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經典多篇】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經典多篇】

中國傳統諺語故事【經典多篇】

歇後語的故事 篇一

亡羊補牢——為期不晚/為時不晚/未為晚矣/為時未晚

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朽,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看到這樣狀況十分着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説的話。有一天,莊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説:“你在宮裏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阿!”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説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説:“我實在感覺事情必須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説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向寵信這個人,楚國必須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莊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莊辛的忠告,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莊辛迎請回來,説:“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此刻,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莊辛説:“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

楚襄王説:“我此刻太后悔了,不明白此刻還遲不遲”

莊辛説:“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莊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先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説:“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理解勸告,回答説:“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先,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莊辛的意思,於是他之後對莊辛説:“莊愛卿,那麼我們該怎樣辦呢”

於是,莊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莊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英語諺語故事 篇二

James and John were good many years,James has had complete trust in John.

At the beginning,James invited John to manage his housekeeping,and when he was serving as a governor,he invited John to assist him with his use James trusted John completely,he kept nothing from him.

James did not realize how despicable John was until John usurped1 all his property,which James dared not disclose,considering that John had gotten told of his depressed2 James came to the Cheng Huang Temple,having no alternative,to vent3 his anger,and accused John for his wrongdoing.

At night,James dreamed that Cheng Huang asked him why he trusted John so much he thought for a long time,and replied,“Because he can make everything go as I have wished.” Cheng Huang said,“Such a man is the most dangerous! You do not fear him but like him,making you the best choice for him to deceive?”

甲和乙是好朋友多年以來,甲對乙一直很信任。

開始是請乙管理家務。當甲官任巡撫時,又請乙協理公務,由於以對乙格外放心。

甲諸事都不提防。當自己的'全部家產都被乙侵吞時,甲發現乙是一個卑鄙的小人,考慮到自己有把柄被乙捏住,甲還不敢聲張,鬱悶難申的甲為了發泄心中的怒氣,萬般無奈的來到城隍廟,告了乙一狀。

晚上,甲夢見城隍問自己為什麼如此信任乙,甲思索半天,回答説。:“因為他事事都能如我意。”城隍説:“這種人最可怕,你不怕他而喜歡他?他不騙你又能騙誰呢?”

歇後語的故事 篇三

諸葛亮哭周瑜——————假仁假義

歇後語來源:

當年,周瑜給諸葛亮氣死,不是真正的死了,只是一時氣咽,歇個三天兩天就會緩過氣來的。諸葛亮神掐妙算,當然不會不明白這一點,他也不情願周瑜緩過氣來繼續跟他作對。他要想辦法治死周瑜。這才去給周瑜弔孝。

諸葛亮來到周瑜家裏,人家見是仇人來了,都不理他,也不讓他進靈堂。諸葛亮就在靈堂外邊爬下哭起來,哭得鼻子一把淚一把的,一哭就是一天;他邊哭邊説如何對不起周瑜,只是説了幾句氣話,沒想到把人氣塌了,周瑜的婆姨一看,心軟了,想親兄弟也吵架拌嘴呢,何況二姓旁人呢,就原諒了諸葛亮,請他進靈堂去祭奠。

諸葛亮進了靈堂,哭得更兇,兩隻手在棺材上不停地捶打着。哭罷,尻子一拍走了,原先這一拍,棺材蓋子全蓋嚴了。周瑜也就還但是來了。

玉不琢不成器 篇四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東西,它有固有的好本質,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 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裏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於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給當時的楚厲王。沒想到,宮裏的玉匠竟説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後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現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於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所以人類也許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諺語故事 篇五

嫦娥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着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英語諺語故事 篇六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a man in the State of Chu was offering a sacrifice to his r the ceremony,the man gave a beaker of wine to his servants thought that there was not enough wine for all them,and decided to each draw a picture of a snake; the one who finished the picture first would get the wine.

One of them drew very ng that the others were still busy drawing,he added feet to the this moment another man finished,snatched the beaker and drank the wine,saying,'A snake doesn't have can you add feet to a snake? '

諺語故事經典篇 篇七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報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時機再動手。 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秦王三十六年,范雎被人陷害,魏齊疑他謀反,將他打的半死。於是范雎離開自己的家鄉遊説秦王。受大用。秦王四十六年,范雎殺掉齊魏。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山上有座小廟,廟裏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唸經,夜裏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不久,來了個高個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這樣總算還有水喝。後來,又來了個胖和尚。從此誰也不挑水,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夜裏老鼠出來偷東西,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説曹操曹操就到

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脱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後繼續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説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後將李郭聯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説曹操,曹操到”之説。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話説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 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醜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醜皮匠。他們聽説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裏不服氣,便湊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於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裏。這一着,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三個醜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

此地無銀三百兩

古時候,有個叫張三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積攢三百兩銀子,心裏很高興。但他總是怕別人偷去,就找了一隻箱子,把三百兩銀子釘在箱中,然後埋在屋後地下。可是他還是不放心,怕別人到這兒來挖,於是就想了一個“巧妙”的半法,在紙張上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字,貼在牆角邊,這才放心地走了。誰知道他的舉動,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兩銀子全偷走了。為了不讓張三知道,他在一張紙上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貼在牆上。張三第二天早上起來,到屋後去看銀子,銀子不見了,一見紙條,才恍然大悟。

諺語故事 篇八

1、此地無銀三百兩

有個叫張三的古人賺了三百兩銀子就想着怎麼把銀子藏起來。後來終於被他想到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藏銀之法。有一天夜黑風高的晚上他在院子東屋的牆下挖了一個坑,然後把銀子用油紙包好藏在坑裏。但是即使這樣他還是惴惴不安,覺得別人會發現這土裏埋了銀子。他冥思苦想了好久才又想出了個以為萬無一失的計策,在一張紙上寫上“此地無銀三百兩”然後貼到東屋牆上。做完了才心滿意足地回去睡覺了。可是他的祕密還是被隔壁王二看到了。王二等到半夜悄悄來到東屋牆下,把張三的三百兩銀子偷出來。好玩的是王二也是個傻的,他還學張三的做法在東屋牆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着:“隔壁王二不曾偷”。一下子就把自己暴露了。

以前覺得怎麼會有這麼笨的人呢,應該是虛構的吧!可是後來見過的人多了才知道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還真的有這樣的人。其實這則故事是想告訴我們做過的事情要勇敢地承認並承擔後果。也許我們做了壞事自我感覺遮掩的很好,但是隻是時間問題而已,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只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罷了。

2、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漢宣帝執掌朝政期間,他派大將趙充國領兵去平定西北叛亂。趙充國根據情報決定利用招撫的方法來從叛軍內部去瓦解對方。可是漢宣帝下令用武力去征服對方。趙充國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決定繼續用自己的方法,暫時不出兵攻打。可是抗旨是要殺頭的,他的兒子聽説了這件事之後嚇得趕緊派人去勸説他的父親不要違抗聖旨。趙充國卻對來的人説:“失此二策,羌人致敢違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是既然矣”。按照趙充國的意思是覺得皇帝做了兩件錯事,羌人才發動叛亂。一是皇上派了個文官鎮守邊疆,最後被匈奴人殺得大敗。還有一件事情就是軍隊存糧不足。畢竟大戰糧草是重中之重。後來經過趙充國諫言皇帝還是採用了他的安撫政策。可想而知最後趙充國一定平定了叛軍。

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現在有很多人明明對一個行業不熟悉,卻總喜歡指手畫腳。一方面是自大另一方面更是不認真的做事態度。也許就因為他們一個小小的不熟悉,做事情又疏忽了就會造成不可估計的大錯。

3、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為什麼三個和尚卻沒有水喝呢?歸根究柢就是人的劣根性。以前我知道這個故事的時候沒有多大感覺,後來親身經歷了才明白原來這個故事説的是一個關於人性與責任分配的故事。

沒有結婚前自己一個人住一個人過日子,洗衣做飯幹家務自己做很正常,畢竟自己不做沒人做,因為沒有人幫我們,我們只能自己承擔。除了更自由些,不想自己煮飯就出去吃頓大餐犒勞下自己,放假了早上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大中午才起來吃東西都沒人會説。衞生方面累了的話就先放着,心情好了再打掃。一個人自由,可是衣食住行要自己承擔。

可是結婚後就不一樣了,有的可能只是夫妻生活,有的就是一大家子住一起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就會有很多摩擦。畢竟婚前只要負責自己一個人,婚後生活就不一樣了。做什麼事情都是需要考慮,有孩子了想要做什麼更要考慮。如果自己不多付出一些,那麼一家三口最後就會跟三個和尚一樣沒水喝了。所以結婚了生活不一樣,需要付出的不僅是耐心還有責任心。有孩子了更不一樣,需要付出的就更多了。所以這個故事其實看我們怎麼理解。不一樣的人就有不一樣的想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jyrrw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