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小數乘法》數學教學反思 篇一

上課之前,我瀏覽了許多的案例,想尋找一種生活情境導入我的新課。目的當然也很明確:為了趣味。儘管我愁思冥想,結果還是設計不出一種有趣的生活情境。這一課設計生活情境不好創設,如果要創設生活情境,三個運算定律不是要創設三個生活情境嗎?如果要創設三個生活情境不是顯得雜亂而無序嗎?後來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數學本身也是一種情境。而且是一種很好的情境。於是我以一道嘗試計算題導入,效果也不錯。這一點所給我的啟迪是:情境的創設不能只僅僅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創設一定要為數學主題的學習服務。一定要“量體裁衣”,不好創設生活情境的內容,可以從數學本身的問題入手,數學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種情境,不必捨本求末,緣木求魚。

在這堂課的習題練習設計中,我安排了“填一填”、“練一練”、“議一議”、“我能行”幾個環節,體現了一個由“運算定律的感知------正式運算定律的運用-------變式運算定律的運用”的過程,這種層次性的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在以後的教學中,不論是概念課,還是計算課,我都將要注意運用。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二

小數乘法是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中本以為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對於我出示的例題,學生在課堂上做題的正確率十分高,但是作業本練習做下來發現學生的錯誤率極高。課後我也對學生的做題狀況進行了分析: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應對這種狀況,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課堂教學,並對此深刻的進行了反思: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於給同學分析做錯的狀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後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探究,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管是獨立思考還是小組合作,教師都能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思維狀態才能充分展現,所存在的問題也才能暴露無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潛力,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在課後的教學中,我也教學生一些檢查的方法,比如驗算,估算。我要求學生不但要會筆算,而且要學會“估算”。用估算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檢查作業,從而提高正確率。反思一單元的教學,我認為教師的引導作用再加強一點,也許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三

一、教學內容

1、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積的近似值

3、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

4、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二、教學目標

1、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並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會用“四捨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三、教學措施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由於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之間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因此,教學時應緊緊抓住這種聯繫,幫助學生將未知轉化為已知。

2、指導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

本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到困難的不是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對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學時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對計算的過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釋。

3、注意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係的規律。

讓學生學會探求模式、發現規律是數與代數領域學習的重要目標。在組織學生自主小結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同時,應注意引導他們去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係的規律。教學時,應重視練習一中第4題、第10題的練習,以此為載體,培養學生養成探索隱含在數字、算式後面的規律的習慣。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

1、使學生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3、能正確應用“四捨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並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4、會應用所學的運算定律及其性質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在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確定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點位置。

教學課時:小數乘法(9課時左右)(機動3課時左右)

《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後記

進入五年級第一個單元安排的是小數乘法的計算,小數乘法是在整數乘法的基礎進行的。原本以為學生已經對整數乘法非常的熟練,學習其小數除法應該不會有什麼困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並不是我想像中的那麼順利。

首先我認為是對算理不理解。如:0.75×0.3,先把0.75擴大100倍,0.3擴大10倍,按照75×3來計算得225,再將得數縮小回去1000倍(即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得0.225,就是0.75×0.3的結果。學生會出現因數3與因數中的0相乘的現象,説明他們沒有看成75與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數乘法的順序兩個因數中的每個數字都依次相乘一遍。這就違背了小數乘法的算裏與計算方法。不但使計算過程繁雜了,而且小數點位置也出現問題,在因數相乘過程中就將小數點點上了。

其次,是計算馬虎。

(1)忘記進位。滿十進一學生清楚得很,可是計算過程中丟三落四的毛病屢犯,不是不會,就是粗心。

(2)忘記點小數點,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完後,忘記向左移動小數點。

(3)橫式忘記寫得數,或者橫式沒有化簡。

再次,學生不會對位。如:32×0.006,應該末尾對齊,有的學生開頭對齊、有的學生末尾對齊了,前面的三個0都與3對齊。

這是我在教學小數乘法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在反覆的強調與練習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個別學生仍會出錯,還需要繼續練習,在習題中逐步改掉不足。

數學課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四

在二次函數教學中,根據它在國中數學函數在教學中的地位,細心地準備《二次函數》的教學,教學重點為二次函數的圖象性質及應用,教學難點為a、b、c與二次函數的圖象的關係。根據反思備課過程和講課效果,感受頗深,有收穫,也有不足。

本章的教學是我對選題有了進一步認識,要體現教學目標,要有實際意義。要體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利於學生分析。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二次函數的概念,從學生非常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積的研究出發,通過建立函數解析式,歸納解析式特點,給出二次函數的定義。建立了二次函數概念後,再通過三個例題的分析和解決,促進學生理解和建構二次函數的概念,在建構概念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從問題出發到列二次函數解析式的過程。體驗用函數思想去描述、研究變量之間變化規律的意義。

接下來教學主要從“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座標、增減性”循序漸進,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並幫助學生總結性的去記憶。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利用配方法將二次函數一般式化頂點式、判斷拋物線對稱軸、借圖象分析函數增減性等的訓練。這部分內容就是中等偏下的學生容易混淆,還需掌握方法,加強記憶,強調必須利用圖形去分析。通過教學,讓學生對建模思想、圖形結合思想及分類討論思想都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學會了分析問題的初步方法。

本章中二次函數上下左右的平移是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的一部分,主要是藉助多媒體,動態的展示了二次函數的平移過程,讓學生自己總結規律,很形象,便於記憶。

二次函數 中含有三個字母系數,因此確定其解析式要三個獨立的條件,用待定係數法來解。學習確定二次函數的一般式,即 的形式,這方面,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是比較理想的,但方法沒有問題,計算能力還有待加強。

在學習了二次函數的知識後,我們嘗試運用於解決三個實際問題。問題1是根據實際問題建立函數解析式並學習如何確定函數的定義域;問題二是根據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數的性質,並通過畫函數圖像檢驗作出的分析和判斷是否;問題三是綜合應用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知識確定函數的解析式和定義域,並嘗試解決銷售問題中最大利潤的問題;通過這三個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初步體會二次函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再次感悟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雖然有部分學生尚不能熟練解決相關應用問題,但在下面的學習中會得到補充和提高。

但在教學中,我自認為熱情不夠,沒有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語言,感染力不足。今後備課時要重視創設豐富而風趣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不但要善於設疑置難,而且要理論聯繫實際,只有這樣,才會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

小數乘法教學反思 篇五

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教學直接關係着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係着學生觀察、記憶、思維等能力的發展,關係着學生學習習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開學的第一節課,學生學習小數乘法中小數乘整數這一節課。新課程的教學在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意義的同時,強化了算理的研究與算法的探索。在新課開始後,讓學生觀察信息,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這時要求學生思考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麼不同。當學生髮現自己對小數乘法這個新知識還不理解時,就會產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為探索者,把做題的方法弄個明白,於是我讓學生動腦想想怎樣計算58.6 6,他們就會去思考、去聯繫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就象種子一樣,生長成新的知識。接下來學生開始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有的學生用連加的方法計算的,針對這一算法有學生提出異議,認為這種方法太麻煩;還有學生把58.6 6看作586 6,然後再把所得的積縮小10倍。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方法大膽質疑,有學生問:為什麼要把58.6看作586來乘、為什麼要把積縮小10倍?

將這些問題直接拋給了學生,目的是引起學生的爭論,在爭辯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展了學生與學生直接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與學生直接對話,加深學生的印象,明確了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舊知識來解決,感受到了比數學知識更重要的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另外還有學生想出了課本上沒有給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兩部份,分別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這裏,不但看到了多種觀點的分享、溝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和整合的互動過程,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話説兩個人每個人一個蘋果,相互交換,每人還是隻有一個蘋果,如果兩個人每人有一種好的解題方法,相互交換,那麼每人就有兩種方法。這就是我們培養學生多元化思維的目標所在,只有多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發散思維,互相交流,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一題多解,經過日積月累也會有多題一解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d1y3e.html
專題