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管理學課題研究報告多篇

管理學課題研究報告多篇

管理學課題研究報告多篇

【第1篇】心理學課題研究報告

心理學課題研究報告

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時間:2012年9月10日

立項號

2012xkt-xxxl008

課題名稱

積極心理學在國小班級建設中的應用研究

負責人

曹鵬

所在單位

新城區太華路國小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班級常規管理是學校各項管理的基礎,呈良性循環的常規管理是學校實施有序教學的保障。當前,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中國小校,普遍將常規管理進行量化評比,同時也作為班級和班主任考核的主要參考條件。所以,對班級常規管理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但是,班級常規管理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內容煩雜,集中體現在班級經常性的規章制度的管理上,包括文明禮儀、教學常規、集體活動、環境衞生等方面的內容;其二:現在在校生多是獨生子女學生,他們的缺點非常明顯:1、缺乏“愛心”和感恩心,對周圍來自父母、親人、老師的關心示為理所當然,比較自私自利;2、缺乏責任心,在紀律制度方面,相對自由散漫,不願受紀律制度的約束;3、言行舉止方面缺乏涵養,比較浮躁、感情用事;4、易受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盲目跟風崇拜,缺乏一定的判斷是非的能力;5、意志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弱。面對上述情況,一般學校的管理方式是將班級常規管理進行細化制定獎懲條例,由班主任負責實施和監督。而結果往往是: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但班級中的部分學生尤其是自制力較差的學生仍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導致惡性循環的常規管理模式的建立。介於此,我們認為,在班級常規管理實踐中如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作為指導,將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積極心理學是將心理學的視點轉移到關注人性、社會和生活的積極面,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能和美德的科學,人本主義和後現代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的提出為積極心理學的崛起奠定了理論基礎,積極的情緒體驗和積極的人格特質及積極的社會環境是其主要的研究內容。其研究重點放在了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主張心理學應以人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為出發點,用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心理現象和問題做出釋讀,從而激發人的'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強調教育並不只是對學生糾正錯誤、改造問題、克服缺點,而主要是發掘、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並在實踐中擴展和培育這些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人自身有六種美德和二十四種品格力量,因此,在班級常規管理科學化過程中挖掘學生個體積極的情緒體驗、人格特質,利用積極的社會大環境創建關係良好有效能的班級範圍的社會小環境,可以培養學生對班集體的主觀幸福感,從而增強其對班集體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使班級常規管理由約束和管教條例轉變為學生自覺自願遵守的行為習慣,這樣不僅減輕班主任工作的負擔,也有助於建立優秀的班集體。並且從一定意義上説,這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班級常規管理科學化的過程中倡導積極心理學不僅是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更是人性的體現、人文的關懷。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合理分組:採用按座次就近組合和合作任務量為基礎的小組組合

(1)體現“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分組原則

(2) 小組人數要合理,以任務量為基礎,每組8人為宜

(二)策劃組名,建立“榮辱與共”的團隊意識

分組後,隨即組織同學為所在小組共同商討、策劃組名,小組的名字要體現小組成員的共同願望和奮鬥目標,體現小組特色和個性化,並選代表向班級同學宣佈組名同時對組名含義進行解説。在策劃組名過程中,班主任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做好顧問、參謀的角色,但不要對組名進行過多評價。

(三)明確任務,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規則

在確定奮鬥目標後,各小組根據任務進行合理分工。在分工前,班主任應該明晰小組在班級常規管理中應承擔的任務,然後讓小組推薦或自薦一名大組長,大組長根據常規任務,在組員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協調分工。

(四)開展“小組合作”班級常規競賽活動,形成個人目標和小組目標之間積極的相互依賴的交互方式

“小組合作”管理的特點是參與者的個人目標和小組目標之間是積極的相互依賴關係,即只有小組所有成員都完成各自的目標,自己才能獲得成功,這是一種“榮辱與共”的交互方式。

(五)參與、總結班級常規管理,建立小組互評為主的評價機制

各小組按順序依次組織班會活動,在“調研”的基礎上,派代表總結匯報前一週班級常規管理工作及本小組工作的得失情況,並請其他小組成員就彙報情況進行指正、補充與評價,班長公佈六組上週班級常規管理的評比情況,目的是在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營造團結合作、互相勉勵、共同提高的氛圍。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讓學生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學習和生活,已達到學習更加的效果,取得最佳的績效,並且,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體驗到主觀幸福感,通過快樂創造,是學生獲更多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發展到他們的積極人格的培育和歷練,發展積極的人格,樂觀的精神,創造出積極的生長環境,進一步達到可以在更加積極地空間裏發展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創造力。

【第2篇】國中化學課題研究報告

國中化學課題研究報告

“國中化學合作學習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涇縣中學、涇縣稼祥中學課題組

執筆人:汪 潤(課題組負責人)

一、課題的提出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西方對合作學習展開了廣泛的探討,試圖將社會學、團體動力學的合作原理應用於中國小教學實踐,從而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條件。合作學習理論認為:羣體合作分組結構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徵,只有這種結構才能在學生羣體間產生相互作用的積極影響,從而改善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

我課題組擬通過合作學習的研究,讓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學習,使化學教學過程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相互交流、團結協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利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協調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主要研究階段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社會性活動為中介的學習,合作學習必須構建良好的社會性活動。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有其特定的社會組織形式。這種社會組織形式的創立,其規則、關係和角色定位是合作學習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合作學習通過思維的相互激發和共鳴而求發展,我們要研究通過小組活動,有效地利用思維的互動,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合作學習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主體性、社會性素質。我們通過研究,用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形式,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果,探索國中化學教學中有效合理的合作學習模式。

本課題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1階段:(2006.9~2006.11)

確定課題組主要成員:

組長:汪潤、董輝

組員:郭世東、付成焙、董曉蓮、楊正旺、陳軼萍、施冬雲、闞曉華

召開開題會,討論制定課題實施方案,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合作學習理論,發放《國中化學合作學習調查表》,對調查情況分析、討論,攥寫調查報告

第2階段:(2006.12~2007.8)

全面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確定參與研究班級,分實驗班和非實驗對照班進行。通過對照、比較,以各種形式評價合作學習成果。

第3階段:(2007.9~2008.6)

在各個班級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縱比效果。課題組成員撰寫論文,彙報總結,課題負責人撰寫結題報告。

三、課題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課題採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

1.文獻法;2.問卷調查法;3.觀察法;4.訪談法;5.行動研究法;6.對比法。

在近三年的課題研究實施中,課題組堅持“科學、求實、創新”的研究思想,認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開展調查研究,探求組織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

為了有目的地瞭解學生合作學習的狀況,我們設計了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為研究如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提供參考依據。我們共發出問卷412份,收回410份。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進行合作學習這種人人蔘與,人人主動的學習方式學生一定感興趣,開展合作學習有一定的學生基礎;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小組人數應在4-5人為宜;開展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的組合相當重要,宜根據合作學習的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我們在合作學習的小組建立上力求多元化,如興趣小組,討論小組。在確定成員時,考慮人員的性別、成績、性格等因素。為保證小組合作學習井然有序,一般確定小組長、讀題員、記錄員、報告人、紀檢員等角色,實現小組成員間的互相監督、互相提醒。學生活動時,教師通常主動參與,成為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導演”。

(二)統一思想,強化合作學習研究意識,提高合作學習認識,提升研究能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認識程度直接關係到他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用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只有正確掌握合作學習理論,才能更好地開展研究。為了使合作學習理念真正深入到教師的心靈,成為教師教學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指導教師的教育實踐。我課題組根據研究計劃,注重加強動態管理,堅持集中學習和自由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我們充分認識到,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個人的認識可能是片面的,但集體的共識可能是正確的。在集中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組織研究探討,統一思想;同時注意將學習和探討與學校的相關教學教研活動相聯繫,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開展學習研究。在這些活動中,老師們緊緊圍繞合作學習研究,暢談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實踐收穫。在交流中,既有理論學習的收穫,又有教學成功的感悟;既有教學困惑的傾訴,有教學失誤的剖析。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印發了從相關雜誌報刊及網站上收集的有關合作學習資料,通過理論學習,組內成員進一步拓寬了認知視野,提升了理論水平,明確了研究目標。

(三)加強課題管理,確保研究有序推進。

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正常運轉和有序推進,我課題組定期召開碰頭會,研究探討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定下一階段的研究認為和目標。課題組經常聽取有關專家的指導意見,不斷調整課題的'方法和手段,完善課題研究資料的歸類和整理。課題主管學校領導也高度重視本課題的研究,而且從經費上給予保障,同時對課題研究的進程時常予以關注,並積極協調課題的兩個主管單位的各種關係,為課題研究保駕護航,大開綠燈。

(四)立足課堂陣地,紮實開展研究。

課堂作為磨練教師專業成長的舞台,理應是實施課題研究的主陣地。為了交流課題研究經驗,展示課題實驗成果,並以此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我們堅持“以課堂為課題研究基地”的理念,要求組內教師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新模式。課堂上,教師既關注學生習得知識結果,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知識的建構過程。同時我們還將合作學習的理念延伸至課外,如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也很好地發揮了集體的智慧。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通過教師自評、學生及家長等多元評價手段來檢測研究成效,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例如, 董輝 老師的“質量守恆定律”一課,進入課題提出問題後,要求學生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分工—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記錄—實驗報告—討論、交流,最後彙報實驗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再如, 郭世東 老師“石灰石的利用”一課,要求學生通過自帶實驗用品,以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課堂上完成一系列實驗,探究碳酸鈣的性質。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3篇】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內容及目標

1、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引導學生在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合作、學會生存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2)通過優化教學活動過程,達到教學活動氛圍和諧化、教學活動過程審美化,使教學過程由高耗低效轉變為和諧高效。

(3)、探索和諧課堂構建的策略及機制,最終形成師生、生生,師生與環境高度和諧的理想課堂。

(4)、改革課堂教學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素質和諧發展。

(5)、通過研究,激發教師課堂教學智慧,使教師掌握和諧教學的內涵,享受專業成長的快樂。

2、研究內容:

我們着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課堂教學和諧性的要素:

課堂教學中人的因素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無論是教與學的活動,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想和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用,都是圍繞着學生——發展着的人來進行的。教師因素:

首先是正確的教育價值意識.這裏指兩個方面:一是面向所有學生,二是對學生的各種素質進行培養。單純學科教學的想法應當調整。事實上,教學目標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如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的培養和鞏固,心情的調控,正常的教學程序的建立和優化,認真細緻的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科學的思想方法的培養,滲透德育教育等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還有是主渠道和效益意識.學生一天的學習時間裏,課堂佔主要部分。學生在每一天的學習中成長。他們的成長需求是多方面的,作為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責無旁貸,既教書又育人。

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意識。這裏有一個參考系的問題,我們的課堂教學好不好,根本上取決於學生。教師的教學素養高,教學藝術水平高是基礎保證,一節好課根本在於,大多數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思想修養上有多少真正收穫,這些收穫對學生現在的近期學習的目標和長遠的發展有多大幫助,這應當通過學生來體現,心中要有學生.即教師是服務,引導,指導,而不是主導,更不是包辦。

還有教師的教學藝術素養、教學實踐能力,在建構和諧課堂教學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生因素(這裏我們是站在和諧課堂教育的要求來思考)學生的價值意向心理特徵分析:

首先對於國小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形成,有意無意在思考這類問題,但又有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易於變化的特點。筆者認為,提價值意向可能更為恰當;他們的身心正處於較為劇烈發展變化的階段,新鮮感強易於接受新事物,對周圍的人和事的接觸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又身不由己,自覺或不自覺地對事物現象進行歸納和概括。在是與非、對與錯、美與醜等的標準正在形成和建立,而又不是很完善;在現在和將來和長遠發展的架構上,還處於變化和調整中。這些特點都是我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當具體分析和考慮的。因勢利導、適宜適度,為構建和諧課堂教育創造條件。

還有智力因素。學生的思維、語言特點和興趣方向、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分析。一般而言,正常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不大,但個體對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關注程度、敏感程度,和在嬰幼兒階段、國小、國中階段的感知學習情況不同造成不同學生個體在不同學科學習上的認知結構差異。通俗説法是,啟蒙入門的早晚。就基本能力和思維能力仍不會有太大差距。學生的這種差異使班級集體中的個性化十分明顯,給班級授課這種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現實困難。而這是現階段還不能有太大改觀和不可迴避的客觀現實。同時,每一個學生又都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努力空間,也是師生建構和諧課堂的基本條件,構建和諧課堂教學,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儘可能多的學生的各種有利於因素,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地調動起來。

非智力因素、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主動養成和發展分析。這裏着重考慮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心理因素,二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心理因素的根本,是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喜歡課堂教學,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並且使自己的知識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這方面,是建構和諧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教師素養和能力體現的重要內容。這方面能否做好,是課堂教學好與差的基本前提,這是解決學生會學的問題。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的技術保障,是解決學生怎麼學的問題。培養學生認真、求實、科學有效的做事習慣,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合理、可行的思維方法,這正是教學工作的長期任務,同時也是促進學生進步成功的有效途徑,也為和諧課堂教學的長期性和不斷優化推廣提供保證,滿足學生的發展成功要求,也有利於構建和諧課堂教學。

教學內容、教法和學法因素

在人的因素上做得很好的前提下,教學的內容、過程、呈現展開的方法和課堂教學整體框架的結構,就構建和諧課堂教學而言,也是不可忽視的。並且在這方面,表現為大量的可調的日常教學研究的工作,重要的是減少隨意性,事前多做分析、研究、比對、優化。基本原則應當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從教師自我特點出發,以教學大綱要求為標準,以學生能有效發展為目標,符合現代教育的思想和原則,來進行內容、方法、方式的優選。

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如何採取各種方式達成師生關係的和諧(好比種子與土地一樣);

2、部分不和諧的內容如何採取不同的方式使之與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相符合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之和諧;

3、如何改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使之符合課改理論,更和諧、更完美。

㈡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論探究法

通過查閲、學習相關理論著作、研究資料。進一步明確課堂和諧性要素的內涵、價值導向及時間操作的要領

2、行動研究法

該課題的行動研究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反思四個環節。

3、案例分析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識

4、經驗總結法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研究內容、目標等。

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由我主持的校級規劃課題《怎樣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數學思維品質培養的研究》,從20xx年4月開始研究,至今已歷時一年半。現將研究工作的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準備階段

課題立後,我們制定了具體可行的《實驗方案》,闡述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背景,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對課題的成員進行了具體的分工。使課題研究紮實深入地開展起來。我們面對教師理論知識欠缺的現實問題,進行了多次的理論學習,轉變與更新教育觀念、提升了理論知識的掌握。另外,我們對研究對象也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研究。

二、研究階段

進入課題的研究階段。我們根據課題研究方案的規定,在實驗階段做了以下工作。

1、課題組成員學期初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2、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學生思維品質的調查工作。其中20xx年11月份做了關於學生思維靈敏度的調研,20xx年2月份做了關於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的調研2011年3月份 做了關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的調研。

3、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研討會,組織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交流學習心得。

4、每月組織一次研究課,在實踐中加強課堂教學研討,執教者撰寫教學反思,其他成員進行評議。

三、總結結題階段

通過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也取得了一些的成績。課題研究成果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

1,促進了教師的發展。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老師的自身素質也不斷得到提高。在學校領導的熱情關心與大力支持下,數學課題組老師積極撰寫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反思,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與教研能力。

2,實現了“三個轉變”。首先,教師教的方式變了,課堂教學,從過去的以傳授知識為核心轉到以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優良思維品質為重點;由過去的“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主體”。其次,學生學習方式變了,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為自主學習,由死讀書,讀死書的已有知識的存儲器變為積極、活潑、創新的探究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積極思維,積極發言,課堂變成了他們研究討論問題,獲取知識,開發智力,探究創新,個性表現的樂園。再次,課堂評價方式變了。由於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因而課堂評價要以形成最佳教學過程和有利於學生最佳發展為目標的形成性評價為主,考慮其是否有助於完成創新教育目標——綜合素質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養、創造力的開發與師生的持續發展。

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20xx年9月,我校承擔了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經過為期三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該課題的預定研究任務,現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作如下彙報: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

“數學素養”一詞首次出現在我國數學教學大綱中,標誌着我國數學教育目標從應試型向累質型方向的轉變。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是提高民族素質、豐富人才資源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為了更快地適應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我校國中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我校提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研究》這一研究課題。

我們提出這一研究課題是想以學習數學為載體,以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為活動的引發點,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討論交流等形式來獲取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解決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被動施教的問題;讓學生了解一些經典的數學史、數學家及數學故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思維的探索性、靈活性、深刻性、廣闊性,強烈的實證意識和實證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每位實驗教師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新課程理念、教育的`建構主義及教育實際情況三大理論基礎,以樹立全面正確的有效課堂教學的理念為先導,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通過對教學策略的分析、改進和應用,探索出符合新課改理念和落實教材編排意圖的最佳教學途徑,全面提高了學生數學素養。課題研究中我們力求保證受教育者的平等權利和體現教育的公正性,以達到實驗的最終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研究工作的具體過程

本課題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xx、3—20xx、8)

1、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2、設計課題方案、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

3、建立研究組織。

為了吸引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樂於奉獻的優秀教師加入課題研究的隊伍,我校實行了課題組員招聘制,通過優選,7名素質優良的優秀教師進入了課題組,為開展課題研究創造了人才優勢。

4、建立課題管理網絡。

為了加強組織建設,便於實施管理,我們建立了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課題組長—課題組員的三級管理體系。三級管理體系職責分明,

層次清晰,使課題研究處於科學、規範的組織管理之中。

5、制定研究制度。

研究制度包括理論學習制度、研究探討制度、教學評優制度和表彰獎勵制度。

(二)實施階段(20xx、9—20xx、7)

1、分組,確定對照班和實驗班。

我們在20xx年10月對實驗對象(包家學校在校國中學生共計375名)進行了創新素質前期測驗,試題由課題組成員根據有關資料編制,並將測驗結果分析、統計、歸檔;共發放問卷375份,實際回收問卷375份(回收率為100%),課題組依據數據統計結果,進行了分析研究,確定每個年級的一班為實驗班,二班為對照班。

2、以改革學校教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突破口,將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起來,互相滲透,互相聯繫,整體組合。

3、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1)、採擷生活素材,創設有效數學問題

(2)、注重適時引導,促進有效數學活動

(3)加強師生互動,實施有效引導跟進

(4)重視情感策略,開展有效交流評價

(5)加大改革力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4、中期測試:20xx年6月我們對我校實驗對象進行了中期測試,共發放問卷375份,實際回收問卷375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為375份,有效率為100%。課題組依據數據統計結果,與前期測試結果作了比較,進行了分析研究。做好實驗資料整理與歸檔工作。

5、建立行之有效的常規制度,加強研究過程的規範性管理。

6、瞭解個案及羣體變化的情況,寫出了個案(羣體)變化分析材料;參加課題階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會議,展示課題研究取得的成績(圖片資料或音像材料或電子文檔或其它)。

7、瞭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學生的數學素養的獲得情況,進行學習方式的現狀調查,讓學生進行信息反饋(調查表),並有統計分析材料。

8、交流課題組織實施的經驗,討論解決課題實施中的問題,總結課題實施過程的經驗教訓,寫教學實錄、反思、隨筆等。

9、分階段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對實驗操作及時調控,定期請專家指導課題的研究。

(三)彙總階段(20xx、9—2011、10)

對研究進行全面總結,完成工作報告、研究報告,編寫論文集,請專家做全面鑑定、驗收。

1、整理研究資料,綜觀研究軌跡。

我們根據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要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研究資料,涵蓋了文本資料、文獻資料、過程材料、教師成果和學生成果五個方面,展示了一條清晰的研究軌跡。

2、提煉總結,形成課題成果。

(1)教師初步確立教師角色觀、師生關係觀、創新教學觀、操作實踐觀等自主創新性教學觀念,用自主創新性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實踐。

(2)結合自主創新性學習的目標、策略,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育媒體,初步探索出在各科教學中開展自主創新性學習媒體組合教

學的優化結構,並制定出教學結果的評價量規。

(3)採用問卷法、觀察法等評價方法,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學習水平。

3、撰寫實驗工作報告、研究報告,總結推廣研究成果。

三、課題研究的成效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我校以抓好教科研為先導,實現“科研興教、科研興師、科研興校”。緊緊圍繞課題目標,採取了各種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氣開展了各項實驗研究工作,目前實驗工作實施得十分順利,並已經取得實效。

(一)認真鑽研教材,構建了科學有效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依託人教版教材的優勢,我們通過研究,概括和描模出了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即: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自主探索,建立數學模型—鞏固練習,實踐應用與拓展—總結反思,完善知識結構。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

實際研究中,我們通過科學測試、觀察,高興地看到學生確實是實驗最大的受益者。在課堂教學中既關注教師課堂中的課程實施(教的層面),又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進程中的數學發展(學的層面),讓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關注教師專業發展,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在本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校教師在各方面的發展令人振奮。在課題研究的這幾年中,教師們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教育教學理念得以

更新,教學業務能力得以增強,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據統計,近幾年來課題組成員撰寫論文7,發表2,獲市級以上獎勵2。 班主任在市級以上發表德育論文2,獲市級獎以上20篇。

(四)加強小組合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培養德才兼備、具有鮮明個性的一代新人,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社會對教師的期望。而本課題研究恰恰為我們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對教師的教學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五)加大教育投資,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幾年來的課題實驗,使教師、學生得到了充分發展,同時也進一步帶動了學校的發展。課題經費的投入,不斷加大教育投資,改善教學條件,使教學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四、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思考及課題研究的展望

實現優化、高效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我們長期的追求。為此,我們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回首課題研究的三年間,不禁感歎教師們的教學理念正不斷地得以更新、教學實踐正不斷趨於實效,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加強。但研究的困惑和問題也是必然存在的。

(1)在形成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往往又因為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差別、更新而問題重現,如何在課改徵程上把好教學策略這根脈,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這已經是課題研究過程出現的新的問題。

(2)課題研究為教師專業成長構建了進步和發展的平台,但教師的教學素養、人文素養也始終是制約課題深入實施的瓶頸。如何進

一步促進每一位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自主地開展日常形式的教學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教師成長機制,從根本意義上促進教師的發展。

(3)實驗者對部分教材的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和對達成目標的學生主體活動的設計能力還跟不上學生主體發展的需要,在活動實施中對學生主體的評價這一重要環節的研究還跟不上主體活動的展開狀態,這正是課題組需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問題。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改革永恆的主題。課題研究結題所歸納出的探索性成果並不能看成終結性結論,而是我們重建課堂新教例的研究起點。今後我們將以原有的課題研究成果為基礎,堅持立足課堂,繼續深入探討,擴大研究領域,在研究中增強教學的實效性、高效性與長效性。

二〇xx年十月二十六日

數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第4篇】中學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是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立項課題。本課題研究週期為四年(5月---1月),分準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進行。

目前我校課題研究完成了課題準備、課題立項、課題實施階段工作,結題階段工作也基本完成,正在準備驗收材料。現將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我校課題領導小組結合農村教育的現狀和學校的辦學特色,形成了課題的研究主導理念,也就是研究的目的,我們把它分解為三個方面:

一是課題的研究重點,

是對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在各種教學環境下的運用,進行有效的實驗和總結,摸索出一種適合農村國小(包括教學點)的教學方法。

二是課題研究的方向,

是正確把握農村國小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意義,探討如何應對農村學校面臨的教學資源匱乏的新挑戰,實現農村國小限度的共享農遠教育資源。

三是課題研究的路徑,

是基於對農村國小遠程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整合的研究。

我們選取了“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教育方法的研究”作為研究課題,希望通過這個課題研究,為農村國小提供一種使用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教學方法,以減少或縮短城鄉教育資源差距,逐步達到教育資源的均衡。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

為了搞好此項課題研究,我們學校進行了認真規劃,成立了課題工作領導小組及課題研究小組。

從課題研究目標出發,按照課題研究的規劃,我校的課題研究總體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一)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本階段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相關工作:

1、成立課題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課題申報工作。

學校一直把信息技術的推進作為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把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我們成立了以賀建偉校長為組長、副校長李丙秀、教導主任嚴保忠、教導副主任張勇為副組長的課題領導小組,負責課題的前期準備和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規劃和教師的能力水平,對我校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對課題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課題研究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的影響和意義進行了反覆的論證,確定了該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標,明確了課題研究的內容,完成了《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課題研究申請書的填寫及其課題申報工作。

2、組建了精幹研究隊伍,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為了課題的實施,我們組建了課題研究隊伍,學校校長親自擔任課題組組長,學校部分高級教師以及年輕骨幹教師組成課題組成員。課題組還對實驗教師進行了合理的分工,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員保障。

3、學校大力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

為做好課題的基礎工作,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除了購置了裝備計算機教室的20台電腦外,又購置了16台電腦,配備在各個辦公室裏,共享遠程教育資源。學校又購買了多媒體投影儀和移動多媒體投影儀。這樣我校就擁有計算機教室、多媒體功能室,10mb光纖已接入互聯網,加上後期投入的電腦和投影儀,為我校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物質條件。

4、擬定了預期的課題研究成果。

(1)《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課題研究報告。

(2)《農村國小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論文資料彙編。

(3)、成功的課例展示、經驗推廣。(含活動安排計劃、活動通知、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説課稿、評課記錄、活動總結)。

(4)、學校網站“課題實驗”專欄信息資源、教師博客信息資源。

(5)、建立教育教學數字化信息資源庫(如課件、學件、錄像帶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omz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