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多篇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多篇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多篇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篇1

一次教學觀摩活動,主題是“有用的調味品”。幼兒興致很高,紛紛選擇食物加入調味品,然後品嚐自己調製的食物。教師隨之與幼兒進行交流。

師:你加了什麼調味品?吃起來怎麼樣?

甲:我在西紅柿裏放糖了,好甜!

師:是呀,放了糖更好吃了!

乙:我放了沙拉醬,真好吃!

師:是呀,調味品真好!

(許多幼兒説自己放的調味品好吃,教師都積極迴應,給予充分肯定。)

丙(小聲地):不好吃的,好酸!

(幾個幼兒也接連應聲説自己的調味品不好吃,“好成”、“好辣”……教師看看他們,沒有任何反應,顧左右而言他。)

師:我們再嚐嚐別的調味品吧

(幼兒再次操作。)

從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中,我們發現教師對幼兒的言語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對一些幼兒的言語積極反饋,而對另一些幼兒的言語卻充耳不聞。是沒有聽見嗎?

帶着疑問,我仔細看了教案,頓時明白了。原來活動目標的第一條是“讓幼兒感受到調味品能讓食物變得好吃”。看來是這個“指揮棒”在起作用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教師念念不忘活動目標,以目標的達成為最終目的,因而在活動實施中儘量避免節外生枝,極力促使幼兒直奔目標。

那麼,這些“逆耳”的言語真的有悖於目標嗎?未必!調味品能讓食物好吃,不假,但有前提:調味品必須使用得當。那些“逆耳”的言語給出的信息是:調味品如果使用不恰當,食物就不好吃。這不正是從另一個角度對目標的探索嗎!為什麼教師聽着覺得不順耳呢?因為教師片面追求目標的實現,沒有準確地理解與把握目標的內涵,因而把這些有價值的言語看作背離活動目標的、沒有價值的、不和諧的音符。

現實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教師往往會積極迴應順耳的言語,而對逆耳的言語聽而不聞,甚至表示不滿。無怪乎有人説,“在教育活動中,兒童很多時候在附和老師。老師希望他們説什麼,他們就努力説什麼,以求得到權威的認可。”

教師聽不見的病根在哪裏?就在於片面追求目標,只見目標、不見幼兒,急於尋求符合標準的答案,千方百計牽着幼兒順應目標。這導致“預設”與“生成”勢如水火,活動中閃現的生成“火花”也被無情地撲滅。

提倡目標意識有其積極意義,但把握不好也有一些負面作用,如一切圍着目標轉,過分追求目標達成等。那麼,要不要關注目標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決不能片面地理解。

一不能死扣目標。既定目標終究是預設的,還需在活動中檢驗。檢驗的依據就是幼兒的反應。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及時修訂目標順應幼兒,而不是強求幼兒符合目標。

二不能目標在前,幼兒在後。教師不能片面以目標的達成為“終點”,而應該“幼兒在前,目標在後”。也就是説,目標要來自幼兒,追隨幼兒,順應幼兒。

三不能片面評價活動的成敗。評價是槓桿,起導向作用。目前,對活動的評價往往以目標是否達成為基點,以成敗論英雄,這導致教師唯目標是從。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評價取向,關注教師對活動的組織和把握,對活動中“生成”價值的捕捉和利用,以及對幼兒行為的引導與反饋。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篇2

?甜甜的糖果》是託班本學期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的準備、實施及延伸活動中都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對如何進行幼兒教師問題意識的建構做了一點嘗試。

一、疑惑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的備課建議是讓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製作一個“糖果”。雖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慮到我們託班的小朋友人比較小而且大多數小朋友都特別活躍,如果共同製作一個糖果的話,可能場面會比較混亂,對於我這個年輕教師來説,教學活動過程中掌控起來會比較困難;另外,託班的幼兒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烈,讓所有的小朋友一起製作能達成合作的效果嗎?;第三,班裏有些孩子比較內向,有個別孩子又有點特殊,他們在全班總動員的過程中會被無意地忽略嗎?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學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是裝飾糖果,教材中的備課建議是讓小朋友用顏料塗畫來裝飾。通過平時美術活動中對幼兒表現的觀察,我發現幼兒只是將顏色一個接一個地亂塗亂畫,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從事過多次這樣的活動,沒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樣才能更有趣一些呢?針對以上兩點疑惑,我在翻閲了同類教案後,做了一些調整和改動。

二、實踐

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法都是在不斷的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的過程中慢慢產生的。我對《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進行了第二次的備課。首先把全體制作一個糖果改成了每個孩子都來製作一個糖果寶寶。老師事先製作一個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媽媽”,在活動的導入環節,創設一個情境:糖果媽媽説:謝謝老師給我做了這麼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寶寶們還沒有衣服穿,怎麼辦呢?這時候老師就提出一個問題:糖果媽媽有許許多多的寶寶,老師一個人來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給他們,怎麼辦呢?這樣馬上就能引起小朋友對為糖果寶寶做衣服的興趣。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我一直在思考一個有趣方法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引起他們的興趣。突然想到孩子們對我以前給他們變的一個魔術非常感興趣,他們始終還沒有弄明白為什麼白紙上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出現。我能不能把這個運用到裝飾糖果寶寶的環節上呢?這樣也許更有意思。於是我每個小朋友發了一些小紙團,讓他們在糖果寶寶身上隨意地粘貼,待會老師就會讓糖果寶寶的衣服變魔術!

就像在備課時所預想的,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都專注於自己的工作。課堂常規及活動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於孩子的年齡及動手能力的差異,在活動過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內容,興趣仍然非常濃厚;有的孩子則動作緩慢,而且需要老師的幫助才能完成,這裏就出現了一個時間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對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個要求:你們可以去幫幫你邊上需要幫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師這裏來領取材料,繼續製作糖果寶寶。這樣一來,每一個孩子又都能繼續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這時問題又出現了,由於臨時調整了教學環節,活動持續的時間過長了。為了不影響下面的活動,我要求孩子們在貼完之後就把糖果寶寶放到老師這裏來,到遊戲時間我們一起來完成最後的變魔術環節。

區域活動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教學活動有效的補充。孩子們對教學活動的熱情沒有因為活動的結束而褪減,因此,我便利用區域活動小組操作的優勢讓孩子們以組為單位,一組一組地完成最後一個“穿衣服”的環節。這樣既給老師的觀察提供了方便,同時也能及時地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甜甜的糖果》這個教學活動完成了,在區域活動中我們也開設了“糖果屋”的遊戲,在區域內提供了更多的製作、裝飾糖果的材料,讓幼兒嘗試用其他方法來製作漂亮的糖果,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三、反思

在託班階段,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孩子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外界的干擾、孩子的想法、教師的組織方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應該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觀察能力、改動生成活動環節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僅應該專注於“如何做”,還應該認真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調整”和“務實的反思”,每一階段都對自己的反思進行整理,這樣會有助於我們歸納總結教學經驗,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專業成長。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篇3

在教完一堂課、組織完一次遊戲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持、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等。然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的信息寫“修改建議”,如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或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等,從而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在組織幼兒《吹泡泡》的遊戲活動中,我進行提問:你剛才在玩吹泡泡遊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我有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遊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泡泡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未能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因此是橢圓形的。

課後,我進行了思索,我覺得在此活動中應重點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説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此外,作為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我,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還要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篇4

“看,天這麼黑,好像要下雨了!”“老師,今天怎麼這麼冷啊!”平時孩子們常常會討論好多關於天氣的問題,看到孩子對天氣很感興趣,加上他們的生活直接地受天氣影響,有了切身的經歷和體驗。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加豐富他們對生活中的自然經歷有科學的認識,於是就產生了《天氣預報》這個活動,以此來引導幼兒關注天氣,瞭解天氣常識。

活動中最大的亮點是每個環節都有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孩子更清楚的認識天氣符號,瞭解簡單的氣象知識,從而產生關注天氣,觀看天氣預報的意識。如第一環節中,引出天氣預報,教師先播放天氣預報的片頭曲,讓幼兒傾聽,猜測是什麼電視節目開始了?這樣的預設一方面是引領幼兒走入活動中,另一方面可以發現班中有哪些幼兒有關注天氣預報的經驗,然後再把片頭曲音樂和畫面一起呈現在孩子眼前,此時給在座的每位幼兒一個直接的答案《天氣預報》,活動就此真正拉開序幕。活動的第二部分有兩次播放央視天氣預報視頻,第一次讓幼兒瞭解畫面的內容,知道有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天氣符號、不同的温度等等,第二次播放央視天氣預報視頻,讓幼兒邊傾聽邊記錄,在此過程中認識天氣符號。第三環節請幼兒當小小播報員,是對這個活動的鞏固和提升。

我覺得有一個地方需要調整一下,看視頻天氣預報幼兒記錄天氣符號的環節和ppt呈現12個天氣符號的畫面可以交換一下。因為第二環節的第一次視頻讓幼兒觀察天氣預報畫面,此時立刻呈現ppt中的12個天氣符號,引導幼兒一一認識,然後再讓幼兒進行記錄,這樣既對天氣符號有了認識,又能在認識的基礎上採用記錄的方法加以鞏固,凸顯出記錄環節的有效性,在執教的過程中,是將記錄環節作為認識天氣符號的手段,活動下來我覺得並不合適,對能力強的幼兒來説是一次提升自己的過程,對能力弱的幼兒來説,是一次挑戰,再説,縱觀整個活動,調整後的活動顯得更流暢,體現出一步一個腳印,層層深入。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篇5

?三隻猴子》是一首簡單、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它表現了小猴在牀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很容易引起共鳴。

活動初,我以“猴子”為話題讓幼兒自由説説自己所認識的猴子,很多幼兒都告訴我猴子很調皮、很活潑、很聰明、愛搗蛋等等。看到幼兒都已對“猴子”有了一定的認識,我便出示與歌曲有關的系列圖片,並告訴幼兒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就藏在圖片中。首先,我將問題拋給幼兒: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很多幼兒都説出了自己觀察到的東西,例如:有的幼兒説看到了三隻猴子在牀上跳,媽媽很着急,汗都流下來了;有的幼兒説看見第二張圖少了一隻猴子,並猜測猴子是從牀上摔下來進醫院了;有的幼兒發現每一張圖都會少一隻猴子,最後那張圖一隻猴子都沒有了等等。於是,我範唱歌曲並讓幼兒認真傾聽,讓幼兒用自己的話説説歌曲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帶領幼兒理解而歌詞並學唱歌曲。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幼兒能在學習三四遍之後自己記住歌詞,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的1、2、3段,有的幼兒還會邊唱邊模仿小猴子跳、猴媽媽着急等動作與表情,很不錯。

活動開展中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進的方面。在本次活動的開展中我把本次活動的教學難點放在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的學習掌握上,雖然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沒有很好的掌握十六分音符的學習,我也提出來了,但在最後的學習表演中很多孩子唱到這一句的時候還是比較含糊不清的,沒有很好的掌握。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夠耐下心來,把這句歌詞的學習,單獨的擰出來用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多學習幾遍,我想孩子們應該會很好的掌握這個難點。

遊戲環節中由於孩子的興奮點已經很高了,完全不在我的控制範圍以內。這時我應該停下來,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讓孩子們知道:小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大包,都已經送到醫院去了,肯定是不能夠動了而且也沒有力氣動了。可能孩子們的情緒就會有所控制,該活躍的時候就活躍該安靜的時候就安靜,做到遊刃有餘。

在活動結束時,我藉助歌曲《三隻猴子》讓幼兒知道在牀上、沙發上亂蹦亂跳的危險性,並讓幼兒有初步自我管理的意識,整堂活動達到了教學目標。

幼兒園蟲和鳥教學反思篇6

?逃家小兔》是一本非常有特色的繪本,每組圖以黑白圖和彩色圖相結合,黑白圖就像是兔寶寶與兔媽媽的對話,而彩色圖則是每一組對話的最終呈現。在ppt製作過程中,我全部選用彩色畫面,原因有二:一是畫面色彩鮮豔,形象生動,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興趣;二是彩圖的畫面中是沒有文字的,孩子能仔細的觀察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另外,該繪本的畫面非常注重細節,總會留給孩子一些“神奇”的線索。小兔和媽媽雖然不斷在“變”但是從畫面上看到他們的影子,如小兔變成了小魚,課小魚的頭還是小兔子,兔媽媽變成大叔,而大樹是一隻兔子的形象,這都給孩子提供了想象的情境。

此外,《逃家小兔》這個繪本的語言相當有特色,句式都是如果你...我就...,於是我抓住這點,層層推進。我講完前面2幅畫的故事情節後,便讓孩子們觀察圖片,猜猜小兔又變成什麼,兔媽媽又變成了什麼?説説故事的情節。活動最後,我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小兔還會變成什麼,兔媽媽跟着變成什麼才能找到她。再來用上面的句子來講述。沒有了圖片的約束,孩子的想象力完全釋放了,活動氣氛很熱烈。

從《逃家小兔》這本圖畫書中看出幼兒的潛力是無限的。他們讀圖能力超出了我的估計。幼兒通過感知這本繪本作品,學習了成熟的語言,並得到創造性運用語言的啟示。特別是提升了語言表述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g1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