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羅山靈山導遊詞多篇

羅山靈山導遊詞多篇

羅山靈山導遊詞多篇

羅山靈山導遊詞1

靈山風景區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遊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

靈山寺坐落於羣山環抱之中,峯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後呼應,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山巖嵯峨,曲溪清泉,峯迴路轉,步移景遷,綠樹紅花,百鳥歡歌,亭閣相映,景色優美,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據明代《淇縣誌》記載,靈山寺創建於樑普通年間(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統寺大統、綱領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

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近35公頃,高僧200餘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遊客雲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遊靈山寺,並寫有《遊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剎水石甚佳,專程來遊。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明代縣令于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巖少進,二曰羣峯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

靈山寺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迷人。堪稱華夏奇觀,天下一絕的女媧峯就在靈山寺。靈山寺虎山山峯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媧峯,頭挽髮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雙肘曲於胸前,莊嚴肅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觀覽人間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又若為芸芸眾生默默祈禱,真乃天開地設,鬼斧神工。

女媧何以在此仙棲?相傳,當年女媧摶黃土造人,並煉五彩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爾後,她來到靈山修真,與天下人共頤晚年。一日,殷紂王到此降香,祈國泰民安,目睹女媧尊容,頓生歹意,在女媧宮前留下淫詩。女媧見後怒不可遏,離開行宮,跑到南山山巔,面對蒼天大地長歎:“我創造人類,同此涼熱,誰知紂王不行正道,競敢羞辱於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時值今日,女媧仍矗立於此,目視人間,因此,世人就把此峯叫作女媧峯。

與女媧峯正對的建築是女媧宮,人們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明以來的《淇縣誌》記載,女媧宮歷代皆有修復,現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復的。此宮面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曆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聖誕日,她往火雲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聖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

女媧創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後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孕育峯是大自然賜給靈山寺的又一絕妙之作,相連的兩個山頭,酷似一個睡美人,秀髮飄飄,神態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來的文明,有詩讚曰:“從未見過孕育姿,獨有靈山佔風流。枕山卧霧語是花,面風對雨情為柳。靜中懷抱日月星,夢裏總思人間秋,誰言萬孕無果?分娩紅日照九州。”

在靈山山腰處有一個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內鐘乳石形成數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於崖壁,非常神祕,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靈山寺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豐滿,形象逼真。由於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為相心佛。古佛洞口鐫一則迴文聯,耐人尋味:“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卧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民諺曰:“每逢到靈山,必鑽古佛洞,若問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鑽鑽佛爺洞,一輩子不生病。”所以遊客無不進洞領略其妙。

據明代《淇縣誌》載,淇縣有八大景:“淇園竹翠、勝水流清、鹿台朝雲、鉅橋夜月,紂窩灘聲,朝歌野色,青巖仙境,靈山龍泉。”其中靈山獨佔兩景即“勝水流清”、“靈山龍泉”。靈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湧不息,古人謂之勝水流清。

靈山龍泉説的是靈山黑龍潭,位於寺院的西北側500米處。這裏奇峯幽谷,山勢挺拔,泉湧澗飛,碧波盪漾,景色宜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到沓來,滿眼畫意,滿腹詩情,留下許多華彩詩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孫徵蘭在壁立萬仞處留下詩云:“山卓碧雲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聖,靈傑千古同嘉。”據載,在明代以前,這裏就建有龍王廟。廟下有三洞,洞口鑿有龍頭,泉水由此流出,聲音湍急,山谷迴應,宛如龍吟。

靈山寺後有一河流,名曰玉帶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帶河自靈山黑龍潭突溢而出,繞千年古剎而過,河水潺潺,叮咚作響,猶如琴絃暢鳴或浪拍石崖濤聲如嘯,呈現出瞬息萬變的天然畫卷。玉帶河流至大聖峯前,形成一個湖泊,名曰白龍潭。湖水清澈,是人們泛舟、垂釣的理想去處。

從寺院沿羊腸小道西行,過鵲橋渡,穿梨樹坡,拾階而上便來到了觀音洞。此洞位於懸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餘,內奉觀音座像。雕工精細,惟妙惟肖。前來求點迷津者絡繹不絕。

據明《淇縣誌》記載:“龍王廟,旱禱輒靈。”清《淇縣輿地圖説》雲:“靈山下有靈山寺,創於樑普通,修於盛唐開元。”遼金期間,寺院擴大,高僧眾多,木魚聲聲,靈氣幽幽,遊客雲集,香火鼎盛。傳説,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天宇。仙女紛紛下凡到靈山寺聆聽木魚聲,觀看人間景,時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軀仍嵌隱在崖壁上,時隱時現,妙趣橫生。謂之“仙女嵌壁”。

壁立萬仞的大聖峯巔,有一天然孫悟空坐像,遠遠望去孫悟空的金身,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對垂肩的耳朵藴寓着大福大貴,身穿金衣,頭戴金冠,威風凜凜,令人敬畏。他的髮髻、眉骨、胸腹、脖頸以及下肢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外貌比例協調,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世人看後,無不驚歎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據傳,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水簾洞,雲遊四海,遠涉天涯,尋找靈台方寸山,訪拜佛、仙、神聖,求長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經過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靈山寺,是佛教聖地,並建有煉石補天,造化人類的女媧行宮。心想,靈山不就是靈台方寸山嗎?人類始祖女媧在此?何不前去。於是,他來到靈山寺,未入寺院就聽到木魚聲聲,佛經喃喃,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高興之餘,轉念一想,佛門靜土,須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禮方是。他不敢進前,於是坐在山巔,聆聽佛經,謂之“悟空聆經”。

靈山寺歷史悠久,集秀麗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傳説於一體,欣賞性、娛樂性很強,到靈山旅遊,能夠使您心曠神怡,百愁俱消。靈山還盛產各種野菜,這些野菜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遊玩過後,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豐盛的野菜宴,別有一番情趣。

羅山靈山導遊詞2

遊客朋友們,歡迎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坐落於山清水秀的太湖之濱,作為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文化主題園區,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唐玄奘受馬跡人氏杭惲之約來到馬山,看到秦履峯之東峯與印度的靈鷲山頗為相似,於是賜名為“小靈山”,自後,杭惲將軍修建了“小靈山剎”,並由玄奘的大徒弟窺基出任第一任主持,因而這裏也就成為慈恩宗的發祥地之一。北宋祥符年間,改為“祥符禪院”,徽宗宣和四年升為寺。1992年在小靈山上建靈山大佛,2002年建造九龍灌浴、阿育王柱等,成就了今天令人稱道的靈山勝境。靈山也於2009年被特批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我們今天的遊覽線路是從靈山大照壁開始,沿中軸線拾級而上,依次經過五明橋,佛足壇,五智門,走過菩提大道,經過大型動態音樂景觀九龍灌浴,繞過降魔銅雕、阿育王柱,會看到天下第一掌和百子戲彌勒,走過大覺橋,瞻拜過千年古剎祥符寺後,就來到杏壇廣場,這裏也是觀瞻大佛的絕佳處。

各位遊客,現在在我們前方的被譽為“華夏第一壁”題名是已故的原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湖光萬頃淨琉璃。

現在我們所走的橋叫五明橋,從左開始分別為聲明、因明、內明、醫方明、和工巧明,現在我們走上內明橋,內明是由內而修,明悟內心的學問。

經過佛足壇,五智門,走過菩提大道,現在來到的是九龍灌浴。這是佛祖四道成像中的出生。佛祖釋迦牟尼在農曆四月初八誕生,因此我國佛教界為了紀念佛祖誕辰把這一天定為浴佛節。佛祖一誕生就能説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最後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説道:“天上地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裏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淨身。當《佛之誕》音樂奏響時,頂端六瓣蓮花緩緩綻開,這尊高7.2米,重12噸的金身太子佛像從中冉冉升起,我們可以看到整座羣雕高27.5米,分為四部分,從下往上看,依次為四大天王背靠須彌山,倒扣蓮花,獅子鼓和七寶蓮花。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型銅雕展現的就是佛祖“降魔”的過程。我們有些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佛祖顯得有些憔悴,對不對?這是因為佛祖剛剛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但沒有悟出解脱之道,於是他放棄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羊奶之後,稍微恢復了一些原氣,便坐在一個菩提樹下,靜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將要成佛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最終佛祖把它們一一降服,得道成佛。佛祖右手的手勢,稱為降魔印。

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根石柱稱為阿育王柱,阿育王柱最頂端的四隻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象徵着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獅子下面刻有法輪和四種動物,分別為獅子、牛、馬及大象。

經過天下第一掌和百子戲彌勒,看到的這座寺廟就是祥符禪寺。分佈着天王殿和大雄寶殿。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杏壇廣場,這裏也是觀瞻大佛的絕佳處。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這一神州大佛坐落於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踏青峯,南面太湖,地理環境十分優越。

靈山大佛為釋迦牟尼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在佛教中稱“旃檀佛像”。傳説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用旃檀木按照佛祖的形象雕成這樣的像,後來仿製的也叫作旃檀佛像。下垂手勢名“與願印”,表示能滿足眾生願望,給予快樂;上伸手勢名“施無畏印”。表示能解除眾生苦難。均為祝福之相,以滿足百姓“祛病消災,保佑眾生”的普遍心理需求。

用材方面,靈山大佛採用錫青銅材鑄造,除因青銅件持久耐用外,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古

典藝術的精粹,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極為燦爛的一部分,青銅的古樸典雅和優美細緻,在世界藝術上享有崇高地位,這為大佛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再者,青銅時代正是佛祖誕生、佛教形成的時代,代表着佛教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值得一提的是,大佛的建造採用了高新技術,設有煙警和温警兩套報警系統,可以自動噴淋降温和防火,靈山大佛是分塊鑄造,然後再在現場將它們一塊塊地拼裝,焊接在一起,使它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是由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而名揚海外的華東建築設計院承擔設計的。靈山大佛的總體設計方案採用的就是“整體懸掛”方案。佛體銅壁板經過拼裝焊接成整體以後,是通過副支架、主鋼架直接懸掛在像樓房一樣的鋼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並且大佛頭上安裝的避雷針是內置式球形避雷針。

另外,靈山大佛的建造,在我國神州大地上形成了五方五佛的格局,分別是東方的無錫靈山大佛,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北方的山西大同雲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靈山大佛的建造,無論從宗教、文化、藝術、科技或旅遊的角度看,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

好了,朋友們,靈山大佛就為您介紹到這兒,下面請大家登上雲梯,抱抱佛腳,俗話説“摸佛手,添福壽;抱佛腳,保平安”,願靈山大佛保佑您一生平安。

羅山靈山導遊詞3

冕寧靈山寺距冕寧縣城8公里,距西昌衞星發射中心67公里,距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80公里的省級自然風景區,是涼山州重點整合的彝海—靈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靈山寺是涼山州境內最為有名的一座寺廟,和赫赫有名的西昌衞星發射中心同屬冕寧縣,位於該縣縣城20公里之外的東部小相嶺西麓深山老林之中,因背後緊靠着的那坐山門大殿

高聳的大山叫靈山,所以叫靈山寺。

冕寧靈山以靈山寺為中心,規劃保護面積40平方公里。靈山寺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冕寧縣如今規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寬敞宏大,結構莊嚴,前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兩邊是十八羅漢,後殿供奉靈山寺開山祖師梧真和尚楊學信木刻偶像。面對大佛是坐着的韋陀0神像。據説,天下的韋陀都是站立姿勢,唯有靈山寺的韋陀是坐像,因為靈山寺本來清淨,不勞韋陀虎視眈眈地站着0。寺廟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門,以正殿天井為中心,兩側有眾多的房舍堂廊,前後左右縱橫相連,渾然一體,構成了一片古建築羣。山門外邊有6棵蒼勁挺拔的參天古鬆,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樹齡至少在兩百年以上,它是靈山寺最主要的標誌。

在靈山寺的背後,是一座美麗的自然公園。那裏生長着古老的參天大樹。還有一個在當地很有名的地方,不過還不為外人所知———連三海。在一座山上,靜靜的淌着三條湖。據説山上還長有靈芝,並有細細的泉流,還有前人留下的石洞。在湖中還有據説會爬樹“魚”,湖海比較深,當地對湖還沒有做過考察,僅是

從當地一些年邁着那裏得知。

靈山寺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冕寧縣如今規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寬敞宏大,結構莊嚴,前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兩邊是十八羅漢,後殿供奉靈山寺開山祖師梧真和尚楊學信木刻偶像。面對大佛是坐着的韋陀0神像。據説,天下的韋陀都是站立姿式,唯有靈山寺的韋陀是坐像,因為靈山寺本來清淨,不勞韋陀虎視耽耽地站着0。寺廟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門,以正殿天井為中心,兩側有眾多的房舍堂廊,前後左右縱橫相連,渾然一體,構成了一片古建築羣。

關於靈山寺的歷史,在志書和碑石上已早有記載。楊祖師俗名楊學信,法號悟真,佛號普渡,湖南省常德府龍陽縣人。清乾隆四十七年,遊歷來到冕寧,聽説燈台山是燃燈古佛修行的地方,“遂策杖往觀,直至峯頂,果然勝蹟猶存,故址顯在”。楊祖師便在青龍潭就水結茅而居,一面繼續修行,一面籌建寺院,當時門下有冕寧弟子約百人。靈山寺大約在乾隆五十九年建成。知縣辛大成為寺院題名“西靈”,民間則稱“靈山寺”香火鼎盛

。楊祖師在冕寧22年,靈山寺建成後在寺內修行9年。於清嘉慶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經七日後,其弟子啟龕視之,但見滿面紅光,宛然如生,即將肉身移置佛堂,長期供奉,其肉身則完全乾固,不再腐朽。在靈山寺右1公里的巖壑之中,有天然巨石座,呈八卦形,頂面平整,傳説那就是楊祖師“坐化圓寂”的禪石。

昌海和尚靈塔 位於靈山寺大殿後數十米的坡林地內,靈塔用青石板鑲嵌而成,高2米多。建於清咸豐丙辰年(1856年)。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達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處 在靈山寺大雄寶殿之西,過青龍河溝,在林木雜生的山坡上,有寺廟遺址,遺址後有10平方米左右的巖房和大石板井。傳説此處是與楊祖師同來靈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廟處。在此可俯瞰靈山寺建築羣。

火炭堡藏文石刻 位於蘇州壩西北端寧源鄉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約1米,長逾米的稜形大石,右刻藏傳佛教格魯派教義,標題為“六字真言”,左刻獻寶祈福人像。估計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 位於城廂鎮大埡口村。碑體為花崗石,高約1米,寬0.4米,厚0.15米。略風化,文字圖象清晰可辯。石碑上部可捲雲紋,下部為一雄獅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轉寫梵文體),書寫古樸工整,其中第一行為藏區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語”。

墨玉海 即黑海。位於靈山河正溝源頭,海拔約3500米,形似葫蘆。海的南北山峯 連三海

終年積雪,絕壁之上有稀疏的雲杉和叢生的杜鵑,東面山坡緩緩延伸,嶲山山脊銀色板塊冰川延伸進林中;西邊出水處,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鵑,有嶙峋的山石點綴其間。海水遠觀為黑色,近觀則清澈見底,潔淨無塵。

金海 又名紅海。海區為紅色火成巖,遠觀海水成紅色,固有此名。位於靈山主峯東麓,靈山河南支澗水溝的源頭。海拔約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兩個海子相連而成,每個海子面積約百餘畝。環湖雪峯聳立,狀如城碟,淡雲飄過,上下金黃,天水一色。

連三海 位於靈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嶺西側。是三個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紀冰川冰斗地貌羣所構成的三處冰川湖泊羣,每個海子均由獨立山峯所包圍。連三海子三個湖泊形態各異,湖水清澈,天光雲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將湖面一分為二,景象頗似太極圖,尤為奇觀

羅山靈山導遊詞4

靈山寺景區位於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中心景區,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峯翠,以朝聖為主要內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峯。 元璋湖景點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長城、霸山橋、霸橋流水、打兒窩、鯉魚跳龍門、萬人冢、靈山秀目、靈山碑林、百鳥園、靈山賓館等景觀。

[朱元璋聖像]始建於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由澀港鄉人民政府投資20萬元,湖北省隨州園林古建公司承建。

[靈山碑林]主要為佛碑,分為七個部分:諸佛部、菩薩部、觀音部、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羅漢部,共計80塊凹刻的碑。碑為青石,高1.66米,寬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國際有限公司捐資興建。

[靈山賓館]座落在楓樹湖畔,建築風格新穎別緻,氣勢雄偉壯觀,於1993年由羅山縣人民政府投資建成,內設200張牀位,浴池、空調、彩電配套,野味佳餚具有。靈山寺景點含有靈山寺、聖井、百日紅、倒栽古柏、千年銀杏樹等景觀。

[靈山寺]始建於北魏孝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擴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峯禪師,令其隨駕入京,參議朝政,併為寺門題“聖壽禪寺”匾額,又賜半副鸞駕陳於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靈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及二十四羅漢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水衝倒,後經不斷修繕,至民國20年(1913年)恢復舊觀。此後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1995年有僧尼35人。

“”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僧尼陸續迴歸。1985年恢復三月七年級廟會。現有大殿七層,分別為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唸佛堂、千手千眼觀音殿、祖師堂。大都採用單檐起五、七架,廳出單雙步穿堂,中軸建築兩側有數十間穿短式的廂房。1997年11月,國際佛教協會贈給靈山寺大型漢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釋迦摩尼、觀音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分別安放在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唸佛堂。靈山寺現有僧尼30餘人,每年來此朝拜旅遊者達30萬人次。

[聖井]靈山寺第三層院裏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灩灩。因明太祖朱元璋於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銜修竹藏於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後人稱之為“聖井”或“潛龍井”。

[百日紅]靈山寺大雄寶殿後,慈悲殿前院的南邊有一棵古樹,叫百日紅,人們亦稱之為“癢癢樹”。如用手在樹身上輕輕抓撓,枝葉就會微微顫動。樹幹直徑約30公分,高5米上下,樹皮外表呈黃褐色。樹幹向上生長態勢曲彎有致,恰似游龍戲水,枝丫參差交織在一起,茂盛的綠葉互相疊連呈傘狀,“傘”面約5平方米。百日紅於陰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開放至八月末。花期約為100天。它含苞時,先生長四稜形的嫩枝,長約15釐米。每一枝上長出上下對稱的十餘個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與瓣之間長有花莖,莖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狀,色粉紅(枯後成紫色),花心是黃色,有數十個花絲,花落結籽有一果。據傳,百日紅是在清光緒年間,由靈山寺的和尚到外地雲遊帶回的,距今雖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萬年倒栽柏,千頭柏,在靈山寺祖師堂門前右邊。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從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樹圍直徑約50公分。樹無正頭,枝杈只有五股,呈傘狀。葉子和當地扁柏相似。樹皮竭色,木質非常脆。柏枝長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長有象針錢一樣細的吊線向下垂伸。吊絲的長短不一,長的有1米左右,短的約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順氣,常被信徒香客帶回家去。據説此樹是杲英和尚親手栽的,杲英雲遊帶回小柏樹,將樹扭成麻花狀,把樹頭朝下,樹蔸向上栽在祖師堂門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樹能活,證明我當和尚今後可以得道。後來果真當了主持,小柏樹也一年比一年長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毀。

[千年銀杏樹]靈山寺後院南牆根邊有一棵銀杏樹,是靈山寺的一景,據考為唐玄宗之女建寧公女在靈山寺出家時所栽,樹高五六十米,樹粗需要四人合圍,可謂古樹參天,綠蔭如蓋。此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靈山寺的象徵。物皆有靈,這棵樹隨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時期呈枯萎之狀。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四面威風,八方玲瓏。九龍瀑布景點的特點是晴雨林奇,九龍瀑布美,大慧塔壯觀,九龍溝密。

[釋大慧塔院]座落在靈山寺右側約100米處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層,高20米,飛閣亮頂,檐牙高着,色彩斑瀾,是為紀念江大慧和尚而興建。江大慧,羅山縣子路鄉江長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4年到靈山寺出家,其行為瘋瘋癲癲,不守規約,人們都稱他為“姜瘋子”,常在豫南、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一帶雲遊,1925年,當上了紅安華家河南衝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時期,紅安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動中心,南衝寺常有紅軍和地方工作人員出沒。

1940年5月8日,偽區長帶領國民黨廣西127師,將南衝寺團團圍住,把寺裏的28個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審問。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黃有林、劉大貴、範青雲、龔守之、金開禮、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紅安縣(原黃安縣)七裏坪,遭嚴刑拷打逼供,一無所得。後國民黨反動以所謂通共隱藏新四軍的莫須有罪名將他們集體槍殺在七裏坪大沙河畔,暴屍於沙灘上。七位僧尼慘死後,由當地的佛門居士餘春山等人,將他們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寶、張通成等人,費時月餘,將其原葬棺木輾轉運回靈山寺,安葬在靈山寺右側半山坡上——今釋大慧塔院處,著名文學家葉君健之弟葉守道題輓聯一副:“繼靈山道脈,一殿一溪現曇花;具宗烈丹心,三義三賢成正果”。

[晴雨林]位於靈山寺大門對面300米處,因這一片樹林裏終日飄灑着細微的雨珠,人們稱這雨為相思淚,這樹林為相思林、揮淚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多為楓樹,樹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們避暑的好地方。

[九龍瀑布]在九龍溝口的斷崖處,高20米,上窄下寬,成喇叭狀,上口寬5米。山水從金頂順九龍溝一路飛奔,在此斷崖處縱身跳下,形成瀑布,濺起無數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淺水池,池底是乾淨光潤的石頭。九龍瀑布的水來自人跡罕至的九龍溝,沒有絲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無窮的愜意。又因此處路平坦,距靈山寺近,為歷來的遊者必到之處。

羅山靈山導遊詞5

羅山靈山寺位於河南省羅山縣城澀港以南45公里處。其地山勢奇偉,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剎靈山寺傍依少華山,寺院始建於北魏,距今有1500餘年歷史。是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

進了靈山的大門,繞過欄杆,就來到有名的蓮花池。蓮花池的池水非常清澈。這裏一共有三個池,分別是“福”、“祿”、“壽”。蓮花池裏遍佈着石蓮花,想要從蓮花池上過去,必需從石蓮花上走過去,這叫“步步生蓮”。走石蓮花時一定要小心,不能太快。不然這麼多的.石蓮花間縫隙不定,一定會掉進水裏。

走完蓮花池後,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蓮花噴泉。上面有一個巨大觀音手,拿着一個寶瓶。泉水從寶瓶裏面湧出來,流到這個巨蓮花裏。

繞過巨蓮花,坐上觀覽車一路參觀着沿途的山景上了山。下了車來到靈山的內院,這裏有一口井,據説當年朱元璋為擺脱追兵曾躲藏於此井內才逃過一劫。打上來的井水清涼透徹,用來洗眼睛表示“明目”。繼續往前走,來到了四大天王殿。四大天王個個昂首挺胸,樣子非常神氣!一個手裏拿着傘,一個手持琵琶,一個手持寶劍,一個手持赤龍。他們分別是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和廣目天王。四大天王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過了四大天王殿,來到千手觀音殿。千手觀音共有四十二隻手臂,除去合掌的雙手外,其餘的四十隻手都持有法器,各有普濟眾生的用途。走過千手觀音殿來到一個蓮花小潭。只要投的硬幣可以落到中間的蓮花芯上,就代表“事事順“芯””。這裏還有一棵美麗的古樹,始種於清朝雍正時期,有三百年的歷史。這棵紫薇樹歷盡百年風霜,依然是這麼蒼勁、挺拔。

靈山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還有機會細細遊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lo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