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課後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課後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課後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課後教學反思 篇一

008年4月24日下午,上了一節欣賞課——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在這25分鐘的欣賞課中,我用了錄音機和CD機作為教具,給學生欣賞了《梁祝》呈示部分音樂。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聽賞體驗為主,設計與課堂目標有直接關係的問題。先是提出思考問題再播放音樂,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通過自己的感受再用語言表達出來。

整節課下來,發現內容容量大了,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得不夠恰當,上起來很倉促。教學目標是很明確的:即讓學生能熟悉“愛情主題”的旋律。但在引導和啟發學生的過程中,不夠委婉,沒有作到深入淺出。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是表面的瞭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沒有很好的掌握學生在這學段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一、在內容上,容量大了。

呈示部:引子——主部——連接部——副部——結束部。25分鐘的時間要上完這些內容,容量大了。在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有被追着跑的感覺。時間安排得也不夠恰當,很多地方該細講的都沒有花時間。因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在復聽的過程能隨樂哼唱“愛情主題”的旋律,如只選擇呈示部中的引子——主部(愛情主題+草橋結拜+主題再現),在時間上會從容很多,着重欣賞主部主題,也更能深化《梁祝》的音樂主題。

二、在教學過程中。

1、導入。

這一環節引用了歌曲《梁祝》,提出設問:“這首歌曲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提示學生從歌詞中找出故事的情節。而在引導學生講述故事情節時,略顯倉促,含糊其詞。

如當時可設計成這樣的板書形式,整個思路就一目瞭然了。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更易掌握音樂主題發

展的每個環節。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寫景“引子”)

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台。(抒情“愛的主題”)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

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台。(十八相送、長亭惜別)……

2、講解概念。

在欣賞音樂之前,先把協奏曲的概念直接擺出來,感覺有點突然。

這一環節,可調整為:把協奏曲的概念放到全曲欣賞完後總結時再概括,直接講述“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在講解“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時,可抓住“協”字做文章,“協”即“協助、合作”之意,更貼近生活,從而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

3、開始欣賞音樂。

在欣賞每個音樂主題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欣賞,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且目標明確。

如在聽賞引子(寫景)部分時,提問“這段音樂的旋律使大家的腦海裏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經過教師的提示,學生會通過自己的聽覺感受並結合導入部分的歌詞,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聯想到的畫面。

在聽賞“愛情主題”時,也是先給出問題“這一主題跟我們前面聽過的歌曲《梁祝》的旋律有什麼相同之處?重複了幾次?是連續重複還是穿插重複?表現了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在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時,沒有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沒能把《梁祝》的“愛情主題”昇華到現實生活中,故有誤導的傾向。如能委婉的把“愛情的主題”昇華到現實生活的情感體驗中,可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並及時引導、鼓勵學生建立起對周圍的親朋好友、()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對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摯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

在聽賞連接部和副部時,先把問題擺出“這一部分的速度、節奏、旋律與前面的主題有什麼區別?表達《梁祝》什麼樣的情緒?”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感受運用語言表達出來。

瞭解到聽課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故在最後設置了3分鐘的互動。

從頭欣賞完整的呈示部音樂,“請同學運用自己的肢體動作,根據音樂來即興創作一段舞蹈。”但因時間已到,臨時把這一環節改為:讓學生聽歌曲《梁祝》並跟着哼唱。使學生更深刻記憶《梁祝》“愛的主題”,起到深化本節課教學目標的作用。

教案課後反思 篇二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學知識課文,讀着本文,彷彿回到了兒時,也像張衡一樣,偎依在奶奶的懷裏,與天上的星星一齊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織女星,那是啟明星,那是勺子星……它們怎樣總能掛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顆?數也數不清。並且本文的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着童趣,顯着童真,又藴含着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着無窮的吸引力。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本,體會星空的美,感受張衡勤於觀察,樂於思考的品質,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閲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悦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教學本課時,我和孩子們一齊對着課件“明朗的夜空”數數“天上的星星”,再到課文裏找“星星”(生字),這樣,會感到教學是多麼的富有情趣,孩子們也會感到學習是多麼的簡便!針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識字教學與閲讀結合,充滿情趣,體現識字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二年級的孩子的識字量已有近兩千字,他們有自我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是重點,但已不是難點。所以在課堂上要提高識字的效率,力求紮實有效。在初步感知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二、採用多種閲讀的方法,體會閲讀的樂趣,培養閲讀的本事。

1、圖文結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灑在碧玉盤裏。”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句子教學時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訓練。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感受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經過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們在朗讀中體驗,又將體驗融入朗讀中,將這句話讀美了,讀出感情了。

2、自讀、自悟、自得,在主角體驗中感受張衡數星星的決心和對星空的認識。

在進行二、三兩小節的教學時,我讓學生自我去讀,去體會奶奶對小張衡的疼愛,學着奶奶的語氣笑着勸勸張衡。從中他們體會到了張衡不是第一次數星星,體會到奶奶認為星星是數不清的。

整堂課中,我運用了精美的課件,將孩子們帶入到了真實的情境中,所以孩子們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課中,他們的精神是飽滿的,情感是愉悦的。他們跟着張衡,學着張衡,感悟着張衡,相信他們對於認真觀察,善於思考,必須會有更新的認識。正如課堂總結時那樣,也許,真有一個孩子因為認識了張衡,數了星星,學會了思考,研究,而成為一個天文學家呢!

教案課後反思 篇三

1.用數學知識存在普遍性與特殊關係的特點,教會學生用抓特殊性的方法來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學習。在國中幾何教材中,平行四邊形與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知識體系就體現了這一特點。

2.我們知道: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而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除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外,還各自具有自己的獨立存在的性質,這也必然引起它們的判定、面積求法及應用上特殊性的存在。因此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抓住共性的同時,重點完成對特殊性部分的探究,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這部分教學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在平行四邊形教學中,引導學生由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入手,從平行四邊形的角(對角、鄰角、外角與內角)、邊(對邊、鄰邊)、對角線、面積求法、對稱性(軸對稱、中心對稱)方面進行探究(用邏輯推理或實驗證明的方法,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實驗、質疑、釋疑的方式完成)。其次,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教學中,延用了平行四邊形教學方式。但課堂上重點引導學生從異性方面進行探索,找出特性,即菱形具有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組對角、四邊相等、面積為對角線乘積一半三個特點;矩形具有對角線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面積可用鄰邊之積來求三個特點;而正方形又具有集菱形、矩形特性於一身的特殊性。再通過比較、總結,來完成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4.在國中幾何教材中,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關係的內容還有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國中代數中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等。這些教學內容都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來完成。

教案課後反思 篇四

這一週,明麗姐出門了。我要獨自代領着孩子們,還是有一點點緊張的~~~ 但是,硬着頭皮上吧~今天,我開始這周的第一節課,講了《頤和園》。結合本單元習作,寫導遊詞。我今天課上主要帶領孩子們去弄清了遊覽順序。這樣對於日後理解寫景和習作有幫助。對於這節課,我有如下反思~

1.用遊覽順序一步步代領孩子去學習遊記,讓孩子們知道了遊覽的。讀法,思法。

2.在講課中,板書清晰,使課後習題處理時沒有難度。這是我進步的點。

3.詳略得當,我的講課有詳略,這樣推倒寫作方法,總分總時,不費力氣。

4.時間不合理,差了5分鐘,沒有處理好,沒有強調出寫景的主要寫作方法。我會在語文園地時,集中處理,千萬不能忘!

總得來説我還是比較滿意這節課,我也通過反思,體會到了成長,加油加油!

課後的教學反思 篇五

感謝學校領導和組內教師給了我這樣一次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讓我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發展、成熟。下面讓我就本次科研課,談一下我的課後反思。

首先,在課的教材選定上,我和組長、主任一起研究準備了耐久跑和毽子兩種教材,大家商討半天始終沒能決定最終用哪個教材,有支持這個的,有贊成那個的。最後決定徵求學生的意見,這才確定了耐久跑和遊戲的內容。也正是尊重了學生的想法和喜好,我覺得本節課我在備學生這一環節上做的比較充分,學生從心裏就喜歡這堂課的內容,自然願意參與,積極練習,課堂效果才會達到預想的效果。另外,正如預料,昨天風很大,還有一場不期而至的春雪。如果用毽子這個教材,那教學效果將不堪設想。從中得到的啟發是:多研究,多調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加完美課堂效果。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打聯合”這一遊戲當中,完全高中作文由學生自主設計遊戲方法,遊戲規則,我只是充當一名安全員和引導者,通過這一遊戲自然的將學生帶入了跑這一話題,引入到基本部分的教學,達到了我的預期目標。課堂設計的四組練習和遊戲,學生十分感興趣,充分運用了情景教學,如:“連續爆破”,“過五關”等。有模仿解放年代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摧毀敵人碉堡的,有設計成關羽將軍過五關斬六將的闖關遊戲。總之,內容的設定完全為課題服務,真正達到了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提高耐久能力,增強心肺機能,完成教學目標。

下面説説本次課的不足:

1、由於是第一次把所有內容都安排進課堂,對時間的把握上不是特備理想,“打聯合”和“過五關”遊戲的時間略顯不夠,學生沒有盡興,沒有達到最佳效果。

2、教學方法可以更加豐富,可以將各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3、結束部分中,學生的自評、互評稍顯不足,教師評價有點兒過多,應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切身感受,效果可能會更好。

課後反思 篇六

下午上課時,全部內容臨近尾聲時我發現有些孩子坐不住了(一年級),這時內容沒有完全上完,離下課還有十多分鐘,但我有感覺再繼續我的內容有些孩子可能會“回不來”,心已經走了。這時我聽到了鈴聲,我們離學前班很近,我就做了“傾聽”的動作,讓小朋友跟我一起聽鈴聲,然後皺皺眉説“老師好象不太喜歡這個聲音……,小朋友有什麼好的點子嗎?“小朋友們一下子來勁的,有的説可以用打呼嚕的聲音,有的説要歌聲,有的説要狼叫,警報,還有的更直接,建議用很可愛的聲音直接在喇叭裏喊”下課了,下課了——“我就順着他們的意思做一些很有趣的動作,象開玩笑一樣進行點評,還請小朋友們模仿自己設計的鈴聲,大家開心極了,十分鐘好象變得特別短,最後我發現設計鈴聲的環節居然跟我們這課內容中的音色能掛上鈎,就正好來個很”方便“的小結,小朋友們也高興,出教室時還口中唸唸有詞!我的感受是有時不必太拘泥與一些規矩內容,一定要把自己的內容講到自認為很透,抓住一些小小的細節開展教學,讓孩子換換口味,我們開展音樂教學的目的是一致的,有變化地開展教學對孩子們很重要,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過分方正了會扼殺孩子的興趣!

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七

11月8日,我參加了組裏的上公開課活動,我上了一堂公開課《老王》。

在這堂課上我堅持兩個原則:

1、體現洋思的理念。

2、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前後知識聯繫,適當地進行德育滲透。

一、課堂45分鐘內容環環相扣,十分緊湊

同學們充分利用時間思考、回答,學生情緒高漲,氣氛十分活躍。一堂課緊張而有序。下課後同學們反映收穫很大。無論是洋思也好、新課標也好,不管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其實都要體現“懂”、“會”、“用”三個層次。

二、在備課和設計課時貼近學生的實際非常重要

這樣學生有話可説、有內容可寫。無論生活中的實例還是我們所學的課文內容俯拾皆是。如:

1、課前的導入環節,我請了兩位同學,(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員)小結上週加入紅十字會和為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學捐款情況,學生很自然地歸結到人道主義和關愛不幸者,這一主題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讓學生談一談你是怎樣對待不幸者的。

3小結引用前面所學的課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讓我們共創和諧社會。

三、這節課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同時也提出了不足之處:寫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進行新課前進行,若在課文精彩片斷也是最感人的場面,老王在臨終前給作者楊絳送香油和大雞蛋。如果在這裏介紹文革的背景,知道那個時代香油和雞蛋的珍貴,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在如學生歸納問題時,必須指出在第幾頁、哪一行,讓全班同學都掌握。

教案課後反思 篇八

教學目的:

1、通過歌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激發學生的快樂情緒及藉助肢體、表情來宣泄情緒的表演慾望,從而培養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2、通過練唱歌曲,趕很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

3、在唱演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增強集體合作意識和對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培養學生表現歌曲內容和情感的音樂綜合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件出示漂亮草地,上面有花、樹、房子、藍天、白雲。

師:你看到了什麼?漂亮嗎?你覺得還缺少什麼?

拓展學生思維,引入課堂――在創造中尋找樂趣。

二、師生問好。

將原來問好歌的節奏改編成附點節奏,讓生嘗試演唱、表演。

今天,顧老師會跟大家去尋找很多快樂的時光,想參加的同學都跟着我一起出發吧!

三、聽《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伴奏做律動。

四、趣味遊戲,操練節奏。

1、大家現在的心情怎麼樣?

2、出示節奏

用這個節奏説一説你現在的心情。説得好的用這個節奏來表揚他。看着大家這麼盡情的創作,顧老師真想唱首歌來助助興。希望同學們能夠邀請我一下啊?

念節奏:顧老│師呀 我們 請你 唱首│歌 0 0 ‖

五、學唱歌曲。

萬分樂意為大家演唱,但是需要大家給我個小小的幫忙,如果你們覺得喜歡,就用你們的身體語言來跟顧老師配合好嗎?我得拿上個樂器――鈴鼓。

好聽嗎?聽到這首歌,大家有什麼感想?

1、跟師念歌詞。(屏幕出示)――第一段

2、跟錄音輕聲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節奏和表情)

六、創編。

1、取題目

歌曲會唱了,顧老師都忘記給它取題目,你們覺得這首歌叫什麼名字好呢?。

因為這是一首來自日本的兒童歌曲,所以在中國,不同的人給它取了不同的題目,有的直接叫它“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有的簡單地叫它“幸福拍手歌”。

2、編歌詞

我們302班的同學取的名字都挺好,你覺得你還可以通過做哪些動作、唱哪些歌詞來表達你的心情呢?讓我們當一回小小作詞家!(一段)

3、學生上來唱,下面的同學配合他做動作。

七、綜合表演。

今天大家表現得實在是很出色,但似乎沒法滿足大家的創作慾望,你們看,

顧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什麼(打擊樂器)?你能用上這些東西,讓我們的歌曲變的更豐富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爭取讓自己的小組創作出最有特色的節目,好嗎?

八、小結。

度過了快樂的四十分鐘,顧老師想知道的是,你最喜歡這節課的哪一部分,為什麼?最後,我們還是在顧老師的歌聲中結束我們的音樂課好嗎?記得,要配合我哦。假如幸福的話你就點點頭。假如幸福的話你就跟我走。假如幸福的話一起説聲再見吧,那麼大家都一起説再見。

課後反思:

本堂課課堂氣憤教好,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活躍,可以説為學生營造了一堂快樂的音樂課。但根據課堂實況,學生學唱歌曲的準確度不高,也就是,難點沒有很好的掌握,雖然課前進行了一系列的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練習和鋪墊,但效果不明顯,學生依然把附點節奏唱錯,甚至多遍練習沒有效果。我仔細回憶了一下,的確,課前的十五分鐘,自己設計的環節環環想扣,不但過度自然,而且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學得既開心又紮實。可當進入念歌詞的環節時,問題就出現了,學生對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雖然熟悉,但是在長句中依然引發了很多的錯誤,從學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困難”,看到了“乏味”,當時的我也沒有及時給學生做好調節,一味地把環節拉了下去,以至於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錯誤。當時的我認為,只要給孩子們多聽幾遍,可能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會將錯誤的地方糾正,可是,我錯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我的點撥,他們需要我的正確引導,他們更需要我在他們出錯的時候及時指正,這是我上完課後最大的感觸。

新課標雖然重視學生的主體、重視課堂的活躍、民主,但畢竟學唱的準確性是一節好的音樂課的基本標準,如果你連最基本的歌曲學唱都沒有掌握,更何談創造呢?本節課的難點是對我的一次考驗,沒有很好地把這個難點突破,就是我本節課最大的失敗,單森權老師和林燕老師給了我很多的建議,使我茅塞頓開,真正學到了如何把我想來最枯燥、無謂的知識變得生動、有樂趣。

我想,如果在課堂上多問幾句“你們學會了嗎?”“哪裏還不會唱?”“你們有好辦法能把它記住嗎?”可能會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唱情況,讓他們在熟練演唱地基礎上發揮最大的想象力進行再創造。而教師自身也應該為課的難點設計更多有效的、針對性的方法鋪墊,雖然這節課我在課前的鋪墊較自然完整,但對難點的真正突破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那麼再好的點子也是多餘的。

課後反思 篇九

平時,孩子們特別喜歡進娃娃家玩,在娃娃家裏他們扮演着各種角色。《我給布熊當媽媽》這個故事正好是孩子們娃娃家中的一個縮影。小主人公露露一開始以為當媽媽很容易,後來她照顧了小布熊一整天后終於體驗到了當媽媽的辛苦和不易。

活動分三個環節進行,先是通過聽故事來感受露露是怎麼樣來照顧小布熊當好媽媽的,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肯定了露露帶着小布熊玩滑滑梯和木馬時是那麼細心,真像個稱職的媽媽,並一起來模仿這個情景,從孩子們小心翼翼、輕輕擁抱小布熊的動作中,我看出孩子們也真的進入了媽媽這個角色。第二環節是説説自己的媽媽平時是怎麼樣照顧自己的,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從不同的方面講述媽媽對自己的愛,比如:生病時媽媽怎樣照顧自己,燒好吃的菜,買好吃的東西……第三個環節是一起來學做媽媽,讓幼兒為自己帶來的娃娃當一天的媽媽,通過親身體驗,知道怎麼樣細心照顧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有責任的好媽媽。

整堂課中,孩子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能認真地傾聽故事,懂得故事所表達的道理。語言活動不僅僅是要讓孩子瞭解故事的內容,最主要的是要我們懂得故事所帶給我們的啟示,並能將這種經驗遷移到生活中。通過最後一個環節的體驗,孩子們真實的感受到了媽媽照顧孩子的不容易,從而更加厚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都覺得要好好愛媽媽,為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媽媽開心每一天。

教案課後反思 篇十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了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教這一課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這一特點,在課前,通過讓學生收集有關柳樹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詩歌的特點,出示直觀的插圖,再現詩歌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學古詩《詠柳》其中的兩行詩“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時,我沒有講詩意,而是啟發學生髮揮想象:“在這美好的春光裏,柳樹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學生精彩紛呈的各異思維就展現出來:

“這棵樹應該很高,從‘一樹高’就知道樹很高。”“從‘萬條’知道樹的枝條有很多條。”“春天把柳樹打扮得像個大美女!”全班譁然。語出驚人,使我一愣,心中盤算該如何評價這樣的答案,但已有的教學實踐又提醒我:“要小心對待學生萌芽中的創新思維”。有了這一想法,我馬上把“球”踢給了孩子:“孩子,您為什麼這麼認為?”“因為春天太美好了,讓好多東西都穿上了新衣服,像美女一樣真好看。”學生臉帶笑容,似乎也在為自己的這一新發現而興奮。我心中暗暗驚喜,馬上就對孩子的回答給予了充分肯定。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主人”意識,讓學生自己觀察字的結構,然後小組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從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貫徹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課標精神。 另外,我讓學生在學詩歌中練習寫話,讓學生藉助自己所收集的圖片,先説後寫,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説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解寫作的神祕感,讓學生想説什麼就寫什麼,學生興趣很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pdno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