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生消防課題報告多篇

國小生消防課題報告多篇

國小生消防課題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題目: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

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必要性分析:

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核心,是人類基礎道德最本質的東西。要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從道德中最本質、最核心的要素點切入。而抓責任教育就是這個切入點。所以,學校決定以“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作為科研課題,以培養學生“責任心”為突破口,全面促進學校內涵的發展。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應試教育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走入了誤區,不少的教師和父母心目中“好學生”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視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質的教育。許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獨生子女教育畸形發展,導致在部分中國小生中存在着種種不良的表現:自我意識強,自私自利,很少考慮到他人和集體;對父母長輩沒有禮貌、對同學沒有熱情、對班集體漠不關心。沒有理想或目標,易滿足,不求上進,只求得過且過;攻擊性強,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卻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恆心和毅力……這種種狀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當今,無論誰,要想在他將來的本職工作和學習中作出成績,他都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我們很難想象,這樣自私、沒有責任感、沒有愛心的下一代,將來如何擔負起民族振興的大業。

研究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積累資料,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揭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為開展責任教育活動,組織責任教育研究提供經驗借鑑和理性思考。

研究對象: 一至六年級在校學生

課題研究人員:沈風雲、吳麗麗、姜明芳、薑桂英

研究實施方案:

準備階段:

1、成立學校中心課題組;

2、查閲資料、收集資料、進行理論學習,進行課題論證;

3、制定《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實施方案;

4、召開開題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5、教師申報子課題,並制定出子課題實施方案;

6、進行“國小生責任意識與責任行為”的現狀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

實施階段:

1、深入落實課題實施方案:

①確立各年級段責任教育的內容和目標,開發系列責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國小生責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國小生在校一日常規(重在學習行為);

④構建國小生責任教育評價體系。

2、辦好家長學校,進行學生家庭責任教育的指導,並進行經驗交流;

3、開展一系列實踐體驗活動;

4、每學年對課題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一次,及時調整課題實施方案;

5、每學年召開階段成果彙報、經驗交流會。

總結階段:

1、實踐、總結—由經驗上升為理論,推而廣之;

2、做好課題的結題工作;

3、完成預期的課題成果。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發表論文若干篇;

2、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報告;

3、國小生(分年段)責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4、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5、責任教育制度體系的建立;

6、責任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

【第2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20xx年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20xx.9-20xx.8)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20xx.1—20xx.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20xx年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

【第3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20xx.9-20xx.8)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20xx.1—20xx.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20xx年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第4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怎麼寫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潘功蘭、吳曉潮、薛葦、鮑濤、餘麗娟、汪翠霞、劉娟娟、朱啟宏、樑蘭萍

2、根據實際,實驗研究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為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全面普及,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學校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學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使全校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對個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極大地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二)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一切為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為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以下活動。

①建立個案庫。學校經過班主任的詳細瞭解與觀察確定了少數有較重心理困擾及障礙的學生作為個案跟蹤輔導對象,由年級組輔導教師一月一次開展交流談心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分析行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後期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輔導個案庫成員有20餘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正常與同學交往,處事能力大有增強。

個案一: 五(3)班吳某,大腦有疾患,精神經常興奮,失控。一年來在年級組教師跟蹤教育輔導下,現在能正常隨班就讀。學生評價:他上課能靜心下來聽課,下課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隨便攻擊別人。

個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動,學習不能專心,課堂上行為隨意經常無故攻擊人。如今學生評價:上課能安靜上課,作業能及時完成,魯莽行為有所改善。

個案三:四(2)班徐某,表現為不與同學交往,平時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封閉自我。現在學生評價:如下課與同學玩耍,上課也能發言,集體活動表現也較積極。

個案四:四(1)班韋某,表現為個性偏激主觀,遇事衝動,以自我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爺爺發生衝突,因而舉起斧頭砍爺爺被及時制止。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較友善,學會怎樣文明理智去解決問題,能夠尊敬家長,遇事願意與家長溝通。

……

②舉辦專題講座。為提高廣大學生調控自我行為的能力和素質,學校聘請專家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於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安師院教育技術系任其平教授,致力於教育研究,他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藉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底我校邀請了《知心姐姐》雜誌社的編輯來校為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③舉辦心理健康板報。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專題板報展,讓學生們認識心理學,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④開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將自己成長的煩惱通過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輔導教師能很快給學生諮詢回覆,引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思想。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組織五年級優秀學生成立了諮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強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並且影響着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

一是積極創設條件為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聘請了三院保健主任給家長做《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9月請安師院的嚴雲堂教授為六年學生做《關注學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講座,對於高年級學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厭學、説謊、早戀等現象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廣大家長深受啟發。9月請任其平教授給一年級家長做《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國小生生活》報告。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是利用《家教週報》報紙,心理板報、廣播站及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介紹現代教育觀,讓他們知道減負減什麼,家庭的民主氣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等有關知識,幫助家長建立現代育人觀,人才觀,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參與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是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進行對話,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王某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與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愛,祖父母望孫成龍要求嚴格,父親不關心他還經常打罵,不准他與母親見面,孩子一度處在崩潰邊緣,在校表現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不能與同學正常相處,攻擊性強,對不利於自己的任何言論存在強烈的敵意,並且有自傷發泄行為,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教師發現後馬上與家長聯繫,結合家教理論向家長陳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議,建議家長正確處理親情關係。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並對孩子進行不良心理的疏導,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通過家校合力,該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為習慣得到有效矯治,學習成績也重拾升勢。

(3)調節班主任工作心態,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通過班級來實施,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班主任列為課題組成員,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聽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課題組與教導處一起利用週三的教研會邀請安師院的任其平教授給本校教師進行了《關注心理,關愛生命》、《國小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任教授就新時期教師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調試自我心態給教師做了具體詳細的心理上的指導,同時就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做了科學的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受啟發,懂得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樣與那樣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水平,學校每學期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讓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突出、學困生轉化比較成功的班主任給全體教師介紹經驗,讓廣大教師在交流中啟迪,在討論中感悟,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師的整體育人水平。

(4)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①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語文、思品、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②積極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今年學校積極創建“和諧校園”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創編新童謠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常常沉靜於寬鬆和諧氛圍中。校園裏宣傳櫥窗每月更換一次,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懸掛在走廊間,校風校訓赫然省目,牆壁上的學生書畫作品一學期更換一次等,這些使整個校園給人一種書香悠淳,潔靜典雅的心靈感染,時時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中央雕塑噴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和諧優美,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麗薰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自己組織,少先隊活動孩子們歡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開展衞生評比、三好生評比、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又如針對學生從眾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構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應為學生服務。心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類學生主體不斷髮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實到外顯的行為上。

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學習、活動、生活的行為上。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意從行為角度評價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進行教育,一方面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班級生活的主要障礙為切入點,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為了使教師的行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正確教育行為的訓練。

第三,課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和不同學科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體現心理教育,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流露失敗、無奈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影響學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於活動中。

學校開展多種專門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增加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生動、活潑、交互,師生平等融合,重在心靈溝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教育講座和宣傳教育,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項競賽一百多人次獲獎。

3、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湧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成為學校辦學育人的骨幹力量。他們在構建學生心理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造力。,我校成功舉辦了班主任經驗論文研討會,10月學校召開全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會。這些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論文在市、區交流,鍾玲老師案例獲市“走進學生心靈”案例二等獎,鄒慧君工作案例《點燃學生心的燈》獲區一等獎等。

4、編輯了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冊。廣大家長通過講座,參與學校活動,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並嘗試積極動筆撰寫了教育論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寫的《抓好思想教育,幫助孩子立志》一文獲省一等獎,儲流傑的《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獲省優秀論文。

5、近幾年師生心理無嚴重扭曲現象。個案庫的成立使學校個別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他們進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績。

6、建立家訪登記卡,規範了家訪工作。

7、促進了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來,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師生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學習中,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台階。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安慶市“震憾心靈”教育故事優秀組織獎,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安慶市示範家長學校大觀區科普特色學校及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九、反思與啟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健康地發揮。因此,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居高臨下的説教,應多和學生談心,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敢於接受教師,願意和教師説心理話。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師益友”。

2、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心理諮詢工作日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

3、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制約着學校可持續發展,因此讓更多的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訓,讓他們有意識的參加此項工作,將會有效地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第5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怎麼寫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潘功蘭、吳曉潮、薛葦、鮑濤、餘麗娟、汪翠霞、劉娟娟、朱啟宏、樑蘭萍

2、根據實際,實驗研究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為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全面普及,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學校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學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使全校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對個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極大地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二)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一切為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為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以下活動。

①建立個案庫。學校經過班主任的詳細瞭解與觀察確定了少數有較重心理困擾及障礙的學生作為個案跟蹤輔導對象,由年級組輔導教師一月一次開展交流談心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分析行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後期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輔導個案庫成員有20餘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正常與同學交往,處事能力大有增強。

個案一: 五(3)班吳某,大腦有疾患,精神經常興奮,失控。一年來在年級組教師跟蹤教育輔導下,現在能正常隨班就讀。學生評價:他上課能靜心下來聽課,下課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隨便攻擊別人。

個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動,學習不能專心,課堂上行為隨意經常無故攻擊人。如今學生評價:上課能安靜上課,作業能及時完成,魯莽行為有所改善。

個案三:四(2)班徐某,表現為不與同學交往,平時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封閉自我。現在學生評價:如下課與同學玩耍,上課也能發言,集體活動表現也較積極。

個案四:四(1)班韋某,表現為個性偏激主觀,遇事衝動,以自我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爺爺發生衝突,因而舉起斧頭砍爺爺被及時制止。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較友善,學會怎樣文明理智去解決問題,能夠尊敬家長,遇事願意與家長溝通。

……

②舉辦專題講座。為提高廣大學生調控自我行為的能力和素質,學校聘請專家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於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安師院教育技術系任其平教授,致力於教育研究,他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藉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底我校邀請了《知心姐姐》雜誌社的編輯來校為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③舉辦心理健康板報。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專題板報展,讓學生們認識心理學,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④開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將自己成長的煩惱通過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輔導教師能很快給學生諮詢回覆,引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思想。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組織五年級優秀學生成立了諮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強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並且影響着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

一是積極創設條件為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聘請了三院保健主任給家長做《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9月請安師院的嚴雲堂教授為六年學生做《關注學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講座,對於高年級學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厭學、説謊、早戀等現象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廣大家長深受啟發。9月請任其平教授給一年級家長做《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國小生生活》報告。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是利用《家教週報》報紙,心理板報、廣播站及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介紹現代教育觀,讓他們知道減負減什麼,家庭的民主氣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等有關知識,幫助家長建立現代育人觀,人才觀,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參與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是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進行對話,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王某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與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愛,祖父母望孫成龍要求嚴格,父親不關心他還經常打罵,不准他與母親見面,孩子一度處在崩潰邊緣,在校表現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不能與同學正常相處,攻擊性強,對不利於自己的任何言論存在強烈的敵意,並且有自傷發泄行為,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教師發現後馬上與家長聯繫,結合家教理論向家長陳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議,建議家長正確處理親情關係。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並對孩子進行不良心理的疏導,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通過家校合力,該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為習慣得到有效矯治,學習成績也重拾升勢。

(3)調節班主任工作心態,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通過班級來實施,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班主任列為課題組成員,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聽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課題組與教導處一起利用週三的教研會邀請安師院的任其平教授給本校教師進行了《關注心理,關愛生命》、《國小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任教授就新時期教師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調試自我心態給教師做了具體詳細的心理上的指導,同時就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做了科學的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受啟發,懂得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樣與那樣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水平,學校每學期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讓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突出、學困生轉化比較成功的班主任給全體教師介紹經驗,讓廣大教師在交流中啟迪,在討論中感悟,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師的整體育人水平。

(4)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①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語文、思品、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②積極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今年學校積極創建“和諧校園”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創編新童謠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常常沉靜於寬鬆和諧氛圍中。校園裏宣傳櫥窗每月更換一次,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懸掛在走廊間,校風校訓赫然省目,牆壁上的學生書畫作品一學期更換一次等,這些使整個校園給人一種書香悠淳,潔靜典雅的心靈感染,時時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中央雕塑噴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和諧優美,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麗薰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自己組織,少先隊活動孩子們歡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開展衞生評比、三好生評比、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又如針對學生從眾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構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應為學生服務。心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類學生主體不斷髮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實到外顯的行為上。

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學習、活動、生活的行為上。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意從行為角度評價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進行教育,一方面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班級生活的主要障礙為切入點,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為了使教師的行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正確教育行為的訓練。

第三,課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和不同學科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體現心理教育,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流露失敗、無奈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影響學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於活動中。

學校開展多種專門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增加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生動、活潑、交互,師生平等融合,重在心靈溝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教育講座和宣傳教育,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項競賽一百多人次獲獎。

3、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湧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成為學校辦學育人的骨幹力量。他們在構建學生心理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造力。,我校成功舉辦了班主任經驗論文研討會,10月學校召開全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會。這些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論文在市、區交流,鍾玲老師案例獲市“走進學生心靈”案例二等獎,鄒慧君工作案例《點燃學生心的燈》獲區一等獎等。

4、編輯了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冊。廣大家長通過講座,參與學校活動,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並嘗試積極動筆撰寫了教育論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寫的《抓好思想教育,幫助孩子立志》一文獲省一等獎,儲流傑的《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獲省優秀論文。

5、近幾年師生心理無嚴重扭曲現象。個案庫的成立使學校個別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他們進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績。

6、建立家訪登記卡,規範了家訪工作。

7、促進了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來,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師生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學習中,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台階。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安慶市“震憾心靈”教育故事優秀組織獎,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安慶市示範家長學校大觀區科普特色學校及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九、反思與啟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健康地發揮。因此,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居高臨下的説教,應多和學生談心,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敢於接受教師,願意和教師説心理話。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師益友”。

2、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心理諮詢工作日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

3、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制約着學校可持續發展,因此讓更多的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訓,讓他們有意識的參加此項工作,將會有效地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第6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範例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

【第7篇】關於培養國小生語文積累能力探索課題開題報告

一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綜述。

積累,作為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內外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目前,許多學校紛紛把 國小語文積累 作為研究課題,取得了一定的實效。這些學校在國小語文積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作為積累的主渠道,探索出 自主閲讀,自我積累, 的教學模式,將語言文字內化;有的學校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課外閲讀積累實踐活動,通過 班級讀書會 師生共讀一本書 等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有的學校在國小生閲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分類積累等。

本選題 的理論意義、研究價值:

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 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積累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倡導 終身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廣讀書、豐富語言積累,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積累,從小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和能力,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是落實新課程理念下國小語文課程標準 基本理念 的需要。新的語文課程改革使廣大教師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語文教育觀認為:國小語文教學要有大視野,教師要胸懷遠大目標,放眼世界,展望未來,課堂教學不是的教學形式,語文書也不是學生學習的內容。新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對語文課程資源作了説明,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由此可知,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廣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這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師的眼光只盯在課內、校內,遠遠適應不了學生髮展的需求。可見,課外、校外資源都有待於我們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給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積累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主動學習語文知識、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文素養的環境,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學生創設一個 豐富語言積累 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積累的機會,讓學生從中吸收到更多的 精華 ,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他們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澱濃厚的文化底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我們廣大教師的神聖職責。

本選題的創新程度:

積累有助於表達,好的詞句、精彩片斷有助於學生説話和習作。更為重要的是,積累是一種 再生能源 ,它反作用於再學習,一旦燃燒起來,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寶。理解詞義除了用到字典、詞典外,還需要生活積累的參與。推想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除了聯繫上下文,離不開自己各方面的積累。材料積累多了,知識面廣了,能力增強了,基礎平台高了,看問題也就全面了,學習新知的興趣也就濃了,學習效果就好,在學生以後的學習中,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總結出適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終身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研究內容: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從研究分析省內外兄弟學校的研究的經驗成果出發;從農村鄉鎮學校現有的辦學條件和水平出發;從我中心校師資現狀和學生實際出發,探索國小生語文積累運用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研究方法與途徑 :

以點帶面,推動全局。骨幹教師是教育科研的排頭兵,讓他們做課題的直接參與者。同時,依靠骨幹教師的帶動示範作用,傳播信息,輻射成果,推動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法、學法在全鎮開花結果。從學校規模來説,以3所完全國小帶動11 所非完全國小。邊實踐邊總結把成功的做法推廣到各國小。寓課題與常規活動之中,把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與校本教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重要觀點:

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成人一樣,賦予他們權利,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予更多的鼓勵,啟發和誘導。儘可能為學生語文積累提供更多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個性潛能得到做大限度的發揮。

遵循整體性原則。樹立大的教學觀念。注意各種相互關係,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構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與學法的緊密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國小生語文積累能力 。

注重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進行積累。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將課內學習內容與課外學習資源有機結合,通過課外閲讀書報刊、看電視電影,聽廣播,上網,參加各種活動等,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積累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探索實踐積累與運用間的關係。積累的目的在於運用,為更好地表達服務,為再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條件。反過來,運用亦是提高積累質量的重要手段。運用可加深理解,喚起學生的記憶。

提高教師指導課內與課外積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研究基礎:

已有相關成果: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們認真貫徹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的教育理念,本着以 教材為根本,適度拓展 的原則,積極開展了 分類積累 活動,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主要參考文獻:

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國小教育論文撰寫與例舉:葉昂龍,寧波出版社,。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5第一版。

完成課題研究的保證條件

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了 十五 市級課題 國小生樂學、善學、會學、活學 研究課題。

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可能和時間保證:

中心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骨幹教師、後勤人員為成員的課題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組織、處理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為本課題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從學校和學生情況來看,以來,我校一直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低年級從 我的採蜜集 入手,中高年級開展了 分類積累 ,低中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積累方法,並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大部分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主動積累的習慣,並在閲讀中有意識地進行積累和運用,這為本課題的實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二年,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來具體實施(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4 .5)準備階段。

(2)制定研究方案,準備開題報告,培訓課題組人員,做好實驗準備。

最新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最新國小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

第二階段(.6 20xx.6)實驗階段。

(1)組織課題成員學習新課標等基礎理論,並深入實踐研究。

( 2)各課題組成員,根據各自的分工開展具體研究,重視個案積累。根據各個階段的研究側重點,及時總結反思,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並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

( 3)完成階段研究報告,及時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第三階段(20xx.7 20xx.8)總結階段。

(1)進行總結提煉和實驗成果的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2)推廣研究成果。

科研手段:我們將把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修工作緊密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以3所完全國小為龍頭,以骨幹教師為引領,聘請教研室同志做課題顧問。通過組織開展理論講座、聽課評課、主題研討、小小展示台、學習小標兵評比等活動,積極組織廣大教師自我反思,總結經驗,撰寫教學論文,積累成果。走出去,請進來,組織課題組成員到外地學習先進經驗,把課題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q55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