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武漢簡單的導遊詞

武漢簡單的導遊詞

武漢簡單的導遊詞

武漢簡單的導遊詞1

武當山位於湖北丹江口市境內。面臨碧波盪漾的丹江口水庫,背依蒼莽千里的神農架林區,連綿400多公里。這裏風景秀麗,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錦,夏季高山聳翠,秋天金桂飄香,冬季白雪皚皚。不管我們什麼時候來,都能欣賞它美的一面。有一句俗話説“天下名山佛佔盡”,而在武當山卻是道教一統天下。傳説武當山金頂原來被無量佛佔着,後來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雲遊到此,看到這裏羣峯林立,主峯天柱峯高聳入雲,周圍七十二峯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峯朝大頂”的奇觀。真武大帝相中了這塊寶地,便到天柱峯找無量佛商量借地,並提出只借八步即可。無量佛見他所要不多就答應了,沒想到真武大帝法力無邊,他從天柱峯頂走了八步,一步100裏,八步竟佔走了整個武當,從而贏得了永久居住權,武當山也因此成為道家的場地。

武當道觀從唐貞觀年間開始修建,到明永樂年間達到高峯。這裏的建築充分利用自然,採用皇家的建築方式統一佈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之列,成為全世界的瑰寶。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當道教,調集軍民工匠30餘萬在此大興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煉的故事,用十餘年的時間建起了三十三個大型建築羣落。建築線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峯頂,連綿四十華里,面積一百六十萬平方米,宮觀庵堂兩萬餘間。他在這裏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護他這個北方起兵奪位的皇帝。據説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圓圓的臉龐,批發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樂皇帝的模樣塑造出來的。所以民間流傳有“真武神,永樂相”的説法。皇家的大力推崇是武當山名聲大震,成為我國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遊人香客到處觀光朝拜。

另外,這裏不僅是道教的香火勝地,還是武當拳的故鄉。中國武林歷來有“北宗少林,南尊武當”的説法,許多人都是未識武當山而先知武當拳。武當拳的創始人相傳是名帶著名道士張三丰,這點我想喜歡武俠的朋友可能通過小説了解了一些。據説他在這裏修煉的時候看到鶴與蛇爭鬥的情景,受到啟發,領悟出了太極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為武當派的開山祖師。

説了怎麼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武當山腳下,請各位帶好隨身物品下車,開始我們的朝聖之旅。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綠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宮。因為這塊地方周圍的岡巒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永樂皇帝封它為“紫霄福地”。殿內石雕須彌座上的神龕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時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是我國明代的藝術珍品。我右手邊放着的這根幾丈長的杉木傳説是從遠方突然飛來的,因此叫做飛來杉。據説在杉木的一端輕輕敲擊,另一端就可以聽到清脆的響聲,因此又叫“響靈杉”。至於它為什麼要飛來這裏,我想可能也是為這裏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當山有36巖,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被認為三十六巖中最美的南巖。武當山的自然景觀與精美的建築是融為一體的,在這裏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這座雄居於懸崖上的石殿建於元朝,懸崖旁邊有一個雕龍石樑。石樑懸空深出2.9米,寬只有30釐米。上雕盤龍,龍頭頂端雕有一個香爐,這便是著名的“龍頭香”。過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以示虔誠,可見他們對道教的信仰之深。安全起見,我們大家想許願祈禱的話可以到別的地方,心誠則靈嘛。

經過一翻努力,我們終於登上了主峯天柱峯。天柱峯海拔有1612米,素稱“一柱擎天”。站在這裏,可以清楚的看到“七十二峯朝大頂”的壯觀景象。而天柱峯之巔的這座金壁輝煌的殿堂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鋼鑄金鎏大殿,修建於永樂十四年。整個金殿沒用一根釘子,全是鑄好各個部件後運上山搭建而成,卯和的非常嚴密,看起來好象是渾然一體的。大家看,這邊的長明燈相傳是從來不滅的,那麼山頂空曠多風,為什麼它不會被風吹滅呢?據説是因為有了藻井上的這顆“避風仙珠”的緣故。相傳這顆仙珠能鎮住山風,使風不能吹進殿內,從而保證了神燈的長明。其實神燈長明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殿門的各個鑄件都非常嚴密精確,可以改變風吹來的方向,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藝的高抄。金殿從修建到如今已經歷了500多年的風吹雨打,仍然輝煌如初,不能不説是我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的一件稀世珍寶。

好了,接下來的時間就留給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細細的品味這裏絕妙的建築和美麗的風光。我們四點鐘的時候再見。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我們的武當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希望以後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

武漢旅遊的導遊詞(三)

武漢是位於長江、漢水交匯之處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會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國6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地形屬於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形狀酷似一隻翩翩起舞的彩蝶。全市東西最大橫距為13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為155公里,面積8467平方公里,1996年底人口716萬,其中城區面積3963.5平方公里,人口486萬。市以下設9個城區、2個郊區、2個縣。城區有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漢陽區、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郊區胡東西湖區、漢南區,市屬縣為黃陂縣和新洲縣。武漢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寒。每年7月氣温最高,日均温28.8℃;1月氣温最低,日均温3.7℃。每年3~6月和9~11月,是旅遊的最佳時期。

武漢也稱為“江城”。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中寫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成為武漢的代稱。

武漢襟江帶河,交通便利,又譽為“九省通衢”之地。在幅員遼闊的祖國版圖上,武漢位於東半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中心,南北東西方向的廣州、北京、上海、重慶、西安等特大城市,均距武漢約1200公里。這種居中的地理位置,加上黃金水道長江與南北鐵路大動脈京廣線在這裏交叉成“十”字結構,再加上不斷完善的公路網和航空港建設,使武漢成為了我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在全國國土開發和建設佈局的基本框架中,武漢處於沿江主軸線和京廣二級軸線的結合部位,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繫四方的作用。

武漢通常被稱為“武漢三鎮”,“三鎮”指的是武昌、漢口、漢陽這三塊被長江和漢江隔開的地方。漢口是武漢最繁華最熱鬧的商業區,也是華中地區商品集散的中心;武昌是武漢高等學府集中的文化區,是武漢現代城市文化的體現;漢陽則是市政府重點發展的開發區,凸現着武漢的未來。武漢的絕大部分景點都集中在武昌和漢陽,向中外遊客展現“江城”風情萬種的迷人風采和魅力。

武漢市旅遊部門整合全省的旅遊資源,開發了“一絕、兩特、三精”(一絕品即武當山,兩特品即楚文化、清江民俗風情,三精品即長江三峽、神農架、三國文化)特色旅遊項目,讓旅遊者在山、水、民風之間體驗楚文化的獨特風韻。

悠久的歷史文化,給這座美麗的城市留下了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全市有名勝古蹟339外,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商朝盤龍城遺址、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和中共“八七”會議舊址3處。

武漢城區周圍有大小湖泊100多個,且沿長江兩岸對稱分佈,就像串串晶瑩的珍珠,把江城點綴得更加美麗。著名的湖泊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東湖和墨水湖、蓮花湖、月湖等。市境內還有大小山嶽70餘座。這些自然景觀和體現武漢歷史文化的文人景觀,構成了有地方特色的3大類旅遊資源,山水園林、名勝古蹟和革命紀念地。武漢現已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武漢簡單的導遊詞2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您此次紅樓之行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朱。在這裏,我代表我們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最熱烈的歡迎。旁邊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李師傅。李師傅有着長達十年的駕駛經驗,車技嫻熟,大家儘可放心乘坐。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我們將竭力為大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希望大家今天玩的舒心,遊的盡興。

作為“九省通衢”、“南北樞紐”的華中重鎮,武漢在軍事上具有扼險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從武漢開始,武漢因此被稱為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在武昌的首義路南端,閲馬場北端的綠蔭叢中,掩映着一組紅色樓房,因為它紅牆紅瓦,武漢人親切的稱它為“紅樓”,這就是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也就是湖北軍政府所在地舊址,現闢為武昌起義紀念館。其前身是清政府為了玩弄“立憲”騙局而設立的湖北省諮議局。由於君主立憲制起源於西方,所以紅樓就採用了西洋建築風格,非常的典雅端莊。紅樓至今仍保持當年風貌,只是由辦公場所變成了紀念場所。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黨人在武昌成功地舉行了反對清政府的武裝起義,因這年為舊曆辛亥年,史稱辛亥武昌起義。武昌起義爆發次日,革命黨人和起義士兵雲集湖北省諮議局,宣佈成立以黎元洪為都督的湖北軍政府,發佈了第一號佈告,宣佈廢除清宣統年號,號召各省響應武昌起義,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反對清政府的革命高潮不斷掀起,並迅速取得勝利。辛亥革命推到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拉開了二十世紀中國歷史鉅變的序幕,是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一座豐碑。

好了,説着説着我們就到了,大家現在請隨我一起走近紅樓去看看。看這邊,在紅樓主樓前的就是同心廣場,寓意“兩岸一心,和平統一”。它的中央聳立着1931年鑄造的孫中山銅像。先生身着長袍馬褂,左手執杖,右手持帽,凝視遠方。關於“三民主義”我們大家早在中學就已瞭解過。為了中國的發展、人民的進步,先生一生殫精竭慮、奮鬥不止。辛亥革命勝利後,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先生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更是尊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人們對於孫中山的敬仰感激之情可見一斑。在南端這邊有黎元洪拜黃興為將的“拜將台”紀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鋭利向上,有一種“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概。大家再看看懸掛在這邊紀念館牆上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匾額,它是由我國國家名譽主席,也就是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女士親筆題寫。

紀念館內復原了軍政府大門、軍政府會堂、黎元洪起居室和會客室、孫中山駐鄂會客室、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和宋教仁起草《臨時約法》的軍政府祕書處等一系列場館,再現了當年神祕而又莊嚴的的歷史場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種緊張而又熱烈的戰鬥氣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來訪者。大家可以一一仔細感受,想象偉人們為了中華民族的更好明天在此伏案疾書、努力工作的情形。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鄂軍都督府的會議廳了,它原來是諮議局的議事堂。在主席台正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一面旗幟,它叫做十八星旗,是武昌起義的軍旗。民國成立後,十八星旗被定為民國陸軍軍旗。旗上十八顆黃星代表的是山海關內十八個省份的炎黃子孫,紅底是鮮血,黑色是鐵、是武器,主題和象徵意義是十八個省份的炎黃子孫團結起來,用“鐵血精神”,也就是武力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大家請看這邊。在這裏有一張圖片,反映的是孫中山先生訪鄂期間受到各界歡迎的情景。1912年孫中山在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後,就首先來到湖北,憑弔戰場,安撫流離失所的人們,訪問鄂軍都督府。並在紅樓後花園與都督府的軍政人員合影,表達了對武漢軍民的深厚感情。

現在我們來到了外交部,它是鄂軍都督府所設置的九部之一,是鄂軍都督府代行中央政

府職權的重要標誌。軍政府成立之初,曾給漢口的五國領事館發佈過外交照會,呼籲承認中華民國。但五國卻遲遲不給答覆。直到10月17日,民軍和清軍在漢口劉家廟展開激戰,民軍大獲全勝之後,五國這才看到革命黨人的強大力量,於是就發佈了一紙佈告,承認民軍與清軍是對等的實體,他們保持中立。這份佈告實際上是承認了民軍的地位,對清王朝是一個打擊。當然,這紙佈告到後來也只是一紙空文,因為五國很快便在暗中幫助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獲得了總統的寶座,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是十分不願意看到中國走獨立的資本主義道路的。這更加激勵我們民族的自立自強。

好,接下來,我們一起去西配樓參觀一下“武昌起義史蹟陳列”。它分為七個部分、九個廳。從清朝末年的武漢,武昌起義的爆發、鄂軍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國的建造,和現在武漢首義的紀念。全景展現了武昌起義的歷史和影響。

作為“首義之區”的武漢,今天還能找到那場革命帶來的印記;首義遺蹤處處,紀念設施種.種。孫中山的孫子孫志強先生在紅樓參觀後提筆寫下了“民國之門”四字,由此可見鄂軍都督府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了。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我們的辛亥革命體驗之旅就到此結束了。感謝大家今天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這次能和大家相識,我感到非常高興,也希望能有機會再次與大家相聚。最後,祝大家一順百順事事順,千好萬好年年好,謝謝大家!

武漢簡單的導遊詞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裏旅遊。

武漢是位於長江、漢水交匯之處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會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國6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地形屬於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形狀酷似一隻翩翩起舞的彩蝶。全市東西最大橫距為13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為155公里,面積8467平方公里,1996年底人口716萬,其中城區面積3963.5平方公里,人口486萬。市以下設9個城區、2個郊區、2個縣。城區有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漢陽區、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郊區胡東西湖區、漢南區,市屬縣為黃陂縣和新洲縣。武漢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寒。每年7月氣温最高,日均温28.8℃;1月氣温最低,日均温3.7℃。每年3~6月和9~11月,是旅遊的最佳時期。

武漢也稱為“江城”。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中寫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成為武漢的代稱。

武漢襟江帶河,交通便利,又譽為“九省通衢”之地。在幅員遼闊的祖國版圖上,武漢位於東半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中心,南北東西方向的廣州、北京、上海、重慶、西安等特大城市,均距武漢約1200公里。這種居中的地理位置,加上黃金水道長江與南北鐵路大動脈京廣線在這裏交叉成“十”字結構,再加上不斷完善的公路網和航空港建設,使武漢成為了我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在全國國土開發和建設佈局的基本框架中,武漢處於沿江主軸線和京廣二級軸線的結合部位,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繫四方的作用。

武漢通常被稱為“武漢三鎮”,“三鎮”指的是武昌、漢口、漢陽這三塊被長江和漢江隔開的地方。漢口是武漢最繁華最熱鬧的商業區,也是華中地區商品集散的中心;武昌是武漢高等學府集中的文化區,是武漢現代城市文化的體現;漢陽則是市政府重點發展的開發區,凸現着武漢的未來。武漢的絕大部分景點都集中在武昌和漢陽,向中外遊客展現“江城”風情萬種的迷人風采和魅力。

武漢市旅遊部門整合全省的旅遊資源,開發了“一絕、兩特、三精”(一絕品即武當山,兩特品即楚文化、清江民俗風情,三精品即長江三峽、神農架、三國文化)特色旅遊項目,讓旅遊者在山、水、民風之間體驗楚文化的獨特風韻。

悠久的歷史文化,給這座美麗的城市留下了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全市有名勝古蹟339外,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商朝盤龍城遺址、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和中共“八七”會議舊址3處。

·天門導遊詞 ·大水井導遊詞 紅樓導遊詞 ·木蘭天池導遊詞 ·武漢長江大橋導遊詞

武漢城區周圍有大小湖泊100多個,且沿長江兩岸對稱分佈,就像串串晶瑩的珍珠,把江城點綴得更加美麗。著名的湖泊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東湖和墨水湖、蓮花湖、月湖等。市境內還有大小山嶽70餘座。這些自然景觀和體現武漢歷史文化的文人景觀,構成了有地方特色的3大類旅遊資源,山水園林、名勝古蹟和革命紀念地。武漢現已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武漢簡單的導遊詞4

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武漢旅遊的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武漢旅遊的導遊詞(一)

因為大家初到武漢,對武漢這個城市一定充滿了好奇,我先就武漢的情況,來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武漢是湖北的省會,也是我省政治、文化、經濟、交通、娛樂為一體的中心城市,華中重鎮。從地圖上向下看,武漢市的形狀就像一隻自西向東翩翩飛舞的彩蝶。長江和漢水在武漢縱橫交匯了以後,把武漢分成了三部分,也就是歷史上所俗稱的“三鎮頂立”的格局。“三鎮分別是哪三鎮,三鎮名字具體是何種原因來得來”?“武漢”是長江之南的武昌與長江之北的漢陽、漢口的聯稱。“武昌”原指今鄂州。三國時吳王孫權遷都來此地,取“因武而昌”的意思,改鄂縣為武昌。而今武昌則叫“夏口”(處夏水入長江口而得名)。由於這裏地處衝要,成為軍政駐節地。南朝劉宋設郢州,治所在夏口;唐代設武昌軍節度使,治所在夏口;元代設武昌路,治所在由夏口改稱的“江夏”;明代設武昌府,治所亦在江夏。這樣,作為府城的江夏稱“上武昌”,作為縣城的今鄂州稱“下武昌”,而“上武昌”名聲更著,“武昌”之名漸為其專之。江北之城曾稱“卻月城”。明代成化年間漢水改道以前,這裏在漢水之北。遵循“水之北稱陽”的傳統,自隨代起即稱“漢陽”(漢水之陽)。漢水改道後原漢陽離析,漢水東北稱“漢口”,取義“漢水入長江之口”。簡而言之,這就是武漢三鎮名字的由來。

武漢“地當天下之中”,若以武漢為圓心,以1000公里為半徑,北京、天津、青島、上海、廈門、台北、廣州、南寧、成都、西安、太原均在圓周線左右。武漢恰置中國經濟地圖的中心。

武漢又是中國內河航運樞紐。亞洲第一大河長江,沖決巴山羣峯,接納瀟湘雲水,在三楚腹地的龜蛇逼鎖處,接納其最大支流漢江。所謂“江漢西來於此會,朝宗東去不須分”。江漢交會奠定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自然基礎。充沛而又廣延的長江水系,使這裏“佔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清初思想家熊伯龍稱漢口為“九省通衢之地”。《大清一統志》説“漢鎮適當五達之行”。《漢口業談》則謂“七省要道”、“九省通衢”。後人沿用“通衢”説而不輟,因為它反映了近古至近代交通地理的實情。當代交通走勢、物資聚散情形發生變化,武漢也在新格局中再造其水、陸、空“通衢”地位。

長江、漢江穿行武漢。詩仙李白贊之日“江城”;東湖、南湖、月湖、馬滄湖等湖泊星羅棋佈,人稱“湖中城,城中湖”。淡水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首要資源,重要性只有空氣可與比擬,連石油都不能並肩。而武漢是中國富水區集結點,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國城市首位,人均淡水擁有量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這為武漢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至於江河行地之雄闊,湖光山色之娟秀,更使楚風漢韻兼具壯麗與柔美,因而古今文豪吟詠此地的詩文,豪放與婉約輝映,激慨與幽懷並蓄。

具有優越地理條件的武漢,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其進程如同長江奔騰,不捨晝夜。早在8000—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早、中朝,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3500年前,商朝在今黃陂區府河北岸築城,揭開城史帷幕。經城堡時期到鎮邑時期的發展,江夏(今武昌)、漢陽自三國以降,既是兵家必爭的四戰之地,又是商賈往來、士民聚居的通都大邑;漢口在明中葉崛起,清初即躋身全國“四大鎮”、“四大聚”之列。19世紀60年代漢口開埠,清末張之洞治鄂,武漢進入近代都會時期,工商業發展規模真追上海。正由於近代文明的積澱、藴蓄,這裏成為辛亥革命首義之區。民國初年,孫中山著《建國方略》,勾勒中國現代化建設藍圖,對武漢有“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中國內地開放之“頂水點”、規劃“略如紐約、倫敦之大”的殷殷期待。20世紀50年代,這裏是全國有數的工業建設基地之一,武鋼等一批大型企業巍然屹立,使武漢進一步確立了中國內陸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市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使武漢駛入現代化建設快車道,沌口汽車城、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中國光谷崛起,水道、鐵路、公路、航空線縱橫交織,展示了武漢作為華中主要發展極、中國中部地區開放型、多功能中心城市的宏偉前景。

武漢是文化底藴深厚的城市,優雅、豐贍的楚文化是其深廣根系。近代以來,文教科技又獲長足進展,今日的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三位,擁有各類科研機構687家,專業技術人員45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34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34萬以上。武漢東湖周邊是中國有數的智力密集區之一,通訊、生物工程、激光、微電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走在全國前列,人文社會科學實力雄厚,富有特色。

國家於20世紀80年代實施沿海沿江發展戰略,武漢1992年成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其江海樞紐功能突現;1999年開始實施西部發展戰略,武漢上銜橫空出世之崑崙,下聯明月生輝的碧海,其承東啟西戰略支點的地位日漸彰顯。作為正在興起的五大產業基地(鋼材及新材料基地、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生物技術及新醫藥產業基地、環保產業基地)、五大功能中心(華中科教中心、華中金融商貿中心、華中物流中心、華中旅遊目的地和集散中心、華中信息中心),武漢充滿空前的活力。而放眼未來,武漢因其區位優勢明顯、淡不資源豐富、交通發達、腹地市場廣闊、科教實力雄厚,更被海內外有識之士稱作21世紀世界最有發展前途的超級城市之一。

武漢,白雲黃鶴的故鄉,梅花迸放的江城,從幽遠的歷史走出,正邁向輝煌的未來!

武漢簡單的導遊詞5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遊覽觀光,我們今天將要去遊覽的是著名的辛亥革命首義舊址——紅樓。

趁現在還沒到達紅樓,請允許我先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紅樓的概況。

作為“九省通衢”、“南北樞紐”的華中重鎮,武漢在軍事上具有扼險控要的重要地位,推翻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也是從武漢開始改變中國歷史的行程,武漢因此被稱為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

。辛亥革命成就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武昌作為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而千古留芳。

在武昌的首義路南端,閲馬場北端的綠蔭叢中,掩映着一組紅色樓房,因為它紅牆紅瓦,武漢人親切的稱它為紅樓,這就是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舊址。整個院落佔地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紅樓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其前身是清政府為了玩弄“立憲”騙局而設立的湖北省諮議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次日,革命黨人和起義士兵雲集湖北省諮議局,宣佈成立以黎元洪為都督的湖北軍政府,發佈了第一號佈告,宣佈廢除清宣統年號,號召各省響應武昌起義,建立中華民國,從而開啟了劃時代的“民國之門”。

紅樓前建有碧樟廣場和花壇噴泉,廣場中央聳立着1931年鑄造的孫中山銅像,先生身着長袍馬褂,左手執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視遠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黃興為將的“拜將台”紀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頂呈錐體,鋭利向上,有一種“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慨。紅樓紀念館的牆上懸掛着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親筆題寫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匾額。紅樓的主樓為紅色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面闊73米,進深42米。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國家的行政大廈,風格典雅莊重:花崗石砌台基,紅磚砌牆,廊前列柱起券,檐下飾飛頭,檐上壓以女兒牆。外牆磚砌,間飾附加假柱、柱頭和垂花、垂禾、束蓮等圖案。紅瓦覆頂,屋頂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樓(原為穹窿頂式,於1911年12月1日被清軍炮彈擊毀)。主樓平面呈“山”字形,門前有突出的門廊和回車道,前方及兩翼為門廳和辦公室,後方正中為會堂。

紀念館內復原了軍政府大門、軍政府會堂、黎元洪起居室和會客室、孫中山駐鄂會客室、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和宋教仁起草《中會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草案》的軍政府祕書處等一系列場館,再現了當年神祕而又莊嚴的的歷史場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種緊張而又熱烈的戰鬥氣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來訪者。大量詳實的史料,生動地反映了武昌首義和辛亥革命,不僅可以增加參觀者對民國史的認識,更增進對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一本《孫大總統倫敦蒙難記》雖然寫得有聲有色,但卻淡化了中山先生職業革命家的形象。中山先生為推翻封建帝制,遠涉重洋宣傳革命,潛心着意地營造組織建設,還直接領導了欽廉二州和黃花崗的反清起義,確為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武昌首義成功,自然首推孫文。武漢人對黃興

評價甚高,至今尚有黃興路、拜將台,在黃鶴樓劇場的山腰上還有黃興的紀念銅像,江城人民沒有忘記他在羣龍無首而墨雲壓城城欲摧的危急關頭趕赴武漢,沒有忘記他在陽夏保衞戰中“受命於危難之時”、嘔心瀝血於共和大業,沒有忘記他在辛亥革命中追隨中山先生的屢建奇功和創建成民國的不辭辛勞。

1911年9月25日,辛亥革命“榮縣獨立”,成立軍政府,行使軍、政、財、文大權。軍政府設在縣署衙內。今舊址(即人民政府辦公大樓後面),由舊縣署的三堂、後堂及兩邊的廂房組成三合院。系木結構,穿鬥樑架,單檐懸山式屋頂。兩堂合在一起,前有廊,廊寬1.6米。總佔地700平方米。今為辛亥革命榮縣獨立歷史[b]陳列[/b]室,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列館正廳檐上有胡耀邦題寫“辛亥革命首義榮縣軍政府舊址”的匾額;廳內正面,掛有吳玉章、龍鳴劍、王天傑、蒲洵的肖像;文物有木板“水電報”(複製品)、馬刀、鐵矛和歷史文告、照片等。院內植有花草、樹木,環境幽靜。

好了,説着説着我們就到了,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下車參觀!

大家請看,我們面前的這幢建築就是鄂軍都督府的舊址,也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它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湖北諮議局,建築風格是模仿西方議會大廈的。樓前是同心廣場,寓意是“兩岸一新,和平統一”;樓後是議員公所;還有東、西配樓,其中東配樓專管陳列辛亥文物300餘件,許多都是世界罕見的珍品。

我們今天主要參觀的是紀念館的兩個基本陳列:一個是以紅樓為載體佈置的《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另一個則是佈置於西配樓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記陳列》。

好,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起進紅樓參觀《舊址復原陳列》吧!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鄂軍都督府的會議廳了,它原來是諮議局的議事堂。在主席台正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一面旗幟,它叫做十八星旗,是武昌起義的軍旗,民國成立後,十八星旗被搬定位民國陸軍軍旗。旗上十八顆黃星代表的是山海關內十八個省份的炎黃子孫,紅底是鮮血,黑色是鐵、是武器,主題和象徵意義是十八個省份的炎黃子孫團結起來,用“鐵血精神”即武力來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十八星旗左邊的這份文告是黎元洪被推為都督後發佈的第一份文告,它的發佈對於穩定人心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台口右邊有一張圖片,反映的是1912年4月孫中山先生訪鄂期間受到各界歡迎的情景。1912年4月孫中山在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後,就首先來到湖北訪問。4月10日這一點,孫中山先生在這裏發表了演講。

這裏是外交部,革命黨人胡瑛曾任部長,它是1911年10月25日後鄂軍都督府所設置的九部(軍令、參謀、軍務、內務、外交、交通、理財、司法、編制)之一。它是鄂軍都督府代行中央政府職權的重要標誌。軍政府成立之初,曾給漢口的五國領事館發佈過外交照會,呼籲承認中華民國。但五國卻遲遲不給答覆。直到10月17日,民軍和清軍在漢口劉家廟展開激戰,民軍大獲全勝之後,五國這才看到革命黨人的力量強大,於是就發佈了一紙佈告,承認民軍與清軍是對等的實體,他們保持中立。這份佈告實際上是承認了民軍的地位,對清王朝是一個打擊。當然,這紙佈告到後來也只是一紙空文,因為五國後來在暗中幫助袁世凱獲得了總統的寶座,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是十分不願意看到中國走獨立的資本主義道路的。

好,接下來,我們一起去西配樓參觀一下“武昌起義史蹟陳列”, 它分為七個部分、九個廳。

從清朝末年的武漢、武昌起義的孕育、到武昌起義的爆發、鄂軍都督府的建立,再到民國的肇建,和現在武漢首義的紀念。全景展現了武昌起義的歷史和影響。

鴉片戰爭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也未能倖免。自1961年英國在漢口建立租界後,德、法、俄、日等國也相繼而來。他們以租界為據點,對湖北進行政治、軍事、文化上的侵略與滲透;與此同時,封建統治的危機也日益加深。面對內憂外患,統治階級內部也不乏一些有識之士,湖廣總督張之洞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挽狂瀾於既倒,他在湖北開始推行聳動中外聽聞的“湖北新政”,主體思想就是“中體西用”,就是用中國傳統的封建道德思想為根本,以西方先進的科技手段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

甲午戰敗後,張之洞深受刺激,為了加強軍力,他開始在湖北編制“新軍”,新軍除了武器裝備、服裝有特點以外,張之洞還大力提倡讀書人當兵,投筆從戎在當時竟成為一種時尚,這就為革命黨人在新軍中宣傳鼓動新軍起義埋下了伏筆。張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觀上為中國的變局準備着條件,而革命黨人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後走上了更加務實的道路,很多革命黨人都投身於起義,在武昌起義前夕湖北新軍1.5萬人中有1/3是革命黨人。

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人隨即成立鄂軍都督府,推舉原清軍第21混成協統領黎元洪為都督,併發布公告,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清政府聞訊後大為震驚,急派陸軍大臣蔭昌、水師提督薩鎮冰統領水路大軍分途並進,直抵武漢;並重新起用袁世凱,委以重任,全權指揮水陸各軍進攻武漢。軍政府成立以後立即擴軍備戰,武漢市民踴躍投軍,不足3天,即募集到了3萬人,未經訓練便赴戰場與清軍展開殊死搏殺。由於民軍依託漢口街巷處處阻擊,清軍統領馮國璋竟悍然下令焚燒漢口,使繁華的街市變成一片焦土。

革命黨人黃興聽到起義消息後,一路喬裝打扮,乘船到武漢,部署對清軍的反擊戰。其後由黎元洪委任黃興為戰略總司令一職,負責陽夏保衞戰。這座由泥人張製作的黃興蠟像反映的正是當年都督拜將的情形。這場戰役雖然以民軍退駐武昌而告終,但民軍以萬餘人之身軀血戰堅守14天,為其他各省的獨立減少了障礙,贏得了時間,可謂是“敗中寓勝”了。

武昌起義得到了全國大多數省份的相應,最先相應的是湖南和陝西,隨後江西、山西、雲南等各省也相繼光復。1911年,孫中山自海外歸來,1912年元旦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詔退位,統治中國2000餘年的封建帝制從此告終。

作為“首義之區”的武漢,今天還能找到那場革命帶來的印記;首義遺蹤處處,紀念設施種.種。孫宗山的孫子孫志強先生在紅樓參觀時提筆寫下了“民國之門”四字,由此可見鄂軍都督府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了。

好了,説到這裏,我們今天紅樓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今天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時,如果我在工作中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並提出寶貴的意見。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40分鐘後我們在紅樓外集合。下午我們將繼續我們的愉快旅程!

標籤: 導遊詞 武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jvmn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