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課堂改革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課堂改革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課堂改革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課堂改革實施方案 篇一

根據自治區教育廳部署,20xx年秋季,我市普通高中學校起始年級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簡稱“新課改”)。為了確保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更好地實現普通高中課程教學與大學聯考綜合改革的銜接,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22年版20xx年修訂)》《教育部關於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促進課程、教材、教學、考試、評價等有機銜接,引導普通高中高質量、多樣化、有特色發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育人為本,注重實效原則。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把科學的質量觀落實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打牢學生成長的共同基礎,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着力發展核心素養。

(二)堅持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原則。堅持在自治區教育廳統籌下,強化市縣保障、學校具體實施,結合各地大學聯考綜合改革推進安排和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實際,有計劃、分步驟、積極穩妥地實施新課程新教材。

(三)堅持完善機制,強化保障原則。建立健全組織領導、系統培訓、示範引領、監測督導等工作機制,完善經費投入、師資配置、專業研究、設施配備等保障機制,為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三、工作目標

從20xx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起,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將新課程新教材的理念、內容和要求全面落實到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各個環節。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四、重點任務

(一)落實課程方案。

1.教學時間安排。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普通高中每週35課時,1個模塊教學時間為36課時計2學分,1個專題教學時間18課時計1學分。模塊教學時間根據實際需要設定,一般為18課時的倍數。

2.開齊課程。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其中,必修、選擇性必修為國家課程,選修為校本課程。具體安排見附件2。

3.學分計算。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為144學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的1個模塊通常為36課時,學生學習1個模塊並考試(或考核)合格,可獲得2學分。其中,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1個模塊原則上為18課時,相當於1學分;也可靈活處理模塊內容,按0.5個學分組織學習,增加課程豐富性。學生高一高二學年在所有學習領域都應獲得一定的學分。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內容,必須在高中三學年持續開設。

綜合實踐活動共8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研學旅行和生涯規劃等,其中研究性學習6學分(完成2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以開展跨學科研究為主)。

勞動共6學分,其中志願服務2學分,包括服務性勞動和生產勞動,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於40小時;其餘4學分內容與通用技術課程相關內容以及校本課程統籌。

校本課程不少於14學分。其中,在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基礎上設計的學科拓展、提高類課程之外的課程不少於8學分。具體安排見附件1。

(二)紮實做好培訓工作。市、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組織校長、教師積極參加自治區級骨幹培訓、地市級培訓和校本研修,市、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對教育行政幹部、教研員、高中校長和教師的全員培訓,切實提高組織實施能力。各學校要根據使用新教材的具體時間安排,分年度、分年級、分學科開展培訓,在完成高一年級各學科教師培訓工作基礎上,制定和實施2022年和2023年新高一年級各學科教師培訓工作方案。

(三)加強課程管理。科學安排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各類課程,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勞動、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課程,保障實驗教學內容和課時,不得隨意增減各科目學時總量。突出思想政治課關鍵地位,充分發揮各學科德育功能,強化鑄魂育人。樹立健康第一理念,體育與健康三個學年每學期必須開設,並結合學生運動愛好和特長以及個性發展需要提供選擇性模塊。鼓勵開設藝術選修課程,發展學生藝術興趣和特長。勞動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開展志願服務,與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及校本課程相關專題內容統籌。推進“五育”課程融合,充分發掘課程資源,豐富選修課程,科學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學生髮展中的獨特作用。

(四)深化教學改革。市、縣(市、區)教研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學校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堅持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循序漸進開展教學,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課堂教學。要加強對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研究,指導學校積極探索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學校要健全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鼓勵和支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五)有序推進選課走班。市、縣(市、區)教研部門要完善適應選課走班需要的教學組織管理制度和學分認定辦法,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指導學校有序推進選課走班、科學開展學分認定工作。學校要結合實際,合理開設學科組合的數量和學科組合結構,科學指導學生選課。加快建立完善選課走班和學生髮展指導制度,並制定具體的學分認定辦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教師配置、班級編排、學生管理、設施配備等方面的統籌力度,逐步形成行政班和教學班並行、科學規範、高效有序的教學組織運行機制。

(六)發揮積極導向作用。各學校要嚴格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修訂)》及《貴港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認真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完善實施細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選修課程的修習情況應納入評價內容,要做到客觀真實。

(七)加強學生髮展指導。學校要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制定符合學生實際並涵蓋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學生髮展指導方案,建立學生髮展指導中心,開設學生髮展指導課程。組建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注重統籌社會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指導機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更好適應高中學習生活,處理好個人興趣特長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關係,提高選修課程、選考課程、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

(八)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鼓勵各校因地制宜,加強學校特色課程建設,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加大區域內學校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和統籌使用力度,探索課程、教師、場地、設施設備區域共建共享機制,為學生提供豐富、便利的實踐體驗機會。通過校際合作、社區合作以及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方式共同研發課程資源,實現校域間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條件保障。市本級成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教學指導專班,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工作。各學校要落實主體責任,認真開展教師培訓,注重與學生和家長的交流溝通,做好實施工作。要根據課程實施需要,多渠道籌措普通高中建設資金擴大教育資源,加快化解大班額,完善專用教室、功能教室配置。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市、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教師編制統籌調配力度,配足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各學校要根據學科組合開設情況,制定專任教師補充計劃,並及時組織招聘,特別是要重點做好學生選課人數較多的學科教師招聘,優化教師學科結構,保障學生選課需要。鼓勵支持建立“教師崗位不變、編制不變、統籌調配”的區域內(包括教育集團內)學科教師流動機制,調劑學科教師餘缺,更好適應學生選課的需要,增強選課教學質量。在完成全員培訓的基礎上,要聚焦新課程實施重點難點開展專題培訓,確保各學科教師全面掌握新課程內涵和要求。

(三)加強教學研究和指導。進一步強化市、縣(市、區)教研隊伍建設,配齊配強高中各學科教研員。創新教研工作機制,探索區域聯合教研、校際聯合教研,健全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建立健全學科教研員聯繫制度,密切教研與教學的聯繫,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深入開展新課程、新教材研究,不斷提高教研水平,及時推廣教研成果,指導學科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建立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自治級示範校10所、市級示範校15所。通過示範校示範引領,帶動全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家組要深入示範校,瞭解課程改革進展情況,總結推廣經驗,為全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實踐經驗。同時要加強對示範校課程改革的指導,研究解決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

(五)建立課程實施監測制度。建立課程實施監測制度,健全課程建設和管理反饋改進機制,確保課程實施質量。根據自治區課程實施監測方案對全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執行情況、課程標準落實情況以及新教材使用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反饋監測結果,提出改進建議。

(六)強化督導檢查。將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情況納入綜合督導和責任督學日常工作,督導結果作為對下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高中學校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七)廣泛宣傳課改。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班、縣(市、區)教育局、學校要認真制訂宣傳工作方案,利用主流媒體、新媒體平台和印發宣傳資料、進行宣傳。各學校要通過校園網、宣傳板、召開家長會、開放學校和開放課堂等途徑讓社會、家長了解課改,認同課改,努力營造社會各界廣泛理解、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良好氛圍。

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篇二

當今課堂作文教學成了固定不變的“可有可無”的形式。學生是憑着感覺走,教師也是憑着感覺走,課堂的指導對學生幫助不大。新課標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這就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寫作教學中要打破那種“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習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的教學程式。以開放的、靈活的、創新的形式取之,把學生從作文難的困境中解脱出來。為了讓作文指導成為有效的行為,讓生確實有收穫。新課標指導下我將努力在作文教學中嘗試改革。

一、積累素材是習作的關鍵環節,厚積才能勃發。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途徑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化積累。

1、在閲讀中積累語言。新課標明確指出:一二年級學生閲讀量要達到五萬字左右,三四年級閲讀量要達到40萬字左右,五六年級閲讀量不少於100萬字。這就給學生提出了新的閲讀要求:大量閲讀。作為老師要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一切有利於閲讀的條件。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因為教材所選的例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文質優美,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範本,對精彩片段要求學生做到熟讀成誦。

課外閲讀更不能忽視。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圖書室,在每週的閲讀課上,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閲讀,並交給閲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藏書資源,在班內設立圖書角,滿足學生大量閲讀。更要利用網絡的積極效應,讓學生上網查資料,多積累。

2、在生活中積累語言。葉聖陶先生曾告誡説:“習作的根源在於生活,脱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如果學生缺乏對生活的親身感受和體驗,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寫作水平自然就很難提高。老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這個大課堂,學習語言,積累語言。例如: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調查訪問,讓學生通過與人事物的接觸去認識美好的自然景觀,瞭解美好的人物事件,獲取豐富的習作材料,使習作與家庭、社會、大自然緊密結合。

3、在口語交際中積累語言。新教材注重了對口語交際的訓練,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老師要充分發揮口語交際的作用,為學生創設交際的情景,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説、演,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豐富了語言的積累。

4、多開展一些與閲讀有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與動力。如組織學生辦文學小報,誦讀比賽,故事演講會等,通過各種途徑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觸發學生的審美想象與情感,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

二、指導學生大量練筆,鼓勵學生放膽表達。

1、要充分挖掘語文課本的習作資源。國小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還藴含着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習作的資源。例如:學完文章後的仿寫,擴寫續寫談體會談感受還要重視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如自然課中的手工製作等等。教師要充分重視並挖掘這些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讓學生隨時練、隨堂練。

2、創設情境和氛圍,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以激勵學生的習作興趣。傳統的作文訓練忽視了情景的創設,一般是老師出個題目學生在那兒絞盡腦汁地空想;或者翻出作文選來在那兒東拼西湊,好不容易完成一篇習作,給人的感覺又免不了是老生常談。這又怎麼會激發起學生的習作興趣?早在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就提倡讓學生自由創作。在每次作文的時候老師如果能夠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放手讓學生寫放膽文,自己選材立意,不限制體裁,想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真真切切地表達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學生自然就有內容可寫,自然也樂意寫,久而久之學生就認為寫文章其實並不難,就是把自己想説的話表達出來,把自己的生活描寫出來,自然學生的習作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

3、寫好日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易訓練、容量大,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捷徑。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所感受到的人、事物、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於筆端的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儘量詳,識之儘量真,思之儘量明”,這樣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的素材,寫起文章來自然就會言之有物,得心應手。

三、注重習作評價的積極效應。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充分利用習作評價的積極效應,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

老師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首先要學會發現文章中的閃光點,真誠而不吝嗇激勵學生,讓賞識給學生增強信心;寫批語的時候,可以按不同標準來評定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最佳”,使人人都能快樂而自信地投入到寫作中去。

(1)竭力捕捉閃光點。

為讓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悦,老師要竭力在他們作文的字裏行間尋找閃光點,一旦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要給予熱情的鼓勵。例如:“這個詞用在這裏真準確”“這個句子真美”“你寫的結尾意味深長,很有啟發性”等等。讓學生意識到老師在時時關注着他的進步,並和他一起感受到這種進步帶來的快樂。

(2)婉轉提出修改意見。

學生受知識和能力的限制,作文中存在不足是難免的,老師不能依據自己的主觀意志去任意修改,致使文章中美好的童真同趣在修改中消失。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不規範的語言,教師要適當點撥,語言委婉。例如:有的學生描寫某人口才好,寫成“他説起話來誇誇其談”,很明顯誇誇其談一詞用得不當。老師可以這樣提出建議:請你查查詞典,比較一下“誇誇其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幾個詞語有什麼不同,老師相信你一定能選出一個最合適的詞語。

2、引導學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是新課程標準對習作評改提出的一條基本理念。這就要求習作教學必須改變長期以來由教師大包大攬習作評改的做法,積極探索新的評改方式。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習作評改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改、互改、小組同改等多種評改的過程中,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這也是一個再學習再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提高自我修改能力,而且能在相互學習、相互啟發中不斷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豐富寫作智慧。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篇三

1、課改原則

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渠道,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教育教學改革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沒有權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學習的科學過程,用討論代替講述,用互動改變被動,用爭論取代提問,讓管生在快樂中主動學習。

要充分相信學生,學生基礎有差異,智商有高低,能力有旨弱。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發掘學生潛能,因人施教,啟迪學生的智慧。由抱怨學生到喜愛學生,由精英培育到教育無類,由填鴨教學到超市提供,讓每個學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動學習。

認真研究學習過程。明確學習的三個環節,預習、展示與反饋。做到預習到位,展示充分,反饋及時。教師設計在先,導演在後,組織在先,調控在後,學生預習有效,集體展示,個性反饋,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

課改的組織領導

學校的課改領導小組

組長:副組長:組員:

2、學校課改執行小組

組長:

副組長:

課堂教學模式

時間模式

25+20,既教師講授時間不得超過25分鐘,學生活動自主活動時間至少20分鐘。

組織形式

教師導演、學生展示、小組合作、層次教學

課堂模式

劃分學習小組

每個班級平均編排4--6個小組(學習能力、性別、人數)

每個小組設小組長一名,由具有組織學習能力和威信的學生擔任。

充分利用教室空間

教室前後黑板或白板,保證每個小組有一塊展示板。

互動合作,充滿激情,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思考,教師隨時指導,充分互動交流。

教學過程

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環節

預習的主要任務:確立學習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初步達成學習目標

(2)預習的主要形式:小組內學生自學、互學、討論;教師指導點撥

3、展示環節

(1)展示的主要任務:展示交流預習初步成果、鞏固深化學習目標、共享學習成果

(2)展示的主要形式:教師引導、點撥、學生板演、講解

4、反饋環節

(1)反饋的主要任務: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檢測、對學困生進行查缺補漏、對優秀生進行知識拓展

(2)反饋的主要形式:

課堂練習、試卷測試、輔導答疑、互學互教

(3)反饋的主要方法:

鞏固練習:可採取提問、測試等方法組織實施

查漏補缺:對學困生進行互學互教,生生互動,分層訓練

知識拓展:對學優生進行知識拓展、深化

課堂改革實施方案 篇四

一:指導思想

借鑑二期課改的指導思想,體現“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以科學的發展觀審視教學,我校擬開發建設符合學生需求的,展現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潛能,磨練學生意志,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多種拓展型課程,使得學生在紮實基礎的時候,有自由成長的空間。同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講義(教材)的編寫,培養一批專業型的教師,讓他們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大顯身手,從而全面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加強所學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繫,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以此改進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開發學習潛能,得到全面主動的發展。

三:課程開發原則

1、整體性。拓展課要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體現人的個體的內在整合,立足於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展。

2、實踐性。以活動為主要展開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再“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開放性。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並隨學生的生活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拓展型課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和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4、生成性。隨着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是拓展性活動生成性的集中體現。事先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計劃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而是為了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拓展性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的自主性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呈現的方式,指導老師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四:教學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拓展型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滿足個人需求的社會性發展。

2、注重實踐能力。加強學生學習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繫,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校園環境資源,讓學生動態地觀察、實驗、討論、調查,體驗過程,學會綜合地理解和運用知識,並嘗試問題的解決。

3、鼓勵探究學習。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探索性和體驗性,由質疑而探究,由自學加請教,由嘗試加感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突出生動愉悦。促進學生在豐富多彩和精神充實的實踐活動中主動學習,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到身心和諧的美感和愉悦。

五:評價策略

1、重視發展,淡化選拔與甄別,事先評價功能的轉化。

2、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多元化。

3、強調質性評價,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

4、強調參與和互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5、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並由教導處全面管理課程開展情況,做好過程記錄,引導教師學生做好評價,填好有關材料。

六:實施計劃

我們的拓展型將在原有基礎上做以下的計劃:

(一)課程內容體現豐富多彩

1、班級年級層面的拓展型課程,每週三下午安排一至二節課,開設學科類、體育類、科技類、藝術類等20多門課,供學生選擇後開展學習,參與率達到100% 。

2、選擇型拓展課:統稱“愉快的週末”

圍繞專題進行社會考察、調查訪問、動手實驗、實踐製作等等。有關專題可由學生提出,也可由教師提供,讓學生選擇確定,並且聘請專家授課,利充分用資源,讓學生有所興趣達到有所專長。

(二)課程管理力求規範有序

1、三個層面:每一個班級有拓展型課程;年級組和學校層面的拓展課;學校與社會、社區攜手開展的拓展型課程。

2、四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其一是課程的設置依託基礎型課程知識,由教師申報科目,學生自主選擇,學校適當調控,形成課程系列;其二是拓展型課程知識,通過有針對性的整合、滲透,形成知識系列;其三是通過一學期二次選修對象的調整,形成學生系列。

(2)發展性原則:其一是拓展型課程是學生已有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而非基礎型課程知識的整理與複習;其二是學生的整體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以學生個性的自主發展為主;其三是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潛能和發展學生的特殊才能為主。

(3)開放性原則:其一是課型開放,或理論研討式,或輔導講座式、或自由辯論式;其二是上課地點開放,或校內調查採訪,或校外考察訪問,圖書館、實驗室、社區等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場所;其三是教學過程開放。

(4)多樣化原則:其一是課程設置多樣,必選、自選相結合,突出學生選擇課程的自主性與知識學問的層次性;其二是教學方法多樣,或師生相互研討,或教師指導實驗,或學生自主實踐;其三是評價方法多樣,動手實驗、卷面測試與撰寫論文相結合。

3、五種方式:

(1)形態上,將大型課程與微型課程相結合,實現二者優勢互補。

(2)時間上,將長期課程與短期課程相結合,確保學生有序流動,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3)組織上,將指定性課程與自選課程相結合,確保個性與共性協調發展。

(4)方式上,將課表的定時課程與非定時講座課程相結合,確保課程實施的靈活性與有效性。

(5)內容上,將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智育課程與德育課程、校本課程與社會實踐課程相結合,確保課程開設的廣泛性與教育的全面性。

(三)教師培訓刻不容緩

教師進行專門培訓,能勝任拓展型課程的設計、組織、調控、評價等要求,做到是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學習的服務者,方法的指導者,啟發而不代謀,引導而不指令,點撥而不強加,解惑而不灌輸。

(四)互相學習深入研究

借鑑兄弟學校的經驗,發動全體教師羣策羣力,整理、開發專題探究課的“項目庫”,使之受到學生喜歡,符合國小生的探究興趣。

(五)資源建設不遺餘力

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圖書館、閲覽室、籃球房、電腦房等資源,在校外用好社區資源,並開發家長資源。

(六)創新意識不斷加強

時代呼籲創造型的教師和學生,因此老師要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評價機制上有更多方法,在總結反思的過程上不斷推陳出新,通過案例撰寫,微型短課開發,使自己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七:具體實施步驟

(一)實施準備

1、組織管理:以分管校長為組長,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為組員,成立拓展型課程開發的領導小組。

2、課程開發:以知識類型的拓展型課程為突破口,以藝體類型的拓展型課程為重點,逐步向實踐類型、綜合類型的拓展型課程延伸,構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課程體系。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特長申報一門課程,學校統籌安排,組織學生進行菜單式選擇。

3、教師培訓:開設拓展型課程對教師來説都是一個新課題,每個教師都需要學習和培訓。為此,學校專門編寫了校本課程培訓材料,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同時還聘請學者和專家來校講課,更新教師的課程觀、教學觀、質量觀。對一部分有條件的教師進行“送出去”培訓,學成之後在校自培,從而使更多教師有能力上好一門拓展型課程,並鼓勵教師自編教材或講義。

4、保障措施:為了確保拓展型課程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我校把拓展型課程的教學打入教學工作量,並按照上級要求排入課表,把工作情況納入考核,同時與課時工資掛鈎,以調動教師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二)具體運作

1、第一階段:全面啟動階段

本學期我們將在以有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拓展型課程的建設,每位教師在開學初將申報的課程上交,校方進行篩選、歸併或更改,統籌安排,開設具有時代特點、兒童特色、生活氣息濃厚的課程,然後執教者制定教學要求,整理編寫教學內容,設計評價方案,在此基礎上,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

我們還設想開設一些有系列的、成模塊化發展的課程,自然組的環境教育、數學組的“數學小天才”已經有了雛形,體育組的乒乓課程更是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我們將更多關注與扶持它們,期待成為學校的特色。

2、第二階段:規範階段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一方面我們要求着力於拓展型課程的開發和配套教材的編寫,形成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拓展型課程體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科學、規範的拓展型課程的管理、評價體系,做到規範運作,科學評價;第三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以拓展型課程開發為契機,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第三階段:創特色階段

拓展型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修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拓展型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它和學校的教育特色是緊密相聯的。為此,在這一階段中將把學校特色的創建和拓展型課程的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和基礎課程、研究型課程的整合,形成具有普少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拓展型課程的運作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八:我們的目標

1、課程設置豐富。教師都可以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實施者、評價者。

2、校本教材豐厚。上學期我校的自編教材獲得了區的多個獎項,説明這方面的實力,因此我們將再接再厲,組織教師學習優秀的講義和教材,規範教材編寫的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課程要求,收集整理資料,編寫符合課堂教學的講義教材。

3、師生共同豐收。期待拓展型課程能給予師生一塊嶄新的天地,教師能展現自己特長,朝專業化方向發展,成了這一領域的“領先者”乃至“權威”,而學生在豐富的課程中既能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展現個性,又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4、精品課程展風采。在全面開發的基礎上,我們將關注並扶持其中的精品課程,對於課堂質量好,內容生動、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將進行展示,起到示範帶頭作用,而課程理念先進,工作卓有成效,具有開發建設能力的教師委以重任。

總之,新的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任務,我們將刻不容緩,奮發有為,全面發動教師,全面啟動課程,切實抓好師資建設,保證課堂質量,落實評價機制,使得普小拓展型課程紅紅火火開展下去。

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實施方案 篇五

一、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一)教師方面:

1、對學情瞭解不夠。在備課和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學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學生,造成學生難學、畏學、厭學。

2、重教輕學。主要表現在:教師以“灌輸”為主,學生以聽為主。教師側重考慮如何教,很少考慮學生如何學;不敢放手或組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

3、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態度的培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的教學只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而忽視情感態度的培養。

4、缺乏教學後的再思考,對教學中的得失沒有及時總結,為日後教學制定有效措施。

(二)學生方面:

1、學習的依賴性強。等、靠、拿思想嚴重。

2、畏難、厭學情緒突出。怕動腦,隨意性強。

3、學習習慣差。不會預習、不會自學。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新課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結合學校實際,加強研究與管理,加大改革力度,轉變教學方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的質量。

三、課堂教學改革目標

1、生生達標。使課堂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教師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學成,

2、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3、構建“先學後教,合作探究,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4、授課體現精講精練。最少用一半的時間給學生充分地自讀、自解、練習、糾錯、思考、運用等,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

5、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努力達到以下目標:

(1)20__年春季學期末,50%左右的課摒棄講授型;20__年秋季學期末,60%~70%的課摒棄講授型;20__年春季學期末,70%以上的課達到要求。

(2)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培養出優生,保持優生數量,或優生人數增加,或優生成績有提高;學困生的成績有所提高或人數有所減少。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措施

1、構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開展組間競賽、評比等活動。

2、充分預習原則。對學生的預習做詳細的要求,沒預習不開講,先學後教。

3、當堂達標原則。合理安排教學過程,避免花俏環節,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生生過關。

4、評價導向原則。讓學生在中肯的評價中得到鼓勵、改進、反省。各教研組制度相關評價量規。

5、德育滲透原則。教學中利用課程內容、過程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的薰陶。

6、信息技術輔助原則。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的量與感悟。

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春季學期)

①(20__年2月初):制定出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②(20__年2月底):開展學習、思考、討論、研究。

③(20__年3月~6月):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課堂教學力求達到50%左右的課摒棄講授型。

④(20__年7月):課堂教學改革總結。

第二階段(秋季學期)

繼續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教學中60%~70%的課摒棄講授型。第三階段(20__年春季學期)

繼續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課堂教學中70%以上的課達到要求。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篇六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我校借鑑國內知名學校的先進經驗,結合校情,開展“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用心探索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訓練實、課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

一、指導思想

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構成以“導學稿”為載體的“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定教,實現“教學合一”,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潛力,使學生不僅僅掌握所學知識,而且掌握獲取知識的技能;激勵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增強教科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構成我校課堂教學特色。

二、理論支持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提出以“為掌握而教,為掌握而學”為主要思想的學校教學理論。其掌握學習理論的目的在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大多數學生能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其基本觀念就是:一個人能學會的東西,幾乎人人都能學會。許多學生之所以沒有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並不是由於他們智力發展不好而是學生沒有付出所需的學習時間,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恰當的教學幫忙,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不對頭,如果在這些方面加以注意,就會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基於上述教育理念,教師務必摒棄陳舊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為學生掌握而教,引導學生為掌握而學,要找到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手段,即要有正確的教學和學習策略。正如陶行知所説“與其把學生當做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能夠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三、教改資料

(一)以“導學稿”為載體。

導學稿,顧名思義,強調的是“導”與“學”。“導”指的是引導、指導、輔導,突出的是“導”要落實在學生的“學”上;“學”則指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導學稿”既是老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案,它把“教”與“學”有機結合在一齊,做到“教學合一”,把學生的有效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更具有科學性、實效性。“導學稿”的編寫構成過程可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羣眾研討、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二)“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導學稿”為載體,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潛力、情感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以“導學、研討、訓練、提升”為特點的學法指導教學策略體系。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潛力培養,並注重學生間的互助交流,把學生由觀眾席推向表演舞台。

(三)教學策略。

注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的自主發展,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的互動交流,實現教與學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基本包括: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後拓展提升。

1、課前預習導學。

以學生自學發現問題為出發點,要求學生課前通讀下節課所學資料,查找、整理與本課有關的知識,自主解決教材和教學要求中的基礎性問題,對疑難問題做好標記,留待在課堂上與同學合作解決或向老師質疑。預習導學的設計,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具體的問題入手,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要具有引導性、啟發性、可操作性,體現導學的目的。預習導學要能體現學科特點,難度要適當,量要適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學生基本完成。

2、課堂學習研討。

課堂學習研討應以分析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立足點,透過檢查預習,瞭解學生課前準備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把握每一課的重點,着重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藉助問題的變化和深入,帶給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潛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學風。

3、課內訓練鞏固。

從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有效學習的要求進行鍼對性訓練,做到精選、精講、精練。訓練資料包括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訓練設計要分層次,呈現出各個問題的梯度,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學生學習的差異,做到“同時異步”教學,保證每個學生的有效學習。

4、課後拓展提升。

立足於課內、課外相結合,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透過知識的遷移訓練,重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課後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思考題,供學生課後拓展探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帶給和本節課學習資料有關的輔助資料和信息資源,使課內學習自然延伸到課外,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學生在“導學稿”上填寫學後記,總結本課學習的規律和方法。當日課外作業就是掌握“導學稿”上當天的學習資料,“導學稿”以外沒有作業本。

(四)學習策略

學生學習採用“四步學習法”。

1、學生在接到“導學稿”後,務必認真完成對相關教材及“導學稿”的學習,解決基礎題部分,學有餘力的同學能夠做提高題,碰到生疏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用鉛筆作答),完成第一步學習。學生在本環節要做到三點:自覺、主動、獨立。

2、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進行分組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由教師講評,完成第二步學習。學生要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用藍色或黑色筆作答)。

3、當堂進行訓練和測試,及時得到反饋,教師綜合評析,舉一反三,解決問題,完成第三步學習。

4、課後認真做好複習鞏固,訓練提升,完成“導學稿”的疑難練習題(用紅色筆作答)和鞏固所學知識,在“導學稿”的空白處寫上“學後記”,完成第四步學習。

四、實施對象及辦法

新學期,全校各年級各學科將實施教學改革。

1、相關年級組要深入全面實施以“導學稿”為載體的“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統一一份“導學稿”,切實提高“導學稿”的使用質量,要讓“導學稿”真正成為指導學生“先學”的活教材。

2、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要經過舉行公開課、示範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專題培訓班、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潛力,制定課堂教學評估標準,及時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不斷深化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突出課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地位,採取“同時異步”“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高效地進行“後教”,保證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3、加強“導學稿”的管理。科任教師務必在上課前收查“導學稿”,對學生的課前預習狀況作分析,並做好記錄,然後進行第二次備課。班主任要用心協助科任教師,密切配合,加強對學生使用“導學稿”的管理,相關領導要對“導學稿”的構成及管理實行兩週一次檢查,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用心性、主動性,變學生被迫學習為主動學習。

4、抓好“四清”落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是學生自我檢測、自我更新、自我補“缺”的'重要方法,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堂堂清、日日清”由任課教師負責組織落實,精選當堂訓練題和作業,每一天抓好自習輔導與反饋。“週週清、月月清”由備課組負責組織落實,每隔兩週、每月精心組編一套練習題,並認真做好每次測試或抽查的質量分析。教務處對“四清”的落實狀況要認真進行檢查,督促各職責人抓好落實。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篇七

20xx年初,大安市教育局下發了《大安市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從20XX年起,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在我市中國小全面深入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依據通知精神和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在借鑑其他優秀學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確立了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通過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理念,以“整體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為主要目標,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積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摸索出一套適合於學校實際、科學實際的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渠道,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課堂教學改革必須遵循以下環節:

1、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沒有權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學習的科學過程,用討論代替講述,用互動改變被動,用爭論取代提問,讓學生在快樂中主動學習。

2、要充分相信學生。學生基礎有差異,能力有強弱,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發掘潛能,因材施教,啟迪學生的智慧。由抱怨學生到喜愛學生,有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學到“超市提供”,讓每一個學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動學習。

3、認真研究學習過程。重點明確學習的三個環節,預習、展示與反饋。做到預習到位,展示充分,反饋及時。教師設計在先,引導在後、組織在先,調控在後。學生預習有效,集體展示,個性反饋,在教室的指導下主動學習。

4、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師要改變原有的備課、上課、複習、提問、批改作業、課後輔導、授課方式等習慣,學生要改變傳統的聽課、回答、練習、作業、聽課方式等習慣,按照科學教育理論,培養新的教學和學習習慣。

三、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一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根本宗旨。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新型的學習方式,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體現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關注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和態度,突出思維開發和能力培養;面向全體,分層實施。

四、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1、只注重老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主要表現有教師獨霸課堂,以灌輸為主,教師對學生一百個不放心,對自己所教的內容一百個不放心,不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教師以教定學,學生圍着教師轉,順着教師的思路、教師的設計被動學習,教師的思考最多的是我講什麼?很少指導學生應該怎樣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於被動學習,主體逐漸喪失,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2、只注重知識傳授,忽視情感激發。教師的教學目標沒有體現三維性,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堂教學僅定位在知識和技能上,忽視了過程與方法的探究,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慮很少,教師只注重課本知識內容,忽視了教學的生成性和學生的差異性。只關注書而不關注人,普遍缺乏對學生的情感激發。

3、只注重習題訓練,忽視能力培養;教師吃不透課標和教材,更把握不準命題的趨勢和方向。教師的備課重點就停留在教師如何講解上,教案就是知識結構框架和教師的簡要講解過程,教學重點沒有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沒有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況——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不到訓練,能力得不到培養。

4、教師個人備課、集體備課以及教研活動流於形式,沒有真正發揮集體的智慧。即使教研活動搞的比較好的教研組,所研究的也仍是淺層次的教什麼。而沒有深入到深層次的怎麼教和為什麼要這樣教以及指導學生如何學習的問題。結果只能是教師滿堂灌——教的苦,學生被動學——學得苦。而不可能是教師教得巧,學生學得樂。

五、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模式:

1、探索嘗試“三階段八環節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新型模式具有三個階段:自主學習-----交流討論-----鞏固訓練。這種新的模式有八個環節:

(1)創設教學情景;(引入新課)

(2)展示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

(3)指導學生自學;(出事學習提綱)

(4)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

(5)檢測自學效果;(小組展示成果,師生交流)

(6)教師精講點播;(解決學生困惑問題)

(7)課堂鞏固訓練;(精心設計習題)

(8)教學小結提升;(師生共同總結)

在嘗試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時,教師要注意結合本學科特點,靈活的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切勿生搬硬套。

2、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探索實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方法與途徑。教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支持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要為用而用。

3、教學過程:預習、展示、反饋

(1)預習環節:

預習的主要任務:

1、確立學習目標

2、明確重難點3初步達成學習目標。

預習的主要形式:

1小組內學生自學,互學,討論,

2教師指導點播

預習的主要方法:

A、教師在備課時根據自己對課標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學生情況瞭解,預設學習目標和重點;

B、向學生提示預習內容,提供導學案;

C、有學習小組長組織本組學生自學教材、相關學習資料,收集相關教學信息,開始討論交流、

D教師深入學生中間發揮指導、引領作用,和學生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E、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共同完成學習內容、

F、學生分頭準備,完成預習筆記。預習筆記包括學習題目、學習目標、學習重點、主要內容。

G、教師檢查、瞭解學生預習筆記,掌握預習情況;

H、教師共同確定各小組展示內容,做好展示準備。

(2)展示環節:

展示的主要任務:

1、展示交流預習的初步成果。

2、鞏固深化學習目標。

3、共享學習成果。

展示的主要形式:

1、教師引導、點撥。

2、學生板演講解。展示的主要方法:

1、設定情景,激發興趣,時間是1——3分鐘。

2、各小組開始進行展示,分組進行板演、講解。

3、展示中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4、師生共同對展示內容質疑、評價。

(3)反饋環節:反饋的主要任務:

1、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和總結。

2、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檢測。

3、對學困生進行查漏補缺。

4、對優秀生進行知識拓展。

反饋的主要形式:

1、課堂練習。

2、試卷測試。

3、輔導答疑。

4、互學互教

反饋的主要方法:

1、鞏固練習。可採取提問、測試等方法組織實施。

2、查缺補漏。對學困生可以進行互教互學、生生互動、分層練習等手段進行組織。

3、知識拓展。對優等生進行知識拓展、深化。

六、課堂教學改革分四個階段進行:按照大安市教育局文件通知的精神要求,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20XX年3月1日至7月15日,宣傳發動,探索嘗試階段。

(二)第二階段:20XX年8月15日至20XX年1月15日,示範引領,全面推行階段。

(三)第三階段:20XX年3月至20XX年7月,總結提高,規範管理階段。

(四)第四階段: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開拓創新,形成特色階段。

七、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轉變觀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轉變觀念是前提。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進的教學實踐。為了幫助我校教師儘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我們先後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使廣大教師明確的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要着眼於改變、整合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開闊眼界,活躍思維,更新觀念,使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轉變,進一步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自覺實踐: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體是廣大的一線教師,所以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前提條件下,自覺實踐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為此,學校號召廣大教師不等、不靠,自覺實踐。以教研組為單位,認真反思本學科的課堂教學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應怎樣進行改進,確定初具體的改進措施,實施攻堅作戰,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有較大的突破。

3、示範引領:在自覺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示範引領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捷徑。為此,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每學期要圍繞課改組織開展校級主題教研活動,校級公開課、示範課活動,有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承擔。在他們的示範引領下,學校還要面對全體教師,開展一系列的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各教研組也要圍繞課改,確立課題,力爭人人都上研討課,並廣泛開展導師帶徒弟活動。相互討論交流,共同提高。以推進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順利進行。

4、保障機制:

為保證課堂教學改革落實到每個課堂並取得實效,實行以下保障措施:

(1)成立課堂教學改革領導組織組長:高國輝

副組長:

成員:

各教研組長

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學校實施方案,並督促實施。

(2)紮實開展校本教研。各教研組每週進行一次集體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討論。集體反思等,由教研組長負責。集體備課核心是研究新教材;集體備課,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不僅備教法,更要備學法。每個月舉行一次大教研,學校教導處負責。每學期舉行一次課堂教學競賽。學校要對校本教研的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對教研組長的考核已組織能力為主,過程看活動紀實材料,結果看教研效果。對各教師的考核以撰寫備課提綱為主,一看數量、二看質量。對教研組的考核以督導檢查為主,每月搞一次抽查督導,每學期搞一次檢查評比。對開展活動認真的教研組,學校予以表彰;對於成果顯著地,、學校予以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

(3)探究新型教學模式。在學校“三階段八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的引領下,各教研組要分析本學科特徵,分清教學的不同課型(如新授課、語文的閲讀課和作文課、試卷講評課、複習小結課、練習課、實驗課),研究一定的教學模式(包括教學程序、時間分配、師生活動等),既留給學生學習空間,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研討活動既要有研討課,又要在評課基礎上達成共識,形成一致意見和相對成熟的模式,然後全組統一實行。

總之,在課堂教學改革之初,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難以估計到的。它和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素質,後勤保障,校園環境,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不論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我們要綜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解決。特別是課堂教學模式的創建,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進行持之以恆的艱苦探索,更需要全體教師的集思廣益、通力合作,發揮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來開創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天地!

課堂改革實施方案 篇八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我校借鑑國內知名學校的先進經驗,結合校情,開展“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訓練實、課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

一、指導思想

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形成以“導學稿”為載體的“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定教,實現“教學合一”,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不僅掌握所學知識,而且掌握獲取知識的技能;激勵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增強教科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形成我校課堂教學特色。

二、理論支持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提出以“為掌握而教,為掌握而學”為主要思想的學校教學理論。其掌握學習理論的目的在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大多數學生能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其基本觀念就是:一個人能學會的東西,幾乎人人都能學會。許多學生之所以沒有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並不是由於他們智力發展不好而是學生沒有付出所需的學習時間,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恰當的教學幫助,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不對頭,如果在這些方面加以注意,就會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基於上述教育理念,教師必須摒棄陳舊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為學生掌握而教,引導學生為掌握而學,要找到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手段,即要有正確的教學和學習策略。正如陶行知所説“與其把學生當做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三、教改內容

(一)以“導學稿”為載體。

導學稿,顧名思義,強調的是“導”與“學”。“導”指的是引導、指導、輔導,突出的是“導”要落實在學生的“學”上;“學”則指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導學稿”既是老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案,它把“教”與“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到“教學合一”,把學生的有效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更具有科學性、實效性。“導學稿”的編寫形成過程可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二)“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導學稿”為載體,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情感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以“導學、研討、訓練、提升”為特點的學法指導教學策略體系。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並注重學生間的互助交流,把學生由觀眾席推向表演舞台。

(三)教學策略。

注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的自主發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的互動交流,實現教與學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基本包括: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後拓展提升。

1、課前預習導學。

以學生自學發現問題為出發點,要求學生課前通讀下節課所學內容,查找、整理與本課有關的知識,自主解決教材和教學要求中的基礎性問題,對疑難問題做好標記,留待在課堂上與同學合作解決或向老師質疑。預習導學的設計,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具體的問題入手,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要具有引導性、啟發性、可操作性,體現導學的目的。預習導學要能體現學科特點,難度要適當,量要適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學生基本完成。

2、課堂學習研討。

課堂學習研討應以分析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立足點,通過檢查預習,瞭解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把握每一課的重點,着重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藉助問題的變化和深入,提供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學風。

3、課內訓練鞏固。

從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有效學習的要求進行鍼對性訓練,做到精選、精講、精練。訓練內容包括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訓練設計要分層次,呈現出各個問題的梯度,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學生學習的差異,做到“同時異步”教學,保證每個學生的有效學習。

4、課後拓展提升。

立足於課內、課外相結合,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通過知識的遷移訓練,重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後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思考題,供學生課後拓展探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供和本節課學習內容有關的輔助資料和信息資源,使課內學習自然延伸到課外,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學生在“導學稿”上填寫學後記,總結本課學習的規律和方法。當日課外作業就是掌握“導學稿”上當天的學習內容,“導學稿”以外沒有作業本。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篇九

20XX年是教育局提出的教育科研年,區教研室力推集體備課,我們根據上級的有關要求和本校實際確立以集體備課和教育科研為雙翼,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工作新思路。讓集體備課夯實理想課堂的基礎,讓教育科研為理想課堂插上飛翔的翅膀。

一、基本理念

(一)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使課程適應學生的學習,讓課堂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參加教學活動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學困生”。

(二)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三)樹立“先學後教,合作高效、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觀念。

(四)授課中體現精講多練。對於難懂的,教師要啟發,適當點撥,指點迷津。一堂課學生訓練支配的時間不少於15分鐘,使學生充分地自讀、自解、練習、糾錯、思考等,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改革目標

課堂教學改革應致力於提升各學科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全面提高課堂的效益;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摸索出一套適合於學校實際、學科實際的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努力達到課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一)落實“三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

(二)倡導“三自”—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三)鼓勵“三動”—動腦、動口、動手

(四)實現“三會”—學會、會學、會用

(五)發展“三維”—認知、情感、技能

從而達到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確立模式

學校嘗試構建“雙五”理想課堂教學模式。“雙五”即課堂教學滲透“五主”理念,課堂操作落實“五環節”。

“五主”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練習為主線,以探究為主翼,以發展為主題”的理想課堂教學改革理念,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全面發展。

“五環節”即“導、預、探、練、測”。

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一個好的導課設計,意味着成功了一半。這裏因科目、課型不同,採用複習舊知、遷移類推、謎語、兒歌、講故事等多種方法,創設情境,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預:預習反饋,找出問題。預習因教學內容不同分課前預習和課內預習兩種,但不管是哪一種,教師都要進行預習指導,讓學生帶着問題預習。教師課內檢查預習情況,找出哪些問題學生會,哪些問題學生不會。做到心中有數,為精講做準備。

探:嘗試探究,點撥昇華。對找出的疑難問題,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方式來解答,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對好的做法和困惑之處可以用口頭、板書等形式展示給全班同學,集體學習探究。

練:練習展示,鞏固新知。教學中要精心設計練習,採用多種形勢和方法進行練習,有坡度,有密度,有難度,拓展學生思維向深度發展,做到“放優生、促後進生”,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結合教學內容可選取設計基本練習、對比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實踐練習的形式,在小組內展示或部分板書展示來進一步鞏固新知。

測:課堂作業,達標測試。把作業權還給學生,師生都減負,要求各年級段不超過10分鐘的作業時間。教師批改一般執行一、二年級當堂批改,三、四、五年級當堂做完。

四、操作流程

(一)集體備課:

每週三(語文)、四(數學)、五(英語)下午兩節課後,每個備課組成員帶着自己的先周備課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備課,同級部同學科的老師根據自己備課的體會談對該課的理解,觀點,設計思路和方法等。特別是重難點如何突破,學生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掌握到什麼程度,老師要作充分、全面的估計。備課組成員之間互評教案的成功與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預設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改思路。同時確定好授課人員。

(二)下一次集體備課之前進行聽、評課。備課組成員由一人執教公開課(同一備課組成員之間輪流執教),其他人聽課,在整個聽課過程中,看老師如何突破重難點,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度及對授課內容掌握的程度,集體備課的內容在課堂上是否得以體現。課後授課教師先談課堂的得與失,提出改進的思路。然後小組成員評課,針對課堂的方方面面表達真實的想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建議,思考自己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其目的一是集體備課中注意的問題是否避免,重難點的突破方式運用是否到位,是否關注了學生?二是從聽課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在上課時,哪些是成功的地方,我要與人共享;哪些是失敗的地方,我該如何改進。在這種“討論—上課—反思評價”中,給老師們提供一個良好的觀摩、學習機會,達到了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指導督促。每次集體備課時間,教務處人員分工到各備課組去指導,聽取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還積極參與展示課和評課反思活動,與大家同摩同研。每個備課組的活動情況每月展示一次,由全校教師為其打分(滿分10分),四次記錄的平均數按20﹪納入老師的考評。若遇上大型教研活動,被推出的備課組酌情加分。“績”的考核也有所改變:與兄弟學校相比,學校總的成績佔教師個人“績”的考核的60﹪,個人成績佔40﹪,合起來納入教師個人的“績”的考核。調動備課組成員的積極性。

全體教師充分發揮教學主人翁精神,合作研討,集中羣體智慧,揚長避短,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師特長,不斷提高整體教育教學水平。

五、措施保障

學校高度重視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作為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建立健全機制,完善制度,加強學習和研究,大膽實踐,全面提高我校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

(一)成立由校長為組長,教務處成員及語、數、外教研組組長為組員的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學校實施方案,並督促實施。

(二)抓實校本教研,務實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如:校公開課、推門聽課、片際研訓、教研組、備課組活動。

(三)堅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訓模式,着力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加強對教學過程、學習效率的反思研究。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策劃活動―實施活動―總結提升”的過程,改變課堂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四)借鑑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不斷創新,構建我校“雙五”理想課堂教學改革模式。

(五)充分發揮中層領導和骨幹教師的積極性,堅持骨幹先行,典型引路。

(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實現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資源的現代化。

(七)科學引用區“理想課堂”評價標準,從而引領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

構建理想課堂活動安排:

時間活動安排

九月

1、“理想課堂我來談”專題研討:

如何構建理想課堂?

如何搞好課堂評價?

如何上好預習課?

2、新調入教師公開課

十月

1、名師示範課

2、學校公開課

十一月

1、舉辦理想課堂研討會(如何優化課堂教學)

2、教務處,教科室組織課堂教學調研與反饋

十二月

1、“三課型”練課達標活動

2、理想課堂總結

20XX年1月

搞好期末複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vy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