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國八個民主黨派簡介(新版多篇)

中國八個民主黨派簡介(新版多篇)

中國八個民主黨派簡介(新版多篇)

民主黨派知識簡介 篇一

1.什麼是民主黨派?

民主黨派是對我國1948年5月1日以前即已成立,並在反對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共同鬥爭中具有民主運動歷史的一些黨派的通稱。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民主黨派已經成為各自所聯繫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和廣泛性相統

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民主黨派組織各自成員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聯繫羣眾的具體利益和要求,同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有着廣泛聯繫.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實現祖國統

一、民族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2.我國現有哪些民主黨派? 我國共有8個民主黨派,分別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各民主黨派成員分別稱為“民革黨員”、“民盟盟員”、“民建會員”、“民進會員”、“農工黨黨員”、“致公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台盟盟員”。

3.什麼是黨外知識分子?

黨外知識分子特指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參加各民主黨派的知識分子和沒有參加任何黨派的無黨派知識分子。黨外知識分子是我國目前知識分子隊伍中人數最多的羣體。黨外知識分子是統一戰線黨外代表人士的源頭.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

4.什麼是無黨派人士?

無黨派人士是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

5.什麼是黨外代表人士?

黨外代表人士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特定概念。它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中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和廣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黨外羣眾。一般説,黨外代表人士應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具有較深造詣或較大影響,有較廣泛的社會聯繫和一定活動能力,有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

具體講,黨外代表人士是指已在或擬在縣或縣以上各級人大、政協、政府、司法機關、參事室、文史館等方面安排的黨外人士:已擔任或擬擔任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宗教團體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等領導職務的黨外人士。對象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有關人民團體中的領導骨幹;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做出貢獻的無黨派知識分子:行政、司法部門的黨外領導幹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物: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中擁護祖國統一併有一定影響、有一定經濟實力或學術造詣較高的代表人士。

6.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或兩黨制,也有別於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一黨制。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與建設相結合的一個創造,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一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徵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

7.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是什麼?

民主黨派作為我國的參政黨,其職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服務社會、利益表達與協調關係、自我教育。這些職能中,參政議政、民主監督 是基本職能。

8.多黨合作必須堅持的政治準則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保持寬鬆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

9.十六字方針的內容及其內涵是什麼?

? 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長期共存”是指共產黨存在多久,民主黨派就存在多久,一直要共存到將來社會發展不需要政黨的時候為止。“互相監督”,是指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但由於共產黨居於領導地位,主要是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肝膽相照”,是講坦誠相見。“榮辱與共”,是講共同的事業把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命運聯繫在一起。“長期共存、互相監督”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合作的思想,“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則生動地表述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之間彼此信任、真誠合作的關係。

10.為什麼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利於我們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有利於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密切黨羣關係,廣納羣言,廣求善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有利於協調社會關係,妥善化解社會矛盾,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有利於抵禦國際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有利於爭取人心,凝聚力量,把各族各界人民羣眾的意志和智慧.凝聚到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上來。

11.政治協商的重要原則和基本方式是什麼?

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是中國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政治協商的重要原則是: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就重大問題在決策前和決策中進行協商。政治協商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之間的協商,二是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與各民主黨派、各界代表人士的協商。

12.怎樣實現我國政黨關係的長期和諧?

鞏固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政黨關係.實現我國政黨關係長期和諧,根本在於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在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要促進多黨派團結合作;既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又要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作用:既要重視做好民主黨派的思想引導工作,又要真誠接受他們的民主監督;既要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又要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使執政黨建設與參政黨建設相互促進,更好地統一於多黨合作、共創偉業的歷史進程中。

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要牢牢把握髮展這個根本任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自覺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上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3.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什麼?

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一個參加、三個參與”。即: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 和執行。

14.互相監督的性質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實行互相監督。這種監督是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政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中國共產黨處於領導和執政地位。更加需要自覺接受民主黨派的監督。

15.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重要方針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執行情況;黨委依法執政及黨員領導幹部履行職責、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況。

16.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主要形式是什麼?

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的主要形式是:在政治協商中提出意見: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黨委及其職能部門提出書面意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各專門委員會在組織有關問題的調查研究時,可邀請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參加;通過在政協大會發言和提出提案、在視察調研中提出意見或其他形式提出批評和建議;參加有關方面組織的重大問題調查和專項考察等活動:應邀擔任司法機關和政府部門的特約人員等。

17.如何實現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要依靠中國共產黨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民主黨派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共同奮鬥;要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在重大是非、重大原則問題上.做好政治引導工作,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18.中共基層黨組織在加強民主黨派工作方面的任務是什麼?

中共基層黨組織在加強民主黨派工作方面的任務是:依靠黨的正確路線及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民主黨派為實現共同任務而奮鬥;經常召開座談會,認真聽取意見,使他們理解和接受黨的正確主張;充分尊重民主黨派及其成員,照顧他們的利益,瞭解他們的思想情況和具體要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幫助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各黨派的章程和歷史,按有關規定穩步發展成員,搞好班子團結;反映黨派成員的意見建議,發揮他們的作用。中共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要同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保持聯繫,在政治上、思想上互相瞭解和幫助,把同他們交朋友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既以誠相見、平等相待,又堅持原則,同他們交摯友、諍友。中共基層組織有關部門要加強與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的協作,主動通報中共基層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基層組織開展工作。由於基層單位不是政權機關.在基層單位多黨合作共事中,一般不宜搞“參政”和“政治協商”。 各民主黨派在整頓和發展組織的同時,與中共中央統戰部協商確定了各自分工活動的主要範圍和重點。各民主黨派的聯繫對象主要是以中上層為主,組織發展以大中城市為主。

民革:聯繫對象是原國民黨及與國民黨有一定歷史聯繫的人士。 民盟:聯繫對象是教育文化科技界高中級知識分子。

民建:聯繫對象是工商業資本家和與工商界有聯繫的知識分子。 民進:聯繫對象是中國小教師和文化出版界人士。 農工黨:聯繫對象是公職人員和義務工作者。

致公黨:聯繫對象是歸國華僑及和華僑有聯繫的人士。 九三學社:聯繫對象是科技界高級知識分子。 台盟:聯繫對象是在大陸的台灣省籍同胞。 中共中央還與民主黨派協商,於1952年6月成立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籌備會(簡稱工商聯)。

工商聯:聯繫對象是民族資產階級和私營工商業者。

在中國,除了中國共產黨以外,還有被統稱為民主黨派的八個政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簡稱“民革”,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主義人士所創建。1941年,王崑崙、屈武、高崇民等人在重慶祕密成立“中國民主革命同盟”(簡稱“小民革”)。1845年,譚平山、陳銘樞、朱藴山等人建立了“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1946年,李濟深、何香凝、蔡廷鍇等人成立了“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1947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在香港舉行第一次聯合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於 1948年1月1日宣佈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宋慶齡任名譽主席,李濟深任主席。1949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在北京召開代表會議,決定將上述三組織統一為一個組織,取名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民促宣告結束。 中國民主同盟

簡稱“民盟”,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以文教界中上層知識分子為主的政黨。1939年秋,張瀾、沈鈞儒、黃炎培、梁漱溟等在重慶發起組織統一建國同志會,主張實行民主政治。1941年3月,統一建國同志會經過改組,由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組成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2年,沈鈞儒領導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加入該組織。這時民盟有“三黨三派”之稱。1944年9月,該組織改名為 “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參加。爾後又將投靠國民黨反動派的青年黨與民主社會黨開除出民盟。1947年10月,國民黨當局宣佈民盟為非法團體,民盟總部被迫解散,地方組織和廣大成員轉人地下堅持鬥爭。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開一屆三中全會,成立臨時總部,公開宣佈同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 中國民主建國會 簡稱“民建”,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主要由工商經濟界人士及所聯繫的知識分子組成的政黨。1945年12月16日,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等在重慶正式成立民主建國會,成員主要是愛國的民族工商業家和與其有聯繫的知識分子。民建成立後,積極參加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建國後,民建為恢復和發展經濟,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民主促進會

簡稱“民進”,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主要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學和其他工作的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組成的政黨。民進1945年12月 30日在上海成立,創始人主要有馬敍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林漢達、徐伯昕、趙樸初、雷潔瓊等。民進成立後,積 極發揚民主精神,與中共團結合作,積極參加民主政治運動。 中國農工民主黨

簡稱“農工黨”,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以醫藥衞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政黨。1930年8月,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等為繼續貫徹孫中山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在上海創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農工黨的前身,當時被稱為第三黨。1935年11月,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1年3月,該會參與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抗戰勝利後,積極參加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獨裁的鬥爭。1947年2月,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致公黨

簡稱“致公黨”,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以歸僑、僑眷的中上層人士為主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組成的政黨。1925年10月由華僑社團美洲洪門致公總堂發起,在美國舊金山成立。1931年在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抗日戰爭期間,致公黨發動華僑支援祖國抗戰,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九三學社

九三學社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政黨。其前身為1944年許德衍等發起組織的“民主科學座談會”,後為紀念抗日戰爭和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改名為九三學社,並於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九三學社目前在大陸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87個市建立了委員會。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簡稱“台盟”,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由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台灣省籍人士組成的政黨。1947年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失敗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民主運動的台灣省人士發起,於同年11月 12日在香港成立的。台盟成立後,高舉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旗幟,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主張在台灣實現民主政治和地方自治,擁護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國近代史綱要_八個民主黨派 篇二

八個民主黨派

1民革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發展黨員,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係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聯繫和社會聯繫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繫的人士和其他人士為對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民革有30個省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現有黨員六萬餘人。

2民盟中國民主同盟:民盟盟員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和其他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民盟有30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現有盟員十四萬餘人。 3民建中國民主建國會:大多數是在企業、財經部門、經濟理論和教學和研究單位工作的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共有會員七萬八千餘人。

4民進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會員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以及科技等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民進有29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現有會員七萬餘人。 5農工民主黨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黨員以從事醫藥衞生以及科技、教育等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農工黨有30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基層組織。有黨員七萬三千餘人。 6致公黨中國致公黨:致公黨黨員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組成。致公黨有17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有黨員一萬八千餘人。 7九三學社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社員由從事科學技術工作以及高等教育、醫藥衞生等方面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九三學社有30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現有社員七萬七千餘人。

8台盟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盟員由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台灣省人士組成,大多數為教授、醫師、研究員、工程師和政府機關領導幹部等知識分子。台盟有12個省級組織和一批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共有成員一千八百餘人

中國8個民主黨派簡介 篇三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大會在香港堅尼地道52號正式成立。主要發起人士宋慶齡、李濟深、何香凝等。民革發展成員是以原中國國民黨有關係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和社會聯繫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繫的人士和其他人士未對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現任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會副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會副會長。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

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民盟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祕密成立。現任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民盟發展成員以大中城市為主,以從事文化教育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慶成立,成員主要是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繫的知識分子,發起人有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陳昌智,1985年5月加入民建。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民建發展成員以大中城市為主,以經濟界中上層人士為主。

1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是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性質、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於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民進的主要創始人馬敍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林漢達、徐伯昕、趙樸初、雷潔瓊、鄭振鐸、柯靈等同志,嚴雋琪,現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 民進發展成員以大中城市為主,以經濟界中上層人士為主。

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於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是以醫藥衞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特點、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事業的政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農工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歷屆領導人有鄧演達、黃琪翔、章伯鈞、彭澤民、季方、周谷城、盧嘉錫、蔣正華,現任主席桑國衞。。

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由華僑社團美洲致公堂發起,於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現任主席萬鋼,

九三學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成立大會在重慶正式召開。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

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現任主席韓啟德。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1947年11月12日在香 2 港成立。是由台灣省人士組成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現任主席林文漪(女)。發展成員以在大陸的台灣省籍的中上層人士為主。

我區現有五個民主黨派,民盟信陽市委在溮河區有3個支部,成員52人。民建信陽市委在溮河區有3個支部,成員80人。民進信陽市委溮河區有2個支部,成員36人。農工黨信陽市委溮河支部,成員15人。九三學社信陽市委溮河支部,成員16人。

3

中國的宗教現狀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中國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國公民可以自由地選擇、表達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各種宗教信徒一億多人,宗教活動場所8.5萬餘處,宗教教職人員約30萬人,宗教團體3000多個。宗教團體還辦有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院校74所。

——佛教在中國已有二千年歷史。現在中國有佛教寺院1.3萬餘座,出家僧尼約20萬人,其中藏語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約12萬人,**1700餘人,寺院3000餘座;巴利語系佛教的比丘、長老近萬人,寺院1600餘座。

——道教發源於中國,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曆史。中國現有道教宮觀1500餘座,乾道、坤道2.5萬餘人。

——伊斯蘭教於公元七世紀傳入中國。伊斯蘭教為中國回、維吾爾等10個少數民族中的羣眾信仰。這些少數民族總人口約2100萬,現有清真寺3萬餘座,伊瑪目、阿訇4萬餘人。

——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紀起幾度傳入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天主教徒約500萬人,教職人員約4000人,教堂、會所4600餘座。

——基督教(新教)於公元十九世紀初傳入中國,並在鴉片戰爭後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基督徒約1600萬人,教牧傳道人員1.8萬餘人,教堂1.2萬餘座,簡易活動場所(聚會點)2.5萬餘處。

4 在中國,全國性的宗教團體有中國佛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等。各宗教團體按照各自的章程選舉、產生領導人和領導機構。

中國各宗教團體自主地辦理教務,並根據需要開辦宗教院校,印刷發行宗教經典,出版宗教刊物,興辦社會公益服務事業。中國與世界許多國家一樣,實行宗教與教育分離的原則,在國民教育中,不對學生進行宗教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開展宗教學的教學和研究。在各宗教組織開辦的宗教院校中,根據各教需要進行宗教專業教育。宗教教職人員履行的正常教務活動,在宗教活動場所以及按宗教習慣在教徒自己家裏進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如拜佛、誦經、禮拜、祈禱、講經、講道、彌撒、受洗、受戒、封齋、過宗教節日、終傅、追思等,都由宗教組織和教徒自理,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干涉。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中國各宗教文化已成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宗教徒有愛國愛教的傳統。中國政府支持和鼓勵宗教界團結信教羣眾積極參加國家的建設。各宗教都倡導服務社會,造福人羣,如佛教的“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天主教、基督教的“榮神益人”,道教的“慈愛和同、濟世度人”,伊斯蘭教的“兩世吉慶”等。

在中國,各種宗教地位平等,和諧共處,未發生過宗教紛爭;信教的與不信教的公民之間也彼此尊重,團結和睦。這既是由於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兼容、寬容等精神的影響,更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制定和實施了宗教信仰自 5 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國情的政教關係。

溮河區現有四個宗教團體: 伊斯蘭教信教羣眾人數近8000人, 基督教信教羣眾人數近4000人 佛教信教羣眾人數近2000人 天主教信教羣眾人數近150人

6

選配少數民族幹部的規定

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組成人員,應當合理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所屬工作部門的幹部中,應當合理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從當地民族中大量培養各級幹部、各種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並且注意在少數民族婦女中培養各級幹部和各種專業技術人才。

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地、縣的領導班子,民族鄉鎮和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鄉鎮的領導班子,與少數民族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和少數民族職工較多的企事業單位的領導班子,均應配備少數民族幹部。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也要注意選配少數民族領導幹部。

7 溮河區25個少數民族:

1、回族

2、蒙古族

3、藏族

4、維吾爾族

5、苗族

6、彝族

7、壯族

8、布依族

9、朝鮮族

10、滿族

11、侗族

12、瑤族

13、白族

14、土家族

15、哈尼族

16、傣族

17、黎族

18、佤族

19、高山族 20、拉祜族

21、達爾族

22、仡佬族

23、塔克克族

24、塔塔爾族

25、土族

中國八大民主黨派簡介 篇四

中國八大民主黨派簡介

中國八大民主黨派簡介

中國實行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它既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兩黨或多黨競爭制,也有別於有的國家實行的一黨制。這一制度在中國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在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共同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基本特徵。中國多黨合作制度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各民主黨派的一把手一般都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二把手都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八個民主黨派。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致公黨(1925.10)、中國農工民主黨(1930.08)、中國民主同盟(1941.03)、九三學社(1945.09)、中國民主建國會(1945.12)、中國民主促進會(1945.12)、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947.11)、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48.01)。那麼這八個民主黨派當初是如何被確認的?又是如何被中共邀請來參政議政新中國建設的呢?這還得從60多年前的那場內戰説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但並未向武裝部隊發佈停止敵對行動的命令,日本軍閥仍在繼續抵抗。戰事直到8月23日蘇軍佔領旅順港口才真正結束。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日本投降之日,自然是華夏大地舉國歡慶之時。然而,當時有兩個人卻睡不着覺了。一個是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總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另一個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蔣介石代表中國政府領導全民抗日有功,其所率領的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元氣大傷、損失慘重。而毛澤東率領的共產黨軍隊卻在抗戰中由小到大、越戰越勇,已經發展壯大到了100萬正規武裝。蔣介石指責毛澤東乘人之危搞小動作,毛澤東指責蔣介石要下山摘桃子。口水戰打得不可開交。最終,在各友好黨派和團體的撮合下,兩個老對手在重慶開始進行和平談判。握手言和、把酒敍舊之際,簽訂了《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簡稱《雙十協定》)。旨在結束國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聯合政權。但是,一山容不得二虎,天下不能有兩個太陽。

《雙十協定》墨汁沒幹,國共雙方為了爭奪國家政權,開始了大規模的搏殺。經過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和渡戰役之後,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攻佔了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並最終奪取了全國政權。改朝換代之日,正是千頭萬緒之時。新國號如何稱呼?新政府如何成立?新政權如何運作?一大堆建國藍圖確實使中共高層大傷腦筋。這時,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共大佬,不約而同的想起了那些歷史上曾經合作過的民主黨派來。認為有必要邀請這些老朋友一起來共商國家大政。馬上打天下,還得馬下治天下才行。治天下光靠中共自己一家不行啊,還得有各種各樣經國濟世的人才參與啊。

但是,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到新中國建國前,在中國大地上曾經祕密和公開的出現過不少的政黨和黨派集團。有的先後執政,有的曇花一現,有的苟且偷生,有的忍辱負重,有的發揚光大。誰有資格來參加新中國宏偉藍圖的謀劃呢?於是,中共高層根據各黨派在歷史上的地位和表現,選擇了那些曾經和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八個民主黨派。這些民主黨派集合了當時中國幾乎除國共兩黨之外的所有社會精英和賢達。

然而,當時這些社會精英和賢達們各散四方,有的跟隨國民黨去了台灣,有的寄居在港澳,有的流亡在海外,有的留在大陸。於是,大權在握的中共中央廣發英雄貼,邀請散佈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精英和賢達們來北京共商建國大計。於是,中國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民主同盟、九三學社、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等八個民主黨派的精英和賢達們,激動萬分,熱淚盈眶,紛紛響應中共求賢若渴的召喚,千里迢迢從世界不同的地方會聚北京,參與建國偉業。

各民主黨派和共產黨的關係,從建國初期的蜜月期,到1957年反右派鬥爭後的萎縮期,和“文革”時期的癱瘓期,再到改革開放後的恢復期。歷經艱難痛苦,終於迎來了輝煌的黃金時期。然而,歷史上這八個民主黨派是如何形成的?它們都是由一些什麼樣的人組成的呢?又各自走過了一條怎樣的康莊大道?肯怕大部分中國人並不一定清楚。有興趣的朋友就請隨我來簡單的瞭解一下吧。為了述説方便以各民主黨派成立的先後為準。中國致公黨 (1925.10.10)

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前身是由華僑社團發起的洪門團體美洲致公堂。1925年10月10日,洪門團體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會議,將美洲致公堂改組為中國致公黨,並召開中國致公黨第一屆代表大會,推舉陳炯明為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成為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政黨。致公黨主要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組成。現有18個省級組織和1箇中央直屬組織,129個市級組織,30000多名黨員。主要創始人為司徒美堂、陳炯明、陳其尤。歷任負責人名單如下。 陳炯明:1925.10~1931.05擔任第一屆中央委員會總理。 陳炯明:1931.05~1933.09擔任第二屆中央委員會總理。1933年9月22日陳炯明病逝後,致公黨暫設中央幹事會主持中央工作,領導黨務,維持現狀。由陳演生在香港負責與各國各地致公黨(堂)聯繫工作。司徒美堂為美洲總支部主席。 陳其尤:1947.05~1950.04擔任第三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並主持工作。

陳其尤:1950.04~1952.11擔任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陳其尤:1952.11~1956.04擔任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陳其尤:1956.04~1979.10擔任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黃鼎臣:1979.10~1983.12擔任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黃鼎臣:1983.12~1984.04擔任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84年4月黃鼎臣辭職,董寅初代主席。

董寅初:1988.12~1992.12擔任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黃鼎臣。

董寅初:1992.12~1997.11擔任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黃鼎臣(1995.01病故)。

羅豪才:1997.11~2002.12擔任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董寅初。

羅豪才:2002.12~2007.12擔任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董寅初。

鋼:2007.12~

擔任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 (1930.08.09)

1930年8月9日,為了繼續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35年11月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農工黨主要由醫藥衞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農工黨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台灣、西藏外)建立了組織,有黨員10.2萬多人。主要創始人有鄧演達、黃琪翔、章伯鈞等。歷任負責人名單如下。 鄧演達:1930.08~1931.11擔任第一屆總幹事。 黃琪翔:1935.11~1938.03擔任第二屆總書記。 章伯鈞:1938.03~1947.02擔任第三屆總聯絡人。 章伯鈞:1947.02~1949.11擔任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章伯鈞:1949.11~1951.12擔任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章伯鈞:1951.12~1958.12擔任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57年6月8日章伯鈞成為中國第一號資產階級“右派分子”,從此淡出政治舞台。1958年4月4日農工黨中央第三十四次擴大會議推選季方為中央主席。

方:1958.12~1979.10擔任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季

方:1979.10~1983.12擔任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季

方:1983.12~1987.01擔任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87年1月農工黨九屆三中全會季方辭去主席職務,改任名譽主席。周谷城被推選為主席。

盧嘉錫:1988.11~1992.12擔任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周谷城。

盧嘉錫:1992.12~1997.10擔任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周谷城。

蔣正華:1997.10~2002.12擔任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盧嘉錫。

蔣正華:2002.12~2007.12擔任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桑國衞:2007.12~

擔任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民主同盟 (1941.03.19)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祕密成立,當時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1月16日,張瀾在重慶公開宣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民盟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台灣、西藏外)建立了組織,有盟員18.44萬多人。主要創始人為張瀾、沈鈞儒、黃炎培、章伯鈞等。歷任負責人名單如下。

張瀾:1949.12~1955.02擔任任第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55年2月9日張瀾逝世後,由沈鈞儒代主席。

沈鈞儒:1956.02~1958.12擔任任第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沈鈞儒:1958.12~1963.06擔任任第三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63年6月11日沈鈞儒去世,民盟三屆四全會選舉楊明軒為主席。 史良(女):1979.10~1983.12擔任任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史良(女):1983.12~1988.10擔任任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85年9月6日史良逝世,民盟五屆八次會議推選胡愈之代主席;1986年1月16日胡愈之逝世,民盟五屆九次會議推選楚圖南代主席;1986年12月31日民盟五屆三中全會推舉楚圖南任主席;1987年1月9日民盟五屆四中全會選出費孝通任主席,楚圖南任名譽主席。

費孝通:1988.10~1992.12擔任任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楚圖南當選名譽主席。

費孝通:1992.12~1997.10擔任任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96年11月民盟七屆五中全會上費孝通辭去主席職務,丁石孫當選主席;同時,費孝通、錢偉長、談家楨當選名譽主席。

丁石孫:1997.10~2002.12擔任任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費孝通、錢偉長、談家楨、蘇步青當選名譽主席。 丁石孫:2002.12~2005.12擔任任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費孝通(2005.04.24逝世)、錢偉長、談家楨、蘇步青(2003.03.17日逝世)當選名譽主席。民盟九屆四中全會上丁石孫辭去主席職務,轉任名譽主席,蔣樹聲當選主席。 蔣樹聲:2007.12~

擔任任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九三學社 (1945.09.03)

1944年底,一批進步學者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政治民主,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反帝愛國與民主科學精神,在重慶組織了“民主科學座談會”,討論時局,發表政見。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1946年5月,在重慶正式召開九三學社成立大會。九三學社主要由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除台灣、西藏外,九三學社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台灣、西藏外)和268個市(縣)建立了委員會或籌委會。現有社員10.5萬多人。九三學社中央主辦的刊物有面向國內外發行的《民主與科學》和在社內發行的《九三中央社訊》。創始人有許德珩、潘菽、涂長望等。歷任負責人名單如下。

許德珩:1946.05~1950.03當選第一屆中央委員會理事長。 許德珩:1950.03~1952.09當選第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許德珩:1952.09~1956.02當選第三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許德珩:1956.02~1958.12當選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許德珩:1958.12~1979.10當選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許德珩:1979.10~1983.12當選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許德珩:1979.10~1988.01當選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88年1月2日九三學社第七屆三中全會許德珩辭去主席職務,轉任名譽主席。周培源當選主席。

周培源:1989.01~1992.12當選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許德珩、嚴濟慈、茅以升、金善寶當選名譽主席。 吳階平:1992.12~1997.11當選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周培源、嚴濟慈、金善寶當選名譽主席。

吳階平:1997.11~2002.12當選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王淦昌當選名譽主席。

韓啟德:2002.12~2007.12當選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吳階平(2011.03.02逝世)當選名譽主席。 韓啟德:2007.12~

當選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 (1945.12.16)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於1945年12月16日,由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繫的知識分子發起在重慶成立。民建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目前有成員10.9萬人。創始人為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歷任負責人名單如下。

黃炎培:1955.04~1960.02當選第一屆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 黃炎培:1960.02~1979.10當選第二屆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1965年12月21日黃炎培逝世後,由李燭塵代主任委員。 胡厥文:1979.10~1983.11當選第三屆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 胡厥文:1983.11~1987.12當選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87年12月民建四屆七次常委會胡厥文辭去主席職務,被推選為名譽主席。孫起孟當選主席。 孫起孟:1988.06~1992.11當選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胡厥文當選名譽主席。

孫起孟:1992.11~1996.12當選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96年12月民建六屆五中全會同意孫起孟辭去中央主席職務,推選為名譽主席。同時,成思危當選主席。

成思危:1997.11~2002.12當選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孫起孟當選名譽主席。

成思危:2002.12~2007.12當選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孫起孟(2010.03.02日逝世)當選名譽主席。 陳昌智:2007.12~

當選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 (1945.12.30)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於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民進主要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目前民進有會員10萬多人。主要創始人為馬敍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等。歷任負責人名單如下。

馬敍倫:1946.01~1947.02當選第一屆中央理事會理事長。 馬敍倫:1947.02-1950.04當選第二屆中央理事會理事長。 馬敍倫:1950.04~1956.08當選第三屆中央理事會主席。 馬敍倫:1956.08~1958.12當選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馬敍倫:1956.08~1966.07當選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66年7月31日民進中常會決定周建人代主席。

周建人:1979.10~1983.11當選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周建人:1983.11~1988.11當選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84年7月29日周建人逝世,9月葉聖陶代主席,同年12月民進七屆二中全會當選主席。1987年6月民進七屆五中全會上葉聖陶辭去主席職務,轉任名譽主席,雷潔瓊當選主席。 雷潔瓊:1988.11~1992.12當選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謝冰心當選名譽主席。

雷潔瓊:1992.12~1997.11當選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謝冰心、趙樸初當選名譽主席。

許嘉璐:1997.11~2002.12當選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雷潔瓊、謝冰心(1999.02.28病故)、趙樸初當選名譽主席。 許嘉璐:2002.12~2007.12當選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雷潔瓊當選名譽主席。

嚴雋琪(女):2007.12~

當選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1947.11.12)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是在1947年2月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以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主義運動的台灣省人士於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台盟由台灣省人士組成,目前有成員2100多人。主要創始人為謝雪紅、楊克煌。歷任負責人名單如下。 謝雪紅:1947.11~1958.01當選第一屆總部理事會主席。1957年11月在反右運動中被批鬥為右派,從此談出政壇。 蔡嘯:1979.10~1983.12當選第二屆總部理事會主席。 蘇子蘅:1983.12~1987.12當選第三屆總部理事會主席。 林盛中:1987.12~1992.11當選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蘇子蘅當選名譽主席。1988年2月四屆二中全會蔡子民當選主席。

蔡子民:1992.11~1997.11當選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蘇子蘅(1996逝世)當選名譽主席。

張克輝:1997.11~2002.12當選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蔡子民當選名譽主席。

張克輝:2002.12~2005.12當選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2005年12月台盟七屆四中全會接受張克輝辭去台盟中央主席的請求,轉任名譽主席,選舉林文漪為新任台盟中央主席。 林文漪(女):2007.12~

當選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948.01.01)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於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主要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左派)和其他的愛國民主人士組成,現時與中國國民黨並無任何關係。民革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係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聯繫和社會聯繫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繫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為對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目前民革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台灣、西藏外)建立了省級組織,建立了地市級組織250多個,縣級組織50多個,基層組織4000多個,擁有黨員82000多人。創始人為宋慶齡、何香凝、李濟深。歷任負責人名單如下。 李濟深:1948.01~1949.11當選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同時,宋慶齡當選名譽主席。

李濟深:1949.11~1956.03當選第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宋慶齡當選名譽主席。

李濟深:1956.03~1958.12當選第三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李濟深:1958.12~1959.10當選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59年10月9日李濟深逝世,1960年8月15日民革四屆二中全會何香凝當選主席。

朱藴山:1979.10~1981.04當選第五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81年4月30日朱藴山逝世,同年9月9日民革五屆十一中全會推選王崑崙代主席,12月25日民革五屆二中全會選舉王崑崙為主席。

王崑崙:1983.12~1985.08當選第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85年8月23日王崑崙逝世, 9月27日民革六屆中央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推選了代理主席屈武。1987年2月5日民革六屆三中全會選舉屈武為主席。1988年1月1日民革六屆五中全會接受屈武辭去主席職務的請求,選舉朱學範為民革中央主席,推舉屈武為民革中央名譽主席。

朱學範:1988.11~1992.12當選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屈武(1992.06.13病故)當選名譽主席。

李沛瑤:1992.12~1996.02當選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同時,朱學範(1996.01.07病故)、侯鏡如(1994.10.25病故)、孫越崎(1995.12.09病故)當選名譽主席。1996年2月2日李沛瑤被武警北京總隊二支隊一中隊執勤戰士張金龍殺害,同年11月11日民革中央第八屆五次全會選舉何魯麗(女)繼任主席。

何魯麗(女):1997.11~2002.12當選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何魯麗(女):2002.12~2007.12當選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周鐵農:2007.12~

當選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中國八個民主黨派簡介 篇五

中國八個民主黨派簡介

在中國,除了中國共產黨以外,還有被統稱為民主黨派的八個政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它們大多是在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主黨派在政治上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它們在與共產黨長期合作、共同奮鬥過程中作出的歷史選擇。各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範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簡稱“民革”,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由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主義人士所創建。1941年,王崑崙、屈武、高崇民等人在重慶祕密成立“中國民主革命同盟”(簡稱“小民革”)。1845年,譚平山、陳銘樞、朱藴山等人建立了“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1946年,李濟深、何香凝、蔡廷鍇等人成立了“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1947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在香港舉行第一次聯合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於1948年1月1日宣佈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宋慶齡任名譽主席,李濟深任主席。1949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在北京召開代表會議,決定將上述三組織統一為一個組織,取名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民促宣告結束。民革歷屆主席為李濟深、何香凝、朱藴山、王崑崙、朱學範、李沛瑤,現任主席為何魯麗。

中國民主同盟

簡稱“民盟”,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以文教界中上層知識分子為主的政黨。1939年秋,張瀾、沈鈞儒、黃炎培、梁漱溟等在重慶發起組織統一建國同志會,主張實行民主政治。1941年3月,統一建國同志會經過改組,由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組成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2年,沈鈞儒領導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加入該組織。這時民盟有“三黨三派”之稱。1944年9月,該組織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參加。爾後又將投靠國民黨反動派的青年黨與民主社會黨開除出民盟。1947年10月,國民黨當局宣佈民盟為非法團體,民盟總部被迫解散,地方組織和廣大成員轉人地下堅持鬥爭。1948年1月,民盟在香港召開一屆三中全會,成立臨時總部,公開宣佈同中國共產黨攜手合作。目前,民盟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地方組織。歷屆主席是黃炎培、張瀾、沈鈞儒、楊明軒、楚圖南、費孝通,現任主席為丁石孫。

中國民主建國會

簡稱“民建”,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主要由工商經濟界人士及所聯繫的知識分子組成的政黨。1945年12月16日,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等在重慶正式成立民主建國會,成員主要是愛國的民族工商業家和與其有聯繫的知識分子。民建成立後,積極參加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建國後,民建為恢復和發展經濟,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民建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民建中央歷屆主委、主席為黃炎培、胡厥文、孫起孟,現任主席為成思危。

中國民主促進會

簡稱“民進”,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主要由從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學和其他工作的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組成的政黨。民進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創始人主要有馬敍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林漢達、徐伯昕、趙樸初、雷潔瓊等。民進成立後,積極發揚民主精神,與中共團結合作,積極參加民主政治運動。民進已在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地方組織。民進歷屆主席是馬敍倫、周建人、葉聖陶,雷潔瓊,現任主席為許嘉璐。

中國農工民主黨

簡稱“農工黨”,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以醫藥衞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政黨。1930年8月,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等為繼續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在上海創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農工黨的前身,當時被稱為第三黨。1935年11月,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1年3月,該會參與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抗戰勝利後,積極參加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獨裁的鬥爭。1947年2月,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歷任領導是鄧演達、黃期翔、章伯鈞、彭澤民、季方、盧嘉錫,現任中央主席為蔣正華。

中國致公黨

簡稱“致公黨”,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以歸僑、僑眷的中上層人士為主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組成的政黨。1925年10月由華僑社團美洲洪門致公總堂發起,在美國舊金山成立。1931年在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抗日戰爭期間,致公黨發動華僑支援祖國抗戰,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發表宣言,揭露和譴責國民黨當局發動內戰、實行獨裁的政策。致公黨歷任領導人為陳其尤、黃鼎臣,董寅初,現任主席為羅豪才。

九三學社

九三學社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政黨。其前身為1944年許德衍等發起組織的“民主科學座談會”,後為紀念抗日戰爭和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改名為九三學社,並於1946年5月4日正式成立。九三學社目前在大陸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87個市建立了委員會。九三學社歷任主席為許德衍、周培源,現任主席為吳階平(Jiangeu注: 現已換屆成韓啟德)。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簡稱“台盟”,是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是由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台灣省籍人士組成的政黨。1947年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失敗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民主運動的台灣省人士發起,於同年11月 12日在香港成立的。台盟成立後,高舉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旗幟,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主張在台灣實現民主政治和地方自治,擁護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前台盟在台灣同胞較集中的十幾個省市設有地方組織。台盟中央歷任主席為謝雪紅、蔡嘯、蘇子衡、蔡子民,現任主席為張克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mw5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