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複習提綱 篇一

中國近現代史部分

1、林則徐與虎門銷煙(識記)P2---3

時間:1839年6月

人物: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英美等國商人的約110多萬千克的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燬。

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

評價:林則徐不愧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中國的禁煙運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沉重地打擊了英國侵略者,英國以中國禁煙為藉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目的:為了打開中國商品市場)。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2、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識記)P4

鴉片戰爭:1840.6—1842.8,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時間:1842年8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主要內容有: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割地)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

賠款:賠款2100萬元(賠款)增加中國人民的負擔;

開商埠:對英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攫取中國的特權:協定關税,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商品輸出。

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的附件。英國又取得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英國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

3、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理解)P5

①社會性質變化: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社會矛盾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前者成為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務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外國侵略者,反對本國封建統治者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④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沙俄侵佔中國大片領土(識記)P7--8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一步加深。

(1)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英法聯軍闖入北京西郊的圓明園(是舉世聞名的“園中之園”),大肆搶劫,放火燒燬了這座宏偉華美的皇家園林。

(2)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P47~48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火打劫,從1858年開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

②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千米。

③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和以南44萬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紀80年代,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割佔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佔最多領土的是,1858年《瑗琿條約》。

沙皇俄國是19世紀(中國近代)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危害:①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②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③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5、左宗棠收復新疆(識記)P12--14

清政府在19世紀70年代中期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左宗棠在前往哈密的途中,讓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擊俄國、收復伊犁的決心。清軍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約,中國收回伊犁。左宗棠堪稱是一位在鞏固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中功勛卓著的歷史人物。

新疆有一種柳樹被稱為“左公柳”就是讚揚左宗棠收復新疆的。

6、鄧世昌的主要事蹟(理解)P16--17

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海戰上激戰,管帶鄧世昌毅然下令,衝撞日艦吉野號,不幸中了敵人魚雷,全體將士壯烈捐軀。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成為民族英雄。“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其中“公”就是指鄧世昌。

7、中日《馬關條約》(理解)P17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時間: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主要內容:①割地: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破壞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主權);

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知識點複習提綱 篇二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時間:1900-1901年

2、義和團爆發的原因:外國列強與中華民族之間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

3、性質:反帝鬥爭

4、八國聯軍侵華原因:

①根本:進一步控制中國政府(徹底瓜分中國)

②直接: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維護其在華利益。

5、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5洋務運動

1、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背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使得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大受刺激。他們熱心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積極思索救國禦敵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階級抵抗派,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代表作:《海國圖志》

3、核心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朝統治。

5、影響:突破了長久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華夷觀念

6、洋務運動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

7、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8、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10、階級派別:洋務派

11、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12、口號:前期口號:自強後期口號:求富

13、內容:

①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②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④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4、失敗標誌: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6戊戌變法

1、背景:

①甲午戰敗,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②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2、目的: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

3、時間:1895---1898年

4、階級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

5、經過:

①序幕:公車上書(梁啟超、康有為)

②發展:嚴復譯著《天演論》(為維新派的變法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他是近代中國的啟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百日維新

6、百日維新

①背景:列強瓜分的狂潮。

②時間:1898年。

③標誌:定國是詔

7、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掉庸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訓練新式軍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

戊戌變法記憶口訣

《馬關條約》傳北京,“康梁”帶頭聯舉人,

“公車上書”轟全國,變法維新開序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jvvr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