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孟浩然的個性特徵(新版多篇)

孟浩然的個性特徵(新版多篇)

孟浩然的個性特徵(新版多篇)

孟浩然生平簡介 篇一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時期與王維齊名的大詩人。他與王維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大多以寫隱逸和田園生活而著稱,其清淡、自然的詩風在唐詩中獨樹一幟,“匠心獨妙”,“神韻超然”,格調甚高,頗受後人推崇。他的許多詩“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換句話説,其高妙之處來自內心的修為,與文字筆墨的巧拙無關。

他的《秋登萬山寄張五》即具有上述特點。全詩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清淡而優美;他的《夏日南亭懷辛大》,極富於韻味而被“一時歎為清絕”,且誦讀起來“有金石宮商之聲”;他的《題義公禪房》情調古雅、瀟灑物外,手法自然明快、詞句清淡秀麗;《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詩,後人譽為“與其説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説是詩的孟浩然,更為準確”;而《渡浙江問舟中人》則被蘇軾評為“寄至味於淡泊”;他的《晚泊潯陽望廬山》,色彩淡素、渾成無跡、“一片空靈”,後人歎為“天籟”;他的《過故人莊》“淡到看不見詩”,“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把藝術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至於他的《春曉》,是任何一個稍稍讀過幾首唐詩的人都會背誦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千多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似乎這短短二十個字中有着不盡的藝術寶藏。詩人情入於境,深得大自然真趣和神髓。此詩是最自然的詩篇。反覆吟誦,不免讓人慨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背景: 篇二

此詩舊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為相時,孟浩然(45歲)西遊長安,以此詩投贈張九齡,希望引薦。然有人説733年孟浩然在長安時,張九齡尚在家鄉韶關丁母憂,張於年底才進京就任中書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見到張九齡。二人之相會當在張貶荊州長史時。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雲:“本詩當作於開元四年(716,浩然28歲)左右張説任嶽州刺使期間。” “張丞相當指張説”。

譯文 篇三

仲秋八月的時節,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齊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渾然一體。湖上蒸騰的霧氣籠罩着整個雲夢澤,洶湧的波濤衝擊着岳陽城。(正像)想要渡湖卻沒有船隻(我想要出仕做官卻沒人引薦),(我)安居不仕有愧於聖明天子。旁觀垂釣的`人,空有一廂羨慕之情。

拓展閲讀:古詩大全孟浩然 篇四

1、《初春漢中漾舟》

漾舟逗何處,神女漢皋曲。

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

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句鶯花續。

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2、《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3、《田家元日》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佔氣候,共説此年豐。

4、《早梅》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

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台。

猶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5、《庭橘》

明發覽羣物,萬木何陰森。

凝霜漸漸水,庭橘似懸金。

女伴爭攀摘,摘窺礙葉深。

並生憐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紅羅被,香黏翠羽簪。

擎來玉盤裏,全勝在幽林。

6、《秋登蘭山寄張五》

一作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7、《初春漢中漾舟》

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

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

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句鶯花續。

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8、《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一作宿來公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羣壑倏已暝。

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逕。

9、《耶溪泛舟》

落景餘清輝,輕橈弄溪渚。

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粧浣紗女。

相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10、《舟中曉望》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去,天台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11、《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12、《送朱大入秦》

遊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

分手脱相贈,平生一片心。

13、《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5、《渡浙江問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田園山水詩 篇五

王維的詩歌描寫山川美景,抒發融入自然的喜悦,讀來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詩描寫田園風光,表達對農家生活的熱愛,讀來樸質感人。王孟是盛唐時期的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人物。其中王維的成就最高,王維既是詩人又是畫家,他能將繪畫的原理與技巧靈活的運用到詩歌創作中。

原文 篇六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賞析 篇七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來到長安,並贈給當時宰相張九齡一首詩。這是一首他在遊歷洞庭湖時寫的。詩人借洞庭湖起興,描寫了洞庭湖壯麗的景色,進而抒發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希望有人引見的心情。這首詩寫得得體,有分寸,同時也沒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着痕跡,流露心跡。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山水詩的另類題材的佳作。全詩“體物寫志”,表達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從政的理想。詩人託物抒懷,曲筆擒旨,於浩淼闊大、洶湧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聲。該詩含蓄委婉,獨標風韻。

詩人選取洞庭湖為切入點,首聯描寫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八月秋高氣爽,浩闊無垠的湖水輕盈盪漾,煙波飄渺。遠眺碧水藍天,上下渾然。一個“混”字寫盡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雄渾壯觀,表現了一種汪洋恣肆、海納百川的意境。

頷聯描寫湖水聲勢。“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寫雲夢澤水汽蒸騰,岳陽城受到洞庭湖波濤的搖撼。句式對仗工整,意境靈動飛揚,表現出大氣磅礴的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雲蒸霞蔚、龍騰虎躍、萬馬奔馳之勢;一個“撼”字,筆力千鈞,如同巨瀾飛動、“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場景,然而,“岳陽城”又被壯闊的湖水所擁抱。這使讀者比物聯類:一座古城與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況是一個人的力量。如果沒有湖的涵養、滋潤,就不會有百草豐茂、萬樹花開的美景。這裏妙筆生花,一語驚人,是千古名句。

頸聯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這兩句用了類比的手法,先説詩人自己本想渡過洞庭湖,卻缺少舟和槳,詩人以“無舟楫”喻指自己嚮往入仕從政而無人接引賞識。後一句中一個“恥”字,道出躬逢盛世卻隱居無為、實在感到羞愧的情,言下之意還是説明詩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薦舉出仕。“欲濟”而無舟楫”,比喻恰當,婉曲傳旨。

尾聯化用典故,“卒章顯志”。“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化用《淮南子·説林訓》的古語:“臨河而羨魚,不若歸而結網。”喻指詩人空有出仕從政之心,卻無從實現這一願望,這是對“頸聯進一步深化。“垂釣者”比喻當朝執政的人,這裏指張九齡,懇請他薦拔;“羨魚情”喻從政的願,希望對方能竭力引薦,使詩人的願望得以實現,活靈活現地表達了詩人慕清高又想求仕而以啟齒的複雜心理。總之,詩人那種有志難酬、不得已而為之的難言之情“逸”於言表。

詩人繼承了自《詩經》以來傳統的比興手法,託物言志,自然和諧。既包藴着豐富的自然美,又體現了詩人的逸士風神,正是“筆墨之外,自具性情”。

古詩簡介 篇八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前兩聯描繪洞庭湖壯麗闊大而充滿活力的景色;後兩聯抒情,表達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從政的理想。全詩“體物寫志”,詩人託物抒懷,曲筆擒旨,於浩淼闊大、洶湧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聲。此詩含蓄委婉,獨標風韻,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譯文 篇九

八月的湖水漲滿,幾乎與四岸齊平,無崖無端,似將萬里長天包容。

水氣蒸蒸,籠罩了這古老的大澤雲夢;波光粼粼,雄渾的氣勢撼動了岳陽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卻沒有舟帆載乘;若要閒居端坐,對不起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來觀看那些垂釣之人,空懷着實現理想的激情。

詞語解釋 篇十

涵虛:水汽浩茫。

雲夢澤:古大澤名。

岳陽城:在洞庭湖東面。

濟:渡過。

端居:閒居。

坐:因為。

徒:徒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rl5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