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小組合作的收穫與反思(新版多篇)

小組合作的收穫與反思(新版多篇)

小組合作的收穫與反思(新版多篇)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四年級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益處。

剛開始,老師説要給四年級每個班六塊白板,並且把座位調成一組一組的。當時,同學們都很奇怪,我們為什麼要發白板,為什麼要做成一組一組的呢?老師告訴我們,從今天起,我們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什麼是小組合作學習呢?就是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來組織小組裏的同學。老師上課時不用説太多話,只是引導我們學習,把課堂的時間真正的還給了同學們。

最初,我們還不太習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漸漸地熟悉了這種學習方法,讓我們變得更團結,更友愛。同時也培養了每個學生的責任感。

我們小組叫團結組,是我們組的同學一起想的,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我們組的口號是:快樂快樂,永遠快樂!我們要用快樂的心態面對每一天。

身為一名小組長,我感覺肩上的責任很重,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我總是管不住組內的人,不會組織大家。不過,我慢慢的學會了組織大家。

另外,小組評比也對我們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在競賽中,同學們都想得到獎品,所以就產生了“我要學”想法,然而產生競爭。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他讓我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成長!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來,儘管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走了許多的彎路,但通過我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學生髮生較大變化,我收穫頗多。現將自開學以來的實驗情況總結如下:

一、階段性成果

1、學生課堂上參與意識增強,參與面較實驗前更廣。原來的課堂,是班內“優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游學生缺乏自信心,面對優秀生的強勢,他們不敢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時間一長,他們與優秀生的差距越來越大。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來,由於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每個成員都帶有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這樣問題就變得容易解決。每個學生都有了發言的機會,很多學困生也鼓起學習的自信心。

2、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在組織討論時,小組長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小組成員發言,充分考慮知識的難易度和學生的水平,對於不積極參與的同學還要進行引導教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瞭解、彼此信任,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和支持,還需要妥善地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同學之間建立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夥伴關係。

4、學生的膽量增大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很多原來內向的孩子得到了鍛鍊的機會,他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自信心增強,敢於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表自己的見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強。

二、具體的做法

1、學生課上展風采。通過向其他老師取經,我走了許多彎路,實驗一段時間後,針對有些同學準備不充分,我對組長提出了要求,要求組長在本組展示前對小組成員的準備情況進行檢查,起到督促作用,保證能順利完成展示。同時,對各組的展示情況由同學們打分,通過此活動,同學們的自信心增強。

3、抓好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場所,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我的舞台。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多種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如:同桌互學、四人小組交流、朋友間互教互評、全班集體討論、師生間的討論等。在實踐中我發現:學生更願意向同學請教,也有當“小老師”的慾望。在這種合作中,學生能更輕鬆地掌握知識。在學生彙報發言的過程中,我也經常指導他們如何彙報,如何傾聽別人發言,如何補充。小組合作學習由於人員少、距離近,學生讀書的機會更多,思考問題發表見解的機會更多、接受夥伴評價的機會也更多。這時,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就會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

三、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

1、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參與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他們的反思力,引導他們學會學習。評價以鼓勵為主,但很多孩子的評價語及評價面還過於單一,還需教師通過不斷學習來教會孩子如何評價。

2、小組合作討論時,學生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而且有時偏離主題。有個別小組的個別同學利用小組交流的機會談論其他話題,這方面還需進一步監督好,制定相應的措施制約他們。

3、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並且綜合素質存在差異,導致課堂參與程度參差不齊。班內總有十幾位同學特別活躍,展示自己的慾望特別強烈,給其他同學帶來壓力。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機會更多,扮演着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展示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彙報的現象多。

4、由於時間較緊,教育教學任務繁重,有些問題的研究還不夠細緻。

無領導小組討論六招 篇三

1、禮儀上的準備

從傾聽新聞聯播開始,用温柔的目光、堅毅的表情,欣賞新聞聯播,可以略微頻頻點頭以表示對説話人的鼓勵,示意他繼續説下去。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要學會對組員的尊重。接着還要練習打斷別人。還是用新聞聯播,當播音員説完上一句時,在她換氣的一瞬間,按下暫停鍵,然後説:“這位組員,我想你已經很清晰地表達的你的觀點。你的想法可以概括為……”然後簡要陳述剛才聽到的內容。此必殺技用在有人囉嗦得天怒人怨時使用。但由於易招致打擊報復,所以要估計自己的戰鬥力,戰鬥力不足時慎用此法。

2、口才上的準備

給自己準備若干主題。對每個主題進行二分鐘的闡述。醖釀三分鐘,再進行二分鐘闡述,內容儘量不要雷同。內容雷同也要追求措辭上的變化。如果反覆,直到精疲力竭為止。通過此法,可以鍛鍊連綿不絕的口才,旨在拖垮對手。如果有人對你表現出敵意,建議應試者將話題向深度進展下去。讓對方應接不暇。在語言方面的另一個重要準備是名言警句。一定要準備一些珍藏版的名言,例如談論民生:“吾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例如談論廉政:“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在適當的時候甩出來,可收到振聾發聵、醍醐灌頂之功效。

3、心理素質上的準備

想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勝出,就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試想,周圍都是虎視眈眈,被着羊皮的狼,表面上温文爾雅地傾聽你的發言,事實上一直在拼命找你發言中的漏洞試圖反駁。在這時候,超然物外的心態就非常重要了。建議考生首先要多蒐集一些社會上的負面新聞,培養一種悲天憫人的氣質。看到那些不幸的人們,應試者就知道,應試者要得到這個崗位,主要想要改變大家不願意見到的,種種不公的現象。這樣,你將會從個人得失的小糾結中解脱出來,用包容而慈悲的心態看待這份工作,看待與你共同競爭的競爭者。從而讓你全身心可以籠罩在一種赤誠、堅毅的氛圍中,增強你的心理素質。如果你不具備這樣的心態怎麼辦?如果你達不到這種精神境界,又何必苦苦追求這個崗位。崗位,只留給對自己狠的人。

4、語言風格上的準備

這一點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揚長避短。體會自己的語言風格,改變語速、口氣等方面有所欠缺的地方。然後發掘自己的潛力。激情、邏輯、思辨、歸納、演繹,選擇適合自己的語言風格進行專門訓練,直至爐火純青的程度。

5、情緒控制上的準備

無領導小組中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情緒激烈,激怒別人後引火上身,兩人拿出一山不容二虎的勁頭,餘人擺出坐山觀虎鬥的架勢,則萬事休矣。面試時,如果遇到反駁,要知道,如果自己的內容有硬傷,則乖乖地承認,然後進行下一個話題比較好。否則會死要面子就要活受罪,若仍然堅持錯誤不放,除了讓別人認為你固執,再沒有別的好處了。如果他是嫉妒你才華橫溢,那就好辦了,説明你已經站在優勢地位上了,這時只要鞏固自己的位置就可以。處於弱勢的成員情緒會比較容易激動,也容易放出“勝負手”,也就是用一個話題的尖鋭交鋒,試圖取得心理上的優勢。當然,如果你把持不住,陷入纏鬥,兩敗俱傷的可能性較大。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得不償失。

6、氣勢上的準備

無領導小組討論,意為圓桌會議式的平等氣氛的討論。這時候,有匪氣人的會流露出匪氣,有霸氣的人展示出霸氣,有意氣的人會煥發出意氣。這個“氣”,就是平時的性格氣質。氣勢不能過於強勢,説理要深入淺出,勸説要循循善誘,論證要言簡意賅,表態要鏗鏘有力。

無領導小組討論只有在實戰進一步去體會、深化,應試能力才能真正有所提高。尤其在語言表達方面,需要特別注重加強學習。通過以上的分析,希望能對無領導小組有全面而詳細的掌握,並能在接下來的應試準備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小組討論心得 篇四

5月互助學習心得

自從學校組織了互助小組學習活動後,我就和小明等同學組成了學習小組。在幾個月的學習中我們互幫互助,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在這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讓我們有一種良性地競爭,這種良性的競爭激勵了我們努力學習,效果比在老師高壓模式下學習更具有效果。並且小組學習互助活動培養了我們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我們為了獲得小組的整體進步,維護小組的共同努力,既加深了我們之間的友誼,更重要的是加強了我們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

我在這個小組中算基礎比較弱的,學習積極性不怎麼高,剛剛開始的時候比較厭惡這個學習小組,但後來慢慢地發現其他組員是真心幫助我學習,每次我沒什麼積極性的時候,他們都會不厭其煩地幫助我學習,讓我感覺到了在大學中久違的温暖。

總之,這個學習互助小組對我幫助很大,既提高了學習成績,又與幾位組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X x

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四月二十四日我校組織七年級八年級全體老師到古城正定六中觀摩學習關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我感到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們現行的教學模式太落伍,老師們再不能抱着老本吃飯,教育不改不行,必須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打一場教育改革的戰爭。

一、明確小組成員責任。

建立了合作學習小組後,要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責任,要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一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還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一個小組,只有在一個好的小組帶頭人的帶領下,才能始終如一地圍繞某一箇中心議題開展討論、探究,最終找到規律、獲取方法。組長又是一個小組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聯繫教師與全班學生的紐帶。因此選好組長,直接關係小組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小組長要選擇有一定的號召力、責任心、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小組長為輪換制,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有鍛鍊和展示的機會。小組長主要負責討論過程中的組織和裁判。

二、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

第一、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就是學會與人交談時,聽別人説完。合作小組成員必須聽清老師的提問要求,聽懂小組分工的要求,聽明白其他同學的發言,同時也要聽得了表揚之詞,聽得進批評之音。俗語説:“三人行必有我師”。學會傾聽能使我們取長補短,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二、學會表達。僅僅會聽是不夠的,每個學生必須學會表達。在課堂教學的許多時候,經常只有那麼幾個學生舉手,一些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討論時發言很有價值,等到全班交流時卻沒有了聲音,也有一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楚。為此,教師就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慾望,培養學生敢説的勇氣,把一些能夠容易表達或簡單的問題讓不愛發言、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回答,並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使他們能夠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第三、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在肯定別人優點的時候,還要敢於質問。如果有疑問,應立即追問為什麼,而不要害羞,不做聲;有不同的見解和意見時,要敢於提出,大膽質疑;想到了同學們沒想到的,沒説完的,要勇於補充。這樣就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富於生機。

三、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師是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的角色。主要是“撐船者”,不能代替學生“划槳”,否則學生永遠是乘客,是被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針對教學內容適時選擇重點問題或操作練習;也體現在學生合作學習時,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前提下積極參與討論、啟發、引導、鼓勵、反饋,如發現未曾預料的問題可及時調整解決。教師同時又是巡視者和協調者,以確保正常課堂秩序,及時提醒個別學生,協調組間必要的信息聯繫。主導、巡視、協調者的角色密切了師生關係和提高了師生、生生交往密度,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划槳”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平等、自由、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能提供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充分釋放“撐船者”和“划槳人”的智慧,也才能真正讓學生由“不會學習”向“會學習”和“主動會學習”邁進。

以上是我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膚淺的看法。

小組合作的收穫與反思 篇六

小組合作學習從實施到此刻已經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它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它賦予了課堂教學新的意義。此刻就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些感受總結如下:

1、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研討、合作等學習活動貫穿於整個課堂活動中,課堂的時間盡最大可能還給了學生,強調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過程。學生由被動的理解知識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承擔了課堂教學的組織、指導、幫忙、促進者的主角。課堂上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利用團體的智慧,在教師的幫忙下,自主地完成對教學資料的學習。進取、主動的學習情感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為學生今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也正是我們課程改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

2、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走上講台為大家講課,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而這位學生所在的小組為了上好這節課,課前預習時必定要查閲很多的資料,可能比教師還要多,並且在選擇上會更貼近學生的需要,使學生更願意聽。學生的創新本事和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他小組在聽講過程中有不懂的隨時能夠對質,如果彙報的小組沒法回答,教師再給予澄清。真正能做到“學生會的教師必須不講,教師講的必須是學生最想聽的”。坐在下頭聽講的學生更是期望能評價上頭講課的同學,在講課的同學講完後,同學們對其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地進行了複習和總結,從而保證了物理課的持久吸引力與高效率。

3、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羣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也能使自我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所以,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學會了合作,更大的收穫在於得到了高質量的學校生活,其精神是愉悦的,心態是進取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但在當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存在着一些低效現象:

一、學生的合作不主動

在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時,有時會發現教室裏鴉雀無聲,許多學生只顧自我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出現這種“冷清”的場面,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如果座位安排不合理,指導不夠得力,活動之前沒能對學生腦海中相關的知識網絡進行激活,這些都可

能會抑制學生主動合作的熱情。從學生角度分析,合作意識淡薄,缺乏團隊精神,合作本事不強,也會影響合作。另外,課堂的緊張氣氛也會使學生無形中背上思想包袱或造成恐懼心理,從而影響合作的效果。

二、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

經過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可是語言表達本事強的學生參與的機會明顯較多,自由發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彙報的次數多;而另一些學生卻習慣於當聽眾,很少或從不發表個人意見。

經過仔細分析,發現出現後一種情景的學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學習困難學生,由於基礎薄弱,他們想參與活動卻又力不從心,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他們乾脆置身事外;另一類是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喜歡自我琢磨,喜歡獨處,不善於在人前發表意見,他們有本事説,但他們不善於爭取機會,即使聽到與自我不一樣的見解也不加辯駁,多數時候在合作中緘默不語。另外,就發言的機率而言,一般是男生多於女生,性格外向的多於性格內向的。還有,成員之間關係的融洽程度、對話題感興趣的程度也會影響學生的參與度。

三、學生的合作不充分:

在組織小組合作活動時,因為教學資料多、任務重,教師擔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不敢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和討論時間。一些個別小組展示了自我的成果,教師就匆忙結束任務,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致使問題的討論僅停留在表層理解而缺乏深度,許多學生只好被動地接納別人的觀點而無法闡述自我的想法。

四、主角的落實不到位:

在進行合作學習分組時,每個組各成員的學習、本事、性別等個體差異的搭配不夠均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成了各小組名符其實的常任報告員。由於怕影響教學效果或拖延時間,也不敢過多地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充當報告員,使他們的本事得不到全面的發展。

五、教師的評價不全面:

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只重視對整個小組的評價而容易忽視對成員個體的評價;或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估,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肯定。

解決策略

1、合作學習的分組指導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研究設計,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本事、學習本事、學習成績、性別等都要儘量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能夠採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評判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擔任。各成員各司其職,組長負責組織、管理,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蒐集,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並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彙報,評判員負責評判各小組的彙報結果。

2、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在物理教學中,大部分教學要將班級團體授課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合作學習的資料要有必須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問題要有必須的開放性。所以,教師需要在備課時深入研究教材,設計好哪些資料需要合作學習、什麼時候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教學時靈活掌握合作的時機及動態。

3、合作學習的課後總結、課後調查、反思與評價對改善教學十分有利。教師能夠經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經驗。

小組討論記錄 篇七

小組討論記錄(文獻綜述)

1.劉曉川

文章:《地方治理研究的文獻綜述》

個人認為,文獻綜述應當起到如下作用:

(1)幫助文章作者確定選題。通過文獻綜述,向讀者説明——該文的選題不是“直接決策”、而是“理性決策”;

(2)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表明我的文章不是“竊他人之美”,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對已有研究情況的總結、梳理。為讀者建立背景知識,完成文章的準備工作、開啟文章論述的起點;

(4)指出本文的基本問題——主要概念界定、前人研究的不足之處及本文的創新點„„只要依託充足的文獻基礎,才可以有效開啟文章的論證和分析。

文獻綜述的特點是:

(1)收集文獻的全面性和代表性。雖然無法做到通讀相關選題的所有文獻,但應選取較有代表性的學者及較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加以閲讀,此外,再重點關注最近發佈的相關文獻和自己選題研究興趣最貼切的文獻;

(2)對思考內容和所收集文獻的歸類。如蓋伊。彼得斯在《政治科學中的制度理論:“新制度主義”》一書中,將新制度主義劃分為七類,分別是——規範制度主義、理性選擇制度主義、歷史制度主義、經驗制度主義、社會學制度主義、利益代表制度主義、國際制度主義。並從九個維度對每類制度主義加以歸納——制度有何構成、制度怎樣形成、制度如何變遷、個人和制度如何互動、制度如何解釋行為/其能否驗證、制度如何設計、制度如何運行、什麼是好的制度、該理論的解釋限度。

(3)符合研究的基本特點。最重要的是——可證偽性,因為文獻法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易和下列兩種概念混淆:

(1)抄襲。很多人認為,既然是歸納,就原封不動照搬某些段落。其實,文獻綜述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其和原文的關係充其量是“引用”。文獻綜述的背後是作者的再思考、深加工,即針對自身研究內容的興趣對已有文獻的歸納、整理、評價、補充。

(2)讀書報告。文獻綜述強調“廣博”,而讀書報告強調“精深”(就某一部專著)。

我本人在寫文獻綜述的時候,有下列困惑:

(1)當文獻綜述寫到最後,發現前人研究的盲點和自己最初定的選題有所偏差時,之前的文獻綜述是否就應該全盤否定?因為這必然面臨着選題的調整,那麼相應地文獻綜述應作何種調整?

(2)如果全文以“實證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如何確保文獻綜述和其他部分的銜接,避免給讀者以“兩張皮”的感覺?比如,和“問題提出”部分有重合的嫌疑、和之後的實證調查及結論分析部分有脱節的危險。

2.鄭雯

文章:《從規範經驗主義到制度主義》

什麼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指作者針對自身的研究題目、研究範圍,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閲讀和理解,對大量相關論文、數據、資料和觀點進行歸納總結,並加以提煉和分析。

文獻綜述的目的(1)對研究的問題進行定義和限制範圍;(2)分享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

(3)與已有研究進行比較;(4)確定研究的重要性、延續性;(5)避免重複研究;(6)取其精華,棄其糟泊;(7)為研究提供框架。

《從規範經驗主義到制度主義》的特徵

(1)思路清晰,從綜述到問題分析和探究,再到研究方法的提出,層層遞進和深入;(2)在客觀歸納總結已有研究和觀點的同時,有自身的主觀評價和探討,並從批判的角度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缺陷;(3)試圖提出一個新的理解我國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的經濟學本質的研究框架。

3.蔡嘉琳

文章:《工作投入研究的現狀》

什麼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應該是對某一個概念、理論或者研究領域的主要觀點進行總結和梳理的過程。文獻綜述不僅僅是權威觀點的彙總,更要根據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將觀點進行分類和整理。以《工作投入研究的現狀》為例,本文對工作投入這一概念的綜述包含了以下部分:(1)工作投入的概念。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學界普遍認同的概念進行解析。(2)工作投入於相關概念的關係。比較工作投入如其他與其相似的概念的不同點,如與工作捲入、組織承諾等的不同。使讀者對工作投入的概念更加明確。(3)工作投入的測量。介紹國際上測量工作投入的量表及存在的技術缺陷。(4)工作投入的影響效果。即工作投入是哪些因素的因變量。作者介紹了國際上研究的工作投入對工作態度、工作績效及行為、團體效能的影響。(5)工作投入的影響因素。即哪些因素是工作投入的因變量。作者介紹了個體特徵因素(效能感、人格和氣質、身份認同、應對策略)、與工作相關的因素和與家庭相關的因素。(6)總結與展望。

這樣一篇對概念的文獻綜述就顯得比較完整。要研究這一主題的人員可以從這篇文獻出發找到要構建的關係,對讀者會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文獻綜述的目的(1)回顧目前學界對某一概念、理論的研究;(2)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將主要觀點進行梳理,以對研究對象有更好的理解;(3)發現目前研究的不足,發現可能的貢獻點或創新之處。

文獻綜述的特徵

(1)論文中原創性最低的部分,但好的文獻綜述能夠為文章奠定堅實的研究基礎。

(2)不是觀點的簡單堆砌,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繫。

4.範坤

文章:《公共服務研究(文獻綜述)》《國內外電子治理研究文獻綜述》

什麼是文獻綜述

通過檢索與蒐集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在閲讀與理解的基礎上,對研究領域的研究歷史、研究現狀、研究動態和研究趨勢進行綜合分析,通過歸納整理,在評述的基礎上形成的供進一步研究參考的文體。

文獻綜述的目的(1)歸納整理已有研究現狀;(2)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文獻綜述的特點

(1)建立在廣泛的閲讀和理解的基礎上;(2)對數據、資料、觀點進行比較、歸納、整理;(3)不僅需要陳述,還需要分析評論

5.馬天航

文章:《公共物品問題及其解決思路——公共物品理論文獻綜述》

如何做文獻綜述:克雷斯威爾五步文獻綜述法

文獻綜述抽取某一個學科領域中的現有文獻,總結這個領域研究的現狀,從現有文獻及過去的工作中,發現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和角度。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蒐集大量情報資料,分析綜合當前該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從而揭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為後續研究尋找出發點、立足點和突破口。

約翰。W.克雷斯威爾(John W. Creswell)曾提出過一個文獻綜述必須具備的因素的模型。他的這個五步文獻綜述法倒還真的值得學習和借鑑。

克雷斯威爾認為,文獻綜述應由五部分組成:即序言、主題1(關於自變量的)、主題2(關於因變量的)、主題3(關於自變量和因變量兩方面闡述的研究)、總結。

(1)序言告訴讀者文獻綜述所涉及的幾個部分,這一段是關於章節構成的陳述。在我看也就相當於文獻綜述的總述。

(2)綜述主題1提出關於“自變量或多個自變量”的學術文獻。在幾個自變量中,只考慮幾個小部分或只關注幾個重要的單一變量。記住僅論述關於自變量的文獻。這種模式可以使關於自便量的文獻和因變量的文獻分開分別綜述,讀者讀起來清晰分明。

(3)綜述主題2融合了與“因變量或多個因變量”的學術文獻,雖然有多種因變量,但是隻寫每一個變量的小部分或僅關注單一的、重要的因變量。

(4)綜述主題3包含了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係的學術文獻。這是我們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這部分應該相當短小,並且包括了與計劃研究的主題最為接近的研究。或許沒有關於研究主題的文獻,那就要儘可能找到與主題相近的部分,或者綜述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提及的與主題相關的研究。

(5)在綜述的最後提出一個總結,強調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綜述中重要的主題,指出為什麼我們要對這個主題做更多的研究。

6.郭佩坤

文章:《高校獎學金制度研究文獻綜述》

概念:文獻綜述,是指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某一專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範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間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

目的:獻綜述要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就目前學術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獻綜

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題的特定領域中已經被思考過與研究過的信息,並將此議題上的權威學者所作的努力進行系統地展現,歸納和評述。在決定論文研究題目之前,通常必須關注的幾個問題是:研究所屬的領域或者其他領域,對這個問題已經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議與對策是否成功;有沒有建議新的研究方向和議題。簡而言之,文獻綜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礎。

綜述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文獻綜述不僅僅是對一系列無聯繫內容的概括,而且是對以前的相關研究的思路的綜合。文獻綜述的基本步驟為:

(1)文獻綜述的第一步:概括歸納

收集文獻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各種檢索工具,如文獻索引,文摘雜誌檢索,也可利用光盤或網絡進行檢索;二是從綜述性文章,專著,教科書等的參考文獻中,摘錄出有關的文獻目錄。

選擇文獻時,應由近及遠,因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參考資料,並且可以使人更快地瞭解知識和認識的現狀。首先要閲讀文獻資料的摘要和總結,以確定它與要做的研究有沒有關係,決定是否需要將它包括在文獻綜述中。其次要根據有關的科學理論和研究的需要,對已經蒐集到的文獻資料做進一步的篩選,詳細,系統地記下所評論的各個文獻中研究的問題,目標,方法,結果和結論,及其存在的問題,觀點的不足與尚未提出的問題。將相關的,類似的內容,分別歸類;對結論不一致的文獻,要對比分析,按一定的評價原則,做出是非的判斷。同時,對每一項資料的來源要註明完整的出處,不要忽略記錄參考文獻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時間,頁碼和出版單位所在城市等。

對要評論的文獻先進行概括(不是重複),然後進行分析,比較和對照,目的不是為了對以前的研究進行詳細解釋,而是確保讀者能夠領會與本研究相關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個別地和集中地對以前研究的優點,不足和貢獻進行分析和評論,這在文獻綜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文獻綜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學科對引用摘要的要求與期望不同。雖然文獻綜述並不僅僅是摘要,但研究結果的概念化與有組織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將資料組織起來,並連到論文或研究的問題上;整合回顧的結果,摘出已知與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獻中的正反爭論;提出進一步要研究的問題。

(3)文獻綜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獻綜述是否有價值,不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與知識的多少,還要看自己對文獻作者及編輯者的觀點與看法如何。

閲讀文獻時,要避免外界的影響甚至干擾,客觀地敍述和比較國內外各相關學術流派的觀點,方法,特點和取得的成效,評價其優點與不足。要根據研究的需求來做批判,注意不要給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個具有批判性的評論,必須要有精確性,自我解釋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測試研究生評鑑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與所提出的論據,做出摘要,並提出簡要評估。

文獻綜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寫作的標準,即判定其是否為一篇好文章還要看文獻中引用的文章與評論的標準。有的台灣學者將其歸納為:代表性,顯著性,相關性,適時性和簡捷性。

(4)文獻綜述的第四步:建議

文獻綜述的最後步驟是在回顧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

議。根據發展歷史和國內外的現狀,以及其他專業,領域可能給予本專業,領域的影響,根據在縱橫對比中發現的主流和規律,指出幾種發展的可能性,以及對其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等趨勢進行預測,從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並説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還要指出的是,閲讀和分析已有的其他專業研究人員的文獻綜述,可以高效率地獲得有益的觀點和建議。但是,這類集中介紹研究成果的綜述性文章只能作為新的研究的基礎或參考點,不能被用來替代自己的獨立研究。總之,要做好碩士,博士論文的選題與研究,必須重視資料概覽,認真寫好文獻綜述。

7.竇忠毅

文章:《協商民主文獻綜述》

什麼是文獻綜述

作者就某一領域在某一時間段內對大量原始研究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整理歸納,分析提煉。描述該理論的形成環境,研究狀況和發展背景。主要研究成果、發展趨勢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對於研究者接下來的研究具有參考價值和指導價值。

文獻綜述的目的我們在對一個研究領域進行了解時,我們首先必須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狀況,環境,研究成果、研究趨勢以及主要研究人物有所瞭解。一方面文獻引用,理論指導有極大幫助。另一方面梳理該領域的研究狀況與趨勢,明確自己的研究具體方向,以防研究過時理論,研究成果缺乏研究價值和參考價值。

文獻綜述的特點

(1)時間性。文獻綜述具有很強的時間性。文獻綜述是對某個特定時段某一問題的研究狀況、研究成果和研究趨勢的歸納總結。

(2)歸納性。文獻綜述並不是對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簡單堆砌。而是在資料蒐集整理上的歸納總結。

(3)指導性。一篇好的文獻綜述對接下來的深入研究有極強的指導性。對前輩的理論成果的歸納總結對自己的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8.陳新義

9.鄭文傑

文章:《公共物品問題及其解決思路——公共物品理論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定義

文獻綜述,是指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某一專題,對大量原始研究論文中的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

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後,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閲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主要學術觀點、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爭論焦點、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而寫成的一種不同於畢業論文的文體。

文獻綜述的目的及其意義

(1)文獻綜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間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

(2)文獻綜述可進一步熟悉科學文獻的查找方法和資料的積累方法,在查

找的過程中同時也擴大了知識面。

(3)查找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是科研選題及進行科研的第一步,文獻綜述為今後科研活動打基礎的過程。

(4)文獻綜述過程能提高歸納、分析、綜合能力,有利於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文獻綜述的特徵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就文獻綜述的結構特徵來説,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

(1)前言部分。主要是説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範圍,扼要説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敍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2)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蒐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3)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4)參考文獻部分。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ve6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