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在紀檢監察系統主題教育讀書班上的黨課報告

在紀檢監察系統主題教育讀書班上的黨課報告

在紀檢監察系統主題教育讀書班上的黨課報告

同志們: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腐敗是世界各國政治發展中遇到的普遍難題,被稱為“政治之癌”。腐敗治理水平成為衡量現代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標準,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基於自身歷史文化傳統、政治發展道路、社會結構等形成了不同的腐敗治理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A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新時代管黨治黨的規律與特點,作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大戰略部署。從“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針”到“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從“構建體制機制、實現戰略目標”到“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從打通三者內在聯繫到“使嚴厲懲治、規範權力、教育引導緊密結合、協調聯動”,一體推進“三不腐”思想內涵不斷豐富,目標任務愈加明確,制度安排更加完備,工作要求更為具體,為鍛造一個強大有力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提供有力支撐。下面,我講幾點體會,與同志們共同交流。

一、一體推進“三不腐”的生成邏輯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反腐敗道路,是由這個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同權力主體之間的內在關係和互動邏輯決定的,一體推進“三不腐”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反腐敗理論和黨建話語體系的獨特創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時間上不斷延展、空間上逐漸覆蓋、內容上相互關聯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制度體系。反腐敗鬥爭在繼承優良傳統中積累新經驗,在思想理論創新中生成新話語,反映了我們黨堅持治標和治本相統一、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統一、反腐敗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哲學思維。

(一)黨風廉政建設理論創新邏輯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深刻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的基礎上,揭示了腐敗產生與演變的內在機理。馬克思強調,腐敗是在私有制和國家形成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如果不從根本上改造資本主義制度,是無法從源頭上消除腐敗現象的。列寧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產生腐敗的主要原因是新建立的國家政權還不完善,“有半貴族老爺式的玩具性的機構”,羣眾文化素養還有待提升等。因此,在經典作家看來,治理腐敗既要加大對腐敗分子的懲治力度,“對共產黨人的懲辦應比對非黨人員加倍嚴厲”,又要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加強自我監督,同時還要提高官員的文化素養和黨性修養,“政治上有教養的人是不會貪污受賄的”。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反腐敗理論,又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不斷創新。回顧百餘年黨風廉政建設理論發展的歷程,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由此決定了解決腐敗問題的方式、載體、手段也不斷髮生嬗變。毛澤東充分汲取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人亡政息的教訓,直面跳出治亂興衰歷史週期率這一難題,給出了“依靠人民監督”和“人人起來負責”的答案,把解決問題的路徑聚焦於羣眾對政權的深度參與和全面監督上,深刻影響了一個時期內中國共產黨反腐敗的理念和策略。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提出“一手抓懲治腐敗、一手抓改革開放”的思路,推動反腐倡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在汲取一個時期羣眾運動給國家政治生活運轉帶來的負面影響後,黨內逐漸形成了“反腐敗要靠制度”的共識。江澤民從堅持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出發,提出“懲治腐敗,要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等廉政思想。胡錦濤把反腐敗納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進行部署,創造性地提出反腐倡廉這一重大課題,將其與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一起確立為新時期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重要佈局,強調要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從源頭上拓展了反對腐敗的領域。

縱觀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腐敗治理可被稱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黨建設和國家治理極具創造性的探索。面對反腐敗嚴峻複雜的新形勢,具有徹底自我革命精神的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如何從懲治的威懾走向制度的規範,並達到思想的自覺,從而形成“必然”的氛圍,是黨風廉政建設理論必須破解的重大難題。以A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一體推進“三不腐”的科學理論,這一理論作為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實踐形態,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反腐倡廉理論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破解了腐敗治理和實現自我監督的政治難題,在主體上強調了黨的領導和人民羣眾有效參與,在運行機制上突出了思想教育與制度建設同向發力,在策略上明晰了懲治監督教育、抓“關鍵少數”與管“絕大多數”的協同並重,實現了系統施治、標本兼治的目標,是中國特色反腐敗原創理論,實現了新時代黨風廉政理論的重大創新。

(二)反腐敗鬥爭戰略歷史演進邏輯

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考慮謀劃實現目標的整體規劃。反腐敗鬥爭戰略是指反腐敗鬥爭的總體方法和戰略性安排,是在綜合考量形勢任務、民眾期待等因素的基礎上制定的,在某一特定時期內指導反腐敗具體工作的原則性方針。百餘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決懲治腐化、刮骨療毒的決心從未改變,但在準確分析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反腐敗形勢與任務的基礎上,不斷有針對性地調整反腐敗方針戰略。新中國成立初期,基於對革命戰爭年代動員羣眾成功經驗的繼承和發揚,反腐敗鬥爭中多以整風整黨運動的邏輯展開,這種運動式反腐戰略極大地釋放出人民羣眾和黨員的監督熱情,但是其非制度化的參與過程也不可避免地造成黨的建設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動盪。1993年,黨中央立足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的判斷,提出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依靠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問題的基本方針,由此確立了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案件、糾正不正之風等反腐敗三項工作格局。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總結過去一個時期反腐倡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反腐方略,在具體工作中形成了教育、監督、制度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歷史地看,這一時期黨運用“懲防體系”開展反腐敗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重點領域腐敗蔓延的勢頭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但在實踐中一些單位和部門由於過度強調預防,對腐敗案件的發現和查處的力度不夠,未能形成“不敢腐”的強大震懾,影響了這一戰略的實踐效果。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治腐防腐的戰略,有一個從單向治理向系統治理演進的過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考慮到懲治、制度、教育之間的差異性,反腐敗各項工作是經由不同主體、運用不同方式、採取不同標準並通過專門化方式分別完成的,由於缺乏一體化思維和協同意識,導致反腐敗價值、組織和制度被割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科學判斷反腐敗鬥爭形勢,作出“這種鬥爭極其艱鉅、極其繁重”的重大判斷,在繼承過去標本兼治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形勢與任務的改變對反腐敗戰略和策略作出調整。一是始終保持懲治和反對腐敗的強大力量所在。反腐敗鬥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原則,更加註重行賄受賄一起查,更加註重開闢反腐敗“國際戰場”,更加註重抓早抓小。這一策略從治標入手,以懲治的震懾打頭,為思想教育、制度建設等“治本之舉”提供載體,贏得空間、爭取時間,實現了從“標本兼治”到“標本協治”的跨越。二是強調推進“三不腐”的整體性、系統性、貫通性。A在多次講話中強調一體推進“三不腐”既不是三個階段的劃分,更不是三個環節的隔離,而是要求秉持一體推進的理念,探索打通三者之間內在聯繫的路徑和載體。這些要求進一步提升了反腐敗鬥爭戰略系統性水平,明確了監督執紀執法機制運行的方向。

(三)管黨治黨的實踐驅動邏輯

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鬥力的最大毒瘤。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致力於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推進黨的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由於一度出現管黨不力問題,理想信念不堅定、部分黨組織軟弱渙散、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在一些黨員身上依然存在。腐敗是黨內各種不良因素長期積累、持續發酵的體現,是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導致的後果。從某種程度上看,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大戰略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本身,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重大變化,為了強化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證先鋒隊永遠不變質而採取的重大政治行動。

A指出,一體推進“三不腐”,不僅是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針,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這一重要論斷,形象闡釋了在中國黨政體制運行語境下反腐敗與政黨建設之間的高度一致性和內在契合性。一方面,中國當代反腐敗體系是以中國共產黨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在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就從增強黨的組織、鞏固黨的權威和維護黨的信念出發,通過嚴明黨的紀律以反對腐敗行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反腐敗體系還是以政黨為中心展開,只不過在戰略、策略和機制上更加強調製度、法律的重要地位。反腐敗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方針目標與管黨治黨的內在要求相契合,反腐敗鬥爭的過程就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另一方面,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一項戰略工程,本身就藴含着系統性、整體性的要求。管黨治黨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各項機制都是相互聯繫、互促並進的,任何一個領域舉措的缺失都可能使管黨治黨的最終成效大打折扣。這就要求我們要把“三不腐”從單純解決腐敗問題上升到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要將一體推進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貫徹到管黨治黨各領域、各環節,實現政黨治理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四)腐敗治理的中外比較邏輯

在政黨政治時代,任何一個政黨要想長期執政、實現歷史使命,就必須採取有效措施解決腐敗問題。縱觀近幾十年一些國家出現的社會動盪、政權垮台,與腐敗都有着直接的關聯。中國共產黨清醒認識到,“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腐敗”,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鬥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經過了全方面革命性鍛造和大規模反腐敗活動,構建起一整套自我淨化、自我約束的體系,嚴肅懲處了一大批腐敗分子,探索出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亂興衰歷史週期率的成功道路,通過一體推進“三不腐”取得了顯著成效,堪稱世界政黨治理活動的典範。

在腐敗治理的模式上,一些人對中國特色反腐敗道路產生懷疑,推崇西方多黨制、三權分立下治理腐敗模式,實際上這既缺乏對不同政黨性質宗旨的深刻認識,也缺乏對政黨解決自身問題的態度、措施和力度的比較研究分析。腐敗治理之所以有效,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現代國家治理內在藴含着糾錯糾偏的機制,能夠實現對公權力的有效制約監督,防止因權力的擴張對國家治理帶來的損害。在西方治理腐敗模式下,這種糾錯方式更多體現為權力分立與制衡制度、政黨上台與下野、公開選舉制度和財產申報制度,以及新聞媒體監督等。這套監督體系看似有着嚴密的制度設計和複雜的運行機制予以保障,但就西方社會政治生態而言,經歷了長期隱蔽的資助捐助、教育培養和遊説交換,最終能夠掌握公共權力的社會精英早已被各類資本和利益集團綁架和裹挾,導致“政治獻金”“旋轉門”等合法腐敗現象長期存在。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使命型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同時具備了代表與表達、整合與分配等功能,能夠擺脱資本、利益、地方、黨派、泡沫民意的裹挾,敢於刀刃向內、刮骨療毒,通過一體推進“三不腐”,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中築牢思想堤壩,在強化紀法剛性約束中改善制度執行環境,在保障人民羣眾根本利益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實現了反腐敗的徹底性和有效性。

二、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核心議題

與歷史意義上的“反腐倡廉建設”等傳統治理腐敗模式相區別,一體推進“三不腐”是藴含組織、價值、制度、方法等多重要素在內的全過程、全方位、全週期治理腐敗模式。一體推進“三不腐”,針對一個時期以來反腐敗工作中出現的責任落實不到位、措施運用單一、資源與力量整合不充足、對象覆蓋有差距、治理成效欠佳等問題,形成了包括責任主體、方法工具、運行機制、政策策略、治理效能的系統治理方案。

(一)責任主體:反腐敗資源與力量的有效整合

腐敗治理是一個由多元參與主體、多類制度措施、多重作用機制構成的綜合系統,只有各要素之間內在形成有機互動耦合關係,才能更好整合力量。過去一個時期,有些地方把懲治腐敗僅僅作為紀檢監察機關一家的職責任務,有的黨委(黨組)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不力,對反腐敗工作的統籌和協調力度不夠,導致反腐敗工作在組織形式、職能定位、決策程序上銜接不順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入手,對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明確了黨委(黨組)、紀檢監察機關、黨的工作部門、基層黨組織等在管黨治黨中的使命與責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制度,夯實了一體推進“三不腐”體制機制的基礎,體現了黨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創造性實踐。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戰略規劃充分表明了反腐敗絕非紀檢監察機關一家的責任,各級黨委(黨組)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職能部門要落實好相應的監督管理職責。如果説“不敢腐”狀態的營造主要依靠紀檢監察機關獨家承擔的話,那麼“不能腐”和“不想腐”狀態的實現,就要依靠各個主體協同作戰,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反腐敗活動分散乃至“碎片”的現象。一體推進“三不腐”有效整合了各類反腐敗資源,實現了腐敗治理責任的一致、政策的銜接、行動的協調和技術的整合等原則要求,反腐敗體系內主體之間雖然職能職責存在交叉,但都要在一體推進“三不腐”戰略目標下統籌做好相應工作。

(二)方法工具:腐敗治理方式方法的拓展

腐敗成因的複雜性決定了反腐措施的系統性和多樣性,僅靠單打獨鬥式的治理舉措很難奏效。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探索中,不斷結合實際與時俱進創新腐敗治理的手段、形式,形成了依靠理想教育、懲治震懾、制度約束等形式治理腐敗的手段。但在一個時期內,各類手段運用情況各不相同,分類的措施運用較多,而其他教育、批評措施運用得則不夠,甚至出現“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的現象。一體推進“三不腐”,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了治理腐敗的方式方法,促進了多種反腐敗舉措的綜合運用與同向發力。“不敢腐”,突出的是“不敢”,是腐敗治理各主體針對黨員和公職人員的違紀違法行為,依紀依法運用紀律處分、政務處分、組織處理、司法處理等予以懲戒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在治理工具上側重於“法”和“紀”,在手段上主要依靠懲治和威懾,解決的是腐敗成本的問題。不能腐,突出的是“不能”,是對腐敗治理主體通過健全法治、完善制度、強化監督,建立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完備嚴密的執紀執法體系的總稱,在治理工具上側重於“規”和“制”,主要依靠權力監督體系的構建以及各類法規制度的健全,解決的是腐敗機會的問題。“不想腐”,突出的是“不想”,指的是腐敗治理主體通過教育引導使黨員和公職人員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自覺抵制權力的誘惑和“圍獵”的腐蝕,在治理工具上側重於“育”和“導”,主要依靠黨性修養、紀法觀念的提升來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解決的是腐敗動機的問題。一體推進“三不腐”,涵蓋了紀律、制度、教育、法律等多重工具和手段,實現了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有機統一,在實踐中拓展了反腐敗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運行機制:有效打通“三不腐”之間的內在聯繫

一體推進“三不腐”,核心在於“一體”,重點難點在於找到打通三者之間的有效載體和管用工具,實現懲治之劍、制度之籠、思想之堤統籌聯動。過去一個時期,反腐敗方略中雖然也強調標本兼治、懲防並舉,但在實踐中往往是懲治與制度建設、思想教育環節相互割裂,分開進行,導致反腐敗成效不佳。這就要求在反腐敗過程中不斷創新理念思路,構建相應的工作機制,提升各項反腐敗舉措的系統性、貫通性。新時代,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實踐探索出了許多打通三者內在聯繫的體制機制。一是以案促改機制。以案促改打通了懲治震懾、教育引導、制度建設等環節,是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着力點和有效載體。通過查辦一些典型的違紀違法案件,在形成有力震懾的同時,發現所在單位、部門、領域在權力運行、日常監督、政策執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剖析案件背後存在的體制機制漏洞,為制度改革和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有力建議和支持。同時利用好查辦案件的資源,用身邊人身邊事的案件做好警示教育。二是專項治理機制。專項治理是指各級黨組織、紀檢監察機關、政法機關等圍繞一些系統性、行業性腐敗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和其他工作機制相比,專項整治針對性更強、綜合施策更多、力度更大,成為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有力抓手。近年,根據黨中央部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圍繞糾治“四風”、脱貧攻堅、掃黑除惡、人防系統等重點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工作,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監督主體圍繞黨中央關注、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重要工作,以聯合開展專項整治為抓手,找準與其他監督協同發力的切入點,破除了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

(四)政策策略:實現“懲、治、防”三者的有機統一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同樣也是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黨之所以能夠在百餘年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取得勝利,既源於黨在準確判斷形勢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目標,又與黨在完成目標過程中提出的政策策略密不可分。一體推進“三不腐”,既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同時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運用“四種形態”和“三個區分開來”,有效實現了原則的堅定性和政策靈活性之間的有機統一。一是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嚴的基調正風肅紀。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把嚴明的紀律寫在黨的綱領中,落實到管黨治黨的行動中,從政治、思想、組織、紀律等多個方面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提出要求,彰顯了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鮮明特色。加強思想教育和紀法宣傳,都要以反腐敗高壓態勢為前提,否則就很難入腦入心。一體推進“三不腐”在實踐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二是精準運用“四種形態”。“四種形態”不僅是監督執紀工作的創新,更是全面從嚴治黨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既強調“全面”和“從嚴”,又強調分類施治、分層施策,體現了政策和策略的統一;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又強調執紀執法必嚴、違紀違法必究,體現了治標和治本的統一。“四種形態”體現着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工作原則,既貫穿於對黨員幹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之中,又貫穿於審查調查、案件審理等懲治全過程,一頭連起“不敢”,一頭連起“不能”“不想”,實現了紀律、法律、道德、制度的有機貫通,是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重要方法策略。

(五)治理效能: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列寧曾經指出,“工農檢察院的任務,不僅僅是甚至主要不是‘捕捉’和‘揭發’,而是善於‘糾正’”,即通過監督促進經濟社會更好運轉。腐敗治理的終極目標,不僅是為了糾正權力的濫用,更是為了督促權力更好運行,有效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各項事業的有序發展。中國共產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呈現出積極權力觀的功能形態和目標導向,反腐敗工作始終致力於維護國家治理體系的肌體健康,並服務於國家治理目標。一體推進“三不腐”,注重權力的創造力與能動性,兼具廉潔和效能的雙重價值取向,除了滿足清正廉潔的要求,還在於杜絕“廉而不為”“廉而失效”等消極權力觀對國家治理運行產生的負面影響,這也正是A強調要讓一體推進“三不腐”取得更多制度化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的深遠用意之所在。因此,調適“清廉”與“效能”二者的張力,實現權力運行高效和防止權力濫用專斷的雙重目標,既避免出現“為了GDP增長而忽略腐敗問題”,又避免影響經濟建設,成為中國特色反腐敗道路的實踐活力之所在。一方面,一體推進“三不腐”,通過強化對公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堅持零容忍的原則,從速從快加大對腐敗分子的懲治,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最大限度避免腐敗對經濟環境造成的損害和公平原則喪失對黨的執政基礎的腐蝕。另一方面,一體推進“三不腐”不是消極執紀執法,而是通過積極地開展主動監督,在查辦腐敗案件的過程中,及時總結同類案件、交叉案件暴露出的問題,進而破解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中出現的短板和盲區,同時保護黨員幹部合法權利,有效促進幹部擔當作為。

三、新時代提高一體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的實踐要求

在看到反腐敗鬥爭取得的歷史性、開創性成就的同時,也要實事求是地認識到,對比反腐敗鬥爭“四個任重道遠”的複雜形勢,對比高質量發展要求,一體推進“三不腐”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對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作出系統部署,要求運用好一體推進“三不腐”這個政策策略。新時代,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大力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運用“全週期管理方式”,持續完善權力監督體系,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腐敗理論體系。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夯實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頂層設計

實現一體推進“三不腐”的戰略目標,首先要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把握其內在藴含的根本立場、政治方向、思想武器、組織支撐、有效途徑、制度保障,將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與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論述融會貫通,將過濾雜質、清除毒瘤與修復肌體、提升能力有效結合起來。要堅持把反腐敗鬥爭放在以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過程中去認識,將黨自身的組織機構、行動邏輯、意識形態、價值導向等深層次“基因”根植於國家治理體系,從系統性、整體性、全局性的角度加強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牢牢掌握反腐敗鬥爭主動權。各級黨委(黨組)要牢固樹立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意識,自覺承擔起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中的職責使命,將“三不腐”的要求一體謀劃、一體推動,及時研究反腐敗鬥爭中出現的新問題,把“三不腐”一體推進納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結合各地實際制定有操作性的實施辦法。紀檢監察機關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專門力量,要履行好監督專責和協助職責,增強主動發現和查處腐敗問題的能力,對隱蔽性、查處難度較大的腐敗現象,要善於主動出擊,持續鞏固“不敢腐”的高壓震懾。

(二)大力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提升一體推進“三不腐”的針對性

目前,腐敗行為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的現象尤為突出。從腐敗主體上看,領導幹部親屬或特定關係人經商辦企業、設立“影子公司”牟利行為尤為突出;從腐敗時間上看,腐敗行為與利益獲得之間的時間拉長,不法所得在離崗、退休後乃至更長時間才給付;從腐敗行為上看,有的打着借貸、投資的名義謀取私利,通過貌似“合法”的市場化行為遮掩權錢交易的本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的任務,為下一步反腐敗鬥爭指明瞭方向。要準確把握新階段腐敗現象呈現的特點和規律,加強對“影子公司”“影子股東”“關聯交易”等隱形變異問題的專項治理。要深挖新型腐敗背後的經濟背景、政治因素與制度缺失,切斷以權謀私、利益輸送的通道,切實解決好腐敗背後的政策性、機制性問題。完善中國特色反腐敗法規制度體系,與時俱進修訂各項法規制度,解決好在定性量紀、監督執法中存在的難題。

(三)運用“全週期管理”方式,實現一體推進“三不腐”有效協同

“全週期管理”作為一種現代化管理理念,源於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管理,實現了對系統要素、結構功能、運行機制等全領域整合。把“全週期管理”引入反腐敗鬥爭,體現了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工作經驗的總結和管黨治黨規律認識的深化。目前,單純強調依靠嚴厲懲治腐敗的觀念依然存在,導致腐敗治理機制、手段以及效果的碎片化。因此,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內在環節未被打通。“全週期管理”這一理念方法,要求我們緊緊圍繞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在時間維度的週期性和空間維度的整體性中,實現從腐敗發生的源頭到末梢的全流程、全要素管控,強化全過程監督。一是實現腐敗治理主體的有效協同。要發揮反腐敗工作協調協作機制的功效,強化反腐敗協調小組的全過程、常態化領導,統籌紀檢監察機關與司法、行政執法機關的有機聯動,通過建立健全定期會商、信息溝通、工作銜接等制度機制,加強對案件查辦、以案促改等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健全反腐敗國際合作協作機制,整合追逃追贓工作的力量與資源,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防逃制度建設上。二是實現治理腐敗過程的有效協同。在監督檢查中,要建立共同分析研判政治生態、聯合開展巡視整改監督等平台,通過運用紀檢監察建議、問題線索移交、專題座談、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推動日常監督做實做細、抓常抓長。落實黨員違法犯罪信息通報和及時處理規定,健全有關國家機關和審計機關、司法機關發現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處理工作機制,完善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信息核查、刑事案件信息通報、違紀違法線索移送機制。三是實現治理腐敗結果運用的有效協同。治理腐敗的根本目的在於消除阻礙制度執行、影響治理體系的消極因素,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要通過查處腐敗案件,找出案件背後暴露的體制機制弊端和政策漏洞,督促相關單位協同加強制度建設,做好整改工作。

(四)持續完善權力監督體系,建立一體推進“三不腐”制度規範

監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依託制度完善與機制創新形成監督合力,既是監督體系自我健全與服務大局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體推進“三不腐”的基礎性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構建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一是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政治監督是根本性監督,既是保障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的重要途徑,也是完善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監督體系的核心內容。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健全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督查問責機制,完善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機制,斬斷權力與資本勾連的紐帶,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二是構建各類監督貫通協調體制。研究完善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工作原則、運行機理、責任分工、配合機制,釐清各監督單位的職責邊界,打通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盲區堵點,實現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的有機統一。探索黨內監督與人民監督有效結合的制度安排,實現兩者互促並進、有機結合。三是創新監督方式方法。推動不斷完善領導幹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對關鍵崗位的領導幹部探索實行更為嚴格的報告制度,探索建立家庭財產重大變動説明制度。持續探索規範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的新方式,綜合運用制度、科技、紀法等手段開展專項治理。

(五)構建中國特色反腐敗理論體系,為一體推進“三不腐”提供理論支撐

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逐漸構建了一套基於自身經驗的反腐敗話語體系,將民主選舉、三權分立、政黨輪替作為治理腐敗的“靈丹妙藥”。實際上,西方一些國家反腐敗的理念是基於早先政治發展特定道路而形成的,並非普世性的經驗。比如,“現代化導致腐敗”“市場自發治理腐敗”等論點,既不能揭示目前我國腐敗的發生機理,也無法提出行之有效治理腐敗的對策。因此,一體推進“三不腐”必須打破西方話語壟斷,建構中國特色反腐敗理論體系。目前,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審議,紀檢監察學成為一級學科,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紀檢監察學是聚焦黨和國家監督體系、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以及紀檢監察理論、制度和實踐等領域開展研究的綜合性學科,為一體推進“三不腐”提供有效理論指導和支撐。一是要加強對新型腐敗特點、規律的研究。看待腐敗問題要有歷史、哲學和文化的思考,要深入研究新發展階段、新業態經濟下腐敗的形式與特點,尋求治理腐敗的方式方法。二是加強對中國特色反腐經驗的總結。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黨員人數最多的政黨,在14多億人口的大國執政,在反腐敗過程中不斷克服“大黨獨有難題”,其開闢了獨具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為人類社會解決腐敗治理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這些實踐經驗需要及時予以提煉總結,深刻闡釋中國反腐敗策略的科學性,通過提升理論塑造力以打造中國特色反腐敗理論體系。第三,加強紀檢監察人才隊伍培養,以推進紀檢監察學科建設為契機,從課程設置、內容安排上加大政治培訓的力度,為紀檢監察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支撐。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ryl1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