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鋼琴練習最正確的手型【精品多篇】

鋼琴練習最正確的手型【精品多篇】

鋼琴練習最正確的手型【精品多篇】

彈鋼琴的手型教學 篇一

1、手指自然彎曲,同手掌一起構成一個半圓型,呈空握球狀。

2、掌關節(通常叫第三關節)及所有手指關節都應凸起,應避免和糾正最易出現的手指第一關節和第三關節(指掌關節)塌陷呈凹狀。

3、手指應自然分開,原則上剛好一個指頭對準一個琴鍵。

4、整隻手(從整個前臂到手)應以水平位置正擺在琴健上,並應使手指擺正,與琴鍵排列平行,大指應放在琴鍵上面。

5、手指觸鍵的基本位置應取在白鍵與黑鍵距離的約二分之一處。當觸按黑鍵時,整隻手應向黑鍵位置前挪,黑鍵應彈在鍵前端位置。

不良手型的形成與糾正 篇二

雖然,一隻放鬆的手擺上琴鍵就八九不離十地符合基本手型形狀,但正確手型並非僅指一種靜止的外形,它包含了在彈奏過程中,要能夠利用正確手型創造的科學合 理的條件來做彈奏動作和運用力量。

它還要求彈奏鋼琴的正確手型內部具有必須的手的張力、手指的支撐力和手指正確的揮動動作能力等。這樣,運用正確基本手型進行彈奏當然就不會像擺一個手型那麼容易了。

幼兒未經訓練的柔弱小手在不具備彈奏需要的肌肉能力時,極易形成彈奏手型的不良姿勢和不良習慣動作。譬如, 四、五指先天不足,弱小遲鈍,缺乏支撐力。一旦觸鍵,手指的第一、三關節極易出現凹陷,還會同時引起其他手指出現牽連動作和多餘緊張——相互依靠;大指僵 硬;手指蜷曲或伸直等等。

如果我們的訓練和練習不能針對這些自然條件上的弱點採取措施,注意培養正確的基本手型的訓練,就會逐漸形成錯誤的習慣動作,釀成 不良手型。

對不良手型種種,不在此一一例舉。概括起來,不良的手型主要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

一是指甲關節(通常稱第一關節)和指掌關節塌陷呈凹狀,這個問題的主要危 害是影響指力的傳導,以至於不能獲得正確的發音,並會在將來影響到手指快速跑動;

二是由於弱指的軟弱使它們在站立和彈奏時會產生某些手指的多餘動作和多餘 緊張。它可能表現為某些手指相互依靠,或某些手指伸直、蜷曲等。這種問題所導致的多餘動作和緊張會直接影響正常彈奏,造成彈奏的不均勻、僵直生硬和能量的 浪費。

糾正不良手型主要依靠加強手指的獨立支撐能力來解決。一個極普通的例子可以説明。凡站立有困難或缺陷的人,走路的姿勢必定不正常,出怪像。手指也是一樣, 只有當肌肉能力發展到每個手指不依賴其他手指幫助而獨立支撐,不牽動其他手指產生多餘動作和多餘緊張而獨立動作時,基本手型就形成和真正得到了鞏固。

正確的手型 篇三

正確手型其實沒有一個絕對概念。蘇聯鋼琴家伊貢諾夫指出:“幾乎任何一種手的姿勢都可以説得通,只要是這種姿勢合適,符合手的構造,符合音樂組成的高低起 伏,更主要的是不破壞動作的統一。”

客觀上,鋼琴演奏中沒有某種固定不變的手型。每一個新的樂曲都會對手的彈奏姿勢產生變化的影響和要求。而不同的鋼琴家演奏同一首樂曲時,手的姿勢也會是各種各樣的,所有這些又都可以認為是正確的。

因此,可以説沒有一種絕對的正確手型模式,也沒有一種一成不變的固定手型模式。那麼,對適應音樂表現需要的任何演奏手型都可以認為是正確的。應該説,這是關於正確手型的具有根本意義的概念。

但是,初學鋼琴的孩子,正處在學習鋼琴演奏的基礎階段,我們要非常強調培養一種正確的基本手型。這是因為,為適應鋼琴琴鍵的排列結構和彈奏技巧,需要人的 手和手指具有一種有利於彈奏動作和彈奏力的運用與傳送的正確狀態。這種狀態要最合人手的天然長勢和手指動作的生理機能。

於是,我們把這樣—種手的彈奏狀態叫做基本手型。我們在入門和基礎階段強調的所謂正確手型,就是從特定階段意義上講的一般概念,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東西。

兒童鋼琴入門方法 篇四

中央C的入門方法

中央C的入門方法是在學習五線譜讀譜時,從大譜表的中央C開始,高音譜表向上、低音譜表向下,按照二度關係依次介紹相鄰的新音符。一般左右手都用1指彈奏中央C,右手的五指和小字一組的c1 d1 e1 f1 g1形成對應關係,左手的五指和中央C及小字組的b a g f形成對應關係。認知音高位置的同時依次學習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附點二分音符等。節拍由4/4拍開始,之後出現2/4拍和3/4拍。

在當代歐美教材中,《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是中央C入門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教材。《我和我的鋼琴》雖然先分別介紹高音譜表、低音譜表,之後引入大譜表,但它也是以中央C為起點識讀樂譜,以中央C為核心展開教學,所以本質上也是中央C的入門方法。

《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在我國鋼琴啟蒙教學領域傳播之廣泛,影響之巨大是空前的,我國本土教材的編寫不可避免地受到其理念的影響,因而國內教材中以中央C入門方法的教材有許多。如:《幼兒鋼琴教程》(李斐嵐、董剛鋭)、《兒童鋼琴初步教程》(盛建頤等)、《中國兒童鋼琴教程》(應詩真)、《兒童鋼琴趣味教程》(陳福美)、《幼兒鋼琴教程》(蔡福華)、《輕鬆學琴100課》(陳再峯)等。

中央C無論從大譜表上還是鋼琴鍵盤上看,都是兒童最易於識別的音。從這個音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但是,《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等中央C入門的教材,也有許多不足。

如:(1)中央C處於高音譜表下加一線和低音譜表上加一線,當兒童還不清楚線、間關係,不知道為什麼要加線時,由於心理學上的視覺認知完形作用,兒童常常把全音符和加線看做是一體的,造成認識上的錯亂。大家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在寫高音譜表第三線上的do時,還要在符頭上添加一條短線。就是這個原因。(2)從中央C入門一課學一個音,逐步向上下推進,這樣一方面使幼兒學得紮實,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很長一個階段,雙手擠在中央C周圍較窄音域彈奏的現象,不利於手臂力量通暢地貫通下來。(3)大拇指是最難支撐和站立的手指,從大拇指開始彈奏較困難。(4)由於長期在中央C的手位,形成了手指指法與CDEFG的對應關係,很多孩子在以後的讀譜中,看到1指就彈奏do,不管它是不是do,看到2指就彈奏re,不管它是否re;或者看到do就用1指,看到re就用2指,不管這種指法是否合適。

2、界標式的方法

界標式的方法是指在初學階段就向兒童明確指出一些位置特徵鮮明的音作為標兵音,其它音符可參照這些音符來識讀。如大譜表上的五個C呈對稱關係;高音譜表二線上的G、五線上的F與低音譜表四線上的F、一線上的G呈反向對稱關係。

美國鋼琴教育家弗朗斯•克拉克編寫的《鋼琴學生的圖書館》和萊恩、奧爾森編寫的《音樂小徑》等教材,均使用了界標式的方法學習讀譜。在我國的兒童鋼琴啟蒙教材中,謝耿教授編寫的《幼兒鋼琴啟蒙教程》較多借鑑了這種方法。

手型的基本要點 篇五

1、手指自然彎曲,同手掌一起構成一個半圓形,呈空握球狀;

2、掌骨關節(通常稱第三關節)及所有手指關節都應凸起,應避免和糾正最易出現的手指第一關節和第三關節(指掌關節)塌陷呈凹狀;

3、手指應自然分開,原則上剛好一個指頭對準一個琴鍵;

4、整隻手(從整個前臂到手)應以水平位置正擺在琴鍵上,並應使手指擺正,與琴鍵排列平行,大指應放在琴鍵上面;

5、手指觸鍵的基本位置應取在白鍵與黑鍵距離的約二分之一處。當觸按黑鍵時,整隻手應向黑鍵位置前挪。黑鍵應彈在鍵前端位置。

法國著名鋼琴家瑪格麗特·朗説: “人的手特別理想地適合於彈奏鋼琴。”反過來也可以説,這是由於鋼琴的設計製作特別適應了人手的自然條件。不是嗎?將一隻完全放鬆的手放在琴鍵上,幾乎就是我們上面所敍述的基本手型。

鋼琴的聲音練習篇六

不同的重量運用產生不同的音色。

演奏鋼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表現音樂,而力量的合理運用是良好聲音的基礎和保證,是鋼琴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

自然重量首先是手臂的重量,進而是身體部分對重量的補充和結合。手指和整個手的重量要根據樂曲力度變化的要求來調整。

重量的調節必然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礎上。我們如能更多地注意讓手在自然平穩、幾乎保持不動的情況下做到完全放鬆,使它支持在手指上,就像支持在支撐物上一樣,這樣彈琴時,掌關節略為拱起,承擔手放鬆時的全部自然重量。這時,掌關節和腕關節之間的肌肉得到發展,因而也就使手指得到可能有的獨立性。

正確的觸鍵方法是音色獲得的必須保證

良好音色的獲得與手指尖的觸鍵方法直接有關。

鋼琴的觸鍵方法直接影響着鋼琴的彈奏音色,與其相關的因素包括:手的形狀、距離鍵盤的高度和角度、觸鍵的力度與速度等。

其中手的形狀應該服從音樂的需要,當為追求特定音色與風格時,除常用的手掌拱起手形外,還要用到手掌平鋪的手形。距離鍵盤的高度和角度、觸鍵的力度與速度是觸鍵方法的主要內容,必須依據樂曲的風格要求不斷調整:如果想得到雄厚燦爛的聲音,手指應該離鍵面高些,同時手指立起角度近90度,觸鍵力度強、速度快些。如果想得到微弱柔和的聲音,則手指應離鍵面低些,觸鍵力度小些,速度慢些。

要彈得聲音動聽,必要的先決條件是從肩部到指尖(包括手臂、手腕和手在內)全部放鬆,而手指卻應當是隨時準備好的,如同士兵隨時準備出發一樣。音色的決定性關鍵是指尖的觸鍵,而其餘的部分:手、手腕、手臂、肩、背部都是“後方”,後方應當很好地組織起來,以便“一切為了前線”。十指是演奏鋼琴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因此,十指的力量、靈敏、速度,千變萬化的觸鍵方式,以及控制能力是基礎之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53d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