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2021清明節氣的含義及來歷

2021清明節氣的含義及來歷

2021清明節氣的含義及來歷

大家知道嗎?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是第五個節氣,對於清明節氣的含義,大家瞭解多少呢?又知不知道清明的來歷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清明節氣的含義_清明節氣的含義及來歷,以供大家參考,我們共同閲讀吧!

清明節氣的含義及來歷

1、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相交之時。

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頗為濃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同時也是我國三大鬼節之一。

關於清明的起因主流説法在春秋時期,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晉公子重耳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為紀念曾割下自己的肉用來救活他的介子推所特設定下來。

2、當然關於清明還有着別一種較為次要的説法,這一説法跟節氣有關,眾所周知在我國有二十四節氣,這二十四節氣比較適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耕、蠶桑等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而這清明就是當中最為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這八節分別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一般是在公曆4月_號前後。

因為它的節氣較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若是依曆書中的記,那應該是:“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3、其實清明這個節日,早先在我國的影響倒也不是很大,但後來因為其所代表出來的含義為世人所重視,加之逐步融合了寒食與上已等節日,時至今日倒也漸漸演變成一大重要節日之一。

大多數地區或是説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前往祭祖和掃墓,一些先人或是一些曾在生命中出現過影響頗大的人,而這當中所代表出來的含義是情懷與紀念(或者也可以説是緬懷)。畢竟,不管是先人或是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過對自己影響頗大的人,那所代表出來的是自己的根還有曾經的那一份情,也是在告訴着自己,人不能忘本也不能忘情更別説是棄義了。

清明節氣起源是什麼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説:“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説“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的禁忌有哪些

清明忌諱不戴柳

漢族民間有清明日戴柳、插柳的習俗。清明不戴柳已成為禁忌。這方面的俗諺有許多,如:“清明不戴柳,死了變成狗”。“清明不帶柳,死後變黃狗”;“清明不戴柳,死了變豬狗”;“清明不帶柳,紅顏成皓首”。等等。關於清明戴柳(或言帶柳)、插柳的習俗成因,也有多種説法。一説是與寒食、禁煙有關。即從晉文公重耳祭介子推,號令家家插柳禁煙火的故事傳説而來。

清明各地女子回孃家的忌諱

在晉北地區,女子禁忌上墳,只有男子才有上墳的權利,上墳之後,回到家要用燒剩餓紙錢剪成門形,貼在門上。臨沂地區,忌諱婦女在清明時節回孃家,否則,會死公公。而有些地方就恰恰相反,剛過門的新媳婦一定要在清明時回孃家,相傳,不回孃家,婆婆會死。而在山東即墨有青年婦女躲清明的風俗,相傳這日天界會有凶神下凡抓俊俏的姑娘。

清明忌諱天陰、下雨、颳風

在與農事相關的方面,清明還忌諱天陰、下雨、颳風。俗以為:清明不明,即為荒年之兆。清明有風,主旱;清明夜落雨,對麥子不好。諺語云:“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清明婦女不能做針線活

在黑龍江望奎、山東慶雲等地,清明婦女不能做針線活,俗信動針線者會頭目不清。在山東陵縣,不能動碾磨。如果清明節恰逢三月三,在山東即墨,據説這天凶神要下來抓俊閨女,青年女子不能在家,要出去躲清明。如果女子已出嫁的不能在婆家,要回孃家,叫做“換還寒食”。不過,在山東臨清。則忌諱這天回孃家。在晉北地區,女子忌上墳。

標籤: 清明節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jl4l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