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鯨》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鯨》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鯨》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鯨》教學反思 篇一

今天我上完了堂鯨的公開課,其中多少有些體會,現將本人課後的一些感受和教學反思公佈如下:

現在回憶起同學們那生動有趣的“鯨的自述”,仍記憶猶新,非常激動。激動之餘,我也產生了一些感觸。

首先,我覺得,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於他們自學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先重點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便下面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學生樂在其中,充分發揮了潛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樣是這一課,以前的五年級我也上過,用的是逐段講解的方法,不僅耗時,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説明方法,但對國小生來説,顯得較為陌生。由於這些説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初步認識。希望這對他們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設計的有關鯨的小報,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他們在小報中介紹了抹香鯨、齧齒鯨、藍鯨……可見他們對鯨興趣濃厚,課後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對鯨的瞭解還真不少!這樣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效果的確不錯。不過,我也在反思,《鯨》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它,既讓學生學到有趣的動物知識,又不失去語文學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學法,讓學生獲益更多呢?

《鯨》教學反思 篇二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説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現將教後反思如下:

(一)反饋預習情況,導入新課。

課前預習的好壞是課堂教學效果優劣的關鍵。有良好的預習習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學生平時較少接觸鯨,更要通過課前去收集相關材料,才能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也體現了大語文觀教學,把課外閲讀與課內學習相結合。課前我安排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充分地預習,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並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二)緊扣訓練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學。

教是為學生會學,教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第一課時,讓學生交流了生字詞,瞭解了主要內容。然後根據學生的質疑提出中心問題:作者介紹了鯨的哪些方面?是怎樣介紹的?勾畫出相關詞句。最後在學生獨立讀文思考、勾畫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交流,充實自己的想法。

(三)展示自我,彙報交流: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學習寫法。

在這一課時,重點就是學生的展示和拓展提升。剛開始上課就先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因為這篇課文的每個自然段都各介紹了鯨的一個方面,相對來説比較獨立。所以我分配各組展示的任務時,按每個組展示一個自然段的內容,由組內選好的彙報員來講解,其他組員或其他同學都可以補充。因為有了充分的預習和自學,以及小組交流。所以,對段落的分析講解非常透徹。特別是對重點詞句抓的很準確。比如,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學生除了感知到鯨的形體特點:大、重、長之外,還能説出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內容介紹清楚的。教師對重點也進行了強調,學生講解的積極性高,聽的同學也認真補充糾錯,整個課堂屬於學生,而老師只是穿針引線的作用和強調、引導的作用。沒想到的是,這種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學、講的方式對稍顯枯燥的説明文也學得有滋有味。拓展提示的環節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對這節課的學習。比如:談收穫,讀喜歡的句段,以鯨的自述介紹某類鯨的特點等。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發言的同學爭先恐後。可以説學生們是百分百地投入在學習的課堂中。課後的拓展練習引導學生把這些寫作方法適當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

雖然,這節課受到了市、縣教研領導的高度評價,但是課後我感到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對學生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上,應再準確恰當些,這樣有利於學生以後對自己的表現有更好地把握。

《鯨》教學反思 篇三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説。

這是一篇常識性説明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文章既展現了一幅幅關於鯨的生動畫面,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動物世界的科學之門。

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每個自然段基本上講了一個意思:第1自然段講鯨特別大;第2自然段講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第3自然段講鯨的種類;第4自然段講鯨怎樣進食;第5自然段講鯨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講鯨如何睡覺;第7自然段講鯨的生長特點。概括起來説,4至7自然段分別是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語言簡練準確、平實質樸又不乏生動形象,是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作者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通俗、生動、準確地對鯨的特點做以説明,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課文首先拿鯨和人們熟悉的象作比較,使我們形象地瞭解到,鯨比象還要“大得多”。接着,用詳實的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以此來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捕獲的一頭鯨為例,再次例舉具體數字, 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很大。

作者在介紹鯨吃食物以及鯨的生長時,又一次運用列數字的方法加以準確説明;在介紹鯨的呼吸時,用“花園裏的噴泉”來比喻鯨呼吸時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這種打比方的方法,使説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於讀者理解。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有關鯨的科學知識;二是體會作者的説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三是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説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不少人看過象,都説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課文介紹鯨,為什麼先要寫象呢?這裏作者運用比較説明法,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由象“很大”到鯨“比象大得多”,以此來説明鯨之龐大。這樣寫,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裏,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齶,四個人圍着桌子坐在它的嘴裏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作者先列舉具體數字來説明鯨的體重,用重量説明鯨大。然後又以我國發現的一頭鯨為例,從它的體重、身長、舌頭及口腔的寬大等四方面更具體生動地説明鯨的確非常大。然而,這頭鯨雖然有4萬公斤重,可還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鯨有16萬公斤重。通過這樣比較,更進一步説明鯨特別大。這段話通過運用列數字、舉例子這些説明方法,使説明更加準確、清楚,使人對鯨是個龐然大物深信不疑。

③在很遠的古代, 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這段話主要講了鯨的進化過程。鯨的樣子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鯨生存的環境由陸地變為海洋,鯨為了生存下去,就要適應環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變為遊動,身體逐步變成了魚的樣子。這一進化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作者用“在很遠的古代”“很長很長”“漸漸”等詞語加以説明。“退化”是指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漸變小,構造簡化,機能減退甚至完全消失。這裏指鯨的後肢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小,最後完全消失。

④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裏的噴泉一樣;等肺裏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

這裏作者用了一個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鯨呼氣時噴出來的氣比喻成“花園裏的噴泉”。這種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使説明的事物形象具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對詞語的理解。

上齶:口腔的上壁,通稱為上牙膛,前部由骨和肌肉構成,叫硬齶,後部由結締組織和肌肉構成,叫軟齶。

哺乳動物:指最高等的脊椎動物,基本特點是靠母體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體。哺乳動物大都是胎生的。

胎生:人或某些動物的幼體在母體內發育到一定階段以後才脱離母體,叫作胎生。

二、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齶、哺乳、退化、垂直、經驗、胎生、特徵、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説明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寫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如今,隨着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對鯨的認識已經愈來愈全面。因而,課前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走近鯨的世界,對鯨有所瞭解。教師也應準備一些有關鯨的圖片、聲像資料或製作出相關課件,在課前及課中穿插運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課程資源。

2.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閲讀目標:“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教學本文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初讀課文,抓住要點。引導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弄清課文講了關於鯨的哪些內容,可採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敍述的條理。

(2)細讀課文,體會特點。組織學生自讀課文,認真體會鯨的特點。之後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深入研讀,並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演説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來彙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演説家的講解出鯨的特點,當表演家的演示出鯨的特點。然後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彙報,教師和其他學生當評委,與彙報同學進行交流。教師針對彙報情況,扣住重點詞句進行適時、適當的點撥,並結合課前蒐集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展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鯨的特點。對於文中出現的一些生物學術語,教學中可聯繫課文內容和具體語境加以理解,也可以藉助圖片加以理解,但不必深究。

(3)研讀課文,領悟説明方法。再次引導學生仔細讀文,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以第一自然段為例,研究作者是怎樣説明鯨的“大”的。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並分析説明鯨大的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教師可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概括性敍述語言,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然後,讓學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運用的説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意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可以出示思考練習中第三題的3句話,讓學生説一説:有無加點的詞語,句子的意思有什麼變化,自己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3.要重視讀寫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吸收,又在寫中練習運用,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錶達方法的領悟。在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之後,可以讓學生再補充介紹一些課前蒐集的有關鯨的資料,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展示白鯨、虎鯨、藍鯨、座頭鯨等不同種類的鯨的圖片。之後出示一些隨文練筆作業,請學生任選其一完成。①為海洋館寫一段關於鯨的解説詞;②以某一種類的鯨(如白鯨、虎鯨)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③以“我不是魚”為題寫一篇短文;④利用課後資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寫一篇保護鯨的倡議書。學生練筆時,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完成練筆後,可以先讓學生在組內讀一讀、議一議,然後推選優秀習作在全班進行交流評議。

4.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捕”“哺”的聲母是b,不要讀成p;“乳”的聲母是r,不要讀成l;“潛”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三聲;“傾”讀第一聲,不要讀成第三聲;“即”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四聲。本課生字中“齶”“肚”“肺”“胎”都與人體有關,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寫成“市”。

《鯨》教學反思 篇四

師:課文介紹了鯨四處方面的生活習性,讀了課文,你對哪一方面最感興趣或印象最深?為什麼?(學生自由讀讀、説説,並伸出手指示意。)

師:很多同迷對鯨的呼吸很感興趣,請大家先認真讀讀這一段,説説鯨的呼吸有什麼特點?

生:鯨用肺呼吸,不像魚用腮呼吸。

生:鯨每隔一定的時間必須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

生: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每次呼吸從鼻孔噴出的氣會形成水柱。

生:不同種類的鯨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不一樣。

師:作者正是從鯨呼吸的器官、時間、特徵這幾個方面來介紹的。你們能不能根據課文的描述,自己想辦法或與別人合作,顯示和介紹鯨呼吸的特點?(學生自由組合,討論演示。)

生:把手掌當作一頭鯨,給大家演示一下鯨的呼吸。鯨慢慢地浮上了海面,“噗哧”從鼻孔噴出的氣形成了一股水柱。鯨吸足了氣,又慢慢地潛入了水中。在水中待了一會兒,憋不住了,鯨又向海面浮去。(學生掌聲四起)

師:你的表演和介紹真精彩,讓我們親眼見到了鯨呼吸的全過程,還聽到了鯨呼吸的聲響。

生:這是我和×××畫的鯨,你看這頭是須鯨,它的水柱是垂直的,噴得又細又高;這頭是齒鯨,它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掌聲再起)

師:很好,掌聲已説明了一切。根據他們作的圖很容易分辨出鯨的種類,但你知道他們畫的是大鯨,還是小鯨呢?

生:我覺得×××畫的是一頭大鬚鯨,因為它的水柱非常高,也比較粗。説明它鼻孔大、肺活量大。×××畫的是一頭小齒鯨,它的水柱不太粗,又較矮。

師:你真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漁民。現在我們每人畫一頭鯨,是畫鬚鯨、齒鯨,還是畫大鯨、小鯨,自己確定,關鍵是能讓別人看一眼就説出是一頭怎樣的鯨。(學生畫鯨,教師用幻燈投放;學生評點,自我修改。)

生:我是用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向大家介紹鯨的呼吸。(學生朗讀)

師:你讀得很有感情,讓大家感受到了鯨呼吸的情態。課文中説鯨的水柱“就像花園裏的噴泉一樣”,是這樣嗎?

生:是的,噴泉也是從一個個小孔中向上噴出,形成了水柱。

生:也不完全像,花園中的噴泉是固定在那兒的,鯨卻是遊動的,位置在不斷變化。

生:對,花園中的噴泉一般是人為的定時開關,而鯨呼吸的是難以確定的。

生,花園中噴泉的形狀一般始終是那樣,而鯨的種類、大小不同,噴出的水柱也各不相同。

師: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瞭”。鯨呼吸噴氣形成的水柱,的確像花園裏的噴泉,但更勝於花園裏的噴泉,它是個天然的噴泉。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讚一讚這美麗、奇特的“噴泉”吧。(學生自讀、齊讀)

師:課文還具體介紹了鯨吃食、睡覺、生長等方面的生活習性,你選擇某一方面,用自己最擅長的本領,最喜歡的方式來展示和介紹它的特點。

【評析】

這一教學片斷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教師遵循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實施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自主活動中,在積極思維中,達到自悟自得。

1、凸現鮮明形象,促進學生自悟。

國小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閲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學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事物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教學中教師變以理性認知為主為以感性體驗為主,採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現事物的形象,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換成了栩栩如生的立體畫面,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調動了他們情感的參與,使他們實實在在奪領悟到鯨呼吸的特點。如演一演:以手掌為鯨,加之語言的描述,演示鯨呼吸的全過程,將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形象,使學生獲得了真切的體驗。又如畫一畫:動手畫一畫不同種類的鯨噴氣形成的不同水柱,變“話”為“畫”,再以自己語言進行介紹,又變“畫”為“話”,從中體驗語言文字的表現力和鯨呼吸的特徵。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導學生將花園裏的噴泉與鯨噴氣形成的水柱進行比較,使事物的形象更鮮明,本質更突出。這樣,學生的理解會更透徹,體驗也更深刻。

2、落實自主閲讀,促進學生自得。

羅傑斯曾説:“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閲讀本是個性化的行為,而把學生捆起來齊步走的做法,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天賦,也違背了國小生的“選擇性”,讓學生享有充分地閲讀自主權和選擇權,經歷一個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習得的過程。如情感的自我選擇:説説你對鯨哪一方面的生活習性最感興趣或印象最深?為什麼?內容提要的自我選擇:讀讀課文,説説鯨的呼吸有什麼特點?方法的自我選擇:用你最擅長或最喜歡的方式來展示和介紹鯨某一方面的特點。夥伴的自我選擇:自己想辦法或與別人合作。練習的自我選擇:自己確定畫某類的一頭大鯨或小鯨。這樣的教學拓展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空,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展現和發展。這種自主選擇正是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自主能力的具體現。

《鯨》教學反思 篇五

《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説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説明方法。

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很感興趣,但如何避免將常識性課文上成常識課,是我教學本課特別注意的一個方面。

第一課時我用較短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讀文,整體感知”,沒有遇到什麼難度,接着進入“精讀課文,體會寫法”環節。本環節我主要是採取“扶”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本課説明方法運用的精準、多樣以及這樣寫的好處。第二課時的學習,我開始“放”。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即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為了鍛鍊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自由讀第2自然段,説一説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説一説‘你’的進化過程。“這個環節實際也是一次開放性的口頭作文訓練,根據學生能力可以是對課文內容的複述,也可以將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語言的一項創造性的複述,更高層次的學生,則能創造性地融入課外知識進行説明。學習4、5自然段我是採取“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鬚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後在小組內交流”, 合作學習是課標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去發現,認識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比喻等説明方法。整個過程,我只是一個主導者,沒有過多牽引,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拓展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時空,還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以展現和發展。

反思本課教學,雖然沒能運作多媒體教學是個遺憾,但是感覺更多的關注文本,沒有花哨的刺激,學生反倒學的很紮實。

《鯨》教學反思 篇六

《鯨》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説明文,較之其他類型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前教師安排學生蒐集鯨的資料,通過圖片、文字等信息,學生對鯨這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有了一定的瞭解,然後石老師依次分析了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並重點對説明方法進行了解析。總體上本節課層次清晰,重點突出。

我認為高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要靈活教學,要讓學生更自由、更主動,更有興趣、更有創造性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而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閲讀寫作能力。

《鯨》教學反思 篇七

由於個人在新課標後,語文教學實踐的經驗還不豐富。同時我們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出現了許多不當的地方。在這裏我重點想説由於在沒恰當地處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地位,而導致的不當:

1、落實知識和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是發揮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介紹了許多鯨的知識,讓學生大開眼界,也讓教師也增添了不少的知識。但是,教師這個時候應該及時的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點上,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怎樣表達的。否則,感覺是一堂生物課。雖然,新課標要求我們不要把各學科獨立起來。但是,也不要混淆各學科的界限,要把握好尺度。

2、沒有選取有典型的段落,進行以點帶面的理解。同時還浪費了時間,導致了本應該在課上能完成的練習改成家庭作業了。

3、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把握的尺度不夠。

措施:

1、深入學習新課標,領悟其實質,並使之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2、加強對學生的瞭解。

3、多跟同行交流。

《鯨》教學反思 篇八

近日,我帶着孩子們開展了早期閲讀《小鯨遊大海》。孩子們學習的非常認真,也對於這種很少接觸的海洋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條小抹香鯨在淺海靜靜地出生了,可是這位一生下來就能裝下5匹馬、2頭象的“小”傢伙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轉圈、換氣、應付大海中的各種突發狀況。故事便講述了小抹香跟隨媽媽逐漸成長、遊向大海的過程……

小鯨魚的經歷很容易引起孩子們的情感共鳴:當魚弟弟、魚妹妹看到小抹香都想要逃跑時,孩子們和小抹香一起難過和不解;當小抹香第一次衝出海面噴出美麗的水柱時,孩子們會不由得歡欣鼓舞;當小抹香偷偷地想要離開媽媽獨自去冒險,卻被海草緊緊纏住時,大家會不由得眉頭緊鎖……聯想到小抹香像極了這羣可愛又有些叛逆的孩子們,所以在設計活動的提問時,我一邊講述一邊及時地根據孩子們的情緒反映提問,幫助他們進一步體驗小抹香的心情和情緒。

如:小抹香想去和其他小魚一起玩卻遭到拒絕時,我引導孩子們:“如果你是小抹香,被小朋友拒絕了,會覺得怎麼樣?心裏會想些什麼?”很多孩子都發言:“有一點不開心”“很難過!”“我有點想哭了……”

當小抹香遇到困難時,我引導:“看到小抹香被烏賊纏住了,你們覺得媽媽會怎麼做呢?”“會馬上去救小抹香!”很多孩子異口同聲地説。緊接着我揭示下一頁畫面,咦?鯨魚媽媽在一邊,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疑惑,“媽媽為什麼不去幫助孩子呢?”我問,思考了一會兒,有孩子回答:“因為媽媽想看看小抹香自己行不行。”“因為媽媽想叫小抹香自己試一試”“因為媽媽覺得小抹香一定能打敗烏賊的”……孩子們仔細思考後,竟然想到了鯨魚媽媽的用意,我欣慰地笑了,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書中的一段情節:鯨魚媽媽讓小抹香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脱困。勇敢的小抹香似乎也在告訴大家:遇到困難,不害怕、不氣餒,相信自己能行!

整個活動下來,自己覺得在引導孩子體驗故事主人公的情緒情感方面做得還可以,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在講述鯨魚的生活習性中介紹他們噴出的水柱原來是換氣產生的特有現象,我看出孩子們還有些不理解,但我又不敢繼續解釋,一則時間來不及,二則考慮到這樣會不會跑題。這樣的含糊很可能會使一些孩子有些失望。

還有在對個別孩子的引導中看到他們講得偏離故事主題就馬上性急地把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如:小鯨魚遇險段落中,我進一步提問:“如果你遇到危險了,想想你的媽媽會怎麼做?”有孩子回答:“逃走!”有很多人笑了,我馬上正色對全班説:“他的媽媽那麼愛他,會這樣做嗎?所以他的想法正確嗎?”孩子們都回答“不對的。”活動後回想覺得這樣的羣起而攻之的教育方法雖然塄坎上去聲勢浩大,但對該個別幼兒的教育可能效果不大。我可以這樣做——先問該幼兒:“你媽媽愛你嗎?”“愛”他肯定這樣回答,“非常愛你的媽媽在自己的孩子遇到會離開嗎?這樣一來,他肯定會想到媽媽不會離開自己的孩子這一點。這樣的反省性教育比全班的聲勢教育效果區別是不言而喻的。

最後的感受是:本繪本中小抹香的經歷有趣而驚險,讓孩子們體驗到小鯨魚的不同時候的心情,還會讓孩子瞭解到鯨魚原來是哺乳動物,它們的體積巨大,鯨魚噴出的水柱原來是換氣產生的特有現象。再加上繪本獨特的水彩畫表現形式,孩子們很喜歡看,所以這是一本很適合大班孩子的讀物,所以,我很高興選擇了本繪本故事開展閲讀活動,希望以後的活動中自己能考慮得更細緻,更全面,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方方面面,從中領悟到更深一層的東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jvyl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