固是一種迷信的説法,卻也十分形象化,隱隱可以顯示出詩人身居草堂而對成都局勢的擔心情狀。這也正是詩人當時“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狀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41wov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