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一

畫龍點睛的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的樑朝,有一位名叫張僧繇的大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南北朝後期和隋唐兩代的繪畫藝術,有着極為深遠的影響。

張僧繇擅長畫龍。傳説蘇州崑山的華嚴寺裏,就有張僧繇畫的龍。每當風雨來臨的時候,畫上的龍便騰躍起來。人們怕它出來,趕緊把張僧繇請來,要他想想辦法。張僧繇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提起筆來,在龍身上加畫了一把鎖,它就不能動彈,那龍後來就不再騰躍了。

最為神奇的,是他畫龍點睛的故事。

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但是沒有點睛。

有人好奇地問道:“先生畫龍為什麼不點睛呀?”

張僧繇鄭重地回答説:“點睛很容易,但一點睛,龍就要飛躍而去了。”

聽了這個回答,大家更好奇了,紛紛要他點睛,看看龍是否會飛躍而去。

張僧繇拗不過大家,只好提起筆為龍點睛。奇蹟出現了,他剛給兩條龍點了眼睛,突然雷電大作,“轟”的一聲巨響,牆壁破裂。大家仔細一看,被擊破的牆壁上空空如也,那兩條白龍乘着雲霧,飛躍到空中去了,那沒有點過睛的白龍,仍然留在牆壁上,大家這才信服。

這段神話般的故事,當然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告訴我們,張僧繇作的畫之所以非常生動,是因為他極其重視所畫對象的神情的描繪,畫了龍不馬上點睛,是他在考慮怎樣使龍呈現出“破壁而飛”的生動氣勢。

後來人們用“畫龍點睛”這一成語來形容説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之處用神來之筆點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動有力。

畫龍點睛的成語故事的延伸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釋義】為畫好的龍點上眼珠,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也比喻做事在緊要之處着力。

張僧繇,中國南朝畫家。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一説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6世紀上半葉。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曾任武陵王國侍郎,以後又任直祕書閣知畫事、右軍將軍、吳興太守等職。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説。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文獻裏説他作畫,“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象現在的速寫,被稱為“疏體”。今有唐人樑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此外,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二

畫龍點睛

張僧繇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樑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故事大全《關於龍的成語故事》。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説:“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説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畫龍點睛成語故事 篇三

教學目標:

1. 理清遊客們“惋惜- 懷疑-驚歎不已”的態度變化過程,理解“點睛”的神奇,理解“畫龍點睛”的意思。

2. 理解作者用遊客們在點睛前後的變化來表現張僧繇的畫技高超,能把遊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使故事更加具體生動。

教學重點:

1. 能夠通過閲讀故事理解“畫龍點睛”的意思。

2. 能夠把遊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初知把概括寫具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把遊客們的反應改寫成人物的語言描寫。

教學過程:

一、抓住特點,導入新課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我們都不陌生,它出自於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成語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一般都有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畫龍點睛”的故事。

二、理清變化,引導交流

(一)請大家邊讀邊畫出點睛前後寫遊客們反應的句子。

(二)學生交流:

1.遊客看了,覺得缺少神韻,很是惋惜,就請張僧繇把龍的眼睛補上去。

(1)理解“惋惜”的意思。

(2)如果我是張僧繇,你會惋惜地説……

2.遊客不信,都以為張僧繇在唬人。

(1)理解“唬人”,明確這是懷疑。

(2)你會懷疑地説……

3.遊客們驚歎不已,無不佩服張僧繇神奇的點睛之筆。

(1)理解“無不、驚歎不已”。

(2)你會驚訝地説……

你會讚歎地説……

3. 小結:遊客們從點睛前的惋惜、懷疑到點睛後的讚歎不已,説明“點睛”是非常關鍵的一筆。張僧繇給龍畫上眼睛,龍“騰空飛去”;如果説話的時候,用上關鍵的詞句,説的話就變得………?如果寫作文在關鍵處用上幾個點睛的詞或句子,習作就會變得……?所以我們知道,畫龍點睛的意思就是?

三、清晰思路,妙筆生花

現在,就讓我們同學拿起手中的筆,把遊客們面對張僧繇的畫作時的表現寫下倆,可以在提示語中加上表示動作、語氣、神態的詞語。

四、小結方法,明確意義

成語是中華民族經典文化中的一塊瑰寶,言簡意賅,表意豐富。如果我們再多讀一些成語故事,不僅會幫助我們理解成語的意思,而且能夠豐富我們的積累。如果你能學者今天把概括寫具體的方法,發揮想象,充實故事內容,相信會對我們同學大有裨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owdy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