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課程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課程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課程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學習課程實施方案 篇一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落實《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方案》、《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發佈的任務,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意見(試行)》,結合我校的教學實際,特制定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以規範教師的指導行為和學生的研究活動,推進我校新課程實驗的開展。

二、“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是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方法、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學道德;使學生養成樂於與他人分享研究的信息和善於於他人交往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技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知識與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的形成。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管理

研究性學習課程在學校課程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具體由學校教研室和教務處負責實施,指導老師對研究性學習全過程負責。

1、教研室——主要負責制定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負責教師的研究性學習的校本培訓及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與指導。

2、教務處——主要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管理及課時的安排。

3、德育處——主要負責指導和協調年級、班級的活動管理

4、技術處、總務處、圖書館——主要負責設備、儀器、資料、場地等方面,為師生提供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條件。

5、年級組、教研組——落實研究性課程計劃。年級組長、教研組長要協調好年級之間、班級之間、學科之間的關係。

6、班主任和各科教師——以行政班為單位,由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組成研究性學習指導和綜合評價組,班主任任組長。負責審定課題計劃,對學生進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研究性成果進行評定。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

1、課程設置

新課程方案規定,高中三年中,要保證有270個學時用於研究性學習,每個學生至少研究完成三個課題,完成每一個完整的課題最多可獲得5個學分。根據我校的實際,我校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安排在高一、高二兩個學年,高一上至高一下完成第一個課題的研究,高一下至高二上完成第二個課題的研究,高二上至高二下完成第三個課題的研究,完成每一個完整的課題可獲得5個學分。研究性學習課時安排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辦法,每週安排兩課時進課表,教師集中對學生進行培訓、指導、組織學生交流、聽取學生彙報或者由學校統一安排專題講座;充分利用社會的課程資源,組織學生在課餘時間和假期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每學期期中和期末集中進行結題彙報、綜合評價、學分認定;新學年的開始,舉辦研究成果展示和對高一新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宣傳、培訓。

2、課程內容

研究性學習主要分為課題研究和項目設計兩大類。課題研究是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有調查、實驗和文獻研究等方式;項目設計是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包括社會性活動設計、科技項目設計等。

課題(項目)的主要來源是:來自教師提供的選題背景,來自生活和學習活動的實踐,來自學生觀察中的機遇、靈感。可以是教師出主題,學生選課題;也可以是學生自主選擇課題,教師給予幫助。高一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的來源主要是教師提供選題背景,學生從中選擇課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內容可以從自然環境、科學發展、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選擇。

3、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成立研究小組。班主任在班級佈置、動員,學生自由結合成立研究小組,每組人數一般在6—8人,推舉組長1人。班主任要關注小組成員的個性、特點、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時與學生協商做適當調整。

⑵、開題階段。研究小組選擇指導教師並報到班主任處,由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組成研究性學習指導和綜合評價組,班主任任組長,指導教師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指導學生確定研究課題、審定課題研究計劃,幫助學生掌握研究方法,鼓勵學生開展研究。

⑶、研究過程。學生根據研究計劃和分工開展研究,組內每個學生都要承擔一部分相對獨立自主的課題工作,確保真正參與課題研究。指導教師負責方法的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督促學生開展研究。

⑷、結題階段。學生完成研究報告並向指導教師和班級同學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在研究過程中的表現,指導教師對課題的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指導教師和課題組對組員的表現進行評價。課題研究報告和評價的結果彙總到班主任處。

4、“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學分評定

⑴、評定原則

①參與性。學生只有參與研究性活動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如發現學生並沒有參與研究性課題的研究,不能得規定學分。

②過程性。學生只要參與就能獲得相應學分,研究性課題的質量高低不影響學生獲得學分。

③真實性。研究性課題必須是學生自己進行的,可請求指導與幫助,但不能由家長或教師代替完成,如發現虛假現象,學校將扣除相應分學。

④規範性。學分的認定由學生互評,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研室審核組成,並建立公示、抽查制度。如對學分認定持有異議,可提交學校學分認定小組複議。

⑵、評定依據

認定每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學分主要依據四個方面的材料:

①開題報告;

②活動過程記錄;

③課題研究學習成果;

④三級(自我評價、課題組評價、指導教師評價)合格評估的結論。

具備以上4個條件,則給予相應的學分。

⑶、評定過程

①課題展示。學生以班組為單位進行論文展示或答辯、模型展示和介紹。

②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組內互評。

③指導教師考核,並組織,引導學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歷程,綜合評價學生的研究活動。

④指導教師提出意見,教研室審核,學校領導審批,教務處記入學分並存檔。

5、研究性學習中指導教師的規範要求

⑴、教育觀念要更新。指導教師應自覺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有關研究性學習課程和學習培訓活動,更新觀念,確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

⑵、明確老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的角色。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擔當的角色主要有:組織者、指導者、學習者、研究者參與者等,教師需要參與學生課題組的活動,瞭解學生開展研究的進展情況,與學生一起平等的探討問題。

⑶、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選好課題,提出紮實的資料和背景線索。指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計劃、調查方法和實驗設計。及時點撥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產生的困惑,要注意循着學生的思路,提出可供選擇的方案、意見供學生參考選擇,並填寫好每次活動記錄中的導師意見。

⑷、根據學生課題研究的需要,按規定程序與電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部門聯繫,落實使用的時間,人員和要求。如果發生衝突,需進行協調。學生需要做實驗時,指導教師要事先審核學生的實驗方案,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操作規程及安全,及時瞭解學生實驗的進展情況。

⑸、教師必須指導課題組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對學生所寫的論文報告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並提供有關的參考資料,引導學生對實踐中的體驗、感悟或調查、試驗所得的數據進行多角度、發散性的思考分析和總結。

⑹、學生研究活動成果的彙報交流是教師指導的重點,教師必須根據彙報答辯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並填寫清楚表綜合評價。

⑺、指導教師要寫好研究性學習課題指導教案,不斷總結典型案例,推進研究性學習的水平不斷提高。

⑻、每個教師都應承擔不少於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的指導任務,按規範要求主動做好指導工作。學校將指導研究性學習作為教師的一項常規要求列入教師年度考核的要求之中。

課程的實施方案 篇二

幼兒園發展歷史和實施現狀分析

(一)、發展歷史

大渡河二幼是公辦一級幼兒園,2004年評為上海市一級一類幼兒園,2010年幼兒園通過上海市一級園複驗。在教育局的統一規劃佈局後,幼兒園由原先的三個園所,重新調整為總園、李子園二處園所,均為原先的園所,佔地面積分別為2241平方米,1960平方米,建築面積分別為1300平方米,1350平方米。目前在編教工32名,其中專任教師24人;外聘教職工19人。共有13個班級,分為小、中、大三個年齡段,幼兒總人數390人。從專任教師學歷層次來看,大專及以上學歷96%,本科人數17人佔63%。從教師職稱看,一級教師17人,佔63%,中級教師6人,佔22.2%。

(二)、優勢分析

近幾年來,幼兒園抓住上海市二期課改的機遇,根據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普陀區教師發展四年行動計劃要求,在幼兒園基礎設施改建、幼兒園發展定位,師資隊伍培養與調整,課程與教學改革,幼兒園管理制度與幼兒園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化改革,逐漸培育出了一支富於愛心、執著敬業、教學功底紮實、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

我園有四位區級骨幹教師,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發揮各自的引領作用。每年我們幼兒園都開展打破職稱界限的星級教師評選,目的在於給每個教師平等發展的空間,激發年輕教師勇於拼搏,打消高級教師安於現狀的思想,在教育教學能力上不斷追求新的高峯。

近幾年中我們教師專業能力發展較快,教師們熱與積極投身二期課改的實踐,參加各類比賽,佳績頻傳。如普陀杯教學能力評比三等獎,參加全國教育論文評選獲一等獎、三等獎等,一些教師的優秀教育論文在市級刊物上發表。園內教師形成了一種向上、奮進的工作風尚,勇於實踐,樂於鑽研。

(三)、不足方面

1、園舍方面

我園總分園開辦時間較早,園舍中一些設備開始老化。目前根據《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要求,總園和李子園均未達到88標準,在入園高峯和縮班達標之間存在矛盾,需要我們逐步解決。

2、教師方面

我園從原先的兩所園增加到三所園,再由三個園址拆分成兩所獨立的幼兒園,其中高級教師流失5名,年輕教師較多,她們中有四人還是非師範專業畢業的,因此對於二期課改的相關理念不熟悉,對孩子不瞭解,對教師工作感到陌生,與我們原有教師在各方面差距較大。教師隊伍平均年齡為36歲,大部分中年教師積極進取,青年教師教育行為日趨成熟。但教師間存在較大差距:通過教師問卷,我們瞭解到半數以上的教師希望幼兒園提供幼教信息,有更多學習觀摩活動的機會,使自身在實踐中學習,提高業務水平;但也有部分中年教師的教育觀念有待改變,部分教師的教育行為還應與時俱進。

3、社區資源

兩園相隔較遠,地處普陀區不同區域,周圍社區情況差異很大。總園在老的新村中,家長文化層次還可以,但平時接送都以老人為主,較注重孩子的保育,在教育方面不怎麼配合。李子園處於普陀區邊遠地區,周圍環境較差,人口流動性大,家長文化層次低,許多都是文盲,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懂,也沒有什麼要求。因此兩園家長對教師的要求等也不相同,須分別不同對待。

二、課程理念

學前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兒發展為本。課程應滿足每個幼兒對健康與安全、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併為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課程應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性差異,體現個別化教育。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有其獨特價值的生活階段,幼兒不能只是為將來而活着,他們也為現在而活,他們應當充分享用幼兒期的生活,擁有快樂的童年。幼兒也是獨立發展着的個體,有着獨立的人格和權利、價值和尊嚴。教育應尊重和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尊重他們的需要和興趣。

幼兒的學習方法與生活不同於成人,提供給他們的學習內容應有助於其生活與發展,並能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是課程的關鍵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要素,即使在知識經濟時代,先進的電化教育手段也替代不了好教師的作用。

因為人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獲取,還有人格品質的建構,而後者離不開師生。教師是實際課程的研究者、設計者執行者和評價者。教師的人格和幼兒的人格是同樣平等的。因此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必須遵循幼兒發展規律與特點,滿足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師更應重視幼兒的活動過程以及在活動中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培養。

三、辦園特色

自開辦以來,幼兒園一直以環境保護教育作為自己的特色。幼兒園環境保護教育是指結合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啟蒙孩子認識自然環境,初步瞭解人和自然的相互依存性;培養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與其年齡相適應的保護環境良好行為習慣的一門課程。

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要把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必須更加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工作,在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等經濟目標的同時,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等。

作為以環境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根據新要求,在環境教育內容的設置上、目標定位上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將環保材料的使用、環保知識理念提升、環保行為的強化、環保意識的增進作為環境教育的主要目標,把環境教育融合與滲透到基礎性課程、節日活動及社區活動中,更好的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

四、課程目標

課程總目標:

健康活潑有自信、文明樂羣善交往、自主發展會探究、富有想象樂表達、節約能源有責任。

基礎性課程目標:

1、初步瞭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衞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性。

7、能積極關注周圍事物中的科學現象,對科學活動感興趣,有探究的慾望,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8、熱愛自然,喜歡探索自然的祕密,初步掌握環境保護的初淺知識。

9、具有保護周圍環境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的初步意識。

10、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特色課程目標:

環境教育總目標:

1、熱愛自然,喜歡探索自然的祕密,初步掌握環境保護的初淺知識。

2、具有保護周圍環境的積極情感,樹立保護環境的初步意識。

3、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幼小銜接目標:

1、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各年齡階段目標:

基礎性課程一覽表:

小班:3-4歲

1、有獨立做事的願望,學習正確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

2、能接受成人的建議和指示,知道遵守集體生活中的基本常規,體驗與教師、同伴共處的快樂。

3、會主動招呼熟悉的人,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在成人啟發下能幫助他人。

4、愛護玩具和物品,學習收拾與整理。

5、瞭解身體主要部分的簡單功能,知道避開日常生活中的危險。

6、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嘗試用各種材料和器械活動身體,學習一些基本運動方法。

7、喜歡觀察周圍環境中不同的物品,嘗試對其進行分類、對應、排序等,發現其差異。

8、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意思,喜歡翻閲圖書。

9、喜歡做音樂遊戲,能感受遊戲中節奏、旋律的顯著變化,並隨之變換動作。

10、嘗試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運用畫、折、搭、剪、貼等方法自由地表現熟悉物體的粗略特徵,並作簡單想像,體驗樂趣。

中班:4-5歲

1、學會正確地刷牙和使用筷子、手帕、毛巾、便紙等,對自己能做的事情表現出自信。

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責任意識,關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

3、愛父母、老師、長輩。瞭解他們的職業與自己的關係,尊重他們的勞動。

4、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規則,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宜行為。

5、瞭解人的身體和年齡變化,能配合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危險的標誌與信號能及時做出反應。

6、通過嘗試、模仿與練習,使動作輕鬆、自然、協調。

7、親近自然,能夠用簡單的觀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圍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初步發現自然的變化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影響。

8、結合日常生活,學習並識別數字,初步理解數量、重量、顏色、質地、距離、方位和時間等概念,學習比較和測量等方法。

9、學習用結伴、輪流、請求、商量等方式與人交往。能注意傾聽、理解他人意思,積極地表達自己的主張。

10、喜歡閲讀,初步理解其表達的內容。學習欣賞各種中外兒童藝術作品,初步留意周圍符號的意義。

11、願意嘗試使用各種材料、工具和方法,進行拼裝、拆卸、製作和繪畫,有初步的想像能力,體會成功的快樂。

12、在遊戲中願意用動作、歌聲、語言等表現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歡的角色。

大班:5-6歲

1、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

2、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規則意識,學習評價自己和同伴。

3、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大膽嘗試新奇、有野趣的活動,獲得身體活動的經驗,動作協調、靈活。具有安全意識和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4、探究、操作、實驗,對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瞭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依存關係,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6、瞭解社區內及上海其他典型的設施、景觀,參與民間節日活動,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7、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來源和接觸到的科技成果感興趣,接觸與運用多種媒體,學習多途徑收集和交流信息。

8、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以及他們的風俗習慣,有初步的多元文化的意識。

9、瞭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係,獲得一些時間、空間概念,會進行比較、推理等智力活動。

10、能從多方面感知周圍生活中的美,能大膽用唱歌、舞蹈、演奏、繪畫、製作、構造、戲劇表演、角色遊戲等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想像與創造。

11、能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會主動用語言與人交往。

12、關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簡單標誌和文字,嘗試用圖像、文字、符號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環保特色課程一覽表

階段目標:

小班3—4歲:

1、知道地球是圓圓的、大大的;地球上有人和動、植物,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地球。

2、初步瞭解乾淨的水能用,髒水不能用,洗完手能關緊水龍頭。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歡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4、喜歡花草樹木,能不採摘花朵。

5、知道垃圾是髒的,垃圾應扔進垃圾箱或廢物箱,保持周圍環境整潔。

6、知道香煙味和嘈雜的聲音會讓人不舒服,遇有人抽煙會躲避,並能在老師的提醒下不大喊大叫。

中班4—5歲:

1、知道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2、知道每年5月31日是禁煙日;認識禁煙標誌,瞭解抽煙對健康的危害。

3、瞭解水對人類及動、植物生存的重要性;知道清潔的水對人和動、植物健康有好處,而被污染的水對人和動、植物的生存是有害的,具有初步的節水意識。

4、知道植樹節和愛鳥周名稱、日期,瞭解樹能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能不做損害樹木的事,具有保護鳥類的情感

5、知道垃圾會污染環境,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6、知道廢物可以利用,會嘗試利用廢棄物學習小製作。

7、初步瞭解泥土的作用,知道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

大班5—6歲:

1、知道地球上有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源需要人類好好保護。

2、知道人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污染後會影響人和動、植物的生存。

3、知道每年有世界水日。我們可利用的水很少,具有保護水的情感

4、知道植樹節的意義和植樹造林的的重要性,認識常見樹的名稱和簡單特點。

5、初步理解動物和人與生態環境的關係,有保護珍稀動物的情感。

6、認識分類垃圾箱標誌,能區分不同垃圾,分類放入各自垃圾箱。

7、初步知道噪聲產生的原因及噪音的危害。瞭解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噪音的方法和技能。

8、具有收集廢舊物的習慣,嘗試利用廢舊物製作小物品的能力,敢於在眾人面前大膽的介紹自己的環保作品。

五、課程結構與設置

構建幼兒園課程體系,加強課程的啟蒙性、整合性和開放性,以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1、課程體系

建立基礎性課程、環保特色課程與輔助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基礎性課程面向全體幼兒,體現促進幼兒基本發展的課程。環保特色課程是以基礎性課程為依據,以幼兒園辦學目標與培養目標為方向,帶有幼兒園自身的特點,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硬件設施,環境資源,師資條件等),又能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園本化課程。把握好基礎性課程與環保特色課程的關係,環保特色課程佔總課程的20%,二者相互補充、不斷完善,使幼兒園逐步形成科學化、特色化、個性化的適合幼兒發展的園本化課程。

2、課程結構

(1)基礎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與上海市二期課改以後的新課程相一致,包括生活、運動、學習、遊戲四種課程類型。通過課程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基礎性課程的四種課程類型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得以實施。

生活: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夠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長,以小組和個別教育為主。

運動: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為幼兒終身具有健康的身體奠定基礎。其主要內容有體育遊戲、體操、律動、自選器械活動、利用自然鍛鍊因素等。

學習:主要內容有健康領域、社會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等。學習活動主要通過多個層次、網絡狀的主題來開展,以集體活動、小組活動等形式為主。

遊戲: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想像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發展。我園的遊戲活動主要由角色遊戲、結構遊戲和自由活動等構成。

(2)環保特色課程

環保特色課程為幼兒園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的目的是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懂得自覺地保護環境,形成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幼兒園環保教育採用多學科滲透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的模式,以養成教育為切入口,以滲透教育為主渠道,達到長期性、穩定性、系統性、實效性。

輔助課程

節日活動:以節日(環保節日、一般節日)為載體,利用各種環保材料進行佈置與製作,整合環境保護教育的理念,豐富幼兒的認知和情感,強化環保行為,提高幼兒環保意識。

社區活動:加強與家長、社區的合作,擴大教育資源輻射。建立家、園、社區一致的大教育環境,家長具備文明素質以及節約能源的綠色理念,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六、課程內容與教材選用

基礎性課程:

學前教育教師參考用書(試驗本)遊戲活動

學前教育教師參考用書(試驗本)生活活動

學前教育教師參考用書(試驗本)運動

學前教育教師參考用書(試驗本)學習活動

環保特色課程:

環境啟蒙教育

七、課程實施與建議

1、課程安排的原則。

(1)選擇性原則。幼兒園對各年齡段一日活動中的各類課程配比,規定了一個大致的、原則性的範圍和時間,各班組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組長的協調下適當調整一日活動的課程安排。

(2)開放性原則。各年齡段可根據環保教育實踐需要可針對性的安排一些社區活動。

2、課程管理網絡:

(1)、幼兒園課程領導小組

組長:陳寶華(園長)

副組長:陸靈芝(副園長)

組員:黃春鶯(大教研組長)楊衞(課程組長)

兩園各小教研組長

(2)、課程實施監督小組

組長:朱曄(工會主席兼後勤大組長)

組員:孫佩鳳(科研主任)、朱勁鬆(後勤小組長)、劉曉燕(教師代表)、張海紅(教師代表)、家委會等

(3)、課程管理網絡:

1)實施幼兒園、教研組、班級三級管理,在確保幼兒基本經驗獲得的前提下,各教研組、班級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活動。

2)建立以園長為組長的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領導小組,調控全園的教育教學,協調各方面的教育資源。

3)建立以副園長為組長的幼兒園課程實施研究小組,定期開展課程園本化的實踐研究。

4)建立以家委會為主要成員的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監督小組。

幼兒園課程管理網絡

優化園內環境課程管理領導小組引領教育理念

挖掘社區教育管理資源支持提供教師專業培訓

教材選擇與創造

小班課程組活動進程調控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篇三

一、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構建學校辦學特色,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進步,科教發展,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二、實施目標:

1、校本課程要體現基礎性:

基礎教育要重視基礎,校本課程將立足於打好學生文化基礎、品德基礎、身心基礎為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和運用。

2、校本課程要體現發展性:

根據學校實際狀況,兼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樹立着眼於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觀,把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當作校本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

3、校本課程要體現現實性:

校本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開設了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靠學校的自身力量來完成,所以要充分考慮本校老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生的發展情況,還有學校的設備資金等因素,目標不能遠離實際。

4、校本課程要體現主體性:

校本課程的主體性體現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要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校本課程得到更大的開發。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根據學生的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三、實施內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校本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學校要形成開發校本課程的組織網絡,形成領導小組——教研組——教師——學生的開發網絡,通力合作,共同創建“學習化校園”。

1、成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蔣志敏

副組長:喬磊、趙春麗

組員:班主任、自然、社會、綜合實踐課程等相關教師

2、成立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蔣志敏

副組長:喬磊趙春麗

組員:班主任、自然、社會、綜合實踐課程等相關教師

(二)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的師資培訓和課題研討

1、在校本培訓中設立校本課程開發專題,進行講座輔導和自學研討,深入領會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和作用,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2、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學校狀況、及目標導向等因素,研究開發校本教材,將此作為教研組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

3、強化科研意識,以“校本教材開發”為課題展開研討,使校本教材的開發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學軌道。

4、創造條件,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的技能培訓。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程序:

1、成立組織。

2、通過學生座談等了解學生各種需求。

3、全面評估分析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

4、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

5、培訓教師—教師申報課程—對教師申報課程進行審議—編訂《學生選修課程目錄及課程介紹》。

6、向學生公佈《學生選修課程目錄及課程介紹》。

7、組織學生選擇課程。

8、確定校本課程。

9、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10、任課教師擬訂具體的《課程綱要》。

(四)校本課程的結構:

根據學校實際,完全靠自己開發的校本教材

藝術課程:美術、書法

技能課程:生物、物理實驗、各興趣小組

專題課程:心理輔導等

(五)校本課程的評價

1、學生學習評價:問卷調查

2、學習效果評價:信息反饋

3、課程評價體系

(六)幾點要求

1、加強校際間的校本課程交流借鑑

2、注重特長生的培養

3、體現特色課程設計

學校課程實施方案 篇四

一、組織機構

(一)實驗考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二)實驗考查工作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和生物學科老師

1、生物學科老師負責對學生在實驗考查技能和考查過程中注意事項進行培訓。

2、負責實驗室佈置及實驗儀器和藥品的準備

3、負責通知各批次學生按時進出教室。

4、負責在實驗樓前,組織考生排好隊,有秩序進入實驗室,並負責出入口處管理。

5、各班班主任負責清點學生人數,及時通知未到校學生,負責班級紀律、衞生管理提醒學生按時出教室到指定的集中地點排隊。

6、負責醫務工作。

(三)監考組

生物實驗室(1)

主監:外校專職教師1名

副監:

生物實驗室(2)

主監:外校專職教師1名

副監:

二、考查科目、內容及時間

1、考查科目:八年級生物

2、考查內容:依據教育局教研室提供的實驗考查試卷試題。

3、考查時間:xx年xx月xx日。

三、考查方式:

1、生物實驗在實驗室進行。每個實驗室安排4組,,每組由一名專職教師監考,每組的考生6人,每個實驗室設主考教師1名,實驗員1名。

2、外校專職教師負責學生的抽籤,每組的專職教師負責記錄考生的成績,實驗員負責儀器的補給,考生考試結束後,外校專職教師負責收取考生實驗考查成績記載表。

四、考查結果

監考教師參照各學科實驗考查評分細則,根據考生完成考查的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習慣,對考生的實驗操作基本能力進行評價,並在學生實驗報告上評定等級〔實驗操作考查成績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第〕。

五、實驗操作考查的組織

1、考場佈置:xx月xx日教務處、實驗員根據要求做好考場的佈置工作,要求實驗桌應滿足實驗操作要求,桌上沒有與考查內容無關的器材與藥品。每個考場應保持清潔衞生,通風和採光條件良好,並有應急儀器、藥品、草稿紙等以備考生使用。

2、考前一天,進行考前動員,進一步加強考風考紀教育和考場注意事項的培訓,並組織學生熟悉考場。

3、考生分期分批進入相應考場,考生除攜帶必備的文具外,不許將其它物品帶入考場。

4、考查時間:開考鈴響,考生方可進行實驗操作,答題如需草稿紙,應有考場統一提供。每場實驗操作考查時間為15分鐘。

5、主考及工作人員開考後要核查考場人數;及時瞭解情況,處理偶發事件,根據考場實際,分別記錄缺考等有關情況。

6、監考教師必須佩帶監考證,嚴肅考場紀律,監考教師對違反考查紀律的行為,分別採取勸止、警告直至取消考查成績等措施,並如實記錄事件發生的情況。

7、實驗操作考查考生當場操作,監考教師當場評分。

8、當考查結束前5分鐘,監考教師應提醒考生。考查結束鈴一響,即告知全體考生停止操作及答卷。並有秩序地組織考生離開考場。

9、收卷整理:考查結束,監考教師應嚴格按照考生順序分別整理好考生的書面答卷和考生實驗考查成績記載表。

10、實驗操作考查工作結束後,將答卷、實驗考查成績記載表送學校存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8ddy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