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行業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行業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行業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產業調研報告 篇一

寵物一般是指家庭飼養的、作為伴侶動物的犬和貓等。其中,寵物狗和寵物貓無論是在家庭擁有率、規模還是消費者偏好方面都佔據着絕大部分市場。

由於寵物能夠緩解人類壓力,改善人類健康,愈發得到人類的廣泛喜好。隨着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寵物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其生存質量也不斷提高。人類為自己的寵物購買食品、服裝、附屬用品,接受醫療、美容、馴養等服務,由此形成了蓬勃發展的寵物產業。寵物產業是指所有與寵物相關的行業, 寵物產業鏈包括寵物飼養、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療、寵物美容、寵物培訓、寵物保險以及寵物善終等。

一 全球寵物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國際寵物市場已經逐步成熟,養寵物已經成為社會發達的一種標誌。人們對寵物的日益喜愛促使寵物數量快速上升,進而促使寵物產業逐漸成長壯大。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美容、寵物醫院等新興產業相繼產生、快速發展,並逐步規範化、標準化、國際化,寵物市場日趨完善。

據統計, 20xx年全球寵物市場規模達到997.41億美元,預計 20xx 年將達到 1,050 億美元。在過去五年中,全球寵物市場均保持了 4%-5%的同比增速,穩定增長的引擎則主要來源於新興市場的高速成長。

20xx-2015 年全球寵物市場規模

美國是全球第一寵物大國,養寵物已經成為美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寵物按數量多少依次為狗、貓、淡水觀賞魚、鳥、爬行動物等。龐大的寵物消費市場加快了寵物產業的細分步伐,美國寵物產業包括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療、寵物交易、寵物服務等多個門類。

據數據顯示,美國約 65%的家庭至少擁有一隻寵物。1994 年,美國寵物產業消費規模僅為170 億美元;20xx年, 美國寵物產業消費規模達到 602.8 億美元, 預計 20xx 年將達到 627.5 億美元。美國寵物經濟發展的爆發期從 21 世紀初期開始,到 20xx-2005 年發展最快,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7.5%以上。隨後,美國的寵物產業進入平穩增長期,雖然經歷了 20xx 年金融危機和經濟復甦期,但寵物產業仍保持着超過 4%的增長速度。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美國,飼養寵物有着廣泛的家庭基礎,自20xx 年至20xx年間,飼養寵物的家庭比例始終保持在 60%以上,且在最近幾年該比例略有提高,飼養寵物已成為穩定的社會需求。另外,從該圖中亦不難看出,在美國飼養犬類和貓類寵物的家庭數量和佔比均較高。至20xx 年末,飼養犬類寵物的家庭數量為5,440 萬户,佔美國全部家庭比例的44%;飼養貓類寵物的家庭數量為4,290 萬户,佔美國全部家庭比例的35%。同時,該兩項指標與美國飼養寵物的家庭比例變動趨勢一致,即在最近幾年略有提高、長期來看趨於穩定。

受上述情形影響,美國的寵物數量亦呈現出在較大規模上保持相對穩定的趨勢,具體如下:

如上圖所示,除淡水魚呈下降趨勢外,其他各類別的寵物數量相對穩定,且保持在較大規模,至20xx 年末,寵物犬的數量為7,780 萬隻,寵物貓的數量為8,580 萬隻。

龐大的消費羣體派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在20xx 年,美國寵物食品與用品的市場規模已達507.43 億美元,並呈現出持續增長趨勢,具體如下:

二 中國寵物行業發展現狀

相比於國際寵物市場,國內寵物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近年的市場規模增速在年均30%以上。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可以把寵物行業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種子萌芽期(1990-20xx年) ;第二個階段:發展啟動期(20xx-2008年) ;第三個階段:快速發展期(20xx 年至今) 。目前國內寵物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1)市場規模

據統計,20xx 年國內寵物行業消費規模為 719 億元, 20xx 年有望首次突破千億規模,20xx 年有望突破 2,000 億元。

20xx-2014 年國內寵物行業消費規模與同比增速

(2)發展特點

我國的寵物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近幾年來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長率。國內寵物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有:

一是市場迅速發展。隨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生活方式的改變,居民消費觀念發生較大變化,飼養寵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從20xx 年到 20xx 年的十年間,中國的寵物行業消費規模增長了 36 倍,寵物食品、用品、美容保健、寵物醫院等產品與服務市場日益升温。

二是形成一批寵物產業基地。隨着寵物經濟的不斷髮展,眾多企業投身於寵物產業領域,在全國各地已經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寵物食(用)品的生產基地。成都是全國最大寵物犬繁育基地,並正加快集聚寵物食品企業,打造寵物食品生產基地;廣東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觀賞魚養殖和水族器材產銷基地;温州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皮質狗咬膠生產基地,產品遠銷歐、美、日等20 多個國家和地區。

三是面臨着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近年來, 我國寵物企業積極加快發展步伐,產品綜合品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國寵物企業無論在產品質量、還是品牌認知度方面都與國外企業存在較大差距。以寵物食品為例,目前國外企業佔領中國絕大部分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而中國企業主要佔領中低端市場。

行業調查報告 篇二

一、概述

20xx年度是我國房地產和建築業發展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之年,也是全行業聚焦新型建築工業化和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元年。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環境保護政策引領下,我國建築業開始艱難的邁向綠色建築及其工業化的突圍發展之路。

我國的裝配式建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突然停滯並很快走向消亡,PC技術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後又重新在中國興起,這是一個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事件;時隔30年的斷檔期,無論是技術還是人員都非常匱乏,短期之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員、技術、管理、工程經驗等軟件方面的問題。現實的情況是大家採用投資辦廠來應對產業化發展需求,建了工廠才知道市場並不成熟,運營管理非常困難,各地產業化推廣都停留在試點示範工程階段,根本無法實現建築工業化的質量和成本優勢,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非常普遍。

本年度裝配式建築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在國家最高決策層明確要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動新型建築工業化的號召下,隨着國家和行業陸續出台相關發展目標和方針政策的指導下,全國各地20多個省市陸續出台扶持相關建築產業發展政策,推進產業化基地和試點示範工程建設。住宅產業化基地涵蓋開發、設計、施工、建材部品、設備等全產業鏈企業,大多數企業都將裝配式建築市場鎖定在住宅產業化領域。全國各地同質化競爭的局面非常嚴重,各主要區域預製混凝土企業生產任務嚴重不足,產品和施工質量參差不齊,許多從事PC業務的企業虧損嚴重。建築工業化再度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深入思考。

二、技術標準

1、裝配式建築體系

我國目前實施的裝配式建築體系包括混凝土結構體系和鋼結構體系兩大類,詳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建築體系與構配件的對應關係,其中構件之間的連接構造是關鍵技術,也是實施裝配式建築質量控制的重點內容。

2、標準體系

我國預製混凝土技術標準編制歷時10年左右時間,截至目前預製混凝土領域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已基本齊備,現行的預製混凝土結構設計、構件生產、結構施工、工程驗收等系列標準完全可以指導我國建築工程領域的裝配式結構工程實施。目前最大的困惑是許多專業人員缺乏預製建築方案設計和預製工程實施的訓練,對標準的理解和應用沒有整體概念,造成許多項目出現技術經濟性差,甚至出現一些質量問題的現象。當務之急是要引入有經驗的預製混凝土專業諮詢機構,通過和業主、設計、施工、生產等工程實施主體的緊密合作,系統策劃預製混凝土工程的設計方案、實施質量和項目成本,才能體現裝配式建築的優勢,促進裝配式建築穩步有序的發展。

國家、行業及地方主要標準規範已基本編制完成並頒佈實施,為了普及和推廣裝配式建築有關知識,裝配式建築技術交流和專業培訓活動非常活躍。在參加學習交流之後,大家的普遍困惑是我國各地的裝配式建築發展理念還很不清晰,裝配式建築的技術體系和實施方案尚沒有確立,許多企業缺乏從系統層面開展裝配式建築的研究開發能力。

3、關鍵技術研究

裝配式建築關鍵技術研究仍然是未來需要聚焦開展的工作層面,以為我國建築產業化的深入、持續和廣泛推進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保障,表2是關於裝配式建築關鍵技術研究的項目和主要內容要點,這些研究成果及形成的有關技術標準能極大豐富我國裝配式建築技術標準體系。

三、發展動態

1、房地產開發企業

在萬科集團為代表的開發企業推進住宅產業化取得階段性進展的情況下,許多開發企業開始主動或被動地關注住宅產業化和預製混凝土技術發展,部分企業開始嘗試產業化住宅試點項目的探索。目前的房地產宏觀形勢依然嚴峻,各地出台的產業化政策是開發商關注產業化的主要動力,一旦限制或激勵政策落實不到位,住宅產業化將面臨非常尷尬境地。目前開發企業尚處於產業化認識的迷茫和困惑期。

2、設計諮詢企業

由於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和各地產業化政策相繼出台,許多有實力的設計諮詢企業開始探索向產業化方向轉型,本年度有實力的設計企業通過試點工程和專業諮詢相結合,開展裝配式建築的工程設計工作和技術服務,成為本年度產業化發展的一大亮點。應該認識到目前的設計諮詢企業的專業研究工作還比較欠缺,在裝配式建築領域總體技術水平有待提升,工程實踐經驗需要慢慢積累。

3、大型建築施工企業

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全國各地建築工程的開工量嚴重滯後,本年度最大亮點是中建總公司成立了具有產業一體化平台(開發+設計+生產+施工)的建設科技集團,整合全國的產業化資源,探索裝配式建築一體化建造模式。全國各地的地方施工企業也紛紛開始涉足建築工業化領域,都從預製工廠和試點工程入手,實施效果還有待時間檢驗。前期進入裝配式建築領域的承包商一般都面臨產業平台建設時間長、投資大、市場空間有限、產業鏈資源匱乏、產業化項目實施困難及成本壓力大等問題,很顯然這些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必須要上升到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層面來定位,才能實現產業化建造的優勢。因此建議實力較強的承包商應堅持本土化長期發展戰略,儘快形成所在區域的專業化和差異化競爭優勢。

生產企業調查

1)缺乏對全國範圍及各區域的PC工廠規劃佈局調查分析和指導,造成PC工廠的投資建設處於混亂無序狀態,有的地區投資過度造成重複建設,有的地區尚處於空白狀態。

2)全國各地原有PC工廠幾乎都是以市政基礎設施和水泥製品為主的企業,轉型做建築構件有一定基礎,但也存在經營管理和質量標準的巨大差異,需要時間來完成轉型。

3)新建的PC工廠近幾年已超過100家,廠房和設備等硬件設施都比較到位,但缺乏技術和管理等軟件方面的建設,尤其是專業人員短缺,造成經營困難,質量水平較低的問題比較突出。

4)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城市PC工廠發展較快,整體技術管理水平較高,是引領我國PC企業健康發展的排頭兵。

產品分類調查

產品質量水平調查

1)我國PC產品質量整體水平依然較低,除了市政基礎設施類構件質量較穩定外,建築構件和水泥製品質量不容樂觀。

2)PC產品生產的專業化和多元化矛盾短期無法化解,主要問題是沒有長期發展戰略,依靠低價競爭是其主要經營手段,給企業的產品質量提升造成困難。

3)PC企業的科研和技術質量管理投入嚴重不足,科技和生產管理人員短缺且缺乏系統培訓,缺乏創新且產品質量低劣問題突出,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和長期低價欠款經營造成許多企業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4)全面提高PC產品質量成為PC行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產品市場應用分析

8、設備配件企業

本年度國內外設備配件企業發展較快,我國新建的PC生產線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預製工廠的設備工業化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設備運行質量還很不理想。一方面由於目前的市場嚴重不足,建成之後的生產線無法正常運行,大多數都處於停滯狀態;另一方面由於構件的標準化定型較差,無法滿足設備的產能要求,生產效率普遍達不到設計要求。由於廠家數量多,設備配件企業的競爭呈現白熱化狀態,技術服務能力不足,經營狀況堪憂。因此建議設備廠家不要盲目推廣構件生產線,要做好客户的售後服務工作。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築產業鏈相關企業面對建築工業化發展普遍面臨準備不足、人才匱乏、缺乏經驗積累等軟實力的考驗。

四、市場開發

我國裝配式建築和預製混凝土市場尚處於初級階段,全國各地基本上集中在住宅工業化領域,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這一狹小地帶,前期投入較大,生產規模很小,造成預製構件的成本普遍較高,裝配式建築的成本、質量、工期、環保等優勢還很難充分體現出來,短期之內還無法和傳統現澆結構市場競爭。

目前的預製構件市場遠未成熟,預製混凝土市場僅依靠政府推動遠遠不夠,關鍵是要依靠一批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全方位系列開發裝配式建築體系,擴大預製混凝土應用領域和使用範圍,形成建築構件和市政基礎設施構件的同步協調發展、預製廠家與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緊密合作的局面。我國預製構件的市場開發要堅持多樣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發展路徑。

1、住宅市場

目前裝配式結構的熱點多集中在住宅市場,尤其是政策性保障房市場,由於各地政府成本控制比較嚴格,如果不能確立產業化建造的成品交房標準,提高裝配式建築的性價比和舒適度,短期內無論是裝配式混凝結構還是鋼結構還都無法和現澆結構競爭。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我國保障房的市場會逐漸減少,實施產業化建造除了各地基礎條件較差外,工程造價低成為實施產業化建造的主要障礙,未來的裝配式建築主戰場不會是保障房。商品房市場由於受房地產深度調整的影響,目前許多地產商都處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觀望狀態,大家都往朝輕資產的投資公司方向轉型,希望轉型成為房屋公司的地產商非常少,因此商品房的裝配式建築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短期主要停留在經濟性較好的標準化構配件層面市場需求。

綜上所述,未來的住宅產業化市場風險和機遇並存,沒有實力和資源的企業投資預製構件行業需要慎重決策。

2、公共建築市場

我國公共建築市場一直很少採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方式建造,除了建築個性化要求外,給工程標準化設計帶來諸多障礙,導致其實施裝配式建造難度大,成本高。多年來預製外牆掛板是公共建築採用預製混凝土技術的主要成果,但與各種幕牆的用量相比顯得微乎其微,未來的市場推廣潛力很大。公共建築主體結構構件的預製化是未來裝配式結構的重點開發領域。

3、工業建築市場

我國的工業建築市場一直以鋼結構和現澆混凝土結構為主,裝配式結構主要應用在單層重型工業廠房中,工業廠房的預製標準化體系比較完善,但一直缺乏創新發展,用量逐年減少,目前採用的PC廠房一般以排架結構為主。

近年來預應力空心板和雙T板的在工業或商業建築中的應用開始復甦,一方面由於其採用預製預應力技術,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經濟性較好,逐步得到行業認可。另一方面由於生產廠家都比較小,產品質量控制水平較差,技術服務能力不足,經常會出現一些市場推廣方面的困難,也存在工程實施過程的質量管理和驗收問題。建議從事該產品生產的企業加強和設計諮詢企業合作,高度重視預應力產品的生產質量和推廣應用工作,確保裝配式建築的工程質量和性能提升。

4、市政景觀市場

除傳統地磚、馬路牙等普通水泥製品一直在大量使用外,近年來各種新型預製混凝土市政景觀產品得到重視和開發,由於其表面的顏色和質感可以採用裝飾混凝土技術實現其裝飾耐久功能,包括預製混凝土廣場鋪地板、排水溝、雨水蓋板、景觀座椅等系列產品開始引起行業關注,從事該領域的企業應把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提升及技術服務作為培育市場和推廣應用的重點。

5、基礎設施市場

橋樑、排水管、管片等基礎設施類構件標準化程度較高,市場和生產企業專業化程度高,從業人員比較穩定,企業經營狀況一直較好。該類企業的專業化和地域化特徵非常明顯,也有部分綜合類企業利用產品多樣化經營方式保持適度規模和穩定運營取得市場競爭優勢。隨着我國城鎮化進程發展,各類基礎設施需要不斷完善和升級改造,未來的市場潛力巨大。具有本土化特徵的專業化公司是該領域的發展方向。

五、問題與對策

建築工業化和裝配式建築的呼聲越來越高,全國各地推廣預製技術的熱度還在不斷增加,從各地反饋的產業化試點示範工程和工廠運營的信息來看,實施過程存在問題很多,實際效果很差,嚴重影響未來預製混凝土技術在我國推廣應用的進程。

裝配式建築相關產業鏈的軟硬件建設還很薄弱,工程建設和設計單位的從業人員對產業化項目前期策劃管理欠缺,缺乏產業化技術支撐能力和工程實施經驗,由於按傳統現澆結構的最低價競標理念來管理產業化項目,經常造成產業化規劃設計方案不合理,選擇的承包商和構件加工廠不具備專業化技術和產業化實施能力,嚴重影響產業化項目的質量提升,造成工程實施過程存在可建造性差、效率低等現象。

目前的建設或監理單位投入的人員和資源條件少,對於產業化項目統籌協調能力嚴重不足,施工單位的專業化技術和管理水平又比較欠缺,導致項目推進過程中經常出現質量差、工期長、成本高等問題,甚至得出產業化不如傳統施工好的結論,嚴重製約PC市場推廣應用健康發展。應該認識到沒有人才和質量做基礎,停留在趕工期和大規模複製低品質建築的做法是不可取也是行不通的。國內外發展的歷史經驗證明,不顧客觀條件制約,貪大求全、急於求成的推廣裝配式建築將後患無窮。建築產業現代化的核心內涵是採用工業化精益建造手段建造高品質建築,實現節能減排的綠色發展目標。

(1)很顯然我國現行建築管理體制還不適應產業化發展要求,需要不斷改革完善,各級建設主管政府部門應及早從市場主體中脱離,探索改革現行建築管理體制,推進工程總承包和專業化分工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鼓勵協會開展對從事裝配式混凝土業務的企業和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和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2)各企業應依靠市場競爭規則,構建基於區域特色的產業化技術體系和發展平台,開展技術管理創新,提高建築工業化技術水平,拓展預製混凝土應用領域。下大力氣培育一批本土化產業化公司和工人隊伍,確保產業化項目初期的完成質量和實施效率。

(3)在全國範圍內要從部分有條件的大中城市開展試點和示範入手,不斷總結經驗,培訓人才,逐步再向中小城市推廣。基於目前全國各地實施裝配式建築存在問題,與各地政府大力推廣預製裝配技術形成很強的反差,各地都需要對產業化的目標、路徑、速度等指標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反思,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放慢腳步,積累經驗,走出一條和而不同的本土化發展道路。

面對全國各地向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各級政府和預製混凝土行業的相關企業應保持清醒的認識,因地制宜的確定產業化技術體系和發展路徑,積極開展試點工程和示範工程的建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腳踏實地的推進我國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

計算機行業調研報告 篇三

職業教育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共有的一種教育形式。傳統的以學科教育為主線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已無法滿足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如何改革現有的教育方法,使之適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現已成為職業教育全球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瞭解企業需要的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崗位有哪些以及企業對計算機方面人才的要求,然後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並能勝任他們崗位的人才。

為了進一步瞭解計算機維修維護相關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崗位設置情況及變化趨勢,企業對計算機維修維護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能根據就業市場對計算機維修維護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確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羣),能根據崗位要求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和教學分析,以工作任務為線索確定課程結構,以“教、學、做”合一為總體原則選擇教學方法,廣泛運用現場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使培訓者理解和吸收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具有較強課程設計和教學組織能力。

此次調研的目的是為了創建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深化計算機專業“校企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適合本專業本層次培養的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提升人才培養品質。調研時間:20**年7月20日上午:對株洲電腦大市場的老闆、經理、主管及一線技術員和銷售員進行了調研;20**年7月20日下午與部分企業老總、專家和技術員座談。調研社會對本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情況以及計算機維修維護及電腦銷售崗位的職責和任務。本次調研的對象包括:

1、用人單位:惠友筆記本電腦銷售點、惠普筆記本電腦銷售點、惠普金牌維修站、人爾公司。

2、往屆畢業生(職院畢業生黃同學等)

3、市場內的招聘信息

4、網絡上有關計算機專業需求信息1

1、問卷

調研期間,本組成員一方面向株洲電腦手機大市場的各門店,技術支持站,維修站等因時間關係只投放問卷10份,回收有效答卷9份,另一方面向眾多的門店從業人員等調查詢問等了解本專業人才需求信息。

2、訪談

本次調研訪談了株洲電腦大市場“惠友”戴爾品牌店業務主管、“惠普”品牌電腦門店技術主管,“惠普”電腦維修站技術員以及人爾公司易總,聯想售後服務站站長楊總等,不同層次的人員對相關崗位人員技術及經驗需求等都做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

3、參觀交流

本次調研參觀了株洲電腦大市場的舊址和新城大部分門市店,發現絕大部分門市店的場地受租金、地段等不利因素影響,工作空間都在10-30平米之間。

學歷、個人品質(如積極向上,善於學習、溝通能力、服從意識、團結協作意識)與崗位的關係。從交流中發現,從事銷售業務、與客户溝通等崗位與學歷沒有直接關係,而技術主管、人事經理等與學歷有一定聯繫,而對於維修技術人員來説,學歷的影響還是佔相當的比重。

4、專家座談會

調研中,我們分別請到了人爾公司易總,人爾公司維修部骨幹胡技術員,聯想售後服務部楊總,聯想金牌服務站張站長及站長助理黃女士等參與了座談。會上各專家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各層次崗位的人才需求及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等都表示了不同意見。會上,專家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就業人才的要求,首先是全方位發展的人才,能很好地與客户溝通等;其次才是技術過硬型人才。至於學歷,那是沒有制約性的影響的。

1、據調查,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在數量上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但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現狀與企業的人才需求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偏差;

2、從我們所考察的企業、市場以及所得的信息中我們發現,企業最想招聘的是那些想做事,能做好事情的人才。特別需要有較強的社會能力,如能構與客户進行融洽的溝通,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等。

3、各電腦公司目前和今後對中職畢業生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僅佔畢業生的20%左右,各電腦公司目前所招聘的人員主要從事一線銷售及售後服務,軟硬件的維護維修等工作崗位。

4、用人單位可以給中職生提供的工作崗位有:電腦硬件銷售員、技術支持、整機裝配員、電話支持、計算機硬件維修技術員、smt操作員等。

(1)公司各個崗位都可招聘中職畢業生,但是公司更注重中職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先會做人,再會做事。

(2)公司對中職畢業生的技術要求不是很高,關鍵是能吃苦耐勞、能基本完成系統安裝、維護、對各硬件有一定了解。

(3)中職畢業生待遇:底薪1000元/月+提成。

(一)專業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的確定

崗位1:電腦硬件銷售員職責與任務

1、完成公司制定的銷售目標

2、熟練的掌握公司產品及銷售策略

3、配合店長做好日常店面管理

4、維護公司形象與聲譽任職資格

5、大專以上學歷,具備電腦相關軟硬件知識

6、熱愛銷售工作,有挑戰高薪的心理素質

7、具備吃苦、耐勞、好學、用心、積極向上的工作品性

8、自信和敢於與顧客交流的勇氣

9、要有團隊與配合的協作精神

10、適應門店式銷售崗位

崗位2、整機裝配員職責與任務

1、協助門店銷售員及安裝電腦硬件及軟件:

2、在安裝硬件和軟件過程中解答顧客疑問;

3、協助服務枱解決顧客電腦售後問題。

任職資格

1、有很強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好;

2、表達溝通能力強,形象端正大方,能吃苦;

3、電腦基礎知識紮實,能熟練安裝電腦軟硬件;

4、對電腦系統故障能做出判斷與修復;

5、服從安排。

崗位3 電腦維修技術員職責與任務

1、協助裝機員安裝電腦硬件及軟件;

2、解決客户售後的技術問題;

3、為客户佈線、組網並調試;

4、對客户產品進行升級。

任職資格

1、精通電腦的組裝、維修、維護等。系統安裝及軟硬件調試;

2、精通綜合佈線技術和服務器安裝及調試;

3、1年以上的計算機軟硬件維修經驗;

4、性格開朗,積極上進,能吃苦耐勞;

5、善於溝通,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團隊精神。

崗位4 smt操作員職責與任務

1、銷售:與客户溝通交流達成銷售行為;

2、裝機:為客户安裝電腦系統;

3、組網:為客户佈線、組網並調試;

4、售後服務:解決客户售後的所有技術問題。

任職資格

1、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溝通能力強,學習能力強,並能吃苦耐勞;

2、能熟練組裝電腦系統、網絡系統;

3、能對單機、網絡及辦公設備進行維護。

(二)、專業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

電腦硬件銷售員、整機裝配員、計算機硬件維修技術員專業崗位工作任務職業能力

1、門店銷售;

a-1:電腦硬件組裝

a-2:軟件安裝與組網

a-3:維護電腦軟硬件與網絡

a-4:收集、選擇信息和知識

a-5:表達和溝通

a-6:吃苦耐勞

a-7:誠信與服務態度

2、安裝電腦硬件及軟件;

3、組網

4、軟硬件維護與售後服務

5、電腦產品升級smt操作員工作任務(典型)職業能力t

1:計算機硬件組裝

a-1:電腦硬件組裝

a-2:軟件安裝與組網

a-3:維護電腦軟硬件與網絡

a-4:收集、選擇信息和知識

a-5:路閲讀

a-6:備操作

a-7:品檢測

a-8:品包裝

a-9:全生產意識

a-10:優化建議意識

(三)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從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來看,我們教學的重點應該是拓寬專業面向,增強適應性,突出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理念,特別是把創業能力的培養擺在突出位置。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收集、選擇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在規劃和決策中運用這些信息和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能力,合作能力,創業能力,適應能力,等等。其中,在創業能力的培養方面,有專家指出:要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即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能力,尤其要大力培養就業能力,鼓勵自主就業。職業教育通過開設有關的創業理論和實踐課程,培養創業意識和精神,增強就業能力,進一步開闢就業的新途徑,吸納社會就業人員。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四個學會”,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和學會生存,作為現代教育的四個支柱。

從發達國家的人才培養來看,發達國家也正進行着中職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探索,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中職生適應市場的基本素質。發達國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典型,有英國的核心能力培訓、澳大利亞的關鍵能力培訓、德國的基礎職業能力培訓、美國的思考力培養等。雖然提法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它們所培養的這些能力,指的都是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具有通用性、可遷移性和工具性,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度專門化的、狹義的能力。通常來説,這些能力包括共同的知識與理解、與民主社會相關的共同價值觀、可遷移的學習內容、共同的經驗學習等內容。

因此,我們對中職生的方向應該放在培養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熱愛工作、品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受企業歡迎並能熱心服務於企業一線的技能過硬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學生具有銷售、裝機、維護和管理等崗位羣所具備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質。

因此,我們在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電腦硬件組裝和軟件安裝與組網的技能,具有維護電腦軟硬件與網絡能力的同時,還應通過各種教育途徑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與方法能力,使之具有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與表達能力,很好的服務態度與服務能力,並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並具有吃苦耐勞、團結合作、誠實守信的高素質的人才。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收集、選擇信息和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以後的發展提供更大的資本。

幾點建議

(一)通過調研發現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

(1)專業定位:

培養具有計算機組裝、調試和維護技能,具備吃苦耐勞、工作踏實、團結協作、誠實守信、有較強服務意識的能適應企業相關工作崗位羣的中等技術人才。

(2)人才培養模式

a、以企業工作崗位羣的任務、職責與能力為教學目標開展教學;

b、教學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崗位工作完成教學任務;

c、教學結果以崗位工作考核要求來進行評價。

教學基本條件的改革

1、硬件投入

2、軟件改革

在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很大區別。計算機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內容的選擇給學生一定的創造空間,這樣才能真正使計算機學習成為他們的享受而不會成為學生考試的負擔。為此計算機教師要多動腦筋,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斷進行教學研究,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

1、提倡理論教學的精講多練

計算機教材大都簡明、圖文並茂,大部分內容學生都能看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點撥、貫通的作用,教師多講解一些難懂的、易錯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全面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計算機教學中應針對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充分考慮各個教學環節,把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就是指靈活地運用已獲得的知識去發現和創造一種新觀念與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當前積極推行的學校素質教育中,尤其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4、合理的安排課程設置比例

一般來説,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課程大部分是一些應用軟件,例如officeXX,也有開設系統軟件,如windowsXX系列等操作系統軟件和一些相關的語言教程。它們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講解和實踐的關係處理:既不能只上機,不講解,這樣忘記了教學的目的;又不能只講解不上機,這樣不能保證學生參與上機的時間和上機實踐。

5、讓個性化的作業、考試代替學生的學習負擔

檢驗學生學習的好壞不能完全憑一次書面或上機考試來判定。若是這樣對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時容易造成學生的死記硬背,從而埋沒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慾。

6、提高教師素質,建設“雙師型”隊伍。

從教與管理“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專業”學生的教職員工都要明白學生畢業從事的崗位羣的任務、職責與職業能力。班主任要具備培養出學生的高職業素質的能力;專業教師必定是“雙師型”教師,並能以工作過程為目標實施教學,培養學生具備崗位羣所需要的技能。

實踐教學

每次上機要有上機任務,上機任務與崗位羣相關工作聯繫,每一階段的實踐教學完成設定的崗位技能;

上機實習以小組團隊為單元,以學生為主體完成實踐操作;

定期深入到企業進行見習

設備的設置

保證每小組有兩套電腦設備,其中一套為淘汰的電腦用於學生學習與練習使用,另一套是能正常使的電腦,在規範操作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軟硬件安裝、調試與維護。

教材的確定

根據企業的崗位羣,學校按工作模塊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模塊,利用企業崗位羣的任務編制出校本教材;

選用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參考教材。

教學改革、管理考核

(1)教學目標:以企業崗位羣的任務、職責與能力設定

(2)教學計劃與課堂教學:以崗位工作羣工作過程為模塊制定教學模塊,通過課堂教學完成各模塊的教學任務,並達成教學效果

(3)教學考核:以工作崗位羣的工作任務、職責與能力為依據設定考核目標;分階段(每週、每月、半期、一期、全年)對學生各種能力進行考核與評估,並隨着企業崗位羣工作的變動對考核目標作出相應的改變。

(二)下一步設想

專業技能教學方面

積極向學校領導彙報工作、在教研組展開討論達成共識並形成團鬥開展教學改革;

按照調研結論及時實施技能教學;

對技能教學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考核。

職業素質培養方面

今後班主任工作中把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放在突出的位置,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多項有益的活動,培養學生學生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等綜合能力;

堅持班級每天一小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一個評價;

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競技比賽活動;

加強學生的深入學生交流,使學生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長。

(三)結合我校計算機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有如下感觸和建議

1、國家應給職業學校大力投資

生源扶持

由於現在農村思想觀念的現狀,絕大部學生成績中等或偏下的學生家的思想總想削尖腦袋往普高送,而這種觀念在短期內可能無法完全扭轉,故教育局和政府對我校生源扶持政策應在一定時間內堅持下去,否則,在目前職業學校(尤其是私立學校)招生勞務費的大力衝擊下,我校將受重創。

經費扶持

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職業投入已加大了相當大的力度,但單就目前的我校的硬件軟件設施建設而言,這種投入還不是很充足。

2、專業建設方向的細化

隨着計算機分支越來越細,開設的課程應面向市場需要,崗位需要,如平面設計方向,動漫設計方向,三維動畫製作方向,影視後期製作方向等。

3、國家應在老師的培訓上多下功夫

對於內部省份的學校,老師知識的更新遠遠落後於時代的'進步,學校無精力無資金加強老師的培訓,使老師的思想與知識都存在老化的情況。往往造成老師教的與社會要用的嚴重脱節的情況。

4、加強企業與學校的合作

可以形成企業與學校聯辦和結對的形式,這樣既解決企業用工荒地問題也解決了學校學生定向培養的問題。

職業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加強校企合作,不斷的對教學進行改革,需要我們用一生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我們相信職業教育的明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行業調研報告 篇四

作為一個產業,傳媒既有與其他產業相近或相同的共性,也有區別於其他產業的特殊性和內在的規定性。

(1)傳媒產業是注意力產業。

傳媒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一個重大區別是,傳媒機構並不依賴出售自身產品獲得全部回報。傳媒機構一個重要經濟回報來自於“第二次售賣”——將凝聚在版面或時段上的受眾“出售”給廣告商或一切對於這些受眾感興趣的宣傳者。也就是説,媒體所吸引的受眾的注意力也是傳媒經濟價值所在。作為一種“注意力產業”,傳媒產業的市場價值與它是否有效吸引受眾的眼球密切相關,其實質是強調“受眾本位”。傳媒產業的市場價值與以下3個因素息息相關:受眾關注程度、受眾注意力保持、有效人羣選擇。

(2)傳媒產業以信息服務為主體。

同其他產業一樣,傳媒產業是由若干個子系統構成的龐大產業體系,包括傳媒信息服務、傳媒製造、相關信息資源服務和多種經營等,各系統互為條件、相互補充和支持。傳媒產業中,信息服務是主導。

(3)傳媒產業經營主體是傳媒企業或企業型組織。

在傳媒產業內大量存在的傳媒企業,無疑是傳媒活動中最為活躍的經濟細胞,是傳媒產業生產經營的主體。它們擁有完整法人財產權,以營利為基本目標,追求經濟效益。同時,傳媒產業內另一類主體是企業型傳媒組織。它們承擔着提供公共傳媒產品和行業所需公共服務等特殊使命。儘管營利不是其主要目標,但其組織、營運仍具有一般傳媒企業的共同特徵。它們與傳媒企業一起總稱傳媒機構。

(4)傳媒產業資源配置主要手段是市場。

在健全的傳媒市場中,傳媒產業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宏觀引導,更依賴於完善的市場機制。傳媒生產力要素依賴市場途徑進行組織。除公共傳媒產品外,一般傳媒產品消費完全商品化。通過價格引導傳媒資源向效率高、效益好的部門或傳媒機構集中,從而有效提高傳媒資源的利用價值,促進傳媒產業結構優化,更好地滿足受眾對傳媒產品的需要。

(5)傳媒產業生產方式具有工業化的典型特徵。

在傳媒產業發展過程中,一便士和一美分的報紙功不可沒(如美國本傑明·戴伊創辦的《紐約太陽報》)。它使價格昂貴的傳媒產品由奢侈品轉變為普通消費品,成功地融入百姓生活,由此開創了傳媒普及化與大眾化時代。而這一切得益於由科技革命形成的傳媒工業化生產體系。

傳媒工業化生產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傳媒製作,標準化、程序化、格式化、系列化、規模化是其基本特徵,它使傳媒再生產活動(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改變了手工型、作坊式的傳媒生產方式下傳媒產品複製規模受限、效率低下的狀況。

更重要的是,工業化生產方式改變了傳媒產品成本構成,工廠製作成本讓位於信息採集成本,物質成本讓位於智力成本,信息內容和經營創意成為傳媒的核心生產力,它們為傳媒開闢了前所未有的獲利空間。受此鼓舞,更多產業資本加盟傳媒,使傳媒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良性的傳媒投入產出機制。需要指出的是,此處所稱工業標準化是指工業生產中的專業化、程序化、系列化、規範化等一般內容,側重於生產過程中的物化勞動,而非精神勞動與智力創新活動部分的模式化與標準化。

傳媒產業的特性[1]

因生產經營的傳媒產品的性質,傳媒產業相應的具有以下特性:

(1)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兼顧。

現代傳媒處在國家安全核心領域,傳媒實力成為國家綜合實力和戰略威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強大的傳媒系統在維護國家統一、傳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尤其是在傳遞國家意志、反映國家主張、影響國際輿論等方面發揮着重大作用。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傳媒不僅僅具有社會價值的特殊性,還具備一般產業的共性,即經濟屬性。

傳媒產業兩種價值具有對立統一性。它們的對立性,反映在傳媒產品中是一些具有較高社會價值的產品在一定時期卻很少甚至沒有經濟價值;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卻無法取得社會價值,如傳播暴力、色情、淫穢和極端政治傾向的傳媒產品,雖然可以創造經濟價值,但它們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有悖社會主流價值觀。它們的一致性也是通過其產品實現的。優秀傳媒產品能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

(2)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生產一體化。

有別於其他物質生產部門,傳媒產業所經營或提供的產品具有二重性,即同時兼有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屬性。

作為精神產品,傳媒經營必須充分考慮精神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特殊性,如,受眾的多層次性、消費的不確定性等。

作為物質產品,它必須遵循物質產品生產、交換、消費的一般規律,即價值規律。傳媒生產活動受市場調節,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影響傳媒生產方向和生產效率,特別是傳媒生產者的行為選擇。

(3)傳媒產業是交叉型產業。

交叉型產業是指生產過程同時具備其他相關產業門類特徵,體現相關產業共同需求,並與之具有高度同質性和兼容性的產業。它和相關產業呈現出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依賴、合為一體的關係。

作為交叉型產業,傳媒產業同時具備第三產業、信息產業和知識產業的共同特徵。

(4)壟斷性與競爭性兼備。

傳媒壟斷包括3個方面:

第一,政策性壟斷。由於擔心“外溢效應”可能給他人或社會造成損害,從而需要支付較高的社會成本,傳媒業長期以來是大多數國家政府管制下的“特權行業”,經營傳媒的權利被賦予少數組織或個人,他們依靠特許權實施壟斷專營,獲取壟斷利潤,這在傳統的社會裏尤為突出。

第二,經濟性壟斷。現代傳媒從技術設備使用到傳輸網絡建設都需要巨大的固定投入,客觀上限制了小規模媒體的生存空間與競爭地位,為具有強大實力的媒體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這種壟斷無疑與設備設施專用性和規模化呈正相關關係。

第三,資源性壟斷。少數傳媒機構依靠自身擁有的資本實力和信息優勢將大多數媒體排斥在主流媒體之外,從而達到壟斷傳媒市場的目的。

然而,傳媒產業大量經濟活動更多是依靠市場而非政府力量配置,反映着競爭性行業的一般特徵。

傳媒產業歸類[1]

對產業的認識,關鍵在於進行分類。產業分類是指根據研究產業經濟的目的和現實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人類經濟活動進行分解和組合並形成多層的集合類別。

由於分類者所面臨的條件以及研究目的不同,對產業的分類不可避免地有不同的角度,從而使產業類別也有多種分法,這也使傳媒產業在產業隸屬範疇上呈現多樣性。

(1)按三次產業分類,傳媒產業屬於第三產業。

三次產業分類法的思想最早由澳大利亞經濟學家費希爾提出。他將國民經濟分為三大產業,其中,商業、貿易、運輸、文化藝術、科研、教育等以提供無形財富為主的經濟活動,被歸為第三次產業。後來,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將該分類方法用於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變化之間的關係的實證研究,於是,該分類方法被作為對國民經濟進行統計分析的分類方法,流行於西方國家。

按照這種分類方法,傳媒產業位列第三次產業之中。20xx年,中國出台《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傳媒產業的運作方式,基本包含在第三產業的G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及R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內。

(2)按加工對象來分,傳媒產業屬於信息產業。

信息產業是直接進行信息及相關設備、技術的生產、加工與分配,並以信息產品或服務等作為其產出的產業。

人們對信息產業內部進行具體劃分時,通常運用1977年馬克·尤里·波拉特所著《信息經濟:定義與測量》中的框架。這一框架將向信息市提供信息產品這一信息經濟職能由知識生產與開發產業、信息流動傳播產業分擔。很明顯,傳媒產業是屬於信息流動與傳播產業。

馬克·尤里·波拉特還將信息工作者分為三類五種,其中,第一類信息生產的第二個類別“知識分配者”就包括新聞工作者。

1997年,美國沿用多年的“產業分類SIC”被新的“北美產業分類NAICS”所代替。新分類系統設立了一個全新的二級產業——信息產業。這個產業包含了出版業、電影業、錄音業、廣播電視和傳播業、信息服務和數據處理服務業等。這些都是傳媒產業的亞類。

(3)傳媒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

提供精神產品的產業在當前被統一劃歸到文化產業範疇內。傳媒產業的內容產品是精神產品,所以它屬於文化產業。

(4)按生產要素集約程度分,傳媒產業屬於技術集約型產業。

產業活動都要投入各種生產要素。根據不同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依賴度不同,一般可將產業劃分為勞動集約型產業、資本集約型產業和技術集約型產業。技術集約型產業也稱為知識集約型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所要消耗的各種生產要素中,對技術、知識的依賴度最大。生產精神產品的傳媒產業屬於這類產業。

(5)從產業地位來看,傳媒產業屬於支柱產業。

從傳媒產業的經濟總量來説,它在發達國家內已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從傳媒產業的發展趨勢看,傳媒產業由於技術創新導致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出現:數字技術的引進使廣播電視頻道擴容,使內容產品提供商獲得了巨大的獲利空間;移動數字接收技術出現後,交通工具成為新的傳媒與廣告載體,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手機電視出現,也有一個被業界看好的發展前景。所有這些都意味着傳媒產業能引入創新並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從人們消費需求發展的一般規律來説,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產品的需求數量與質量都將提高。就發展速度及前景而言,傳媒產業也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

傳媒產業體系[1]

產業體系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中產業因各種相互關係而構成的整體。

傳媒產業體系則是傳媒產業中因各種相互關係而構成的整體,它包含豐富的內容:傳媒產業羣,即使用價值相近的傳媒產品生產、加工、製作、服務的部門;傳媒產業鏈,即有縱向關聯關係的傳媒產品生產、流通、服務部門的有機組合;傳媒產業運行網絡,即若干傳媒產業鏈的前向延伸、後向延伸與縱向延伸、橫向延伸所構建的網絡。因此,傳媒產業系統形成了一個基本構架。

從大生產過程來分類,傳媒產業可劃分為傳媒製造業、傳媒流通業和傳媒服務業。其中,傳媒製造業還可細分為傳媒工具(材料)製造業、傳播設施製造業和傳媒產品製造業;傳媒流通業可細分為傳媒批發業、傳媒零售業和傳媒物流業;傳媒服務業還可細分為傳媒諮詢業、傳媒廣告業、傳媒策劃業、傳媒投資業、傳媒教育業、傳媒代理(經紀)業和傳媒會展(旅遊)業等。

一、我國傳媒產業資本運營存在的問題

與海外傳媒產業資本運營起步早、效果顯著、經驗豐富相比,我國傳媒產業的資本運營起步晚、無經驗可循,應該説處於初始階段,加上我國的特殊國情,傳媒產業發展與海外傳媒產業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資本運營中存在着一些問題。

1、傳媒產業政治(社會)屬性一直被放在首位,產業性質長期得不到認可。在中國,傳媒長期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是由政府撥款維持,由黨和政府確定組織及負責人,為黨、政府和人民而設的服務性而非營利性單位。與之對應的是企業單位,是以生產經營為手段、以盈利為目標、必須向政府交納税收的單位。從其性質和社會功能上説,事業單位是一種非營利機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非營利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組織。它是介於政府組織、營利機構之間的一切社會組織,專門提供那些不能由企業及政府充分提供的產品或社會服務。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喉舌。傳媒業政治(社會)屬性一直被放在首位。其產業性質長期得不到認可,行業政策性壁壘嚴密。與此相應,我國傳媒業的特殊性還表現在傳媒核心領導不是由發自經濟基礎的資本權力。而是由來自上層建築的行政權力來決定的。資本對於核心領導的影響是相當有限的。影響傳媒運作的是權力的力量,越是接近於傳媒運作的核心部分,其構造的市場化因素就越稀少。從經濟角度看,資本運營客觀要求傳媒業必須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完全遵循公司法要求規範運作。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我國報紙、廣播電視等傳媒產權都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所有。但各傳媒的實際創辦者、投資者卻是黨政部門、羣眾團體、國有企業等,傳媒的主管主辦也是這些創辦機構。而擁有傳媒資產的全體人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政府部門來監管全國數千億元的傳媒資產。也沒有對傳媒資產的處置權。同時,政府各部門、羣眾團體、國有企業雖然以投資者主體的身份介入傳媒,也只是在政治方向上加強領導和監督,在創辦初期給予一定的資金、人員編制等支持,但對傳媒資產並沒有合法的所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

2、傳媒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產權不清,無法與資本市場平衡對接。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傳媒產權都是由國家代表人民所有。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權利執行者,多年來實行的是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從國家行政管理看,中宣部負責宣傳內容和輿論導向;新聞出版署負責報刊和音像圖書的出版管理;廣電總局負責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的管理;教育部負責教育電視管理;外宣辦負責對外宣傳和互聯網宣傳管理。另外傳媒還以區域、以行業為界都有各自的主管部門。這種多層格局的管理模式,讓傳媒的歸屬問題非常複雜。在這樣的管理格局領導下。新聞傳媒保持着絕對的事業單位框架,很多機制層面的東西根本無法與市場對接。比如傳媒的級別、用人制度等,並且在理論上並不具備市場主體資格。傳媒所控制的資產是國有性質,未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授權,各傳媒單位不具有處置權,不能進行買賣、抵押、置換等。而進行資本運營,首要條件就是產權明晰,主體明確。自負責任。在實踐中許多單位採取“金蟬脱殼”的方式解決,即在事業性質的母體之外註冊成立企業性質的全資子公司,雖為子公司,實際上卻擁有母體的絕大部分優質資產。對外經營以子公司為依託。這種為了規避政策風險的作法有其不規範、盲目的一面,它直接導致了一些傳媒為了保證不違規而縮手縮腳,錯失良機;一些傳媒為了追逐利潤而變相違規。這己經導致了一些傳媒資本運營難以深入展開。

3、在傳媒的資本運營中,本運營主體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根據目前的政策規定,行業外資本投資傳媒只能獲得一定期限的經營權與收益權。不能獲得相應的實際控制權和國家認可的傳媒產權。不能擁有傳媒的品牌。一旦雙方的合作出現問題。投資方就很可能最終一無所獲。例如,中信國安公司先後投資了河北省網及武漢、荊州、長沙、岳陽、湘潭、瀏陽、合肥、秦皇島、唐山、滄州、承德、周口、威海、常州、武進、金壇等18個有線電視網項目。為近500萬有線電視用户提供服務。但是,“中信國安”作為廣電系統外企業。其投資有線網絡的合法性存在疑問。這也使得此後“中信國安”在湖南四市的網絡收購行動流產。由於得不到政策和地方廣電局的許可和支持。非廣電系統控股上市公司投資有線電視網絡實際上孕育着較大風險。受這種政策的限制,許多投資傳媒的社會資本都不敢大筆投入,而採取一種觀望的態度,影響了傳媒投資的力度。目前的狀況是,一方面,苦於資金缺乏的傳媒急需資本投入來加快發展;易一方面大量的業外資本雖然看好傳媒。但由於傳媒政策的限制。不敢輕易進來。

4、資本方不瞭解傳媒運作規律,對資本的期望值過高。首先,對投入資金額度規模之大沒有足夠的準備。傳媒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行業。能產生暴利,同時也是一個“燒錢機器”。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是取得成功的先擇條件。有些資本方認為傳媒行業是高產出行業,千方百計地尋找切入口,但進人之後又不堪重負。比如由中國新聞社和一家公司合作出版的《中國新聞週刊》,因資金準備不充分,對發展中的困難估計不足,在只獲得不足500萬元資金的前提下,草草啟動,但因為資金量太小,而廣告經營又遲遲不見起色,導致現金流斷裂,最後不得不中間停刊更換合作伙伴。給雜誌帶來較壞的影響。其次,受短期投機心理影響,對投資期及資本增值速度估計不準。資本有急功近利的本性,並且,越小的投資者這種傾向越明顯。但短期行為與傳媒行業的發展規律是格格不入的。與其他行業相比,傳媒是一個見利快的行業,但還是有自己的運作規律的,不能指望短期內就收回資金。例如《CHIP新電腦》依靠足夠的資金支持,20xx年虧損1200萬。當年就打算準備未來2年繼續虧損1000萬元。從某種意義上講傳媒前期的一些虧損是將來贏利的基礎。所以投資方必須要有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

5、傳媒業的價值評估不夠。市場化傳媒與資本結合時有形資產的核算與其他行業無異,但傳媒擁有一個龐大的受眾網絡。由此衍生的無形資產往往比有形資產要值錢得多。當然,無形資產大多時候又必須適時轉化為有形資產才能起到作用。資本市場無疑是個好的轉化場所。但這並不是説其中沒有風險。

目前對傳媒無形資產用嚴密的財務方式核算出來的少,多半都是人為估算出來的。這使得本應非常規範化的市場運作加進了許多含混的因素。導致的結果是要麼資本方認為無形資產估價過高。要麼是傳媒認為自己的無形資產被賤賣了。

二、解決我國傳媒產業資本運營問題的對策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傳媒產業的資本運營。傳媒產業是特殊的產業,傳媒的運作既要堅持新聞規律。又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這要求我們從觀念上、思想上給予其正確的認識和評價。首先,我國傳媒業講政治也要講運營。講政治和講運營分別是傳媒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的體現,在講政治和講運營之間存在着一種辯證關係,即講政治和講運營不是絕對矛盾的,甚至是相輔相成的。講政治是我國傳媒的傳統優勢,在講運營的背景下。這個傳統能更好地發揮,而不是丟掉。因為產業化運作,資本運營本身就是一種手段,是為了更好的辦好傳媒的一種手段,這種運作增進的不只是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

而且在操作上,也是可行可控的。資本運營,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是新聞傳媒生存的基礎。而在宣傳報道方面堅持提供合格的新聞產品,是傳媒贏得良好社會信譽度、保持社會公信力、獲得良好商譽的必要條件。這既是新聞宣傳政策與傳媒社會公益性的要求,也是傳媒吸納社會資金,從資本市場上融資,以誠信的形象參與市場競爭並發展的前提。第二,要給傳媒業個體正確定位。目前,我國傳媒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不是企業,並不具有企業那樣的經濟上的獨立地位。《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出版單位取得法人資格後,“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提“獨立行使法定權利”。事實是,有關部門規章規定主辦、主管部門同傳媒單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而不提出資者與經營者的關係。上級主辦、主管部門有權決定傳媒的設立、撤銷、合併、重組以及改變宗旨等重大事項,只要認為需要,干預傳媒的經營,包括決定傳媒自有資本的投向,也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傳媒進入資本市場。成為投資者。而它自己卻沒有完整意義上的法人財產權。這是説不通的。傳媒開展投融資活動合法性的堅實基礎,在於明晰產權,取得法人財產權。傳媒應儘快獲得作為獨立經濟實體的法律地位。第三。應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傳媒業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目前在傳媒領域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的推廣仍有相當大的阻力。有必要進行觀念更新的努力:即破除純而又純的公有制的舊觀念。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樹立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在國家調控有度、整體競爭實力大為增強的前提下。國有經濟成分比重或許少一些。不會影響到我們國家。當然也包括傳媒業在內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新觀念。

股份制在我國已被公認為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實現形式之一。它最終能否在中國傳媒領域中廣泛推行。關鍵要看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中。很明顯,中國傳媒產業集團化的歷史進程中會有國有控股公司制的傳媒有序地不斷出現。也將會突破傳媒產業集團現行“國有獨資”的封閉運行規限。因為它不僅能幫助傳媒迅速積聚社會資金,優化資源配置。擴大對外開放,更有利於傳媒轉換經營機制,真正實現政事(企)之分。從政府監督行為來看,它也提供了從產權約束角度對傳媒業監控的新手段,從而一改過去行政約束的單一手段。至於誰控股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來解決。

2、改善現有管理體制,拓寬政策瓶頸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建設。目前我國傳媒業的管理依據主要是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由國家的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部門規章和規範。等級較低。而且立法和執法合為一體,不符合現代法治原則。隨着傳媒步入市場。與傳媒經濟或傳媒市場運作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就逐步顯現出滯後性和缺陷性。中國加入WTO之後。市場經濟領域中己經有大批法規清除更新,在傳媒領域,完善配套的法制建設已成為指導和規範實踐發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儘快建立成熟的運行體系。實際上,中國傳媒業所遇到的產權問題是國企改革中遇到的共同問題。即沒有實現資本屬性的人格化和權力的具體化。一個理論上可行。操作起來相對簡單的好的辦法是將目前分散在委、辦、局裏的產權歸併由國有資產管理局管理。這樣,傳媒個體就要對國有資產管理局負責,負責資產的保值增值。在兼併、重組、租賃、承包經營等一系列資本運營中,產權的主體清晰了。產權界定清晰了,還要建立一個成熟完善的傳媒業資本運營評估及考核體系和相配套的支持服務體系。對於傳媒業資本運營行為。除了要有相應完善的資本金市場。還要有相應的生產要素市場、傳媒人才市場等支持服務體系。

3、建立、健全傳媒自身資本經營機制。首先,傳媒要具有資本經營的決策自主權。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必須根據市場條件的變化及時的調整企業自身的經營戰略。優化配置企業的資本資產。為此。企業就必須擁有自主決策權,主要包括四項權利:企業全部法人的財產處置權、資本籌集的自主權、資本收益分配的自主權、剩餘支配權。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資本經營的自主決策權不僅僅是經營者的自主權,而是企業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營者這三者的權利共同構成的。由這三者根據企業內部章程所規定的職責範圍和程序來行使。正是從這層意義上來説。由企業法人行使由股東出資所形成的法人財產權。也即是資本經營的自主決策權。當現有的管理體制轉變以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傳媒是出資者與經營者之間的關係。

新的文化信息產業部門只實行行業管理。改變了原來既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又是出資者和經營者的關係的模糊概念。為適應資本運營的需要,傳媒還需要幾項自主權來配合資本經營決策自主權的行使,比如新刊號和新頻道的申辦權、價格核定權、機構設置權、人員調配權、職稱評聘權等。其次,要形成追求資本價值最大化的內在動力。企業從事資本運營。就要追求資本價值的最大化和增值的最大化,提高資本運營效率和效益。企業化運作的傳媒要建立充分保障包括投資者、經營者和勞動者在內各方面利益的分配機制。在收入分配上,要敢於拉開差距,調動積極性。制定分配及激勵政策,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形成有利於促進和有效利用人力資本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允許一些擁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才佔有股份並參與利潤分配。分配領域內首先表現為分配主體的多元化,國家、法人和個人都可以成為出資主體。也都是利潤分配的主體。在傳媒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一套統一、規範的利益分配製度,其目的在於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利益驅動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同時擴大傳媒的自主權,從而促進傳媒的發展,最終實現資本價值最大化和增值最大化的目標。

4、傳媒要建立自身內在的風險規避機制。首先,要建立起具有傳媒產業特色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運作的管理決策機構。管理體制上,普遍建立起以類似董事會的社(台)委會,在社長(台長)統轄下。以受眾市場為中心,總編輯與總經理雙軌齊驅、協同發展的新的經營管理運作模式。類似於董事會的社(台)委會制定一級決策,總編輯主持採編委員會。總經理主持經營管理委員會,分別制定各自領域的二級決策。而由社長(台長)將採編與經營統轄為一體,其統轄的基點便是傳媒的受眾市場。總編輯與總經理在社長(台長)的統轄下,共同着力於傳媒受眾市場的培育、開發和產業化轉換與利用,從管理制度上使得采編和經營相分離。從決策機構上把採編和經營分離開,就是保證傳媒的宣傳報道業務不受經營的影響。保證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和社會資訊的公正性以規避政治風險。同時,這種決策管理機制符合現代企業法人的治理機構:董事會(社委會/台委會)制定一級決策,採編委員會和經營管理委員會負責操作執行。向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等出資者負責資產保值增值,接受黨的宣傳部門的輿論導向監督和行業管理部門的行業管理。分工專業、合理。體制順暢適應資本運營,能夠起到對經營風險的管理和防範作用。其次,在融資操作上,對於傳媒個體來説,要妥善處理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係,不斷擴大自身的資本積累:只有在考慮自己的償債能力和資本效益的前提下,才能藉助他人資本來提高經營能力,而不能盲目依靠借債來擴大資本經營規模:不可輕率增資擴股、合資嫁接,要儘可能的利用現有資本。同時。在投資操作上,要實行多元化立體經營,優化資本結構,分散經營風險;建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的財務中心模式,加強財務決策的功能,實行嚴格的財務管理體制和財務審計體制;完善監督制約的機制。對風險實行系統的防範與管理;重視學習和借鑑經濟發達國家傳媒產業資本運作的先進經驗,不隨意兼併、收購,應圍繞資本效益目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行業調研報告 篇五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行業的齊心努力,中心城區出租汽車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在方便市民出行、擴大社會就業、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維護了行業的穩定發展。

一、基本情況

目前,中心城區共有出租汽車企業15户,其中,巡遊出租車企業13户,網絡預約出租車企業2户。有從業人員1500人左右。現有出租車834輛,其中油氣兩用型617輛佔73%、甲醇燃料型167輛佔20%,純電動型50輛佔6%。

1、經營模式。中心城區15户出租車企業車輛經營權和所有權採用的“兩權歸企業、承租經營”經營模式,這種緊密型、集約型的管理模式對落實行業政策,加強車輛管理,維護行業穩定有着積極促進作用,比較適合於XX出租車管理現狀。

2、費用情況。中心城區出租車每月向企業繳納的承包費標準均為3360元,企業統一為車輛繳納車輛保險費、車輛折舊費、年檢年審費、營業税等。

3、運價情況。為了解決中心城區出租車運價偏低、駕駛員收入不高的問題,20xx年我們調整了出租車運價,以出租車白天運價為例,由原來的2公里起步價4元調整為5元,每超過1公里加價1.2元,有效維護了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4、改革情況。為了進一步滿足社會公眾高品質、多樣化出行需求,不斷推動我市出租車行業的改革與發展。20xx年我市制定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的實施意見》和《XX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兩個規範性文件分別於20xx年3月和6月份制定頒佈,對於規範巡遊出租車和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行為,促進出租車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全市出租車行業改革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已有兩户網約車平台在中心城區註冊,共有車輛34輛。

二、管理現狀

近年來,市運管局通過不斷加強行業監管,落實目標責任,規範經營行為,全市出租車行業穩定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了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行了出租汽車經營權和所有權“兩權歸企、承包經營”工作,強化對企業從業人員的教育管理,堅持對車輛例檢、駕駛員例會學習制度,有效改善了服務質量,夯實了企業管理基礎。

二是嚴格質量信譽考核,出租車企業管理、經營行為、服務質量、社會責任有了顯著改進,有力的推動了出租車行業規範化發展。

三是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加強出租車管理,建立了市縣運管機構、出租車企業動態監管平台,實現了對出租車經營行為實時監管,有力的改進了行業管理工作。

四是及時更新了出租車。保持運力與運量的總體平衡,通過質量信譽考核,及時更新到期退出的老舊出租車,進一步緩解了羣眾“打車難”的問題,提升出租車行業整體形象。

五是下調了出租車承包費用。20xx年按照8%幅度下調了出租車承包費用,中心城區834輛出租車承包費由原來的3680元調整為3360元,進一步減輕了駕駛員的經營負擔,維護了正常的經營秩序。

六是調整了XX城區出租車運價。針對XX城區10年來出租車運價長期未調整,駕駛員反映運價偏低,收入不高的問題,在經過市場調查、價格監審、聽證會議審查等程序後,於20xx年11月調整了城區出租車運價,進一步增加了出租車經營收入,消除了行業不穩定因素。

七是及時發放了出租車燃油補貼。按照相關程序,市運管局按時足額發放了出租車燃油補貼,認真落實國家對出租車行業的惠民政策,有效維護了行業穩定。

八是紮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簽訂了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開展了安全教育培訓,強化安全生產日常監管,維護了良好的安全生產秩序。

九是紮實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組織各出租車企業扎認真實開展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積極參與“義務植樹”“金秋助學”“愛心送考”“扶貧濟困”“夏天送清涼、冬天送温暖”等活動,有力的推動了行業精神文明建設

三、存在問題

一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個別企業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管理機構以及管理人員不健全,目標責任不明確,路檢路查以及誠信考核不紮實,現代科技手段管理運用不充分。

二是從業人員管理不到位。企業在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上流於形式,部分駕駛員素質不高,違規違章行為較多,因服務質量不好而造成的乘客投訴屢禁不止。部分車輛車容車貌較差、車載設備不完善。

三是收取的費用不透明。企業在簽訂的合同中,部分條款不明確,責權利不統一,企業隨意向駕駛員收取的費用現象較為突出。駕駛員個人承擔的保險費用過高。

四是安全管理不到位。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檢查不力,尤其在駕駛人員的安全教育上做得不夠,對安全工作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存在的安全隱得不到及時整改。

四、工作建議

一是認真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督促各企業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明確崗位職責,落實責任要求,在企業管理、安全管理、經營行為以及運營服務等方面,要嚴格執行政策規定要求,屬於企業承擔的一些主體責任必須要落實到位。加強培訓教育。督促各企業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駕駛員的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出租車相關管理服務知識,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加強對出租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教育培訓,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要規範企業管理。要強化路檢路查,督促各企業定期開展檢查和自查自糾,堅持每週一次的車容車貌例檢制度和提示告誡制度,減少交通違法和經營違法行為。強化對投訴問題的調處力度,對羣眾反映的問題,要做到處理及時、答覆及時。要規範企業與駕駛員的合同管理,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要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管理,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強化監督檢查和整改落實,確保行業安全發展。要促進網約車和傳統出租車行業相互融合,規範網約車市場的發展。

二是開展中心城區城市客運運力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科學評估中心城區現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條件下的公交、巡遊出租車、網約出租車保有量;傳統燃料,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輛在今後出租車行業的佔比;如何完善出租車運價體系;理順利益分配機制等熱點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即滿足廣大人民羣眾差異化出行需求,又確保企業及從業人員有利可圖,確保社會穩定。

三是認真抓好出租車行業的改革發展。根據市政府《實施意見》和中心城區實際,今後一個時期內,中心城區巡遊出租車仍要突出“實行特許經營,有數量管制;實行政府運價,有運價管制;實行統一標準,有質量管制”的特性。因為傳統出租車行業受到市場調整帶來的發展空間限制,承包者和企業之間就收益分配方式產生的矛盾不斷加劇,在司機向企業繳納固定管理費的承包模式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卻不承擔收益風險,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並不正常。因此,通過“互聯網+”出租客運,巡遊出租車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先進的信息化監管平台融入網絡預約服務,勢在必行。我市中心城區13户出租車企業和東運網約車公司已簽訂了接入協議,為改革探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鑑於網約出租車公司組織架構和運價方式較為鬆散扁平化,出行服務的安全和質量監管將變得更加重要,應從兩方面深化監管,首先要探索加強網約車保險服務,可以考慮從接受訂單到將乘客送達目的地整個過程提供明確的保險方案。其次是網約車平台壟斷的規範機制,網絡性和規模性是互聯網產業的基本特徵,為防止網約車壟斷,應確保中心城區平台公司進入市場數量沒有限制,允許司機可以接入兩個以上平台,允許乘客和司機在不同的網約車平台自由進出。

總之,要按照“堅持乘客為本,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依法規範”的原則,既推動傳統出租車行業的轉型提質,又引導規範網約出租車的發展,有效實現兩種業態融合發展。

產業調研報告 篇六

一、基本情況

1、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截止到xxxx年10月31日,南康傢俱企業達5670家,比去年新增629家,同比增長13.9%;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達15.5億元,同比增長244.4%;實現工業總產值39億元,同比增長43.9%;實現工業增加值10.9億元,同比增長34.6%;實現銷售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42.3%;實現税收2500萬元,同比增長25%。辦理木材放行78.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9.4%。,其中進口橡膠木42.6萬方,同比增長40.6%;直接和間接從事傢俱產業的人員達20萬人。在5000多家企業中,生產成品的傢俱企業有2200多家,年產值超億元的有2家,傢俱產業已成為南康的“富市產業”、“富民產業”。

2、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南康傢俱產品結構品種齊全,種類繁多,主要有實木、板式、皮(布)藝、藤製、玻璃、五金六大類,已成為江西省最大的牀俱、皮件布藝沙發、牀墊和辦公轉椅的。生產基地。同時,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打造“南康傢俱”區域品牌,積極扶持鼓勵企業創品牌。目前,南康本地傢俱企業有效註冊商標226個,其中:江西省著名商標5個,贛州市知名商標15個。

3、產業平台初具規模。傢俱市場方面,建成國際傢俬城、家居博覽中心、光明傢俱城等市場,集中連片佔地面積達500畝,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店鋪5000多間。引進北京北方投資集團投資10億元,高標準規劃建設佔地面積1000畝,建築總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的泓泰傢俱大市場,目前已開工佔地面積50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在今年年底前可峻工並交付使用。規劃在建的市場還有傢俱城中心市場、傢俱板材市場等項目。生產基地方面,成功申報了5000畝傢俱產業基地項目,首期1334畝已開工建設,土地平整和市政工程進展順利,明年初可供企業入園;二期3000多畝用地指標也已經獲得批准,正在組織徵地拆遷。在龍回、蓉江、鏡壩、太窩、龍嶺、東山、唐江等傢俱企業集中的鄉鎮規劃返鄉農民工傢俱創業園9個,規劃建設面積達4200畝。物流方面,有專門的傢俱物流企業217家,主要運輸線路612條,覆蓋了除西藏和港澳台等的全國大部分地區,為傢俱產品流通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便利。

4、行業服務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組織機構健全,市級層面有南康市傢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調度產業發展工作;工作機構有傢俱產業促進局和市場辦、基地辦、物流辦以及傢俱研發中心,專門負責傢俱產業綜合管理服務和市場、基地、物流的規劃建設管理與研發、服務等工作;行業自律管理有傢俱行業協會和物流協會,經常性開展合作交流和維權等服務。同時,專門設立傢俱市場治安巡邏中隊、城管執法中隊和物流執法隊,為傢俱市場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已經成為制約南康傢俱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由於用地指標有限,工業開發用地緊張,用地價格高漲,南康大部分傢俱企業無法進入工業園區,主要從城郊和圩鎮的農户手中臨時租賃荒山荒坡、餘坪建廠,形成“有路的地方就有廠”的現狀,分散在全市各地,(其中龍回、蓉江、鏡壩、太窩、龍嶺、東山、唐江等7個鄉鎮街道佔了90%),既造成了土地資源的破壞與浪費,又增加了國土、規劃、環保、消防等行政管理難度,還大大增加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因為沒有土地,企業要擴大規模就要在多個地方租賃辦廠,管理成本高、難度大,極大的制約了企業做大做強。

2、企業規模小,缺少龍頭骨幹企業。由於傢俱行業准入門檻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引導措施,大量的民間資金進入傢俱行業,產生了大量的小傢俱廠。在20xx多家傢俱成品企業中,產值過億的僅2家,大部分企業的年產值均在100—300萬元,用工20人左右,年納税不足萬元。企業規模小,導致產業整體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低;沒有龍頭骨幹企業,整個產業沒有標杆,沒有形象,在外界的印象還是低質、低價。

3、產品檔次較低,沒有叫得響的傢俱品牌。南康有20xx多家傢俱成品企業,主打產品是實木牀、實木餐枱椅和皮革布藝沙發等幾大類,但只有5個省級著名商標,15個贛州市知名商標,沒有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只有個別傢俱企業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和研發人員,多數企業不具備研發、原創能力,廣泛採取仿製、貼牌等形式,原材料單一,款式雷同,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品牌和新產品,銷售難,利潤低,又導致了相互壓價,甚至偷工減料,質量下滑等問題,在外地市場只能是“地攤貨”。

4、業主整體素質不高,戰略意識不強。南康傢俱企業大部分是返鄉農民工創辦的,他們雖然在打工時學到了一些實用知識和技術,但缺少系統知識培訓,缺少先進製造技術知識,資金投入有限,法制觀念不強,風險意識不高,沒有戰略意識,企業管理粗放,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存在同樣的問題,制約了企業和產業發展。

5、市場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高。南康傢俱市場始建於20xx年,沿國道而建,逐步往兩邊(重點往北)推進。受歷史條件制約,市場區域內路道、站場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滯後,造成市場外部環境秩序混亂;市場內部由於店鋪產權業主分散,承租經營户密度大、素質低,物業管理水平落後等原因,市場的運營管理較差,形象的講就象“農貿市場、大排檔”。泓泰傢俱市場建成開業後將可以大大改善南康傢俱市場的外在形象。

6、缺少營銷渠道,物流行業發展不規範。南康大部分傢俱生產企業只專注抓好生產,沒有建立自己的營銷隊伍,更沒有現代化的營銷網絡,主要依靠市場門市等客上門,甚至

依靠物流拓展業務,大大增加了“代收貨款”的風險,極易引發貨款糾紛。南康傢俱物流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使南康傢俱通達四方。但這些物流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管理落後,魚龍混雜。尤其是代收貨款現象一直是困擾南康傢俱企業、主管部門乃至市委、市政府的一大“心病”,是影響南康的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沒有專業的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分散在傢俱城周邊,既不利於監管,又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混亂。

三、幾點建議

1、在省、市層面統籌傢俱產業發展。把南康傢俱產業發展納入全省、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全局進行統籌調度,在土地、信貸、税收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在產業佈局中,明確南康為全省傢俱產業中心,把傢俱產業發展重點項目集中安排在南康,其它市(縣、區)不再新批傢俱產業項目。在省、市的招商活動中,每年安排一次南康傢俱產業專項招商活動。鼓勵各市(縣、區)和駐外招商機構引進傢俱企業落户南康,對落户南康的傢俱產業外來投資項目享受江西省招商引資各類優惠政策。

2、對南康傢俱產業建設用地給予傾斜。每年安排1000畝用地指標專門用於解決南康傢俱企業的用地問題。規劃建設5000—10000畝的龍回家具加工區和鏡壩傢俱加工區,主要承接廣東、浙江轉移和本地傢俱企業退城進園;規劃建設1000畝的傢俱物流園區,加快推進物流行業規範發展。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南康傢俱的知名度。把南康傢俱區域品牌宣傳列入省、贛州市級宣傳推廣工作重點,加大在中央、省、市媒體的廣告投放和宣傳力度,擴大南康傢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建議省、市財政每年撥出5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南康傢俱產業的宣傳。

4、建立傢俱研發機構。建議批准成立“南康傢俱研究開發院”,為贛州市直管的副縣級事業單位,採取市校合作等形式,積極引進人才,就南康傢俱產業的設計、質量、創新、品牌等進行常年科學研發,指導南康傢俱產業做大做強、科學發展。建議省、市財政在建立機構、引進研發人才等方面給予500萬元的資金支持。

5、加強培訓,提高業主素質。加強與省、市高校的合作交流,對南康傢俱企業主實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傢俱業主的綜合素質。如有選擇性地安排一部分傢俱業主到南京林業大學、江西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進行學習培訓。建議由省、市財政每年下撥專項培訓經費200萬元用於提高南康傢俱業主素質的培訓。

6、舉辦參加傢俱博覽會。由江西省或贛州市政府主辦,南康市政府承辦,每年舉辦一屆全國性的大型傢俱博覽會。同時,積極組織傢俱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傢俱展會,展示南康傢俱,拓寬銷售渠道。建議由省、市財政每年下撥專項經費500萬元用於支持舉辦和參加傢俱博覽會。

產業調研報告 篇七

我國養老產業主要有三種形式: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根據各省市地區的規劃,居家養老的形式佔比最高普遍在90%以上,其次為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今年8月我們調研了以上幾種形式的養老機構,結論如下:

一、機構養老

未來三年將是機構養老的一個整合過程。機構養老因其資金的投入週期比較長,其盈利見效也比較慢,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差異化很大,短期內盈利的機構不足10%,其中盈利超過5%的僅佔20%。主要原因是資源的配置沒有合理利用,空牀率較高的一般都是在地裏位置比較偏的郊區。業內認為,未來三年將是機構養老的一個整合過程。

二、地產養老

地產養老看好有地產資源優勢的企業。地產養老是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相結合為一體的社會化養老形式。地產養老相比於傳統地產而言,前期投資較少、土地使用更靈活,政府扶持等便利條件。

除此之外,在業態上地產養老更注重配套醫療、體檢、護理等相關服務設施。運營模式主要是會員制或租用,會員制更有利於前提投資的回收。有地產資源優勢的企業在地產養老上會節約很大成本。

三、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的核心是對社區資源的整合和掌控。社區養老是依託老人所熟悉的社區,在得到家庭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為老人提供穩定的活動場所,以及家庭力所不能及的照顧幫助服務,主要包括文化娛樂、健身康復、學習交流、家政、緊急救助、康復護理等。社區養老更看重資源的價值,只有公益性質的組織才能夠參與政府的招投標、更易被街道所接納,對養老產業參與值利大於弊。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居家養老很重要。居家養老佔據90%以上的市場,主要需求是醫療護理、生活護理。生活護理沒有太高的門檻,而醫療護理需要具備醫療資質,辦理該證件時間需要1年半到2年的週期。目前部分地區對部分人羣的居家護理的支出,可以通過醫保,未來有望放鬆到退休之後即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n3o8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